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7(部编)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讨论“孝”的内涵,认识到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
2.思维发展与提升:懂得个人的快乐生活是通过别人付出得到的,自觉培养对父母、长辈、社会的感恩意识。
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在日常行为中做到心存感激、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学习,积极生活。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宣传、发动、反馈、交流等一系列环节让学生真正把践行孝道落实到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并推及到关爱身边的所有老人,感恩师长、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生命中的一切。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讨论“孝”的内涵,认识到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
教学难点:懂得个人的快乐生活是通过别人付出得到的,自觉培养对父母、长辈、社会的感恩意识。
三、教学设想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个综合性学习对宣扬孝亲敬老,陶冶学生情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已经一个学期,他们依然活泼好动,愿意参与各种活动。
他们已经可以做到声音洪亮清晰、语言流畅地表达,也能大体说清一个活动的意向,但是还不能独立制定出恰当、科学的活动方案,在制作符合要求的手绘海报方面还有欠缺,需要老师给以指导。
与父母相处不能够耐心倾听。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华民族有一种美德叫“孝”,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一切事情从孝开始做起。
孝字是会意字,老与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
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与下一代融成一体称为孝,所以上一代与下一代密不可分。
孝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
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祖先有所交代,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
孩子念念背负着父母,就是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担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想着如何让父母生活得更快乐圆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爱莲说》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爱莲说》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短文两篇—爱莲说》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描绘自然的文章,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爱莲说》是一篇以莲花为主题的古文短文,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现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對於古文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但通过对莲花的深入分析,可以让学生对自然之美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莲花的形象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高尚的品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莲花的生态特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莲花的生态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莲花的美丽。
提问:你们对莲花有什么了解?莲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寓意?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注意课文的停顿和语气。
提问:课文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对莲花的描写。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是如何表现莲花的美丽的?4.巩固(10分钟)学生背诵课文。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课文中的莲花是什么象征?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美好事物的?分享自己的经历。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写法,培养分析思维与整合思维。 三、价值目标 制作主题为“扬中华美德 育君子之风”的美德公益宣传片,弘
扬美德,陶冶情操,树立更高的道德修养追求,修身正己。
核心任务
制 作 一 段 主 题 为 “ 扬中华美 德 育君子之风” 的 美 德 公 益 宣 传 片。
课文 选材
《叶圣陶先 生二三事》
中心
组材技巧
《驿路梨花 解放军修建小茅屋;梨 雷锋精神已在全
》
花等哈尼小姑娘照料小 国各地、各民族
茅屋;瑶族老人送米、 人民的心中发扬
修葺小茅屋;“我”和 光大,世代相传
老余修葺小茅屋。
。
《陋室铭》
运用象征巧 设线索设置 悬念误会前
后照应
《爱莲说》
学习评价
根据第一课段所选定的美德主题,搜集或编写故事素材,结 合所学的组材技巧,确定和组织好公益宣传片的故事素材。
的都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 事,小事件现大品格,以小见 大。
《驿路梨花》学习任务单 品读“梨花”
《陋室铭》学习任务单
《爱莲说》学习任务单
2.比较、分析课文,填写表格,从选材、中心、组材技巧 三个角度梳理课文的不同写法,归纳写作学习元素。
要求: (1)结合重点语段的赏析与课文,独立梳理归纳“组材技巧” 的写作学习元素,补充表格;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班级分享,教师点拨; (4)结合分享成果与点拨,完善表格内容。
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3)其
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
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 (3)对比鲜明: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本单元继续练习默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妨在课本上随手圈点勾画,标出关键语句,画出你喜欢的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在对课文大意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等方式,理清作者的思路.同时学会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其细腻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学会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式,理清作者的思路。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版
单元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生活中有阳光雨露,也有风霜阴霾。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这个单元选编了四篇古今中外的名文,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哲理的探求与思考,以及对人物品行的礼赞。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思考人生,珍爱生命。
学生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设计着手,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将学习活动与游戏、童话有机结合起来,时不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表扬、鼓励与肯定,调动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渴望成功的想法。能靠学生自主探索找到答案的,放手给学生,不包办代替,让他们去尝试、体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文章的主旨。
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重点知识:重点字词,心理描写,生活哲理.(2课时)
第16课《诫子书》重点知识:积累文言字词,识记作家作品;理解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潜心学习,提高修养.(2课时)
说明
重点、难点与关键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研读文章的关键部分;巧设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三春晖寸草心-孝老敬亲,从我做起》》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三春晖·寸草心-孝老敬亲,从我做起》》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语文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要立足于培养孩子们文化、语言、思维、审美等多个方面,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迪智慧的作用。
2022新课标中讲到语文要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语文,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孝亲敬老”恰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的一脉,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懂得“孝”的意蕴。
语言运用是语文每一节课都要着重的地方,小到一个汉字,大到整篇文章,要引导孩子们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组织语言,沟通交流,能够清晰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探究了“孝”字的写法,这是最汉字内涵的挖掘,同时引导孩子们将自己对于“孝”的见解以及要对父母说的话表达出来,这都是在锻炼语言运用。
思维与审美,也是在初中阶段要塑造的方面,引导孩子们去辩证看待“孝”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将“孝亲敬老”传递到更多的地方。
