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近年来,中职语文教学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为了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各地举办了大大小小的语文教学设计比赛。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大赛更是力求推动中职语文教学创新和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都有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学设计涌现出来,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活力。
一份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
中职学生通常学习时间紧张,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够高。
语文教学设计应该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愉悦。
语文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下面我将结合一份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教案名称】:《发现生活中的诗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鼓励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课时安排】: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诗歌的定义和特点1.通过大量的示范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2.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如押韵、格律、形象等;3.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体会用声音传达情感的魅力。
第二课时:生活中的诗歌1.导入生活中的诗歌,如歌曲、广告语等,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广泛应用;2.让学生走出教室,用相机记录周围的美景,然后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3.分享学生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三课时:诗歌创作1.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情感等方面去触发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2.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如选材、表达技巧等;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品评、改进。
中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中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职语文全册》的教材内容和结构,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能力要求;2.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中职语文全册》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语文学习方法、修辞与修辞手法、语言表达与写作、阅读与鉴赏、作文等。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的设置和完成,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步骤:1.学生初始调查:了解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情况;2.介绍《中职语文全册》:向学生介绍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3.教师示范阅读与鉴赏:教师选取一篇文言文或现代文进行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4.学生阅读与鉴赏: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独立阅读一篇文言文或现代文,并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5.教师讲解修辞与修辞手法:教师通过示例和解释,讲解修辞的概念和常见的修辞手法;6.学生分组分析修辞手法: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讨论,通过小组展示,分享学习成果;7.教师讲解语言表达与写作:教师通过示例和解释,讲解语言表达和写作的方法和技巧;8.学生写作训练: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和要求,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写作训练,并通过互评或小组讨论,提出改进建议;9.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案例或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10.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或小组完成实际问题的解决,并通过展示或讨论,分享解决方法和成果;11.教师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策略;12.学生反馈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馈和评价,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13.教师布置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和扩展所学内容。
《第一单元 二 风景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职语文高教版
《风景谈》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句,理解文章主旨,把握风景谈的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关键句,把握文章主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风景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课文插图、关键句、主题等。
2. 制作教学视频,展示自然风景,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3.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4.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风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展现了哪些风景?2. 引出风景的概念:风景通常指的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总称。
3. 结合图片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景观的描述在风景中占的比重。
4. 强调:本次课程我们要学习的是文章中对风景的描写和议论,特别是那些表达思想感情和寓意的描写。
(二)作者简介1. 介绍作者: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交流自己对作者的认知。
2. 教师补充:重点强调作者在写作上的特点,如寓理于景、情景交融等。
3. 引导学生通过作者的经历和作品风格,感受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思想。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字音、节奏和难懂的词句。
2.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解答疑惑,重点讲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3.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讨论:风景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联?(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 选取课文中的一段风景描写,让学生朗读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和寓意。
2. 讨论:这段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作用?3. 教师总结:分析修辞手法在风景描写中的运用,强调其对于表达思想感情和寓意的关键作用。
4. 布置小组任务: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不同的风景段落进行精读和赏析。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古诗词、文言文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学会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古诗词:赏析一首经典古诗词,体会诗人情感。
3. 文言文:阅读一篇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化,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 写作:以“我的家乡”为题,进行写作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1)生字词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并举例说明其在语境中的运用。
(2)古诗词赏析: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意境。
(3)文言文阅读: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辩论赛:以“网络利弊”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写作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4.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写作水平: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包括文章结构、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
《第一单元 三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职语文高教版
《荷花淀》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及含义。
2. 理解文中描绘的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妇女形象,体会她们的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难点: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中体会农村妇女的爱国情怀,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 准备录音机及课文录音带。
3. 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使用。
4.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选自于《白洋淀纪事》的一篇散文《荷花淀》。
作者孙犁,他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文字朴素优美。
