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评课稿范文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范文(优秀12篇)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范文(优秀12篇)《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张习题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据我了解,咱班有不少同学是从外地搬迁过来的,对吧?都有谁?我采访一下这些同学,来到威海后,你觉得威海这座海滨小城怎么样?学生自主交流2、师:听得出来,同学们很喜欢威海,其实,世界也给予威海很高的评价,20__年,威海荣获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
在我国获得这个奖项的城市并不多,生活在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感觉怎么样?想知道威海为什么会获得这个奖项吗?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威海。
请看屏幕:(课件出示表格)二、出示统计表,引导学生交流整理(一)观察表格,提出问题1、师: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张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知道了什么?)预设:生1:我能知道垃圾处理能力每一年是多少吨生2:我还能看出排水管道每一年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再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师:听出来了,大家的意思是既能看出各项指标在每一年当中的数量是多少,而且还能看出各项指标每一年的数量不一样,有变化,是吗?那各项环保指示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下面咱们就以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这项指标为例一起来研究研究,从98年到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么样?2、课件显示:(关于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统计表)师:请看屏幕,对照数据,谁来说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是怎么变化的?生交流。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全面。
不仅看出了每一年的数量是多少,而且通过比较数据,发现这几年当中数量有时是增加的,有时是减少的。
那你们能不能将这种有增有减的变化情况用一种更直观的表示出来呢?回忆一下,我们在整理数据时,除了可以整理成统计表,还可以整理成什么?有想法了吗?马上把你的想法画在一号练习纸上。
五年级数学下《折线统计图》评课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制作和解读。
折线统计图是统计图中的一种,通过线段的升降来反映数据的连续变化,主要用于表示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可以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评价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这种导入方式自然、贴切,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知识讲解环节:教师首先讲解了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PPT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
在制作折线统计图的环节中,教师强调了注意事项,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
3.练习巩固环节:教师通过展示折线统计图并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也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强调了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这种小结方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包括概念、特点、制作和解读等。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参与度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思考、动手操作。
同时,教师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改进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在练习巩固环节,可以设计更加多样化的练习题目,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在教学小结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折线统计图评课记录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听了胡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一课,感觉整节课设计环节清晰,重难点突出,、师教态亲切自然,有很强的亲和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条理清楚,教学环节紧凑,练习设计有一定的层次。
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特点: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
本节课,胡老师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枯燥、不单调,在课的开始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之后,学生介绍了多种生活中的统计图。
练习题的设计也都是生活中的事例,这样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设置学习悬念,促动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可见,学生产生疑问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课堂上,胡老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用一幅条形统计图和一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非典人数的变化引出折线统计图;提出悬念:学生们通过动脑筋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折线统计图。
这样的设计水到渠成,使学生感觉到了学习新知的必要性,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引导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但仅是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还让学生能准确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胡老师注意让学生结合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从图中理解了哪些信息,分析比较图中的数据,假如你是商场经理,你会采取哪些对策等等。
这样使学生通过度析、比较,加深了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特点的理解,从图中获取了更多的信息,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使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学会有顺序地提出问题、观察问题,比照分析问题、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水平。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优秀6篇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优秀6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如下是美丽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折线统计图》评课稿优秀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篇一折线统计图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
但是条形统计图的较大特点是:它可以清晰地呈现不同类别中统计量的数量,不同的类别之间没有次序关系,即使改变不同类别在条形统计图中的次序,也不改变其本质。
条形统计图适用于不同类别中统计量大小的比较。
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晰呈现数量的多少,还清晰地表现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它关键在于描述时间或次序关系及统计量数量的变化情况,并用来预测。
它的横轴通常是依时间或次序的先后排列的,若改变其顺序则往往会失去原来的意义。
折线统计图适用于表示随着时间或次序逐渐变化的统计量。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一想法,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
因此我就把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处理,选取了学校体育比赛中的踢毽子比赛,聪聪和明明两位同学的训练成绩。
另一方面两位同学的统计图有利于新课中对比预测,用一个事例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且出示两位同学的条形统计图后,出示一位学生跳绳成绩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一环节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识了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它更清楚而已。
