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教学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讲解模板
经典病例分享——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经典病例分享——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作者 / 赵卉霖⊙单位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是指主动脉发自解剖学右心室,而肺动脉发自解剖学左心室的一类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此病属于圆锥动脉干畸形。
TGA 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仅次于法洛四联症,发病率为0.2‰-0.3‰ ,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 5% -7% ,男女患病之比为 2-4:1 。
若不治疗约 90% 的患者在 1 岁内死亡。
约 50% 合并心内其他畸形,最常见的为室间隔缺损,合并染色体畸形少见。
下面笔者将通过 1 个病例来阐述 TGA 的超声特点及其诊断思路,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
本例患者孕 26 周,心脏结构所见如下。
图1 二维超声心动图四腔心切面未见异常,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连接一致,室间隔连续完整图 2 右室流出道切面见主动脉发自解剖学右室图 3 左室流出道切面见肺动脉发自解剖学左室图4 三血管切面见主动脉前移,位于肺动脉右侧,主动脉位于右前,肺动脉位于左后,主动脉与肺动脉未探及扩张及狭窄图5 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同时显示主动脉弓和动脉导管弓,主动脉弓呈「曲棍球」样,动脉导管弓呈「拐杖」样图 6 可见主动脉弓发出右锁骨下动脉于气管后向右走行胚胎学发生机制与病理解剖此病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正常情况下,肺动脉瓣下圆锥发育,肺动脉位于左前上方,主动脉瓣下圆锥萎缩,主动脉位于右后下方。
大动脉转位时,主动脉瓣下圆锥发达,未被吸收,主动脉位于右前上方,肺动脉瓣下圆锥萎缩,肺动脉位于左后下方,这样使肺动脉向后连接左心室,主动脉向前连接右心室。
主动脉瓣下因有圆锥存在,与三尖瓣间呈肌性连接,肺动脉瓣下无圆锥结构存在,与二尖瓣呈纤维连接,肺动脉瓣下常常有狭窄。
TGA 的本质是房室连接一致,而心室动脉连接不一致。
绝大多数TGA 患者心房正位,心室右袢。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诊断与治疗PPT

预后:手术治疗 效果较好,但需 定期随访观察
完全性大动脉转 位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病 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等
药物剂量:根据病 情和个体差异调整 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注意 药物的副作用,如 低血压、心动过缓 等
药物监测:定期监 测药物疗效和副作 用,及时调整药物 剂量和种类
康复期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 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 停药或更改剂量
饮食调理: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 激性食物
适当运动:根据病情适当进行运动,增 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紧 张和焦虑
家庭护理: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 和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康复期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 环境因素:孕期感染、药物、辐射等 胚胎发育异常:心管发育异常导致大动脉转位 发病机制:心室和大动脉位置颠倒,导致血流异常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心悸、 呼吸困难、紫绀、 晕厥等
诊断方法:心电 图、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检查等
治疗方法:手术 治疗、药物治疗 等
分类:根据转位的程度和位置,可以分为完全性大 动脉转位、部分性大动脉转位和混合性大动脉转位。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和肺动脉完 全互换位置,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循环。
部分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和肺动脉部 分互换位置,导致血液循环部分受阻。
混合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和肺动脉部分 互换位置,同时伴有其他先天性心脏病。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康复训练
定期进行心肺 功能训练,提
高心肺耐力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高脂肪、高糖、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演示文稿讲课文档

对于肺血增多、肺动脉高压者多有心力衰竭综合
征,喂养困难、营养不良,多汗气喘及反复呼吸道 感染、心悸气短、活动受限甚至肝大、水肿等。
部分Tassig-bing和晚期肺动脉高压患者,以上两种
临床表现并存,病情较严重。
现在四十八页,总共六十二页。
室流出道即肺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其他合并畸形。
