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MET电炉筑炉及其烧结工艺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MET RM1500/150KW
工频感应电炉打炉、筑炉及其烧结工艺规范
一、炉体结构
1、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整个炉,分炉体与炉底两个部分。炉体主要用于储存铜水及实现热交换。炉体外围是1300×1400×940由15MM厚的钢板焊接的外壳。紧贴外壳的是10MM
厚的泡漠板,补偿炉衬材料的热胀与冷缩;再往里是30MM厚的绝缘板,再往里
是绝缘耐火砖(60×110×220),最后是由湿态散料舂实的耐火、保温炉膛。
炉底结构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二次感应环、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外套、硅钢片等功能性部件与炉底散料、耐火砖等。
炉底与炉体接触面用专用胶粘接、填缝,并通过螺栓紧固;在30MM高的接触凸台四周,是用炉膛湿态散料紧实填充的。
除炉体结构外,还有液压驱动系统,用于浇铸铜水。
电器控制部分,是电炉的控制核心,必须在拆装炉体前后,全面检查各接触器、变压器、线路、指示器、电容器等是否完无损,必要情况下,必须检修至正常。
2、工作原理
感应电炉的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变压器。二次感应环则相当于一个短路的次级线圈。感应电流=线圈电流×线圈匝数。
因电磁感应的原因,下炉体必须有断流沟,以免产生的感应电流烧穿炉体护板。上下炉体间,不作绝缘处理。
3、绝缘处理
1、下炉体断流沟内、断流沟紧固螺栓与下炉体必须有绝缘垫、套防护;
2、线圈与硅钢片间、线圈套筒间;
3、硅钢片紧固螺栓与硅钢片间;
4、送风管上必须设断流沟;
5、各夹线紧固板上必须有绝缘垫、套防护;
6、一般要求各绝缘电阻在50~100M欧以上。
4、各项检测功能
1、炉体内渗漏检测,是预防和检测炉体渗漏的必要措施;渗漏电流由1A到3A,
一般历时一个季度,直至补偿器工作;
2、24KV Ar及48KV Ar补偿器开始同时工作时,一般需要进行打炉作;
3、接地检测,检查炉体是否接地;线圈无电流报警;
4、电柜、炉体风机报警装置,用于风机停机报警,折装炉体时,务必确保各功能
正常。
二、工具与材料
1、筑炉材料
1.1、炉体材料
炉体材料为“Ramming mix silica Fomet”,是一种含水量3~5%的湿态料,适用于捣实。耐火砖的规格为T05 OT-BB。一般湿料用量为2000KG。砖用量为400
块。
1.2、炉底材料(干)
炉底材料为RAMMING MIX WR 12,是一种干态散料。它们经过对不同粒度耐火材料特别地混合,使其可通过简单的振动方法来进行筑炉,不需特别加水。这
种料的优点是,减少筑炉与烘炉的时间;寿命延长;一般情况下,很少需要修补炉
衬;固有松散的结构,可使裂缝减少到最少程度并防止金属渗漏;可以长期储存。
一般用量为800KG。
炉底料外围是T08 ASTM26耐火砖。用量约为100块。
干料的开始烧结温度一般为500度左右,最终烧结温度为1250度,最高使用温度1750度。的主要成份为90%的氧化铝与10%左右的氧化硅。粒度为6F,密
度约为2.9KG/M3.