【2018最新】折线统计图评课-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折线统计图评课篇一:折线统计图评课稿文档《单式折线统计图》评课稿今天听了吴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折线统计图》,本课是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优点、特点和制作方法。
整节课看下来,觉得吴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明确,教态从容不迫,很亲切自然,让孩子能够很顺利的融入到良好的课堂的学习气氛之中。
在引入阶段时引用了学生熟悉的条形统计图,接着通过手的比划再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过渡的很自然,有层次。
有几点值的我学习1.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在我们的数学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李老师把生活中的数学有效地引入教学设计中。
在课上列举的数张折线统计图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些生活中的学习素材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也是对他们的生活有意思的。
所以学习起来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这就是一直在提倡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是在数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吴老师在学生解读完温度变化的统计图后,请学生预测20时的气温并让学生阐明预测的理由。
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
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得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
本节课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把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异同?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学会读折线统计图,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把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增减变化地情况,培养了学生地统计意识。
2024年《折线统计图》评课稿(19篇)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19篇)《折线统计图》评课稿(精选19篇)《折线统计图》评课稿篇1时间:_年5月31日周二上午第四节授课班级:五(4)班教学目标: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经历数据的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中有条理的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读懂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提问1:由于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了这项赛事,展现自己的智慧。
大家想了解一下近几年的参赛情况吗?二、探究新知提问1: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种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提问2:谁能说说,通过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问3:仔细观察,从_年到20__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提问4:比画时,手指放在条柱的什么位置更恰当?为什么?提问5: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会是什么样子?提问6:看到这个研究内容,我想大家心里一定都有一个个小问号吧?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想问的?提问7: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不同的地方呢?提问8:这一段一段的线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提问9:再看这两段线,它们上升的一样吗?上升的角度是谁决定的?提问10:这一段一段的线在向我们透露着什么信息?提问11:刚才同学们是一段一段的看,现在从整体上看,又有什么新发现?提问12:你能预测一下_年的参赛数量吗?如果按照这幅统计图的趋势,哪种可能性更大一些?提问13:除了这个折线统计图,生活中哪里还有它的影子?提问14:这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如果你是医生的话,怎么分析病人的病情?提问15: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势,那么,下面有两张统计表,选用哪种统计图刻画更合适呢?三、动手绘制,阅读思考提问1: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提问2: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折 线 统 计 图》评 课 稿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张炳丰折线统计图以折线的每条线段的端点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通过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同时预测其发展趋势。
易老师《折线统计图》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内容的编排,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一种熟悉、开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感受、体验,并在实践操作中理解、探索,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为依托,提供了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来进行体验性的活动。
一、正确把握学生认知能力与教材内容要求的关系学习背景材料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基础,只有学生对学习对象材料感兴趣是才会主动地学,折线统计图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在前面已经学过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而在平时生活中对折线统计图也有着朦胧的感知,而且也会简单的运用,说陌生是因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孕伏了平面直角系,函数和函数图象的思想。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为学习函数打基础。
因此老师在处理教材时并不要求学生一味死记,而是根据教材需要加以引导。
二、正确把握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的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中引导他们运用知识为生活服务。
因此本堂课教师在处理统计知识时大量的是应用生活的经验加以引入,激发学生生活知识的源泉,从而来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
教学中易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唤起,在内容的建构上采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创设情景,譬如开始通过对1998年到2003年参加科技馆人数的情况,请学生进行描点、连线制作折线统计图,来理解预测发展的趋势,体验学习数学无穷的魅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把大量生活现象沉淀积累下来的经验通过学生的语言进行描绘,更为学生所喜爱与接受,学生相互交流时也就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和素材。
在每一次的统计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统计结果和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分析统计结果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更是引导学生来体验数学课程人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折线统计图的评课稿(6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折线统计图的评课稿折线统计图的评课稿(精选6篇)折线统计图评课稿今天听了吴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折线统计图,本课是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优点特点和制作方法。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折线统计图评课稿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折线统计图的评课稿篇1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听了吴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折线统计图》,本课是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优点、特点和制作方法。
整节课看下来,觉得吴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明确,教态从容不迫,很亲切自然,让孩子能够很顺利的融入到良好的课堂的学习气氛之中。
在引入阶段时引用了学生熟悉的条形统计图,接着通过手的比划再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过渡的很自然,有层次。
