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新论复习提纲 czy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①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4、制的改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5.教育与政治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6.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7.在高等学校中,居中心地位的是培养人才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K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①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的培养目标③实施的途径2、教育目的定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 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和激励作用4、制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几个关系(简答)①德与才得关系②身与心的关系③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5、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学说及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要点有:①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②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④现代大工业化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⑤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6、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劳动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1)德育:即培养人的道德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2)智育:向大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
新版高等教育学提纲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高等教育发展简况一、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萌芽阶段(寺庙学校和学园教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稷下学宫,孔子老子)、2.雏形阶段(中世纪大学代表萨莱诺/波隆那/巴黎/牛津/剑桥大学,汉代太学,唐宋书院教育)、3.成型阶段(始于资产阶级革命初期)、4.完善阶段(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儿童与自由统一”,美国“赠地学院”,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新职能在美诞生).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 规模化(马丁特罗“三阶段论”:精英/大众/普及教育阶段) 2.中心化(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 4.国际化(内容更广泛/空间更宽广/活动方式更多样)5.职业化(1984年《高等教育法》颁布6.终生化(1956法国议会“终身教育”,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7.多元化(层次结构多样化/类型结构多样化/形式结构多样化/跨学科性教育方兴未艾).第二节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一、个别研究阶段(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英国纽曼《大学的理想》,张之洞/梁启超/蔡元培;自发研究,散兵游勇,未成专业,附带进行,副产品,零散缺乏系统性)二、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最早1880法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发展在二战后至20C70y; 20C50y,厦门大学潘懋元呼吁并开展了一些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1978.5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三、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1979全国高等教育学会筹备工作会议--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
1984.1,厦大高教所为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1986.7,厦大高教所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专业博士点。
新特点:高等教育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展开/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高等教育边际学科不断产生和发展)。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湖北省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一章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和方法1、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简)答:(一)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科学的教育理论是教育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真理性,对教育实践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与实用价值。
(二)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大学教师从专业角度讲所从事的是科学教育工作,是科学与教育的结合,其专业化的要求,除了在学科领域必须有较高的造诣外,还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方面的修养。
2、学习高等教育理论的方法有哪些?(简)答:(一)注意把握概念及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其一要认真把握概念的内涵;其二要认真把握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一是概念间的种属关系,或上下位概念的关系;二是概念间的平行关系;三是概念间的逻辑顺序。
(二)理论联系实际其一,要联系平时观察到的教育现象与切身的教育体验来理解概念与原理;其二,要运用所学的理论来解释教育现象并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提高教育实践的功效。
(三)将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大学教师既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力量。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1.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答: (一)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二)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三)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2.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答:答:(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职能。
(二)推进科学技术发展1、高等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主要途径2、高等教育是发展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手段(三)服务社会发展需要3、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
(简)答:(一)高等教育的高级性1、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2、高等教育的对象处于身心发展的更高阶段3、教师和学生更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性(二)高等教育的专业性(三)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四)高等教育的公益性1、高等教育是体现社会先进性的主要代表之一2、高等教育以其特殊的地位和方式广泛介入、影响社会公共生活(五)高等教育的主体性教育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更具有主体性及其超越性。
新编教育学复习提纲重点版
1、教育的本质: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2.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3.各类学校的形成条件及要素:4.现代学校发现的时代背景:5.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方面,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人人成为民主化教育个体,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
其目的是实现教育平等。
6.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1)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2)学习社会化思潮的形成与发展(3)“以人为本”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7.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关键因素(1)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战略地位(2)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3)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4)加强和促进德育教育(5)重视提高师资水平8.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机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9.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10.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教育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大纲-已整理-考试精要
第一章高等教育本质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2、欧洲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是欧洲中世纪大学。
3、在中世纪高等教育就等于大学教育。
主要分为文、法、神、医四科。
4、工业革命时期,中等教育开始肯高等教育衔接。
5、美国大学分为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这几个层次。
6、非正规大学包括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
7、国际上目前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理念。
8、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而欧洲和中国则与此不同。
