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 了一 些歌者 的演唱 寿命 。 改革 开放 后 , 大 量 文化 信 息 涌 人 中国 , 在 音 乐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o 3
作者简介 : 程
晗( 1 9 8 8 - ) , 女, 甘肃 兰州人 , 硕 士生
・
1 0 0・
兰
州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第2 0卷
限性 , 由于 中国长期 的戏 剧 审 美 , 歌 者 的 演 唱还 有
理论 概念 , 当时 的民族 声乐 艺术 是指 各个 地方 戏
剧 和 民间歌 曲 的 传 唱 。除 了一些 戏 曲有 固定 的 曲 艺 班子 教 习外 , 当时的 民族声 乐艺 术完 全是 一种 粗 放式 的 自由发展 模式 , 此 时 的民歌 演 唱以及 各个 民 族地 方 原生 态 唱法 以 口传 心授 为 主 。 至2 0世 纪 4 0年代 之初 , 沈 阳音 乐 学 院 、 上 海
教 育界 也掀起 了一 股 学 习西 洋 音 乐 的热 潮 。 中 国
民乐 的发展也 走 人 了一个 空 前 的阶段 。美声 唱法
性” 不够 突 出而 饱 受 争 议 。将 来 的 发展 道 路 到 底 应该 怎 么走 成 为 争 论 的焦 点 : 是 重 视 发 展 民 族 风 味, 还是走 科 学却缺 乏特 色 的民美 的道 路 ? 目前 中 国的 民族 声乐 教学对 技术 的重 视仍 占很大 比重 , 许 多 教师 在课堂 上基本 上一 直在 强调位 置 、 共 鸣 和气 息等技 术 问题 , 而 民族声 乐 艺 术 的情 感 精 髓 、 情 调 韵 律则 主要靠 学生 自己通过视 频或 音频 自主学 习 。 即使在 作 品讲 解 的环节 , 也 只是把 发声技 法放 到具 体 的歌 曲中 , 强调 每 个 音 的把 握 , 而 没 有从 民族 音
界著名的“ 土洋之争” 。这场争论在 2 0 世纪 5 0年
代轰 轰烈 烈 了一 阵 以后 又 不 了 了之 。直 到 文 革 中 期, 民歌 教学 的主 要 作 用是 传 播 革 命 思想 , 与 西方 文化 争夺 领地 , 主要 起政 治作 用 。在这 段时期 民歌 的演 唱方 法依 然是 以 自然 真声 演 唱为 主 , 没 有太 多
是纵 观 近年来 中国举 办 的各 大声 乐赛 事 , 民族 声乐 的表 演却 越来 越 美 声 化 , 呈 现 出作 品风 格 单 一 、 优 秀 曲 目希 有 、 民族 风 韵 不 足 等 特 征 , 这 已是 当前 不 容忽 视 的问题 。 民族声 乐 的发展 , 到底是应 强 调科
学 的发声 方法 , 还 是 应 着 重 保 护 和发 展 民族 特 色 , 民族声 乐艺 术 与 民 间音 乐 艺 术 应该 走 怎样 的科 学
科学方法的修饰 , 主要演 唱曲 目为一些传统 民歌。
在 当时 , 由于政 治原 因 , 几 乎不 演 唱外 国歌 , 至多是
将 一些 外 国音 乐 的 旋 律 借 鉴 过来 , 加 入 革 命 的歌 词, 起 到 唤醒人 们革命 意 识 的作 用 。 文 革后 到改 革开 放前 期 , 女 声 民族 唱法开 始大
术, 形成 自身特 色, 走 民族化、 大众化的发展道路。
关 键词 : 民族 声 乐 ; 发 展趋 势 ; 民族 化 ; 大众化
中图分 类 号 : J 6 1 6 . 2 文 献标 志码 : A
中 国是 一个 民族 众多 的 国家 , 民歌 的种类 和 演
唱方 法 丰富多 彩 , 呈现 出百 花齐 放 的繁荣 景 象 。可
音乐 学 院 和 中央音 乐 学 院 相继 开 设 了 民歌 演 唱 专
偏 向戏 剧音 色 的问题 , 同 时也 因为对 这种戏 剧 女声 柔 美音 色 的追求 , 导致 在 一 些 表 现气 势 的歌 曲 中 ,
声 音 掌 控力 不 足 , 情 感表 现 略 显 单薄 。此 外 , 当时 民歌声 乐 的发展 在 戏 剧发 声 方 法 上 尝试 加入 了通
