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实用主义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当提到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这两个概念时,我们很可能会陷入一种对立的思维模式,将它们看作是对立的哲学流派。
然而,在深入研究和探讨之后,我们会发现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和共鸣。
首先,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人们倾向于将存在主义视为一种独立的哲学体系,它关注人类的意义和自由意志。
相比之下,实用主义更关注实际结果和实际效果。
它强调通过实际经验和实证推理来解决问题,并强调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然而,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
事实上,两者在一些观点上有着契合和互补。
首先,存在主义强调行动和选择的重要性,这与实用主义关注实际效果有着一定的联系。
在选择行动方向时,实用主义会将个体的自主性和选择权放在首位,强调通过实际效果来评估选择的合理性。
其次,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都强调人类的主观体验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注重个体对于自身存在的理解和体验,实用主义则关注行动的主观感受和实际效果。
这种关注主观体验和情感体验的共性,使得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可以相互补充和相互借鉴,在实践中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此外,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都试图寻找人类行为和存在的一种指导原则。
虽然它们的关注点和解决方法有所不同,但都试图回答人类生活的根本问题。
存在主义通过自由意志和个体选择来回应生活的意义,而实用主义则通过实际经验和实证推理来解决现实问题。
尽管方法不同,但这两个哲学思想努力找出对人类生活有意义且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哲学思想,而是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共鸣。
它们通过关注个体自由和选择、实际效果、主观体验等方面,相互补充和借鉴,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指导原则。
对于我们个体而言,我们可以从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中吸取有效的哲学思想,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选择。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探索并接受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
新课程改革:“实用主义”并不“实用”
摘要: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理论上看应有许多契合之处,但在实践中由于两者社会传统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重大隔离。
由中西传统的不同实用价值取向,揭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基层实践者各自在新课改中的实际表现,分析社会转型期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双重异化的原因,阐明当前新课改实践中如何定位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两者关系。
提供融合中西传统实用价值观的一些建议,为“实用主义”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实用”起来提供一些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二、界定与阐释:“人本的实用主义”与“社本的实用主义”我们都不能否认,由外移植进来的实用主义哲学理念必然会产生误解、误用或所谓消化不良的情形。
加上在“解读”、“导读”与培训传播过程中还难以避免的“误读”和“误导”,其结果是不难想象的。
更何况哲学理念的精髓还要转化、融入中国国情、时代特征、传统文化方可“实用”。
实用主义(pragmatism)本意是从希腊词(行动)派生出来的,是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曾被视为代表美国生活方式的官方哲学。
现在它仍是一种非常有影响的思想体系,它把哲学从一种人生观的思想体系降为一种研究问题和澄清信息的批判方法,把知识解释为一种评价过程,以科学探索的逻辑作为人们处世待物的行为准则。
实用主义的主要论点是: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人对现实的解释,完全取决于现实对他的利益有什么效果等等。
实用主义的方法,不是指什么特别的结果,只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
这个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
张楚廷对中西方实用主义从人本和社本两个角度作过区分,指出实用主义有两种,我国一度奉行的实用主义是社本主义基础之上的,而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是基于人本主义的。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哲学辩解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哲学辩解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人类思维与存在的本质问题。
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两种重要的哲学思潮,对于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进行探讨,旨在分析两者的不同观点,并以此为基础思考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挑战。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存在的自由和责任。
它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可以通过自由的选择来塑造自己的价值与目标。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存在者先前存在于世界中,然后造物者才选择存在者”。
换句话说,人类在生活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自然和社会的规定,而是自己穿梭于各种选择的迷宫中。
萨特的“存在就是被选择”理论强调了个体对自己所在环境的主动转变。
存在主义往往关注人类的存在经验,认为存在者是自主的,需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创造和塑造自己的人生。
与之相对的是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
实用主义主张追求实际和可行的运用。
实用主义拒绝过于抽象的哲学推理,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并取得实际效果。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意义取决于事实,而事实源于人的行为和体验。
”他主张的是通过改变行为和实践来改变现实。
实用主义强调人类在行动中对事物和问题的实际反应,倡导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它认为人们应该独立思考,追求个人的价值和目标。
实用主义则更加注重实用和实际的结果,它关注解决问题和取得成果的方法。
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存在主义更注重思考和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实用主义则更加重视实践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然而,在当代社会,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尽管它们的方法和观点有所不同,但两者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相互融合。