9、中国的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即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10、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a、政治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决定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c、政治制约高等教育体制。
d、政治制约高等教育方针、目的。
(2)、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决定作用:a、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b、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体制的改革。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
d、经济结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
(二)、高等教育经济功能:a、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b、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完善。
c、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收入。
(3)、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关系:(一)、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最直接、最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a、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b、高等教育通过创新、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4)、高等教育与文化关系:(一)、文化对高等教育影响:a、文化影响高等教育内容。
b、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高等教育实施。
c、文化传统影响高等教育特色特色形成。
(二)、高等教育文化功能:a、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新论知识点
高等教育新论知识点高等教育是指在普通教育之后进行的针对特定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等教育在知识点方面也不断地进行新的课程调整和更新。
本文将从不同领域的高等教育中探讨一些新兴的知识点。
1. 科学技术领域的知识点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引擎,因此在高等教育中,这方面的知识点也非常关键。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崛起,相关的知识点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算法和编程技能,以应对现代科技的挑战。
同时,传统的科学领域也在进行变革,比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end{CJK*}可持续发展技术等方向的知识点是不可忽视的。
2. 经济和管理领域的知识点经济和管理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领域。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和管理领域的知识点也在不断更新和扩展。
例如,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点正在成为热门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在线支付的安全机制等相关知识。
此外,创新和创业也是经济和管理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因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3. 艺术和人文领域的知识点艺术和人文领域是培养人们创造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领域。
在高等教育中,艺术和人文领域的知识点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当代艺术、表演艺术和文化研究等新兴的知识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此外,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也是艺术和人文领域的重要知识点,特别是在全球化和移民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
4. 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知识点教育和心理学是培养人才和发展个人能力的关键领域。
在高等教育中,这两个领域的知识点也在不断更新。
例如,个性化教育和智能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来个性化地教育学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此外,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人们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5.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知识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
在高等教育中,这两个领域也逐渐成为热门的知识点。
高等教育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一、填选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3.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4.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生活提供服务等。
5.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
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高等学校的出现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
在我国,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6.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
其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7.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8.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
9.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的途径。
10.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11.教育目的的性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教育目的又具有客观性。
12.高等教育目的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1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导向、调控、评价、激励。
14.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制定的,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15.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在不同的专门化领域中落实为专业培养目标。
16.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几个关系:德与才、身与心、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挥,离不开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支持)。
17.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8.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所构成的。
其中。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高等教育新论复习提纲-czy
高等教育新论复习提纲第一章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了解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大学、第三级教育的概念内涵,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高深学问教育:在古代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国家,很早出现并逐渐形成各自的文化经典,即当时的高深学问,如印度《吠陀经》、中国《四书》《五经》,希腊的“七艺”等,并纷纷建立了各式学校,作为传播和探究这些高深学问的专门机构。
这些专门机构建成后逐渐成为高深学问的学术中心,促进高深学问的传播和研究,因此,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一种高深学问的教育。
特点:1、形式上,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或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在私学,主要表现为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进行高深学问的学习;2、从目的或内容上看,古代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
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主,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的古代高等教育则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3、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接收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的象征;4、管理上,东方的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寺庙控制,只有在社会混乱时期,私学才兴盛,在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中世纪大学:12-13世纪,中世纪大学产生。
其主要课程内容是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艺复兴后增加了人文主义课程。
特点:1、形式上,只有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态的某种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2、从目的与内容看,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得以保存、绵延和发扬的场地,致力于高深学术之研究,创造新知识,培养新经济人才,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3、从对象上,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分子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术、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以确保其优越的素质;4、从管理上,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干预,尤其是来自宗教或政治的舒服或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即真理实现的保障。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一、选择题或判断题1、西方的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欧洲中世纪p142、修辞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以培养能通过演讲辩论参与生活的人才。
