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影响二语习得的社会因素
二语习得中的社会环境因素
![二语习得中的社会环境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311d8e90b4c2e3f572763e8.png)
6
精选ppt
Boundaries and Identities(边界和身份)
Part of the identity function of language is accomplished by creating or reinforcing(加强) national boundaries, but linguistic boundaries often also exist within or across national borders.对语言的识别功能部分是通过创建或加强国家 的界限来实现的,但语言的界限也经常存在于其中或 跨越国界。
12
精选ppt
Circumstances of learning
L2 learners who are majority L1 speakers often have access only to foreign language programs which offer the L2 as an academic subject and give little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ful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大多数说着母语的二语习得者都把 其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的,这也就很少有机会去全面培养他 们的交际能力。
从实例中探讨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
![从实例中探讨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19e579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8.png)
从实例中探讨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华槿颜众所周知,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人们普遍认为外部因素包含环境因素,即自然环境和教学环境,有人在自然环境下无意识地习得第二语言,有人在规律的教学环境下掌握第二语言。
这两种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更倾向于习得的自然属性,后者偏向于营造一种目的语环境,例如采用“沉浸式”教学法,让老师和学生完成处于目的语的教学环境中,模拟自然环境,来实现二语习得的目的。
除此之外,社会文化和社会距离等因素也是重要外部因素。
至于内部因素,则更加复杂,母语的迁移,智力,动机,学习态度,方法策略,情感认知等等,都会造成习得效果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在实际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哪种因素的影响力更大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结合实例来探讨。
一、环境因素差异所导致的二语习得效果异同探讨(一)自然环境下的的二语习得自然环境,也就是指学习者处于自然的目的语环境中,生活在第二语言国家或者社团中,日常交际用语都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潜移默化和实际应用中不自觉习得目的语。
如同儿童习得母语,一直处于目的语环境,并没有老师系统地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就像儿童学习母语汉语一样,没有父母会按照“拼音,汉字,听说读写。
”的顺序,依照“语音,词汇,语法”的体系来讲解,但是儿童会从简单的字词习得,例如“爸爸”,从单字词过渡到双字词阶段,从电报式表达过渡到完整的表达。
自然环境下的二语习得也具有某种相似性,目的语的输入刺激学习者进行分辨,在大脑中加工处理,在反复的实际操练和不断输出后,掌握目的语。
比如,很多人熟悉的日本乒乓球女子运动员福原爱,她对汉语的掌握就属于在自然环境下的二语习得。
她出生于日本,从小学习打乒乓球,四岁时来到中国,跟随中国教练学习,和中国孩子一起训练,十几岁时又加入辽宁乒乓球俱乐部,这样的经历让她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并且具有鲜明的辽宁口音,在词汇的使用上也习惯说东北方言词汇。
福原爱对汉语的习得就是在自然环境下实现的,她没有系统地针对性地参加课程,也没有以学汉语为主要目的,她只是生活在中国,不断的输入让她掌握了汉语的语音和含义,不断地输出让她有机会在真实的言语交际中操练汉语,因此她在长年累月中习得了汉语,而且是具有方言特色的汉语。
课堂情境下二语习得的微观社会因素探析
![课堂情境下二语习得的微观社会因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47ade40975f46527d3e1de.png)
积极作用 , 间接地影 响着 习得 者学 习态度 的形成 , 并 这将促
进 成 功 的 二 语 学 习 G rnr 18 。经 研 究 发 现 家 长 的 鼓 ad e( 95)
入、 习得者运用二语进 行交 际 的机 会不 一样 , 这些 都将 影 而
响到 二 语 习得 效 果 。 1 自然 环 境 .
励 和 支 持 与 孩 子 二 语 习 得 效 果 好 坏 成 正 比 ( a nr& Gr e d
S yh17 ) m te9 5 。
自然环境 中的二语 习得 一般分 为 三大类 。人 们 最为 关
注、 研究 得 最 多 的 一 类 是 在 二 语 国家 进 行 的二 语 习 得 。如 在
影响二语习得的 因素有 很多 , : 如 环境 因素 , 言输 入 , 语
2 课 堂环 境 .
