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
浅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
社会发展浅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孙雪娇◆摘要: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面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首要政治任务。
在这次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我国进入新时代等重大的政治论断,也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它对全面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行政体制、改革发展一、我国十九大的精神内涵随着我国十九大的盛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进入了新时代道路,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最初的内心,时时刻刻牢记历史使命,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十九大的召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今后发展的新目标、党的建设新要求,都有着明确的指向。
二、十九大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方向(一)体制改革深入并优化政府内部机构的设置我国以往的政府机构体制改革通常把直属部门的合并和重组为主要内容,对内部机构的设置重视程度欠缺,致使内部机构的设置大同小异,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置要做到方方面面兼顾,尤其是面对政府内部机构的设置时更要做好这一点。
政府机构体制在改革时不要只停留于表面,而是要深入并优化机构内部。
另外,在合并之后要认真贯彻落实机构整合与职能融合工作,机构的改革效用要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这也是今后需要改革重要内容。
(二)统筹管理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在我国政府机构中蕴藏着各类的编制资源,统筹管理使用为解决机构编制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科学合理的编制管理可以保证人员安排的合理分配,减少或避免出现机构膨胀或者部门忙闲不均匀的现象。
目前因为工作需要相关机构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招聘引入一些编外人员填补职位空缺,长期如此也会引发同工不同酬等人事管理方面的问题出现,所以如何统筹科学管理并且有效使用各类编制资源是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十九大报告对其资源特别指出了使用思路,为我们今后的改(二)促进高校各部门的合作学费的收费问题不只是高校财务部门的职责,还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
浅谈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作者:孙国良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3期【摘要】行政改革是政府为适应环境发展而做出的内部结构调整和职能转变的过程。
在外部改革环境压力的作用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行政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并在借鉴西方国家行政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摸索出来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道路。
未来我国的行政改革将会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民主政治的推动下保持持续改革的自觉性;同时,在改革价值多元化的前提下,凸显社会公平与公正价值理念;在行政改革的内容方面,将会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权力和组织结构调整。
【关键词】行政改革;社会公正;公共服务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财政危机、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等内外因素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都先后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
概括起来,其内容基本上都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组织结构变革、管理理念和方式创新等方面,目的是建立起适应人类社会新的历史阶段的政府职能体系。
虽然行政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个国家行政改革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模式,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各国行政改革实践来看,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正在被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并逐渐形成一种引领我国行政改革发展的趋势。
一、行政改革的特点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七次大的行政机构改革,在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建立民主参与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发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改变了落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这些重大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
具体来讲,我国的行政改革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科学理论的指导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民营化改革和重塑政府运动之所以取得了瞩目成就,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改革的背后有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比如公共选择理论、企业家政府理论和治理理论等。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一、引言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一环,旨在不断完善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探讨未来改革方向。
二、主要成就1. 分离政企关系在行政体制改革中,我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之一是分离政企关系。
以往政府与企业有过于紧密的关系,行政权力过度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制约了市场竞争力的发展。
为了促进市场化改革,我国通过打破行政垄断、深化市场化等措施,形成了较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2.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过去,我国政府过度强调对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导致政府权力扩张,效率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渐转变为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行政机构。
政府还加强了与民众和市场的互动,更加注重市场监管,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能。
3. 推进行政审批改革行政审批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我国通过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等措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
这一改革大大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审批负担,提高了政府效率,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 加强地方政府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中国还注重加强地方政府的改革。
通过加强权力监督、推进地方政府改革试点等措施,我国取得了初步成效。
地方政府的权责清晰,政府风险可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未来改革方向1. 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未来,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应更加注重市场监管,提升监管效能,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重点是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推进权力监督与制约为了有效制衡政府权力,未来改革需要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
建立健全的权力公开制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推动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政府权力的行使在合法、公正和透明的范围内。
加强司法独立和法治建设,为权力监督提供坚实保障。
试论述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困难及发展趋势
试论述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困难及发展趋
势
中国行政改革近几十年来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经验、困难和
发展趋势。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和完善行政体制,以更好地
促进经济发展。
从1978年起,中国在改革经济体制、减少官僚和重建
行政机构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政府凭借强大的政策指导,有效地整合了许多政府职能,加快了政策的执行,推进了政府行政体
制的变革。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更加高效、面向市场和更新的行政体制,实现了行政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然而,中国行政改革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执行政策的效率
仍然较低,实施政策存在缓慢和不透明等问题。
其次,行政能力普遍
不足,实施结果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置。
另外,官僚主义思想也在影响
行政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往往阻碍了政策的执行。
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行政改革有望发展和改进,实
现更开放、更便捷、更先进的政策实施以及更加合理和更低效的行政
机构管理。
希望中国可以尽快突破行政困境,实现行政改革的历史性
突破。
综上所述,中国行政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经验、困难
和发展趋势。
未来,希望中国能够突破行政困境,实现行政改革的历
史性突破,实现更加合理和高效的行政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以下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
