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能够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和解释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故事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重点•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情节。
•掌握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教学难点•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和故事内涵。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故事内容。
4. 教学内容1.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
2.分析故事内容,处理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学习相关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
4.进行相关练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
5.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故事内容和相关问题。
•课文朗读:师生共同朗读相关课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练习巩固: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第二步:学习1.(介绍)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
2.(讨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故事情节和关键词。
3.(课文训练)师生共同阅读相关课文,并解释生词和表达方式。
4.(练习巩固)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步: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含义呢?”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牛郎织女(一)》这一课文展开,通过介绍传说背景、学习课文内容、讨论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课文表达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下一步可以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相互学习,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更加全面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0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0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这篇课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情感内涵,以及优美的语言表达。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爱情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深刻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其中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深刻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通过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共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生字词卡片4.课堂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提示停顿,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你觉得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深刻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默读课文,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讲了什么?第二部分讲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四)作业1.际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将找出的好词填写在空着的“词语花篮”上。
2.二次默读,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在书上标注提纲,然后小组交流补充。
(二)复述故事1.练习复述故事,想想怎样复述得更有条理?[让学生自己总结按照提纲复述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里复述故事,推荐代表在全班复述。
[一定注意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老师要参加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复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巩固延伸1.你喜欢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感悟到课文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它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2.交流有关牛郎星、织女星的资料。
(四)作业1.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2.查找其它美丽的传说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属于哪一类?(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预设。
)请选择:亲情、友情、爱情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是呀,爱情是美好的,是人们孜孜以求的。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3、板书课题:牛郎织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教师按课文出现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出人物并板书:哥哥嫂子牛郎老牛王母娘娘织女读准字音:嫂子的“嫂”(注音)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1)哥哥嫂子牛郎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
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
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个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2)牛郎、老牛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牛郎对待老牛的词,并找出描述具体行动的句子来读一读。
找出文中描写老牛对待牛郎的词,读出相应的句子。
过渡:老牛对牛郎的好仅仅是“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吗?”故事的第一个转折在哪个自然段呢?(板书:舔教学“舔”字)自读自悟第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0 牛郎织女(一)》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0 牛郎织女(一)》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浪漫故事。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讨论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理解中文课文,并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对故事情节的把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爱情、勇敢和坚持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难点•理解并表达牛郎织女的感情。
•理解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爱情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课文《牛郎织女(一)》PPT 材料。
2.课文配套的图片和视频资源。
3.学生词汇表和朗读练习材料。
4.角色扮演道具(如头饰、面具等)。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引入•利用图片或视频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理解•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明白故事发展。
3. 故事探讨•分组讨论牛郎织女的感情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牛郎织女的故事片段,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情表达。
5. 总结讲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讨论故事教给我们的道理和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在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语文识字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体会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六、课后作业1.背诵两到三段课文内容。
2.总结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3.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牛郎织女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前半部分,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哥嫂虐待,和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
