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5月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5月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点睛】图表类历史选择题,答题首先阅读表头理解表格中信息的具体含义,然后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如差值、时间的变化等,根据表格中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6.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前的宪政努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之上,而像自由、控权、保障人权这样的价值理念,终究要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这一观点基于当时
公司
创办时间
地点
备注
轮船招商局
1873年
上海
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
上海机器织布局
1878年
上海
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
中国电报总局
1881年
天津
中国最早的电报局
烟台缫丝局
1882年
烟台
发行中国第一张合资公司股票
中国铁路公司
1885年
天津
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
据上表可知,当时中国
A。 逐步探索企业经营模式的近代化
【点睛】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明朝的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主要是加强皇权!布政司,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提刑按察使负责司法之事;而本省军事防务的责任就落到了都指挥使肩上.
5。19世纪晚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股份制企业。
10。卢梭认为:正是现代科学启蒙所导致的科学对政治社会的大规模“入侵”造成了公民德性的消失,“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地平线上升起,(公民)德性也就消失了。"这表明卢梭
A. 对启蒙运动深刻反思
【点睛】材料理解性较强的选择题,首先根据材料内容提炼主要观点,然后提取问题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去判断材料观点的使用和分析,同时结合课本知识点,分析其中变化的历史原因.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左传》记载“(齐国大夫庆封)奔吴,吴句余(吴国君主)予之朱方(吴邑)。

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

”这主要反映了A.受封土地是建立宗族的条件B.宗法关系是推行分封制的基础C.分封强化了宗族内部的等级D.国君直接掌握封国土地和人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吴国国君分封齐国大夫庆封于吴邑,庆封家族在吴邑繁衍起来,这说明受封土地是建立宗族的条件,故选A;材料不能反映吴国国君与齐国大夫庆封是否有血缘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宗族内部的等级问题,排除C;受封者享有世袭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国君无法直接掌握封国土地和人口,排除D。

2.商朝灭亡后,“小邦”周还没有力量对商朝故地实行有效的控制。

为此,武王的做法是A.“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B.“武王征九牧之君”C.“乃褒封神农氏之后于焦”D.“于是封功臣谋士”【答案】A【解析】西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度,将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商故地应为商代后裔,故选A。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的哪一举动符合荀子的观点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答案】C【解析】材料“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反映了荀子主张国君要知道各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故C项正确;邮驿制度、巡游、深入民间与材料无关,故ABD项排除。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化工流程选择题(解析版)

化工流程选择题(解析版)

考点14化工流程选择题一:例题1.(2018课标Ⅰ)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答案】D【解析】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B正确;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e3+,C正确;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

二:对策一定要分析清楚原料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含有的杂质有哪些,反应中每一步加入了什么试剂,与哪些物质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生成的物质在下一步到哪里去了。

三:难点突破1、考查原料的处理:典例1(湖北省黄冈中学2018届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可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

制备流程图如下:己知: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镀锌铁皮的作用是去除油污、溶解镀锌层B.调节溶液A的pH产生Zn(OH)2沉淀,经抽滤、洗涤、灼烧即可制得ZnOC.由溶液B制得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N2,其原因是防止Fe2+被氧化D.Fe3O4胶体粒子能用减压过滤法实现固液分离【答案】D【解析】A.NaOH溶液可以洗涤油污、与锌发生反应,故A正确;B.调节溶液A的pH产生Zn(OH)2沉淀,经抽滤、洗涤、灼烧,氢氧化锌分解得到ZnO,故B正确;C.Fe2+易被氧气氧化,故C正确;D.Fe3O4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无法用减压过滤法实现固液分离,故D错误。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

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

这说明A.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________B. 铁器己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C. 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________D. 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己相当普遍2.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

材料中的“惠商”政策A. 维护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________B. 使商品经济成为封建经济的支柱C. 是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________D. 使汉代抑商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3.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据材料可知唐太宗的“君道”A. 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仁政思想________B. 为近代民主政治奠定基础C. 完全取决于帝王的个人品质________D. 是分权制衡体系的新发展4.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意在强调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________B. 政治改革的条件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________D. 社会教化的作用5. 下表是很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

