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出神经系统概论复件幻灯片
合集下载
5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ppt课件

2020/10/6
21
2020/10/6
22
2 Ach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 及消失过程
Ach的合成
2020/10/6
23
2.Ach的贮存
Ach合成后进入囊泡,与囊泡内的ATP及蛋白 结合,贮存于囊泡中。每一个囊泡内约含 1000~50000分子的Ach。
2020/10/6
24
3.Ach的释放 胞裂外排和量子化释放。 4.Ach的消失 Ach释放到间隙后,被间隙内的乙酰胆碱酯
2020/10/6
2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抑制药:镇静催眠药等 中枢神经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等
传入神经:局麻药
周围神经 传出神经:传出神经系统药
感受器 局麻药
传入神经
中枢神经 传出神经 效 应 器 交感副交感
运动神经
2020/10/6
传出药物
3
(一)传出神经突触及其超微结构
交感神经末梢分为许多细微的神经分支,其分支都有连 续的膨胀部分,呈稀疏串珠状,称为膨体(varicosity)。 每个神经元约有3万个膨体。膨体内有线粒体,每一个膨 体内约有1000 个囊泡,囊泡内可合成递质,贮存递质。
N1(NN)受体:神经节N受体 N2(NM)受体: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N受体
2020/10/6
30
2、肾上腺素受体
(1) 受体
1 受体:皮肤、粘膜血管,内脏血管, 1受体激 动时血管收缩。
冠状血管收缩。 胃肠平滑肌松弛。
2020/10/6
31
突触前膜:激动时负反馈抑制NA的释放。
2受体
2020/10/6
17
B 量子化释放(quantal release):每一个“量 子”相当一个囊泡的释放量,一个“量子” 释放不引起动作电位,数百个“量子”释放 才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及效应。
第5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_PPT幻灯片

(三)传出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和消除
主要合成部位:神经末梢
1. Ach 1)合成:胆碱 + AcCOA
ChAT
2)贮存:囊泡(vesicles)
3)释放:胞裂外排,量子释放
4)灭活: Acetylcholinesterase(AchE)
Ach 胆碱酯酶
胆碱 + 乙酸
Fig.5-4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a generalized cholinergic junction (not to scale). A (a sodium-dependent carrier) B (a second carrier) P (peptides) SNAPs( synaptosome-associated proteins) VAMPs(vesicl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
M1、M3 胆碱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示意图
ACh与心脏M2受体结合
抑制腺苷酸 环化酶(AC)
G蛋白(Gi/Go)激活 钾通道激活
抑制L-型钙通道
cAMP水平下降
心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心肌收缩减弱、 房室结传导减慢
心脏起搏电流减弱, 自律性下降
M2 胆碱受体的激动效应
2.N receptor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由四种亚基: 2α、β、γ、δ,在α亚基有Ach的结合位 点。 当ACh与α亚基结合后,离子通道开放, 调节Na+、 Ca2+、K+离子流动。Na+、 Ca2+ 进入细胞,肌肉收缩。
在突触前膜的α2兴奋时,抑制递质释放(负反馈)
β受体:β1和β2
在突触前膜的β2兴奋时,促进递质释放(正反馈)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PPT幻灯片PPT

毒蕈碱受体
烟碱受体
M受体(Muscarine)
N 受体(Nicotine) 受体
受体
1 、 2 1 、 2
试问:若误食了有毒的野蘑菇中毒后,
可能出现哪些症状,怎样处理?
毒蕈碱(Muscarine)
存在于某些种类的蕈类中
.
胆碱受体分布及激动效应
受体
分布
受体激动后效应
胆碱受体
M受体
心脏 (-)
心率 、传导减慢、收缩力减弱
心脏
兴奋
β2 受体: 支气管
舒张
血管平滑肌(骨骼肌和冠脉) 扩张
突触前膜
正反馈
.
