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他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有人说,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能审视灵魂,他们才有未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本题写作起来颇有难度,不仅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考查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需要考生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思考国民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品格的关系,思考影响国家民族未来的各种要素。
写作就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的活动,思想认识水平是根本,语言只是媒介,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作文的优劣。
好在材料中的两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一些思想的启迪,这两句话分别是美国总统肯尼迪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
考生如能正确理解这两句名言的思想内涵,选择其中一个自己也深有感触的角度,联系历史和现实,一定可以写出有高度、深度的好文章来。
第一则材料中“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实则显示的是国民的价值追求,比如现实生活中有人追怀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牺牲的英雄,有人尊崇道德模范,有人尊重普通劳动者,有人崇尚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有的人追捧演艺文体明星……,从这些“致敬”“追怀”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也就可以从中评断这个国家的品格。
考生在动笔写作时,可以围绕这句话,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什么人值得致敬追怀?我们应该塑造怎样的国家品格?”的角度去展开思路,思考哪些“致敬追怀”是值得肯定歌颂的,哪些“致敬追怀”是应该摒弃的。
第二则材料关键要理解“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关注天空”“审视灵魂”三个词语的深刻内涵。
“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考生容易忽视“只是”二字,在作文中大谈“要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实从倾向性来看,材料对这种行为是否定的,它基本可以等同于“急功近利”“眼界狭小、目光短浅”,因此材料说这样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关注天空”,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意为“眼界开阔,目标高远”“着眼长远,放眼未来”“关心国家,胸怀天下”,具有这种品质的人们才能够预见国家民族的危机以防患于未然,才能够指引国家民族前进的正确方向,有了这种人,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审视灵魂”可以理解为反省思考,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审视灵魂”也可以理解为摒弃外在物欲名利,专注精神世界,追求内心安宁。
在正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大致可以确定以下立意方向:①选择向什么人致敬追怀,塑造怎样的国家品格;②一个国家不能只关心脚下的事情,而应该关注天空,这样的国家民族才有未来;③审视民族灵魂,促使国家进步;等等。
考生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将三者糅杂在一起,只需选择某一个方向,明确集中地通过议论说理或叙述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
【素材集锦】
(一)致敬追怀,塑造国家品格
1.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怀鲁迅》
2.追怀抗战老兵,铭记历史屈辱,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
3.贾玲“木兰啃烧鸡”的恶搞以及某些抗日神剧,颠覆经典,亵渎英雄,长此以往,将可能导致民族精神涣散。
4.法兰西在巴黎市中心设立先贤祠,先贤祠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
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
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这些长眠于此的伟人,没有华丽的言词、无需传奇的经历、却因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赢得了世人的崇敬。
而许多当时的权贵富豪、富则富矣、贵则贵矣,最终也不过是一抔黄土、无人听闻。
尊重先贤、是一个民族所应有的品质。
法兰西人因这些先贤而光荣,而这些先贤又何尝不庆幸生于这片土地。
5.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着很多二战战犯的牌位,日本某些政界要人还经常前往祭拜,这些现象无不显示了日本岛国粉饰侵略罪行、拒绝忏悔认罪的狭隘偏执的国家品格,不利于日本赢得世界的谅解,不利于日本自身的生存发展,也不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平。
……
(二)关注天空,而不能只关心脚下的事情
6.古今中外很多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关心国家,他们都是一个民族“关注天空”的人。
例如,孔子孟子提出儒家学说,主张仁政和礼乐治国,虽然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各国争雄的社会现实(“脚下的事情”)的要求,但却关注的是长远的治国之道,成为沿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着积极意义。
7.楚国的昏君奸臣轻信张仪而背弃盟约、与齐国绝交,目光短浅,最终被秦国玩弄于股掌之间,导致楚国一步步削弱,一步步走向灭亡;只有屈原始终关注天空,始终坚持联齐抗秦,坚持美政理想,如果楚国能重用屈原,或许楚国可以避免被秦灭亡的命运。
8. 魏源、林则徐乃至后来的洋务运动的中坚人物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在晚清君臣大多昏聩短视时,能敏锐地意识到国家民族的危机,能睁开眼睛看世界,积极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
9. 马寅初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意识到人口急剧膨胀会给国家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很早就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建议,可惜不被当时的领导人重视采纳。