均有发绀并进行性加重,患婴往往早期夭折。 杵状指在出生后6个月出现。
很少会有蹲踞现象。 一般无特殊杂音,多来自合并畸形。
现在十五页,总共六十二页。
第十五页,共62页。
超声病例分析一
男,10岁。超声诊断:完全型大主动动脉脉位于转肺动位脉(右前S方DD 型)。经手术证实。
左转位型
主动脉全部或大部分发自右心室,肺动脉完全发自右心室,主动脉位于肺动脉
左侧或左前方,VSD通常位于主动脉瓣下,多数合并肺动脉高压,少数合并肺动脉瓣口狭
窄。
现在四十六页,总共六十二页。
第四十六页,共62页。
力学变化 (RVOT) :
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1. 肺血减少和低氧血症
近70% ,见于RVOT严重狭窄的患者,其血流动 力学改变与TOF相似,常表现为明显的发绀和 缺氧。右心室流出道中等狭窄者,其自然预 后和手术治疗的结果较好。
动脉瓣与二尖瓣前叶无纤维连接。
肺动脉高压型:无RVOT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全心明显增大,肺动脉主干及两侧肺动脉增宽,主动 脉瓣与二尖瓣无纤维连接。
Taussig-Bing 型 肺动脉全部或大部分发自右心室,主动脉完全发自右心室,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
前或正前方,VSD位于肺动脉瓣下,半月瓣与房室瓣之间无纤维连接,右心室增大。可合 并肺动脉瓣口或肺动脉高压。
复杂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性外科治疗PPT演示课件

要点二
对患者的建议
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遵守医嘱,同时保持 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目的和目标
介绍复杂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性外科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适应症、手术方 式、术后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提高对复杂性大动脉转位姑息性外科 治疗的认识,促进临床医生在治疗中 更好地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02
复杂性大动脉转位概述
定义和特征
定义
复杂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其中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位置互换, 或者两者均位于右侧,而原本的左、右肺动脉或左、右主动脉则位于相应的左 侧或右侧。
原则
姑息性外科治疗的原则是全面评估患 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注重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
姑息性治疗的优缺点
优点
姑息性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减 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 延长生存时间。
缺点
姑息性治疗无法根治疾病,只能缓解 症状,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效果不 明显,而且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 些副作用和并发症。
03
姑息性外科治疗的原则
姑息性治疗的定义和目标
定义
姑息性治疗是一种针对不可治愈 疾病的非治愈性治疗方法,旨在 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目标
姑息性外科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 状、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姑息性外科治疗的方法和原则
方法
姑息性外科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介 入和药物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04
复杂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性外科治疗
策略
手术策略和技巧
01
02
03
手术适应症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讲课PPT课件

发病机制: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遗传因素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包括孕期感染、药物使用、辐射暴露等。这 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从而引发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出现 呼吸困难、紫绀、 心力衰竭等症状
手术时机:出生 后1-3个月内
手术方法:心内 隧道转位术、心 房内调转术等
术后护理:监测 生命体征、预防 感染等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发展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等器械对 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
手术治疗:通过开胸或微创手 术对病变部位进行修复或置换
基因பைடு நூலகம்疗:通过改变基因表达 来治疗疾病
康复指导
定期随访: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服药,控制血压和心率。 生活指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心理支持:接受心理辅导,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早发现疾病
