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促写,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陈志冬

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05期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成为小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发展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语文科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应达到最高层次的“高雅的言谈举止”。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习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由此可见,要达到最高层次的“高雅的言谈举止”,自然少不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此而言,还是要回到语文教学中必须以“读”为本的理念:“读”是基础,只有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读”中积累大量的“无形资产”,才能让学生说得流畅、说得高雅。那么针对小学的“读”,我们应该怎样分层指导学生呢?笔者认为应该分年段目标去指导。

一、低段重“放声读”与“趣说”

一、二年级小孩子识字量不多,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绘本、画册、图书等图文并茂的材料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尽量选择一些琅琅上口的古诗、儿歌、快板、绕口令等。让他们体会文字的趣味,通过反复诵读、做动作配合读等方式让他们体会其实读书识字并不是一件难的事。如新部编版教材第一课,课文只有“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字。单纯认识字不难,但反复解释组词会使孩子有些厌倦。于是,笔者增加了一首儿歌:“天在上,地在下,人在天地间;你在左,他在右,我在你俩间。”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一下子这六个字的关系就显而易见了,孩子们也能很快记下来,而且他们会觉得文字很有趣。因此我们就必须抓住这个好机会,推荐一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目(注音版)让孩子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趣味,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怀,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輸入”的基础上,笔者也重视“输出”。低年级虽然没有写作要求,但笔者在一年级就鼓励孩子写日记——孩子说,家长记录。记得在9月份观看《开学第一课》时,笔者布置了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看完后让孩子说自己的感受,孩子能说多少,家长就原生态记录多少。第二天,笔者收到了24本日记,当中有一些是“原生态”的几句话;有一些是家长引导加工过的,比较详细。不管怎样,笔者都拍下了这些日记,并在微信群里表扬了这批同学。家长见孩子被表扬,甚是高兴。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孩子说话、朗读的热情,也调动了家长的参与热情,大家互相激励,气氛热烈。

二、中段重“精读”与“仿写”

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之后,孩子可以自主阅读文章了,这是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的时机,这时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文章去阅读,他们的个性开始分化。这时我们应该着力引导孩子阅读各种各样的绿色书籍。要建议孩子多看各方面的书籍,并且要引导孩子不仅看故事的情节,还要背诵和积累一些经典、优美的语句,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的主旨。

例如,在学习《长城》时,学到那一句“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时,笔者抓住这个句子进行分析指导,教学生如何“品读”。笔者感慨地说:“多么感人的情景,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令人佩服的古代劳动人们啊!”于是,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声音中充满了骄傲、自豪、佩服的感情,好像自己就在旁边看着劳动人民正在用汗水和血泪修筑长城一样。孩子们又一次朗读。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作者那颗对古代劳动人民无比敬佩的心。

说到“输出”,本阶段的主角完全是学生自己了。有了低年级的自由日记的基础,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显得“水到渠成”,因为不用担心学生没东西可写。低年级的日记培养了孩子们捕抓生活点滴的本领,在选材上,他们自然得心应手。加上老师点拨了文章结构知识后,这部分孩子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一篇习作,再加上他们语言积累丰富,真正实现了“厚积薄发”,他们的习作比同级的孩子显得更丰满、灵动。这阶段,笔者主张孩子主动投稿、参加征文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

三、高段重“赏读”与“趣写”

随着孩子的成长,性格会出现分化,爱好也会出现差异,这时孩子们阅读已经有分类别了。他们除了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目外,更跟上了时代的潮流。阅读的热点、潮流书目可以让学生与时俱进,品味现代人的思想动向。因此,笔者不反对他们去阅读,而是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喜爱去欣赏作品。当然这一切必须在引导他们在读好经典名著的前提下阅读,毕竟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当中必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在阅读了这类文章后必然会潜移默化地为自己的习作增添色彩。

从一年级培养阅读习惯开始,一路走来,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非常深厚,到高年级后他们积累了不少语言知识,他们很渴望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于是有一部分的孩子已开始着手写“小说”,虽然很稚嫩,但他们尝试向他们心中的“偶像”效仿。有了这个主动写的意愿,即使老师不布置习作任务,他们自己也会每天坚持创作,并且也愿意与志同道合的好友分享自己的创作。这时候的“输出”,孩子已是随心、随性了,他们有的会写自己的小说、有些会写自己的心情。笔者更鼓励他们去写读后感,从不同的方面去谈自己的感受,于是这个时期孩子的文章会如百花齐放般绚烂。他们也会从一些儿童诗中感受作者热爱生活,寻找身边的“真、善、美”,

这时的孩子已懂得何谓真正意义上的“美”了。在习作方面,因为他们吸收了经典与潮流的“碰撞”,他们的选材会更加新颖,更吸引大家的眼球。

综上所述,在整个语文学习中,语文核心素养最终还是通过“输出”——说与写去体现,而这一切不但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更体现在生活当中。其一是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所以培养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显得尤其重要。其二是因为语文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我们平时的教学应该着眼于重点,按部就班去落实,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