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配色实践
塑料颜色配色
一、塑料着色的目的在塑料制品中,需要着色的大约占80%左右。
其目的如下:①增加制品的美感以吸引消费者欲望,尤其是一些民用制品,如日用品、玩具等。
②提高产品的耐候性,主要是通过着色剂防紫外线功能而实现。
③专门用途:用于指示目的,交通信号灯,有红、黄、绿颜色;电线黑色为接地线等。
在军事上,如军绿色(ZCPE-2601)。
在农业上,不同农作物可用不同颜色的地膜覆盖,如西红柿用红地膜、人参用黄地膜,都可明显提高产量。
二、塑料配色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1、着色剂的性能着色力、色光、耐热性、耐光性、耐迁移性等。
2、塑料的基本性能塑料本身的颜色;塑料的透明性;塑料的色光。
3、塑料成型加工的工艺条件4、塑料加工助剂类型特性及其添加量三、塑料着色配方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选用的颜料品种应尽量少塑料配色应选用的着色剂品种越少越好,如果能用二拼色解决就不采用三拼色,选择品种多不仅配色麻烦,且容易带入补色使颜色灰暗。
另外选用的品种越多,这些品种因分散性,着色力等因素会给配色试样和生产中带来的系统误差也越大。
2、注意颜料的色光塑料着色用颜料有不同色光,例如,炭黑和钛白粉因粒径大小不同分别呈蓝光和黄光,酞菁蓝BS呈红光,而酞菁蓝BGS呈绿光,永固黄GG呈绿光,永固黄HR呈红光,如果用酞菁蓝BGS与永固黄GG配色会使配出的绿色鲜艳,而酞菁蓝BS与永固黄HR配色会使配出的绿色发暗。
在配制浅色塑料制品时,着色剂的色光的影响给配色带来的困难更大。
3、选用性能相同的颜料塑料配色应注意选用日晒牢度和耐候性相近的品种,否则配制的塑料制品因性能差异太大,在户外曝晒后,颜色变得面目全非。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也会因耐热性能差异太大,受加工温度变化引起色泽变化。
塑料配色也应注意选用分散性相近的品种,如采用难分散有机颜料和易分散无机颜料配色,在加工过程中因生产过程中的剪切力变化会引起色泽变化。
4、颜料的热色效应问题配色时要注意有些颜料的色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有些红颜料和钛白粉配制粉红色,在加工温度下,会使正常的粉红色变成很深的橙色,这种橙色只有在室温下24h后才会转变为粉红色。
塑料金属质感配色方案
塑料金属质感配色方案引言对于设计师来说,配色方案是创建吸引人的设计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塑料金属质感设计领域,精心挑选配色方案可以增加产品的美感和吸引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塑料金属质感配色方案的基本原则和应用建议,帮助设计师制定吸引人的视觉方案。
塑料金属质感配色方案的基本原则1.对比:使用明亮与暗淡、明度与饱和度不同的颜色相互对比,可以增加视觉的变化和吸引力。
在塑料金属质感设计中,可以通过使用深浅不一的金属色彩与明亮的塑料色彩相互呼应,创造出丰富的对比效果。
2.调和:在塑料金属质感配色方案中,拥有相似色相的颜色可以制造出和谐统一的感觉。
例如,选择相近的蓝色和银灰色作为主要配色,可以形成冷静和现代感。
而选择相近的红色和金色作为主要配色,则会传递出热情和奢华的感觉。
3.色彩心理学:不同的颜色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在塑料金属质感配色方案中,可以根据产品的定位和目标受众选择适合的颜色。
例如,蓝色可以传递出冷静和信任的感觉,适合用于科技产品;红色可以传递出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感觉,适合用于运动类产品。
4.色彩平衡:在塑料金属质感设计中,需要注意整体配色的平衡。
不同的金属色彩和塑料色彩应该在整体上保持协调,并且不要让某个颜色占据主导地位。
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可以使整体配色既有变化又不失和谐统一。
5.实验与尝试:设计师应该积极进行实验和尝试,不断探索新的配色方案。
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可以发现适合塑料金属质感设计的创新配色搭配,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塑料金属质感配色方案的应用建议1.选择主色:在塑料金属质感设计中,选择一个主要的金属色彩作为主色是非常常见的。
常用的金属色彩包括银灰色、金色、铜色等。
设计师可以根据产品定位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主色,从而增强产品的整体质感和品质感。
2.搭配塑料色彩:选择适合的塑料色彩与金属色彩进行搭配可以增加产品的视觉变化和吸引力。
可以选择明亮的塑料色彩作为点缀,突出产品的功能和特点。
注塑配色个人工作总结
注塑配色个人工作总结注塑配色是我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我将就这一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
在注塑配色方面的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颜色选取方面,我通过调研市场,了解顾客的喜好,结合产品的特性,选择适合的颜色。
同时,我也学习了一些色彩搭配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配色能力,确保配色工作能够符合市场需求和产品特点。