一、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80年代初期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开始尝试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大胆地进行对外开放,开展对外贸易合作等,为后续的行政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是90年代初期的实践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开始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改革政府机构职能和权力,提高行政效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再次是新世纪以来的创新阶段,这一阶段我国提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举措,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创新。
二、主要成就: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首先是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政府职能由过去的重管、重企变为服务型政府,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和保护。
其次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幅度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行政效率。
再次是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深化了机构职能改革,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
还取得了法治化建设、人才引进、信息化推进等方面的成果。
三、启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有效服务和监管,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减少政府干预、简化行政审批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需要建立公正、高效、透明的行政审批制度。
行政机构改革需要注重横向和纵向协调,强化政府职能整合和权力监督机制。
行政体制改革应当注重法治建设,加强公共管理的法治化。
还需要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政府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大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行政体制改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为我们今后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我们要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行政体制的现代化和法治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
当代我国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一个国家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政府机构的设置、权责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行政体制也在逐步完善和改革中。
本文将从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解读当代我国行政体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行政机构体系相对僵化,垂直管理体制制约了行政效能的提升和社会管理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对行政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转型等因素也促使我国开始探索行政体制的改革。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1. 提高行政效能:通过简政放权、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优化政府职能和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2. 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建立健全的权力监督机制,强化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发生。
3. 实现依法行政:加强法治化建设,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的公共决策程序和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4.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进政务公开,实现政府信息透明化,并加强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与沟通,为民营企业和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 政府职能转变:推行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优化政府职能。
如取消和下放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权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2. 政府机构改革:通过精简机构、整合职能等措施,优化行政机构设置,减少政府机构之间的重叠和冗余。
如组建国务院机构,整合相关职能,提升政府运行效率。
3. 分权与责任明确:推行权责分明,强化行政机关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通过明确权力责任边界,加强权力运行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作者:孔杰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02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行政体制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我国共进行了八次以机构改革为主线的行政体制改革,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三个阶段的历改革程,得到五条启示: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有序推进。
关键词:改革开放行政体制政府职能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236-0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行政体制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回顾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认真总结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为完善国家行政体制,我国共进行了八次以机构改革为主线的行政体制改革,每次都立足于具体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要求,对行政管理中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不符合政治要求以及不能顺应社会进步需要的体制和机制进行了改革。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四大之前(1978—1992)。
这一阶段,分别在1982年和1988年集中实施了两次行政体制改革。
1982年的行政体制改革,主要是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的需要,重点是精简机构,实行干部年轻化,提高政府效率。
1988年的行政体制改革,重点是精简经济管理部门,转变经济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
这一阶段的改革,通过转变职能、精简人员、理顺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激发了经济社会活力,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四大召开到党的十八大之前(1993—2012)。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趋势(ppt 42页)
这几个试点的改革预示了中国 地方政府新一轮公共行政体制改革 的新方向,它们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将为全国提供借鉴。
●改革的经验。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 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做机构改革方案说 明时,总结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五条经 验:
——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 改革的关键;
——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 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 革的重要任务;
——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 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 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 进改革;
●前几年,为顺应加入WTO的新 形势,我国政府与时俱进,成立了数 个新部门——产业损害局、进出口公 平贸易局、司法考试司、反洗钱处等。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999年底, 我国启动又一个重大行政改革项目—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转变政府职 能有了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改革的成就。历时4年多的从中 央到地方各级的机构改革,积极稳妥、 进展顺利,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 系、调整机构设置和精简人员编制等 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取得了明显 成效。通过此次改革,政府职能有了 较大转变,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改善, 机构设置相对精干,政府运作更加协 调,办事效率有很大提高。
●这几个试点城市的改革已由过去侧重于 机构改革向更系统的改革转变,即向建立现代 化政府管理体制和模式转变。
●这几个试点城市的改革加大了政府体制 创新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都力图加快政府 体制创的步伐,重新界定政府作用,合理配置 政府的职能。探索新的行政组织结构及运行机 制是几家试点城市改革思路的共同点。
。
●这几个试点城市的改革思路大都提出以 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以 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 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 务型政府的转变。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共十六大在政治文明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目标之一[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要求中国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
