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筷子,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特点。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能力。
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幼儿积极、合作、分享的良好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筷子,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特点。
培养幼儿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能力。
2.2 教学难点:幼儿在使用筷子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耐心指导和鼓励。
幼儿在合作游戏中可能需要引导如何分享和合作。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物质准备:一双筷子一些食物(如小饼干、小水果等)筷子使用的教学图示或视频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合幼儿进行活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引入部分:引导幼儿观察一双筷子,引发幼儿对筷子的兴趣。
向幼儿介绍筷子的用途和特点,让幼儿了解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4.2 主体部分:第一步:引导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方法。
示范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正确姿势和技巧。
让幼儿尝试使用筷子夹取食物,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步:组织幼儿进行合作游戏,使用筷子夹取食物。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比一比哪个小组夹取的食物最多。
4.3 总结部分:引导幼儿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使用筷子方面的进步。
强调筷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幼儿对筷子的认识程度,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特点。
幼儿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能力,观察其姿势和技巧的正确性。
幼儿在合作游戏中的表现,观察其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5.2 评价方法: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其使用筷子的正确性和夹取食物的数量。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问答,了解幼儿对筷子的认识程度。
通过观察幼儿在合作游戏中的行为,了解其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室内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筷子绘画活动,让幼儿用彩色笔或颜料在筷子的一端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神奇的筷子》(2)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神奇的筷子》(2)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中的内容,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通过良好习惯实现自我规范的能力。
2.能够分类区分筷子和勺子的形状、功能及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3.能认识到祖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筷子,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4.进行互动交流,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神奇的筷子》了解筷子的由来,熟悉筷子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筷子。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类的能力,根据筷子和勺子的形状、功能及作用进行分类区分。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更深刻的认识祖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筷子,并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
2.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分类筷子和勺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向学生展示筷子与勺子,并在黑板上绘制筷子和勺子的大致形状。
2.以“你们在家中使用过筷子吗?”开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筷子。
3.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筷子,让学生知道筷子不仅是一种餐具,更是我国的独特文化遗产。
2.讲故事1.讲述《神奇的筷子》故事,让学生了解筷子的由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筷子。
2.让学生在故事中找到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3.让学生了解筷子的各种用途,例如:夹菜,敲打餐具,点数牌等等。
3.分类游戏1.准备两张海报,一张是勺子,一张是筷子,分别贴于黑板两侧,让学生分别将餐具分类贴在海报上。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根据筷子和勺子的形状、功能及作用进行分类区分。
3.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分类中的困难和问题。
4.总结1.回顾所学内容,了解到筷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以及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2.神奇的筷子中书中尚有许多内容可以开拓孩子们的思维,老师们可以观察幼儿们的背景与兴趣,创造多元化的课程内容。
中班科学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中班科学说课稿:神奇的筷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筷子的来源、发展及用途。
2.认识筷子的制作材料。
3.通过动手模仿,运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4.培养幼儿独立进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筷子的发展与用途筷子,是中国的传统餐具。
在我国4000年前,已开始使用竹筷。
随着社会的发展,筷子由古代竹质变成了现代的竹、木、塑料、金属等不同材质的筷子。
现在用筷子已成为世界上一种常见的饮食文化,但是外国人使用筷子时把筷子当作餐具并不会使用它的其他功能,如夹菜、搅拌、挑骨等等。
2. 筷子的制作材料筷子制作材料主要有竹、木、塑料、金属等,但以竹制筷子最为环保和有利于保持营养。
3. 筷子的正确使用(1)握筷法:爪子握法、笔握法、支点法、剪刀握法、托法。
(2)夹菜法:夹菜时筷子间距合适,食品的大小适中;食物夹住后要碰碰筷子,确保不会掉下;拿食物时要卷动筷子。
(3)搅拌法:双筷头在碗上轻轻拌匀,避免食物溅出。
(4)挑骨法:两根筷子尤其是筷子尖部并拢,小心地在骨头两侧轻探。
4. 动手实践幼儿自己制作筷子,并运用正确的夹菜等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独立进食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筷子的来源、发展及用途。
2.掌握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3.独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筷子,并且运用其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观看视频、动手实践、小组交流、互动讨论。
五、教学手段视频、棉签、竹签、剪刀。
六、教学过程1.导入 (5分钟)观看关于筷子的短视频。
2.讲解筷子的来源、发展与用途 (10分钟)介绍筷子的起源、发展史以及在饮食文化中的用途。
3.制作个人独立使用的筷子 (25分钟)(1)教师讲解制作步骤,发给每位幼儿两根棉签、一根竹签和剪刀,自行制作筷子。
(2)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加深学习。
4.餐具配合练习 (15分钟)(1)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筷子与其他餐具配合使用,联系实际。
(2)教师指导幼儿将餐具摆放整齐。