其次,在配色实践方面,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注塑配色工作,如家居用品、汽车配件等。
通过与生产部门的沟通,我不断改进配方,优化工艺参数,确保产品颜色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某些颜色在注塑过程中易受温度变化影响而产生变化,我通过调整原料配比和工艺参数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最后,在质量控制方面,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颜色检测体系,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产品颜色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也与质检部门的同事密切合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颜色方面的质量问题,保证产品符合客户的要求。
通过这些工作,我在注塑配色方面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需要不断学习新的配色技术和工艺,提升自己的颜色把控能力,以及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作。
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配色水平,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外观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注塑配色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注塑配色工作的一份子,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责任和使命。
在工作中,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是为了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注塑配色方面的工作中,我意识到了几个关键的要点。
首先是颜色的选择与匹配。
在选择颜色时,我会充分考虑产品所处的行业和市场,以及潜在的目标客户,力求选取符合产品用途和市场趋势的合适颜色。
在颜色匹配方面,我会借助专业的配色软件和色彩理论知识,确保产品颜色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塑料配色实践
塑料配色实践塑料制品不但要有优美的外型,实用的功能,还要有鲜艳悦目的色彩,才能受到人们的喜爱,引起人们购买的欲望,因此塑料制品配色设计和工艺人员应加以充分重视的环节。
研究塑料配色工艺技术,塑料颜色的配方和配色方法,对提高制品外观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塑料着色,一般是在塑料处于热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着色时间短,加工温度高,因此着色剂在一定的加工时间内,要能够保持色泽的稳定性,并能均匀的分散或溶解到塑料中去,在成型着色以后,制品的色泽能具有优良的光稳定性、耐迁移性、耐气候性、耐溶剂性及耐化学药品性等牢度性能,所以并非所有的着色剂都能应用于塑料着色,而要经过实验或参照前人总结的经验来加以适当的选择。
一般而言,用于塑料的着色剂应具有的主要性能有:着色力强、色泽艳丽、稳定性和重现性好,相容性好,分散性好,着色剂能均匀德分散或溶解在塑料中,不至于引起色点或色斑等。
以下着重介绍几点。
(1)耐光性好。
由于着色后的塑料制品在长时间的光照下,可能会引起颜色的改变,因而应该根据制品的用途选用耐光性好的着色剂,日常使用的着色剂一般要求其耐光性不低于5级(8级最好),在室外或长期爆漏在室外的制品,着色耐光性要求在7-8级。
(2)耐热性好。
不同的塑料有不同的加工温度,着色剂在高温作用下,可能产生热分解、氧化、引起分子结构的破坏和改,从而产生变色或退色等色差现象,因而着色剂有一定的耐热性指标,在选择时必须加以注意,一般是根据所用的塑料品种的加工温度来选用着色剂。
需要指出的是,着色剂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资料中,其耐热性指标并不一定是在塑料着色过程中测定的,因而也有着色剂耐热性指标较低,但实际上仍可应用与加工温度较高的塑料中的个别情况。
(3)相容性好。
相容性好指塑料着色剂配入塑料后,能与塑料合组分相互共存,而不致产生不良的结果。
如果着色剂与塑料发生反应,或着色剂与塑料中残存的催化剂、塑料中的加工助剂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则着色剂与塑料的相容性欠佳,这会使塑料颜色发生变化。
塑胶配色方法
塑胶配色方法嘿,你问塑胶配色方法啊?这事儿其实挺好玩的呢。
先说一种方法叫目测法。
这就有点像你画画的时候凭感觉调色。
你看着一个颜色,然后试着用不同的颜料去调,直到调出差不多的颜色。
在塑胶配色里也是这样,有经验的师傅就靠眼睛看,凭感觉把不同颜色的塑胶颗粒混在一起,看看能不能调出想要的颜色。
比如说你想要一个淡蓝色的塑胶制品,师傅就可能拿点白色的塑胶颗粒和蓝色的塑胶颗粒混在一起,然后看看颜色对不对。
要是觉得太蓝了,就再加点白色;要是觉得太淡了,就再加点蓝色。
还有一种方法叫仪器配色法。
这就像是有个超级厉害的小助手。
有一些专门的仪器可以测量颜色,然后根据你想要的颜色给出配方。
比如说有个颜色分析仪,你把一个样品放进去,它就能分析出这个颜色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然后告诉你要用多少比例的不同颜色塑胶颗粒才能调出这个颜色。