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及激动后效应
受体
分布
受体激动后效应
肾上腺素受体
α受体
α1受体 (皮肤、黏膜、内脏)血管平滑肌 瞳孔开大肌
收缩 扩瞳
α2受体 突触前膜 β受体
负反馈
β1受体 心脏
心率 ,传导加快,收缩力增强
β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
. 传出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分类
交感神经
神 经
自自主主神神经经 副交感神经
节
换 元
运运动动神神经经
骨骼肌
心脏 腺体 平滑肌
骨骼肌血管
按. 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分类
(一)、胆碱能神经 (乙酰胆碱、ACh)
(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NA)
骨骼肌血管
药理学
三、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传出 神经 按递 质分 类
②N 胆碱受体分布及效应
N2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
收缩
N1受体:神经节
复杂
(二)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及效应
1.α肾上腺素受体: 可分为α1 , α2两种亚型。
【医学ppt课件】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96p)

[应用]
1.解除平滑肌痉挛:
胃肠绞痛>膀胱刺激症>胆绞痛和 肾绞痛(胆、肾绞痛常与镇痛药哌 替啶合用)。
2.抑制腺体分泌:
(1)全身麻醉前给药;
(2)严重盗汗和流涎症。
3.眼科:(1)虹膜睫状体炎;(2)扩瞳检 查眼底;(3)验光配镜(仅儿童验光时 用)。
4.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 房阻滞;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治疗剂量有时可见心率减慢,为阻断 突 触 前 膜 M1 受 体 抑 制 负 反 馈 作 用 ( 即
使Ach释放增多)。
(2)血管和血压:治疗量时无影响; 较大剂量时,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 环,可能是直接血管扩张作用或是由 于体温升高后的代偿性散热反应。
5.中枢神经系统: 较大剂量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中毒 剂量时由兴奋转入抑制。
【医学ppt课件】传出神经系统药理 概论(96p)
传出神经系统
1.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支配心肌、平滑 肌和腺体等;
2.运动神经系统(somatic motor nervous system) 支配骨骼肌。
中枢神经系统
传出神经系统模式图
效应器
交感神经 自 主 神 经
2. 胃肠道 兴奋(胃肠平滑肌收缩、张 力增加、蠕动加快)
3.其他 如泌尿道平滑肌兴奋、腺体分 泌增加等。
二、生物碱类
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 pilocapin) [作用] 激动M受体,对眼、腺体作 用强,对心血管无明显作用。
1.对眼睛的作用
(1)缩瞳 兴奋瞳孔虹膜括约肌上的M受体 使虹膜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不良反应]
中毒量阻断神经肌肉传导,肌无力 症状反而加重,此称胆碱能危象, 应用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药解救。
传出神经系统概述幻灯片(2)

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
中
枢
副交感 神经
神
经
神经节 神经节
运动神经
内或 脏腺 平体 滑效 肌应 ,器 心 肌
骨 骼 肌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肾上腺素受体
受
分布
α1 血管(皮肤、粘膜、内脏)
瞳孔开大肌
效应 收缩 扩瞳
α2 突触前膜
NA释放
β1 心脏(是心脏的主导受体) 兴奋
肌、冠状) 支气管平滑肌
扩张 松弛
突触前膜
NA释放
受体 DA
多巴胺受体
分布
效应
脑
肾脏 肠系膜
血管扩张
冠状血管
三、传出神经递质的合成与消除
活学活用
1.突触间隙乙酰胆碱灭活的方式是( )
A 被ChE水解
B 被MAO氧化
C 被COMT氧化 D 被突触前膜再摄取
2.M受体激动时可引起( )
A 瞳孔扩大
B 支气管扩张
C 心脏兴奋
一、传出神经的分类及化学传递
(一)按解剖学分类 交感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多数中途更换
神经元)
副交感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系统(中途不更换神经元)
(二)按递质分类
胆碱能神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 运动神经 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绝大部分交感神经 节后纤维
C 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D 瞳孔缩小
6.β1受体主要分布在( )
A 骨骼肌
B 支气管
C 胃肠道平滑肌 D 心肌
D 胃肠平滑肌收缩
3.下列哪种效应是通过激动M受体实现的( )
A 膀胱括约肌收缩 B 骨骼肌收缩
传出神经系统ppt医学课件

大多数神经递质或激动药(第一信使) 与受体结合后,经鸟苷酸调节蛋白(G 蛋白)形成信号转换与放大,产生第二 信使(cAMP、cGMP、IP3、DAG、 Ca2+等),激活相应的蛋白激酶,引起 细胞效应。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位于胞质膜面,是质膜受体与效应器之间 的传导蛋白。G蛋白含有α、β、γ三种亚单位。 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有β、α1和M受体。
