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美术学专业科目三《美术鉴赏与批评》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美术鉴赏与批评

美术鉴赏与批评

《美术鉴赏与批评》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美术批评
第二节西方近现代的美术批评
一、康德(Kant)和他的艺术欣赏理论二、黑格尔与美学思想的形成三、对“黑格尔体系”的争论四、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审美文化五、列宁美学与当代西方的美术观念六、俄罗斯人民与艺术教育七、现当代西方艺术流派研究八、后现代时期西方现代艺术观点的发展九、拉康对“反艺术”的研究十、“戏剧-非戏剧艺术”、“悲剧—喜剧艺术”及其它十一、女性主义美学观
一、自觉地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问题,指导实践。

二、不断深入到事物内部,掌握规律性本质。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大纲
3.提高学生的艺术批评能力,学会用专业术语进行评论和写作。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三、教学内容
1.美术作品鉴赏:分析作品的形式、内容、技法、风格等,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美术批评方法:学习艺术批评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掌握评论写作的规范。
3.美术流派与历史:梳理美术发展脉络,了解各时期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九、课程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1-4周):基础理论学习,包括美术史概述、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2.第二阶段(5-8周):深入分析各时期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进行鉴赏实践。
3.第三阶段(9-12周):批评方法的学习与实践,探讨如何撰写艺术评论。
4.第四阶段(13-16周):跨领域艺术鉴赏,结合当代艺术现象进行批评分析。
二十一、课程推广与交流
1.校内宣传:通过校园网站、公告栏等渠道,宣传课程特色和成果,提高课程的知名度。
2.校际合作:与其他高校开展课程交流和合作,共享教学资源,提升课程质量。
3.社会合作:与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4.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艺术教育交流活动,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
4.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丰富其精神世界。
十四、教学方法具体实施
1.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强调作品的视觉元素、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鉴赏心得和批评观点,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
3.实地教学:组织学生赴美术馆、画廊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眼观察和亲身体验,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析、批评,培养批判性思维。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而对美术作品进行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多层面解读、分析,把握美术鉴赏与批评方面所建构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揭示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对当代美术现象的判断能力。

提高学生对美术文化、美术现象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促使学生把感性的审美体验与理性的批评意识有机结合起来。

2.通过系统的美术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逻辑学的角度,培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美术作品鉴赏与批评的论文写作、讲授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1.孔新苗主编.《美术鉴赏与批评》.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2.主要参考书1.朱琪等主编.《中外美术鉴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皮修平编.《美术鉴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5.张同霞、陈少丰、蒲松年编著.《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6.黄宗贤编著.《中国美术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范圣玺编著.《中外艺术设计史》.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8.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版。

9.欧阳英潘世昌著.《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大学美术教学大纲

大学美术教学大纲
1.教学重点
(1)美术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2)美术技能的实践操作与熟练掌握。
(3)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4)创作思维与个性化表达的激发。
2.教学难点
(1)美术理论的综合运用与深入理解。
(2)美术技能中的高级技巧与风格形成。
(3)美术批评的独立思考与批判性分析。
(4)创作实践中的创新与突破。
4.建立学生作品档案,跟踪学生艺术成长过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建议。
十一、教学预期成果
1.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美术作品。
2.学生能够撰写具有一定深度的美术评论文章。
3.学生在国内外美术展览、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4.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研究等相关工作。
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4)创作
3.美术鉴赏与批评
(1)中外经典美术作品鉴赏
(2)美术批评方法与原则
(3)当代美术现象分析
4.实践教学
(1)写生
(2)创作实践
(3)美术展览与交流活动
三、教学安排
1.理论教学
每周2学时,共计32学时。
2.技能训练
每周4学时,共计64学时。
3.实践教学
每学期安排2-3次,共计16学时。
四、教学方法
3.学生创作潜能的发掘与培养。
4.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与成果展示。
八、课程具体要求
1.美术基本理论
(1)学生应掌握美术史的基本脉络,了解各时期美术发展的特点。
(2)学生应熟悉美术的基本概念,包括但不限于绘画、雕塑、设计等。
(3)学生应了解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作品风格。
2.美术技能与方法
3.强化教师职责,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学责任感。

