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觉醒和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共21页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zxls
等。
(2)因果型:常用关键性词语为“原因是”、“目的是”、
上页 下页 返回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知识速览 “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 “背景是”等。
(3)材料型:涉及时间概念、地点、人物等关键词;从材料 信息角度看,有“材料表明”、“说明”、“体现”、
“反映”等。
(4)逆向型:其关键词有 “不正确的是”、“不包括”、 “不属于”、“错误的是”等。 (5)目的型: 其关键词主要有“主要目的是” 、“目的是” 等。
征。
答案 D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变式训练1】 (2012· 德阳一模)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 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 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 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 )。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
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
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 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 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 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知识速览 高考突破 归纳拓展
上页 下页 返回
解题思路
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和把握题干“空壳”和“成
果象征”等关键词。根据题意,辛亥革命的成果虽成“空 壳”,但仍保留着象征意义的东西。从题干辛亥革命成果 的角度判断,A、B、C三项中的“中国同盟会”、“三民 主义”均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而是推动辛亥革命的政党 组织和思想理论。只有D项的“中华民国”和“《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成为北洋军阀篡权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象
【中国近代史1894-1919】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中国近代史(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1919 年五四运动前)主题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
”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④反映了作者对义和团运动完全赞同A .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结果被义和团斥责为“二毛子”(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
这说明①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②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③义和团英勇反帝而盲目排外④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有清醒认识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
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 .《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B.《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C.《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D .《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4.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1900 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样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A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改良道路受挫C.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D.洋务运动失败5.20 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
,, 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1)共30页文档
前的中国(1)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甲午 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
福清康辉中学 历史教研组 许妹妹
第5讲
近代中
模
国的觉 醒和探
块 索——
二 甲午战
争后到
五四运
动前的
中国
历史阶段特征
归纳知识整合
热点透析 高考
考点二 考点一
冲刺直击高考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 阶段特征 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
侵华 国家
时间 条约
日本
1894~1895年 《马关条约》
德、奥、美、法、英、意、 日、俄
1900~1901年 《辛丑条约》
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影响
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列 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③中国各阶
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②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政治上
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
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
经济上 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民族资
表
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现
思想上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先后登场,
(4)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
(5)意义: ①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 潮流。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
”。
(3)内容: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同盟会纲领
内容
暴力革命,推翻 清王朝的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核心)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专 制,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 的财富重新分配问 题,平均地权。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鼓舞了亚洲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
所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为什么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局限性:
(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任务.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辛 丑 条 约 》
赔 设 拆 惩 改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义和团运动(1899—1900)
◆口号:“扶清灭洋”
◆活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性质: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
◆失败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积 极 作 用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 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 朝的灭亡。
所以,我们说辛亥革命失败……
经济: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初步发展
时间: 19世纪末(甲午战后) 原因 ①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使自然经济 进一步瓦解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总投资1200多万元 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概况
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短暂的春天”
2019届二轮复习:第8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课件)(82张)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 动。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 (2)表现: 1912~ 1919 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其中纺织业 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特点: 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 沿江地区); 部门不平衡(轻 工业发展迅速);短暂。 (4)影响: 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 定了基础。
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 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八国联军侵华 ①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②结果:1901 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 ③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探索 (1)戊戌变法: 1898 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 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 (2)义和团运动:19 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 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辛亥革命 ①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 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1911 年 10 月 10 日,发起武昌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政治制度近代化的设计 1.维新思想 (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思想 不断传入;民族危机的加深。 (2)内容: 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制; 倡西学。
(3)代表人物 ①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 版 《孔子改制考》 以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学习西方民主政治。 ②梁启超: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批判封建君主专 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 ③严复: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 论武器。 (4)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 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三 第8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二、经济: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初步发展 (1)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 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张謇为代表,“实业 救国”运动兴起。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2.“短暂春天” (1)背景:辛亥革命扫除发展障碍;民国采取鼓励实业的措施;群众 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 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 速萧条。
深入制度层次
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转变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一、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图存的探索
1.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危机——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2)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文化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三民主义、民主科学成为思想的主流,在社会
近代报刊兴起
上起了思想解渡;由单 伴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放的深入,加
独侵华到联合侵华,由直接侵略到间接控制, 之一战的影响,先进人士开始反思西方道路;
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学习西方 由于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
核心提炼 栏目索引
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 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孙中山 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礼仪简化,显示出自由、平 等等精神。
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结束
2.共和思想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 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民主、科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 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 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等。 (3)文教:废除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遣留学生;准许民间 办报;设译书局等。
(4)军事:建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等。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结束
3.评价
(1)爱国性: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民族危机加 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揭露了帝国主 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中国人 民的爱国热情。
下一页 末页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结束
一、列强侵华加剧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
1.深重的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 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 主义的代理人。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结束
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与生活
近代中国的觉醒PPT参考课件
体
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表 现
思想上
思维想新启思蒙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社会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
生活上 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近代中国的觉醒是怎样体现的?