放 异彩 … 。在这 段 时期 内 , 以前 “ 原生态 ” 的纯 真
化保护 、 留存道路 , 这是急需思考的问题。
1 中 国 民族 声 乐 的发 展 概 况
新 中国成立 以前 , 中 国并 没有 民族 声乐 艺术 这
一
演 唱方 法发 生 了改变 , 涌 现 出一 些有 着一定 演 唱功 底 的女 歌 唱家 。她们 的演 唱音 色柔美 亲切 , 并 且不 再 局 限于政 治色 彩浓 重 的革命 歌 曲 , 加入 了一 些外 国 民歌 。但 此 时 的 民歌声 乐 表 演 也 存 在 一定 的局
文章编号 : 1 0 0 9—2 2 6 9 ( 2 0 1 3 ) 0 5— 0 0 9 9— 0 4
中 国 民族 声 乐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发 展 对 策
程 晗 , 项 亮
( 兰州 大学 艺术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摘要 : 中 国民族 声 乐发展 到今 天 已越 来越 关声 化 、 西方化 , 作 品风格 单一 、 优 秀 曲 目稀有 、 民族风 韵 不足 已成 为 当前 不可 忽视 的 问题 。论 述 了民族声 乐的发 展 必 须继 承 和发 扬 中 国传 统 民族 声 乐 艺
业 。此 时 , 中 国民族声 乐 才有 了定 义—— 吸取 中 国
传统 民间民歌 的精髓 , 结合欧洲的美声 唱法 , 形成
的一 套 中国特 有 的声 乐 教 学 体 系 。对 民族 声 乐 的
定 义 是一个 跨 时 代 的大 事 , 同时 , 这 也 引 发 了声 乐
俗唱法的气声运用 , 但缺乏正确的解释和引导 , 缩
第2 0卷
第 5期
兰 州 工 业 பைடு நூலகம்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L a n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Vo 1 . 2 O No . 5 0c t . 2 01 3
2 0 1 3年 1 0月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o 3
作者简介 : 程
晗( 1 9 8 8 - ) , 女, 甘肃 兰州人 , 硕 士生
・
1 0 0・
兰
州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第2 0卷
限性 , 由于 中国长期 的戏 剧 审 美 , 歌 者 的 演 唱还 有
理论 概念 , 当时 的民族 声乐 艺术 是指 各个 地方 戏
剧 和 民间歌 曲 的 传 唱 。除 了一些 戏 曲有 固定 的 曲 艺 班子 教 习外 , 当时的 民族声 乐艺 术完 全是 一种 粗 放式 的 自由发展 模式 , 此 时 的民歌 演 唱以及 各个 民 族地 方 原生 态 唱法 以 口传 心授 为 主 。 至2 0世 纪 4 0年代 之初 , 沈 阳音 乐 学 院 、 上 海
教 育界 也掀起 了一 股 学 习西 洋 音 乐 的热 潮 。 中 国
民乐 的发展也 走 人 了一个 空 前 的阶段 。美声 唱法
性” 不够 突 出而 饱 受 争 议 。将 来 的 发展 道 路 到 底 应该 怎 么走 成 为 争 论 的焦 点 : 是 重 视 发 展 民 族 风 味, 还是走 科 学却缺 乏特 色 的民美 的道 路 ? 目前 中 国的 民族 声乐 教学对 技术 的重 视仍 占很大 比重 , 许 多 教师 在课堂 上基本 上一 直在 强调位 置 、 共 鸣 和气 息等技 术 问题 , 而 民族声 乐 艺 术 的情 感 精 髓 、 情 调 韵 律则 主要靠 学生 自己通过视 频或 音频 自主学 习 。 即使在 作 品讲 解 的环节 , 也 只是把 发声技 法放 到具 体 的歌 曲中 , 强调 每 个 音 的把 握 , 而 没 有从 民族 音
界著名的“ 土洋之争” 。这场争论在 2 0 世纪 5 0年
