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化秉持着独特的哲学思维,其中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

这些思想和传统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并阐述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阴阳五行思想的起源与内涵1.1 阴阳的本源阴阳是中国哲学中最基本、最悠久的思想概念之一。

它们代表了宇宙中两个相对、互补、对立的力量。

阴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察和物质变化观察。

人们发现,昼夜交替、四季更迭、事物的生长衰败等现象都展现出阴阳的特征。

1.2 五行的构成五行思想是在阴阳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五行分别是木、火、土、金、水,它们代表了宇宙的基本构成元素。

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称为“生克相成”。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循环往复。

二、易学传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1 易经的起源与发展易学传统以《易经》为基础,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易经》探讨了宇宙的自然规律以及人类的行为准则,并提供了一套推测未来和解读现象的方法。

《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千年的商朝晚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书写和注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学问。

2.2 八卦与六十四卦的演变《易经》中的八卦是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符号和工具。

八卦包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个卦象代表了一种特定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

传统上,人们利用八卦进行卜筮,以求预测未来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卦进一步演变为六十四卦,每个卦象都含有更加丰富的象征意义。

每个卦象都由六个爻组成,每个爻可以是阳爻(实线)或阴爻(虚线)。

通过占卜的方式,人们可以解读卦象所代表的信息,为自己的决策提供参考。

三、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在中国文化中的应用3.1 医学与健康观念阴阳五行思想与易学传统在中国的医学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部分,对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主要包括阴阳和五行两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从哲学到应用,渗透了古代中国的各个领域。

这篇文章将探讨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以及它对于古代中国的影响。

一、阴阳五行学说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相传是黄帝时期神农氏的学说。

主要包括阴阳和五行两方面。

阴阳是对于事物间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表达。

阴多指负极、消极、幽暗、内向、静止等属性,而阳则是正极、积极、光亮、外向、活跃等属性。

阴阳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是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而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他们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组成了宇宙万物的基础。

五行与阴阳理论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宇宙哲学的基础。

二、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贯穿了古代中国的各个领域。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它在医学、历法、建筑和美学等方面的应用。

1.医学方面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阴阳和五行分别对应人体内的阴阳、五脏五腑,表现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中医治病主要是对于五脏六腑不平衡所引起的病症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平衡阴阳、调节五行的目的。

2.历法方面古代中国的历法也依据阴阳五行理论进行建立。

在古代中国,阴阳和五行被用作计算时间和节气的基础。

阴阳是指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五行用于计算节气,如立春代表了春季的开始,立夏代表了夏季的开始等。

这些节气的计算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

3.建筑方面阴阳五行学说在建筑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和设计。

阴阳五行理论被用以定位和规划建筑的方位、内部空间和建筑材料。

例如,按照阴阳五行理论,在一座建筑中,太阳升起的方向应该是房间中最明亮的一面,以达到阳气充沛的目的。

这些规划原则在古代中国建筑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统文化阴阳五行的由来和运用的方法

传统文化阴阳五行的由来和运用的方法

传统文化阴阳五行的由来和运用的方法天上有金木水火土五行流通,分别对应掌管着地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五行在天上不停的运动,导致地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产生了寒暑燥湿温凉六种温度变化,六种变化被称为六气。

