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分析
2013年11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发展。[1]
全会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
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和完善税收制度。同时,还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来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2]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进入一个经济稳步增长的时期,但相对于几年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中国经济具有十年一周期的特征,新周期中经济平均增速将下降,经验的看,未来10年平均增速8%,波动区间7-11%。危机后中国经济才真正面临转型压力。当前经济触底走稳已成市场共识。“十八大”政策延续性强,并未改变中国过去设计路径。
[3]
十八大三中全会后,我国依旧会采用“紧数量、低利率”的货币政策趋势不变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危机之后的通胀,物价房价的高涨,以及热钱的涌入,让中国经济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面临更为复杂的境地。因此央行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这势必会对金融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而会给我国银行带来极大挑战。从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经济格局重构的角度上看,人民币坚挺格局仍不会改变,但人民币升值趋势即使延续,也已是强弩之末。从投资角度来看,伴随财富增长,民众冒险倾向下降;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企业高成长机会减少,风险-收益组合曲线下移。由于投资机会问题,权益投资仍是主要投资方向,风险偏好下降意味着市场对大盘蓝筹的投资偏好上升。
通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这是不争事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宏观经济条件下,银行对财会人才的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国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
机遇和挑战,许多行业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是改革。就银行业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意味着,未来将会出现更多家民营银行。即使是普通人,在以后也可以通过持有股票等方式进行投资。这对整个银行业来说,将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我们调查分析,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过后,银行业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专业的人才队伍成为了各个银行竞争的最重要资本!
我们小组通过调研,针对银行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作出了分析。未来的银行相对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两类人才,一是营销精英,二是跨界人才。营销精英主要是指是优秀的客户经理和优秀的支行行长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业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客户经理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优秀的支行行长更不简单,除了有一定的业务能力还要会管理自己的团队。跨界人才则是会在未来银行业更吃香的一类人,主要是指能够熟练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的人才,比如跨银行业和其他金融业,跨金融业与实业等。这些人才以后可以为银行的对外业务提供相应的帮助,为银行的发展打开新局面。
当然,这两类人才相对于刚进入银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还是相对的遥远。但,财会类学生可以通过在校期间大致的确定自己的一个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做相应的准备,这与现实需求并无矛盾。刚进入银行学生无非从事的是运营岗位工作和客户经理工作。运营系列的工作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服务精神还要有做事的专注度;客户经理之类的营销岗位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和乐于挑战的精神,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专业知识的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能够较好的与这两种工作接轨,需要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能培养相关的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学习好课内的知识,参与学生干部工作和社会实践实习。这三点也是银行在选拔人才较为看重的!
第二节商业银行行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二五”行业政策
“十二五”规划指的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它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指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未来五年发展的主线。银行监管者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大局, 紧密围绕经济改革的重心, 遵循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要求, 大力拓展宏观金融监管视野, 创新监管工作思路, 探索科学监管新模式, 提高银行业监管的贡献度与社会影响力。
“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后,对于金融业的监管要做到:
1、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监管体系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设定更为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构建层次清晰的系统性风险处置机制和清算安排。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全方位金融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也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等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工具。
随着农信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各种地方性小微金融机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现行的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垂直监管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建立中央和地方协调配合、分工合作的多层次监管体系,以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缺位”。同时,强化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意识和责任,也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
[4]
自觉性,避免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利益导向差异引致的冲突与矛盾。
2、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国重要的金融基础制度建设和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既是完善我国金融基础管理制度的举措,也是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和体系改革推进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业经营失败风险最终还只能由政府“买单”,这无疑与利率市场化的初衷相背;另一方面,根据金融服务均等化改革目标,金融机构将更多转向中小企业和农业
[5]
等领域,经营风险增加,相应也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风险缓释体系。
“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
1、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步伐加快
随着社会的发展,客户的需求变得更加的多元化。我国银行也抓住了发展的契机,实行相应的改革,往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现今,银行的业务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广,他们纷纷以控股子公司方式介入基金、租赁、保险等非传统银行业务领域,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十二五”规划认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为商业银行继续拓展综合化经营提供了可选路径。在本规划期内,商业银行综合营经营可能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有望以控股方式继续介入证券、信托等非银行业业务领域,进一步提升综合化经营范围;经营实力雄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有可能获得更多综合化经营的试点机会。
2、商业银行国际化业务得到支持
“十二五”规划的提出,明确支持了银行金融机构“走出去”的理念,并为银行业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