• 直接作用于受体 –激动剂(agonist):
与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效应与神经末梢 释放的递质效应相似
–拮抗剂(antagonist)或阻断剂(blocker):
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似递 质的作用,并可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 产生与递质相反的作用。
• 影响递质
–递质合成 –释放:促进递质的释放(麻黄碱),或抑
传出神经系统
肾上腺素能及胆碱能受体及药物
一、传出神经系统
• 外周神经根据功能分为: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 传出神经系统为神经系统发出信号支配
其它组织器官活动的结构,它们的活动 受中枢神经活动的调控,及各种信号引 起的神经反射的影响。
1 传出神经系统解剖分类
•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 •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
•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
–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在胆碱能神经末梢与效应器接头或突 触间隙终止ACh作用,其水解活性极 高。
–假性胆碱酯酶(pseudocholinesterase)
血 浆 中 假 性 胆 碱 酯 酶 含 对 ACh 特 异 性 较低
N1 受体兴奋时, 植物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 N2受体兴奋时, 骨骼肌收缩。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位于胞质膜面,是质膜受体与效应器之间 的传导蛋白。G蛋白含有α、β、γ三种亚单位。 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有β、α1和M受体。
• 直接作用于受体 –激动剂(agonist):
与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效应与神经末梢 释放的递质效应相似
–拮抗剂(antagonist)或阻断剂(blocker):
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似递 质的作用,并可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 产生与递质相反的作用。
• 影响递质
–递质合成 –释放:促进递质的释放(麻黄碱),或抑
传出神经系统
肾上腺素能及胆碱能受体及药物
一、传出神经系统
• 外周神经根据功能分为: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 传出神经系统为神经系统发出信号支配
其它组织器官活动的结构,它们的活动 受中枢神经活动的调控,及各种信号引 起的神经反射的影响。
1 传出神经系统解剖分类
•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 •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
•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
–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在胆碱能神经末梢与效应器接头或突 触间隙终止ACh作用,其水解活性极 高。
–假性胆碱酯酶(pseudocholinesterase)
血 浆 中 假 性 胆 碱 酯 酶 含 对 ACh 特 异 性 较低
N1 受体兴奋时, 植物神经节和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 N2受体兴奋时, 骨骼肌收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结
神经 式
消失
胆碱,乙酰辅
乙酰胆碱
酶A,胆碱乙酰 化酶
神经末梢 胞裂外排 囊泡内 量子化释放
乙酰胆碱酯酶
去甲肾 上腺素
酪氨酸
神经末梢 囊泡内
胞裂外排 摄取1(75%-90%) 量子化释放
摄取2
掌握内容
1. 传出神经按其末梢释放递质的分类 2. 突触的超微结构 3. 合成乙酰胆碱的酶、灭活乙酰胆碱的酶 4. 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限速酶 5.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终止的方式
(二)两者区别: 自主神经(交感、副交感) ①支配心脏、平滑肌和腺体等效应器。 ②自中枢发出后,都要经过神经节突触,更换神经元后
到达所支配的效应器。有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之分。 运动神经 ①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②自中枢发出后,中途不更换神经元,直接抵达骨骼肌。
§ 2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及受体
一、递质 当神经冲动达到神经末梢时,在突触部分从末梢释放出 的化学传递物
** 主要递质:(1)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
二、传出神经按递质的分类 (1)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胆碱能神经(cholinergic nerve) (2)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 noradrenaline,NA)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noradrenaline nerve)
α受体
分布 效应
1 血管平滑肌、胃肠平滑肌、眼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胃肠平滑肌松弛
瞳孔扩大
β受体 受体 1
2
分布 心脏
效应 兴奋