哲学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了“三艺”外,增加了“四艺”,即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P143、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了。
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
P154、稷下学宫创立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后期,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p165、公元前124年,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P166、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P187、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其中文学课程是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最重要的神学教材是《圣经》。
P198、1862年由林肯总统签署生效的“莫利尔法案”提出通过赠地建立农工学院。
著名代表为麻省理工学院和威斯康辛大学。
P289、1904年,查里斯·范海斯被任命为威斯康辛大学校长。
他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和文化;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
1912年,查尔斯·麦卡锡第一次使用威斯康辛思想概括了上述思想。
从此,威斯康辛思想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载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史册。
P2910、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
P3011 、19世纪60年代初,清王朝中的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洋务学校,其中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一所是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P3112、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他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还是全国教育行政机关,对全国高等教育、乃至全国教育都有重要的统领作用。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导论第一节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主要区别一、教育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是向人们传授知识、技能,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及施加思想品德影响的活动。
简而言之,教育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技能,开发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所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1)教育的本质、目的、方针、制度;(2)“德智体美”各育的任务、过程、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教师的职责、任务;(4)学校的组织与条件,领导与管理等。
教育的分类(1)按社会职能分,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按智育程度分,有幼儿、初等、中等、高等四类学校教育。
(3)按培养目标与教育内容的性质分,有普通教育和专业(职业)教育两种。
教育学的分类(1)按照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学可分为幼儿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2)教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又形成许多新的边缘性教育科学,如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力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工艺学、教育未来学,以及各学科教育学等。
二、高等教育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高等教育的定义(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高等教育是由大学、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师范学院等机构实施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学术、专业、技术、艺术教育以及师范教育等)。
(2)《高等教育法》的定义: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学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3)高等教育是指对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人,以传授和研究各种科学、技术、艺术等有关学问为主要活动,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高等教育是有一定专业方向的教育。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及法规复习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中世纪大学: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揩发展的人。
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全)
第一章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4、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近代高等专科学校的雏形。
1898年京师大学堂为近代高等教育之始。
6、国外近代教育的源头始于德国的洪堡1809年创立的柏林大学。
7、教师承担教学、科研、服务三项任务。
8、高等教育以培养国家高级建设人才为其职能。
第二章1、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包括:层次、体制、科类、形式、能级、地区。
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高等学校组织、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
2、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指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是一种横向结构,它主要表现为校、系、科、专业的结合形式。
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
3、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指教育系统中不同的办学形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育与其他各种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
4、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所谓能级,即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技开发方面所具备的现实或潜在的能量级别。
能级结构又称院校结构,主要指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5、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是高等学校内各课程的组合、联结方式。
课程结构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
6、高等教育功能是指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相互作用和与外界相互作用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
7、高等教育是一项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
8、威斯康星大学的校长范海斯把直接为社会服务作为大学职能的办学思想称为“威斯康星思想”。
9、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①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②提高个人能力。
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③培养完整人格;④加强个人素质;4、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政治功能①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②培养政治领袖和政治、法律人才的功能③促进受教育者政治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详细完整版).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仁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2. 高等教育大众化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跨入大众阶段后,不断培养大批普通民众直至普及阶段来临之前的发展过程.3、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从整体出发,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4、通才教育是相对传统〃专才"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该教育模式注重人才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除了具有专业特长外,还要培养人的社会能九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6、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7、教学: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系统内通过媒介进行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8、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学评估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
它既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又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估。
狭义的教学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检测,并评定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9、教学方法: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
10、威斯康星思想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11、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12、隐性课程也叫广义课程,指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何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14、莫里尔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的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15、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咼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高等教育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教育学复习提纲一、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1.高等教育的定义:高等教育是指以大学为主体,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阶段。