教材分析《孝老敬亲,从我做起》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围绕“孝亲敬老”主题开展活动。
本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引导学生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教材为孩子开展综合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指引,比如从“孝”的论述,可以引导孩子们探寻“孝”的内涵;对孝亲敬老活动的开展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可以指引学生们自行去策划一个活动;对于海报和手抄报、漫画的制作也给出了相应的提示。
通过本节课,引导孩子们思考“孝”的真正含义,同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践行“孝”,并让“孝”传递到更多的地方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有了初步的形成。
在语文方面,也掌握一定了的文言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和写作能力,审美能力也渐渐得到提升。
对于“孝”这个字,初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认知,但层次较浅,怎么才算是“孝”呢?他们仅仅停留在要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事,或者是听父母的话,所以可以通过让他们自行收集“孝”的论述,思考“孝”的内涵,同时引导他们将格局从家事走向国事。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包括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既有古代诗词,也有现代散文。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册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对于语文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还不够广泛,对于一些文学作品的理解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拓展他们的阅读面和阅读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者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整合备课设计
阅读经典、传承美德、修身正己、净化心灵——部编语文七(下)第四单元单元整合备课设计单元设计理念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1+X的阅读教学理念,标志着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整合”时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既是部编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要,更是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单元整合”是“群文阅读”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师生通过阅读群文,将单元主题进一步聚焦和拓展,为学生创设“大语文”观,构建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的含义,背诵文言文。
2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3理解并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4.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5.学习选材的方法,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
6.练习略读方法,拓展课外阅读。
教学准备:1.自主预习单;2.单元过关作业;3.教学课件;4.1+X类文整合阅读。
课时安排:略读方法指导课 1课时单元导读课1课时感受中华美德整合 2课时选材布局整合课 2课时文本拓展读写课2课时单元整理课 2课时习作指导课 2课时综合性学习 2课时合计14课时略读方法指导课【教学目标】掌握略读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具体速读方法阅读。
【教学流程】一、方法指导——略读,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
不指读、需默读、可扫读,每分钟约400字。
快速且大量的阅读是增进快速思考力的最佳方式,可以培养专注力。
文章略读三步骤:1、快速浏览2、圈出重点3、重览重点略读法的基本操作: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示。
主题就是材料当中的主要介绍对象;处境就是主体面临的问题或者他的身份;做法是指他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解决;结果是好是坏;最后从中找到启示。
(完整版)部编本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学科课程纲要
初中语文课程纲要(七年级下册)●学校名称:●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基础型课程●设计教师:●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设计日期:2017/2/14●适用年级:七年级下学期●授课时间:70课时一、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
具体分为四个方面: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课程目标⑴识字写字重点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以及课下注释出现的生僻字、多音字、形近字。
本册需要掌握的生字词总共242个。
⑵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学习精读、略读、比较阅读以及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在阅读中学会使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作批注与摘抄。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课外阅读不少于3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3篇。
古诗文阅读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册共需背诵古诗文21篇。
⑶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并学会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写人写事要抓住典型细节;做到写作思路清晰,中心突出;作文训练不少于8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注重作文的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互相评改作文,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促进合作,共同提高,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明。
⑷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与校本活动相结合,利用我校自信心形象大使的参评活动以及研学旅行、朗诵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二、课程内容三、课程实施A.现代文教学课型1.课前演讲。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有节目。
可采用轮流或抽签两种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演讲或读美文。
2017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7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春.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XXX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XXXXXX——绘春春风图——风唱春——XXX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研读与赏析XXX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XXX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本人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详解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15 驿路梨花/彭荆风16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17 短文两篇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二、字音词义修润:修改润色。
生疏shū:因长期不用而不熟练。
商酌zhuó:商量斟酌。
恳kěn切:诚恳而殷切。
譬pì如:比如。
朦méng胧:1.月光不明。
2.不清楚,模糊。
累léi赘zhuì:指拖累、麻烦。
别扭:(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拖沓tà: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妥tuǒ帖:恰当,十分合适。
诲huì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三、主题概述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写作治学和待人接物方面的典型事例,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的两种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文章语言虽平实易懂,但其中对叶圣陶先生品行的刻画却感人至深。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以及“我”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在品德方面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9):提倡人们思考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
五、鉴赏品读1.第1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第2段中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引用《论语》上的话,将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优秀课件:第4单元 14驿路梨花
(1)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
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Fra bibliotek(2)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
们像小雀似的
开了。
(3)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