支气管 冠状血管 骨骼肌血管
松弛 舒张 舒张
胆碱 受体
总
递质 受体类型
M
Ach
NN
N
NM
结
分布
效应
心肌,平滑肌, 兴奋,收缩,分泌,
腺体,眼
缩瞳
神经节,肾上 腺髓质
兴奋,AD
酰胆碱酯酶(AchE)所水解。
AchE Ach
水解
Ch + HAc
乙酰胆碱的失活过程
乙 酰 胆 碱 的 生 物 合 成 与 代 谢
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和消失去 过程
1.NA的合成:神经末梢
酪氨酸 多巴 多巴胺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脱羧酶
多巴胺-羟化酶
NA
胞浆
囊泡
2. NA的贮存:贮存于囊泡 3. NA的释放:胞裂外排
骨骼肌
收缩
肾上腺 受体 NA
α α1 β β1
β2
血管,胃肠, 眼
心脏
收缩,松弛,扩瞳 兴奋
支气管,骨骼肌 松弛,扩张
血管,冠脉血管
(三)、受体反应的分子机制 递质、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如何产生物效应, 至今了解较少。目前认为存在几种偶联方式。
(1) M受体与G-蛋白(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偶联
(2)受体与离子通道的偶联
(三)传出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贮存和代谢 1. 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与代谢 2.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与代谢
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及消失过程
1.乙酰胆碱的合成:神经末梢
2.乙酰胆碱的贮存:贮存于囊泡中。 3.乙酰胆碱的释放:胞裂外排(神经冲动到末梢,Ca++进
入后膜) 4.乙酰胆碱的消失:Ach释放到间隙后,被间隙内的乙
分布 心脏 血管 腺体 眼 平滑肌
M受体激动
效应 心率下降,心肌收缩力减弱 扩张,血压降低 分泌增加 瞳孔缩小 胃肠,膀胱,支气管收缩
(2) N 胆碱受体:又称烟碱受体 ,与ACh结合
受体亚型
分布
效应
NN (N1)
植物神经节 肾上腺髓质
兴奋 AD释放
NM(N2)
骨骼肌
收缩
2. 肾上腺素受体:与NA结合的受体,位于交感神经的 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
4. NA的消失:
①摄取-1 (贮存型):被突触前膜迅速摄取人神经末梢内, 并被再摄入囊泡中贮存。(75%-90%)
②摄取-2 (代谢型):神经末梢内囊泡外的NA可单胺氧化酶 (MAO)灭活。或进入非神经组织如心肌、平滑肌摄取之 后,即被细胞内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灭活。
去 甲 肾 上 腺 素 的 生 物 合 成 代 谢
胆碱能神经: (1)运动神经 (2)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 (3)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4)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骨骼肌血管 (5)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纤维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除支配汗腺、骨骼肌血管神经以外)
§ 2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一、 传出神经系统递质 (一)化学递质学说发展 (二)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 (三)传出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和消失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复件幻灯片
优选传出神经系统概论复件
二、传出神经的分类 (一)按解剖学分类
交感神经(sympathetic system)
1.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system)
2. 运动神经 (somatic motor nervous system)
N2受体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N2 受体是一种脂蛋白,由4种5个亚基组成, 包括两个亚基;一个亚基;一个亚基, 和一个亚基,其排列方式是:。
这5个亚基均贯穿细胞膜,围绕成圆筒状, 中间形成离子通道,在两个亚基上各有一个 Ach结合位点,当Ach与亚基结合后,促使门 控离子通道开放,胞外Na+、Ca2+进入胞内, 产生动作电位,导致肌肉收缩。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一)受体命名
(二)受体分型
(一)、受体命名 根据递质选择性与受体结合的不同而命名。
1、胆碱受体:能选择性与Ach相结合的受体。 2、肾上腺素受体 :能选择性与NA、AD相结合的
受体。
(二)、受体分型 1、乙酰胆碱受体:能选择性地与ACh结合的受体 (1) M 胆碱受体:又称毒蕈碱受体 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主要分布:血管,平滑肌,瞳孔, 腺体
(一)化学递质的学说发展
*焦点:冲动传递是电传递还是化学物质传递 *采用了离体双蛙灌流实验中发现,迷走神经传
递的是化学性递质乙酰胆碱。
(二)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
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衔接处或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 胞的衔接处。(超微结构)
突触
突触前膜:传出N末梢靠近间隙的细胞膜 突触间隙:一个相距离15-1000nm的间隙 突触后膜:效应器或次一级神经元靠近间隙的细胞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