高中美术鉴赏考试资料

高中美术鉴赏考试资料

高中美术鉴赏考试资料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2、欣赏美术作品要从;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方法)、语言方式、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

3、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1、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是点、线、面、色。

2、美术的语言表达手段西方绘画中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在中国绘画中:笔墨、章法、皴法3、美术家运用:具象艺术语言、意象艺术语言、抽象艺术语言来完成美术作品。

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1、意象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2、具象艺术强调;再现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情节性又称叙事性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1、意象艺术更倾向与心理真实而不是眼见的真实的传达。

所谓“意象”是与“实象”相对而言的,既不是艺术家客观描摹现实的再现性形象,而是“意”中之象,是由艺术家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呈现出来的形象。

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1、抽象艺术的两种类型:冷抽象、热抽象2、抽象艺术在艺术表现上分:形式与色彩、构图与笔触、材料与机理、空间与透视、、光影与运动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漂亮事美术鉴赏的标准吗?1、艺术美是艺术家利用美术的语言,并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集中、概括、综合以致改造的结果,反映了艺术家个人和时代的精神与审美理想。

2、美术形式美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黄金分割率规定,世界上一切物体的比值以__________为最美。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1、艺术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某种意图来创作美术作品的,所以有什么样的意图就会产生怎样的作品。

2、艺术家和我们都一样都是普通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I 课程实施细则一、教师信息姓名:周颖职称:讲师办公室: 1312 电话:电子信箱:答疑时间:每周二下午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美术鉴赏课程名称(英文):Art Appreciation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周学时: 2 总学时: 32 学分:2先修课程:无开设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工作)三、课程简介美术鉴赏是任意选修课程。

运用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本课程以中、西方美术史和美学思想发展变化概况为主线来欣赏评析美术发展史上的经典美术作品以及介绍著名艺术家生平追求。

研究和展示外国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甚至摄影、表演、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

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现代美术发展的多样性的展示开始,提升同学对艺术发展的兴趣,然后回到美术发展的源头开始,西方美术以时间为线索,分艺术风格步骤的学习经典的作品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风格特点,中国美术主要绘画等发展的大的种类和主题阐述各时代的艺术的差异,最后着眼点回到现代回到当下,全球视野下的艺术发展和中国艺术现状。

四、课程目标同时通过对中国和外国美术赏析中若干对比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大美术概念的认知,以及对当下艺术发展的关注,从而注意发现周遭的“美”并进行独立自主的评议,对美术发展探讨,掌握基本的对中外美术艺术评价和认知。

通过课程陶冶学生艺术、道德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激发高尚、健康的人文精神。

初步了解世界优秀美术遗产。

运用现场观摩参观、录像解析、投影图像分析、亲自体验实践等手段方法,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想象力、思维力,鉴赏判断力。

了解美术一般概念、美术的本质,美术在艺术大家庭中的位置,美术鉴赏的对象等内容。

美术鉴赏与批评(DOC)

美术鉴赏与批评(DOC)

《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教学大纲2014年制订课程代码:091302课程名称: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开设学期:第五学期开课单位:艺术学院艺术系开课对象:美术学专业三年级先修课程:外国美术简史课时:30学时选定教材:《美术鉴赏》,张道一,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8 年,第一版参考书:《中国美术史》,高教出版社,1998 年,第一版《外国美术史》,高教出版社,1998 年,第一版《艺术概论》,孙美兰,北京,高教出版社,1998 年,第一版《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一版课程概述:本课程以中、西方美术史和美学思想发展变化概况为主线来欣赏评析美术发展史上的经典美术作品以及介绍著名艺术家生平追求。

陶冶学生艺术、道德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激发高尚、健康的人文精神。

初步了解世界优秀美术遗产。

教学要求:了解美术一般概念、美术的本质,美术在艺术大家庭中的位置,美术鉴赏的对象等内容。

美术欣赏基础知识,什么样的作品为好作品,如何欣赏美术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掌握美术分类的多种方法及主要门类的性质 , 特点。

了解艺术语言的含义及作用。

把握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流派对对作品作出具体适当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美术鉴赏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鉴赏的概念和各个时期作品的形式美,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风格。