这可就比目测法准确多了呢。
另外呢,还有经验公式法。
这就像是有个神秘的小魔法。
一些有经验的人会总结出一些公式,根据不同的颜色和要求,用公式来计算出需要用多少不同颜色的塑胶颗粒。
比如说,如果你想要一个深紫色的塑胶制品,有经验的人可能会根据一个公式,算出要用多少红色塑胶颗粒和多少蓝色塑胶颗粒才能调出这个深紫色。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有个玩具厂要生产一批彩色的塑胶玩具。
如果用目测法呢,师傅可能会先拿一些红色、黄色、蓝色的塑胶颗粒,试着混在一起,看看能不能调出想要的颜色。
要是想要一个橙色的玩具,师傅就可能多加点红色和黄色的塑胶颗粒,直到调出满意的橙色。
如果用仪器配色法呢,就把一个橙色的样品放进颜色分析仪里,仪器很快就能给出一个配方,告诉师傅要用多少比例的红色、黄色和其他颜色的塑胶颗粒才能调出这个橙色。
要是用经验公式法呢,师傅可能会根据以前的经验,用一个公式算出需要用多少红色和黄色的塑胶颗粒,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塑料配色着色是指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通过向塑料中添加颜料或着色剂,使塑料制品获得不同的颜色。
以下是塑料配色着色的原理和工艺。
一、塑料配色着色原理:1.吸收光原理:塑料着色剂选择具有吸收一定波长光线的颜料,在光线照射下,颜料吸收一些波长的光,反射其他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2.散射光原理:通过选择透明的塑料着色剂,使光线在塑料内部发生散射,达到着色的效果。
3.吸收散射光原理:选择同时具有吸收和散射光线能力的颜料,使塑料能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线,并将其余波长的光线散射出来,从而呈现不同颜色。
二、塑料配色着色工艺:1.干法着色:即将颜料粉末直接混合在塑料原料中,通过熔融混合的方式使颜料均匀分散在塑料中。
该方法成本较低,适用于熔体挤出、压塑、吹塑等工艺。
2.湿法着色:将颜料制成粉状,然后与溶剂形成混合物,通过喷涂或涂覆的方式将着色剂均匀地附着在塑料表面。
该方法可以实现更精细的着色效果,适用于注塑、薄膜吹塑等工艺。
3.染色法:将溶解好的着色剂和塑料原料混合,然后通过浸泡或吸附的方式使颜料渗入塑料内部。
该方法适用于非晶态塑料或纤维加工。
4.预染色法:在塑料制品生产前,将着色剂预先加入到塑料颗粒中,经过造粒和加热融合成型后,形成着色均匀的塑料颗粒,可直接用于塑料制品的加工。
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除了以上常用的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着色方法,如电热解着色、电子束辐照着色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在特殊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下进行,适用于特殊要求的塑料制品制造。
总结:塑料配色着色的原理是通过选择具有吸收或散射光线能力的颜料,使塑料获得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包括干法着色、湿法着色、染色法和预染色法等。
这些工艺根据塑料制品的工艺特点和着色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所需的配色效果。
塑料配色的5大技巧,实用!
塑料配色的5大技巧,实用!一、定方案根据塑料性能、成型工艺、色粉特性、拼色原则、产品要求等综合考虑,对各种色粉进行拼色,然后达到所需的颜色要求。
任何颜色,都有一定的色相,一定的明亮度,一定的饱和度,通过改变这三个因素就可以调出数以万计的颜色。
因此,调色中,掌握调深浅、调色相、调色差这三个技巧是最基本的技术。
调色的原则是先调深浅后调色相,因为深浅一变,色相肯定就变了。
二、调深浅根据目标样品,观察分析透程度、色相深浅,确定成分中黑、白色所占的比例,彩色颜色确定彩色色粉浓度或含有荧光色粉比例。
对色粉的着色力可用各种色粉在同一种塑料基材上打板确认,比如对PP 料加入20克、50克、100克、300克等其实色程度的不同有有足够的把握,同时要掌握每一种彩色颜料加入一定比例的钛白粉,其色相变化及浓度变化情况。
调色过程中,往深方向,要凭色光分清楚是色相的深浓还是黑浓,色相的深浓只能再加入色粉,黑浓可以加入黑色,当然可以加入少量黑来加深色相的深浓。
往浅的方向,要根据实色程度先确定好钛白粉用量,如果不够实色,需要再加钛白粉,同时其它色粉也要按比例加入,然后根据色相的深浅与各种彩色着色剂的着色力,估算彩色着色剂的比例含量。
三、调色相理论上,用红、黄、蓝三原色就可以配出大部分的颜色,但是实际上,各种着色剂的颜色都不是单纯色,而是介于单纯色之间,带有相临近颜色的色光,比如,红色色粉有黄光红与蓝光红,蓝色色粉有红光蓝与绿光蓝,黄色色粉有绿光黄与红光黄。
在调色过程中,要注意色光的互补性,如调鲜艳绿色时,可以直接用酞青绿,如调比较深的绿色就要选绿光蓝与绿光黄来拼色,而不能用互补的红光蓝与绿光黄来拼色。
四、调色差深浅与色相估算后,基本配方可以确定,打板后与标准样对色,然后进行色差修正。
色差与深浅、鲜艳度、明亮度、色相的偏向有关。
首先要确定色差在哪个方面,深浅用黑、白色粉来调,明亮鲜艳度用增减色粉用量或加入荧光色粉、增白剂来调整。
原料怎样配色之塑料混色机
原料怎样配色之塑料混色机原料怎样配色之塑料混色机挤出成型带有颜色的塑料制品时, 原料的配色方法有浮染着色法、色母料着色法和液态色料着色法三种。
( l ) 浮染着色法浮染着色法适用于挤出成型或注射成型塑料制品, 此法操作比较简单。