坚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包括 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
限酒等
控制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
尿病等
避免接触有害 物质,如放射 线、化学物质
等
护理方法
定期监测:定期进行体检,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 感染病菌。
健康生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 的作息时间。
药物治疗:遵从医嘱,按时服药,控制血压、心率等指标。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等。 心理支持:接受心理辅导,增强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护理查房PPT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年龄:患者年龄
病史:发病时间、症状、治 疗过程、用药情况等
检查结果: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CT等检查结果
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 诊断依据和诊断标准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 职业、婚姻状况等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药物治 疗、康复治疗等方案的选择和
加强患者康复护理,帮助 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完善护理流程,确保护理工 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 护理技能和知识水平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配合度
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 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预防出血:监测血小板, 调整药物,控制液体摄入
评估指标:包括生命体征、心功能、 呼吸功能、精神状态等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指标和评估方 法,对护理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 观察等方式进行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 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护理效 果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一种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的动脉和静脉 位置颠倒
术前检查: 完善各项 检查,确 保手术安 全
术前用药: 遵医嘱使 用抗凝血 药物,预 防血栓形 成
术前饮食: 指导患者 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 摄入
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 准备,确 保手术顺 利进行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 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指 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气管 插管位置正确,防止误吸和 窒息
随访内容:包括病情监测、药物调整、 康复指导等
随访方式:电话、门诊、家庭访视等多 种方式
随访人员:医生、护士、康复师等专业 人员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讲解模板

状静脉窦片(图6.32.2-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间,做冠状静脉窦片尖端与 左心房组织褥式缝合,并将 冠状静脉窦片和房间隔片缝 在一起覆盖左
2.在完全性大动脉调转位合并大的室间隔 缺损的病例,其肺血管阻力>10Wood单位, 可做姑息性心房内调转术,并保留大室间 隔缺损开放。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适应证:
3.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的手术适用于完 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一侧心室发育不全、 房室瓣骑跨和房室隔缺损型室间隔缺损的 病例,在生后4~6个月选用双向腔肺动脉 分流术,2~4岁施行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 接。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过腔静脉流入通道经房间隔 缺损和二尖瓣进入左心室。
⑥右心房前缘的上下端分别 向前延伸1.0~1.5cm,约等 于上下腔静脉周径的1/4~ 1/2(图6.32.2-6),如此 可增加右心房切口前缘的长 度,防止缝合产生张力不均。
⑦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1)Senning手术:此手术是用心房壁和 房间隔组织制成心房内体、肺循环静脉两 个通道分连接至相应的心室,恢复正常串 联的血流动力学。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生理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①建立体外循环前, 分别测量上腔和下腔静脉周径。缝好4个 标记线。在房间沟缝两针标记左心房切口 上和下端;在右心房侧壁缝两针标记右心 纵切口上下端,其上端在终嵴前1cm, 下端至左心房切口下端标记线之间距离为 下腔静脉周径的2/3,至少在终嵴前1.5cm (图6.32.2-1)。在心脏停跳