2021/3/10
授课:XXX
2
视角一 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特点)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
——甲午战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
政权更替: 晚清(1894——1912) 民国(1912——1919)
2021/3/10
授课:XXX
1
政治上 西改方良的救侵国略、:甲革午命中救日国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的抗争: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具 经济上 “实实业救救国国”思潮;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
临时大法
•财2中 、产具华、有民言反国封论人建、民专出一制版律的、进平集步等会意,义、人.结民社享、有通人信身、、信居仰住等、 自由→→自由平等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
代表临仿时效政美府国的,三总权揽分政立务,公布法律。法院以临
时大总仿效统共及和司制法总但长实分行别责任任命内之阁制法官组织之→→
②经济上: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史实:南京临时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奖励工商的法规 法令,为发展工商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开始进入较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时代
2021/3/10
授课:XXX
12
思想上: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史上重要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概要54页PPT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
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至五四
启示? 1.成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约法不能够充分体现各方的利益和 要求。 健全监督机制; 2. “因人设法”对袁世凯进行制约,使宪法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有工具主义色彩。
克服工具主义,对宪法至上信仰; 依法治国; 3.暴力手段造成社会动乱,引起暴力革命的恶性循环。(协商和妥 协、法律的手段) 和平环境,要有以妥协的精神;
B
4.(2015· 全国卷Ⅱ)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 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 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 )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
1.成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约法不能够充分体现各方的利益和 要求。
2. “因人设法”对袁世凯进行制约,使宪法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有工具主义色彩。 3.暴力手段造成社会动乱,引起暴力革命的恶性循环。(协商和 妥协、法律的手段) 4.小农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不发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史悠 久;国民没有宪政意识。
消极:君主专权,人民无权。本质充满着封建专制的色彩 历史地位:是中国宪政史上移植西方宪政模式的第一次尝试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宪政的起步。
材料一 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 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商业和造船业,他们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 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临时约法》的制定机 关参议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员占38人,占77%;有留学日本和 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81%;42名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中,35岁以下的有 30人,占比为71%。 材料二 《临时约法》的制订,中华民国政体由总统制向内阁制转变,“与 其说是制度上的选择,不如说是权力斗争的需要”,政体改变的唯一原因 就是利用宪法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可谓“因人立法,法随时变”。 ——《湖湘论坛》胡旋的《富强为体,宪政为用》 材料三 要议会民主政治,就必须要有法制的传统。而要有法制传统,又必 须要有个人权利意识。而要有个人权利意识,又必须有市场经济的发达。 而市场经济的发达,又必须有中产阶级社会。要市民社会的发展,需要知 识的教育。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就是在一个高度专制的农业社会上面, 安放着一个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统,两者之间无法有机的结合。 ——《中国近代六次政治选择》 根据材料,分析孙中山民主共和宪政失败的原因有哪些?(8分)
第七-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 军事侵略与经 社会 济侵略相结 合,以商品 半殖民地半封 输出为主 建社会进一 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 进行商品输出 国半殖民地 ,同时注重 半封建化程 资本输出 度 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 封建国家 经济上注重资 本输出,政 治上扶植代 理人
P34创新设计:近代列强侵华特征及影响
(4)意义 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 (2012福建文综:虽为“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 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 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 有人身、居住、宗教信仰等 项自由,有选举被选举等项 权利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封建社会法律规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君为臣纲,父为 子纲,夫为妻纲 ”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 《临时约法》对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贡献
• (1)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2)公民享有民主权利,体现出新生政权对“自由平 等”“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基本原则的尊重和实 践。 • (3)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而保证资产阶级 民主;参议院可以选举、弹劾总统,最高法院可以 审判被弹劾的总统,国务员可以凭借责任制内阁牵 制总统,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 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与要求。
二、八国联军侵华
(一)原因: • 1.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加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 制,为维护和进一步扩大列强在华权益(根本原因) • 2.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原因、借口) • ⑴义和团运动(1898年)兴起的原因 • a.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b.直接原因:山东教会势力猖獗,导致人民起来反抗 • ⑵性质:是一场自发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 • 口号:“扶清灭洋”。 • ⑶结局: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课堂PPT)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关键信息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__
迁移知识 近代中国的重大政治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探索。一般而言,现
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经
(1)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 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4)学习内容:向西方学习由“器物”转向“制度”和“思 想”。 (5)民族觉醒(革命力量):甲午战败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救亡 图存运动掀起高潮,如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 政”、辛亥革命等。 (5)国际关系。甲午中日战争也是一场改变东亚政治格局 的国际战争,日本崛起、清政府国际地位衰落,帝国主义在5
基础。②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
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③辛亥革命解放了思想,创造了中共诞生的思想
条件。
2、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拉近海峡两岸的距离。辛亥革命是海峡两岸中