而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它描绘了白洋淀美丽的荷花场景,同时也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2. 背景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白洋淀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它位于哪里?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的人民是怎样生活的?他们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通过这样的导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的背景和内涵。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2. 听录音朗读:请同学们听一遍录音朗读,注意感受文章的情感和韵味。
3. 回答问题: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以下几个问题:(1)课文主要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来描绘这个场景?(3)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三)深入分析,理解课文1. 分段讲解:请同学们分段落讲解课文,分析每一段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 重点段落分析:请同学们重点分析一下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感受一下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来展现荷花淀的美景。
3. 探讨思想情感: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四)课堂互动,交流感悟1.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自己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可以就文章中的某个细节、某个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中职语文教学反思
中职语文教学反思中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精神需要为基础,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留心各种语言交际的情境,充分挖掘语言交际的精彩之处,积累丰富的语言交际材料,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学生,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一:中职语文教学反思1、转换观念,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识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激烈的竞争,各行各业需要的劳动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不仅数量日益增多,而且质量也日益提高。
这种有利的社会因素,既为职业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
显然,培养只是一味死啃书本、不注重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没有出路的。
是中职教育,以社会适应性为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重在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这与普通教育以选拔升学为目的,重在让学生完整系统地把握全部知识体系具有显著的区别。
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观念,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口语全面地、准确地、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别人认识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思想,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的口才是推销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
现在社会上不少用人单位已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招聘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认清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人的社会地位、论文参考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
忠厚木讷、少言寡语已不是现代人的长处,而能言善辩才会更受社会的欢迎。
这就使学生从进校起就对口语交际能力予以高度重视,并很快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中。
2、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条件学生上了中职学校后,由于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原因,不再像初中和小学那样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而是遇事、看问题,要多看看、多想想再说,担心说错了会被其他同学笑话,指出了他人的错误见解,又怕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第二单元 二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职语文高教版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理解作者通过荷塘月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散文的美。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通过荷塘月色表达的情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课文的图片和相关视频。
2. 准备朗读音频,供学生模仿朗读。
3.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4. 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思考题,供课堂上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荷塘月色》视频片段,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朱自清的认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读不准的地方及时纠正。
2.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比较优美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3. 小组内交流讨论,每组推选出2-3个句子向全班展示。
4. 课堂展示朗读成果,互相倾听,并评价。
(三)研读课文,互动探究1. 教师提问:文章的题目是荷塘月色,可是文中却多次使用到“这”或“那”等代词,能否将文章中的代词去掉并不影响表达效果?为什么?这无疑是给作品设置了一种象征色彩,可以引发读者对荷塘和月色的想象。
如果去掉,就如白昼看月,缺乏美感和艺术效果。
因此可以说,“这”不仅具有实在意义,而且富有象征意义。
2. 教师提问:第四段文字十分优美,特别是形容词、动词和叠词的运用十分生动传神。
我们朗读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并说出你朗读的语气和语调。
优美语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微风过处”“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要读得轻柔细腻,娓娓动听,让人仿佛在梦幻中遨游。
3. 教师提问:第五段写荷塘四周的景物,重点写了杨柳和远山等与荷塘有无关系?“隐隐约约”在文章中出现了多次能否去掉?为什么?杨柳的摇曳和远山的一抹轮廓给作品增添了动感和生机,为荷香月色营造了氛围;没有直接关系。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职语文高教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象征手法及意象的运用,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
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难点: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的配乐朗诵、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意象的图片或视频。
2. 准备一张爱情观问卷,用于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含义和重要性。
3.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对诗歌主题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爱情吗?能否给大家描述一下你对爱情的看法?2. 教师总结并引出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篇《我愿意是急流》,并简单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朗朗上口,体会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 学生分小组朗读,每组轮流派代表,展示朗读成果。
3. 班级集体朗诵,教师点评指导。
4. 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三)赏析课文,理解意象1. 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并归类。
比如:“急流”、“荒林”、“废墟”、“草屋”、“破旗”等。
2.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中蕴含的意义,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3. 探讨这些意象共同的特点以及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四)探讨主题,拓展延伸1. 结合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动机,探讨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讨论: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与诗人所表达的爱情观有何异同?3. 请学生尝试用诗化的语言描述一段自己与恋人的故事,不少于50字。
4. 班级交流展示,教师点评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感受了诗人裴多菲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热烈向往,希望大家也能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自己的爱情。
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或几个意象,创作一首小诗,字数不限,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感悟和理解。
《带三单元 四 促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职语文高教版
《促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技巧。
3. 理解故事中揭示的社会现象和人性本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难点:理解故事中揭示的社会现象和人性本质,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课文翻译、生字词解释、图片等。
2. 准备教学音频,包括文言文朗诵和背景音乐。
3. 准备相关道具,如木偶和图片,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聊斋志异》动画短片,引出本课将要学习的课文《促织》,并简单介绍《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
(二)明确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主旨,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