天上五行被分为: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十个天干,称为天干五运。

地上六气被分为:亥子湿水,丑寒土,寅卯温木,辰湿土,巳午暖火,未暑土,申酉燥金,戌燥土,称为地支六气。

五行看不见,也摸不到,在天称为无形之气,六气在地上看得见也摸得到,称为有形之质。

气和质相互感应,产生变化,因此产生了万物,天在上,地在下,所以上和下称为天地,阳升在左,阴降与右,所以右和左被称为阴阳之路。

万物生与春天,春天属木,万物成与秋天,秋天暑金,所以木金为万物的始终。

阴阳开始变化的时候,被称为化,阴阳变化到了极点称为变,阴阳变化的过程称为神,能够认识阴阳变化规则的人,称为圣。

阴阳变化的过程,天上无形之气会有多有少,在地上的有形之质会有盛有衰,因此分为三阴三阳。

厥阴为少阴,阴之初始,少阴为二阴,是阴之长成,太阴为三阴,是阴之极点,阴极则变为少阳。

少阳为一阳,为阳之初始,阳明为二阳,是阳之长成,太阳为三阳,乃是阳之极点,阳极则变为厥阴。

这就是三阴三阳变化的过成。

天上为五行,所以每五年是一个阴阳周期的变化,地上为六气,所以地上六年是一个阴阳周期的变化。

甲己合化土,所以甲年和己年都是土运。

乙庚合化金,所以乙年和庚年都是金运,丙辛合化水,所以丙年和辛年都是水运。

丁壬合化木,所以丁年和壬年都是木运。

戊癸合化火,所以戊年和癸年都是火运。

子午为少阴,丑未为太阴,寅申为少阳,卯酉为阳明,辰酉为太阴,巳亥为厥阴,这是十二地支司天之令。

以2022年壬寅年为例,壬是木运,所以2022年要以五行木来判断这一年的年运如何,寅申为少阳,阳之初,为火主令。

啊2022年天干为木运,地支为火令,木火发生变化,木变弱,火变旺,由此判断2020年壬寅年,木运不佳。

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阴阳五行学说概要阴阳:本指物体对于阳光之背向,后引申为事物或问题的两种趋势或状态。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万物的起点:阴阳相合,乃生万物;也是事物运行的法则:“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

古人用它们来说明事物的结构:“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第四十二章》),阐明事物间的关系;也用来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

在古代中国又有尊阳卑阴的倾向,这是西周宗法建构所造成的,它对中国社会乃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把它们看作是构成万物的基本材料。

用以说明多样性的物质世界的起源。

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又有相互制化的关系,还有相乘相侮的关系。

用图表示如下:2、阴阳五行学说历史简述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古人对世界本源、构成及世界运动变化之根源的哲学思考,源于先秦,但它的完善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最早提出阴阳概念的是《周易》,大量运用于《易传》部分。

在《周易·系辞传》里,“阴阳”被看成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阴阳合德,刚柔有体”已经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了。

《周易》认为,整个世界就是在阴阳这样两种对抗的物质力量的运动和矛盾中发生和发展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阴阳这两种对立物质相互斗争的结果。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 《甘誓》是夏启讨伐有扈氏在甘这个地方向六军发布的誓命,有人考证这是后人根据传闻而作,太早,不可靠。

目前,可靠的最早论述是《尚书·洪范》,是周武王克殷后向箕子问策时,箕子陈述的治国“天地之大法”,文中提出了帝王统治人们的各项政治经济原则,共有九条,称“洪范九畴”,第一畴就是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本,四曰金,五曰土。

谈阴阳五行的文化内涵

谈阴阳五行的文化内涵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少人总是把阴阳学说和对立统一混在一起,其实两者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对立统一的双方是对等的,而阴阳学说中的阴阳则是不对等的,确切地说是阴从属于阳的,阳代表着连续而无形的自然整体,而阴则代表着局部暂态的有序结构,两者的力量是无法对比的,阳决定着阴。

或者说整体决定局部,自然整体是万物的上帝,它决定着万物的生死存亡。

阴阳学说现在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描述,那就是整体决定局部。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它不但没随岁月的流逝和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它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它不但不是一些人不懂扣上的的认识论,而是现代思维哲学的大成,让我们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真正的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功于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中医理论源远流长,其中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核心理论之一,为中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阴阳五行学说不仅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更在中医实践中有着广泛而具体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中医阴阳五行的基础知识。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阴阳的概念,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例如,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热为阳,寒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等。

阴阳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

比如,寒与热、水与火、动与静等,它们之间相互制约,以维持相对的平衡。

如果阴阳之间的制约关系失调,就会出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的病理变化。

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例如,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热就无所谓寒。

同时,阴阳双方还相互资生、相互促进。

比如,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血能载气。

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之中。

这种消长变化在一定限度内保持着相对的平衡。

比如,四季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这是“阳长阴消”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这是“阴长阳消”的过程。

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阴阳的转化常常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相互转化。

在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辨别阴阳的盛衰偏胜,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

在治疗上,根据阴阳失调的情况,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中国文化之阴阳五行

中国文化之阴阳五行



牛顿说:“如果大自然是和谐的,那它本身就 是自适应的简单原则的运用,就可以用数学方 法来描述它。”科学探索方法就像剥葱头,要 弄清楚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将万物遵循的基本 法则用非常简单的方式,尤其是数学法则表述 出来,就是美丽优雅的普世真理。 阴阳五行就是将“万物遵循的基本法则”,从 我们身边万事万物的存在与变化中,一点一点, 一层一层剥开来,找出引起变化的本原,捕捉 其内在的支配规律,用阴阳五行、十干、十二 支、干支六十一周的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具有 准确含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与西方科学基本粒 子学说一样,都是“美丽优雅的普世真理”!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相生相克关系就简称为 五行。 五行的基本含义是指无论是事物内部或不同事物之 间,都可归纳成一种“对我有害、对我有利及其我 对其有利、我对其有害”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 式。把这个模式中的我抽提出来,并用土的物象来 表达,那么对土有害的物象就是木,对土有利的物 象就是火,土对其有利的物象就是金,土对其有害 的物象就是水。不难得知,有利或有害其实就是相 生相克的同义语。在现实中与这种矛盾利害关系模 式无关的利害关系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五行所表达 的生克制化模式属于万事万物内部及其不同事物之 间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 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 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 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 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 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 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长 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 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 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 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 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道教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道教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道教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