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既有目标和理想,又能够灵活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目标,提醒人们要思考自己的生活意义和追求。
而实用主义则强调实际行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强调结果和效果的衡量。
哲学论文 自由主义与实用主义
哲学论文自由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哲学观点这篇哲学论文将探讨“自由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哲学观点”。
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是现代哲学中两个最重要的流派,对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由主义是基于自由和个人权利的思想,主张政府应该保护和维护个人自由和权利。
自由主义的起源可以追述到17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和亚当•斯密。
洛克主张个人的原始状态是自由的,只有通过社会契约才会进入政治状态。
斯密则认为市场自由才是首要因素,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最能有效地协调资源和分配财富。
自由主义者将自由和个人权利看作是最高价值和政治准则,并倡导政府进行最小程度干预。
他们认为,在自由的环境下,人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实用主义则着重强调实践和实效。
实用主义认为,我们应该注重实际问题,而不是纯粹的理论,在实践中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用主义并不否认自由主义所强调的价值和原则,但认为政治行动必须考虑实际的环境和条件。
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主张自由市场,反对政府干预;而实用主义则在实践中注重效率和功能,主张在政府干预和市场自由之间进行平衡。
实际上,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关系可以互为补充,这取决于不同的历史和社会环境。
但是,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在某些方面也会产生冲突。
例如,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等问题上,自由主义者更倾向于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市场,而实用主义者则更注重政府调节的作用。
这些观点背后的原则和价值,可能存在某些矛盾和不一致。
这两种哲学观点的争论,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是一个重要话题。
自由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的立场在很多重要政策决策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如何平衡自由和实用,如何在全球化、科技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重新定义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总之,虽然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冲突,但它们在现代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准则
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准则实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和弗朗西斯·培根等人对实用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而约翰·皮尔士则在20世纪中叶进一步发展了实用主义的理论,为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准则。
本文将围绕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准则展开讨论,探索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作用。
一、实用主义的基本原则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准则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经验主义:皮尔士认为,知识和真理源于经验。
只有通过实践和观察,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依靠实际的经验和观察结果,而不是基于理论或假设。
2. 实际主义:实用主义强调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应该考虑到行动的结果,选择那些能够产生最好效果的方案。
实际主义要求我们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追求理论上的完美。
3. 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强调实践和工具的重要性。
工具对于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和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4. 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性。
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意愿行事,只要这样做不妨碍他人的自由和利益。
实用主义鼓励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利益,同时也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二、实用主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准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行动的指导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应用实用主义:1. 决策和问题解决:在面对选择和决策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效果来评估各种方案,并选择能够产生最好结果的方案。
同时,我们也可以依靠经验和实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依赖理论和假设。
2. 目标设定和规划:实用主义要求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制定计划,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和工具。
3. 人际关系和社交交往:实用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尊重他人的权利。
什么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
什么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实用主义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你对实用主义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实用主义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实用主义的简介实用主义是在美国土壤上生长的一个哲学流派,它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露头。
1871-1874年间在哈佛大学进行活动的“形而上学俱乐部”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个实用主义组织。
俱乐部的主持人是后来被认为是实用主义创始人的皮尔士,参加者有哲学家、心理学家赖特(C.Wright 1830-1875年)、律师霍尔姆斯(O.W.Holmes 1841-1935年)、历史学家费斯克(J.Fiske 1842-1901年)以及后来成为实用主义最大代表之一的詹姆士等人。
他们各在自己专攻的领域表述了实用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
