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优生做努力 ——学习《优生与遗传》选修课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优生做努力
——学习《优生与遗传》的体会
从新中国筹备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就明确提出“注意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优生科学事业也进入到“促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优生科学事业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得到了蓬勃发展,与共和国同辉。与此同时,各地的计划生育部门、卫生部门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采用电影、录像、报刊等各种传统媒体形式进行大量宣传。同时普及书籍、画册、海报等来向群众宣传优生知识。因此于1999年出生的我,从小就在“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生优育民族旺,提高素质国家强”等口号的宣传声中、浓厚的优生科普氛围成长。但是周围人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有限,加之高中选了文科,自己只树立了优生意识,对很多宣传语背后的原因我并不是理解的很透彻甚至不了解,例如“近亲结婚忧患多”等在很长时间里都困惑着我。
但本学期学习了《优生与遗传》,在谢老师的精彩讲授下,不仅普及了关于遗传学、优生学的基础知识和近代成就,让我掌握了遗传物质基础和遗传规律等基础知识,解决了我作为文科生在相关方面的很多盲点和困惑,而且教学内容也贴合我们生活实际,实用性很大,不论是在之后的生活、择偶和生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启发和明确的指导性意义。
一、对造成基因突变的环境因素的认识以及对今后生活和健康的指导意义
起初,我了解过基因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发生改变,而基因出现化学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但我一直以为基因突变只是内部因素导致的,是自然条件下DNA偶尔复制错误的自发突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原来还有很多外界环境因素可以诱发基因突变。
(一)物理因素
一直认为像我们这种不从事物理相关工作的专业,应该不会或者很少受到物理因素的影响,但其实它就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它们产生于宇宙射线、土壤矿石、辐射、医疗诊断(胸透)乃至日常生活——电脑、电视、手机、微波等,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遗传物质,不但引起基因突变,也可以引起染色体畸变。
2.紫外线和高温
紫外线能使原子外围电子活跃起来(即激发),导致基因链的离析。分子链离析的基因在重新组合时发生差错,造成基因突变。高温也会导致基因突变,例如2013年荆门市高温导致部分玉米植株基因变异,雄花转换成了两性花,以致玉米茎秆顶端结果,形成了“怪玉米”;还有上课时所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过烫食物的人增加患食道癌的几率。
(二)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的影响也无处不在。例如不仅存在于煤烟和汽车、拖拉机等排放的废气中,而且还存在于焦糊的食物中,如重肝、熏鱼、熏肠、烧焦的鱼、肉、烤羊肉串和在炉灶或柴火堆火苗上烤的馒头、豆、玉米、地瓜以及用食油反复久炸的油条、鱼肉等;试剂、工业三废中的乙烯亚胺、甲醛、二甲苯等;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黄曲霉素、人工甜味剂等;药物中的部分抗生素(丝裂霉素、柔毛霉素、巴龙霉素等)、镇静剂(氯丙嗪、眠尔通)、镇吐剂(反应停)、雌激素、过量维A;农药中的有机磷、氯杀虫剂、除草剂、落叶剂等都能引起基因突变。(三)生物因素
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和真菌(黄曲霉等),一些逆转录病毒,如乙肝病毒将其自身的DNA导入到人细胞DNA中,引起基因突变。(四)如何让预防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预防也需要从多种途径开展:
1.针对物理因素
学会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做好辐射防护工作,遵循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三大防护原则,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的危害。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合理安排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要吃太烫的东西等。
2.针对化学因素
工业企业应大力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开展“三废”综合治理,防治工业“三废”污染,个人如发现企业、工厂有污染、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应积极主动向有关部门举报。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少出没于有机物燃烧较多的场合,如不可避免,可以佩戴空气过滤式口罩走上风向;减少和戒掉吸烟、喝酒、食用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吃肉类烧烤等的不良饮食习惯;应避免逗留和生活在甲醛、苯等气味的刺激的环境内,如新装修的房应对房间有毒气体进行科学治理,至少要晾半年等室内空气达标才能入住;对于女生而言,应该杜绝染发行为,以免苯二胺增加患膀胱癌的几率等。
3.针对生物因素
需避免病毒和细菌感染。个体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如乙肝病毒等可以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对于一些没有相应疫苗的病毒或细菌,则应该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合理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在流感病毒高发期应注意室内卫生、避免源头上的感染,通过多开窗透气或者喷洒消毒液进行室内空气的消毒;出没公众场合应该佩戴防细菌、病毒的医用防护口罩,有效防护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
同时,也要预防食物携带的细菌和病毒。不吃过期、腐烂和发霉的食物,同时学习如何安全地准备和储存食物。这包括使用不同的砧板处理农产品和肉类,保持乳制品的适宜温度,定期清洗刷碗的海绵等。
二、在负优生学中,对婚前检查和产前诊断两项措施的认识(一)对婚前检查的认识
婚前检查,指的是结婚前对男女双方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生殖器检查。根据各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医生的技术水平不同,一般包含健康询问、家族史调查、全面体检、化验检查和性生活五个方面内容。需要检查者应认真负责,受检者应诚实坦率,女性要注意不做阴道检查。
婚前检查是实现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婚前检查是社会对新家庭的健康监督。通过婚前全面的体检,可以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和疾病,从而达到及早诊断、积极矫治的目的,如在体检中发现有对结婚或生育会
产生暂时或永久影响的疾病,可在医生指导下作出对双方和下一代健康都有利的决定和安排。其次,婚前检查是社会对新家庭的优生监督。通过家族史的询问,家系的调查,家谱的分析,结合体检所得,医生可对某些遗传缺陷作出明确诊断,并根据其传递规律,推算出"影响下一代优生"的风险程度,从而帮助结婚双方制定婚育决策,以减少或避免不适当的婚配和遗传病儿的出生。最后,婚前检查不仅仅是一项健康检查,还是社会对新家庭的生育科普,向人们传播有关婚育健康的知识,进行健康婚育指导。比如,医疗保健机构会向准新人播放婚前医疗卫生知识、婚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有关咨询和指导等。
自从2003年取消强制婚检以来,婚检率下降到不足10%,与此同时,新生缺陷儿的数量不断增长,2017年当年的数据是90万,比2003年增长了近一倍。个人认为这是生育质量在降低,不利于优生优育的基本国策。即使现在婚前检查法律上已经取消了强制婚检制度、有的地区还存在着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医疗人员没有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等问题,但是学习过《优生与遗传》第九节后,我了解到婚前检查对于男女双方都有着重大意义,我意识到不仅自己应积极配合相关工作进行检查,更应向周围人传播婚检的意义,让更多的人重视婚检,倡导科学婚检,预防出生缺陷。
(二)对产前诊断的认识
孕前优生检查可以指导计划怀孕的育龄妇女健康的调理身体,为孕育下一代做好充足的准备,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为胎儿提供一个最佳的发育环境。产前诊断对象包括曾生一胎遗传病患儿或有严重遗传病家族史的孕妇、曾有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史孕妇、高龄孕妇(35岁以上)、夫妇一方曾接触致畸因素者和羊水过多、过少或有宫内感染的孕妇。尤其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孕妇的自然流产被认为是运动不当、过度疲劳等导致,很容易被忽视。但从课上所学得知,自然流产根本原因是染色体畸变,一定是父亲或者母亲有某种问题,需引起重视,可选择羊膜穿刺、B超诊断、胎儿镜检查、生化检测等方式进行产前检查。
综上所述,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查对于优生优育是非常必要的,将两者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质量,还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值得进行适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