阴阳五行思想是道教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人们形成了一种关于宇宙万物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的认识。

本文将从阴阳五行的概念、道教文化中的体现以及其对个人修炼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阴阳五行的概念阴阳是道教哲学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宇宙万物的两个对立面或两种相互渗透的力量。

阴阳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是宇宙的两种基本力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阴阳的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

五行是古代中国人总结出来的对宇宙万物分类的方法,分别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也分别代表了宇宙间的五种力量和相应的属性。

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一切事物的基本形态和变化。

阴阳五行思想是将阴阳和五行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

它强调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通过阴阳和五行的相互关系与变化,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宇宙系统。

二、1. 阴阳五行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中的体现天人合一是道教中的重要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紧密联系。

在道教文化中,阴阳五行被用来解释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应与自然界保持和谐。

人身体中的五脏与五行相应,通过调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道教修炼注重身心的调和,借助阴阳五行的观念来平衡人的内外环境,达到改善健康和延长寿命的目的。

2. 阴阳五行在道家炼丹术中的运用道家炼丹术是道家修炼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运用阴阳五行的观念来修炼身体和提高个人境界。

在炼丹术中,阴阳五行被用来解释药物的属性、功效和相互作用,通过精心配比,使药物的阴阳五行属性与个人体质相匹配,从而达到调和阴阳、拔除病邪、修炼身体的目的。

3. 阴阳五行在道教艺术中的表现道教艺术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入了阴阳五行的思想。

例如,道教建筑中的规划、布局和装饰,都在追求阴阳平衡和五行对应方面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

阴阳五行干支基础知识点

阴阳五行干支基础知识点

阴阳五行干支基础知识点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

它是以自然界的事物为基础,通过观察和总结形成的一种分类体系。

本文将从基础知识点的角度,逐步介绍阴阳五行和干支的概念。

一、阴阳概念阴阳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被认为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大基本要素。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代表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或相互依存的两种状态。

阴性特征包括阴冷、柔软、下降等,阳性特征则包括阳热、刚硬、上升等。

在阴阳理论中,阴阳并非单纯的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关系。

二、五行概念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可以分为五种基本元素,分别是木、火、土、金、水。

每一种元素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属性和变化规律。

五行理论也与阴阳理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框架。

1.木:代表生命力和生长力,具有向上生长的趋势;2.火:代表热情和活力,具有向上升腾的趋势;3.土:代表稳定和承载,具有向下沉积的趋势;4.金:代表坚硬和收敛,具有向内聚集的趋势;5.水:代表流动和变化,具有向下淌动的趋势。

五行理论在中国传统医学、农业、建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三、干支概念干支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一种记时方式。

干支由天干和地支组成,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的组合共同构成了一个60年的周期,称为60甲子。

天干和地支代表着时间的变化和循环。

通过干支的组合,人们可以揭示出一个人的出生年份、命运,以及一段时间的吉凶祸福。

干支也常用于起名、择日等方面。

四、阴阳五行与干支的关系阴阳五行和干支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在五行理论中,木、火属于阳性,土、金、水属于阴性。

同时,五行与干支之间也有对应关系,例如甲乙属于木,丙丁属于火,以此类推。

在干支历法中,每一年都会对应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通过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将干支与五行联系起来。

阴阳五行学

阴阳五行学

阴阳五行学阴阳五行学阴阳五行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体系,它是研究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思想体系。

阴阳五行学源于先秦诸子的探索和思考,经过历代学者的发展和完善,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易经、农业等众多领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五行学的核心思想是宇宙万物的变化过程可以用阴阳和五行来解释。

阴阳是描述事物相对、对立、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的关系,阴阳的转化是事物变化的本质。

五行(木、火、土、金、水)则是描述事物的本质和特性,并通过与阴阳的相互关系来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

五行有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表示一种事物可以通过特定条件或贡献来促进另一种事物的生成,相克则表示一种事物可以通过特定条件或削弱来抑制另一种事物的生成。

阴阳和五行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体系。

阴阳五行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学被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指导医生进行治疗。

在易经中,阴阳五行学被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变化,并预测人事事件的发展趋势。

在农业生产中,阴阳五行学被用来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事活动。

除此之外,阴阳五行学还被用于宗教信仰、风水学、武术等众多方面。

阴阳五行学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健康都有着实际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阴阳五行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同时,阴阳五行学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心态、修身养性,促进身心健康。