5.运用筷子正确吃饭 (15分钟)幼儿模仿教师身教,练习使用筷子正确夹菜、搅拌、挑骨等技巧。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一、教学背景和目标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班年龄段的学生,主要教授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文化。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神奇的筷子》,引导幼儿了解筷子的起源、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筷子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目标•帮助幼儿了解中国文化中与筷子相关的传统•培养幼儿正确使用筷子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二、教案内容和活动安排1. 导入和引入故事情节(20分钟)•让幼儿坐成圆圈,并引导他们回顾他们曾经用过的食物工具。
•引入故事《神奇的筷子》,并询问幼儿是否听说过筷子,并展示一副筷子的图片。
2. 故事阅读和讲解(20分钟)•给幼儿讲解故事《神奇的筷子》,重点介绍筷子的起源、使用方法和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通过故事情节和插图,引导幼儿思考和发表对筷子的看法和猜想。
3. 筷子练习活动(30分钟)•分发一双筷子给每个幼儿,并向他们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筷子。
•引导幼儿跟随示范练习使用筷子,如拿起小块纸,抓起桌上的小球等。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使用筷子时的困难和成功经验。
4. 小组活动:筷子接力赛(3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准备数个筷子和迷你篮球。
•在教室中设置一个起点和终点,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依次用筷子夹取迷你篮球,然后将篮球传递到下一个队友手中,直到传递到终点。
•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尽可能快地完成任务,并强调团队合作和互助。
5. 反思(20分钟)•让幼儿坐回圆圈,分享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开放性地提问幼儿,引导他们思考筷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表达使用筷子时的困难和收获,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使用筷子。
三、教学资源和材料•故事书《神奇的筷子》•筷子(每个幼儿一双)•迷你篮球(用于筷子接力赛)•纸张和铅笔(用于幼儿反思)四、教学评估和总结通过观察幼儿对筷子的正确使用能力,以及在游戏中展示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可以评估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神奇的筷子》含反思神奇的筷子一、说教材内容《神奇的筷子》是一本适合幼儿园中班学生的绘本故事。
它以一双平凡的筷子为主线,通过文字和插图的搭配,展示了筷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
故事以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故事情节简单却充满趣味。
一天,小男孩和小女孩帮爸爸妈妈摆放餐具时,却意外地打翻了一双筷子。
筷子掉进桌子底下,小男孩和小女孩追着筷子四处找寻。
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筷子的种种特点和用途。
筷子可以帮助吃饭、搅拌食物、夹取物品等等。
最后,小男孩和小女孩欢呼着找到了筷子,同时也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喜爱。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可以初步认识筷子的来历和用途,并培养对筷子的感性认同。
故事还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家务活动,向他们传递家庭及社区活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二、说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神奇的筷子》,我们希望幼儿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学会初步认识筷子的来历和用途,明白筷子在餐桌上的重要性;2.培养幼儿参与家务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3.通过《神奇的筷子》这本书,培养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和专注力;4.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对筷子的感受和经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参与家务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2.通过《神奇的筷子》这本书,培养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和专注力。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对筷子的感受和经历。
四、说课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讲故事法和情感教育法。
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引导幼儿通过互动活动来了解筷子的用途,激发幼儿的兴趣。
通过观看插图、听故事和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听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教师通过引发幼儿对筷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拿着一双筷子向幼儿展示,让他们观察筷子的形状和用法,并让幼儿猜猜筷子有什么作用。
2.故事讲解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神奇的筷子》的故事,同时辅以插图的展示。
中班社会优秀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中班社会优秀说课稿《神奇的筷子》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篇优秀的中班社会课《神奇的筷子》。
本节课主要围绕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筷子,培养孩子们的饮食礼仪和文化意识。
一、导入(5分钟)首先我会向孩子们展示不同国家的餐具,并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尝试解答“你们都用过筷子吗?你知道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国家也使用筷子呢?筷子的来历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
二、整体过程(20分钟)1、筷子的来历接下来,我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筷子的来历。
告诉孩子们筷子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使用的餐具,而且中国人所使用的筷子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然后引入主题,引领孩子们探究筷子的使用方法。
2、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接着,我会向孩子们介绍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如握筷子的方法、食用菜肴时的手势等,通过模仿示范或者视频展示等多种方式,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并让他们感受到在不同情景下发挥文化礼仪的重要性。
3、“神奇”演示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筷子,我会做一些有趣的“神奇”演示。
如对饭粒穿火圈、用筷子夹钟摆等等。
这些演示可让孩子们对筷子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印象更加深刻。
三、总结(5分钟)最后我会通过反问的方式来检验孩子们学习的效果。
如“筷子是什么?筷子的来历是怎么样的?你们都学会了使用筷子吗?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使用筷子才能显得精致有礼呢?”等问题,鼓励孩子们思考并回答。
四、延伸活动(10分钟)最后,我们一起玩玩筷子的小游戏,如:夹气球比赛、拼筷子少女、夹泡沫小球等等,通过游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孩子们的互动、参与性。