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通过詹姆士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另一位代表人物杜威等人的活动,实用主义发展成为在美国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甚至被视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
在其他西方国家,实用主义也有流传,例如在英国出现过以席勒(F.C.S.Schiler 1864-1937年)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运动。
席勒为了强调哲学以人的利益为中心,于是将实用主义改称为人本主义。
实用主义的根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实用主义者英文原名是Pragmatism,源出希腊文πρανμα,意思即是行为、行动。
而实用主义者对行为、行动的解释,关注行动是否能带来某种实际的效果,也就是关注直接的效用、利益,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
实用主义的主要观点冯友兰总结的实用主义主要观点最为简洁明了。
在《三松堂自序》中冯说:“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真理论。
它的真理论实际是一种不可知论。
认识来源于经验,人们所能认识的,只限于经验,至于经验的背后还有什么东西,那是不可知的,也不必问这个问题。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对立与融合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对立与融合现代社会中,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经常被人们拿来进行比较和对立。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强调人的存在本身具有意义;而实用主义则强调实际效果和实用性,强调目的实现的效率和可行性。
这两种价值观的对立与融合,既存在着冲突,又有着某种程度的协调。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本身具有意义,认为人不应受到规则和目标的束缚,应该追求真实的自我。
存在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西方哲学家尼采认为,“上帝已经死了”,换言之,人们不再受到宗教的制约,可以依靠自己的意志来掌握自己的人生。
而存在主义的另一位代表思想家萨特则强调“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创造自己的本质。
相比之下,实用主义则更注重实际效果和实用性。
实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以实际效果和实用性为导向,强调理论和行动的统一。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哲学家詹姆斯认为,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念应该取决于它们的实际效果,而不仅仅是符合逻辑或者符合某种规则。
实用主义追求的是实用和功利,关注目的的实现是否高效、可行。
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对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价值观的两个极端,一个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一个强调目的的实现和效果。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两种价值观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融合的。
在生活中,一个人既可以追求个体的自由和选择,同时也需要考虑行动的实际效果。
例如,在职业选择上,一个人可以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同时也要考虑该职业是否能够支撑自己的生活和实现个人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融合。
无论是科技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需要存在主义的自由和创造力,又需要实用主义的目的效果和实际可行性。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需要有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同时也需要借助实际实验和数据的验证来证明科学理论的可行性。
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对立与融合,不仅在个体层面上存在,在社会层面上也有相似的体现。
实用主义名词解释
实用主义名词解释实用主义是一种哲学和行为理论,强调按照实际效果和实用价值来评判思想和行为的正确与否。
实用主义重视实际的效果和实际的可行性,以行为的实用性为标准,并强调实际经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以下是对于实用主义相关名词的解释:1. 实用主义(Pragmatism):实用主义是一种哲学流派,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以其关注实际问题和实践行动而闻名。
实用主义强调思想和行动应该基于实际经验,强调实际的效果和实践的可行性,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
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有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弗吉尼亚·休兹·布拉克(Virginia Held)。
2. 实证主义(Positivism):实证主义是一种关注可观察事实和经验的哲学方法论,它的基本观点是只有经过科学和经验观察验证的论断才是有意义和有效的。
实证主义认为只有依靠经验和实证研究的方法,人们才能从客观现象中获得有意义的知识。
赫尔曼·冯特伦(Hermann von Helmholtz)和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是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
3. 乐观主义(Optimism):乐观主义是一种态度和信念,认为事物总体上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相信最终会有积极的结果。
乐观主义强调积极的思维和希望,鼓励积极的行动和乐观的态度。
著名的乐观主义心理学家有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和艾伦·斯图尔特(Ellen Langer)。
4. 实用经验主义(Empiricism):实用经验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经验和观察,而非先验的理性思考或直觉。
实用经验主义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感观直接经验和实证研究来获取知识。
约翰·洛克(John Locke)和大卫·休谟(David Hume)是实用经验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实用主义及其意义简介
实用主义对科学的影响
强调实验和应用
01
实用主义认为科学应该以实验和应用为基础,解决现实问题。
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02
实用主义对科学的影响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使科学更加关注现
实生活和实践问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促进了跨学科的研究
03
实用主义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跨学科的研
究,推动了知识的综合和创新。
实用主义的核心思想
人类需求至上
实用主义认为人类的需求是至高 无上的,思想、观念和理论的价 值应以其满足人类需求的能力为
标准。
不断探索和创新
实用主义者鼓励不断探索和创新, 认为这是实现人类需求的关键。
客观真理的相对性
实用主义者认为客观真理是相对的 ,随着人类认知和实践的变化而变 化。
02
实用主义的意义
实用主义的特点
03
04
05
1. 重视实践和经验:实 用主义者认为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 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 正的知识。