总之,阴阳五行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阴阳五行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适应自然规律,提升自身素养,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

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

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一、引言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体系,它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贵遗产。

本文将围绕阴阳五行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起源、内涵和影响。

二、阴阳五行的起源阴阳五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中国社会正处在动荡变迁的历史时期。

人们开始思考自然、人类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思考。

阴阳概念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而五行理论起源于《尚书》和《礼记》等古代典籍。

三、阴阳五行的内涵1. 阴阳理论阴阳是阴阳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宇宙中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基本要素。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

阴阳互为根源,相生相克,在交融中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

2. 五行理论五行理论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属性和作用。

每一种物质都具有特定的性质,相互之间相生相克。

这一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阴阳哲学,使之更加系统和完整。

四、阴阳五行的作用阴阳五行理论在先秦时期的中国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影响自然观阴阳五行理论促使人们对自然界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认识到天地万物的动态变化和内在联系。

这对后来的农业、医学和天文学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 影响人文观阴阳五行理论不仅应用于自然观,还影响了中国人的人文观。

人被视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具有相似的规律性。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理想状态。

3. 影响社会伦理阴阳五行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伦理规范中。

人们通过观察和研究阴阳五行的变化来指导社会生活,如选择时机、布局家居等。

这种观念在后来的儒家、道家等学派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五、结论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资源,它对中国古代哲学、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阴阳五行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对于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思考和认知。

它为后来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诊断方法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来判断阴阳的偏盛偏衰,从 而确定病证的性质和部位。如望诊观察面色、舌苔,闻诊听 声音、嗅气味,问诊询问病情、病史等。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阴阳失调的具体 情况,采用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恢复平衡。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CONTENCT

•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 • 阴阳五行学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学习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和方法
01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阴阳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形成于殷周时期,西周 末年,以伯阳父为代表的一些贵族卿大夫把阴阳看作天地之气。
在建筑和风水布局中,阴阳五行学说 也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合理的布局 和设计,可以营造和谐、宜居的环境 。
阴阳五行学说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根 据时令和气候的变化,合理安排种植 和养殖活动,以获得更好的收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发展
春秋时期,阴阳学说被赋予哲学含义,战国时期,阴阳学说进一 步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
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方位 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
在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与阴阳学说相结合 ,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的含义是 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 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古代文明——阴阳五行

古代文明——阴阳五行

古代文明——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阴阳五行,究竟是什么?它如何影响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

一、阴阳五行的概念阴阳五行是指阴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相互关系。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是指事物的两个相对面,如天地、昼夜、男女、寒暑等,它们互为对立,又相互依存。

而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它们相互制约、转化,共同构成了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

二、阴阳五行在古代文明中的作用阴阳五行的概念在古代文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医学中,阴阳和五行理论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身体的表现,来推断其身体的阴阳失衡和五行失调,从而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

在古代哲学中,阴阳五行的概念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古代哲学家们认为,阴阳和五行不仅是事物的基本元素,更是万物生命活动的基石。

只有通过认识阴阳五行,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达到治理事物的目的。

三、阴阳五行在文学中的表现阴阳五行的概念不仅在古代医学和哲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文学中,它们也被广泛地运用。

在古代诗歌中,许多诗人善用阴阳五行的概念,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表达对自然的感悟。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这句诗,其中的“白日”就代表了阳,而“黑夜”则代表了阴,另外展现出的山水之美也彰显了五行之灵动。

四、阴阳五行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尽管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阴阳五行的概念在现代生活中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比如,现代的环境保护工作就借鉴了五行理论中的“相生相克”原则,通过对环境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规划,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此外,阴阳五行的概念在中医、风水、太极拳、养生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诸如中医的“平衡阴阳”、风水的“选址和布局”、太极拳的“调协内外气血”等方法,都是基于阴阳五行的理论和原则。

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

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

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自古以来,阴阳五行学说一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阴阳五行学说最初是一种古老的宇宙观,人们通过观察天象以及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逐渐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并将其应用于医学、农业、建筑、艺术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探讨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与演变。

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演变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先民时代。

在古代,人们观察天象,发现天空出现阴云时,经常伴随着雨水,而阳光则会使植物茁壮成长。

由此,人们形成了阴阳二元论。

阴与阳的存在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从而构成了一种完整的宇宙系统。

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人们逐渐发现了物质的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

这五种物质的不同结构和属性,在构成世界万物的同时,又相互转化和控制,构成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完整框架。

在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人们认为人体也是由阴阳五行构成,通过调整阴阳五行的平衡,来维护身体的健康。