姑息手术-PPT

协和医院姑息手术临床实践
PA Banding
7例,死亡1例(14.3%)
BTshunt
4例,死亡1例(25.0%)
Modified Brock
12例,死亡2例(16.7%)
BDGleen
32例,死亡2例(6.3%)
Gleen+PDA Ligation 12例
Gleen+PA加宽
3例
Gleen+PABanding 2例
的支架
Norwood手术
4.2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 根据肺动脉、心室发育,心内畸形情况不同,选 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房室瓣发育正常, Senning, 1959;Mustard, 1964; Rastelli,1973;Jatene ,1976
❖ 肺动脉发育不良,BT分流 ❖ 心内畸形不能矫正,Gleen手术、TCPC ❖ 室间隔完整,功能左心过小、发育迟缓,PA
TCPC
❖ 全腔肺动脉连接术首先保证腔肺吻合口的大小和 通畅,必要时Flared TCPC
❖ 上下腔静脉在肺动脉上吻合口的位置对血流导向 和肺血流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 左上腔应单独与左肺动脉吻合 ❖ 心内隧道开窗是预计性处理,开窗3~4㎜可降低
静脉压,也是减少死亡的有效措施
TCPC
全腔肺动脉连接术血流动力来源于三个方面:较高的静脉 压、呼吸运动、心室收缩和舒张, 所以术后CVP-LAP压差, 3~5mmHg :
迫RPA,导致狭窄 ❖ 心包腔内粘连。
3 增加体肺循环血流混合的手术
❖ 房隔造口术: 1950年Blalock和Hanlon
❖ 球囊房隔扩开术 1966年Rashkind和Miller
❖ 导管房隔切开术 1982年Park
手术讲解模板:完全动脉干矫正术

手术资料:完全动脉干矫正术
概述:
由侧支循环供应;A4型,主动脉峡部发育 不全、狭窄或闭锁伴有 一巨大动脉导管未闭。1974年Berry等结 合文献,进一步简化上述两种分类方 法,概括为两型:Ⅰ型(即Collett和 Edwards分类的Ⅰ型或A1型),指从共干 上先分出一般肺动脉干,再发出左、右肺 动脉;Ⅱ型(即 Col
手术资料:完全动脉干矫正术
注意事项:
对婴儿直接冠状动脉冷灌注是不容易的, 这种情况下的改进方法是经心室切口,于 动脉干瓣膜上置缝线,使瓣叶暂时闭合, 再经主动脉根部进行心脏停搏液灌注;右 室切开后开放主动脉钳如发现反流较多, 可将上述缝线牵紧,使瓣叶再次闭合。心 脏除颤使心肌张力逐渐恢复后去除瓣叶结 扎线,有利于心脏复苏。
手术资料:完全动脉干矫正术
手术步骤: 5.游离冠状动脉起始部,将两冠状动脉 开口呈钮扣状切下。
手术资料:完全动脉干矫正术
手术步骤: 6.于瓣环以上lcm横断主动脉,靠近左右 肺动脉搏动分叉处切断肺动脉。
手术资料:完全动脉干矫正术
手术步骤:
7.将肺动脉干进一步分离,并安放在升 主动脉前面,用5-0聚丙烯线将起源于左 心室的肺动脉近心端与升主动脉远心端吻 合。
手术资料:完全动脉干矫正术
概述: 的最严重型,而不应归于永存动脉干之列。
手术资料:完全动脉干矫正术
概述:
手术资料:完全动脉干矫正术
概述:
1965年Van Praagh根据有无室间隔缺损将永存动脉干分为A组和B组,有室间隔缺损 的A组约占96.5%。在A组中再以肺动脉分支起源分为4型:A1型,肺动脉 干 发自动脉干;A2型,左、右肺动脉直接从动脉干发出;A3型,左或右侧肺 动脉缺如,该侧肺血
手术资料:完全动脉干矫正术
手术讲解模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明。在复温时出现心律失常或停机后产生 心脏活动异常,很可能是冠状动脉供血不 足,应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2)二期大动脉调转术:目前适用二期 大动脉调转术者有:①出生1个月后完全 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完整的婴儿,左心室 与右心室收缩压比值<0.6,应用快速二 期大动脉调转术;②心房内调转术后出现 右心室功能不全的病例,进行延缓二期大 动脉调转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术前准备: 9.详细和认真阅读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术 和心血管造影等资料,选用大动脉调转术 或其他手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手术步骤:
胸部正中切口,在靠近无名动脉的升主动 脉插入动脉灌注管,经上下腔静脉直接插 入带直角的腔静脉管,在心脏停搏后经右 心房切口和卵圆孔未闭插入左心减压管, 而后施行手术。
手术步骤:
2.1-5)。 ⑥两侧冠状动脉起源于一个主动脉窦而无壁内冠状动脉时,施行单窦主动 脉冠状动脉片移植。有壁内冠状动脉者,应尽可能分成两片。在壁内冠状 动脉开口邻近原主动脉瓣 (新的肺动脉)的后交界,往往需要切除部分原 主动脉瓣交界和切开扩大壁内冠状动脉开口,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术前准备:
7.对合并大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有 明显肺部血流增加者,术前应用利尿药、 血管扩张药等以及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防止心力衰竭。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治手术
术前准备:
8.对严重缺氧的新生儿除应用前列腺素E1 和(或)Rashkind球囊房间隔撑开术外, 还要积极内科治疗包括纠正酸中毒、充分 给氧、应用洋地黄和利尿药等治疗心力衰 竭,以及治疗低血糖等。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行大动脉转换术(Switch)的手术配合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行大动脉转换术(Switch)的手术配合作者:张蓟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第24期[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大动脉转换术[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2(b)-166-02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严重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9%。