这小茅
屋。
A.闪 蹦 照料
B.走 让 照看
C.冲 跑 管理
D.跑 蹦 看管
答案 A 熟读课文,把握“闪”“蹦”“照料”等词语的本义,结合语 境作出判断。
3.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出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
答案 雷锋精神代代传 解析 拟写对联,要认真剖析所给上联的字数、结构、词性、节奏等特 点,选择与上联具有相关意义的对应词语,以表达共同的思想内涵。上 联中“驿路”是名词,“梨花”是名词,“处处”是副词,“开”是动词, 结合文章“生动再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 递的动人情景”的主旨可以尝试拟出下联。
答案 C “米”“水”“干柴”之间应用顿号,而不是逗号。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 ②一弯新月升起了。 ③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 ④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⑤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A.③⑤①②④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⑤①④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
陡峭: (2)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
修葺:
答案 (1)(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2)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解析 解答本题,应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4.文学常识填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教师应提前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堂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事件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讲解1. 课文讲解:- 教师应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词、难点,阐述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写作技巧讲解:- 教师应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议论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课堂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技巧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布置与本课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难点。
四、课后作业- 教师应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的全部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单元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单元目标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上有自己的心得。
4.略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5.学习《短文两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略读就是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在七年级阶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略读方法。不仅要理解主旨,而且要揣摩语言;不仅要掌握内容,而且要了解写法;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提高能力。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所以要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2、《驿路梨花》,除了弘扬雷锋精神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合理地安排顺序,巧妙地进行构思、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3、《最苦与最乐》,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课件(共4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
脚印里。
2、写什么都要围绕中心。
整体感知
九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指导
材料分类
直接材料: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各类人物,遇到的各种事情, 都可以成为写作时的材料,这类材料是直接材料。
整体感知
4.选新颖的材料。 所谓新颖,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要 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这里要提 醒同学们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稀奇古怪的事情和 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选材者需有一双 慧眼,发现新生活、新事物,做到独辟蹊径,避免陈旧乏味。 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
详写就是对能突出中心的事件或环节进行具体的描写或叙述,要敢于放 手写,细致刻画,充分展现作者所观所想。
略写就是对次要的、与中心有关但联系不是特别紧密的内容,进行概括式 的描述。
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坚决舍弃 不写;跟中心相关的材料也要 分清主次,选取其中最有利于 表现中心的材料详写,其他可 以略写。
整体感知
文章的中心决定了材料的取舍及详略的安排:跟中心无关 的,舍弃不取;跟中心相关的,要分清主次,选取最有利于表 现中心的材料作为重点详细展开,其他可以略写。游离中心选 用材料,或材料使用详略不当,都会影响中心的表达。
依据中心,进行选材
1.阿长称呼的来历;
2.元旦吃福橘说恭喜;
3.教我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1.;了4.解“写切作切中察详察略”安的排毛病;
2.选真实的材料。 真实,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 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最好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 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 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 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所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和感染力。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副本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略读文章,概述与叶圣陶先生相关的事件。
2.思维发展与提升:整体感知课文,精读与略读相结合,从二三事中领略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小见大的写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规范使用现代汉语的主动意识,提高文字语言的审美能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字艺术而自豪。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二三事,从中提炼出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如何高效地实现精读与略读的结合。
三、教学设想《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在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领略过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等名人名家的风采,并且在一个多学期的自读课文中初步学会了阅读时的圈点批注法,这些都为本文的自主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与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记叙人物的点滴片段来展现人物的风貌,学生读起来并不陌生。
此外,在第三单元第九课《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的心灵感召下,学生对母语的重视程度有所上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可进一步加深,并可借此提高学生对严谨使用语言文字的主动意识,纠正小学时期遗留下来具有代表性的不良文字使用习惯。
其次,还能领略到叶圣陶先生作为语言大家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的可贵精神。
同时也为师生共同构建真正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的道路再添砖加瓦。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叶圣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课件(共33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完成亲情作业最少二条)
孝的基本含义是:
父兮(xī语气词, 相当于“啊”)生我, 母兮鞠(抚养)我。拊(fǔ 慰抚)我畜(哺育)我, 长zhǎng)我育(培育,培养)我。顾(照看)我复 (反复)我,出入腹(此指怀抱)我。欲报之德, 昊(hào 天)天罔极(没有尽头)。(《诗·小 雅·蓼莪(lù é)》) 〔译文〕父亲啊,生了我。母亲啊,养育我, 抚摸我,爱护我,喂大我,教育我,照顾我, 关怀我,出入抱着我。我要报答父母的恩德, 父母的恩德比天还大。
1、为父母泡一杯茶,送一句温馨 的祝福;向长辈深鞠一躬,说一句 “感恩的话”; 2、给父母长辈捶捶背、打一盆水, 洗一次脚; 3、记住父母(爷爷奶奶姥姥老爷) 的生日,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
4、给父母或亲人写一封主题为“爸 爸、妈妈(爷爷奶奶),你们辛苦了” 的家信;
5、亲手制作一张感恩卡,送给家里 的长辈,再找一张全家照片,家人共 同回忆当时情景;
有关孝亲敬老成语
爱老慈幼、骨肉至亲、 骨肉相连、恩重如山、 寸草春晖、 父慈子孝、 返哺之恩、敬老尊贤、 孝子贤孙、知恩图报。
有关孝亲敬老俗语
1、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 2、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 3、尊重老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 4、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老人的今