在农业领域,人们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农作物和种植方法,以保证丰收。

在建筑领域,人们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设计房屋的朝向和空间布局,以保证居住者的健康和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阴阳五行学说逐渐演变为一种精深的哲学体系。

在宋代之后,许多著名学者开始研究阴阳五行的诸多方面,将其纳入了儒家思想体系,并且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化的理论框架。

阴阳五行学说的文化内涵阴阳五行学说既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又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的有关理论,不仅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了许多东方国家的文化和学术传统。

首先,阴阳五行学说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生态观。

在中国的历史上,人们一直强调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体系,深刻地反映了这种观念。

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框架下,人们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生长、相互制约的。

只有通过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发展。

中国古代的风水文化阴阳五行与布局风水学

中国古代的风水文化阴阳五行与布局风水学

中国古代的风水文化阴阳五行与布局风水学中国古代的风水文化:阴阳五行与布局风水学中国古代的风水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核心理念包括阴阳五行和布局风水学。

风水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早期主要用于决定安葬地点和建筑物的位置,后来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建筑、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风水文化的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旨在展示古代中国人对于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的独特见解。

一、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中国古代风水文化的理论基础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上。

阴阳是对事物相互转化、相互依存关系的描述,阴阳的平衡是宇宙万物和谐发展的基础。

五行则是对自然界元素和物质组成的分类方式,包括木、火、土、金、水五个属性。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事物若要保持平衡和和谐,就需要相应的阴阳和五行元素配合运用。

在风水学中,阴阳五行的理论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物的朝向与布局:古代中国人认为建筑物的朝向和布局与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有关,可以影响住宅的风水。

合理选择朝向和布局,根据周围环境和大自然的能量流动方向,有助于增加风水的吉祥与利益。

2. 色彩的运用:古代中国人认为不同颜色的色彩代表不同的阴阳五行元素。

在建筑和室内装饰中,选择合适的颜色可以改善风水,带来好运和福祉。

3. 植物的摆放与选择:古代中国人认为植物也具有阴阳五行属性,合理摆放和选择植物可以调整风水。

例如,在家庭中放置绿色植物可以提高氧气含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增加正能量。

4. 家居摆设与装饰:古代中国人认为家居摆设与装饰也与风水息息相关。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选择合适的摆设和装饰物,可以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居住空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二、布局风水学的实践应用布局风水学是中国古代风水文化的实践应用,通过具体的布局和摆设,追求吉祥与福祉。

以下是几个古代中国人常用的布局风水学方法:1. 风水罗盘:风水罗盘是风水学中常用的仪器,用于确定方向和计算环境能量。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许多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基本概念以及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

阴阳学说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易经》中,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观察自然现象和描绘天地变化的需要。

《易经》是中国古代先贤们在长期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部哲学典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阴阳学说。

后来,阴阳五行学说逐渐形成并深入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阴阳二元对立,它描述了事物存在的不同状态和相互转化。

阴阳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两种基本属性,具有相互依存、转化运动、内外关系的特点。

阴阳二元对立与统一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基本运行规律。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行是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属性和运动规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

五行通过生克关系的相互作用来维持平衡,并推动世界的运行。

阴阳五行学说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还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的医学、天文学、农学和占卜等领域。

在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解释人体的脏腑功能、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在天文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解释星象的演变和天体的运行规律。

在农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生产的节气调控。

在占卜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预测吉凶祸福和指导人们的决策。

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贯穿于古代文学作品、艺术创作和建筑设计中,还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描绘阴阳五行的变化来理解世界和解释万物。

阴阳五行学说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成为了古代智者和学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中医动讲义态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动讲义态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动态阴阳五 行学说
目录
•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概述 •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 中医动态阴阳五行学说的实践应
用 • 中医动态阴阳五行学说的现代研

01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概述
阴阳五行学说的定义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万物皆有阴阳对立面,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阳 代表阳性、主动、明亮等性质,阴代 表阴性、被动、暗淡等性质。
THANKS
感谢观看
01
阴阳交感
03
02
阴阳互藏是指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二者相 互包含,互为依存。
04
阴阳交感是指阴和阳之间相互作用、相互 感应,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
阴阳消长
05
06
阴阳消长是指阴和阳之间不断进行着量的 增减变化,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阴阳失调与疾病
01
阳虚则寒
02
阳虚则寒是指由于阳气不足, 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出现畏寒

代表寒凉、滋润、向 下、闭藏的特性,与 肾相应,主水液。
五行的相互关系
01
02
03
04
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 生水,水生木。
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 克金,金克木。
相乘
五行相克太过,导致被克者受 损。
相侮
五行相克不及,反被其克者所 侮。
五行与人体健康
五脏对应五行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 属金,肾属水。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诊断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脉象、舌象、面色等体征,分析其阴 阳五行属性,判断疾病的原因和性质。
治则
中医根据疾病的阴阳五行属性,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 法,如调整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理论之一。

