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迁。
2. 讲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理与环境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
2. 讲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家乡的风俗习惯与美食1. 讲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如婚丧嫁娶、传统节日习俗等。
2. 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讲解食材来源、制作工艺等。
第四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1. 讲述家乡的历史名人及其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分析名人的品质和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如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保护与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名人故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家乡保护与发展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保护与发展家乡方面的思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材。
2. 课件:家乡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3. 参考资料:关于家乡的名人故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料。
六、家乡的民间艺术1. 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戏曲等。
2. 讲解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代表人物及艺术价值。
七、家乡的传统节日1. 讲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介绍节日的习俗、活动及意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节日文化。
八、家乡的现代发展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现代化建设成果,如交通、科技、教育等。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景观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家乡的历史沿革2. 家乡的文化传统3. 家乡的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五、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第1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讲解、讨论)第2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3课时)第3课时: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讲解、讨论)第4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第5课时:总结与反思(小组分享、总结发言)六、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图书资源:介绍家乡的图书、故事集、名人传记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详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等。
3. 讲解家乡的人文环境: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名人故事等。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引导他们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课程名称: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历史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4. 家乡的风土人情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地考察法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4.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比较感兴趣,但在讲解家乡的特色产业和风土人情时,学生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针对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我还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计划详述1. 课程名称: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2.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第5-8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第9-12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第13-16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第17-20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4. 教学资源准备:图片、视频、实物、实地考察地点等。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家乡的自然环境:观看家乡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之美。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家乡的公园、湖泊等自然景观。
2. 家乡的历史文化: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地方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水、湖泊、植被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家乡自然风光的形成原因,了解地理、气候等知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自然风光的情感。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如古建筑、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第三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1. 让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2. 引导学生了解民俗风情的来源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民俗素养。
3. 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家乡民俗风情的意识。
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产业特点、资源优势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培养学生的经济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五课时:家乡的环境保护1. 让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2.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环保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乡环境保护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家乡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表现及成果。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1. 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2. 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
第二课时:家乡的名胜古迹1. 介绍家乡的著名景点、历史遗迹等。
2. 学习相关的历史故事、传说等,感受家乡的文化底蕴。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1. 了解家乡的农业、手工业、工业等特色产业。
2. 学习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对未来展望。
第四课时:家乡的英雄人物1. 介绍家乡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英雄事迹等。
2. 学习人物的品质、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五课时:家乡的未来建设1. 了解家乡的城市规划、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
2.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了解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包括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特色产业等方面的了解。
2.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关注家乡发展的态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相关的历史文献、传说故事、名人传记等。
3. 家乡的特色产品、手工艺品等实物或模型。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家乡的民间艺术1. 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曲艺等。
2. 学习民间艺术的历史、流派及特点。
第七课时:家乡的饮食习惯1. 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特色菜肴、传统习俗等。
2. 学习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健康饮食知识。
第八课时:家乡的生态环境1.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
2. 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方历史概况1. 学习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分析历史变迁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地方地理特色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
2. 探究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三章:地方风土人情1. 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
2. 学习家乡的语言、方言特点。
第四章:地方特色产业1. 了解家乡的支柱产业和发展现状。
2. 探究地方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原因。
第五章:地方文化名人1. 学习家乡的文化名人及其成就。
2. 分析文化名人对家乡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方文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2.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3. 学生对地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地方文化》。
2. 参考资料:地方志、地方文化网站、相关学术论文等。
3. 实地考察:地方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特色产业基地等。