从中共十六大规定的改革目标和入世后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出发,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就是要把政府建设成为有限政府、法制政府、效率政府、服务政府和信用政府,逐步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去年召开的十七大也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
一、行政改革的含义(一)行政改革的含义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
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
(二)行政改革的类型1、突变式改革与渐变式改革。
这是依据行政改革方式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突变式改革是指在较短时期内对体制、机构和编制人员等进行大幅度改革。
这种改革方式能迅速推进,集中解决矛盾,但阻力较大,风险也较大。
一般适用于环境的剧烈变动和矛盾尖锐之时.渐变式改革是指用较长时间进行渐进改革。
这种改革较为稳妥,易于被人接受,但迟缓拖延,旧体制不易突破,矛盾的积累也可能引起更大的危机。
2、调适型改革、转轨型改革和发展型改革。
这是依据各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不同而作的划分。
调适型改革指发达工业化国家在现有政治、经济框架范围内所进行的适应性行政改革.转轨型改革是指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而由一种行政体制向另一种行政体制转轨.具体包括前苏联东欧的激进型转轨和以我国为代表的渐进型转轨两种类型。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行政体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行政体制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存在着诸多的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行政体制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行政体制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
当前,我国行政体制需要超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间的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的矛盾,更要考虑到各种行业利益的博弈。
这使得变得困难重重。
因此,对于而言,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迈出的第一步是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创造更多的利益共同体。
其次,行政体制需要面对的是机构体系庞杂、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
行政机构体系庞杂,职能交叉重叠导致了决策效率低下、行政权力滥用等问题的存在。
因此,中需要进行机构职能整合,优化行政管理结构,减少决策节点的重叠,并建立健全责任明晰、权责一致的行政体制。
第三,行政体制需要破解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过度集中的行政权力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影响行政效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行政监察,建立健全反腐败机制,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和责任制度,更好地实现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第四,行政体制还需要解决干部选拔任用与激励机制不合理的问题。
当前,行政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存在着程序不透明、权力过于集中等问题,导致人才流失和干部队伍素质不高。
因此,应该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增加选拔的民主化程度,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保留高素质的干部。
第五,行政体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党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问题。
党和政府机构的权责界定问题一直是中国行政体制的难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行政体制,明确权力的衔接和分工,构建党和政府机构的合理关系,实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工负责的制度。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行政体制面临诸多难点和挑战。
为了推进行政体制,应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积极破解各种利益关系的困扰;进行机构职能整合,优化行政管理结构;加强行政监察,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和责任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明确党和政府机构的权责关系。
简述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简述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中国政府近年来在幼儿教育行政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保障少年儿童的权利,开展儿童社会福利政策,推动教育改革进程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改革是建立儿童友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改革是改善少年儿童生活质量,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就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进行综述。
一、改革主要内容首先,近年来,政府和相关机构对幼儿教育行政改革以及幼儿教育政策的推行、实施、监督等工作,下若干重要的决策:1、加强统一行政管理。
立法颁布《幼儿教育统一行政管理条例》,统一行政组织的结构,明确行政职责,健全行政审批机制,加强督查监管,以规范行政机构作为幼儿事务。
2、突出教育质量监管。
立法颁布幼儿教育法,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实行投资者入园审查机制,规范机构建设,明确机构管理和考核规则。
3、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幼儿教育服务保障条例》公布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幼儿教育服务标准,明确服务保障的责任。
4、鼓励教育创新发展。
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教育信息化、推行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促进社会发展的科教兴国战略,为改善全民教育水平创造良好环境。
二、改革主要特征1、民主化。
政府鼓励幼儿教育行政管理及相关改革运动的民主化发展,以公众参与的方式参与全局的幼儿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这对改善幼儿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价值。
2、法治化。
政府积极提高行政效能,改善行政管理,建立健全幼儿教育行政法律体系,使幼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更多的法律保障。
3、专业化。
政府强调专业性,推行行政专业化,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幼儿教育服务实施和监管,以提高机构的专业性和管理水平。
4、便利化。
政府不断完善行政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出一系列新政,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业者提供便利。
三、改革发展的趋势1、政策聚焦分类引导。
政府将大力支持和督促劣势地区幼儿教育,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更多的注重社科、体育等软性的特色教育,深入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坚持精准扶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不断深化和完善。
它不仅深刻影响了我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各个领域,而且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制度创新、政策执行和治理能力的强大。
第一阶段: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从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此阶段的主要措施包括取消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等等。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开放和改革。
第二阶段:行政体制创新和社区治理模式1990年,在实践中突破和创新是改革开放的主题,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基于市场和社区的治理。
通过建立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加强基层政府建设、实施公共安全和卫生保健等措施,形成了社区主体治理模式,并在城市和乡村实现了深入。
第三阶段:政府公共服务、大众治理和监管体系到了2000年,行政体系改革的重点就转向了政府公共服务、大众治理和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设。
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增加市场竞争、推进政府在线服务、优化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职能转移等等。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体制改革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全面深化和扩展。
以上就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也在不断适应和发展。
从早期的计划管理模式到现在的数字化治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经历了多次转型,但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启示: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重突显人民群众和公共利益。
二是要坚持“市场经济”和“政府主导”,实现政府优化和市场监管双向、互动和协调。
三是要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和因素,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力和合作。
最后,要不断深化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优化行政体制、完善政府功能和服务水平,构建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家。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化、智能化、高效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为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设法治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宪法法律权威高于一切,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监督,实现行政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可预期性。