(三)背景介绍1. 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简介2. 《促织》的创作背景(四)课文诵读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句读和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
3. 小组合作探究,疏通文意,教师答疑解惑。
(五)合作探究1.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故事情节。
2. 小组讨论: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样组织材料有什么好处?3. 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主题的语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1. 搜集有关“封建社会黑暗”的素材,进行交流。
2. 以“由《促织》引发的思考”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500字。
3. 思考如何从《促织》中汲取积极因素,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操。
(七)小结作业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完成相关作业。
建议多角度设计作业,以便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节的发展。
《第一单元 二 风景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风景谈》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句,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并践行“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关键句、段落大意、主旨思想、图片等内容。
2. 准备与文章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播放。
3. 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风景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风景的理解,引出课题《风景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理解课题含义。
(二)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学生讨论并圈出不明白的词语。
2. 交流、疏解(重点“风花雪月”等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三)重点研读1. 找寻自己最感兴趣的场景,深入研读。
2. 课堂交流,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深入研读,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畅谈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写作手法分析1. 对比手法2. 象征手法3. 引用典故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风景中蕴含的哲理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印象。
(六)布置作业1. 仿写《风景谈》第一段。
2. 搜集相关素材,写一篇身边风景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锻炼学生写作能力;通过写故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中描述的风景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2. 掌握阅读风景类文章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分析此类文章。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对自然风景的热爱之情。
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实践性教学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法;(3)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沟通等能力;(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实践性教学的概念和意义2. 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法(1)项目式教学(2)案例教学(3)角色扮演(4)小组合作学习3. 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演讲比赛(2)辩论赛(3)征文比赛(4)社会实践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实践性教学的概念和意义;(2)提出本次实践性教学的主题和目标。
2. 课堂讲解(1)讲解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等;(2)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课堂实践(1)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小项目,如制作宣传海报、编写剧本等;(2)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3)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实际情境,提高沟通能力;(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如编写一份调查报告、策划一次活动等。
4. 语文实践活动(1)组织演讲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演讲技巧;(2)举办辩论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3)开展征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4)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次实践性教学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3)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实践性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2. 成果评价:评估学生的实践成果,如项目质量、案例分析、演讲水平、辩论技巧等;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带三单元 二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职语文高教版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郭橐驼的形象及作者借“种树”所表达的思想。
2. 理解“立其志”“善其术”的内涵,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郭橐驼的形象及作者借“种树”所表达的思想。
2. 难点:理解“立其志”“善其术”的内涵,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2. 安排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3. 准备串讲稿及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直接介绍作者及文体: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杂传,既是传记,就应介绍郭橐驼,同时介绍柳宗元与传记的关系。
2. 提问:你了解郭橐驼吗?他有哪些特长?柳宗元为什么要替郭橐驼立传?(二)了解郭橐驼1. 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2. 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3. 教师总结并介绍“种树经”。
(三)初步探究文章思想内容1. 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讽刺当政者什么弊端?2. 学生讨论。
3. 明确:作者通过郭橐驼的“种树经”影射当时吏治的不良风气,并提醒执政者应当改革弊政,以顺应民心。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字并理解文句1. 学生分节朗读,注意字音。
2. 指出下列字在文中的意义:甚、非怠也、甚于、已而、旦且。
3. 请学生解释下列词句:甚矣,其怪也、橐驼之作已传也、病奚为兴焉、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以时实之者何谓也(五)老师逐段指导翻译课文并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 第一段提问:作者用什么材料组织哪些内容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深刻含义?启发学生讨论,明确:这一段介绍郭橐驼“种树经”,是全文总纲。
“业专而事信”,说明他技艺精熟;只有“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才能“硕茂”“蕃遂”而“早完”,说明他总结出一套符合树木生长规律的方法。
《第一单元二风景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23基础模块上册
《风景谈》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句,理解文章主旨,把握风景谈的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把握风景谈的核心内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风景谈的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
2. 制作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准备相关阅读材料,供学生参考阅读。
4. 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时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课前预习检查,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并谈谈对风景的看法。
2. 导入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3. 齐读课文,找出文章主旨句。
(二)整体感知1. 再次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文章写了哪些风景?这些风景有什么共同点?2. 分组讨论,展示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归纳总结。
(三)重点研读1. 精读第六段,思考问题:这段文字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说“自然是伟大的,然而,自然的变化万千的色彩又往往刻写在人的心灵上”?2. 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将这种感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班级分享,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 思考问题:文章中提到的“高尚的精神”具体指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2. 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汇报。
3. 教师总结,强调中职生应该具备的高尚品质。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文章主旨。
2.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对“风景”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风景的含义,明确风景对人的精神作用。