4.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图片、音频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六章:地方历史故事分享1. 让学生分组搜集家乡的历史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家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事件。
第七章:地方特色美食制作1.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教授家乡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
2. 学生分组实践活动,亲自动手制作地方特色美食。
第八章:地方民俗表演1. 让学生学习家乡的传统民俗表演艺术,如舞蹈、戏剧等。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地方课程的兴趣。
【教学内容】地方特色文化介绍地方历史名人地方传统艺术地方特色美食地方旅游资源【教学时间】课时安排:每学期共计15课时教学时间分配:地方特色文化介绍(3课时)、地方历史名人(2课时)、地方传统艺术(3课时)、地方特色美食(3课时)、地方旅游资源(4课时)【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实地考察、采访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方特色文化。
二、第一章:地方特色文化介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地方特色文化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我国各地特色文化的代表例子地方特色文化与民俗、历史、地理的关系【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各地特色文化。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教学反思】检查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概念的理解程度,如有需要,可进行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注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第二章:地方历史名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成就和对地方文化的贡献。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敬英雄的品质。
【教学内容】地方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地方历史名人的成就地方历史名人对地方文化的贡献【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地方历史名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方历史名人的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检查学生对地方历史名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有需要,可进行补充讲解。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概况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行政区划和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1. 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传统建筑。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第四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1. 讲述家乡的历史名人及其事迹。
2. 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品质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五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1. 介绍家乡的主要农作物、特色手工艺品。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各个方面。
2.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resources,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
2. 参考资料: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名人故事、特色产业等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六、第六课时:家乡的民间艺术1. 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土陶、民间舞蹈等。
2. 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传承和现状。
七、第七课时:家乡的节日习俗1. 讲解家乡的主要节日习俗和活动。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八、第八课时:家乡的经济建设1. 介绍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主要产业。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案背景地方课程是指通过学校本地特色条件的利用,与地方特色文化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向学生传授本地方言风情、地面特色文化、工艺技能及其他与学生有关的地方特色知识和社会技能的课程。
五年级地方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本地地方文化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本地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掌握本地地方方言的基本用语和表达;3. 学习本地地方特色工艺技能;4. 培养学生对本地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本地地方文化的概述a. 本地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发展;b. 本地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文化现象;c. 本地地方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2. 本地方言的学习与运用a. 学习本地方言的基本词汇和句型;b. 进行本地方言口语对话练习;c. 制作并演绎本地方言的小剧场表演。
3. 本地特色工艺技能的学习与实践a. 了解本地特色工艺技能的起源和发展;b. 学习本地特色工艺技能的基本方法和步骤;c. 实践本地特色工艺技能并制作手工作品。
4. 参观本地地方文化景点a. 选择本地特色文化景点进行实地参观;b. 了解本地地方文化景点的历史和特色;c. 记录参观体验并撰写参观报告。
五、教学过程1. 本地地方文化的概述a.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地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b. 学生通过阅读本地地方文化相关资料,了解本地特色文化的影响和传承;c. 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了解到的本地地方文化信息。
2. 本地方言的学习与运用a. 教师给学生讲解本地方言的基本用语和表达;b. 学生进行本地方言口语对话练习,模拟日常交流场景;c. 学生分组编写本地方言小剧场剧本,并进行表演。
3. 本地特色工艺技能的学习与实践a.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地特色工艺技能的起源和发展;b. 学生观看本地特色工艺技能的相关视频,并学习基本方法和步骤;c.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制作手工作品并展示。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方历史篇1. 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家乡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第二课时:地理篇1.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探讨家乡的地理特色和资源。
第三课时:民俗篇1. 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传统习俗。
2. 体验家乡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
第四课时:文化遗产篇1. 了解家乡的文化遗产和保護情况。
2. 学习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和意义。
第五课时:家乡名人篇1. 介绍家乡的名人和杰出人物。
2. 学习名人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地方文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采用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参加民俗活动,感受家乡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地方地理和民俗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资料书籍。
2. 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3. 实践体验活动的场地和设备。
六、教学活动第一课时:地方历史篇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重点突出重要事件和人物。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家乡历史的奥秘。
第二课时:地理篇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地理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地理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重点突出地理特色和资源。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家乡地理的奥秘。
第三课时:民俗篇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民俗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民俗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传统习俗,重点突出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祖国的美——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区的兴趣和认知,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重点:1. 学习和了解中国各地方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
2.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方文化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了解祖国各地方的文化。
2.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准备:1. 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2. 学生小组合作任务的相关材料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引起学生对中国各地方文化的兴趣。
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思考,如:“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有什么有趣的事物或特色文化?”二、学习地方文化(20分钟)1. 分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选定地方的文化、历史、名胜古迹等方面的资料。
3.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所收集到的资料,交流彼此的发现和感受。