五、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仅使孩子们掌握了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更是为他们培养了饮食礼仪和文化意识,希望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发扬文化美德,刻意培养生活细节中的美好。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文化习惯;2.学习筷子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筷子使用技巧;3.能够通过模拟游戏,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2.态度目标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2.学习尊重食物,爱惜食物,逐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在游戏中体会和感受集体合作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筷子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2.筷子的使用方法;3.模拟游戏环节。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文化背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传授(10分钟)1.老师手持筷子,示范如何使用筷子,并让孩子们观察;2.老师让孩子们试着用筷子夹起一些物品,如笔、纸巾、小球等,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巧。
3.游戏环节(30分钟)1.给每个孩子发放两根筷子,并在课桌上放置一些小物品,如豆子、纸片、贴纸等;2.老师为孩子们讲解游戏规则,让孩子们用筷子夹起小物品,放到桌子上的指定位置(小篮筐里);3.孩子们可以自由组队,进行比赛,看谁的小物品先夹到篮筐里。
4.总结(5分钟)老师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筷子。
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孩子们操作筷子的技巧不同,有的孩子比较困难,需要老师加强引导和指导,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筷子使用技巧。
2.游戏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组成小组协作完成比赛任务,但也出现了一些小矛盾和争执,老师及时进行调节和引导,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
3.整堂课通过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愉悦的体验,并在游戏中获得了实际的操作经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孩子们技能的学习,也要重视孩子们的性情、性格、兴趣等差异,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前言社会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分享我在幼儿园中班进行的社会说课活动——“神奇的筷子”,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了解筷子的由来、使用方法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符号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幼儿园社会活动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活动策划1. 主题选定在社会活动的策划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选定一个主题。
本次说课选取的主题是“筷子”。
选取这个主题有几个原因:首先,筷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其次,我们希望通过筷子告诉幼儿们一个道理:中国人是神奇的,同样,我们也神奇着呢。
2. 整理资料在确定了主题之后,我们需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比如,我们可以从书籍、网络以及平时的走访等渠道获取与筷子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故事,借此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可亲近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设计符合他们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内容和活动形式。
3. 活动设计根据我们整理的资料和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了以下活动内容:•活动引入:观看与筷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幼儿对筷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筷子的历史: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向幼儿介绍筷子的由来和制作工艺;•筷子的使用:讲解如何使用筷子,并让幼儿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对筷子使用方法的认识;•筷子的文化符号:了解筷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象征含义,探究文化的内涵;•筷子的游戏:通过竞赛式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加深对筷子的认识和理解。
二、活动实施1. 活动引入利用大屏幕展示筷子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们了解与筷子相关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筷子的历史通过图片、展品和讲解等多种方式,向幼儿讲解筷子的由来和制作工艺。
这不仅扩展了幼儿的文化视野,还增加了幼儿们的文化素养。
3. 筷子的使用通过演示和讲解筷子的使用方法,增进幼儿们对筷子的了解,同时让幼儿掌握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1. 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筷子,并且能够自如地使用;2.通过制作不同的图形,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3.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教学重点1.学习使用筷子的技能;2.制作不同的图形,并通过实践中体验筷子的乐趣;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文化。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可以先向幼儿询问他们是否知道筷子,然后展示一下筷子,并向幼儿介绍筷子的由来和用途,同时鼓励幼儿尝试使用筷子。
步骤二:学习筷子的使用技能教师向幼儿讲解筷子的使用技巧,并且进行演示,然后再让幼儿试着使用筷子夹一些小物品,比如豆子或小饼干。
在这一步中,应该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掌握筷子的使用方法。
步骤三:制作图形教师为幼儿展示一些使用筷子制作的图形,并且引导幼儿尝试制作不同的图形,比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等。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幼儿指导和帮助。
步骤四:分享制作的成果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分享他们所制作的图形,并且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赞美。
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古代中国文化中使用筷子的习俗和传统。
4. 教学反思使用筷子虽然是一项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技能,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确实是一项新颖的体验。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先让幼儿了解筷子的由来和用途,再进行演示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同时,在制作不同图形的过程中,我也特别注重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在分享制作成果的过程中,幼儿们参与性非常高,也很愿意听教师介绍中国古代文化。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幼儿们掌握了使用筷子的技能,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中班教案社会活动《神奇的筷子》教学设计
一、活动名称:中班教案社会活动《神奇的筷子》教学设计二、活动目标:1. 了解筷子的重要性以及使用筷子的基本礼仪。
2. 培养幼儿手部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
3. 激发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1. 准备一双筷子、一些小食品和一碗水。
2. 教学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场景下使用筷子的情景。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引发幼儿对筷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筷子的基本使用方法,示范正确的拿筷子姿势和用餐礼仪。