语言输出和个体差异 等 , 中语言环 境是 最基 本 的要 素 , 其 因
为个 体所 处的语言环境 将决定 他 的语 言输入 和输 出 以及 输 入和输 出的数量 、 量和频 率 等 , 质 而习得 者正 是通 过在这 些
二 、 堂环 境 下微观 社 会 因素 课
G rnr Ce n(9 0 提 出在 课 堂 情 境 中 有 两 大 社 a e和 l d met 19 ) 会 情境 因 素 具 有 潜 在 重 要 性 。一 是 课 堂 环 境 下 的 情 境 ; 是 二
美 国或加拿大学英语 , 或在法 国或 比利 时学 习法语。在这 种
语 言输 入 和输 出 的 反 复 操 练 中提 高 二 语 水 平 的 , 因而 语 言 环
二语习得教案考试重点
![二语习得教案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ba9f6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3.png)
二语习得教案考试重点第一章:二语习得概述1.1 定义: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习得一种非母语的过程。
1.2 重要性:二语习得对于个人发展、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3 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的区别:探讨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1.4 二语习得的主要理论:介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交际法和交际语言教学等理论。
第二章: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2.1 个人因素:年龄、性别、认知能力、学习动机等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2.2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语言接触等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2.3 教育因素:教学方法、教材、教师素质等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2.4 语言因素:语法、词汇、发音等语言要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第三章:二语习得的过程与阶段3.1 刺激阶段:学习者接触二语,对二语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2 习得阶段:学习者在语言环境中主动习得二语知识。
3.3 应用阶段:学习者将所习得的二语知识应用于实际交流中。
3.4 巩固阶段:学习者通过复习、实践等手段巩固二语知识。
第四章:二语习得的心理机制4.1 注意力:学习者关注二语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2 记忆力:学习者运用记忆策略,巩固二语知识。
4.3 语言习得装置:探讨大脑中负责语言习得的神经机制。
4.4 语言迁移: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
第五章:二语习得的有效策略5.1 交际法:通过实际交流,提高二语应用能力。
5.2 浸泡式学习:全身心投入二语环境,加速习得过程。
5.3 任务型教学:以完成实际任务为目标,提高学习者动机。
5.4 自我调控学习: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
第六章:二语习得的心理语言学6.1 心理语言学与二语习得:介绍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
6.2 语言理解与产生:探讨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和产生能力。
6.3 语言加工:分析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对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加工过程。
6.4 语言习得的心理障碍:探讨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
语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语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b3849c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b.png)
语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语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语境(context)是指语言所处的环境,包括语言使用的情景、社会文化背景、语言交际的对象、语言风格等方面。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影响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会对他们的语言使用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语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一、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习惯。
因此,在学习二语时,理解语言的语境对掌握语言的正确用法和意义至关重要。
首先,语境对词汇理解的影响尤为显著。
同一单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如“book”一词可以指书籍,也可以指机票预订,取决于它所处的语境。
因此,在学习词汇时,需要注意它的上下文语境,通过上下文的提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词汇的实际用法。
除了词汇,语境也对语法理解和掌握产生影响。
语法规则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往往需要考虑到语境因素。
例如,正确使用冠词是英语学习者常常遇到的难题,在不同语境下,冠词的用法也是不同的。
比如,“The”可以指特定的人、事、物,也可以指整个类别中符合条件的某个人、事、物。
因此,学习者需要通过不同语境下的例句和语言情景理解冠词的用法及其变化,从而更好地使用冠词。
二、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语言的使用渠道多种多样,使用习惯也各有不同,因此,在不同语境下的语言使用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语境对口语交际的影响尤为显著。
口语交际往往需要考虑到所处的交际场景和语言风格,以适应交往对象和社会文化背景的需求。
例如,在职场中使用的语言风格通常是正式、礼貌并且较为严谨,而在朋友间的对话中则更为随意、轻松和不拘小节。
因此,学习者需要通过接触不同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样式进行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
其次,语境对书面交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不同的书面交际场景中,语境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方式、用词和语法的运用。
例如,在商务邮件中,学习者需要使用更为正式和礼貌的语言风格,注重语法和用词的准确性,以传达专业的形象和信用;在论文或学术文献中,学习者需要使用更为严谨的语言风格,遵循规范的写作结构和语法要求,以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论二语习得中的社会因素
![论二语习得中的社会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f660d15a8956bec0975e3f3.png)
论二语习得中的社会因素作者:谢芳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36期摘要:在二语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社会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学习者的思维模式、文化传统及非语言交际等。
教师应充分重视二语习得中的社会因素,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关文化教学。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文化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促进语言正迁移。
关键词:二语习得社会因素思维模式文化传统非语言交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迁移是指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的影响。
语言迁移既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也包括语言之外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非语言交际等。
从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来说,语言迁移可分为两大类: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有助于二语学习,负迁移则阻碍二语学习。
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负迁移,利用正迁移。
语言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或生理现象,而且是一种受到社会环境和各种因素影响的社会现象。
语言迁移的产生与社会因素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互动性作用。
本文对二语习得中的社会因素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据此提出在英语教学中促进正迁移,减少负迁移的几点具体教学策略。
一、二语习得中社会因素的类别与影响在二语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社会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学习者的思维模式、文化传统及非语言交际等。
1.思维模式因素的影响。
