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狂人日记》的先锋性

【摘要】:《狂人日记》作为探讨鲁迅小说乃至"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锋性的重要例证,通过一个“疯子”的角度,以日记体形式塑造了“狂人”形象。本文通过列举的方法,阐述《狂人日记》在语言、意向、结构方面的特点,论证了“狂人”其人的先锋性,值得大家深思。

【关键词】狂人日记先锋性五四运动

先锋小说是指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批先锋作家的创作,这些小说从否定和怀疑的立场出发对许多既有的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思维方式进行各种解构和颠覆,通过对叙事方式和对语言表达的革新来达到解构意义的目的。《狂人日记》是五四时期优秀的先锋小说之一,其先锋性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一、多变的语言风格与“欧化”的语法

《狂人日记》中有些许人民口语,地方方言。“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以妥当了。”中的“晓得”及“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中的“铁青”,“前几天,浪子村的佃户来告荒”中的“告荒”和“我横竖睡不着......”中的“横竖”等等,鲜明生动的口语是笔下人物的相貌、举止、心理跃然纸上,活脱脱的“中国形象”。

其次,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中“白厉厉”,“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中“歪歪斜斜”,运用迭音词,很好的调整旋律和节奏,更生动表现人物心理,动作。

再次,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运用了比喻等等,使得文章内容凝练,节奏有力,增添艺术魅力。

《狂人日记》中还运用了许多“欧式”的语言。鲁迅的语言在中国传统语言的基础上,融汇了西方语言的精确性。如:“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

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这句话中,不仅惊叹号和破折号应用的奇特,语言结构也很奇特,这就是欧化语的典型。

二、吃人意象的演变

《狂人日记》这篇奇文,正是鲁迅经过对中国社会深入地观察和冷静地思索后所发出的第一声呐喊。鲁迅首先提出了封建文化“吃人”这个尖锐而深刻的命题;首先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吃人”意象上存在的食物链式的“怪圈”;首先指出了人在“吃”与“被吃”之外还有更残忍的自食……

作者通过狂人独特的心理活动,挖掘了“吃人”的历史根源,刨开了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祖坟,即“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并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作者以“吃人”二字,高度概括地揭示出几千年封建社会是在“仁义道德”掩盖下的吃人历史。作者借狂人之口,对伪装得十分巧妙却十分虚无丑陋的文明史和正统意识形态,予以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嘲笑,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在《狂人日记》的封建家族里,“大哥”等人是“吃人者”,而“被吃者”却是他的弟妹们。作者以家族为轴心,具体地描绘了一张社会上大多数人欲吃狂人这类少数人的罗网。在这个家族里,“大哥”是是封建“四权”的操纵者,是封建家族制度的代表,而且封建家族制度的维护者。“大哥”的人物形象是封建宗法制“吃人”的化身。他不仅是戕害弟妹的凶手,而且还是结伙“吃人”的罪魁祸首;他不仅扼杀封建家族的叛逆者狂人,而且以儒家说教毒化幼小者的灵魂,为封建统治阶级训育“吃人者”;他不仅具有赤裸裸的吃人凶相,而且还披着一副“仁义道德”的面纱。所以说,“大哥”是封建家族里“吃人者”的活典型。狂人与“吃人者”大哥是亲兄弟,他怎么会成为家族里的“被吃者”呢?因为狂人虽是大哥的亲兄弟,然而他却是一个受尽了封建传统束缚、压迫、损害而感到恐怖不安的人,是一个在黑暗社会中受着精神上苦刑而开始觉醒和反抗的分子。当这种家族制度随着整个封建社会开始崩溃而显得矛盾百出,摇摇欲坠的时候,地主阶级分子们就会以卫道者自居,极力去维护它的存在。因此,在封建家族里一旦出现触犯或是违抗家族制度的问题,所有宗族长辈们以及师长们,所有君权

主义者以及一切遗老遗少们,就都要以“从来如此”的名义,向狂人和一切反封建展战士喷吐着“人心不古”、“世道浇离”等等咒骂的毒液,露出狰狞的面目来。“吃人者”大哥等为了维护封建家族制度,自然也就不惜亲兄弟成为“被吃者”了,在封建家族制度下,“吃人者”与“被吃者”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维护和反对宗法制度统治的根本利益上。

三独特的文章结构

它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同时借鉴了西方横截面式结构,按照狂人的病情和意识流动来组织整篇小说的,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限制,注重故事情节的结构方式。全文是由13段狂人的日记组成,实际上是作者精密安排的一篇心理小说,以一个迫害狂患者作为主人公,以对狂人的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从社会到家庭的普遍的“吃人”现象,借狂人的口抒发了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揭露和颠覆。

再次,狂人日记构思是双轨进行,一写实的手法构划狂人,另一方面在描写狂人狂态时又时时选择关键部分有所象征和暗示来揭露封建。这样,同一个文本,同一套话语系统,相同的故事情节,却具有话语与结构的双层意蕴。

这种写实和象征互相叠加、时有交错的艺术手法,使《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就写实方面而言具有了“狂人”的特征,但从象征的层面看,狂人的“狂”恰恰是他清醒的表现,是“真的人”的表现。这里的狂人相对于平常人而言就显出了强烈的对比和讽刺,表现出“”狂人和“众人”的彻底错位。

一个伟大的作家,是不会回避时代主题的。不仅不会回避,他还会包容、穿透这个时代主题,是自己的思想超越这个时代的共鸣。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作家,《狂人日记》也是一个典型的伟大的作品。鲁迅先生用冷峻简练的语言表现了他最浓烈的情感以及对国民性乃至人性的思考。我认为,它甚至超越了时代,其思想至今对于我们仍如晨钟暮鼓,令人铭记。

参考文献:

[1]鲁迅《狂人日记》[J].北京出版社2008,(3).

[2王学谦《狂人日记》与鲁迅文学的生命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