该表反映了A. 中国的农业生产快速发展________B. 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________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6. 1923年,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理论形成,他将资产阶级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主张首先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里变得强大,再由无产阶级掀起一场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向社会主义转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2024.10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规定位置贴条形码。

2.本试卷满分100分,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7页。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1为关于华夏早期推举的民众首领的相关记载。

据此可知A.上古时生产力低下B.原始民主遗风尚存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儒家思想推崇德治2.春秋以前,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多见奴隶、珠玉、珍宝、战国时期,粮食、家禽、家备等商品增多.其变化原因是A.土地私有的出现B.商品种类的增加C.高产作物的引进D.重农抑商的执行3.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后,下令对大批从军归来的“军吏卒”赐爵、賜田宅,即“法以有功劳行田宅”。

这反映出汉初A.黄老之学备受重视B.稳定统治促进生产C.汉承秦制推行法制D.扶植新兴地主阶级4.《南史·齐江夏王锋传》载:“(齐)武帝时,藩邸严急,诸王不得读异书,《五经》之外,唯得看《孝子图》而已。

锋乃遣人于市里街巷买图籍,期月之间,殆将备矣。

”据此可知A.国家对社会思想严密控制B.图书商品化趋势开始出现C.诸王势力已威胁中央集权D.儒家孝文化具备社会基础5.根据文献记载,宋朝商业税的征收有严格的审计制度、明确的审计报告格式,朝廷派遣专人到地方考核,发现亏失,要对亏失的物品、数额、时间予以明确记载,并向户部禀明,对审计出亏失的官吏予以奖赏。

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1.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

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

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

这一现象表明A. 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B. 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 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D.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可知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相对中原落后。

根据材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可知楚、吴、越等国认同中原文化,说明华夏文化圈逐渐向外扩展,C选项符合题意。

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的说法错误,当时周王朝在地方实行分封制,不属于集权统治,A选项排除。

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说法过于绝对,B选项排除。

春秋时期属于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才出现兼并统一战争,D选项排除。

2.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

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

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这反映了,当时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B. 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 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 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可知曹操主张不同情形应该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说明曹操对礼法并治的思想有所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A选项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关于礼和法之间的关系,与以人为本无关,B选项排除。

材料与儒学的哲学化无关,C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曹操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体现的是对礼法关系的深入发展。

3.唐代前期的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很少。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2023.2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里头文化以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遗址为中心,直接控制范围在方圆200公里内。

图1为二里头文化兴盛期,具其文化风格的陶酒器(孟、鬻、爵、觚)分布的情况。

据此可知在当时A.大一统秩序已建立B.手工业生产水平较高C.阶级分化日趋明显D.形成了地域核心文化2.据统计,两晋南朝的官员,由吏部直接任命的约占入仕者50%,由察举和学校考试入仕的占25%,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属入仕的占1.2%。

这主要反映了两晋南朝A.门阀政治初步形成B.选官权力中央化C.书院教育逐渐推广D.官员升迁多元化3.唐代的驿兼有“官旅”(官员旅店)和“邮传”(文书传送)两种职能;宋代时,驿成为单纯的官员旅店,“邮传”职能由新设的、较为密集的“递铺”承担。

这一变化A.提升了国家行政效率B.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C.密切了各地民众联系D.促进了各地商品交流4.清朝初年,政府将约1000多种汉文经史古籍、文学作品翻译为满文、蒙文等。

康熙时期,“四书”“五经”的满文译本均已出齐,《本草纲目》的蒙文译本还增加了蒙古医生的用药品种和治疗经验。

这些举措旨在A.推动民族文化交融B.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C.提升民间教育水平D.推广儒家的治国理念5.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