2. 强调实际效果:实用 主义者注重行动的效果 ,认为这是衡量行动价 值的唯一标准。
3. 反对教条和绝对主义 :实用主义者反对被视 为绝对真理的观念和理 论,主张思想应随着实 践的变化而变化。
03
实用主义的实践应用
教育领域的实用主义实践
注重实践和应用
实用主义教育强调实践和 应用,重视学生通过实践 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适应社会需求
实用主义教育旨在培养适 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强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 践能力。
多元化评估
实用主义教育采用多元化 的评估方式,不仅关注学 生的成绩,还关注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实用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的实践活动具有 指导意义。
实用主义观点和唯物主义观点
实用主义观点和唯物主义观点在哲学和伦理学中,实用主义观点和唯物主义观点是两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它们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同的看法。
实用主义注重实际应用和实用性,强调对事物的功利性评估;而唯物主义则关注物质世界的本质和物质基础对于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下面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详细的探讨。
实用主义观点强调实际应用和实用性,认为价值和道德标准应该根据其对人们的生活和利益的影响来评估。
实用主义者关注的是结果和后果,他们认为一个行为或决策的好坏应该取决于它能带来的实际效果。
实用主义者通常会根据事实和经验来做决策,并且追求最大的幸福或最大的效用。
实用主义观点可以在各个领域找到应用。
在伦理学中,实用主义者会根据一个行为对人们的利益和幸福的影响来评估其道德性。
他们认为道德标准是相对的,取决于具体情境和后果。
在政治学中,实用主义者强调政策的实际效果和利益,他们主张制定和执行那些能够带来最大福祉和利益的政策。
在经济学中,实用主义者倾向于支持那些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实际利润的决策。
然而,实用主义观点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其强调实际效果和功利性,它可能忽视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道德和伦理原则。
有时,追求最大利益可能导致对于少数人的不公正或牺牲。
此外,实用主义观点也容易陷入短期主义的陷阱,忽视了长远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与实用主义观点相比,唯物主义观点更关注物质世界的本质和物质基础对于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是决定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主要因素。
他们强调对现实的客观认识和对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
唯物主义观点可以在社会理论、经济学和历史学等领域找到应用。
在社会理论中,唯物主义者认为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经济学中,唯物主义者关注经济条件对于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关键。
在历史学中,唯物主义者通过研究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来解释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然而,唯物主义观点也有其局限性。
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
理想主义与实⽤主义理想主义与实⽤主义是两个很⼤的概念。
如果⽤来形容⼈的特质,我们甚⾄不能说⼀个⼈是完全的理想主义者或完全的实⽤主义者。
⼤多数⼈是这两种特质不同⽐例的混合。
如果⼀个⼈理想主义的元素更浓,那他就倾向于理想主义。
反之亦然。
⽂学⾥有很多洋溢着理想主义光芒的主⼈公,可能是因为⼤多数诗⼈与作家总是某种学说思想的信徒与拥护者,于是赋予笔下的⼈物这些特质。
流淌着理想主义⾎液的主⼈公是可爱的,但理想的成分过量时,就变得可悲了。
他们有的抱残守缺,抓着奄奄⼀息的旧时代的尾巴,顽固地躲避不可抗拒的新事物,如堂吉诃德及以他命名的⼀类⼈。
他们在⼀个时代的落⽇余晖中悲叹,却不知另⼀个时代的旭⽇已喷薄⽽出。
当他们将⼀种思想或信仰置于⼀切之上时,正如⾃欺欺⼈的鸵鸟,他们钻进了⾃⼰织就的蚕茧,以此掩饰⾃⼰在新时代中的⽆所适从与懦弱。
《飘》中的艾希⾥(Ashley)沉浸在“南⽅⽂明”中,坚持所谓的“荣誉”,⽤幻想逃避急剧的变化。
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志存⾼远,但这个“⾔语的巨⼈”不幸是个“⾏动的侏儒”,结果⼀事⽆成。
再如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说《⽶德尔马契》(Middlemarch)中的男⼥主⼈公,⼀个渴望在封闭守旧的⼩城市实现⾃⼰的医学试验,⼀个追求真知并试图改善穷⼈的⽣活。
但两⼈在坚守与实现理想时⼜显得幼稚,甚或倔强。
他们将“理想”等价于⼈⽣的全部价值,⽽忽略了其他同等重要的部分,如同⼀个倔强的孩⼦愿意⽤所有的玩具换取玩伴⼿中的溜溜球。
对这些理想主义过量的⼈,实⽤主义是⼀剂清醒剂。
读过《本杰明富兰克林⾃传》的⼈可能注意到这个细节:富兰克林原本下定决⼼做素⾷主义者,他列出了诸多好处。
但有⼀次看到别⼈吃鱼时,他发现鱼腹⾥还有⼩鱼。
富兰克林⼼想,既然你⼤鱼可以吃⼩鱼,我为什么不可以吃你?于是他开始吃荤。
富兰克林是个实⽤主义者。
他做过印刷⼯,办过报,是成功的商⼈、科学家和外交家,唯独不是诗⼈(He’s anybody but a poet)。
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
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在人类的思维中,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是两种常见的价值观,它们在不同的背景下对个人生活与社会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想主义强调追求高尚的道德目标和理想化的社会秩序,而实用主义则注重实际效果和现实利益。
尽管两种价值观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相互交织并产生影响。
理想主义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之一。
在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如柏拉图、孟子以及伏尔泰都致力于追求理想社会的建立。
理想主义者相信人类的目标应当超越现实生活的局限和自身的私利,追求普世价值和道义原则。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追求道德和理性,我们才能找到真理、实现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实用主义则着眼于现实生活和实际效果。
实用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应该以实际的效益为导向,讲究能产生最大利益的方法与工具。
他们强调实用性与效率,将个体或集体的幸福、快乐与成功放在第一位。
实用主义在科学、技术以及商业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然而,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的区分并不绝对,二者经常相互交融。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是实践理想主义的典型代表。
他们具有高尚的理想和社会意识,同时也善于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
例如,马丁·路德·金正是倡导公民权利和反对种族歧视的理想主义者,但他的努力却以实际的政策变革和法律改革为基础,推动了美国社会的进步。
同样,在商业领域,许多创业者通过创新的理念和商业实践,实现了个人成功和社会进步。
在现实世界中,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
理想主义追求着超越现实的目标,强调正义、真理与伦理的重要性。
然而,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道德原则和伦理规则可能会在现实中面临困境或挑战。