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不是天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是社会的产物。
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传达、交流和保存思维成果的主要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同时,语言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据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说,现在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种语言。
思维先于语言出现,思维创造了语言,但思维对语言也有依赖作用,人们通过语言固定思维方式并协助思维。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https://img.taocdn.com/s3/m/28a97b6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8.png)
第二语言习得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技能。
随着跨国交流的增加,掌握一门外语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还有助于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机会。
本文将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重要性第二语言的习得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习第二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其次,掌握第二语言可以扩大个人的视野,提高沟通能力,有助于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和困难。
另外,学习第二语言还可以增强个人的认知能力,促进大脑的灵活性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
影响因素第二语言习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因素是决定第二语言习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等。
同时,环境因素也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语言输入的频率和质量、社会支持和认可等。
此外,学习方法和教学资源也会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资源对提高第二语言水平至关重要。
有效的学习方法要提高第二语言的习得效果,有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值得尝试。
首先,多听多说是提高口语能力的关键,可以通过模仿和实践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阅读和写作也是提高语言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来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语感。
另外,参加语言交流活动和与母语人士进行互动也是提高语言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加深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之,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耐心,才能够真正掌握一门外语,提高综合语言能力,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目标。
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第二语言水平,迎接更广阔的国际交流机遇。
二语习得中的社会环境因素
![二语习得中的社会环境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625ef63d31126edb6f1a1060.png)
summery
1. No individual factors in the macrossocial context of SLA can be isolated from others.在SLA的宏观社会背景没有任何个人因素可以与其他人隔 离。 2. Circumstances of learning are related to the nation that the learner lives in and its history, culture, geopolitical position, and to social and economic categorizations within the society, which in turn are related to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d political forces and constraints, all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and reflect or determine the status of the languages involved. • 学习环境是与学习者所在国家和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 社会及经济分类息息相关的。反过来说,这些关于历史,制度,政治 以及约束力的,都涉及,影响甚至决定了语言的地位。
Boundaries and Identities(边界和身份)
• Part of the identity function of language is accomplished by creating or reinforcing(加强) national boundaries, but linguistic boundaries often also exist within or across national borders.对语言的 识别功能部分是通过创建或加强国家的界限来实现 的,但语言的界限也经常存在于其中或跨越国界。
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b59f102cc58bd63086bdb7.png)
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研究少儿的第二语言习得有其自身的规律,从少儿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及学习策略四个方面对其优势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标签:少儿;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策略少儿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特殊学习群体,他们特点独具,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他们与其他教学对象的差异,才有可能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少儿汉语教学的规律,并全面地认识世界少儿汉语教学在整个世界汉语教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拟从少儿二语习得的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学习策略四个方面来揭示少儿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与优势。
1少儿学习第二语言特点及优势1.1社会因素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少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他们的周围经常可以遭遇到与自己文化、语言迥异的人群,这使少儿们在无意中对异于自己本族的语言和文化等产生好奇心,进而产生了学习的动机。
而少儿学习的外在动机则可能是: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奖励、同伴的羡慕、参加某种趣味比赛,这样的外部动机又会反过来促进他们的内在动机中的兴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另外,由于少儿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强,他们对目的语社团的态度往往是开放的、融合的,愿意无意识地进人一个新的环境,接受新环境的一切新的东西,这样就有助于少儿在单纯的动机中轻松地习得第二语言。
1.2生理因素首先,我们必须对世界少儿汉语教学中“少儿”这一名词进行明确地界定,我们所指的“少儿”应该是从跨过幼儿阶段到接近青春期的“少年儿童”这一年龄段,大约是614岁。
就语言习得而言,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生理阶段,人们早已普遍注意到儿童学习第二语言要比成人容易些、有效些,学者们为证明这一假设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是:学习一种第二语言应从6岁(也有一部分人说4岁)至青春期到来之前进行,因为这期间可能存在一个关键期。
(廖崇阳,2006)众所周知,少儿正处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特别是语音发展的敏感期,其语言模仿能力强,尤其体现在语音学习上。
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途径
![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152934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3.png)
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途径【摘要】二语交际意愿是影响学习者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二语交际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学习动机、自信心和情感态度等,而社会因素则包括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
为了培养二语交际意愿,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和社交交流来提高学习者的交际意愿和能力。