4. 教师辅导学生总结归纳各地方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
三、展示与欣赏(15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PPT、海报、手工制作等),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地方文化。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其他小组的展示,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合作活动(15分钟)1. 小组间合作,设计一个游戏或活动,让其他小组参与,体验和了解各地方的文化。
2. 学生进行游戏或活动,通过互动体验地方文化,加深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地方文化知识和体验。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指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和体验各地方的文化。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点,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
2. 第二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民间习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物产资源教学内容:掌握家乡的主要农作物、特色产业、旅游资源等,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
4.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传承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5. 第五课时:家乡的现代发展教学内容:了解家乡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发展成果,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热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典型事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优势。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物产资源、历史名人、现代发展等方面的认识水平。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图片、视频、案例等3.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官方网站、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六、第六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等,欣赏家乡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第七课时:家乡的民间传说与故事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第八课时:家乡的建筑特色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如古民居、古建筑等,培养学生对家乡建筑文化的认识。
五年级地方教案设计
五年级地方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1. 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3. 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地方的热爱和归属感;4. 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地方的热爱和归属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教学课件或教学PPT;b. 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c. 与本地区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d. 与本地区相关的风土人情资料。
2. 学生准备:a. 学生需要提前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一些基本情况;b.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与本地区相关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b.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你们知道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吗?你们知道自己所在地方的历史文化有哪些吗?”2. 介绍地理位置(15分钟)a. 教师通过地图展示自己所在地方的位置,并与其他地方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b. 教师可以使用教学PPT或教学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3. 介绍历史文化(20分钟)a.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历史文化,如历史名人、古迹等;b.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寻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历史文化知识。
4. 介绍风土人情(20分钟)a.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自己所在地方的风土人情,如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等;b.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深化学习(30分钟)a.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一个方面,如地理、历史、文化等;b.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份小组报告。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方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概况1. 让学生通过地图等资料,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认识家乡的历史名人。
2. 引导学生探索家乡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
第三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1. 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
2.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景观与古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与社会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认识家乡的主要产业。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社会事业,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第五课时:家乡的人民与生活1. 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人民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调研报告、心得体会等。
3.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包括知识掌握、情感态度等。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针对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地方课程教材或资料。
2. 收集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教学展示。
五年级地方课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当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当地特色景点、名人、传统节日等的相关信息;- 了解当地独特的地理特征、气候、资源等情况。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本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环境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理篇- 学习当地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水系等;- 了解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状况;- 掌握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 历史篇- 学习当地的历史沿革,了解当地的发展过程;- 研究当地的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 了解当地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3. 文化篇- 学习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 了解当地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 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习俗。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来介绍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到当地著名景点、博物馆、纪念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3. 探究式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分析和总结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4.交流讨论法: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当地风景、名胜等,让学生对当地产生兴趣。
2. 探究学习:- 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当地的地理特征、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资料介绍当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知识,并引导学生做笔记。
4. 实地考察:- 安排学生到当地的著名景点或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5. 交流讨论:-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学习心得。
6. 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当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家乡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景名胜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著名人物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介绍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手工艺品、美食等。
4. 家乡的风俗习惯:介绍家乡的节日庆典、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