教材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民间故事的特点,如情节富有想象力、人物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等,同时也传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认识“嫂、恳”等12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词语。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 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丰富故事内容,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会牛郎和织女的勤劳、善良品质,感受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传承民间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2. 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1. 学习民间故事中奇妙的想象和富有感染力的情节设置。
2. 引导学生理解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牛郎织女相关的动画片段、展示古代农耕生活的图片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问题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例如:“牛郎的哥嫂为什么对他不好?”“老牛在牛郎的生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等。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认识“嫂、恳”等11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词语。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能体会课文中描写牛郎与老牛亲密关系的语句,感受牛郎的勤劳善良。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 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如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牛郎织女之间的美好爱情,体会民间故事所表达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生字,理解并积累描写人物的词句。
-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 理解民间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牛郎织女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 教师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或《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片段,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故事吗?(民间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一)》。
2.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如“牛郎和织女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等,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要求-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 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反馈- 认读生字。
- 课件出示生字:嫂、恳、筛、歹、罕、梭、监、狱、酿、瞌、落(多音字:落là、luò、lào)。
- 指名认读,正音。
如“筛”是翘舌音,“恳”是前鼻音等。
-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 认读词语。
- 课件出示词语:嫂子、剩饭、床铺、亲密、稀罕、好歹、梭子、监狱、酿酒、瞌睡等。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10《牛郎织女(一)》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10《牛郎织女(一)》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描绘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悲剧。
本课内容丰富,情节感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间传说,感受主人公的真挚爱情,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的情节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一些细节部分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真挚爱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故事,珍惜爱情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情节,感受主人公的真挚爱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视频素材2.生字词卡片3.相关民间故事的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相关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困难。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与牛郎织女相关的其他民间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0牛郎织女(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0 牛郎织女(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郎、嫂”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会写“淋、洒”等13个字,能读写“凄、廊”等词语。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牛郎织女故事的优美。
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品味与仿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民间传说的兴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间传说。
2. 教师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生讨论,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生字词学习与运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生字词的含义。
2. 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3.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书写指导。
四、优美语句品味与仿写(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品味。
2. 学生仿写优美句子,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记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牛郎织女(一)郎嫂凄廊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更多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下周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学会了生字词,感受到了民间传说的魅力。
但在课堂上,对于生字词的书写指导还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同时,在学生分享学习收获环节,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10 牛郎织女(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受哥哥嫂子的虐待, 和老牛相依为命。
在老牛的帮助下, 牛郎和织女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生下一对儿女。
可是, 他们却被王母娘娘用一道天河相隔拆散, 从此天各一方, 遥河对望。
最终, 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 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
《牛郎织女(一)》是故事的前半部分, 讲述了牛郎关心老牛, 与老牛亲密无间, 并在老牛的指引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妻的故事, 赞扬了他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课文语言通俗、浅显易懂, 直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 牛郎童年时遭哥嫂的虐待;牛郎和织女心心相印, 虽然贫寒, 却男耕女织、儿女绕膝, 非常温馨。
故事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爱憎观, 如, 课文中对牛郎、织女、老牛、喜鹊的赞扬, 对牛郎哥嫂、王母娘娘的贬斥。
课文中一些神奇、不可思议的情节也为故事增色不少。
比如老牛不仅会说话, 还可以预知未来;天山美丽的云霞竟然是织女织的彩锦┅┅这些离奇的情节和丰富的想象, 凸显了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重要手段。
【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级童话故事单元和四年级神话故事单元的学习,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想象力。
通过第九课《猎人海力布》的学习, 对概括课文大概内容有了基础的了解。
《牛郎织女(一)》这篇民间故事充满了趣味, 学生很愿意阅读此类文章, 也很乐意讲述此类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嫂、恳、筛”等12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落”, 会写“郎、爹”等14个字, 会写“嫂子、剩饭”等13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能运用学习到的方法, 展开想象, 把简略的情节讲具体。
4.能结合文中不可思议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 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0课《牛郎织女(一)》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一)》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是我国民间文学的瑰宝。
课文语言朴实,通俗易懂,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故事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这篇课文中所涉及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色彩,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民间故事的特点。
4.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课文原文、图片、视频等。