该病预后凶险,尤其是室间隔完整型的D-TGA。
出生后常因严重缺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早期夭折,出生后第1年存活率仅10%,唯有尽早手术治疗方能治愈。
自1975年Jatene采用大动脉转换术(Switch)治疗D-TGA以来,手术疗效不断提高,Switch手术成为当今纠治新生儿D-TGA的首选方法。
我院于2000年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合作成立河南省小儿先心病诊疗中心以来,累计手术治疗患儿3 000余例。
其中,在2008年1月~2009年5月对1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均实施了大动脉转换术(Switch),获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例患儿。
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1~120 d,体重2.3~7.5kg。
其中1例患儿仅出生1d,体重2.3kg,为我省实施的年龄最小的1例Switch手术。
术前患儿均发现口唇、四肢末梢发绀,无力吸吮和哭闹,呼吸急促,经皮氧饱和度为45%~75%。
心脏彩超显示:TGA合并ASD 2例,VSD 3例,PDA 3例,DORV 1例。
1.2方法全身麻醉。
经鼻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置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鼻咽和直肠温度,胸骨正中切口,切除胸腺,纵形切开心包,用0.6%戊二醛固定后备用。
全身肝素化后,升主动脉、右心室和右心房分别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转流降温。
游离升主动脉和左、右肺动脉肺门处,缝扎切断动脉导管,阻断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心停搏液,肛温20℃停止循环。
右房切开直接缝合未闭的卵圆孔。
大动脉转位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10
• 1呼吸道护理 (1)术后呼吸机持续辅助呼吸。给予容控(V.C)呼吸模式,呼吸比 为1∶1.5通气量为0.3L/kg,避免使用PEEP,避免低频率高潮气量呼吸方式。并根 据动脉血气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充分湿化气道,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定时床旁 拍片了解气管插管位置、心脏及肺的情况,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拍片搬动患儿 时确定插管深度,防止脱出。术后持续使用呼吸机>24h,故需要充分镇静,避免不 必要的刺激。如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应减少体疗、吸痰的时间及次数,适当延长 呼吸机辅助时间,并保持PCO 2 在25~35mmHg,使pH达到7.5~7.6,同时选择 硝酸甘油和前列腺素E来降低肺动脉压力 [2] 。(2)吸痰:术后应按需进行气管 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痰的颜色、性状及量。防止因正压及分泌物粘 稠而导致分泌物滞留或形成痰栓从而堵塞气管插管。若痰液黏稠可先注入0.4~1ml 生理盐水然后用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膨肺5~10次,使痰液充分稀释利于吸出,同 时加大氧浓度。在吸痰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如有异 常立即停止吸痰,连接呼吸机,整个吸痰过程确保无菌操作,吸痰时间不得超过 30s,对于小体重经鼻腔插管的患儿,要尽量在初次吸痰时下胃管以减轻肠胀气、 胃胀气,影响呼吸功能。(3)停用呼吸机后的肺部护理: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掌握 停呼吸机拔气管插管指征。要在患儿停止使用镇静、肌松剂及鼻饲4~6h后考虑拔 管,确定患儿神志清醒,自主呼吸有力,咳嗽反射好,循环功能稳定,心功能良好, 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困难,引流液不,无心包填塞征象后才能逐渐减少呼吸次数, 充分吸尽气管内、后鼻道分泌物及胃内容物后拔除气管插管。拔除气管插管后,立 即给于面罩吸氧。随即给予生理盐水3ml+1%肾上腺素0.2ml+地塞米松0.2ml+硫酸 小诺霉素0.3ml+糜蛋白酶1000u进行雾化吸入20min,以减轻喉头水肿。此后每天 做雾化吸入2~3次每次20min。拔除气管插管1h后开始做体疗,以后每2h做一次翻 身体疗,给予左右胸、背部叩击及震动各5min,但后半夜要让患儿充分休息,延长 体疗间隔时间。对于不会咳嗽的婴幼儿应在体疗后按压胸骨上凹刺激咳嗽或用鼻导 管吸痰。术后4~5天生命体征平稳,而肺仍不好且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可采取 体位引流吸痰法,即患儿头低脚高位做双侧胸背部叩击及震动,有利于排痰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的麻醉案例分享讲课

入院查体神清,心前区无隆起,叩诊心界稍增大,可以 触及细小震颤,心音有力,律齐,L2肋间闻及收缩期 杂音3/6级。P2稍亢进。
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PDA、ASD 。
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大动脉调转术。
麻醉过程
患儿术前4小时禁饮禁食,未用 术前药。