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是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继承
人。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先辈的功绩,正确阐释辛亥革命
势日益高涨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个人原因方面的回答,孟德斯鸠要紧扣材料一中“曾 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考察各国制度”和“后遍游 欧洲”这些关键的信息,得出调查研究、英国经验的 借鉴和实践经验的答案;严复则要紧扣材料二中“曾 到英国留学”和“深为民族前途担忧”这两句话进行 提炼概括。第(2)问相同点的作答,可从两人对君主专 制的态度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两个宏观角度来思考。 差异性的作答可从对待国家自由与个人自由不同态 度的角度来进行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 斯鸠、 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 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解题思路 本题以中西方思想家思想切入,考查学
生对中西反封建思想的比较分析能力。 第(1)问时代 背景要分别还原到 18 世纪的法国和 19 世纪末的中 国,从经济、 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来归纳这两个时期的 东西方社会特征。
主题深化 19 世纪末维新思想盛行的原因
(1)社会基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 加强,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 大。他们强烈要求摆脱外国奴役,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 的障碍。 (3)重要原因:早期维新思想家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 张,将向西方学习引向政治制度。 (4)必然选择:西学的大量涌入,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5)历史原因: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盛行了 2 000 多年,“忠 君”思想根深蒂固,君主立宪制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阶段特征 核心整合 名师在线
阶段特征——划分阶段
阶段 特征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共101张PPT)
B
3.(2018·云南保山二模·29)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
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
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
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
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这反映出他
认识到( )
A.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 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1894.11
旅顺
黄海海战 1894.9.17 平壤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丰岛
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甲午战争时期,
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
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
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
日本还透过近代欧美国家通用的国际公法理念与近代的主权国家思想在条约第一款特别声明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而且在条约中朝鲜方面没有使用中国光绪年号这体现了明治政府的真正目的是想借自主与平等之名以否定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以便此后日朝间如有任何纠纷日本可据此以拒绝中国的介入与干预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2.(2015石家庄一模)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
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
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
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可
见,梁启超认为( ) A.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 B.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A
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完就地解散回家的方法,成本低效率高。但在中日甲
专题五_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分析
②把救亡图存与思想改造相结合。
辛亥革命 (1)背景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 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2)过程 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②建立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 ③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革命失败: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革命果实被袁世凯 篡夺,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意义 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深入人心。 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的大本营 ,是 “国中之国”
列强控制了京津地区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 朝廷”
设使馆界 拆沽京炮台 惩反帝官员,禁反帝斗争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戊戌变法(1898.6—9) 1、起因: 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2、内容: 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 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 编练新军。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 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3、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 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特别提醒
维新派基本上是由受过严格儒家思
想教育的知识分子构成的,这对他们的思想有
着重要的影响,表现一:他们借助孔子的权威来
宣传维新思想;表现二:他们发动维新变法不仅
2.2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三民主义内容的理解判断。解答本 题关键是回忆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分析选项的含义进行判
断。解题如下图:
答案:A
【即时点拨】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命题多是围
绕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预计今后将会从三民主义思想内
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结合表格中其他行业企业的数量, D
项最为符合。 答案:D
【即时点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特征、成因 和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几乎每年都有考题,且非选择
题命题较多,主要利用图表材料,考查对其阶段特征的理解
认识。复习时应注意梳理每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特征及成因,综合分析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道路。
2.经济上 (1)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 厂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极大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
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 的春天”。
3.思想上 (1)维新思想。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 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 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这是中国近代一次 思想解放的潮流。 (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 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 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持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 展的动力与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