2.教学道具:准备相关的人物角色卡片,方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3.背景资料:收集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引导学生讲述他们所知道的牛郎织女传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描绘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
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情感基调,学习相关语文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民间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情节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操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色彩,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对课文情节的深入理解。
3.感情朗读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浪漫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情感。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学习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时安排:确保充足的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播放《牛郎织女》的音乐,让学生想象七夕节的浪漫氛围。
2.引导学生谈论对民间故事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呈现(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掌握。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解释其中的含义。
巩固(10分钟)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牛郎织女(一)》的基本情节和中心思想;学习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传说故事。
3. 教学难点•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对于情感理解的提升。
•对于中文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
4. 教学方法•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牛郎织女(一)》的情节导入。
•合作学习法:设置小组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向学生简单介绍《牛郎织女(一)》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学习中心(30分钟)•听故事:播放《牛郎织女(一)》录音让学生听。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和中文古诗词的意义。
第三步:拓展延伸(15分钟)•分享交流:每组报告讨论的成果,分享心得。
第四步:巩固提高(20分钟)•朗读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问题探究: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二、反思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希望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还可以了解七夕节的来历及相关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同时,本节课也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10.牛郎织女(一)》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一)》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2.生字词小黑板;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4.一张夏夜星空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着重强调“酿”的读音;“妻”的书写笔顺;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别组词。
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结束):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织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五、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牛郎织女》故事背景和内容。
2.学习《牛郎织女》故事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牛郎织女》中的感情表达和价值观。
3.运用所学词语和表达进行阅读和讨论。
三、教学内容1.《牛郎织女》故事背景介绍《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由于桥梁被天神拆除而无法相会,最终通过努力和悲情,得以在七夕之夜相会的故事。
2. 重要词语解析•牛郎:指一个年轻的牧童。
•织女:指一个年轻的女子,精通织布技艺。
•桥梁:连接两岸的建筑物。
3. 故事情节梳理1.牛郎与织女分隔两岸。
2.天神拆除桥梁,使得两人无法相会。
3.牛郎和织女心怀悲伤,终日思念。
4.牛郎借助牵牛星和织女星相会,但只能在每年的七夕夜晚。
5.牛郎和织女在七夕之夜相会,但只能短暂相聚。
四、教学活动安排1.课前导入:通过谈论爱情和思念的情感,引入《牛郎织女》故事。
2.课堂阅读:学生课文朗读,理解故事情节。
3.课文分析:分组讨论重要词语和表达含义。
4.情感体验:学生表演牛郎织女相遇的片段,加深理解和感受。
5.课堂点评:教师总结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价值观。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自行阅读《牛郎织女》相关材料,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和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牛郎织女》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文化传承意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
以上是本次《牛郎织女(一)》教案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0课《牛郎织女(一)》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熟练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 1. 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2. 用简单的语言复述所读故事。
三、教学准备1.课文《牛郎织女(一)》教材2.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牛郎织女的形象3.课堂板书:关键词语及人物关系图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2. 学习课文(20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牛郎织女的故事,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关系。
4. 课堂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陈述他们的讨论结果,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彼此的理解。
5. 总结(5分钟)总结牛郎织女的故事内容,强调关键词语,并鼓励学生背诵故事片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需要加强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下节课可以增加相关语言游戏训练,提高语言技能。
以上是《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美丽的中国传统故事。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0牛郎织女(一)》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0牛郎织女(一)》教案含教学
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
古代文学中的传统爱情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能说出故事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教学生掌握牛郎织女的故事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
•让学生领会故事中蕴含的爱情和思念之情。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图文并茂的故事展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2. 学习过程
1.展示故事图片,带领学生了解故事主要角色。
2.听教师讲述故事内容,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感人情节。
3. 拓展延伸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表演故事片段,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故事内容理解不深,下节课需要对故事涵义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引导。
另外,学生表演环节可以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故事
•感人情节
•传统文化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故事,培养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牛郎织女(一)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意思。
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4、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交流一下。
(《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二、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1、朗读生词,正音。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