等到后来国家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才采取计划生育国策。
(可以正反分析,当时领导人可能“只关心脚下的事情”,而马寅初则能“关注天空”)
10.马丁路德金为了争取黑人权益,没有采取一般的受压迫者的那种急功近利、以暴抗暴的反抗斗争方式,而能关注天空,看到黑人白人友好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号召黑人同胞们采取非暴力斗争的方式,最终争取了种族的和解,维护了黑人的权益。
(三)审视灵魂,促使国家进步
11.鲁迅先生用文学创作审视民族灵魂,在《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中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揭示国民性中愚昧麻木、自欺欺人、盲目自大等弱点,“揭出苦痛,引起疗救的注意”。
12.在历经十年浩劫后,巴金《随想录》审视一代人的灵魂,反思文革对人性的戕害,有利于我们这个民族吸取经验教训,走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13.德国在二战后审视民族灵魂,真诚忏悔认罪,赢得了世人谅解;日本拒绝认罪,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辩护,在世界各国中遭到孤立。
【佳作示例】
今天,我们选择向凡人致敬
李妍
2011年6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典礼上,宿舍管理员吴光华作为教职工代表被邀请上台演讲。
不到800字的讲话,总共被学生热情的掌声打断了11次。
毕业生拉出“吴阿姨,我们爱您”的横幅。
吴阿姨,一位平凡的女性,从工厂内退后,到大学当宿管员,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间,她既无微不至地照顾住宿生的饮食起居,又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是这个宿舍阿姨对学生的期许,但她又潮得不像个六十岁的老人。
上网偷学生的菜,看韩剧,打植物大战僵尸,甚至在毕业典礼上大曝当年学生,如今却是同校教师的糗事。
这是一位热心、朴实、亲切、善良,对自己的平凡岗位充满热爱与敬畏之情的宿管大妈,一如我们身边无数平凡的劳动者。
可是,正是这样一位平凡朴素的宿管阿姨,却在毕业典礼上收获了学生热情的掌声与感动的泪水,“吴阿姨,我们爱您”,便是这位凡人赢得尊重与敬佩的最佳诠释。
吴阿姨的履历平平无奇,她演讲的殊荣与收获的尊敬,不在于她日常言行多么出类拔萃,而在于这个人对待自己职业与身边人的那份热爱与纯粹。
在今天这样逐渐回归朴素与真实的时代,越来越多人的价值开始从激越的英雄神话走向朴素的常识认知,只要对自我职业与角色充满敬畏,认真探索与不懈追求,平凡的小人物也可以得到社会尊重与真诚喝彩,他们也同样可以进入英雄序列,被世人致敬。
“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过的话,放诸今日,尤显其义。
前年,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接过了香港大学名誉院士的头衔,她就是被港大毕业生亲切唤作“三嫂”的大学食堂服务员及厨师袁苏妹。
为世人所致敬的人,不一定是壮怀激烈的英雄,也不一定要舍身取义,过分消费感动,后果只能是滥情与不真实。
在大学宿舍、菜市场、食堂服务一辈子,默默叠好每床被子,煮好每顿饭,卖完每颗菜,对身边人嘘寒问暖,平凡的爱与关心,同样是一种最纯粹的感动。
被世人所致敬的人,不必完美,也不必成为道德偶像。
回归真实、回归纯粹、回归平凡,这个人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是他。
今天,我们选择向凡人致敬。
迟到的“公祭日”
今天,公元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紫金山含悲,秦淮河低回。
77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
这是中华民族永远抹不去的伤痛,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
77年来,我们曾以无数方式祭奠、悼念、追思南京大屠杀的死难同胞,以无数方式探讨这场屠杀带来的思考: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和平的共识、战争的伦理、人性的自觉与人道的尊严。
现在,我们终于设立和迎接来了国家公祭日,以肃穆的仪式来悼念历史,让澎湃的感情集中表达,必将促使民族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促使一个民族汲取历史力量、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
公祭日,展示了我们的人文精神与民族性格。
历史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历史锻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浸透热血的土地是每个民族的朝圣之地。
当波兰人为奥斯维辛纪念馆献上鲜花,当德国人在大屠杀纪念碑林中默哀,也让我们重回77年前那座血与火的城市,阅读写在大地上的民族史,感受那种紧紧挽结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深情与民族精神。
公祭日,让我们学会以宽阔的历史视野正视、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已过去77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近70年,我们用肃穆的国家公祭仪式提醒着自己,保持历史的痛感,但不煽动民族的仇恨;敦促日本正视历史、反思战争、检省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余孽,但不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
经历过深重苦难的民族,更应怀着宽阔的历史眼光,更应懂得珍惜和捍卫人类的核心价值。
公祭日,也让每个普通中国人找到带着历史感的活法。
它让史书上的文字变得意象丰沛,让每个人的生活获得了历史的重量,也让一个民族的几代人之间,有了心传和默契。
正是在这个低头默哀的瞬间里,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社会角色的你我,都抹平了差异,仅仅成为十三亿中国人中的一个。
有象征意义的是,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几乎参加了每一次抗战纪念日。
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周年纪念日,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参加了纪念活动。
此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出席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仪式。
领导人参与国家公祭,是国际惯例,也是规格和意义的象征,更与每个普通中国人的情感互相呼应,表达了整个社会在民族情感上的同频共振。
12月13日,为同胞默哀,为中华祈福,在灾难的创伤中培育人道态度与和平精神,在屈辱的历史中学会自立自强。
今天,我们这样缅怀历史,正是要历练出迎接美好未来的气度与力量,培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家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