首先把主原料塑料树脂、颜料和分散剂按一定比例要求计量, 然后把树脂和分散剂混合搅拌均匀, 再把颜料和搅拌掺混均匀的树脂料加入到混合机内, 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可投入到挤出机中生产。
注意:主原料树脂中加入的颜料量应不超过树脂主原料质量的2%~3% , 分散剂(白油或松节油) 的加入量约占树脂质量的l%。
如果树脂是粉料,应先把配好颜料的树脂搅拌混合均匀,先预塑化造料,然后再把粒料投入到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制品。
(2)色母料着色法色母料是指此种颜色的浓色颜料。
色母料着色法是把主原料与色母料按一定比例配比, 经计量后混合, 搅拌均匀后即可投入生产。
这种染色操作既方便、清洁, 又经济, 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带色塑料制品的质量和较好的染色效果, 采用色母料染色配料生产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l ) 为了使颜料进入机筒内能尽快地熔化扩散、与原料较好地掺混, 应使机筒的加料段温度比塑化不带颜色的此种树脂所用温度略高些。
2 ) 为了改善原料塑化混炼质量,应适当提高螺杆混炼塑化原料时的背压力。
3)对几种色母料的混合、配比和计量,要认真审核和计量。
4) 注意提高和保持成型制品用模具中的型腔内表面粗糙度, 以达到成型制品表观色泽的最佳效果。
(3)液态色料着色法液态色料着色法与浮染着色法比较,其主原料与颜料的配比虽然相同, 但液态色料着色法的生产操作环境较好, 既没有颜料的飞扬, 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染色制品的质量又可得到较好的保证。
液态色料着色法的配色操作顺序为:把颜料和分散剂(PE蜡)按配比要求计量→混合→加热搅拌均匀→在三辊研磨机上把混合均匀的色浆颗料磨细→把研磨细化的色浆与树脂按配比计量, 然后加入混合机中, 混合搅拌均匀→投入成型机中生产。
关于塑料配色的探讨
关于塑料配色的探讨摘要塑料着色中的关键之处为配色,因为颜色配好了才能制色泽适宜的产品。
因此,在给塑料进行配色的过程中,先要将制品的应用要求弄明白,并以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为依据,选用适合的着色剂。
本文介绍了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和配色过程,并提出了目测配色和仪器配色这两种配色方法。
关键词塑料;配色;方法塑料着色中的关键之处为配色,因为颜色配好了才能制色泽适宜的产品。
因此,在给塑料进行配色的过程中,先要将制品的应用要求弄明白,并以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为依据,选用适合的着色剂。
技术人员在选色时要对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然后再选用可使用的颜料,对用量进行初步的初步。
塑料在配色过程中,要使得颜色效果达到最好,不仅要求技术人员要有专业技术知识和健全的视觉功能,同时还要依靠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1 配色着色工艺在色粉中直接加入树脂法和色母粒法是配色着色主要的两种方法。
1)树脂法就是将色粉与塑料树脂进行混合之后,直接进入制品成型工艺环节,这样的方法不仅工序短,成本也不高,不足之处就是工作环境差、着色力不强、着色也不够均匀、质量不够稳定。
2)色母粒法是将色剂、分散剂、载体树脂和其它助剂配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相应浓度着色剂的粒料,根据着色要求在制品成型时将相应分量的色母粒加入其中,让着色剂量能在制品中发挥其功效,达到想要的效果。
按照欲着色树脂来分类,色母粒可分为ABS色母粒、PC色母粒、PP色母粒;按照着色树脂加工工艺的不同,色母粒可分为注塑、吹膜、挤出3类。
由于预先对颜料进行处理,色母粒才会有较高的着色力,还可降低其用量,保证质量的稳定性,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还可以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要排除表面空气需要对颜料进行润湿和渗透,而这些都是依靠分散剂来发挥作用。
先将凝聚体和团聚体制作成细微、稳定并均匀的颗粒,低分子量聚乙烯蜡可选用分散剂,将EV A蜡或氧化聚乙烯蜡用于难于分散的有机颜料和炭黑中,要根据制品要求来加入其他助剂。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目录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2.塑料着色的基本原理及条件3.塑料的配色、着色工艺及管理3.1、塑料配色的定义:3.2、着色剂:3.3、配色着色工艺:3.4、配色管理和仪器4.塑料配色具体步骤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塑料着色制品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褪色。
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与色粉的耐光性、抗氧性、耐热性、耐酸碱性以及所用树脂的特性有关。
下面是对塑料着色发生褪色因素的详细分析:1). 着色剂的耐光性着色剂的耐光性直接影响制品的褪色,受强光照射的室外制品,所用着色剂的耐光(耐晒)等级要求是一个重要指标,耐光等级差,制品在使用中会很快褪色。
耐候制品选用的耐光等级应不低于六级,最好选用七、八级,室内制品可选四、五级。
载体树脂的耐光性能对颜色的变化也有较大影响,紫外线引发的树脂照射后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褪色。