有几点值的我学习1.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在我们的数学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李老师把生活中的数学有效地引入教学设计中。
在课上列举的数张折线统计图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些生活中的学习素材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也是对他们的生活有意思的。
所以学习起来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这就是一直在提倡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是在数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吴老师在学生解读完温度变化的统计图后,请学生预测20时的气温并让学生阐明预测的理由。
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
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得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
本节课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把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异同?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学会读折线统计图,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把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增减变化地情况,培养了学生地统计意识。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朱王堡明德小学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折线统计图》评课稿朱王堡明德小学段永明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杨尚荣老师上的《折线统计图》,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我觉杨尚荣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习起点是对数学教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现实学起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才能让孩子更有目的,更轻松的学习。
杨老师在新课导入时,先出示学生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心,为下面学习折线统计图打下基础,再由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用手比划数量的变化,从而引出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让学生用手比划踢毽子的数量变化,这个环节,非常巧妙地让学生初步体会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转化过程直观、自然;另一方面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时又将其与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所以柳老师就让学生尝1朱王堡明德小学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2 试画折线统计图,很多学生都会画,在学生画的统计图上再进一步学习如何画统计图,这样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
柳老师在设计的时候特别注重统计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选取学生身边的、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感受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
从出示学生跳绳数量到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金牌数,再到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都富有现实的意义,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精选5篇)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生的统计知识在这一课后将再一次得到发展。
而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的特点。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能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关键: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学理念本节课,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组织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折线统计图评课记录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听了布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一课,感觉整节课设计环节清晰,重难点突出,、师教态亲切自然,有很强的亲和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条理清楚,教学环节紧凑,练习设计有一定的层次。
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
本节课,布老师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枯燥、不单调,在课的开始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之后,学生介绍了多种生活中的统计图。
练习题的设计也都是生活中的事例,这样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设置学习悬念,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可见,学生产生疑问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课堂上,布老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出悬念:学生们通过动脑筋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折线统计图。
这样的设计水到渠成,使学生感觉到了学习新知的必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引导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还让学生能正确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布老师注意让学生结合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样使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加深了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特点的认识,从图中获取了更多的信息,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学会有顺序地提出问题、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通过教师的精心备课,细心研磨,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课堂。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取了知识,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单式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单式折线统计图》评课稿尊敬的领导、伙伴们:上午好!我评课的关键词是-------- 关注1、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只有关注学生的起点学生的学习才能真的发生,学生才能更有目的,更轻松地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减负,起点(1)卢老师先从数据到学生学过的统计表,再由统计表到学生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最后由条形统计图引出要学的折线统计图, 转化过程直观、自然;起点(2)卢老师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时与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这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想想我们为什么学数学?是为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用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思维去解决自己的困难,学习生活中用得着的数学,这一点必须让学生知道,卢老师在设计的时候特别注重统计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选取学生身边的、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感受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
素材富有现实的意义,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关注核心素养的支撑点本节课的核心素养支撑点落在学会学习和责任担当两个要点,学会学习主要落在信息意识这一方面,卢老师通过问题驱动,折线统计图上的点到底表示什么?为什么这个点表示数量就是138,而另一个点表示就是82呢?等问题使学生能自觉、有效的使用数据信息,培养了孩子数字化的生存能力。
责任担当主要落在国家认同这一方面,卢老师通过冰雪大世界的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解读及数据未来的变化趋势,让学生感受到游客逐年增加真正的原因是国家的进步、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信念。