2. 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观点,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3.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风景的含义,把握文章主旨。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大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包括句子成分、修辞手法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文言文,并能写出基本的文言文作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以及运用于写作。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1)句子成分: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主谓双宾结构、主谓宾宾补结构等。
(2)名词的修饰语、动词的修饰语等修辞手法。
(3)文言文阅读与写作。
2.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视频、图片或小故事等引入文言文的学习。
(2)介绍句子成分知识,通过例子和图表解释。
(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填空题进行练习。
(4)师生互动讨论,巩固学生对句子成分的理解。
(5)介绍名词和动词的修辞手法,通过例子和图表解释。
(6)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填空题进行练习。
(7)学生展示填空题答案并进行讨论。
(8)分组进行文言文阅读,师生互动指导。
(9)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10)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展示和教师指导。
2.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和纸质文言文教材。
五、教学评价方法:1.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2.学生自评法: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以及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3.小组评价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评价,并给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4.作业评价法: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句子成分: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主谓双宾结构、主谓宾宾补结构修辞手法:名词的修饰语、动词的修饰语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二单元 一 诗二首 雨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职语文高教版
《雨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意象和象征意义;2. 学会欣赏戴望舒诗歌的独特艺术风格;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戴望舒诗歌的独特艺术风格。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2. 准备雨巷场景的视频或图片;3. 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一首与雨巷有关的诗开启这节课,引出戴望舒及雨巷这首诗。
(二)作者作品介绍学生介绍,教师补充,课件展示。
(三)读诗——感受情感1. 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静听,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2. 朗读。
学生大声朗读,注意节奏和重音,体会情感。
3. 品读。
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节选进行品读,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四)探究——理解意象1. 雨巷、油纸伞、篱墙等物象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 这样的意象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分组讨论,交流展示。
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五)写作手法分析1. 请问诗歌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效果?2. 请问诗歌的诗行错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丁香姑娘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雨巷是凄清、压抑、感伤的;诗人用美丽的雨巷、丁香等象征性的意象,表现了自己美好的情感。
这一切都源于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并与时代及自身命运紧密相连。
在诗歌里,我们可以窥见特定时代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及悲欢离合。
(七)布置作业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 仿照《雨巷》,写一首诗或散文。
要求紧扣诗意的意象,抒发情感。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朗诵《雨巷》,深入理解诗中象征手法运用的意境。
2.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情感基调,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通过反复朗诵,理解诗中象征手法运用的重要性,分析诗中情感基调。
《第一单元 三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荷花淀》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淀的美丽景象和人物形象。
2. 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美,提高阅读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淀的美丽景象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美,激发他们的阅读欣赏兴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重点问题和相关图片。
2. 准备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
3.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圈点生字生词,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课前预习检查,提问学生关于白洋淀的基本信息,由学生来介绍。
2. 展示图片,介绍白洋淀的基本情况。
3. 引出课文《荷花淀》,教师介绍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
2. 听课文朗读,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和情感表达。
3.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 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描写。
5. 每组选代表回答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精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明理由。
2. 思考问题: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3.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拓展延伸1. 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一个与荷花淀相关的场景。
2. 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3. 教师总结,强调生活中的美好品质和人性光辉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作业。
2. 搜集孙犁的其他作品,了解其作品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感受水生嫂的勤劳、质朴、善良、通情达理的美好品质。
2. 学习并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手法。
中职教学设计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如生字词、作者背景、文章结构等。
(2)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2. 能力目标:(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
(2)文章内容的理解。
(3)中心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和文章写作背景。
2. 预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3. 课堂讨论(1)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析文章结构(1)分析文章的段落划分、层次结构等。
(2)讲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5. 总结课文(1)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强调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6. 实践活动(1)布置课后作业,如仿写、改写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7.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范文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范文英文版In recent years,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China. As a result,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in vocational schools has gaine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iscuss the design and refle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Firstly, it is essential to tailor the curriculum to the need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Unlike traditional academic students,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goals and learning styles. Therefore, th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practical and relevant to their future careers. For example, instead of focusing on classical literature, the curriculum could include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nd workplace writing.Secondly, teachers should incorporate real-world experiences into their lessons. This could involve inviting guest speakers from the industry, organizing field trips to relevant businesses, or assigning projects that simulate workplace scenarios. By connecting classroom learning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evance of their studies.Furthermore, voc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emphasize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addition to reading and writing, students should practice speaking and listening in real-life situations. Role-playing exercises, group discussions, and presentation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build confidence in using Chinese in a professional setting.In conclusion, designing effectiv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requires a tailored curriculum, real-world experiences, and a focus on communication skills. By incorporating these elements, educators can better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ir future careers in the workforce.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和反思范文近年来,职业教育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