在商业伦理领域,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实用主义者可能会面临道德抉择。
例如,某些公司可能会在环境保护和劳工权益上选择获取短期利益,而牺牲了长期可持续发展和道义上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也常常相互碰撞。
实用主义的近义词语
实用主义的近义词语
摘要:
1.实用主义的定义和概述
2.实用主义的近义词语
3.实用主义的应用和示例
正文:
实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实际效果和实际应用,认为知识和真理的价值在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实用性。
实用主义起源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美国,代表人物包括威廉·詹姆斯、约翰·杜威等。
实用主义的核心观点是“有用即真理”,这意味着任何知识和观念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获得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实用主义的近义词语包括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等。
实证主义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认为知识和真理的来源是经验和实证;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和感觉,认为知识和真理来源于经验;工具主义强调工具和实用性,认为知识和观念的价值在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功利主义强调实际效果和功利,认为知识和真理的价值在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效果和实用性。
实用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教育、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
例如,在教育领域,实用主义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和实际效果,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用技能;在政治领域,实用主义强调政治的实用性和实际效果,认为政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实现实际利益;在经济领域,实用主义强调经济的实用性和实际效果,认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
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和实现实际利益;在科技领域,实用主义强调科技的实用性和实际效果,认为科技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实现实际利益。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观点分歧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观点分歧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两种哲学思想流派,它们在关于生活、价值观和人类存在的看法上存在着显著的分歧。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思想流派的观点和分歧,并分析它们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的重要性。
根据存在主义者的观点,人类的存在先于其本质。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责任掌握自己的生活,并为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责。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主动性,强调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承担后果。
实用主义是一种关注实际效果和功利性的哲学思想。
实用主义者认为行为的目的在于实现实际的和可观测的利益。
实用主义强调实际结果的重要性,认为行为的合理性取决于其产生的结果。
因此,在实用主义的视角下,只有带来实际好处的行为才是有意义的。
存在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在许多方面存在分歧。
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它们对于自由和责任的看法。
存在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有绝对的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路径,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而实用主义者更注重结果,他们认为行为的价值在于其效果,而非行为本身的选择过程。
此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主义强调人类的个体性和独特性。
按照这种观点,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存在方式和价值观,没有一种普遍的道德准则。
相比之下,实用主义者认为行为应该基于普遍的原则和利益最大化的道德准则。
然而,尽管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分歧,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将自己完全归为某一种哲学思想流派。
存在主义者可能会考虑行为的实际后果,而实用主义者也会关注个体的自由和选择。
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分歧对于个人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个人层面上,存在主义的思想鼓励每个人掌握自己的生活,主动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为自己的决策负责。
实用主义的思想则更加关注行为的实际结果和社会利益。
在社会层面上,存在主义的观点可能导致社会的多元性和个人差异被更加尊重和重视。
然而,实用主义的思想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它鼓励对行为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利益进行评估,以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
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同取向
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同取向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两种哲学思潮,它们在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同取向,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思潮。
一、存在主义的不同取向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责任和选择,认为人的本质是在世界中存在并不断塑造自己。
存在主义哲学家关注人的存在与本质之间的关系,主张个体应该通过自主的决策和行动来创造自己的人生意义。
存在主义的第一个取向是存在的优先性。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优先于本质,即人首先通过行动和经验来定义自己的本质,而非被先验的本质定义。
这种观点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独立思考,认为人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通过决策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存在主义的第二个取向是绝对的孤独。
存在主义强调每个个体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认为人在世界中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无法与他人完全理解和共享。
这种观点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焦虑和困惑,使得个体需要通过选择和行动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