3、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4、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5、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朗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从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牛郎的孤苦伶仃。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1、默读课文,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讨论:从哪些语言文字中可以体会到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说说自己的感受。
3、圈划词句,体会老牛对牛郎的亲密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六、布置作业:1、指导书写生词。
2、朗读2、3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朗读课文2、3自然段。
2、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去找美丽的姑娘织女,也就有了下面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后所得。
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感受在“微弱的星光下”老牛说话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1、各自轻声朗读5—7自然段,交流各自读后所得。
a、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认识了谁?b、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c、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其他仙女有什么想法?2、默读第五自然段,划出描写织女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原来她是-----------”a、用“原来”练习造句。
b、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黄昏时湖边的树林景象。
3、指名读第6自然段,讨论: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a、这一段的三句话分别讲了哪三层意思?b、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c、从文中你能体会到织女的什么品格?4、姐妹们为什么都佩服织女的勇气?a、朗读第五自然段有关内容,体会众仙女在人间的快乐。
b、齐读第七自然段。
5、质疑。
(1)为什么众仙女不劝阻织女?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1、老牛看到织女跟牛郎在一起,心情怎样?2、朗读体会。
五、总结课文: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动人的故事?2、给课文划分段落。
a、第一段(1)写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
b、第二段(2-3)写牛郎与老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c、第三段(4)写老牛叫牛郎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
d、第四段(5-7)写织女留在人间作了牛郎的妻子。
e、第五段(8)写老牛看到牛郎与织女在一起很高兴。
3、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和各段大意复述课文。
六、课后作业阅读其它的民间故事。
附板书:牛郎织女老牛(善解人意)牛郎(心眼好、能吃苦)(心地善良、留在人间)织女《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由于以前,我在讲课时,谈到过四大民间传说,所以,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分别来讲一下,其它三部民间传说的内容。
学生听得也很认真。
在回到今天所学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由于这个故事,孩子们大多已经从书报电视上了解,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于是课上,在轻声的朗读中,在和学生们的交流讨论中,我们轻松地结束了对整个故事的学习。
孩子们通过课文,不但重新认识了善良、诚实、勤劳和敢于通过斗争来追求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夫妇,也知晓了古代劳动人民就是通过这么一个个浅显移动、便于流传的民间故事来表达当时他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男耕女织普通生活的追求,这一最朴素的思想。
《牛郎织女(一)》教学反思《牛郎织女》是一篇神话故事,本课是这个故事的第一部分,说的是古时候一位孤儿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结识了织女,织女同情牛郎的遭遇,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
本节课感觉以下几点做的比较成功:一、由谜语引出传统节日,由传统节日引出本课的课题。
猜谜语是小学生喜欢的智力游戏项目之一,一个谜语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传统节日的引出对孩子们渗透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无形中这样做体现了语文课程所承载的主要任务之一。
同时帮助学生牢记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归类区分。
这样一来,顺理成章的就讲到了“七夕节”的由来。
又该孩子们大显身手了。
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先让他们讲讲自己听说的内容,然后再结合课文,激情学习。
二、以读带讲,让学生尝试着给课文的第一段加上小标题小标题是一段内容的提炼。
只有在深入了解了一段话或者是一段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才会概括提炼出合适的小标题。
这是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我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因为本文是一篇民间故事,所以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学生自读自己归纳。
在概括每一段的小标题的时候我提示学生:概括的小标题句式要整齐,内容要醒目,还要让别人容易理解。
这个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想着表现一下自己的实力,课堂的学习氛围非常的浓厚。
三、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设置问题,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感悟课文讲述的道理设置问题: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或经受过别人对你的虐待吗?你想对有这样遭遇的人说点儿什么?如果你能帮助他的话你会帮助他吗?从而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帮助学生养成帮助弱者的好习惯。
再读课文,从课文中哥哥嫂子对牛郎的虐待来感受牛郎命运的多舛。
在和文中牛郎与老牛的相依为命和互相关心照顾中感受牛郎的幸福。
是呀,牛郎的勤劳善良,会让此刻正幸福着的孩子们感动、深思,他和老牛之间的深情更感动着所有的人。
动物也有感情,这一点也不假,牛郎善待老牛,老牛陪伴牛郎。
课堂上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哥嫂对牛郎不好,牛郎为什么不跑,跑到很远的地方,说不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应该有反抗啊!”孩子们的答案丰富多彩:“为了手足之情”“为了相依为命的老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研究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全新的感受,带着孩子们在语文天地里遨游,徜徉。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牛郎织女》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讲的是美丽善良的仙女和勤劳忠厚的小伙,历经苦难,终于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多么令人神往!故事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
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他细心照料老牛,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
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
最后,讲他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成夫妻。
在牛郎与织女互相倾诉时,插叙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过,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通过这篇故事,学生可以对善良、纯朴的人们所受的压迫,以及对自由、安乐、幸福的渴望有所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说的兴趣;同时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1、名著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吗?说一说对它们的了解?(补充“四大民间故事”小知识,让学生说感受最深的一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民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它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2、快速阅读,把握故事情节。
运用上个单元的阅读速度和方法,快速捕捉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巩固上个单元的学习成果,也为引导孩子们抓关键点来总结主要内容作好铺垫。
学生们快速朗读,很快便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3、品词析句,领悟人物个性特点。
在引导学生将长文读短之后,出示阅读提示:自读自悟,本文出现了几个人物?标画相关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这样一来孩子们既要用心读书,寻找准确的语言文字,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语言资料的描述中去感受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复述文章或表演或创作故事都夯实了基础。
接下来让孩子们复述故事,水到渠成,简洁明了,还清楚明白。
二、成功之处整个课堂氛围很活跃,因为学生喜欢读故事,讲故事,听故事。
每个孩子都能较快地融入学习,而且能自读自悟,思维火花被激发,课堂不断涌现孩子们精彩的理解和表达。
三、不足之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没有涉及更有助于思维深度的问题,所以素养的提升微乎其微。
四、改进措施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创设辩论赛,让孩子们评一评牛郎的哥嫂的行为?织女这样的选择对不对?让我的教学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