2.高等教育的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协作性和创新性。
二、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1.高等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高等教育的任务:培养各领域专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三、高等教育的历史沿革和发展阶段:1.高等教育的历史沿革: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
2.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自由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现代化教育。
四、高等教育的体制和管理:1.高等教育的体制:大学体制、专科教育体制。
2.高等教育的管理:高校管理体制、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高等教育与发展。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和特质:1.高等教育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真理和创新、传播和发展文化。
2.高等教育的特质:学术性、专门性、社会性。
六、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1.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传授式教学、能力培养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研究性学习。
2.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
七、高等教育的教育评价和质量保障:1.高等教育的评价指标:师资力量、教学效果、科学研究成果等。
2.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措施:教学评估、质量认证、师德建设。
八、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1.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留学交流、双学位项目、国际合作研究等。
2.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教育科研的国际化。
九、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和可持续发展:1.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财政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建设等。
2.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学科建设等。
十、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和未来发展方向:1.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
2.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国际化、创新化、职业化、社会化。
高等教育学复习大纲整理.doc
第一讲1、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这一定义包括如下内容: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即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Z中的活动。
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或精神产品的生产,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2、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小介、受教育者。
3、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包括山大学或国家核准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其它高等学校实施的中学后层次的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或研究培训。
4、高等教育的特征。
高等教育阶段是介于基础教育和参与社会工作之间的一个关键阶段,它要使受教育者系统地掌握高深知识和专门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使他们能够作为高级人才推动和促便社会发展。
教学内容的高渗性与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形式的木质特征。
5、高等教育目的目的的三个层次。
包括国家对髙等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6、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基木功能:促进人和社会发展。
衍生功能:促进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流动,改变个体的社会地位和整体社会分层状况:加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重组;成为学术权力支配与调整的场所或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帮助安置青壮年人口,提供度过闲暇生活的一种牛活方式。
8、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彩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社会政治的变革;经济功能集中表现在一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文化功能集中表现为影响文化的传承少创新。
9、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式指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它由高等教育的功能决定的,体现了社会各方而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10、高等教育结构的内容。
分为研究生教冇、木科教育和专科教育三个层次。
笫三讲1、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
高等教育学复习大纲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性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的新学科。
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专业教育.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1是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研究如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2是了解高等教育性质、任务的需要;3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基本结构:1、从形式结构分: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高等教育。
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分为大学、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短期职业大学等成人(继续)高等教育包括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独立的函授学院、教育学院、管理干部学院等。
2、从层次上分有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专科生教育三个层次。
3、从能级上分有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或学院、高职高专院校。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学习化社会与终身教育;教育现代化与网络化。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坚持理论和应用性的统一。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包括存在论、本质论、实践论三部分。
西方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宗教色彩浓厚;自治权力高度凸显;国际界限模糊;制度不健全。
外国现代高等教育发轫期的基本特征: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有力干预;科学占据重要地位;高等教育规模的迅猛扩张。
中国高等教育的前现代时期的主要特征:官学与私学共生;儒学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鲜明的等级性;崇尚自学讨论。
1903年,清政府颁布并实施(1904)了第一部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全国性学制——癸卯学制。
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完全是关起门来革教育和文化的命,在经历了高等学校三年不招生,工农兵上大学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斗、批、改”之后,力图清楚一切外国模式的干扰和影响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但事实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自12世纪始,欧洲便开始出现了一批最早的大学,有意大利的萨拉尔诺大学、波伦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三所“母大学”)。
高等教育学复习纲要(2018版本)所有内容要点全部概况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一、解释概念1.高等教育概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培养学术性和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特点:1、建立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2、按照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专业教育;3、是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
二、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古代西方的高等教育发源于古希腊雅典,发展于“亚历山大大学”,终结于“罗马大学”。
亚历山大大学:兴建于公元前308年,又称“亚历山大博物馆”,馆内设文学、数学、天文、医院四部、动物园、植物园、天文台、解剖室和图书馆。
古代高等教育特点:1、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2、具有官办、私办或者官私合办多种形式;3、教育全面,注重道德和伦理教育;4、教学方法以交流、启发、辩论为主,方法灵活;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比较紧密。
(二)欧洲中世纪的高等教育欧洲中世纪的大学通常经过三种途径形式:1、学术研究和讲学自然形成、2、国会和教会支持、3、自身繁衍形成。
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特征:1、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2、大学拥有自治权;3、大学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机构;4、可根据学术学习的程度授予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5、大学教育=近代高等教育。
(三)近代高等教育近代高等教育特征:1.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区分开来,并衔接起来;2、学校、学科、课程的设置反映工业化和地方工商业发展的要求;3、在各大学不同的自治前提下,国家开始对大学加大干预力度;4、大学职能进一步扩展,如何正确处理科学研究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关系问题,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洪堡”近代大学理念:学院自治、学术自由、科研与教育并重(四)二战后的高等教育二战后高等教育特征:1、注重发展数量到注重提高质量;2、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3、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办学形式趋于多样化;4、产学研一体化以及学生消费者至上。