在母料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等光稳定剂,可提高着色剂和着色塑料制品的耐光性能。
2). 耐热性耐热性颜料的热稳定性是指在加工温度下颜料热失重、变色、褪色的程度。
无机颜料的成份为金属氧化物、盐类,热稳定性好,耐热性能高。
而有机化合物的颜料则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少量分解。
特别是PP、PA、PET制品,加工温度在280℃以上,在选着色剂时一方面要注重颜料的耐热度,一方面要考虑颜料的耐热时间,通常要求耐热时间为4-10min。
3). 抗氧化性某些有机颜料在氧化后发生大分子的降解或发生其他变化而逐渐褪色,此过程一是加工中的高温氧化,二是遇强氧化剂(如铬黄中的铬酸根)发生的氧化。
色淀、偶氮颜料与铬黄混合使用后,红色会逐渐减退。
4). 耐酸碱性着色塑料制品的褪色和着色剂的耐化学品性(耐酸碱性、耐氧化还原性)有关。
如钼铬红耐稀酸,但对碱敏感,镉黄不耐酸,这二种颜料和酚醛树脂对某些着色剂起强还原作用,严重影响着色剂的耐热性、耐候性并发生褪色。
针对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应根据塑料制品的加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对所需颜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载体树脂和防老化助剂的上述性能进行综合评定后才可选用。
塑料配色技术
塑料配色技术塑料配色技术配色原理色的n非常多,不同的色o人不同的感x。
t,橙,so人感到嘏和g罚因此q椤芭色”;{,g,紫o人感到安o和清新,因此q椤袄渖”。
色可以互相混合,⒉煌的原眍色混合,a生相同的新色,混合方法分橐韵Pocahontasns-色色光的相乘混合-色色料混合-色色料的相p混合色色光混合色色料的混合(相p混合)色色料混合通常用t,s,{三n色色料互相混合。
t色即是可以t色波l皱^,稀释g色及其n附近的色波l,令人感受到t色。
s色,{色也就是同拥览怼s,{混合r,s色料吸收短的波段,{色料吸收l的波段,剩下中gg色波段透^,令人感受到g色;同樱t,s混合r剩下560nm以上^l的波段透^而成槌壬。
t,{色混合一起,成樽仙。
以t,s,{樵色,Pocahontasn原色相拼而成的色q殚g色,分后e存有橙,g,紫;由Pocahontasng色相拼而成的q檠}色,分后e存有橄欤{灰,棕色s此外,原色或g色亦可混入白色和黑色{出深\不同的色。
在原色或g色加入白色便可配出\t,粉t,\{,湖{等色;若加入不同份量的黑色,便可配出棕,深棕,黑g等不同色。
一、配色着色_定义: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
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二、着色剂:着色剂主要分后颜料和染料两种。
颜料就是无法溶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著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但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有机颜料着色力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缺点为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
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优点为密度小、着色力高、透明度好,但其一般分子结构小,着色时易发生迁移。
塑料调色培训教学计划方案
一、课程背景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塑料产品的色彩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我国塑料调色技术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塑料调色人才,特制定本教学计划方案。
二、课程目标1. 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塑料调色的基本原理、配方设计、色浆制备、色彩搭配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塑料调色的能力,包括色浆制备、色差检测、配色技巧等。
3. 行业认知:了解塑料调色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及国内外先进技术。
三、课程内容1. 塑料调色基础知识- 塑料调色原理- 塑料原料性能- 色浆制备工艺- 色彩学基础2. 塑料调色配方设计- 常用塑料原料及色浆的种类-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彩搭配技巧- 配方计算及调整3. 塑料调色实践操作- 色浆制备工艺- 色差检测方法- 配色技巧- 调色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 塑料调色行业认知- 塑料调色行业发展趋势- 市场需求分析- 国内外先进技术介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塑料调色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塑料调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色浆制备、色差检测、配色等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每周2次,每次2小时,共8周。