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讨论家乡面临的环保问题、发展挑战及对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俗习惯等。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地域文化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产业和风俗习惯。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4. 第四课时:家乡的风俗习惯5.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六、家乡的自然风光(续)教学内容:深入探讨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生物多样性等。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变化,如四季风光、日出日落等。
教学活动:组织一次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美景。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回课堂后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
七、家乡的历史文化(续)教学内容:研究家乡的历史重要事件,如建城、重要战役、文化传承等。
分析家乡的文化遗产,如古遗址、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历史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承家乡文化。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地方文化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了解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突出地方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家乡的民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4. 家乡的经济: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方特色产品。
5. 家乡的文化: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景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经济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方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家乡,亲身感受家乡的魅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过程:第1-2课时:家乡的历史与地理第3-4课时:家乡的民俗与经济第5-6课时:家乡的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7-8课时:地方特色产品的宣传与推广第9-10课时:地方文化活动实践与总结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经济和文化特点。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活动,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学生能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地方特色产品的宣传与推广活动。
4.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
七、教学资源:1. 历史、地理、民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书籍。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历史、地理、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2. 讲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3. 分析家乡历史与文化对自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第二课时:家乡的地理与资源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
2. 讲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3. 分析家乡地理与资源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课时:家乡的民俗与风情1. 介绍家乡的民俗习惯,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
2. 讲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如方言、饮食习惯、服饰等。
3. 分析家乡民俗与风情对自己的成长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第四课时:家乡的发展与变迁1. 介绍家乡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如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等。
2. 讲解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
3. 分析家乡发展与变迁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
第五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1. 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如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
2. 讲解名人的事迹与成就,弘扬家乡的优秀传统。
3. 分析家乡名人对自己的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家乡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实际案例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地理、资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未来规划。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如书籍、图片、视频等。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突出地方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习俗等,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家乡的资源: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等,认识家乡的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5. 家乡的人物: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文化名人、科技精英等,激发学生的榜样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地方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家乡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通过课堂问答、课后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价。
2.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3. 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评价。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安排1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历史、地理、风俗、资源、人物五个方面依次进行,每个方面安排3课时。
3.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相关地方资料、图片、视频等,学生准备实地考察所需物品。
4.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当地老人、文化传承人等,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风俗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1课时:家乡的历史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特色与文化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4. 家乡的风俗习惯5. 家乡的名人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俗习惯和名人故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地域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色与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和名人故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俗习惯和名人故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地域观念的提升。
六、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自然环境第二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三周:家乡的特色产业第四周:家乡的风俗习惯第五周:家乡的名人故事七、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收集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
2.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3. 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特色产业,了解其发展现状和优势。
4. 举办家乡风俗习惯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
5. 搜集家乡的名人故事,进行讲述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八、教学资源1. 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实地考察、图片、视频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4. 家乡的风俗习惯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5. 家乡的名人故事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家乡第一课自然美景看不够教学目标: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家乡的哪些地方有美丽的景点?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景。
(播放家乡九龙岩、唐生智故居的视频短片)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争当优秀小导游。
评选出优秀小导游。
三、说说家乡新变化1、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2、让家乡更美师:则哪有那个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第二课家乡风情教学目标:1、欣赏家乡优秀文化传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2、认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继承,了解家乡大地的风情。
3、围绕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自己观点,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系科,了解家乡民俗家乡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来介绍自己了解的民俗?二、了解健康饮食,感知绿色生活谈到饮食,我们家乡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特色菜,你们能举出两例吗?(出示图片:酸奶、酿皮、甜醅、奶茶,洋芋津津、狗浇尿、手抓羊肉、牛肉干)(课件展示几种家乡菜)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们觉得怎样才算是健康饮食?是啊!自然的恩赐无所不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材料创造我们的绿色生活。