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发展特点:1、办学主体官私并存;2、社会功能包括显在和潜在两方面,显在是为阶级统治培养人才,而潜在则是国人对国事进行评判监督的场所或隐含的某种政治交往功能;3、名师掌权;4、课程内容基本是儒学为尊;5、受教育权机会不均,大部分是皇权贵胄;6、教育方式则是崇尚自学讨论,都是上大课的形式。
高等教育学复习纲要
高等教育学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1.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高等教育学的定义?P5(重点)是专门研究高等教育所特有的矛盾,揭示高等教育的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3.何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专业教育的总称。
(起点为中等教育以上,性质为专业教育)4.高等教育的地位?P16①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②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5.学习或研究高等教育学的意义?①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②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③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
6.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为近代中国高等专科学校之雏形。
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近代高等教育之始,1895年北洋大学。
第二章高等教育功能与结构1.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的结构指高等教育内容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宏观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区域)结构。
微观结构:组织结构、课程结构、师资结构。
2.层次结构: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是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教育水平及其收教育者的构成状态,是一种纵向结构。
3.体制结构:指宏观上高等学校的举办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
按办学主体以及所有权和经费来源的不同,目前高校主要分为公立高等院校、民办高等院校和公立民办二元制的高等院校。
按行政隶属关系,又可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他部位直属高校、省级政府部门所属高校和中心城市所属高校。
按高等教育体制划分为集权型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法国、苏联和中国)、分权型高等教育体制结构(美国、英国和德国)以及混合型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日本)。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的。
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
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2•柏林大学(洪堡时期)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教育原则, 发展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
2. 威斯康星思想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莫里尔法案》与“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相对教育科学属于应用学科或分支学科;高等教育学相对高等教育学科群属于基础学科或基本学科。
2. 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推动;高等教育内部矛盾的推动;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
三.论述题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规模化。
精英教育一一大众教育一一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2)中心化。
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
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4)国际化。
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
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
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
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第2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名词解释1.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性质任务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
2. 社会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强调公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3. 个人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是从个人需要、个体理智发展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人理智获得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强调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通适教育)二•简答题1. 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两种价值观的产生是历史的产物;两种价值观都具有自己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要采取整合思路,不要单向抉择,针对时弊动态调整,结合国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新论复习提纲第一章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了解高深学问教育、中世纪大学、第三级教育的概念内涵,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高深学问教育:在古代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国家,很早出现并逐渐形成各自的文化经典,即当时的高深学问,如印度《吠陀经》、中国《四书》《五经》,希腊的“七艺”等,并纷纷建立了各式学校,作为传播和探究这些高深学问的专门机构。
这些专门机构建成后逐渐成为高深学问的学术中心,促进高深学问的传播和研究,因此,古代高等教育表现为一种高深学问的教育。
特点:1、形式上,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或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在私学,主要表现为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进行高深学问的学习;2、从目的或内容上看,古代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
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主,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的古代高等教育则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3、从对象上说,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接收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份的象征;4、管理上,东方的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寺庙控制,只有在社会混乱时期,私学才兴盛,在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
中世纪大学:12-13世纪,中世纪大学产生。
其主要课程内容是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艺复兴后增加了人文主义课程。
特点:1、形式上,只有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形态的某种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2、从目的与内容看,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得以保存、绵延和发扬的场地,致力于高深学术之研究,创造新知识,培养新经济人才,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3、从对象上,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分子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术、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以确保其优越的素质;4、从管理上,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干预,尤其是来自宗教或政治的舒服或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即真理实现的保障。
第三级教育:第三级教育通常包括中学后的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即大学教育和非大学的各种教育与训练,相对于高等教育概念,第三季教育是一个更具包容性、广泛性,更能体现终身学习内涵的概念。
特点:1、从形式上,传统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在第三级教育的概念下,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以及师范院校等层次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2、从目的和内容上,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在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学术研究也应与现在社会密切结合,高等教育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3、从对象,人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高等教育不应该以任何理由为少数人独占,他肩负着精英与大众教育的双重任务;4、从管理,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更加紧密,高等教育在保持自治传统的同时,兼顾社会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了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正确认识高校职能的价值,科学处理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培养人才:中世纪大学、18世纪(意大利萨莱诺大学、波隆纳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剑桥)发展科学:1809年,威廉·冯·洪堡在德国创办德国柏林大学,以研究作为大学的首要使命,提出科研与教学相统一。
直接为社会服务:美国总统林肯1862年签署《莫雷尔法案》,引导美国大学走上与社会相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道路,引发高等学校第三项职能的出现。