存在主义的第三个取向是自由选择和责任。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认为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
人们可以通过自主的选择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承担责任。
这种观点注重个体的主动性和个体的决策权。
二、实用主义的不同取向实用主义强调实用和工具性,认为人们的行动和决策应该以实际的效果和结果为导向。
实用主义哲学家强调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主张人的行为应该基于实际的利益和效益。
实用主义的第一个取向是结果导向。
实用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和决策应该以实际的结果为导向,即人们的行为应该追求最大的效益和最好的结果。
这种观点注重实际的效果和成果,重视实用性和实用价值。
实用主义的第二个取向是经验主义。
实用主义强调个体通过经验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
人们应该根据实际的经验和实践来做出决策和行动,而非依赖于理性或先验的道德原则。
这种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和基于实际经验的决策。
实用主义的第三个取向是工具性。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哲学观点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哲学观点哲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探究人类存在和思考的本质,并随之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哲学观点。
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两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哲学观点,它们在人类思维和生活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哲学观点,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并讨论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首先,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思维认为人类是自由的个体,有能力给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
人们要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是否接受外部的限制和定义。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个体应该自觉选择和创造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对于存在主义者而言,生命应该被视为一场个体意义的探索和自由选择的过程。
而实用主义则关注行动和实践对于人类思维和道德的重要性。
实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根据某种行动的实际效果来评估其价值,认为行动的结果和实用性是判断行为是否正确或道德的关键。
实用主义强调追求幸福和实现人类生活的美好,倡导为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的幸福。
在实用主义的观点中,人们应该关注实际行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思想和理念的层面。
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首先,在价值观念上,存在主义更加注重个体的自主性和选择,而实用主义则强调行动的实用性和效果。
其次,存在主义强调独特的个体经验和情感,而实用主义更加关注整体社会的幸福和福祉。
此外,存在主义更加关注人类的存在和存在的困境,而实用主义更加关注实际生活中的行动和结果。
然而,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强调人类活动中的个人责任和道德选择。
不论是存在主义还是实用主义,都认为个体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自觉地选择和为之负责。
此外,它们还都关注人类生活的实际效果和结果。
无论是存在主义还是实用主义,都承认行动的结果对于价值评估和道德判断具有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观点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对于个人而言,存在主义提供了一种自主选择和自我探索的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构建自己的生活意义,并给予个体更多的自由。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思考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思考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而实用主义则注重于实际效果和可行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思考。
第一,存在主义关注内心探索与人生意义。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对于存在的反思和探索。
相反,实用主义更关注个体的实际行动与目标实现。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自由的,要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而实用主义则更关注行动的实用性和结果导向。
第二,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权衡。
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的意义不是在于追求功利的结果,而是在于如何能够充实个体的内心世界。
但实用主义者则认为,行动和决策的结果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
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可能会产生分歧。
存在主义看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觉醒,而实用主义则更关注结果和效率。
第三,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哲学根基。
存在主义的哲学源于对人生存在的思考与疑问。
尤其是西方哲学家如萨特、卡缪等便是这一思潮的代表。
而实用主义则是从实践活动中衍生而来的一种思维方式。
实用主义更重视经验和实践,强调实现目标并追求效益。
然而,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影响和补充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常常需要综合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选择最适合的行动策略。
存在主义者可以对实用主义者的实践经验提供细致的心理分析和内心启示。
而实用主义者可以从存在主义者那里汲取人生意义和精神追求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实用主义思维日益受到重视,追求实用性和结果导向成为主要目标。
对于一些创业者和企业家来说,实用主义思维无疑会更加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是,存在主义者的思考和内心世界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追求实际效果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生活意义。
当然,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抉择也与个体的性格特质和价值观有关。
有些人天生就背负着内心追求和思考的重负,而有些人则更习惯于追求实用性和效果。
人们应该尊重并包容不同思维方式的存在,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对立