2. 实践操作:每周2次,每次4小时,共8周。
3. 行业认知:每周1次,每次2小时,共4周。
六、考核方式1. 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30%。
2. 实践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40%。
3. 行业认知考核:占总成绩的30%。
七、课程总结本教学计划方案旨在培养一批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塑料调色人才,为我国塑料调色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塑料调色的各项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塑料配色程序与方法
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
1.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 初步配方的设计(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颜色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 调整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塑料配色程序与方法浅谈
塑料配色程序与方法浅谈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
1.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 初步配方的设计(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颜色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 调整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12、塑料着色配方设计
例子
①、红色中可带有黄色及蓝色色光,如酞菁红带蓝色 色光,128烛红带蓝色色光。 ②、蓝色中可带红色及黄色色光,如酞菁蓝带黄色色 光,溴靛蓝可带红色色光。 ③、黄色中可带红色、绿色及蓝色色光,如耐晒黄G 带有绿色色光,还原黄R带红色色光等。
色光一般都为三原色,如红、黄、蓝,有时也带有绿 色。
二、着色剂对塑料制品性能的影响
1、对耐候性的影响
大多数着色剂可起到光遮蔽和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因 而可以提高防老化性。 炭黑、镉系颜料、铁红系、酞菁类等颜料的吸收紫外 线能力强,可以抑制塑料的光老化;
群青等着色剂吸收紫外线能力差,并有促进PE的紫 外线老化作用。
2、对结晶的影响
着色剂尤其是有机颜料,常会作为成核剂而影响结晶 状态。 无机颜料对树脂的结晶速度、球晶大小基本无影响, 而有机颜料如酞菁蓝、偶氮类可使球晶更细微。 常用着色剂对球晶尺寸影响如下: PP树脂中加入炭黑、靛蒽醌蓝、群青、镉黄、二氧化 钛、氧化铁等后,其球晶尺寸为400μm以上; 加入酮酞菁蓝、喹吖啶酮红、偶氮色淀红等后其球晶 尺寸为50μm,并易形成β晶型。
五、颜色的吸收色与补色
如果两种颜色光线合并起来可以得到白色光,我们就 称其为互为补色。 当一束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被反射,另 一部分被吸收,物体呈现出来的颜色即为反射部分的 颜色,而这部分光即为吸收色的补色。如物体呈现蓝 色光,则其吸收部分颜色为黄色,黄色即为可见光蓝 色的补色。这表明塑料吸收了光谱中的黄色部分或除 蓝色以外的其他光谱。 常用互为补色的两种着色剂来消除色光。
(2)、单圆环法
(3)量使两配色组 分不要跨过中心区,否则 所配颜色会黯然失色。 如用紫色和柠檬色相拼, 因跨过了中心区而得不到 明亮的橄榄色,而用柠檬 与橙色相拼,即可得到明 快的橄榄色。
塑料配色技术
塑料配色技术配色原理-颜色色光的相加混合-颜色色料混合人们感受560nm成为紫色。
而成的称一、配色着色_配色使用中些特殊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度小缺点为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
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C.I C.I是由英国染色家协会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购时因对相同分子配色着色可采用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和色母粒法。
着色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差。
着ABS PC PP艺量可降用EVA蜡助剂有如加入的母粒的DF四、配色管理和仪器据处理便可评价色度值及其它各种数值。
分光光度计可分为采用衍射光栅分光和采用干涉滤光片分光两种0%、100%提高了精度。
它对用标准样板进行校正和输出多个色差值。
色差公式、条件等色表示法、遮盖力表示法和雾度表示法。
分光反利用计算机进行调色配方及其管理已成功地用于塑料配色调色。
(1)色差和价格排(2)(3)颜色测量和色差控制测量着色剂的着色强度、产品的白度、产品颜色牢度、颜色色差。