推进行政法制建设,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法律与行政工作的衔接机制,提高行政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其次,推进智能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行政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必然趋势。
改革的目标是通过信息化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优化决策过程,提高服务效率,减少人为差错。
再次,实现高效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改革的目标是优化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减少重叠和冗余,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通过推进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减少行政流程、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最后,加强行政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行政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强化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同时,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法治化、智能化、高效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
通过完善行政体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度中文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度中文中国的行政体制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开放40年的历程中,中国的行政体制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不断深化和完善,逐步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
下面将从的动因、核心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角度来探讨中国行政体制。
其次,行政体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权力下放、简政放权、职能转变和机构等。
权力下放是指将部分行政权力下放至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提高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市场化的决策能力。
简政放权是指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职能转变是指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转变,推动政府职能向社会服务、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向转变。
机构则是指对政府机构进行合并、划分、优化和简化,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未来中国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的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政府要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治理。
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政府机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能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在行政体制中还需要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改善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另一方面,还需要解决政府机构中的利益调整问题,确保的平稳进行。
此外,还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行政体制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动因主要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际竞争压力。
的核心内容包括权力下放、简政放权、职能转变和机构。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行政体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和机构。
但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如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政府机构中的利益调整以及监督和问责机制的建立。
行政改革的影响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行政改革的影响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行政改革是指对政府行政机构、行政流程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政府的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进而促进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行政改革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行政改革可以提高政府效率。
一个高效的政府可以更好地执行政策、管理资源、提供公共服务,从而有效推动社会发展。
通过简化决策流程、优化人力配置、推行信息技术化管理等手段,行政改革可以加快政府决策的速度和精确度,减少行政程序的繁琐和时间成本。
以中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通过推行“放管服”改革,政府减少了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和文件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促进了经济发展。
行政改革可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行政机构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
优质的公共服务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行政改革可以通过简化服务流程、强化服务管理、增加服务供给等方式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
例如,通过推行电子政务和在线服务系统,政府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提高仪式效率和满意度。
通过提升公务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行政改革还可以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服务态度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行政改革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行政改革可以倒逼政府提高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通过行政改革,政府可以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行政改革还可以推动政府机构的职能转变和转型升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例如,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改革,构建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管和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行政改革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提高政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当代中国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视频讲解]19.1 本章要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界说■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19.2 重难点导学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国家行政组织先后进行过多次改革。
从整体上看,这些变革基本上是围绕着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管理重点而进行的,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则是调整机构和精简人员,以及后来的转变政府职能。
1.建国初期的政府机构的改革[1949年10月~1978年12月][1]1954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较大的行政改革。
这次改革奠定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
本次中央人民政府的改革,如图19-1所示。
图19-1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改革结构[2]1958年政府机构改革1958年,中央开始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中央直属的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下放给地方管理,同时对国务院行政部门进行了精简调整,形成了第二次较大的国家行政改革。
经过这次改革国务院所属部门由81个缩减到60个。
这次改革是建国后关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分权的第一次尝试。
[3]“文化大革命”时期政府机构设置十年动乱期间,国务院受到严重破坏,到1970年,国务院工作部门从97缩减到32个,行政管理工作几乎瘫痪。
这是一种由外力发动的、极不正常的“变革”。
1975年,在周恩来、邓小平同志主持下,国务院部门恢复到52个,但其行政管理职能仍受到极大限制。
2.“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机构改革[1978年12月~1998年][1]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①改革内容:改革国务院领导体制;大幅度精简机构[100—61];大幅度减少各级领导干部职数;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精简人员[25%]。
②改革影响和成果: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首长负责制;打破领了导职务终身制;裁并机构,加强了综合性协调机构;设置了研究和咨询机构;将部分行政机构改为经济实体,试行市管县体制,探索城市经济中心;鼓励改革开放思维。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一、行政体制的基本问题: 回答一切问题的基本思路只有先回答了行政体制所包含的基本问题, 才能更好地回答一切有关行政体制的问题。
概而言之,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围绕行政而形成的行政管理体制, 具体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组织与行政领导体制、行政运作机制等诸方面的制度构成。
这么说来, 行政体制改革其实就是在处理政府职能范围(市场还是计划)、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整社会管理的重点、调整政府机构的设置、数量等方面的。
因此, 回答本题目可以基本上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认识历史和现状以及趋势的基础显然, “改革”必须有个对象, 改谁的革?对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而言, 其实一直处于变革的过程中。