3. 实践操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使用筷子夹取小食品,并练习喝水时的使用方法。
4. 游戏环节:设置一些有趣的筷子游戏,如“筷子夹夹乐”、“筷子传情”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熟练使用筷子。
5. 总结与反思: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强调使用筷子的重要性以及用餐礼仪。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使用筷子,鼓励幼儿独立完成用餐。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与筷子相关的装饰,如筷子挂饰、筷子绘画等,增强幼儿对筷子文化的认识。
3. 相关活动:组织幼儿参观餐馆或家庭,观察不同场景下筷子的使用,让幼儿更加了解筷子的作用和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筷子使用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使用筷子的情况以及家长对活动的评价。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幼儿,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避免给予过多压力。
2.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筷子等物品造成意外伤害。
3.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适应和学习。
八、教学资源推荐:1. 《中华筷子文化》PPT或视频素材,介绍筷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儿童筷子使用教学视频,展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用餐礼仪。
3. 筷子游戏道具,如夹子、小食品等,用于实践活动。
幼儿园中班社会详案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详案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筷子,了解筷子在不同民族的使用习惯和文化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使用筷子吃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筷子,了解筷子在不同民族的使用习惯和文化意义。
难点:培养幼儿使用筷子吃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协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筷子、餐具、食物、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用餐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筷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筷子的名称。
2. 讲解:教师讲解筷子在不同民族的使用习惯和文化意义,让幼儿了解筷子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3. 示范:教师示范使用筷子吃饭的正确方法,讲解使用筷子的重要性。
4. 练习: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使用筷子吃饭,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认识到使用筷子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对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练习使用筷子吃饭时,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筷子的使用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筷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使用筷子吃饭时的表现,观察他们的动手协调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使用筷子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开展“筷子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筷子作为画笔,创作出有趣的画作。
2. 举办“筷子运动会”,设置一些用筷子完成的比赛项目,如筷子传球、筷子夹珠等,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在使用筷子时受伤。
2.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个别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024年中班活动教案神奇的筷子
2024年中班活动教案神奇的筷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活动教材《生活中的趣事》第四章:《神奇的筷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筷子的起源、用途、种类以及相关的文化礼仪,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筷子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种类的筷子,了解筷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筷子的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筷子,了解筷子的文化礼仪。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筷子,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类型的筷子、筷子使用演示视频、文化礼仪图片、PPT 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不同种类的筷子、餐巾纸、小零食。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夹豆子比赛”,让幼儿尝试使用筷子,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筷子的起源、用途、种类和文化礼仪,通过PPT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幼儿对筷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演示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讲解注意事项,如:拿筷子的高度、用力程度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筷子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幼儿分享使用筷子的感受,讨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1. 筷子的起源、用途、种类2. 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3. 筷子文化礼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筷子夹起10个小零食,记录所用时间。
答案:根据幼儿实际完成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了解一种特殊的筷子,如:银筷子、象牙筷子等,并介绍其特点。
答案:根据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筷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幼儿正确使用筷子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
中班社会教案《神奇的筷子》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筷子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
2. 学会使用筷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认识筷子并了解其用途。
2. 学会使用筷子,提高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筷子。
2. 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分享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筷子、图片、视频等。
2. 材料:筷子、食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筷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筷子有什么作用?”2. 讲解:教师讲解筷子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用途,如:筷子代表一双勤劳的双手,寓意着人们应该珍惜食物,懂得分享等。