存在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对立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学派,它强调个体的存在,强调个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和选择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个体都是自由的主体,对于自己的存在负责。
而实用主义则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追求实际效果和功利性。
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冲突和对立,但纵观整个社会,二者却并非完全矛盾,而是可以互相促进、相互补充的。
存在主义强调的是个体的自由和独立,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存在负责。
存在主义家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人是自己的存在,人对于人而言就是他自己。
”这句话意味着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宰,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选择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存在主义者强调对于自由的追求,强调对于自己存在的挖掘和探索,尊重每个个体的主观性和多样性。
他们认为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人不是被定义好了的,而是正在不断地变成中。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存在主义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首先,存在主义的追求往往与现实的生存和利益相冲突。
现实社会强调效能和经济利益,强调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产出。
而存在主义则关注的是个体的自由和意义,在某些场景下存在主义的观点往往被忽视或者被边缘化。
其次,存在主义的理念在现实操作中也面临实践难题。
个体对于自己的存在做出选择需要对自己有意识的关注和思考,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被迫沉浸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缺乏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深入思考和选择。
因此,存在主义的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常常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实用主义则是一种追求实用和经验的哲学观点,注重实际效果和功利性。
实用主义家认为,一个理论或者一个观点的价值在于它是否实用,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实际的效益。
实用主义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追求经验和实验,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理论和观点。
在现实社会中,实用主义常常是一种行动的指导原则,人们追求实际结果,注重事实的效果和可行性。
然而,实用主义也存在着自身的缺点和局限。
实用主义追求实际效果和功利性,有时候会忽视个体的合理性和道德性。
形式主义 实用主义学科特点
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学科特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理论,其研究的重心、方法和目的都截然不同。
在各自的领域中,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缺点。
下面我们将具体地介绍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学科特点。
形式主义的学科特点形式主义的主旨在于形式的研究,即研究作品本身的形式要素,如形式结构、语言、表现技巧等。
这是因为作品的形式要素是艺术无法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
以下是形式主义的学科特点:1. 重视技巧——形式主义研究重点关注作品的技巧性和形式性,即它们的视觉效果、声音效果和其他艺术手段,如音调、语气和装饰。
了解这些技巧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含义和心理效应。
2. 注重实践——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依赖于实践,研究者要通过实际观察才能知道作品的特色和形式。
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鉴赏能力来评估艺术作品,并评价其成功程度。
3. 为了美学——形式主义研究的目的是美学上的,即研究作品的美感、审美价值和艺术形式的本质。
因此,这种研究通常涉及到问题和主题,并探索它们与艺术形式间的关系。
4. 倾向抽象——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更为抽象,因为它们将关注点放在艺术作品的形式上。
因此,有时会忽视作品的实际背景和文化意义,只集中于它们的外观和内在构造。
实用主义的学科特点实用主义的重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的应用来获得成功。
以下是实用主义的学科特点:1. 最实用——实用主义的主旨在于获得实用价值,即通过问题解决或目标达成获得实际效益。
拥有实际用途和满足需求的产品或策略是实用主义研究的重要目标。
2. 求实——实用主义的方法和目的都与现实息息相关,因此研究者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实际数据,了解产品或策略的实际效果。
尤其是在方案设计和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前因后果,及时调整策略。
3. 追求效率——实用主义要求研究者能够高效地解决问题,即用最少的时间和成本实现最优的结果。
这需要研究者具备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的动作力,同时能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只关注对社会或社会实践有用而)难以理解这一点,然而基于人本的实用主义(由于它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并因此而视其有用而)不难理解。
事实是先于命名的,“黄金分割”这一美名是达·芬奇赋予的,而“黄金分割”的事实早在达·芬奇之前一千六百多年就出现了。先进的人们首先看到的是它的美学价值(这种有用、实用,是社本主义所最不经心的),而此后它的各种物性价值的涌现竟是那样的出乎意料,甚至当今的优选法也用上了它。可以这样看,社本主义的实用主义是从放弃美学价值开始的,但这也就预示了它必然的短视与浅视,当文化产业、艺术产业必定会作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兴起的时候,将更能证明这一点。
我们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情况有了极大变化。可是,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那个历史的阴影并不是没有必要再加以注视的。以中国的汽车产量而言已是世界第五大国,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可是,与外资合作的一些关键汽车技术仍不在我们手中,更值得注视的是:我们在汽车研究领域里的投入的落后更可担忧。研究并未充分优先实用。
美学课程为何不见了?当然可以用自上世纪50年代起教育方针中连美育二字也不再提及的事实来解释,但是,再问下去是必要的:为何美育不仅在方针,而且在教育生活中事实上已变得不重要了呢?又须指出,这种状况自90年代之后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然而,美学为何曾经变得不重要了呢,是不是因为它对于某种社会目标而言没有多大用处了呢?是社会强迫教育取消了美育,还是教育“适应”社会而取消了美育?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值得再去思考了的。
的历史意外。但是,这些典型的事例所代表的思潮并不是不值得一提的意外。