难点是认识理解形式美的法则,中外美术作品的艺术精神。

学时分配: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美术一般概念、美术的本质,美术在艺术大家庭中的位置,美术鉴赏的对象等内容。

掌握美术欣赏基础知识,什么样的作品为好作品,如何欣赏美术作品包含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本理论-绪论学时:2学时第二章美术是一种文化教学要求: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 , 了解美术的功能和作用。

掌握了解美术所具有教育功能社会功能、认识的功能和审美的功能及其社会功能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2016美术鉴赏与批评》期末试卷A 及答案

《2016美术鉴赏与批评》期末试卷A 及答案

▆▆但是也有摄影无法胜任的地方。

比如漫画,电影与游戏的原画设定,概念图等,在这些领域,绘画依旧比摄影简单方便的多。

摄影和绘画谁也无法取代谁,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绘画时可以参考实景摄影做出如新海诚电影般精致的效果,摄影时也可以借鉴绘画的构图与色彩搭配。

但要注意的是,绘画不能复制照片,沦为一件匠气的作品,摄影也不应任意涂改,失去记录真实的力量。

摄影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这大概是它们各自的意义所在。

3.简要叙述丢勒的作品《母亲》中的线条运用。

答:丢勒怀着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用简率的炭条,正确地勾勒出年迈多病的老母亲形象。

她已风烛残年,历尽苦难,备受风霜的侵蚀,脸上留下了许多生活的印痕。

她那隆起的颧骨,布满皱纹的前额、稍鼓的眼珠、尖长的鼻梁和薄而紧闭的嘴唇,这一切细节是画家真挚的感情流露,由于岁月的磨损,老人的脸庞不仅消瘦,还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对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丢勒的《母亲》,简单而节奏分明的线条勾勒出母亲肖像的饱经沧桑之感,英国美术史家贡布里希在其著作《艺术的故事》中就着重提到了这件作品,并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美的辩证法:一个老态龙钟的妇人何以凭借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独特的美感。

丢勒的炭笔素描特点是粗犷,简率。

他没有在老人脸上加更多阴影,只在颈项外加重了阴影的色调,使脸形更加突出。

运线的轻重缓急极有分寸,而且比较洗炼,肖像的神态仅仅几笔便跃然于画纸上。

4.通过罗丹的作品《老妓女》说说审丑的力量。

答:作品所表现的是一个年过色衰的老妓女。

面容的憔悴,肌肉的萎缩,皮肤的皱纹,表情的悲哀,都令人感到是一位再丑不过的女人。

然而这件雕塑却比无数美女的雕塑更成功。

有的评论家在《老妓女》面前惊呼:“啊,丑得如此精美!”实际上,罗丹的这件雕塑吸引人之处,是超越外在形态的更加深刻的美学意义:罪恶的社会把一个人的美好的青春和幸福给毁灭了。

正是这种内在蕴含使《老妓女》显得精美,并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动和深刻的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美术学专业《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中外美术鉴赏》是高师美术本科生必修课,它是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中外国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

重点掌握美术作品的分析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与考试要求1、中外美术史基础知识和主要概念2、中外美术史主要发展线索3、美术鉴赏的基础与方法4、中外美术家及其作品分析(考试重点)考核要求1、对基本知识点应该熟练掌握。