3. 示范:教师示范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如:如何夹取食物、如何放下筷子等。
4. 实践:幼儿分组练习使用筷子,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5. 游戏:教师组织“筷子夹夹乐”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使用筷子,培养协调能力。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和礼仪。
7. 作业: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使用筷子吃饭,分享学习成果。
8.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9. 拓展: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组织相关活动,如:参观筷子博物馆、学习制作筷子等。
10.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筷子,鼓励幼儿在家里尝试用筷子夹取各种食物,培养幼儿独立用餐的能力。
2. 社区活动:可与社区餐厅合作,组织幼儿去餐厅体验使用筷子的乐趣,学习基本的餐桌礼仪。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游戏等,评估他们对筷子使用兴趣和积极性。
2. 技能掌握:通过实际操作,评估幼儿对筷子使用的掌握程度,如能否熟练夹取食物,是否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神奇的筷子一、引言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关于神奇的筷子的学习主题,本课程旨在通过幼儿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认知和掌握筷子的使用技巧,了解中华神奇的餐具——筷子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并培养幼儿爱护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教材选取了《中班语言教育活动实践指南》(第十册)作为教学素材,教材结合了多种教育活动的形式和丰富的语言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方式,理解筷子的使用方法和餐桌礼仪,使幼儿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学习。
三、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能够了解筷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理解筷子的文化内涵;•能够掌握筷子使用的基本技巧,并自如使用筷子进行简单的操作。
3.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模仿、体验、实践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观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能够通过餐桌礼仪和文化内涵的引领,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
3.3 情感目标•能够通过自主体验和操作,增进幼儿的自信心和满足感;•能够通过筷子文化的介绍,引导幼儿培养对文化、生命、环保等的关注和热爱。
4.1 活动准备导入环节为了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需要在幼儿入教室之前摆放一些用筷子捡起的小玩具、水果、小蛋糕等小食品来。
话题导入老师可以简单介绍筷子的起源、用途、文化背景等,引领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4.2 学习内容实际操作环节老师准备生动形象的筷子使用实例和动画演示,与幼儿一同进行实际操作和模仿练习,如:用筷子夹豆子、夹葡萄、夹小蛋糕等。
筷子文化讲解老师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向幼儿讲解筷子文化的历史由来、区域经验、礼仪规矩等内容。
游戏环节老师可以利用游戏环节让幼儿自主尝试使用筷子捉虫子、将筷子竖起等,以此来提高幼儿的使用技巧。
4.3 课堂总结知识概括通过总结让幼儿对于筷子的起源、用途、文化背景和使用技巧等方面有个全面的了解和理解。
情感体验通过幼儿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从而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和热爱。
通过本次课程的实施,幼儿可以在真实的辅导实践中运用筷子,同时也向幼儿传递了中华餐桌文化的内在精髓,使幼儿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学习。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质说课设计稿《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质说课设计稿《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一、说课前的准备工作
1.1 教材准备
本节课的教材为《神奇的筷子》。
该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适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1.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述故事中的主要内容;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串联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表现欲望和沟通能力。
1.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表述筷子的优点和作用。
难点: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串联故事情节。
1.4 教学过程
1.4.1 师生互动
在引入故事前,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道具或者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尽可
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1.4.2 故事教学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神奇的筷子》的故事,重点讲解筷子的作用和优点,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表达。
1.4.3 情景演绎
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参与到角色扮演中,让幼儿亲身体验到故事中的情节,加深
对故事的理解。
1.4.4 小结与反思
教师在课程结束前可以对故事进行简要的总结,引导幼儿进行反思,例如对筷
子的利用和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讨论。
二、说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次说课,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故事中的事物充满了疑惑和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另外,在反思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授课中的不足之处,例如表达能力和情景营造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说,本次说课虽然有一定的亮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
幼儿园中班社会详案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详案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一、教学背景1.1 班级基本情况本班有30名学生,其中男生16名,女生14名。
学生年龄在4-5岁之间。
本班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但存在一定的集体活动意识不强的情况。
1.2 健康状况本班学生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1.3 教学目标综合幼儿园中班社会科目教学的要求,本次教学以《神奇的筷子》为引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方法采取整体课堂教学法,通过剧情模拟和游戏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深入体验并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读绘本《神奇的筷子》通过朗读绘本《神奇的筷子》,讲述一位小兔子学会使用筷子的故事,并引导幼儿体会筷子作为一种餐具工具的作用。
第二步:互动游戏环节1.分组游戏:“猫捉老鼠”本游戏分为“猫队”和“老鼠队”两组,每组有多名成员。
猫队以一名“猫王”为首,老鼠队以一名“老鼠王”为首。
教师会引导猫队和老鼠队分别来一起吃饭,取餐具、用餐具、清洁餐具三个环节来进行新体验。
最后一起打饱嗝,结束游戏。
2.交换餐具对于中国孩子来说,使用筷子是平常的事情。
有的学生使用筷子很娴熟,而有的学生则不会。
