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
与前期相比,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是:①墓室规模宏大,结构复杂;②壁画面积增加,一般在50平方米以上,有的近200平方米,而且有许多情节复杂、幅面宽阔的连壁巨作;③内容丰富,除表现墓主经历、身份、权力、威仪和财富的车骑出行外,乐舞百戏、属吏、坞壁、农耕等成为主要题材,而且出现了祥瑞图;④绘画技法多样,壁画艺术水平较高;
⑤墨书榜题较多,使壁画内容一望可知。
题材内容
大致可归纳为7类:①表现墓主庄园中生产活动场面的农耕、桑园、放牧、射猎等;②表现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的车骑出行、任职治所、属吏、幕府以及坞壁等;③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燕居、庖厨、宴饮、乐舞百戏等;④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经史故事,如孔子、老子、周公一类的古代圣贤,荆轲、伍子胥一类的忠臣义士,丁兰、秋胡妻一类的孝子列女等;⑤神话故事类,主要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一类仙人和表现天上世界的仙禽神兽;⑥在天人感应论影响下产生的祥瑞图,如麒麟、芝草、神鼎等;⑦天象类,如日、月、星宿、云气和象征四方星座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各类内容在墓中的分布,一般是①、②、③、④类内容绘于前、中、后室或耳室,⑤、⑥、⑦类内容绘于墓室顶部和墓门部位。
技法
以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使用朱、绿、黄、橙、紫等色调的矿物质颜料,因而壁画色彩历久不变,发现时一般都很鲜艳。造型手法上继承春秋晚期以来的写实而夸张的传统,在绘制技巧上则发展了战国至西汉早期宫廷壁画和帛画上所见的墨线勾勒轮廓再平涂施色的手法。前期技法还比较单一,到东汉晚期,出现了大笔涂刷的写意法、没骨法、白描法,有的画面如望都1号墓的属吏人物还使用了渲染法。在构图上,它已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图案式横向排列的形式,注意讲求比例和透视关系。这些成就,为中国绘画的成熟奠定了基础。思想渊源
汉墓壁画之所以盛行,主要是统治者提倡孝道和厚葬,产生“事死如事生”的思想。特别是东汉时期实行察举孝廉的制度,是人们踏上宦途的必经之路。因此,所谓“崇饰丧祀以言孝,盛饷宾客以求名”的风气四处弥漫,厚葬之风越演越烈。很多人竭家所有,为父母或自己修建坟墓,在模拟生人居住的地下墓室壁面上,大量绘制表现生前权势、威仪和财富的生活及历史神异形象,以期获得“孝”的声誉,有利于仕宦之途,这就是汉墓壁画盛行的社会根源所在。
唐代墓室壁画
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所以厚葬之风极盛,墓室规模普遍较大,而大型的墓室又多绘有壁画。皇戚贵族的墓室多集中于首都长安附近,以作为皇帝陵墓的陪葬墓为极大的荣耀。唐朝墓室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已经与以前的习惯有了很大不同。在传统墓室壁画中星相图与四神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唐朝人显然对此兴趣不大,仅以程式化的金乌、蟾蜍、银河、星斗或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来表示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河汉以及代表四方神灵的四神图。相较而言,唐朝人更热衷于在墓室壁画中表现现实社会中与墓主人有关的农耕、放牧、宴会、乐舞、马球以及车马出行、仪仗、驯豹、驾鹰等生活场景,并通过对各种城阙、楼阁、庭院、佛寺、道观以及床榻、屏风、柱、斗拱等环境细节的描绘,使这种场景更接近于实际的生活。如果将唐代墓室壁画按年代顺序排列起来,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唐朝从建国之初到鼎盛再到衰败时期的审美习惯、社会风尚的变化及唐代绘画风格的逐渐发展痕迹。
唐代墓室壁画大都忠实地表现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且多有准确的纪年,真实可靠。同时因壁画规模宏大、题材范围广阔,所表现的社会生活极其深入,简直是整个唐代社会、文化的缩影,为今天人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典章制度、日常生活及其美术、音乐、舞蹈、建筑等提供了最可信的珍贵资料,另外对于其他唐代艺术品的时代以及真伪的考证也是极有用处的。整个唐代遗存下来的卷轴画极少,而唐代墓室壁画却遗存十分丰富,展现了唐代绘画,特别是人物画较全面的发展状况,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中有关壁画、卷轴画文献资料的极直观、极重要的旁证与补充。例如在李重润墓的壁画中许多人物以流畅的线描画成,轻施淡彩,有的人物须发毛根出肉,笔法飞动,证明了吴家样早在盛唐之前就已初见端倪。而该墓车马仪仗上方作为背景的山水,不施皴擦,仅在勾勒后以深浅不同的颜色渲染来表现明暗凹凸,反映了早期山水画的面貌及唐代山水画的水平。该墓通道东西两壁的楼阙图,细部结构交待得工整、具体,值得注意的是该画仰画飞檐,显然在有意追求透视效果,流露出当时的透视观念。另外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唐墓壁画中发现的六曲花鸟屏风,尤为引人注目,该屏风以奔放粗逸的勾勒与重彩相结合的技法,描绘了鸳鸯、野鸭、锦雉、鸢尾、萱草、蒜苗等花鸟,还以远飞的小雁、缥缈的云山为陪衬,极为生动传神。该画显示了花鸟画已经成为独立的画种,并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由于唐代卷轴花鸟画已全部失传,使此画更具有了重要的历史价值。
与前世乃至所有其他朝代的墓室壁画相比,唐代墓室壁画对其身边现实生活的描画能力都是空前绝后的。早在汉代时,将墓主生前的日常生活画进墓室壁画的作法就已成定式,但只有唐代画工才有能力把这些平常的情景描绘得生动而又细腻、全面而又深刻。唐代画师们远远没有停留在对生活场景的表面描绘上,而是希望挖掘出不同社会等级中的各类人物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微妙的细节还是宏大、繁杂的全景,均被唐代画师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丝毫没有其他墓室壁画在森严的墓葬制度所规范下的概念、粗疏与单调。正是唐代画师们深入而敏锐的现实主义的观察力、高超过人的艺术技巧和严谨而认真的创作心态,才造就出了这些无愧于那个繁荣鼎盛的大唐王朝的唐代墓室壁画。
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