因为随着时代的不同、随着具体历史任务以及高层管理者管理理念的不同, 我们的行政体制一直在变。
不过, 就本题目而言, 改革的对象指的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
因此, 我们在这里先简单谈谈中国行政管个体制的这个背景——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
(一)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产生的几个依据第一, 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产生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党的领导理论都在计划性行政管理体制中有所体现。
尤其是党的领导理论体现的最为明显。
这种特征本无可厚非。
不过需要指出: 党的“事无巨细”的领导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变成了“党政不分”, 遏制了行政积极性。
第二, 计划性行政体制产生的经验基础1: 革命政权中的行政实践如, 延安时期、江苏瑞金时期等革命政府在根据地开展的行政管理都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奠定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和经验。
需要指出, 由于革命时期情况特殊, 行政管理体制的“集中性”较强, 而民主性相对较弱。
第三, 计划性行政体制产生的经验基础2: 苏联模式这一点最好理解,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管理体制与苏联的“一大二公”性的管理体制几乎无二致。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引言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
本文将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探讨未来改革的方向。
一、推进政府机构改革1. 调整和整合中央政府部门•成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整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整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卫生健康事业管理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成立自然资源部,整合原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
2. 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实行市县机构编制管理权限下放,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1. 推行事业单位改革•减少事业单位数量,优化行政管理结构。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政务公开制度,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实施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三、加强政府监管和责任追究1. 建立健全监察体制•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整合原国家监察体制和行政监察体制,实现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实现。
2.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败斗争。
•建立健全廉政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
四、未来改革发展方向1.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管”为主转向“治”为主。
•推动政府向市场、社会和群众一体化转型,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2. 优化政府治理体系•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完善和规范政府工作程序和规则。
•建立现代政府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3. 强化政府监督和问责机制•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推进有效监察和问责工作。
•加强权力审计和财政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和资源浪费。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各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管理挑战,公共行政改革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在理念、体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和差异性,因此对中外公共行政改革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吸取各国经验,促进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进步。
本文将从中外公共行政改革的历史渊源、理念及体制改革、制度建设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
一、历史渊源在对中外公共行政改革进行比较研究时,首先应该了解其不同的历史渊源。
西方公共行政改革起源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促使西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公共行政改革。
而中国的公共行政改革则起源于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公共行政改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停滞不前。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才开始对公共行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二、理念及体制改革在公共行政改革的理念及体制改革方面,中外存在一些共性和差异性。
西方国家在公共行政改革中强调市场化、精简效率、用户导向等理念,主张政府应该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提高政府的效率。
而中国在公共行政改革中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主张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公共利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在体制改革方面,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方式来推动公共行政改革,而中国则主要是通过行政机构改革和分权下放的方式来推动公共行政改革。
三、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和差异性。
西方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是强调政府的透明化、法治化和民主化,致力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以约束政府的权力行使。
而中国在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是强调政府的规范化、职能化和法治化,致力于建立一套严密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
在制度建设方面,西方国家还普遍采取了分权制衡的制度安排,以限制政府的权力,保护公民的权利;而中国则主要是通过国家监察体系改革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和约束,保障政府的廉洁和效能。
2024年我国行政改革动力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行政改革动力研究论文一、引言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背景下,各国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行政领域进行了多次深刻的改革,以应对时代的变迁和国内外的需求。
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动着中国行政改革的步伐?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行政改革的动力来源及其影响。
二、外部环境的驱动力全球化进程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为了与国际接轨,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行政改革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例如,为了吸引外资,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成为了行政改革的重要方向。
信息技术的革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行政改革提供了新的手段。
电子政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政府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信息,提高行政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这种技术革新推动了行政改革的深入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行政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多。
这种合作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行政理念和管理经验,还为中国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从而推动了行政改革的深化。
三、内部需求的推动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行政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行政改革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例如,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民主政治的推进民主政治的推进是行政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在民主政治的背景下,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提高行政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这要求政府在行政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民意,积极回应公众关切。
行政管理问题的暴露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也是推动行政改革的重要力量。
例如,腐败问题、行政效率低下、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都促使政府进行深入的行政改革,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行政效能和公信力。
四、行政改革的动力机制行政改革的动力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
篇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1、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
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
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1)中国行政改革的理念。