在老师引导下,将筷子换给不会使用筷子的同学,尽可能地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步:回顾回顾小游戏环节中发生的事情,并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反思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认识到集体活动的意义,并理解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3.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神奇的筷子》的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筷子使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2 评估方法通过观察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询问个别幼儿的理解情况和老师的反馈来进行教学评估,思考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教学反思4.1 教学亮点本次教学活动的亮点在于注重幼儿对于筷子的认知和使用。
通过游戏和互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其参与的主动性。
4.2 教学不足本次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过短,有的孩子还没有完全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就结束了,下次需要适当延长活动时间。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筷子》含反思「篇一」设计意图:很多家长在与我们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常常提到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就餐时,不会用筷子,而科学证明,四岁左右的孩子,是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学习使用筷子,既可练习手的各种动作又可促进大脑发育,从而提高孩子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是训练孩子手脑并用的重要手段。
家长很希望老师能说服孩子多用筷子,因为孩子们最听老师的话。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这个科学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筷子的`用途,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乐趣,从而喜欢并正确使用这一工具。
活动目的:1、了解筷子的产生及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独特的发明创造。
2、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实践和游戏活动。
3、培养幼儿小手肌肉的灵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1、每个幼儿一副筷子,一个不锈钢小碟子。
事先按6个一组分好后放入大托盘中并用餐巾布遮盖起来。
2、每6名幼儿分为一个小组,每组一个不锈钢水果盘,放入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薯条。
3、录音机一台,活泼欢快的儿童乐曲磁带一盒。
活动重、难点:幼儿正确操作筷子,并用筷子开展各种活动。
活动过程:1、开火车导入,请小朋友们下车。
小朋友们好,我给大家讲个谜语,大家猜猜是什么。
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猜一样日常生活用品。
幼:筷子。
是的,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筷子,(出示筷子)它可是我们中国古代人的发明,那时的人们用竹子削成这样的两根细竹棍,一头细,一头粗,开始人们称它为“箸”,后来又叫筷子,别小看这一双细细的筷子,无论面条,米饭,青菜,肉食,甚至小豆粒,吃任何东西都难不倒它,它既可以这样夹菜,也可以当叉子,又方便又卫生,后来中国人就习惯了用筷子吃东西,并且一代一代传下来。
现在,它可是我们吃东西的时候离不了的好伙伴。
你们说,筷子是不是很神奇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2、学习活动。
①请每一组的小组长为幼儿分发筷子与小碟子,幼儿将各自的筷子按老师的要求拿在手上。
中班科学《神奇的筷子》说课稿
中班科学《神奇的筷子》说课稿下面是整理的中班科学《神奇的筷子》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材来源: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筷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餐具,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进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常言道,心灵手巧。
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
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
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
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
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
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平时生活中常会把手指放入嘴巴、啃指甲、玩刀子、剪子等,需要成人及时引导。
为避免空洞的说教,准备了护手霜、手套,通过实物展示及提问,启发孩子说出保护小手的方法并教育幼儿要保护自己的小手。
二.教学目标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
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动手操作、大胆创造。
我们不光要让幼儿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幼儿对认数活动的兴趣,所以我设计了三组小组活动,第一组:谁的气球:第二组:春天真美丽;第三组:数字圈圈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一、选材
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筷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餐具,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进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常言道,心灵手巧。
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
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
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
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
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
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
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
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
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
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
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
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
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过程:
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动——筷子游戏
1、导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
酸甜苦辣一起尝。
”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
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
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因此,在幼儿使用筷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
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
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五、活动评价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
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