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试题含解析
7.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中有:"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其刺之。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此文
A. 宣扬优胜劣汰理论B. 蕴含著民主革命的思想
C. 体现民族危机深重D. 表达对同等自由的追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是“1903年”,此时《辛丑条约》已签订,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所以材料教科书主要是劝导学生要爱国,要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体现了民族危机深重,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优胜劣汰理论的宣扬,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革命的思想,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同等自由的追求,D项错误。故选C。
5.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不行纷纷讲求,致群鹫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两种两人均认为
A. 政体亟须调整B. 西方技艺为末C. 纲常政教为本D. 不能仅学技术
4.—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A. 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 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C. 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限制D. 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答案】D
【解析】
3.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非常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整理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行得也。”宋太宗意在
A. 反思唐藩镇割据的教训B. 消退“不抑兼并”的危害
C. 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D. 关切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模拟题汇编-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模拟题汇编-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

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模拟题汇编——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1. (山东省青岛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882年,李鸿章上疏朝廷说:“臣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这表明李鸿章()A.鼓励发展资本主义B.率先学习西方科技C.主张发展民用企业D.宣扬中体西用思想2. (湖北省巴东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太平刑律》规定:“凡吹洋烟者,斩首不留。

凡吃黄烟者,初犯责打一百,枷一个礼拜;再犯责打一千,枷三个礼拜;三犯斩首不留。

”据此可知,太平天国A.斗争矛头直指外来侵略者B.赞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C.惩戒措施比晚清政府有效D.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3.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864年,清政府急欲恢复江南驻防旧制,欲添造兵房1万余间,公廨官署200余所,并要求两江总督李鸿章设法筹款。

后经几任两江总督拨款,直至1879年,累计建造官署、兵房5400间。

这说明A.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B.农民运动摧垮江南经济C.清政府财政制度崩溃D.中央对地方的依赖加深4.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894年《申报》报道∶"日本蔓尔岛国,矿产有限,库藏空虚,一有战事,则纸币不能流通,商贾为之远引,厘市萧条,盖藏告匮,其困乏可立而等也。

"而"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

……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该报道表明A.中国近代化成效显著B.符合社会转型的需要C.营造维新变法的氛围D.对日本缺乏全面认知5.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某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重大事件,搜集到以下图片,据此可知A.地主阶级主动融入世界B.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以图富强C.传统华夷观念彻底打破D.地主阶级被动学习挽救危机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在1965年至1980年,苏联军费开支占其国民收入的比重高达19%一2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夯实练35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选择题1.(2024·天津十二区县模拟)1933—1935年,苏联同美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继1924年以后同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新高潮。

1935年5月,苏联还与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互助条约,规定“遇有危险时应彼此磋商……相互援助”。

苏联采取这些举措旨在()A.促使英法改变绥靖政策B.防范法西斯维护国家安全C.加快国内的工业化建设D.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2.(2023·湖北天门5月适应性考试)1939年初,法国主张联合苏联遏制德国,英国首相张伯伦说:“我还怀疑它(苏联)的动机,我认为这些动机与我们的自由概念没有多少共同之处,并且它只关心把别人弄得不和。

”由此可见,英国拒绝联合苏联()A.是为了反抗法西斯的侵略B.出于冷战对抗的现实C.体现了与法国争霸的企图D.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3.(2024·广东梅州调研)下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其内容反映出当时英法两国()《打扰!请问诸位是否听见一声尖叫?》(两名救护员分别代表英国和法国)A.试图维护捷克的国家利益B.奉行对德妥协的绥靖政策C.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D.协同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4.(2024·吉林调研)20世纪30年代,在亚洲,九一八事变后美国仅仅表示了“惊讶”“遗憾”“忧虑”;在欧洲,面对希特勒要求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要求,英法操纵出现“慕尼黑阴谋”;被英法出卖后,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这些事实证明()A.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B.主要国家避战政策加速战争爆发C.经济上的困境促使德日加紧扩张D.法西斯主义就是世界大战的罪魁5.(2023·山东潍坊期末)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指出:“同盟国能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同时作战,节节胜利,有相当大部分奠基于中国与日本缠斗不休。