在改革的初期,当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精简机构和人员成为当务之急。
而随着我国几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人员的“精简”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
如何做好现有部门、机构之间权力关系的理顺,“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
这体现出一种理念上的变化,从注重机构、人员数量的比较表层的改革转向注重提高现有人员工作效率,协调部门之间权力等深层次的内容。
(2)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
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共十七大提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反映出政府高层越来越将行政体制改革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3)中国行政改革的重点。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4)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
二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和改革委)。
三是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
四是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
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组建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
(5)中国行政改革的特点。
一是着重优化组织结构,整合组织功能。
本次改革明确界定和规范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着重调整归并业务相近的机构,联系密切的机构和因分工过细导致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的机构。
如将原来分散在几个部门中的对国有企业的指导和领导干部管理职能、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等整合起来,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二是优化政府人员结构。
调整和改善机关人员结构,着力充实和加强市场监管部门和基层一线的执法力量。
三是强调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和调整。
这次改革进一步将政府职能定位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
从机构改革的方案来看,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调整体现在以下方面:加强宏观管理与监督;健全社会管理与监督;重新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加强服务职能。
篇二:当代中国行政改革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
育”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当代中国行政改革
目录
摘要................................................. (1)
关键
字................................................. (1)
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2)
1、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2)
2、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取得的显著成就 (3)
3、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存在的不足 (4)
4、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 (5)
二、当代中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 (5)
1、政府即为改革主体又为改革客体 (5)
2、复杂的利益关系难以协调 (5)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具有较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6)
4、政府职能转阻力重重 (6)
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7)
1、探求解决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处理对策 (7)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8)
3、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9)
4、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9)
5、健全行政运行机制及政府职责体系 (10)
6、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 (11)
7、深化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建议 (11)
【参考文献】............................................... .. (13)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为分析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现状,研究行政改革的难点,找出促进我国行政改革发展的对策,撰写本论文。
本论文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领导科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概论、中国行政史、公共政策、行政组织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知识。
纵观当代中国行政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行政改革的任务往往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提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主要动力。
横向比较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各项措施,从现状、难点和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的政府管理,无论从组织架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等,与计划体制下相比,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在充分肯定政府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政府依然强势不改,继续扮演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角色,忽视或者淡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甚至继续把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投资于竞争性领域,继续强化政府的行政审批色彩,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市场作用和行政权之间的扭曲,引发政府行为的紊乱,助长权力行使的非理性,而且还有可能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大下降。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实际,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与矛盾,认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点,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做法,强调为我所用,不能照抄照搬。
探索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沿理论成果,总结各地改革的基本经验,预测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对于推进当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突
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体制障碍和瓶颈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完善相关保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设置行政机构,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起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标准和执法责任制等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克服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难点,推动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行政体制改革;难点;对策
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70年代末起,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的行政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权力过分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同时,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结合;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关键;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同步推进。
中国的行政改革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国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在过去的20年里,政府改革曾几度启动,但结果皆不尽人意。
行政改革涉及到行政体制内部、外部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行政改革遇到来自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及外部因素方面的阻力,当代中国行政改革还存
在很多困难。
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1、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
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
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1)中国行政改革的理念。
在改革的初期,当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精简机构和人员成为当务之急。
而随着我国几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人员的“精简”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现有部门、机构之间权力关系的理顺,“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
这体现出一种理念上的变化,从注重机构、人员数量的比较表层的改革转向注重提高现有人员工作效率,协调部门之间权力等深层次的内容。
(2)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
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共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