由于(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配色实践塑料制品不但要有优美的外型,实用的功能,还要有鲜艳悦目的色彩,才能受到人们的喜爱,引起人们购买的欲望,因此塑料制品配色设计和工艺人员应加以充分重视的环节。
研究塑料配色工艺技术,塑料颜色的配方和配色方法,对提高制品外观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塑料着色,一般是在塑料处于热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着色时间短,加工温度高,因此着色剂在一定的加工时间内,要能够保持色泽的稳定性,并能均匀的分散或溶解到塑料中去,在成型着色以后,制品的色泽能具有优良的光稳定性、耐迁移性、耐气候性、耐溶剂性及耐化学药品性等牢度性能,所以并非所有的着色剂都能应用于塑料着色,而要经过实验或参照前人总结的经验来加以适当的选择。
一般而言,用于塑料的着色剂应具有的主要性能有:着色力强、色泽艳丽、稳定性和重现性好,相容性好,分散性好,着色剂能均匀德分散或溶解在塑料中,不至于引起色点或色斑等。
以下着重介绍几点。
(1)耐光性好。
由于着色后的塑料制品在长时间的光照下,可能会引起颜色的改变,因而应该根据制品的用途选用耐光性好的着色剂,日常使用的着色剂一般要求其耐光性不低于5级(8级最好),在室外或长期爆漏在室外的制品,着色耐光性要求在7-8级。
(2)耐热性好。
不同的塑料有不同的加工温度,着色剂在高温作用下,可能产生热分解、氧化、引起分子结构的破坏和改,从而产生变色或退色等色差现象,因而着色剂有一定的耐热性指标,在选择时必须加以注意,一般是根据所用的塑料品种的加工温度来选用着色剂。
需要指出的是,着色剂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资料中,其耐热性指标并不一定是在塑料着色过程中测定的,因而也有着色剂耐热性指标较低,但实际上仍可应用与加工温度较高的塑料中的个别情况。
(3)相容性好。
相容性好指塑料着色剂配入塑料后,能与塑料合组分相互共存,而不致产生不良的结果。
如果着色剂与塑料发生反应,或着色剂与塑料中残存的催化剂、塑料中的加工助剂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则着色剂与塑料的相容性欠佳,这会使塑料颜色发生变化。
(4)耐迁移性好。
塑料中着色的迁移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工好的着色制品的颜色从有色制件身上转移到与其相接处的塑料制件或其他物件上,或者是着色剂从制品内部析出并集中于塑料制品表面(易被擦下而造成污染)这样一些现象,着色剂迁移现象常见在聚乙烯、聚丙烯、软聚氯乙烯等塑料制品上,它的产生和所选用的着色剂的类别和用量有关。
(5)无毒性。
在食品包装、儿童玩具中应选用无毒性的着色剂,一般含有铑、镉等重金属的无机颜料通常被认为是有毒性的,因此一些国家对他们的应用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为方便大家参考,笔者现将实际生产中使用较多的常用塑料着色剂的性能简介于下。
1颜料类颜料是一种具有颜色的固体物质,它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中,颜料是以微粒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在物体内或与不同的展色剂调和,使物体呈现出各种颜色,颜料按其组成可以分为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及特种颜料三大类。
无机颜料一般是由包括铁、铝、锌、铬、钛、镉在内的各种金属的盐类(如铬黄、钼铬红、群青等)和氧化物(如氧化铁黄、氧化铁红、镉红、铬黄、二氧化钛等)、硫化物、汞化物及黑炭等所组成的一类不溶性着色剂。
无机颜料有良好的遮盖力,其他着色强度较高,无机颜料一般具有优良的热稳性、耐化学性和光稳定性,缺点是比重大,颜色不够鲜艳。
有机颜料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着色里较无机颜料强,有机颜料颜色鲜艳,从透明到半透明,比重较小,除部分优良品种外,大多数有机颜料品种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耐迁移性、耐化学性及耐侯性均比无机颜料差。
有机颜料根据其分子的化学结构,可分为偶氮颜料(包括但偶氮、偶氮色淀、双偶氮、缩合型偶氮)、酞箐颜料、还原颜料、二恶嗪颜料、异吲哚酮颜料、喹丫啶酮颜料等。
特种颜料主要包括金属颜料、珠光颜料和荧光颜料等。
金属颜料如铝银粉是银白色鱼鳞状银色粉末,能产生蓝白亮光,有极好的遮盖力,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气候性;而铜金粉是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铜合金颜料,根据铜锌组分的不同,可以制成色调不同的品种如青光、红光、青红光等,常用于仿金、仿铜、仿古铜色等的塑料着色,铝银粉与酮金粉在实际生产中色泽会变暗而不如原来明亮。
市场上出售的金属银片也是一类金属颜料,它是用铝箔经过精密切割而成的,常用的品种有004银片、008银片、015银片等,把银片加入到塑料中会形成分散的一点一点的金属色点,非常漂亮。
珠光颜料是在透明的云母片表面牢固包覆一层厚度经严格控制的高折光率透明的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钛、氧化铁等。
调整包覆层的厚度,可以的带不同彩虹色的珠光颜料,颜料的粒径细能呈现出闪烁的金属光泽。
荧光颜料是指那些作为着色剂使用、具有强烈荧光效果的颜料,荧光颜料一般分为有机荧光颜料和无机荧光颜料,在塑料中多使用有机荧光颜料,随着荧光颜料使用浓度的增加荧光的强度也增加,无机荧光颜料中有一种蓄光颜料,俗称夜光粉它具有吸收和存储太阳光或灯光的能力,并在黑暗中释放可见光,它的吸收------储存------发光的循环过程能无数次的周而复始,发出的光色为黄绿色,人眼很容易识别出来,但无机荧光颜料比重大。