4、关注数学核心素养训练点本节课的数学核心素养训练点落在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小学教研《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小学教研《折线统计图》评课稿5月24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李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一课,受益匪浅,在前面有关统计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从不同层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经验。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应更侧重于读图分析,让数据说话,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李老师以新冠疫情为背景,用学生生活中常测量的体温数据导入,在课堂开始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
从杂乱的体温数据到简洁明了的统计表,从已知的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通过几次对比,让学生感悟到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深刻体会到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和总体的变化趋势。
再从体温数据到人数,从单一到组合,让学生经历从对比到归纳的过程,判断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呈现更合适,明晰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进一步感知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对“连续事物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这一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注重数据意识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要将数据作为判断和预测的依据,形成数据意识和数据观念,让学生会用数据说话。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读图分析,李老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借助数据分析原因,并进行合理推测,如“这个点有体温吗?”“接下来的体温会怎样变化?”像这样围绕“点的意义”和“线的变化”展开的思辨,有利于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是在描述事物增减变化的时候,没有给予学生一些数学语言的指导,导致学生表达不出来数据的增减变化和变化的趋势,二是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缺少针对性,三是读图分析和画图用了过多时间,导致课堂时间不够,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引言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领域中,折线统计图以其直观和有效的方式显示数据,在企业、政府和学术界都非常受欢迎。
折线统计图可以揭示数据中的趋势和变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
此文将从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优缺点、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四个方面来展开评述。
基本概念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折线连接各数据点的统计图形。
通常,数据点表示指定时间段内某个变量的值,而这些点之间的连线表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折线统计图中通常会有一个水平轴,用于表示时间或另一变量的离散值。
垂直轴则用于表示另一数值变量。
每个数据点通常由一个符号表示,如圆点或十字等。
优缺点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1.易于理解:折线统计图直观,易于理解。
直观地显示出趋势和变化情况。
2.容易比较:通过将不同的数据序列放在同一图形上,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比较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3.易于发现异常:折线统计图可以迅速地发现数据的异常点,以及在哪个阶段出现了大的变化。
折线统计图的缺点主要包括:1.容易误解:对于不熟悉该图形的人来说,折线统计图可能令人感到困惑。
如果数据过于复杂,折线统计图就可能会变得混乱,失去其本意。
2.数据不完整:在某些情况下,折线统计图可能无法清楚地说明数据序列的完整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其他形式的统计图,例如堆积条图或面积图。
使用场景折线统计图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描述趋势:折线统计图可以用来描绘一段时间内的趋势,例如一年内销售额的情况。
除日期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离散变量,例如地理位置或产品类型。
2.分析关系:通过将多个数据序列放在同一个图形中,可以分析这些数据序列之间的关系,例如销售额和广告投放情况之间的关系。
3.指出异常:折线统计图可以用来发现数据序列中的异常点或跳变点,以及其发生的时段。
注意事项在设计折线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择合适的数据点:为了使图形更清晰易懂,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点。
2.选择合适的比例尺: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可以有效地显示变化幅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评课稿《单式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是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掌握其特点,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数学与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是五学年教师集体备课,研磨后由本组丁金娟老师执教。
整个教学设计,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整个教学过程循循善诱,可圈可点,下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议:一、注重统计学习的现实意义,让数据传递育人作用。
统计来源于生活。
折线统计图同样来自实际需要。
本节课教师抓住抗疫这一鲜活有价值的题材,先是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
学生在课前就经历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既复习了统计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学海探秘环节,又出现青年志愿者驰援武汉的情况,真实的情境,真实的数据,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时有现实背景的支撑,同时也让学生情由心生,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让数据传递育人作用,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了立德树人的学科育人目标。
二、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统计知识的回顾,引出条形统计图。
感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可以从数据的大小或者条形统计图的高低感受数据的变化情况。
教师适时引出并介绍新的折线统计图。
接下来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读懂折线统计图。
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发现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三、注重动手实践,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描点连线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晰地反映数据增减变化的特点。
同时,基于学情教师又进行了分层设计,一星有两个提示,二星有一个提示,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降低难度。
在两个教学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进行预测,一方面感知统计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到有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进行推理判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折线统计图》评课
《折线统计图》
听完赵老师这节课,不禁感叹一句:我从来没有这样上过《折线统计图》,也从来没有过从这种角度研究过这节课。
这节课的设计可以用到三个词-—新颖、巧妙、乐趣.恰恰是这三个词,足以吸引学生去观察、去研究折线统计图的“点”和“线”、“部分”和“整体”。
本节课有三根主线:旧知→新知,外观→内在,局部→整体.
1、旧知→新知:巧妙的利用课件呈现出条形统计图变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感觉到折线是条形的延伸,并没有去否定或是“诋毁"条形统计图.其实从两种统计图的特点来看,也有如此的联系: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其实条形统计图也能看出数量的变化,只是没有那么直观.
2、外观→内在:折线统计图的外观就是“点”和“线",但是当单独研究时,他们的内在意义就出来了,特别是“线”,代表了变化,变化的多少;代表了趋势,趋势的走向.