2、要具备自己的理解,能面对作品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参考教材(考生自备)1.《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2.《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三、课程纲要中国美术鉴赏(一)、原始美术:1、原始玉文化(了解)2、内蒙古翁特牛旗玉龙(识记)3、仰韶文化(了解)4、《人面鱼纹彩陶》(识记)5、马家窑文化(了解)6、《舞蹈纹彩盆》(识记)7、黑陶(了解)8、原始岩画(了解)(二)、夏商周美术1、司母戊大方鼎(识记)2、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了解)3、莲鹤方壶(识记)4、鹿角立鹤(识记)5、《人物驭龙图》(识记)6、《人物龙凤图》(识记)7、漆画《车马人物出行图》(识记)(三)、秦汉美术1、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识记)2、画像石、画像砖(应用)3、《荆轲刺秦王》(识记)4、《弋射收获》(识记)5、霍去病墓前石雕(应用)6、《马踏匈奴》(识记)7、秦兵马俑(应用)8、《说唱俑》(识记)9、《马踏飞燕》(识记)10、长信宫灯(识记)(四)、魏晋南北朝美术1、早期佛教艺术的兴起(了解)2、《鹿王本生图》(识记)3、中国古代三大佛教石窟(了解)4、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识记)5、《洛神赋图卷》顾恺之(应用)6、张僧繇(了解)7、谢赫(了解)8、王羲之(了解)9、宗柄、王微(了解)(五)、隋唐五代美术1、《步辇图》阎立本(识记)2、《送子天王图》吴道子(识记)3、《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识记)4、《簪花仕女图》周昉(识记)5、《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识记)6、《五牛图》韩滉(识记)7、荆浩(识记)8、董源(识记)9、关同(了解)10、巨然(了解)11、《写生珍禽图》黄筌(识记)12、徐黄异体(应用)13、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识记)(六)、宋辽金元1、《读碑窠石图》李成(识记)2、《溪山行旅图》范宽(识记)3、《采薇图》李唐(识记)4、《踏歌图》马远(识记)5、《清明上河图》(应用)6、《富春山居图》黄公望(识记)7、《朝元图》山西永乐宫壁画(识记)8、元四家(应用)9、大足石刻(了解)10、山西太原晋祠彩塑(了解)11、《鹊华秋色图》(识记)12、《渔庄秋霁图》》倪云林(识记)13、《墨梅图》王冕(识记)15、南宋四家(应用)16、宋徽宗与画院(了解)17、《千里江山图》(识记)18、米氏云山(了解)19、《泼墨派仙人图》梁楷(识记)20、《青卞山居图》王蒙(识记)21、《渔父图》吴镇(识记)(七)、明清、民国时期美术1、浙派(应用)2、《春游晚归图》戴进(识记)3、《庐山高图》沈周(识记)4、《牡丹仕女图》唐寅(识记)5、《杂花图卷》徐渭(识记)6、《秋兴八景图》董其昌(识记)7、《仿高房山云山图》王原祁(识记)8、朱耷(识记)9、石涛(识记)10徐渭和陈淳(识记)11、《没骨花鸟册》任颐(识记)12、《葫芦图》吴昌硕(应用)13、董其昌及南北宗论(应用)14、明四家(应用)15、清四王(应用)16、清四僧(应用)17、扬州八怪(应用)18、海派(应用)19、吴门派和吴门四家(应用)20、徐悲鸿《愚公移山》(识记)21、潘天寿(识记)22、张大千(识记)23、刘海粟(识记)24、林风眠(识记)25、齐白石(识记)外国美术鉴赏第一编原始、上古美术1、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了解)2、《维林道夫的维纳斯》(识记)3、古代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了解)4、《吉萨三大金字塔》(识记)5、古希腊美术的基本特征(应用)6、《掷铁饼者》(识记)7、《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识记)8、古罗马美术的基本特征(了解)9、《科洛西姆竞技场》(识记)第二编中世纪美术1、哥特式美术特点(了解)2、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形式分类(了解)3、哥特式教堂代表:《夏特尔大教堂》(识记)4、拜占庭美术特征(了解);5、镶嵌画《圣维塔列教堂·查士丁尼帝及其随从》(识记)6、伊斯兰教美术的基本特征(了解)7、《泰姬·玛哈尔陵》(识记)第三编近代美术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了解)2、波提切利《春》(识记)3、文艺复兴三杰(应用)4、《蒙娜·丽莎》达·芬奇(识记)5、西斯廷天顶画米开朗基罗(识记)6、《雅典学派》拉斐尔(识记);7、提香《花神》(识记)8、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了解)9、凡·艾克兄弟《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识记)10、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了解)11、丢勒《四使徒》(识记)12、《召唤圣马太》卡拉瓦乔(识记)13、巴洛克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应用)14、《圣·德丽莎的幻觉》贝尔尼尼(识记)15、鲁本斯《抢夺吕西普斯的女儿》(识记)16、《夜巡》伦勃朗(识记)17、真理画家委拉士开兹的《英诺森十世》(识记)18、西班牙艺术奇才格列柯(了解)19、罗可可艺术特点(应用)20、布歇《秋千》(识记)21、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应用)22、大卫《贺拉斯兄弟的宣言》(识记)23、安格尔《泉》(识记)24、浪漫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应用)25、德拉克洛瓦《自由领导着人民前进》(识记)26、戈雅《1808年5月3日午夜的枪声》(识记)27、现实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应用)28、米勒的《晚钟》(识记)29、库尔贝的《石工》(识记)30、柯罗的《孟特芳丹的回忆》和巴比松画派(识记)31、康斯太布尔的《运干草的马车》(识记)32、列宾《伏尔加河纤夫》(识记)33、印象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应用)34、马内和《草地上的午餐》(识记)35、莫内和《印象:日出》(识记)36、惠斯勒的《艺术家的母亲》(识记)37、新印象主义的基本特征(了解)38、《大杰特岛的星期天下午》修拉(识记)39、纳比派波纳尔(识记)第四编现代美术1、现代美术的基本特征(应用)2、后印象派画家塞尚的《苹果与桔子》(识记)3、高更《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识记)4、凡高《向日葵》(识记)5、现代美术主义的基本特征(应用)6、野兽派马蒂斯《舞蹈》(识记)7、表现主义蒙克《呐喊》(识记)8、克里姆特《满足》(识记)9、立体主义毕加索《亚威农少女》(识记)10、达达主义与杜尚:《下楼梯的裸女》(识记)11、超现实主义与达利:《记忆的持续性》(识记)12、米罗《羽毛美术的鸟》(识记)13、波普艺术沃霍尔《玛丽琳·梦露》(识记)14、照相写实主义克洛斯《约翰像》(识记)15、抽象主义绘画康定斯基(识记)四、考试题型及样卷福建师范大学201 年成人学士学位考试题目卷(黑体小三号粗体)《考试科目名称》A/B卷开卷(楷体GB2312小三号粗体)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宋体五号)注: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重要提示:本试卷仅为考试题目,所有答题必须填写在专用答题卡上方为有效,在本试卷直接作答均不给分。