”其意在强调()A.中国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B.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根本保障C.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地位同等重要D.中国开辟了对日作战的东方主战场6.(2024·山东菏泽调研)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记述了1940年3月在巴黎的见闻:“各行各业都有势力强大的团体公开赞成停战……有人认为与希特勒相比,斯大林才是真正的敌人……部分政府官员甚至主张割让部分非洲殖民地,以便讨好这个魔鬼。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份高考模拟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份高考模拟训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模拟训练试题文科综合(一)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140分)留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4.《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出名无氏”。

到战国、秦汉,姓氏的分野渐渐消逝,平民渐渐获得姓氏。

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A.宗法制度的影响B.小农经济的产生C.儒家思想的进展D.郡县制度的进展25.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消灭“离心现象”。

在欧洲国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愈来愈高,人口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很多。

消灭这种变化的缘由最有可能是A.小农经济进展B.新航路开拓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6.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的确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力量,依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D.仅仅爱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27.1867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则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行行”。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历史复习常考知识模拟卷6(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历史复习常考知识模拟卷6(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历史复习常考知识模拟卷6(解析版)1、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C.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2、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以江、淮、两浙路稍旱即水田不登,乃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运用的方法是()A.尊重客观规律B.引进良种C.提高地力D.精耕细作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4、汉代桓宽在《盐铁论•水旱》中记载,手工商业者“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

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

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

或时贳民,不弃作业”。

材料反映出当时A.经济结构单一 B.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经营C.城乡一体以农村经济为主导 D.未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5、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

这说明( )A.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6、《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7、《国语晋语》说,西周实行“工食于官”的制度。

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B.手工业被官府垄断和控制C.家庭手工业成为主要形式D.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8、“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上学期测试(一)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中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 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 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 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已经形成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族后裔的认识,体现了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故B错误;根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拥有共同的先祖,体现的是民族认同,并未体现政治制度的连续性,故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农耕经济成为社会根本,故D错误。

2.《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这反映出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一统,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故B项错误;D 项与材料反映的正好相反,故排除。

点睛:“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分封制的作用。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经筵于春秋两季气候温和之时举行,每月三次。

经筵举行的时间一般在早朝之后,皇帝在大汉将军20人的保卫下首先驾到。

在这文质彬彬的场合中,大汉将军也免除甲胄而穿上袍服,但仍携带金瓜等必不可少的武器。

皇帝在文华殿面南坐定,传谕百官进入,行礼如仪。

至此,鸿胪寺官员将书案一张摆在御座之前,专供圣鉴;另一张摆设在数步之外,为讲官所用。

参加听讲的官员鱼贯而入,分列书案左右。

经筵和其他所有的仪式一样,必有其目视耳听的对称均衡。

先一日用楷书恭缮的讲义此时已经陈列于案几之上。

在赞礼官呼唱之下,两员身穿红袍的讲官和两员身穿蓝袍的展书官出列。

他们都是翰林院中的优秀人员。

讲官面对皇帝,展书官在书案两侧东西对立。

接着是讲官叩头,叩头毕,左边的展书官膝行接近书案,打开御用书本讲义,用铜尺压平。

此时左边的讲书官也已经趋前,站在中央的位置上,开始演讲。

讲完后,书本盖覆如前,讲官及展书官退列原位,以便右边的同僚履行任务。

左边讲官所讲授的是“四书”,右边讲官所讲授的则为历史。

此种节目,历时大半天。

只有讲官可以口讲指划,其他人员都要凝神静听,即使皇帝亦不能例外。

如果当今天子偶然失去了庄重的仪态,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之上,讲官就会停止讲授而朗诵:“为人君者,可不敬哉?”这样的责难不断重复,决无宽贷,一直到这个为人君者突然发现自己的不当而加以改正,恢复端坐的形态为止。

