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资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投资的理解.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对投资的理解
谨慎有黄金
对于趋势投资者来说,选时是十分严格的,也是十分难以操作的,因此,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对新手来说,企图通过短线进出或者波段操作实现财富增值无疑于是一场恶梦;只有极富市场经验的大投机家才可能把握市场大市。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选股则十分严格,必须完全排除强周期类股票,宜选则消费、医药等弱周期类股票,因此估值至关重要。若所投资企业将来能成长为百年老店,则目前买价高低并不太重要,但一定要在估值范围之内;此类投资者胜出的概率最大,在我们散户中赢得者多以长期持有策略为主,亏损者多以短线进出者为主。真正的大投机家则是价值投机者,他们选股选时均十分老道,一是有把握大趋势的能力,二是有识别好股票的能力,但一般人难以长期做到,三是需要极大的定力,缺一不可。
据此,我们可把市场中的人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长期持有者。他们是股市的长跑者,是优质股票的珍藏家,他们选择最优秀的股票,买入后长期持有,卖出的最高境界是永不卖出,费雪的经典解释是:如果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至于什么时候卖出,也许永远不会到来。此类投资成功的概率极大,费雪、巴菲特是典型代表.第二类是战略投资家,也可称之为伟大的投机家。他们对大势的判断能力以及选股选行业能力无人能极,他们在一轮熊市的低部区域买入,在牛市的顶部区域卖出。他们投机于投资,或者说他们投资进,投机出。此类投资者也可称为趋势投资,此类投资看似简单,其实极难,成功者十者有其一甚至不到。外国投资者罗杰斯依据超级大趋势投资,属自上而下投资者。第三类是短线客。此类投资者众多,且以小投资额的散户为主。他们以技术分析为主,以基本分析为辅,往往追涨杀跌,因为乐观所以牛市进,又因为悲观所以熊市出,有时会赚上一段行情,但往往会在股市崩盘时忍痛出局。我们应该做哪一类投资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类投资者都有成功的机会,但以成功率来看则依次为长期投资者、投机家和短线客。
Laoba1
投资是对风险与收益的选择,也是概率的选择。确定的、概率高的就是好机会,如果能把握其中的大概率事件就是赢家。各位提及的行业、企业,在我心目中不是大概率事件,许多是高收益伴随高风险,我追求的是低风险高收益,消费行业就是这样一个行业。
定力训练
“好公司”的确太少,应该扩大我们的视野,这点是确定的。
事实上,“价值投资”的原本意思与我们所经常理解的巴菲特式的“超级优秀公司”不是一回事:只要公司股票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就可以投资,而且,当价格高于价值时,则抛出,未必一定是所谓极端的“长期投资”。
于我本人而言,“能力边界”是更大的原则:不要把船划到你游不回来的地方。于是,尽管房地产、金融公司中有很好的品种,尽管周期性行业中有很好的公司,但自以为我本人把握不了。于是,我的投资分配采取了折中:一半资金投资于基金,让基金经理替我去“折腾”,
另一半自己投资。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似乎还是我本人投资的收益率更高(亏的更少)。
就A股中一些“好股票”的买入价谈几点浅见,与老巴及同好探讨:
(1)“好股票”不多,我认同老巴的选股——品牌消费类(含传统品牌中药及“滋补品牌”——东阿阿胶),以及诸如苏宁等商业连锁公司。其选股方法我也完全赞同,如“特许经营”、有着鳄鱼的足够深的“护城河”、足够的市场发展空间、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严格的财务指标,等标准,这里不多说了。“好公司”目前也只有那少数几个,呵呵。
(2)关键是如何判断“安全边际”。
实际上,按照巴非特老师格雷厄姆的“初始标准”,安全边际是指“公司清算价值与当前市值的差额”,即只有当公司市值比其清算价值还要低的时候,才有“安全边际”。显然,在A股中,这样的机会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便在比较极端的、出现一些“破净”股价的时候(如05年6月),“清算价值大于市值”的情况也未必曾经出现过——那些“破净”的公司中你不可能找到符合巴非特选股条件的股票的。事实上,巴非特也进行了引申,提出了模糊的“内在价值”概念。前面各位谈到了计算“内在价值”的各种方法,都有道理,但都无法“圆满解决”。所以说投资是艺术,而非“财务”,呵呵。
在实用中,我体会的一个简便的方法是“相对大盘法”,即根据目标公司相对大盘PE的差距的历史情况,来作为买入、卖出的参考。举个例子:2005年沪深300指数最低时的PE 大约是13-14倍,云南白药和东阿阿胶的PE分别是28和23倍,是前者的2倍(云南白药)和1.7倍(东阿阿胶)。上周末沪深300指数的PE大概是22倍,而白药和阿胶的PE分别是37倍和52倍(剔除其隐含的权证价值),是前者的1.7和2.36倍。根据这些数据,我作出的判断是:1,白药相对阿胶,估值在逐步走低,这是因为白药未来1-2年内没有“爆发”增长的潜力(前8年的高速增长在未来2年内成为稳定增长,直到2010年新厂区正式投产),而阿胶则相反,今年开始进入“爆发”增长;2,白药的短暂“低估”给了介入的好时机,假如大盘继续寻底(比如,沪深300指数仍要达到15倍PE)——我以为这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届时,我将看白药的PE是沪深300的多少倍,如果能在回到1.7的“历史低点”的话,我肯定介入。(阿胶我已经介入,这里拿出其数据,只是一种对比说明而已——根据我的分析,我认为阿胶有隐藏利润的情况,因此其目前的“高估”有一定的欺骗性。这是题外话,以后有机会再讨论。)
Salem
回“定力训练”兄:你的估法似乎有点欠缺理论依据。PE估值重在可比性,沪深300成份股的市盈率公式是:“沪深300静态PE=300只成份股的总市值/上年度期末300只成份股的总利润”,实际上是把300只成份股作为一只“大”股票来看待了。
不同的行业及行业地位、不同的财务状况、不同的公司基本面,会导致不同的估值水平。比如同样预计增长20%,公共事业、医药行业、金融业、房地产业都会有不同的PE水平。成份股的总PE实际上是很复杂的,其组成也经常发生变化。如果仅以倍率作为买入参考点,那么如果大多数成份股(或权重股)盈利能力提升导致总PE上升、相对倍率降低,但此时白药、阿胶并没有发生变化,是否要考虑买入呢?
如果要以倍率作为买入参考,倒不如在同行业中选取几只较有代表的个股,如天士力、恒瑞等等,在彼此基本面相对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综合几个倍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也许还更有参考价值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