1.3、炉底材料(湿)
用炉底干料100KG+2KG粘结剂(黄色粉未)+3%水混合,即可用于炉底干料的封口与感应环的紧固。
1.4、用5KG的粘结剂(白色粉未)+适量水,可用于联接炉体与炉底。
1.5、胶状水泥50KG~75KG用于砌砖。
2、筑炉工具
2.1、主要气动工具有振动器、振动扳手;
2.2、手工铁耙等;
3、筑炉模具
3.1、炉膛铁模及其固定装置;导流沟木模;
3.2、下炉体感应环钢模、线圈钢桶等;其中下炉体的模具为一次性使用或永久使
用;而上炉体的模具必须拆除。
3.3、下炉体对接平台模具,安装时,需注意方向。
三、打炉
1、炉体部分
用吊车等先将炉体与炉底分离。用备用的铁板将炉体底部封口,封口螺丝必须紧固,与炉体钢板不留缝隙。
先用风镐等清理炉膛料,再清理耐火砖及其它料。
清除完各料后,必须清理干净底板、钢板壁上的各处粘结剂残留及铁锈。
2、炉底部分
先清出感应环及其附属物。再清理干料并收集之。最后拆除感应环钢圈及耐火砖层。
四、筑炉工艺
1、炉体部分
1.1、保留底部封口钢板,并清理其上杂物,保持干净;
1.2、在钢板壁上各处均匀刷上玻璃水,涂贴10MM泡沫板;
1.3、在10MM泡沫板上,用耐火水泥粘贴30MM绝缘板,披缝厚度1~2MM;
1.4、再平辅一层耐火砖,并开始砌至炉体上顶部。前后两面砖搭接15MM;左右
两侧面搭接20MM,各砖长度方向不刮水泥;厚度间施1~2MM厚水泥层;
1.5、砌砖时注意各侧砖的接口不能搭接,以利收缩(详见图示);
1.6、45度角度堆砌时,不与各侧面施水泥粘接;
1.7、砌砖后,等水泥硬化24小时后,可开始湿态料的施工;
1.8、施工前,必须按炉体尺寸,固定导流沟木模、炉膛钢模等,确保施工过程中
不移位;
1.9、加料时,紧贴模具的各处,粒度宜小,以便内表面光滑;加料厚度为60~
70MM,用气动工具紧实;
1.10、紧固时注意,紧实轨迹要错开或呈45度相交;
1.11、紧实72小时后,可拆除模具;着手修补内腔,使各处光滑过度,并没有表
面孔洞缺陷;
1.12、在对接炉底之前,炉体持续进行风干。
2、炉底部分
2.1、先砌各处耐火砖;
2.2、用耐火骨料及其它方法固定线圈钢桶;这一步非常重要,必须万无一失;要注
意检查钢桶的中心是否与进风孔中心一致;
2.3、确认定位可靠后,安装木模与炉底封口板上;
2.4、将炉底封口板紧固于炉底上;
2.5、加料筑炉,用气动工具紧实,每次紧实厚度为30~40MM;
2.6、加料至感应环口时,安装钢环模具并确保各尺寸正常后,焊接其与炉底处;
2.7、继续筑炉,特别注意钢环各处的紧固;
2.8、直至炉底满,辅砖封口;用耐火骨料封钢圈上口;
2.9、砌砖和涂水泥过程中,注意断流沟处的绝缘;
2.10、盖上盖子,紧固之;
2.11、将预筑好的炉底翻转90度,拆除底板,从上至下,均匀挖出约100KG料,
按配方,混成湿料,用于封口;
2.12、封口硬化48小时后,可拆模。
3、线圈安装
3.1、在下炉体上,安装硅钢片;
3.2、检查各处间隙及绝缘并紧固之;
3.3、安装线圈并紧固之;
3.4、检查怕有各处绝缘。
4、对接、接线及检查
4.1、对接上下炉体是工作非常重要,是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
4.2、将炉体转90度,将下炉体吊起,缓慢与炉体对接;
4.3、对接前,上、下炉体接合处,均匀涂上约3MM的胶层,并在炉体上装导向销,
用于定位;
4.4、缓慢对接;防止任何震动与碰撞;
4.5、先紧固两侧螺栓,再紧固下底螺栓,最后是上面螺栓;
4.6、上、下炉体对接并紧固后,开始用炉体料密封四周各处平台;
4.7、封闭时,必须专门工具紧实之;
4.8、紧实的顺序是先两侧,再底部,最后是上部;
4.9、对接完成后,开始接线工作,并检查电炉各报警功能是否完备;
4.10、空炉试车运行,观察各动作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