代轰 轰烈 烈 了一 阵 以后 又 不 了 了之 。直 到 文 革 中 期, 民歌 教学 的主 要 作 用是 传 播 革 命 思想 , 与 西方 文化 争夺 领地 , 主要 起政 治作 用 。在这 段时期 民歌 的演 唱方 法依 然是 以 自然 真声 演 唱为 主 , 没 有太 多
是纵 观 近年来 中国举 办 的各 大声 乐赛 事 , 民族 声乐 的表 演却 越来 越 美 声 化 , 呈 现 出作 品风 格 单 一 、 优 秀 曲 目希 有 、 民族 风 韵 不 足 等 特 征 , 这 已是 当前 不 容忽 视 的问题 。 民族声 乐 的发展 , 到底是应 强 调科
学 的发声 方法 , 还 是 应 着 重 保 护 和发 展 民族 特 色 , 民族声 乐艺 术 与 民 间音 乐 艺 术 应该 走 怎样 的科 学
科学方法的修饰 , 主要演 唱曲 目为一些传统 民歌。
在 当时 , 由于政 治原 因 , 几 乎不 演 唱外 国歌 , 至多是
将 一些 外 国音 乐 的 旋 律 借 鉴 过来 , 加 入 革 命 的歌 词, 起 到 唤醒人 们革命 意 识 的作 用 。 文 革后 到改 革开 放前 期 , 女 声 民族 唱法开 始大
术, 形成 自身特 色, 走 民族化、 大众化的发展道路。
关 键词 : 民族 声 乐 ; 发 展趋 势 ; 民族 化 ; 大众化
中图分 类 号 : J 6 1 6 . 2 文 献标 志码 : A
中 国是 一个 民族 众多 的 国家 , 民歌 的种类 和 演
唱方 法 丰富多 彩 , 呈现 出百 花齐 放 的繁荣 景 象 。可
音乐 学 院 和 中央音 乐 学 院 相继 开 设 了 民歌 演 唱 专
偏 向戏 剧音 色 的问题 , 同 时也 因为对 这种戏 剧 女声 柔 美音 色 的追求 , 导致 在 一 些 表 现气 势 的歌 曲 中 ,
声 音 掌 控力 不 足 , 情 感表 现 略 显 单薄 。此 外 , 当时 民歌声 乐 的发展 在 戏 剧发 声 方 法 上 尝试 加入 了通
放 异彩 … 。在这 段 时期 内 , 以前 “ 原生态 ” 的纯 真
化保护 、 留存道路 , 这是急需思考的问题。
1 中 国 民族 声 乐 的发 展 概 况
新 中国成立 以前 , 中 国并 没有 民族 声乐 艺术 这
一
演 唱方 法发 生 了改变 , 涌 现 出一 些有 着一定 演 唱功 底 的女 歌 唱家 。她们 的演 唱音 色柔美 亲切 , 并 且不 再 局 限于政 治色 彩浓 重 的革命 歌 曲 , 加入 了一 些外 国 民歌 。但 此 时 的 民歌声 乐 表 演 也 存 在 一定 的局
文章编号 : 1 0 0 9—2 2 6 9 ( 2 0 1 3 ) 0 5— 0 0 9 9— 0 4
中 国 民族 声 乐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发 展 对 策
程 晗 , 项 亮
( 兰州 大学 艺术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摘要 : 中 国民族 声 乐发展 到今 天 已越 来越 关声 化 、 西方化 , 作 品风格 单一 、 优 秀 曲 目稀有 、 民族风 韵 不足 已成 为 当前 不可 忽视 的 问题 。论 述 了民族声 乐的发 展 必 须继 承 和发 扬 中 国传 统 民族 声 乐 艺
业 。此 时 , 中 国民族声 乐 才有 了定 义—— 吸取 中 国
传统 民间民歌 的精髓 , 结合欧洲的美声 唱法 , 形成
的一 套 中国特 有 的声 乐 教 学 体 系 。对 民族 声 乐 的
定 义 是一个 跨 时 代 的大 事 , 同时 , 这 也 引 发 了声 乐
俗唱法的气声运用 , 但缺乏正确的解释和引导 , 缩
第2 0卷
第 5期
兰 州 工 业 பைடு நூலகம்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L a n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Vo 1 . 2 O No . 5 0c t . 2 01 3
2 0 1 3年 1 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