牛顿的三大定律本身并不是技术,并不是实用的,牛顿无论是研究微分与积分的关系,还是研究万有引力时,只是描述世界,说明世界的,它似乎不像锉刀,不像“三机一泵”那样有用,但是,它比锉力、“三机一泵”有宽广无比的用途,至今这些理论仍然是大学里的必修课程(只是表达形式已非当初)。非欧几何出现之时,其作用渺然不知,当相对论用上它的时候,距黎曼几何诞生之日已是半个世纪以上,距罗巴切夫斯基更远。爱因斯坦理论萌生时,也不是为着实用的。为何中国未能诞生非欧几何、相对论这样的划时代理论成果?我们只要想一想为何一般力学理论顶不上“三机一泵”的价值,为何微积分理论顶不上一把锉刀的意义就可以明白了。然而,如此远离理论的结果是使我们丧失了更具普遍价值和长远价值的实用。所以,问题的本质并不在实用,而在于更深邃的眼光,在对人性的更深层的理解。当人被简约之后,“实用”的含义也被简约了。
尽管“尊重知识”的口号比曾经有过的对知识的蔑视有了天渊之别,然而,它所表达的思想还应进一步深化。“尊重知识”不仅应表现为尊重目前已知为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还必须尊重眼下尚且不知其有应用价值的知识,“尊重知识”还不应仅是“尊重技术”、“尊重专利”,还必须“尊重理论”,包括尊重尚不知其有何实用价值的理论(我们曾长期不认可那些自己不知,更不要说包括自己在内的几乎所有人尚不知其有实用价值的理论为理论)。这种悲剧发生的还少吗?至今还十分流行的说法是:“理论脱离实际则是空洞的、僵死的理论。理论要指导人们行动,必须为实践者所掌握。”如果这种观点被普遍认可,“尊重理论”就不可能成为普遍的事实,“尊重知识”本身就会大打折扣。几十年、上百年还不曾为实践者掌握的理论就不算理论吗?古希腊人限定在几何作图时不许用有刻度的直尺,不许用有度量孤度的器具,只许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这两样东西。按我们这里曾经流行的观点,这是太脱离实际了,你在现实生活中哪里看到使用无刻度直尺来度量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太脱离实际”的做法导致了十分重大的、珍贵的理论成果,亦业已被证明是有巨大应用价值的成果,包括距这一“脱离实际”的做法之后两千多年出现的群论,亦与之有关。还有一点是我们更应深思的:上述规定下的“脱离实际”的几何训练了无数人的理论思稚,至今,人们还珍惜这一规定对人的思维开发的作用并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和运用于课程。它几乎成了促进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小视的因素。至于包括了这一规定而又基于一组公理的整个欧氏几何,那似乎更加具有“脱离实际”特征的理论曾孕育了许多的科学巨人。确实,基于社本的实用主义(由于
“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急用先学”,这一系列思想所反映的是急功近利,又常常只能是大口号下的短见识。由于它是基于近期的社会“利益”的,因而必然急功近利;因为它的社本主义特征,而不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有关人的发展的学问(人文科学)或课程是须经过一个细腻的过程对人的发展发挥作用的,它是属于难以“立竿见影”范畴的课程,因而它没有地位。反观彼岸那个实用主义哲学盛行的国度里的大学,其人文课程的地位是远远高于我们的。这同样是两种不同实用主义下的两种不同课程观。
在我们这里,强烈的社本主义甚至断言,“脱离实际”的理论是属于资产阶级的。作为这一结论的实际表现之一是,知识分子是全社会中最“脱离实际的”,还有哪个阶层比知识分子更“脱离实际”呢?社本主义的实用主义也就是基于这种社会原理的,这也是长时期内在“知识分子”前面加上资产阶级(谓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原由。现在情况大变,声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了,这当然比25年前的说法大不相同了,可是,未必将知识分子不是划入这个阶级就是划入那个阶级
为什么我们的实用主义到达极至的那个时候又同时强烈批判实用主义呢?这很奇怪,差不多无人不知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当然,在我们批判以杜威为代表为实用主义时,并不认为自己是实用主义的,甚至认为那是马克思主主义的,但是,马克思恢宏的历史观、理论观实在与我们的理解不是一码事。这种大幅度偏离马克思的科学理论的情形实不罕见。
历史是那样清晰地表明,在社本主义到达极至时,实用主义同时达到极至。一个曾经奉为经典的说法是:要立竿见影。多少课程因为“立竿”而不能马上“见影”便遭遇不幸,多少课程因为要“立竿见影”而荡然无存,多少课程又因“立竿见影”而面目全非。物理学成了“三机一泵”;北京大学的教授去工厂到处寻找微积分的样本,结果是一把锉刀捅破了贴在微积分身上的神秘的窗户纸;音乐为语录歌所占领;心理学被等同于唯心主义;浩瀚的历史只剩下一部阶级斗争史;人的文学变成了奉命文学;……乃至于在大学被关闭三年后重新启动时,恢复的只是“有用的”“理工科”大学,人文科学在此前业已奄奄一息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一股极端的实用主义思潮连同社本主义一起风涌而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种实用主义---张楚廷 著
在社本主义课程观下,一个必然的直接的后果是:重社会课程,轻人文课程;即使在科学课程面前,人文课程亦因社会课程与之联手而被贬低;同时,它亦必是重实用而轻理论的,重对口而轻基础的,尤其会是重适应而轻超越的。问题还不在“重”,而在“轻”。
“理论脱离实际则是空洞的、僵死的理论”,但是,我们看到无数被称之为,被嘲笑为空洞的、僵死的理论在几年后、几十年后,有的甚至是几百年之后复活了,变得无比充实了。那么,是几年、几十年、几百年之后的当日去给那些被定性为“僵死”的理论平反好呢,还是在那个几年、几十年之前的当日就不要制造冤案好呢?
“理论要指导人们行动,必须为实践者所掌握”,但是,我们看到许多伟大的理论并不为“指导人们行动”而诞生,理论的创始人当初很可能就没有想那么多,他们就想着把世界弄明白,想着人们料想不到的一些特性;至于“必须为实践者掌握”这句话就更令人费解了。谁能指明一下:哪些人是实践者,哪些人不是实践者?假若有一种理论,其出现之初,除了创立者本人外,就没有别的人弄得懂(当然就谈不上掌握了),或者仅有那么几个人弄得懂,那个理论算不算理论?要多少实践者掌握才算?我们这里所作的假定不是虚拟的。伽罗华(E.Galois)的伟大理论出现之初连世界顶级的数学家哥西(Cauchy)也未“掌握”,后来却是另一个也未“掌握”这一理论的数学家在他举办的杂志上发表了伽罗华的研究成果。“必须为实践者掌握”这一理论评判标准留下了太多的问题。事实上,在社本主义观下实践概念已被弄得混淆不堪。社本主义实用观扼杀了许多珍贵的理论并有害于实践;从人的本性出发的似是脱离实际的行为常常产生意不想到的理论成果,并有利于实践。
理论的基础性越强越不是可“急用”的,肯定就不能纳入“先学”的范围了,近期一位哈佛校长的讲话所奉行的理念肯定不始于近期,他说:“在大学中我们所教的最抽象的科目,从一定意义上说,可能就是数学,数学中应用性最小的领域可能就是数论──研究数字的理论,可是,我们发的电子邮件都受益于过去25年数论的新发现。因为对于质数的研究构成了编码算法的基础,编码算法是今天电子通讯和电子交流的基础。而这一切都来自最抽象的知识。”萨莫斯的这段话当然是意味深长的,但在这里他的着眼点仍然是应用性,可是,事实上他所在的国家对于数论一类极度抽象的学科研究的重视是由来已久的,在看不到它的应用价值之时亦高度重视,从事数论的杰出中国学者陈景润等人备受他们尊敬。一个实用主义的国家对待抽象理论的这种态度与我们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是实用主义为何结果如此不同?盖因两种实用主义的性质有别。
后者的理性表现更为明显,辞典认为被称为西方哲学流派之一的实用主义是“主张解放人的个性,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行动和思想的自由以及他们的民主权利,但强调不应以个人的自由损害他人的自由,个人的自由应受到社会的调节,个人主义应当和集体主义相互协调。”这是不是与曾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于中国出现的实用主义迥然相异?异在何处不也很明显吗?
的做法是科学的、必要的。现在,我们可以问一个更实质的问题:有哪个阶级像知识分子那样以更深邃的眼光,在更广阔的领域思考着实际呢?
1978年以后,中国有了“尊重知识”的口号,可是,我们作为口号国家的基本象征之一是,不再对口号反思,或者仅停留在口号,仅满足于口号。后来,我们从别人那里得知还有一个“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许多知道“尊重知识”这个口号的人却还不知道“保护知识产权”,这再一次表明,我们止步于口号,我们的口号相对更肤浅,更软弱无力。话又说回来:中国大踏步前进了,中国亦已制订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这就比“尊重知识”的口号实际得多,有力得多。“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是在口号中才有最好体现的。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曾经出现过的是实实在在的实用主义,在杜威那里亦确系实用主义,皆系实用主义,又为何如此不同呢?仔细分辨便知,原来它们确实是不相同的,一则是社本主义的实用主义,一则是人本主义的实用主义,因而两者呈现极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