《带三单元四促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23基础模块上册
《促织》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以及自然灾害对弱小生灵的影响。
2.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难点:* 古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语法。
* 对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课文翻译、重点注释、句式分析等。
2. 准备录音机及课文录音带。
3. 安排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聊斋志异》动画短片,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促织》。
请学生简要说说对课文的初读感受。
教师简单介绍《聊斋志异》及作者蒲松龄。
(二)朗读课文1.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同时标出可能读不准或读不顺的生字词。
2. 指定学生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停顿、语气等。
3. 教师范读课文。
4. 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1.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工具书和老师的点拨,理解课文大意。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准备展示。
2. 抽查小组内的展示情况,了解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情况。
3. 以“考官”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提问,内容涉及课文的重点、难点。
4. 集体再次疏通文意,强调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四)理解课文主旨1. 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所叙述的主要内容,请简要概括。
2. 作者所叙故事荒诞,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3. 从小到大,你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结合《促织》的内容来谈。
(五)作业布置1. 抄写文中生僻字及重点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 搜集有关“促织”的民间故事或传说,准备下节课的展示活动。
3. 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练习题。
中职语文有效教学设计
素质目标
创新目标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培养良 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 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以及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选择实用性强的教材
选择与中职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教材,确保教学 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导。
教学方法多样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 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注重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注重语文知识的实际应 用,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 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
评估教学效果
在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中职语文课程应注重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 全面素质服务。
课程目标
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的语文基 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 力,能够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各 类文本。
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的语文基 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 识和能力。
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03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 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给 予指导和反馈。
终结性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以测 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程度和应用能力。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 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之 处,促进自主学习和自我 完善。
整合教学资源
结合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整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 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
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
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
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
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
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
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
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
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
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
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
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
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教师要把课堂40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
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做出改变。
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问题:
1、重分析,轻感悟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
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
比如教学《长亭送别》时,我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对这本文主题和离别情感的分析讲解上,结果整堂课上得索然无味,如果下次再教此课,我会将重点放在学生的频度感悟上,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联想到所
学的有关别离的诗文进行对比学习,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
2、重应用,轻精神
语文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
适量地进行专题训练与辅导是不可少的,但不能仅仅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准绳来进行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比如在教学《促织》篇时,我在完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字、词、句的重点教学后,然后又进行了拓展,给学生补充了《捕蛇者说》,两篇课文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暴,同时给予广大劳苦大众同情,甚至发动学生用现代观念来审视课本的内容。
另外,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新教师,我觉得听课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听其他老师的课给了我受用不尽的知识和财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听课让我通过认识他人,审视自己,得到了改变和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就像工厂加工的产品,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了一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优劣。
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
针对语文学科,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观念仍未改变,认为听与不听一个样,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
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作为老师应负一定的责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专业水准以及教学艺术,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