三、环保行动,创造美好环境。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但是在这和谐中却时常有着不和谐的音符。
(课件展示:旅游区的白色垃圾、九龙岩石上乱写乱画等画面)看到这些,你们又作何感想?大自然给与了我们那么多,而又得人却在破坏自然的和谐,太不应该了。
我有个建议,我们应该利用星期六或星期日的时间到龙山公园清理白色垃圾。
我们的行动会感动很多人,到时候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强大,让清新的自然重新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家乡文化焕发更怡人的风采。
四、绿色延长,感受家乡文化家乡文化源远流长,还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请同学们课下分小组搜集、整理一些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
第三课丰富的资源教学目标:1、知道各种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培养学生感恩自然的意识。
2、了解我们身边的资源情况,指导应该保护有限资源。
3、会辨认各种资源;能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源的信息,并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能保护身边的资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师:《自然风景看不够》一课让我们大饱了眼福,欣赏了家乡美丽的自然美景,这些都是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
其实,我们家乡的其他资源也非常丰富,你知道我们家乡还有那些资源吗?生:我们的家乡有许多特产。
师:看来大家了解了很多有关家乡资源的知识,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家乡丰富的资源。
(板书课题——丰富的资源)二、交流资料,了解家乡丰富的资源1.了解家乡的资源师:课前同学们搜索了许多有关芦洪市资源的文字和图片材料,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进行汇总整理,看看我们家乡到底有那些资源。
一组:介绍家乡矿产资源。
二组:介绍家乡生物资源。
三组:介绍家乡土特产。
四组:介绍家乡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师: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家乡的资源,青海虽然不是一个大省,但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以“家乡资源知多少”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看看大家对我们家乡的资源到底了解多少,评一评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好。
(1)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一排为一大组,每组选出3名同学作为答题选手,其余同学可提供帮助。
(2)出示比赛要求。
题目分未必答题、抢答题。
每组选出一人举手抢答,题目读完之前举手将失去回答的机会。
每答对一题加10分(3)师出题,各小组回答。
(4)评选优胜小组。
分数最高的小组为优胜小组。
2.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节约能源意识师: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老师发现了这么一些浪费现象。
(出示校园中的浪费现象图片:水龙头滴水、学生倒剩饭现象严重、学生乱撕纸、扔纸,铅笔、橡皮没有用完就扔掉……)师: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名小小监督员,监督我们周围的浪费现象。
节约这么重要,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吧!三、说说家乡资源1.乡资源介绍师:关于家乡的资源,大家了解的很多,那你们知道我们湟中有哪些资源吗?把你知道的在你的小组中说一说。
2.合理利用家乡资源师:我们认为应该怎样利用家乡的资源呢?生……总结:同学们的建议和想法都很好,对于家乡的资源,我们要合理利用,相信我们大家一定能做好。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丰富的资源,同时我们知道了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好好利用,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希望大家从我做起,积极响应倡议,保护家乡宝贵的资源。
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教学目标:1、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愿意合作交流乐于与他人分享。
2、知道家乡的著名景点,并能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家乡美;会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教师: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几位同学的家乡去参观。
二、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1、展示风光。
教师以多媒体课件呈现青海的草原、高原、广场、乡村风光的图片,还可以增加一些表现不同自然环境特点的风光照片或者录像片。
(1)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
(2)教师引导,设问:这些同学的家乡各不相同,有的是粗犷的草原,有的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有的是热闹繁华的大城市,有的是宁静美丽的乡村。
请大家描绘一下自己的家乡。
2.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学生联系家乡实际,想想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的特点。
3.教师小结: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山上的泥土散发着清香,小溪的流水清澈甘甜,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家乡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三、我的家乡真美丽1.学生把收集到的家乡的照片、图片及文字资料展示在黑板和教室周围的墙上。
2.学生自由欣赏,在心中选定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
3.意见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讨论如何充分利用有关资料向大家推荐介绍本组选定的景物。
4.每组指派一个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推荐本组选定的景点。
5、同学们为自己选择的景点写导游词。
6.教师小结:通过刚才这些有趣的活动,大家已经了解了家乡的美景。
确实,家乡就像你们所画、所拍摄、所介绍的那样,真的很美丽。
四、拓展延伸:生长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1、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
2、知道小草有净化空气、防止沙尘暴、防止水土流失的等方面的作用.3、会使用吹风机、温度计等工具探究草坪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朗诵导入师:老师课前安排大家寻找身边小草的身影,你们完成任务了么?生:完成了。
师:谁来展示给大家看?学生展示:二、探究小草的作用。
1.交流小草作用师:图片看完了,小草遍布我们祖国的各个角落,为我们默默做着贡献。
谁查到了小草有那些作用?2.探究实验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娇弱的小草会有这么多作用么?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课件展示《实验提示》。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后学生汇报。
)师:同学门汇报的真不错!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有关草坪作用的资料,你们想听么?(播放视频录音:验证草坪可以调节气温验证草坪可以降低噪音。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草坪对于环境有这么多益处,可是有些地方,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强,还存在破坏草坪的现象。
爱护草坪,保护环境,同学们可以做些什么?生1:不践踏小草。
生2:看到破坏的行为要制止。
师:我们小同学要量力而行,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大人。
生3:写宣传标语。
…….4.设计宣传卡片师:让我们来写一条保护小草的宣传口号吧!1.树立起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具有尊重其他生物生存权利的意识,初步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伦理观。
2.知道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3.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教学过程:一、生活在线师:同学们,又一群蚯蚓找不到家了,你们想帮助他们回家吗?生(齐):想。
师:你们都是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想办法帮蚯蚓回家。
(板书课题)师:蚯蚓怎么会找不到家了呢?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一探究吧!(课件出示千条蚯蚓挡道图)二、追根求源1.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蚯蚓?这说明蚯蚓可能喜欢什么样环境?生: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生: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
师:关于蚯蚓,大家还知道那些知识?(生分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师小结:其实,任何生物都有适合于自身生存的特定的环境条件。
如果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这种条件,这种生物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严重的甚至会死忙活灭绝。
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里保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意识,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尊重其他生物,也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三、环保在行动1.帮蚯蚓回到他的家师:下面,就然我们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如何帮迷路的蚯蚓回到它的家?(小组讨论,师参与其中)各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展示。
2.成立小动物保护协会师:由于人类的破坏和虐杀,有的动物已经灭绝,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只能通过图片来欣赏它们可爱的影像;而有的动物数量极微,也应经到了灭绝的边缘。
大家说,为了保护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办?生:制止那些捕杀动物的人。
生:用法律惩罚他们。
······四、绿色延长线师:每个协会举行一次小动物保护法制宣传,会长把你们活动的日期、范围、方式(这写内容每个协会自己讨论决定)上报给我,到时老师也会参加。
然后,每个协会写一份活动感想,尽心反思和总结。
另外,你们可以根据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动手给喜爱的小动物设计一个家。
一月后进行评论,看那位同学设计的家既新颖、又舒适。
第七课笼中的小鸟教学目标:1.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具有尊重其它生物生存权利的意识,初步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