3、局部→整体:每一时间段,整个时间段,未来时间段的数据变化情况,是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意义所在。
统计重“分析",还是重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现实生活的指导。
评《折线统计图》一课
评《折线统计图》一课一、概述《折线统计图》是一门基于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折线统计图来呈现和解读数据。
本文将对该课程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内容评价《折线统计图》一课的内容设计相当全面和系统。
课程从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入手,包括折线图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应用场景等内容。
接着,课程详细讲解了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包括数据的整理和处理、图表的设计和调整等方面。
最后,课程提供了一些常见的折线统计图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课程的内容设计合理,循序渐进,概念讲解清晰明了。
通过多个具体实例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提高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能力。
此外,课程还涵盖了其他相关内容,如数据整理与处理技巧、图表设计原则等,使得学习者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评价《折线统计图》一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和实践等,使得学生在课程中可以全面接触和学习相关知识。
课程以讲授为主,通过清晰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相关概念和技巧。
在教学示范环节,课程给出了具体的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操作方法,通过实时演示,学生可以跟随老师的示范一步步完成图表的制作。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
此外,课程还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真实数据的处理和图表的制作,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实际操作水平。
四、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折线统计图》一课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首先,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提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能力。
这对于那些从事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统计报告等相关工作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次,该课程通过多个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效果。
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精选3篇)
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精选3篇)折线统计图评课稿折线统计图说课篇一教材内容: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引入的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它不仅丰富了统计的内容,还为今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学习作好知识贮备;通过正确地认读分析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②通过对东营市各项资料的分析与认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学生已掌握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实践操作法演示引导法观察对比法合作交流法拓展练习法传统教学方式内容单一、知识“死板”、以老师的讲授学生的倾听为主、生生交流少、课容量少效率低;而在信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死板”的知识可以通过课件的演示“运功”起来,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容量方面更是超出传统课堂的几倍,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利用多媒体,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情境导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用简单的问句——你想知道老师在忙什么吗?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
这时候老师出示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到的东营市交通工具的数据(这在以前是办不到的),进一步让学生整理并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在学生展示时,进行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温故旧知的同时深化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为下面的对比教学做下铺垫。
在传统的课堂中死板的统计图不可能将统计图的特点一一直观、清晰、形象的展示出来,不易于学生发现和掌握,为此我借助多媒体,将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演示出来,利用这一优势,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绘图过程,更能突出图形的特点,为观察对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效地烘托学习的气氛。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优点: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才能让孩子更有目的,更轻松的学习。
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
不足之处:在导入部分对统计表的分析中,教师就问学生气温升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导向性太强,虽然学生在对统计表的观察中不易想到这点,但可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中与统计表做比较得出结论。
教师不宜操之过急,使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建议:
在导入中可以同时出现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发现各自特点,比较异同,教师再适时点拨。
让学生充分体现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用字母表示数》
优点: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例子,将教材中小红与爸爸年龄用学生与老师的年龄关系取代,让学生自主学习,由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有新意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充分理解字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不足:公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数学文化。
而教师重点是介绍了公式,是否可以对其产生的背景和科学家本身作更多的介绍来增加数学文化的渗透。
教师应让学生举例说明用字母表示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建议:操作和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应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等直观感知活动去实现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范文
Model text of course evaluation draft of broken line stati stical chart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
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
本文档根据新闻报
道的特点真实、新鲜、及时、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修改及打印。
最近观看了李老师的《折线统计图》一课。
有几点体会
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
整节课看下来,觉得李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明确,教态
从容不迫,很亲切自然,让孩子能够很顺利的融入到良好的课堂的学习气氛之中。
在引入阶段时引用了学生熟悉的条形统计图,接着再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过渡的很自然,有层次。
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比较清楚的阐述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说出点表示数量,点和点的连线表示数量的变化等知识点。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表达出统计图上数量的变化趋势。
现在我们的数学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节
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李老师把生活中的数学有效地引入教学设计中。
在课上列举的数张折线统计图都是来源于我们的
生活,这些生活中的学习素材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也是对他们的生活有意思的。
所以学习起来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这就是一直在提倡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是在数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
我自己虽没上过这节课,但是我觉得象李老师那样从生
活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是熟悉的素材,只是按照书上的习题进行了讲解,这点我要向李老师学习的,将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
建议:目标中说到的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的要求在
本节课的过程中似乎体现的不够明确,大多还是学生根据统计图说出结论,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