(1904范海斯,威斯康星大学)高校职能的价值: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科学处理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大众化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时代,大学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有更丰富的内涵,并通过知识的产生、传递和转化而联系起来,构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从表面看,三项职能可共同存在于一所高校内部,实际上,他们并未真正统一协调,相互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矛盾和冲突,随着高校职能的不断丰富,高校教育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活动日益复杂,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不应该也不可能平衡地共存与一所高等学校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三项职能的分工和合作显得明确和必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特点,选择侧重适当职能活动,使三大职能在整体高等教育系统中而不是在单一的高校中协调共存。
各大高校应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自身职能,共建一个有序的、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统,来实现三种职能的圆满完成。
(三)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了解培养目标的概念,正确认识不同类型高校培养的人才类型及其特点,深入理解国家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意义,能正确分析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的主要任务。
培养目标:依据高等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高校的性质与任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规格标准,它是高校一切教育活动和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高校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
不同类型高校培养的人才类型及其特点:1、个人本位论VS社会本位论(要辩证统一)2、专才教育VS通才教育(要并存互补)3、学术型人才VS职业型人才(无孰优孰劣之分、类型不同而已)4、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多元培养目标1、个人本位论VS社会本位论(要辩证统一)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该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为人。
强调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该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应以社会的理想作为最终目标,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使个体社会化,注意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为社会服务。
两种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反映了人们在对于如何认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两种观点都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偏激的一面,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辩证的理解个人和社会,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
个体本位论忽视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容易把个体提升到不适当的位置而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价值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知以为强调适应社会需要,否定个人能动性,有可能导致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同时极易抹杀学术个性。
两种价值观的共同缺陷是割裂了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其实人是社会时间的主体,又是社会的生成物,即受社会制约又改造社会,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要适应显存社会,另一方面,又不断产生出高于社会现实的需要,谋求对社会现实的一定超越。
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社会才能保持一种既稳定又有发展,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态势。
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实现着汇总结合,引导个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和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排斥现存社会的适应,但这种适应应当是一种建立在尊重个体能动性基础之上的,有批判有选择的适应而不是被动的或盲目的追随。
2、专才教育VS通才教育(要并存互补)专才教育是指培养具有某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某种职业或进行某个领域研究的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活动或教育模式;通才教育,也称为通识教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自由教育”,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目的在于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强调完全摆脱功利和实用,注重陶冶情操和道德,达到身心和谐发展。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种教育理念和时间模式,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需要通才与专才。
一方面,随着科技高度社会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终身化,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通才,另一方面,在社会科技化、科技细分化背景下,新兴工业的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专才,甚至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靠专才。
因此,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都是高等教育必须兼顾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它是搞到呢个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不同历史原因,人们过分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
3、学术型人才VS职业型人才(无孰优孰劣之分、类型不同而已)学术型人才,指的是进行学术研究,创造新知识的学术工作者,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注重对从事有关学术型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型人才,指的是一切从事非学术性研究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的技术性或应用性,注重对从事有关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学术型和职业型两种价值取向之间,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类型不同而已。
国家需要高等学校对高校丰富的知识和人才资源进行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方面的高深学问的研究,否则就不可能实现科学、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和繁荣,社会的发展也将失去持久动力,同时,也需要高校培养社会经济和工商企业急需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
4、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多元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多样化为前提的,多样化及时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也是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多样化,多样化的人才需要多样化的高等学校来培养。
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应是学术型人才保持一定比例,大多数应为职业技术型人才,否则难以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实际增长。
深入理解国家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意义,能正确分析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的主要任务。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包括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
主要任务:(可从:生源---政府---学校--实训硬件--课程--老师,进行分析)1、家长学生方面:改变学生家长的传统观念,应用型的也不错;2、政府方面(钱):增加钱的投入、建设实践教学的设备等;3、实训硬件方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4、课程设计方面:争取最大限度强化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课程结构;5、授课老师方面:引进企业高技术人才;第二章大学精神与理念(一)什么是大学精神文化了解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理念、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正确分析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大学校训的区别与联系。
大学精神文化:包括价值层面(大学精神、理念、校训等)的精神文化和实践层面(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的精神文化。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世界的总的看法,包括对大学是什么,具有什么使命,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履行使命,发挥作用等这样一些有关大学基本问题的认识。
大学理念在根本上是大学之目的,大学的内在逻辑,是大学存在的最后理由。
大学理念属于观念和思想的范畴。
它也是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更多表达的是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办学主张。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关系:即有区别又有联系1)大学精神侧重精神财富,大学人创造的精神财富,大学理念侧重大学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办学主张;2)有大学理念,不一定有大学精神;(有肉体,不一定有灵魂)3)大学精神,来自大学理念;(灵魂精神来自物质)4)大学理念又基于大学精神:(没灵魂精神,就省下一个壳,没啥用)大学精神与大学校训的关系:校训是精神重要元素,对内形成文化向心力,对外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彰显,是获得外在认同支持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