一般加入到塑料中的比例为10%~40%(质量分数)2染料类染料一般可溶于水或某些有机溶剂以及其着色塑料的介质中,有些染料可借助适当的化学药品而呈可溶性。
由于染料是溶解在塑料中的,因而着色后的透明塑料仍保持其透明性。
燃料类着色剂的主要特点是透明性好,颜色鲜艳,着色力强,但是因完了有迁移性,故其在某些塑料(如含有增塑剂的软聚氯乙烯、聚烯泾类)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他只能应用在不会产生迁移的塑料上。
常用于塑料着色的染料品种主要是溶剂染料和一部分溶解性能较好的还原料及分散染料。
用于塑料着色的染料纯度要高,应避免有稀释剂或扩散剂及其它杂质的存在,以免影响塑料的透明度及着色效果,因此还原染料及分散染料应采用纯染料作为塑料着色剂。
溶剂染料按分子的化学结构可分为偶氮、蒽醌、硫靛和杂环等,一般来讲,以重氮化学结构为基础的染料,颜色主要以黄色、橙色和红色为主,蒽醌或酞箐发色团染料,颜色主要染料则以带荧光性黄色、橙色、和红色为主,蒽醌型染料的热稳定性、耐光性及耐侯性等比偶氮型染料更为优良,杂环型染料在各项牢度性能方面则比硫靛型染料更佳。
根据笔者多年配色实践,表1~表5中的着色剂都可供塑料着色时参考选用。
3塑料着色方法塑料着色是指把一定量的色料,通过与本色塑料均匀混合分散处理,使其均匀分散在塑料中,从而让塑料整体得到均匀的颜色这样一个过程。
常用的塑料着色方法有干法着色、糊状着色剂(色浆)着色、色粒着色、色母粒着色等。
下面主要介绍应用较广的干法着色。
干法着色是指把粉状着色剂和助剂按配方比例准确计量后,加入到按配方计量的塑料中,在有适当的助染剂如白油、松节油的存在下,使它们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物直接送入成型设备进行注塑或挤出加工,从而得到有色塑料制品的方法,尽管干法着色存在容易污染环境、分散效果较差等缺点,但它简便易行,相对成本较低,容易配制多种颜色,特别适合小批量多种颜色的生产,由于该法不像色母粒着色法易受到色母粒品种颜色的限制,因而其在众多的中小型塑料加工厂中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
干法着色需要很好的混合,可以使用效率较高的混合设备如桨叶式混合机、转筒式混合机、浆式捏合混合机等。
在条件差的小厂里也可在一定的容器中,将计量好的着色剂和塑料加上白油并用人工方法加以混合均匀,对于干法着色,某些配方在生产中可能由于着色剂分散效果不理想,存在色点、色斑的缺陷,例如用炭黑染灰色就可能出现黑点,为此笔者建议采用色粒着色,即先将由干法着色得到的混合料经过挤出造粒而做成色粒,这样着色效果就会大为改善,但成本则因增加共促而有所提高。
干法着色要求在对着色剂进行计量时,应力求准确,否则会产生色差,建议使用精度为0.01g,最大称量为500g的电子天平作为着色剂的计量用具,把称量误差尽量降低最小程度。
对干法着色而言,在调换颜色时,应对计量容器、注塑机料斗、混合设备等进行很好地清洗,否则残留物会影响颜色纯度,从而产生色差。
4塑料着色配方过程塑料配色目前最多的还是人工目测配色法。
配色人员在在一定的光源下通过对配色样品或色卡样版进行目测分析,有条件的在参照已有的色板样品,根据使用的塑料品种,选择适当的着色剂品种和用量,设计出250g(或选定的质量)塑料用的初步配方。
按初步配方注塑加工出样板,并将样板与配色样品比较。
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得到所需的配方。
这项工作需要配色工作者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即从每次称量的准确记录,每次注塑色板的编号保存,到将最后确认的试验配方换算成25kg塑料用到的生产配方,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否则,得到的配方用在生产上,颜色会出现大的色差。
在配的过程中,对制成的色板和样品进行目测比较时,影响目测精确度和配色精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光源、目测时光源最好采用自然光,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标准光源箱,这样比较真实,否则在某些灯光下比较观测2个样品的颜色可能会因为“同色异谱”现象而使颜色看起来似乎相同,但在自然光线下确有较大的色差。
(2)样品的表面状态、例如在同一个样版上,高光泽表面与亚光表面的颜色显然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因而观测时要尽可能用表面状态相近的部位进行比较。
(3)配色样品的材质与配色塑料的材质不同。
例如用“国际色卡”作标准色样而进行塑料配色时,由于“国际色卡”是供印刷行业油墨配色时参考用的,与塑料材质不同,因此个对比观测带来一定的难度。
(4)着色剂选用上的差异。
由于着色剂的品种繁多,配色试验时选用的着色剂与作为标准颜色样品使用的着色剂在事实上难以完全相同,即使相同也很难做到使用比例一致,因而颜色上的差异是难免的。
(5)着色剂的批号。
在批量生产中,应使用试验配方相同批号的着色剂,着色剂的批号不同,在着色力上可能存在+5%~-5%的误差,即使使用同样的配方也会产生色差,因此应该引起必要的注意,最好在着色剂进厂时就先进行检验、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要求配色结果与样品没有色差,这在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人工配色只能做到使色差减少到最小,达到允许的色差范围或达到设计或客户可以接受的程度。
表3荧光颜料:表4金属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