(宋体五号粗体)所学理论结合事例或美术史发展事实进行理论综合运用试题占100%。

论述题共1题满分100分(写1篇小论文,不得少于2500字。

)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分析两者代表的唐代不同时段的审美心理。

答题要点:1、分析张萱的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2、分析周昉的代表作《簪花仕女图》3、比较两者画风之异同。

参考答案:唐代绮罗人物画家张萱、周昉的作品反映了“丰腴华贵”的审美理想。

张萱的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描写杨国忠做了右丞相后,杨贵妃的三姐与一群侍女乘马结队郊游的奢华场面。

画面中八个妇女和一个小孩,分乘八匹骏马,前呼后拥,骑步轻快。

构图的聚散安排宾主有序,既有节奏又富于变化。

人物表情微妙,神态从容;马匹漫步悠游,轻松舒缓;线条匀细,设色艳丽,充分反映了杨氏姐妹的浪漫气质和显赫声势。

周昉的代表作《簪花仕女图》取材宫中妇女的生活,反映了她们精神空虚,生活乏味的苦闷心情。

画家以极其谨慎细腻的画笔,成功地塑造了宫中妇女的典型形象。

面部的晕染,着力夸张肌肤的娇嫩丰腴,发臀的勾染,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衣褶、薄纱的轻柔透亮,见形见质,可以说明周昉的“绮罗人物”在张萱晕染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张萱和周昉的“绮罗人物”在绘画技巧,题材上就可以看出前后的继承关系和共同点,但是两人作品的内在意韵有所差异,张萱他生长在繁华的长安,开元时期创作臻于成熟的高潮,他的作品更多表现了妇女的温柔和妩媚,歌颂了当时生活中升平向上的一面;而周昉生活的时代已经失去了开元的盛况,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有了相当的暴露,文学作品中反映社会矛盾,描写妇女不幸和苦闷的作品已陆续出现,周昉对上层社会有较多的了解,他笔下的妇女形象也由张萱作品中的欢愉转向挖掘她们在封建束缚下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但是审美意趣由宏丽之美向婉约之美的转变。

五、答题卡样式(请携带2B铅笔参加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