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种种表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种种表现

王建华

所谓无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它包括教师的语言欠妥、动作欠当、仪表欠自然、教法欠科学等。无效教学行为严重干扰教学效果,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却常常不为教师所注意。主要表现在教学环节方面为:

课前组织:讲课时教室秩序混乱;上课时教师才布置任务;铃响后教师才进教室;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课前复习:基本不进行复习;复习知识针对性不强;复习占用时间过长;复习重点不突出

课堂导入:缺乏新意无兴趣;情景创设流于形式;导入时间过长;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

课堂师生精神面貌:部分学生精神不集中;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教师讲课沉闷、缺乏激情;

课堂语言:缺调动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师乱发脾气;不精炼,重复啰嗦较多;使用普通话不标准;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语速过快课堂提问:问题简单,无思维容量;集体提问多个人提问少;不给学生思考时间;提问问题不明确、不清楚;先抽学生后提问;随意提问,学生无代表性;

教师理答方式:无评价或消极评价;评价缺乏鼓励、赞杨;打断回答或自己代言;不注重引导、启发;评价语言不精炼;对回答不好

学生的惩罚;

课堂目标确定:目标确定过高或过低;补充过多,冲击主要内容;缺乏分层教学的目标;

情景设置:重、难点不明确。;基本不设置情景;与课堂教学内容不协调;情景陈旧,难调动积极性;忽略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指向;

课堂小结:常常仓促收兵,无小结;只是知识的简单重复;形式单一,收效甚微;总是教师替代学生小结;

导学提纲:无导学提纲;问题设计不到位;使用效率较低;把导学提纲当成练习;

讲练结合情况: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先集中讲,后集中练;少迁移性练习;练习设置过难;讲、练不及时;

师生互动:教师只顾自己讲,一言堂;双边活动方案设置较少。

作业布置:较少;教师包揽多而学生参与少;课堂气氛沉闷,互动少;作业过多,超过规定时间;作业针对性差;作业过乱,没有精选;缺乏对重点知识的反馈。

这些现象造成了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严重后果,制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教学行为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学习方式的无效性:

1.浅层次的自主学习

(1)学生已经预习过,连弱生都能答出的问题,还重复讲解,忽略学生的能力;(2)在引导学生预习的环节,设计的问题没有层次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不能引发学生去思考,从而导致学生由

课堂开始的精神饱满到兴趣索然、精力分散;(3)在课堂上不能给学生提供安静的时间和空间,致使学生不能独立地阅读文本、思考、感悟;(4)如果整堂课都是老师在讲,不知道应当讲在学生的“痒处”,老师累,学生更累,这是典型的“学习无自主”。

2.无序的合作学习

(1)有些问题,学生根本无需合作就能单独解决,却费时费力让学生合作思考,耽误时间;(2)有的合作学习,内容设计、要求的提出、小组的分配等方面缺乏合理性安排,致使合作学习接触不到问题的核心。

3.蜻蜓点水般的探究

(1)有些合作,设计的问题很好,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可是,就在大家意犹未尽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行刹车,合作学习告一段落,这时,许多人还未发言,学生思维的火花随之熄灭;(2)有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似乎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实际上还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多数学生或闲聊、或陪坐、或是看客。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我们绝不能为形式而形式,忽略课堂的真实本色。

二、课堂提问的无效性

(1)有的课堂提问太容易却无意义。例如“对不对”、“好不好”,学生也跟着老师的话异口同声的“对”、“好”,其实老师问的问题是什么,学生都没有时间经过大脑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动嘴不动心的的坏习惯。(2)有的提问设计太难或缺乏针对性。离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现实太远,或学生摸不着头脑,而无从回答,使课堂气氛沉寂。

三、课堂讨论的无效性

新课改后许多老师为了体现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

参与,但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很多时候,那种看似热热闹闹、生机勃勃的交流互动,其实却是一种无效教学。不管问题是难还是易,是一个人可以解决还是需要协同合作完成,老师大手一挥,同桌,四人小组,一小组,一大组……你转身,我搬凳,你说我说他说,教室里嘈嘈杂杂,热闹非凡。老师若仔细去听听,好多学生谈的根本不是你要他们讲的话题,更有一部分后进生睁着一双茫然的双眼,不知所措。

四、对学生激励的无效性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课堂的语言评价也应该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服务。但有些评价是无效的,(1)激励不当。有的老师一节课除了说“你真棒”、“真了不起”、“真聪明”、“真好”,仿佛再没有别的什么评价性语言,学生们不知好在哪里,如何继续发扬。(2)滥用激励,是非不分。学生回答的好固然应该表扬,如果学生回答的似是而非或没有什么意义时,也在表扬激励,那么,没有了争议、没有了匡正、没有了批评,这还是教育吗?

五、无效诵读

新课改后,老师们空前重视诵读,走进语文课堂,琅琅读书声犹如春风乍起。于是,发出声音的诵读在阅读教学中找到了本位,得到了回归,但是,不发出声音的读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隐去了。如有的无论什么文章都采用指名读、分组读、轮流读、全班齐读、男女生对读、师生配合读、师范读、分角色读等等多种形式的读,生怕课堂安静下来,好像安静就代表着冷场。因此,“书声琅琅”成了该类课堂最值得炫耀的亮点。

实际上学生沉浸于文本中,不是一般性地接触文本,而是作为个体生命进入作品,是情与意的交融,言与思的汇合。因而,给足了学生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相碰撞,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发散,想象才能自由飞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