阴阳五行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建筑、音乐、书法、绘画等诸多领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上数千年的文化传承。

一、阴阳五行思想的基本概念阴阳和五行是陈述中国古代宇宙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阴阳是两个相对的面,五行是五个元素。

阴阳五行的概念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它可以解释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概念。

阴是指被动、阴沉、消极、寒冷、浑浊、暗等属性;阳则指主动、光明、积极、热烈、清晰等属性。

阴阳相互依存,互为表里,阐述了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描述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重要思想。

五行分别是金、木、水、火、土。

每一行代表一种属性,金代表清凉,木代表柔和,水代表冷峻,火代表热烈,土代表平稳。

阴阳和五行相互依存,构成了中国古代宇宙与世界的理论基础。

二、阴阳五行思想的历史渊源阴阳五行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周易》首创了阴阳学说和八卦图,张载在《正蒙》中概括了阴阳五行的精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一“一、二、三”的阴阳五行之数学推理,成为后来的中医、八字命理、易经等流派的重要基础。

汉代时期,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提出了地心说,《山海经》中也充满了奇异的阴阳五行的神话故事。

唐代时期,太极图成为阴阳五行的重要基础之一,到了宋代,元丰学派提出了把阴阳五行与生物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思想,从而推动了阴阳五行思想的广泛应用和研究。

三、阴阳五行的影响阴阳五行思想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进了各个领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医、农业、建筑、音乐、书法、绘画等文化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医学是阴阳五行思想的典型代表之一。

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被应用于病因、病机、病症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阴阳在人体内的表现是以荣、营、气、血、津液、正气、邪气等多种形式出现。

五行则表现为人体脏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中华民族的阴阳五行文化

中华民族的阴阳五行文化

中华民族的阴阳五行文化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阴阳五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阴阳和五行为核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哲学、医学、科学等诸多领域。

在此,我们将详细探究中华民族的阴阳五行文化。

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中华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物质观念和宇宙观念,被运用于哲学、医学、占卜、建筑、音乐、诗词等多个领域。

阴阳文化的核心概念就是“太极图”,即一黑一白两半圆圈搭在一起。

阴和阳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可以通过太极图来理解阴阳的变化,即阴阳的不断循环融合、变化生生不息的特性。

阴阳的平衡与不平衡直接影响生命的运转,阴阳调和即健康,阴阳不调和即疾病。

二、五行的概念五行是中华民族哲学中的又一重要概念,它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形态。

五行哲学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而五行互相生成、相互克制。

五行哲学为我们解释了世间万物的运转和形成规律,也是中医理论和农业技术的重要基础。

三、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阴阳五行在中华文化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存在。

例如: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对应五种运动形态:收敛、生长、流动、飞升、承载,这与五种经络运行的方式十分相似。

阴阳五行理论也被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帮助农夫正确选择作物的种植时间、水痕、施肥等。

阴阳五行理论也在音乐和建筑中得到了应用。

音乐与阴派阳派有关,音乐作品的不同节奏和旋律、曲式也都与阴阳五行起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五声调式与五行相应,舞动的姿势亦与五行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建筑方面,阴阳五行理论被运用到了材料、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使建筑物达到了良好的风水效应。

四、结语阴阳五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不断演变、深化和发展。

它在哲学、医学、农业、音乐、建筑等多个领域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虽然现代科学已经取代了阴阳五行的一些观念,但其与中华文化的联系和丰富内涵仍然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一、阴阳五行概述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中医学术体系的核心。

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产物,是对自然界和人体生命现象进行系统概括和总结的理论。

阴阳五行包括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以及阴阳两极。

二、阴阳概念1. 阴阳的起源阴阳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最早见于《易经》。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阴阳之分,而且这两种相反的力量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2. 阴阳的含义(1)阴:指事物内部向心聚集、凝聚、收缩和消耗的性质。

(2)阳:指事物外部向外扩散、扩张、生长和创造的性质。

(3)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等关系。

3. 阳盛则衰,阴盛则生中医认为,在人体内部也存在着阴阳之分。

如果一个人体内的阴气过盛,则会导致身体出现寒凉症状;如果一个人体内的阳气过盛,则会导致身体出现热症状。

因此,中医强调阴阳平衡十分重要。

三、五行概念1. 五行的起源五行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最早见于《周易》。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都由五种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2. 五行的含义(1)木:代表生长、扩张和创造。