这种繁文缛节乃是当时国家中一种重要制度。

经筵的着眼点在发挥经传的精义,指出历史的鉴戒,但仍然经常归结到现实,以期古为今用。

称职的讲官务必完成这一任务,如果只据章句敷衍塞责或以佞辞逢迎恭维,无疑均属失职,过去好几个讲官就曾因此而被罢免。

在正面阐述圣贤之道的时候,讲官可用极委婉的言辞,在不妨碍尊严的条件下对皇帝作必要的规劝。

皇帝在经筵上可以提出问题,甚至说明他不同的观点,但是责问或指斥讲官,则属于失礼。

即使讲官准备不充分,讲辞前言不对后语,皇帝感到不快,也不能当场流露,而只能在事后间接提出。

2019届山东邹城一中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山东邹城一中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山东邹城一中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选择题1. 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B •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C •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D •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2.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

这表明作者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3. 明仁宗时,科举考试出现分南北卷现象。

仁宗说:“科举取士,须南北兼顾。

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

比累科取士,北方仅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由此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A •分地录取利于政权安稳B •品德修养显得更为重要C •科举取士应该公道第一D •明朝都城已经迁往北方4. 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A •强化君主专制B •加强中央集权C .杜绝地方割据防止吏治腐败5. 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下列与这一原理相符的是()A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 、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C 、法律必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适应D 、“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

高三试卷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试卷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为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玉礼器——牙璋在各地出土的情况。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已经进入万邦时代C.具备早期国家特征D.由多元向一体转型2.唐律规定:一般人斗殴,所处的刑罚为“答四十”;“诸殴兄姊者”,要处以“徒二年半”;“殴祖父母、父母者”,要处以斩刑。

上述规定体现了唐代法律的特点是()A.体系完备B.礼法结合C.细密严苛D.轻罪重刑3.中国古代酿酒以谷物发酵的黄酒为主,黍、粟、秫等谷物在酿酒原料中占主要地位,直到宋代以后,稻米和小麦成为酿酒最重要的原料品种。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A.稻麦复种制的推广B.酿酒技术的提升C.农作物品种的增加D.经济重心的南移4.官箴书是由士人编撰的为官准则格言,明清时期盛行的官箴书着重谈的是如何跟与上下级打交道、如何处理各类诉讼等具体的政务处理要求,而以往所重视的道德劝诫色彩则被淡化。

这反映了()A.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B.官员行政拘泥规则C.国家治理理性化倾向D.法律制度渐趋完善5.1892年,张之洞指出化学、矿务各学堂“即系为采铁、炼铁、炼钢、开煤本厂所用而设,以备分司各事,与此次遣工出洋学习炼铁,均俟习成以后,即可少用洋匠,藉可稍节经费,亦免造不如式,动需改作,耗弃工料”。

这一主张着眼于()A.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B.推动中国社会转型C.洋务企业的长远发展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6.下表为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和革命派对华侨的期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1.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

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

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

这一现象表明A. 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B. 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 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D.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可知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相对中原落后。

根据材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可知楚、吴、越等国认同中原文化,说明华夏文化圈逐渐向外扩展,C选项符合题意。

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的说法错误,当时周王朝在地方实行分封制,不属于集权统治,A选项排除。

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说法过于绝对,B选项排除。

春秋时期属于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才出现兼并统一战争,D选项排除。

2.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

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

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这反映了,当时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B. 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 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 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可知曹操主张不同情形应该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说明曹操对礼法并治的思想有所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A选项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关于礼和法之间的关系,与以人为本无关,B选项排除。

材料与儒学的哲学化无关,C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曹操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体现的是对礼法关系的深入发展。

3.唐代前期的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很少。

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开元二十二年间,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有十八人,占这一时期宰相总数的三分之二。

唐宪宗以后,进士在宰相和高级官员中更占据了四分之三的绝对优势,终唐一代再没有发生变化。

这反映了,唐朝A. 宰相权力不断加强B. 社会阶层日益固化C. 士族势力逐渐削弱D. 官僚体制渐趋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宪宗以后,进士在宰相和高级官员中更占据了四分之三的绝对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科举制的推行,扩大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士族的势力,C选项符合题意。