麻醉诱导:50%氧气面罩吸氧, 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
麻醉过程
中度低温(鼻咽温22~28℃)体 外循环,血液稀释维持HCT20% ~30%,复温期间平行超滤,停
止转流后改良超滤。
心肺转流218分钟,主动脉阻断 106分钟,自动复跳。
复温期间开始泵入多巴胺5~ 10μg/(kg·min),肾上腺素 0.03~0.05μg/(kg·min)。
麻醉过程
硝酸甘油0.3~0.5μg/( kg·min)和米力农0.5μg/ (kg·min),常规留置心 脏临时起搏导线,维持 HR>140次/分。
患儿的大血管与心室连接不一致,主动脉来自右心室,肺动脉来自左心室,体肺循环完全分 隔呈并联状态。
生存完全依赖体肺循环间的交通,包括VSD、ASD、未闭的动脉导管等。
讨论
临床分为四型:Ⅰ型:室间隔完整(IVS)型;Ⅱ型 :室间隔完整伴肺动脉狭窄型;Ⅲ型:VSD型;Ⅳ型 :VSD伴肺动脉狭窄型。
体肺循环的混合血量决定了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存活时 间,如不及时治疗,6个月内大部分死亡。
2μg/kg,维库溴铵0.1mg/kg。
பைடு நூலகம்
经口气管插管,定压控制通气, 轻度过度通气以增加肺血,改善
氧供。
麻醉过程
调整PETCO2 25~30mmHg ,右颈内静脉穿刺放置4F双腔 中心静脉导管。
麻醉维持采用切皮前、转流前 、停止转流后、关胸前分次给 予芬太尼2~5μg/kg镇痛,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课件(资料)

2. 纠治性手术
Arterial Switch术(主动脉与肺动脉互换+冠状动脉移植)
第 12 页 共 12 页
增大
第 7 页 共 12 页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心电图表现
第 8 页 共 12 页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胸片表现
l “蛋形心”: 大动脉阴影狭小, 肺动脉略凹陷, 心蒂小
lHale Waihona Puke 心影进行性增大 l 肺纹理增多若伴肺动脉狭窄则肺纹理减少
第 9 页 共 12 页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超声心动图表 现
第 10 页 共 12 页
细湿罗音 l 体格和智能发育迟缓 l 听诊:
可无明显杂音,P2单一响亮 伴有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时出现相应的 杂音
第 6 页 共 12 页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心电图表现
l 新生儿期可无特殊改变 l 婴儿期电轴右偏,右室增大,右房也可增大 l 肺血流量明显增加时,电轴正常或左偏,双心室
l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伴室间隔缺损 体肺循环之间血液交换较多,青紫减轻,但肺血流量增加可 致心力衰竭 第 5 页 共 12 页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临床表现
l 紫绀:出生后或新生儿期即有,并逐渐加重 若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则有差异性紫绀(上半身紫绀较
下半身重) l 杵状指/趾 l 充血性心力衰竭:喂养困难、多汗、气促、肝脏增大、肺部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
(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c-TGA)
第 1 页 共 12 页
完全性大动脉换位:概述
l 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心病 占先心病的5%~7%
l 若不治疗,约90%在1岁内死亡 l 形成两个截然分开的循环系统:主动脉-解剖右室;肺动脉-
手术讲解模板:完全动脉干矫正术共102页PPT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手术讲解模板:完全动脉干矫正术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适应证:
1.根据病情选择应用球囊房间隔撑开术。 约1/3病人卵圆孔未闭较小,输入前列腺 E1后,血氧张力无明显上升或出现肺充血, 应做球囊房间隔撑开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适应证:
2.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完整的新生 儿对Rashkind球囊房间隔撑开术反应不良 时,在前列腺素输入后,病情迅速恶化产 生严重低氧血症,应急症施行BlalockHanlon闭式房间隔切除手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概述:
道。1991年和1992年丁文祥等分别报道 Senning和Jatene手术治疗此畸形的经验。 1988年汪曾炜报道Rastelli手术治疗完全 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 窄10例,其中5例应用心内心外双管道, 早期和晚期死亡各1例,长期效果满意。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手术步骤:
1.0~1.5cm2。以后连续缝 合两心房切口和排尽心房内 气体后,松开Santisky钳, 部分缝合心包,放置胸腔引 流管,关胸(图6.32.3-3)。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 姑息手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科室:心胸外科 部位:动脉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概述: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心房与心室连接 一致和心室与动脉连接不一致的圆锥动脉 干畸形。 主动脉完全或大部分起源于右心室,肺动 脉则完全或大部分从左心室发出。心房可 以正位或反位。但绝大多数(约占90%) 为心房正位,主动脉位于肺动脉的右前 方,故又称为右侧-大动脉转位(Dtransposi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概述:
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此畸形分为单纯和复杂两种 类型:单纯大动脉转位是指室间隔完整的 大动脉转位,复杂大动脉转位则合并室间 隔缺损和(或)左心室流出道阻塞等。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概述: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 性心脏病,在10万例出生的活婴儿占有 20.1~30.5例,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占5%~ 8%,在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则居第2位, 仅次于四联症。1797年Bailli首次阐述此 畸形的病理解剖。 1814年Farre和1971年Van Praagh先后命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手术禁忌: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完整的病人,生 后动脉血氧饱和饱和度尚好,可不用 Rashkind球囊房间隔撑开术,往往需用前 列腺素E1增加肺部血流,应用大动脉调转 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术前准备: 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矫治手术相同。右肩 垫高。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手术步骤: 1.房间隔球囊撑开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手术步骤:
在右腹股沟经大隐静脉插入一根5或6号双 腔球囊导管,通过股静脉、下腔静脉和右 心房。如有困难,则经右侧股静脉插入双 腔球囊导管。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球囊 部分经卵圆孔未闭到左心房。此时必须查 明球囊在左心房而不在左心室和肺静脉后, 向导管内注入2ml造影剂使球囊膨胀,迅 速将球囊拉过房间隔到右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概述:
75年Jatene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 隔缺损病例应用大动脉调转术获得成功, 但初期的手术病死率高。Castaneda和 Quaegebeur先后报道单纯大动脉转位在新 生儿时期施行一期大动脉调转术,手术病 死率逐年下降,效果愈来愈好,现已成为 此畸形的首选手术。1969 年Rast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概述:
名此畸形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950年 Blalock和Hanlon对此畸形施行闭式房间 隔切除术。1966年Rashkind等介 绍导管球囊房间隔撑开术,为确定性手术 做好准备。1959年Senning和1963年 Mustard先后开展两种不同类型的心房内 腔静脉和 肺静脉调转术。19
手术步骤:
右胸后外侧切口,经第4肋间入胸。在右 侧肺门与膈神经之间切开心包4~5cm。游 离右肺动脉以及右肺上和肺下静脉,分别 套带或粗线。阻断右肺动脉,轻柔挤压右 肺排出其中血液后,收紧右肺上和肺下静 脉套带,用Santisky钳闭部分左和右心房 壁约2cm。将房间隔拉出,做房间隔部分 切除,其大小约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手术步骤: 心房。将球囊再次送入左心 房,再拉回至右心房。如此 反复操作2或3次(图 6.32.3-1,6.32.3-2)。术 中要充分供氧。操作敏捷、 迅速和可靠,避免病儿发绀 和酸中毒加重而危及生命。
2.闭式房间隔切除术Fra bibliotek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概述:
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中,50%为单纯大动 脉转位,40%~50%为复杂大动脉转位,包 括合并室间隔缺损(其中1/3无血流动力 学意义),10%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 流出道阻塞,5%为室间隔完整合并左心室 流出道阻塞。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适应证: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概述:
elli应用心内隧道和心外管道治疗完全性 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流出 道阻塞,使此畸形得到解剖上矫正。1981 年Lecompte弃用心外管道,将肺动脉放在 主动脉前方并做右心室流出道补片与右心 室连接,适用于婴幼儿。在中国,1989年 苏肇伉等做了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外科治疗 的初步报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适应证:
3.球囊房间隔撑开术失败者,可应用 Blalock-Hanlon房间隔切除术。快速二期 大动脉调转术中第一期手术是应用肺动脉 带缩术和改良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分流术。
手术资料: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姑息手术
适应证: 4.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 心室流出道阻塞而肺动脉发育不全,应用 改良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分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