(2)火:代表热情、活力和光明。

(3)土:代表稳定、厚重和安全。

(4)金:代表坚固、收敛和精华。

(5)水:代表流动、渗透和润泽。

3. 五行的相互关系(1)生克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反之则为克。

(2)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反之则为生。

(3)相合关系:木合土,土合水,水合木,火合金,金合火。

四、阴阳五行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1. 望诊法中医望诊法主要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目色等外部表现,判断患者体内阴阳五行的失衡情况。

2. 闻诊法中医闻诊法主要通过听取患者声音、腹部肠鸣音等声音,判断患者体内阴阳五行的失衡情况。

3. 问诊法中医问诊法主要通过询问患者身体症状、疾病史等信息,综合判断患者体内阴阳五行的失衡情况。

4. 切诊法中医切诊法主要通过触摸患者脉搏、肌肉等部位,判断患者体内阴阳五行的失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五行学说黔首——黎民——秋决——青帝——青宫——商秋、金秋——商风、金风五字文化: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兽:青龙朱雀黄龙白虎玄武五音:角徵宫商羽五帝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五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五德:仁义礼智信五经:易诗书礼记左传五谷:粟豆麻麦稻五伦: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次兄弟及朋友五岳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行源于五方《尚书·洪范》:“五行:一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二、五行与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天干五行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同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地支五行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午巳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三、五行之数五行之数有4组:天地之数;万物生成之数;阴阳之数;大衍之数《汉书·地理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

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

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

四、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相克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火木土金水五、五行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战国末期齐国、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人物邹衍:“五德终始”说《吕氏春秋·应同》:“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

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蝼,黄帝曰:‘土气胜。

’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禹曰‘木气胜’。

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

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

汤曰:‘金气胜’。

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

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

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

代火者必将水,天先见水气胜。

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

”1.五德终始说出现的原因《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荀子·王制篇》“四海之内若一家”“代火者必将水”《史记·孟子荀卿传》:是以驺子重于齐。

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室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

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周得火德,有赤鸟之符。

今秦变周,水德之时。

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

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

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更名(黄)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2.汉儒的革命刘歆,建立相生的五德终始说刘歆《三统历·世经》:太昊帝(包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

德始于木,故为木德→炎帝(神农氏),“以火承木”,故为火德→黄帝(轩辕氏),“火生土,故为土德”→少昊帝(金天氏),为金德→颛顼帝(高阳氏),水德→帝喾(高阳氏),木德→唐帝(帝尧,陶唐氏),火德→虞帝(帝舜,有虞氏),土德→伯禹(禹,夏后氏),金德→成汤(殷),水德→武王(周室),木德→秦伯(秦),“秦以水德,在周、汉木火之间”,亦“伯”而不王”→汉高祖皇帝(汉),火德。

“征诛”——“禅让”《汉书·郊祀志》: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于《震》”(震卦,位东方,木也),故包牺氏始受木德。

其后以母传子,终而复始。

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德焉。

六、阴阳五行学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五行序辈朱熹、朱焕、朱松、朱塾、朱野、朱在、朱锄、朱锘、朱凌、朱沣2.以五行取名2010年11月3日15点(9月27日申时) 庚寅丙戌丁巳戊申金木火土火火土金阳阳阳阳阴阴阳阳9+8=17+7+10=34+7+7=48+10+9=672010年9月13日10点(8月6日巳时) 庚寅乙酉丙寅癸巳金木木金火木水火阳阳阴阴阳阳阴阴9+8=17+8+9=34+7+8=49+6+7=622010年9月14日8点(8月7日辰时) 庚寅乙酉丁卯甲辰金木木金火木木土阳阳阴阴阴阴阳阳9+8=17+8+9=34+7+8=49+8+10=672005年6月1日6点(农历4月25)乙酉辛巳丙辰辛卯木金金火火土金木阴阴阴阴阳阳阴阴8+9=17+9+7=33+7+10=50+9+8=672005年11月16日8点(农历10月15辰时)乙酉丁亥甲辰戊辰木金火水木土土土阴阴阴阴阳阳阳阳2005年11月16日10点(10月15已)乙酉丁亥甲辰己已木金火水木土土火阴阴阴阴阳阳阴阴3.建筑学的运用把一个人的姓按其发音归为五类:五音:宫、商、角、徵、羽土、金、木、火、水其一,地块的的形状选择其二,地势高矮选择其三,周边的环境第一个是城市的立交桥旁边第二是十字交叉的大路旁边第三是高压电塔和电视塔的旁边尖刀煞第四是加油站旁边最好不要住第五是玻璃幕墙对面第六是住房的阳台和主卧不要对着尖角第八条是在铁路旁的住宅第九条是围墙第十条是住宅外边能直接看到非常高大的烟囱,甚至是坟场,这样对人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作用《易经》对九九八一数理的释义:1、宇宙起源,天地开泰太极首领数。