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A选项排除。

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选项排除。

材料与官僚体制无关,D选项排除。

【点睛】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巩固封建统治。

4.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这说明,明清时期A. 王朝权力渐趋衰落B. 传统科技停滞不前C. 近代化倾向已出现D.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可知明清时期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夜,近代化的倾向已经出现,C选项符合题意。

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A选项排除。

材料与科技停滞无关,B选项排除。

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选项排除。

5.清朝初年,内务府所辖官庄数量有限,如近歌官庄只有132处。

光绪中期,由内务府管辖的官庄共886个,占有土地3356965亩,仅敬辅一带就有官庄373处,有地758739亩。

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地区,许多土地落人淮系军阀官僚的手中,每家每年收租谷在2万石至5万石不等。

这表明,晚清A. 租佃关系衰落B. 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 社会转型艰难D. 农业规模经营趋势明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许多土地落人淮系军阀官僚的手中,每家每年收租谷在2万石至5万石不等”可知当时社会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无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相应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社会转型异常艰难,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与租佃关系无关,A选项排除。

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是耕织分离,材料未反映这个表现,B选项排除。

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封建剥削关系,与农业规模化经营无关,D选项排除。

6.对下图间的联系解释合理的是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莫定了经济基础B. 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洋务企业集中地C. 洋务运动培育了辛亥革命的武装力量D. 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反映的信息是,辛亥革命起义的主要地点大部分是洋务创办企业的地点,说明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D选项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A选项排除。

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洋务企业集中地属于表面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B选项排除。

洋务运动主要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C选项说法错误。

7.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源于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C. 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D.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来调整代议机关的名称,这是中共成熟的表现,1937——1945年处于全民族抗战阶段,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代议机关主要叫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或者参议会,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必然关系,主要和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有关,A选项排除。

1937——1945年期间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C选项排除。

从1840——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选项排除。

8.1987-1988年,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康”。

与此同时,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其数量日渐增多。

这A. 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B. 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C. 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D. 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乡办企业的大量出现主要和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盘活了经济发展的活力,C选项符合题意。

1987-1988年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选项排除。

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试点开始,D选项排除。

【点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历经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1984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1984-199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0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0年至今),至今已走过28年的历程。

9.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凡不信神或教授有关宇宙的理论者,都将遭到起诉。

普罗塔戈拉提倡“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结果他的著作遭雅典人查封,他本人也因其学说而被判了死刑,只因侥幸才得以逃走。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 明显缺乏人文精神B.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限制C. 实行思想专制统治D. 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普罗塔戈拉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灵而被判处死刑,说明当时的雅典公民个人自由受到限制,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与人文精神的缺乏无关,A选项排除。

雅典实行思想专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雅典民主政治是思想自由的保障,C选项排除。

材料与法律体系完备无关,D选项排除。

10.有学者指出,从1689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

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

这反映了,英国当时A. 封建色彩异常浓厚B. 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C. 民主改革需要深化D. 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1689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可知英国的政权被土地贵族把持,说明英国的民主改革需要深化,C 选项符合题意。

光荣革命后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选项排除。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了现代民主制度,B选项排除。

材料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无关,D选项排除。

11.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

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

”这表明A. 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B. 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C. 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D. 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可知单纯的社会救济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及失业带来的其它问题,说明以工代赈的重要性,A选项符合题意。

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总统通过多次炉边谈话赢得了民众的支持,B选项排除。

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D选项排除。

12.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

这表明A. 世界形势动荡不安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 人类需要全球治理D. 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可知体现的是全球的问题需要人类共同治理,C选项符合题意。

世界形势动荡不安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周朝就有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的机构-盟府。

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取缔私人藏书:汉代朝廷设的图书馆称“秘阁”“秘府”,设专职官员管理。

唐代,像魏征这样的大巨都出任过“图书馆长”之类的职务,专门负责搜集收买天下之书,并组织人抄写备份:民间私人图书馆也开始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