天就是自己的明天。 5、太阳光大,父母恩大。 6、对父母最大的爱,莫过于管好自己。
6、每天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 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追求道德高度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2.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相关情况。
过程与方法1.积累词语。
2.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相关情况。
3.品味文章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贵品质。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一期。
有删改。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读准字音辨清字形理解词语修润:修改润色。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
流离:离散、流落。
新课导入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修身正己”,这个单元,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其中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短文两篇》,一篇略读课文《最苦与最乐》和一个习作及一个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1、本单元主要学习略读的方法。
2、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
3、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4、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难点】重点:主要学习略读的方法。
难点: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法指导】1、略读法。
略读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
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2、感悟法。
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
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第四单元其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点: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教学难点: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教学方法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朗读品析,丰富积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也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
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却时时在反省自己。
我们呢?我们是否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检测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丁卯繁碎拖延搀合沾溉草率了事商酌冗长晦涩譬如牵涉遵嘱锋芒修润精炼(2)理解词语:简明扼要、草率了事、南腔北调、不耻下问、一以贯之、自顾不暇、街谈巷议、付之一笑、下里巴人、一念之差2. 简介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3.介绍作者张中行。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4、整体感知,自主学习:(2)速读课文,梳理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效仿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叶圣陶先生逝世,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3)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修改文章待人厚送客复信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4)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③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2.找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语句,与同学交流,指出其表达效果。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就是“双层的悲哀”。
(2)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这里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叶老尽管患病在床,他仍依旧“举手打拱”,说着“谢谢”,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宽厚待人,虚怀若谷。
3.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一方面,行文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
二、理解写法,把握形象。
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
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总结拓展:1. 总结: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2.文中,为了表明叶老在文风上追求“简洁”,作者举了“了”和“太”两个例子。
读后,相信你也颇受启发,那么,请打开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无“累赘”之语,并进行修改。
四:板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 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3.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过程与方法】1. 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2.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教学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检测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撵(niǎn)驿路( yì) 陡峭(dǒu qiào)竹篾(miè)简陋(lòu)悠闲(yōu)恍惚(huǎng hū)修葺(qì)(2)理解词语: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驿,这里指过往人所走的道路。
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竹篾:劈成薄片用来编织竹器的竹条。
火塘:室内地上挖成的小坑,四周垒上砖石,中间生火取暖。
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2、作者简介: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3、整体感知,自主学习:(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2)、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其中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课文对他们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的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刚是通过梨花的妹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
(3).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以上那些人所做的事以及做这些事的目的。
(可列表说明)人物事情目的“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向哈尼小姑娘学习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方便过路人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梨花)照料小茅屋方便过路人(4).按时间顺序说说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过程。
这和课文顺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①按课文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②.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③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明确: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
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三、总结本节课。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叙述的人物、事件以及叙述的顺序,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作了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悟文章写梨花与中心的关系,会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2.通过研讨,学会分析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3.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培养助人为乐、互相关怀的道德风尚。
重点及难点:把握环境描写作用;会分析词语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1.复述课文;2.说说小茅屋主人是谁?为什么?二、研读课文,理解感悟:1、“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现小茅屋的?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陈设的?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我们”在起伏不断的山间行走,天色渐晚,前不着村,后不挨寨的情况下发现梨花,进而发现了路旁的小茅屋,小茅屋的出现给“我们”以惊喜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