(大吉)2、混饨未定,分离破败数。

(大凶)3、进取如意的增进繁荣数。

(大吉)4、破败凶变的万事休止数(大凶)5、福禄长寿的福德集门数。

(大吉)6、安稳余庆吉人天相数。

(大吉)7、刚毅果断勇往直前的进取数。

(吉)8、意志刚健的勤勉发展数。

(吉)9、兴尽凶始,穷乏困苦数。

(凶)10、万事终局充满损耗数。

(凶)11、稳健吉右富贵荣达数。

(大吉)12、意志薄弱的家庭寂寞数。

(凶)13、智略超群的博学多才数。

(大吉)14、沦落天涯失意烦闷数。

(凶)15、福寿双全的立身兴家数。

(大吉)16、贵人相助兴家兴业的大吉数。

(大吉)17、突破万难的刚柔兼备数。

(大吉)18、有志竟成的内名有运数。

(大吉)19、反应机敏,先声夺人数。

(中吉)20、实而不华,深藏不露数。

(中吉)21、明月光照,独立权威数。

(大吉)22、秋草逢霜的两士相争数。

(半吉半凶)23、旭日东升的质实刚坚数。

(大吉)24、家门余庆的金钱丰盈数。

(大吉)25、英俊刚毅资性聪敏数。

(大吉)26、变怪奇异的豪侠数。

(半吉半凶)27、足智多谋,先苦后甜数。

(半凶半吉)28、家亲缘薄,离群独处无定数。

(凶)29、智谋兼备,欲望难足数。

(半吉半凶)30、一成一败,绝处逢生数。

(半凶半吉)31、智勇得志,心想事成数。

(大吉)32、权贵显达的意外惠泽数。

(大吉)33、家门隆昌的才德开展数。

(大吉)34、破家亡身财命危险数。

(凶)35、温和平静的优雅发展数。

(大吉)36、风浪不息的侠义薄运数。

(半凶半吉)37、权威显达、吉人天相数。

(大吉)38、磨铁成针刻意经营数。

(半凶半吉)39、富贵荣华的变化无穷数。

(半凶半吉)40、谨慎保安的豪胆迈进数。

(半凶半吉)41、德高望重的事事如意数。

(大吉)42、寒婵在柳,十艺不成数。

(凶)43、邪途散财,外祥内苦数。

(半凶半吉)44、须眉难展力量有限数。

(凶)45、顺风扬帆、新生泰和的万事如意数(大吉)46、罗网系身离祖成家数。

(半凶半吉)47、点铁成金开花结果的权威进取数(大吉)48、青松方鹤德智兼备的出身清贵数(大吉49、吉凶难分的不断辛劳数。

(凶)50、小舟入海吉凶参半须防倾覆数。

(半凶半吉51、盛衰交加的竭力经营数。

(半凶半吉)52、先见之明,理想实现数。

(吉)53、忧愁困苦,先苦后甜数。

(半凶半吉)54、多难悲运的难望成功数。

(凶)55、外祥内苦的和顺不实数。

(凶)56、浪里行舟、历尽艰辛,四周障害数。

(凶)57、寒雪青松的最大荣运数。

(吉)58、晚行遇月、先苦后甘,宽宏扬名数。

(半凶半吉)59、寒婵悲风、时运不济数。

(凶)60、争名夺利,黑暗无光数。

(凶)61、名利双收的修炼积德数。

(吉)62、基础虚弱的艰难困苦数。

(凶)63、富贵荣华的身心安泰数。

(大吉)64、骨肉分离,孤儿悲愁数。

(凶)65、富贵长寿的光明正大数。

(大吉)66、内外不和的多欲失福数。

(凶)67、财路亨通的志气坚强数。

(吉)68、兴家立业的宽容好运数。

(吉)69、坐立不安的外世多难数。

(凶)70、家运衰退的晚景凄凉数。

(凶)71、毫无实质的耗神而劳数。

(半凶半吉)72、先甜后苦的万难艰辛数。

(凶)73、志高力微的努力奋斗数。

(半凶半吉)74、沉沦逆境的秋叶落寞数。

(凶)75、守者可安,发迹甚迟数。

(半凶半吉)76、倾覆离散,虽劳无功数。

(凶)77、家庭有悦的半吉半凶数。

(半凶半吉)78、晚境凄凉的功德光荣数。

(半凶半吉?79、挽回乏力的身疲力尽数。

(凶)80、凶星入度的清本缩小数。

(凶)81、万物回春,还原复始的积极盛大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