教育培训可以提供专业的语言学习和交际技巧培训,而社交交流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语言环境。
影响二语交际意愿的因素复杂多样,但通过培养途径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提升交际意愿和能力。
在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二语交际意愿,并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培养途径,以促进二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二语交际意愿、影响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培养途径、教育培训、社交交流、引言、正文、结论、研究背景、问题意义、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途径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增加,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许多学习者却面临着交际意愿不足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
深入了解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培养途径,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
个人因素包括学习者的个人特点、动机和目标设置等,而社会因素则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交圈子等外部因素。
通过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交际意愿形成机制,为提高其学习动力和效果提供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途径,帮助更多学习者克服交际意愿不足的问题,提高二语学习的效果。
通过教育培训和社交交流等方式,培养学习者的交际意愿,进而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途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二语习得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语习得教案考试重点
![二语习得教案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4e9a4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4.png)
二语习得教案考试重点一、引言1. 介绍二语习得的概念和重要性2. 解释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的区别3. 强调二语习得在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二、二语习得的基本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介绍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语言习得的过程2. 认知理论:讲解认知发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3. 社会语言学理论:探讨社会互动和文化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三、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1. 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智力等对二语习得的影响2. 社会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对二语习得的作用3. 语言因素:语言距离、语言输入、语言输出等对二语习得的贡献四、二语习得的过程与阶段1. 早期阶段:语音感知、词汇积累和简单表达2. 中期阶段:语法规则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3. 后期阶段:语言能力的巩固和高级语言技能的发展五、二语教学策略与应用1. 交际法:介绍交际法的原则和教学实践2. 任务型教学:讲解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法3. 语言技术教学:探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六、二语习得中的常见问题与挑战1. 错误分析:解释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2. 习得与学习差异:探讨习得与学习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3. 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分析学习动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七、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1. 文化差异与交际策略: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策略2. 文化认同与二语习得:探讨文化认同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3. 跨文化交际活动设计:设计课堂跨文化交际活动,提升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八、二语测试与评估1. 测试类型与方法:介绍常用二语测试类型(如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及评估方法2. 测试焦虑与应对策略:分析测试焦虑对学习者表现的影响,提供应对策略3. 测试评价与反馈:讲解如何对学习者的二语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习者进步九、二语习得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介绍案例研究、访谈、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2. 定量研究:讲解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定量研究方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3. 混合方法研究:探讨如何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提高二语习得研究的全面性十、二语习得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1. 技术驱动的二语习得:展望、大数据等技术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应用前景2. 多模态语言教学:探讨多模态语言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像等)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3. 终身学习与二语习得:强调终身学习理念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培养学习者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些章节内容可以作为您教学的参考,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81423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0.png)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摘要二语的习得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学习者个体自身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效果和影响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体差异;启示引言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的因素众多,主要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指学习者个体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机、认知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态度等。
外因主要指社会语言环境、教育教学环境、教师等因素。
本文主要探究学习者个体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为了顺利习得二语,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不同学者将动机分为了不同的类型,如融合性动机、工具性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等。
虽然每种动机的定义和范围划分不一样,但总体来说,二语的习得并不取决于某一单项动机。
韩海华(2011)主张在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条件下,一个人的学习动机越强烈,他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就越多,对二语习得的成功也越有帮助。
如果学习的行为是自发的,那么学习者对学习的热情则会更持久,从而引起的学习动机也更为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使学生能够保持对二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刘璐(2019)提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二语学习动机:强化学生对目标语言的了解;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保持教学的多样性;提倡以引导式教学为主;及时鼓励,适当表扬;设置合理的期望值;创造舒适、良好的外部课堂环境。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二语习得。
2、年龄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最为著名的是Lenneberg提出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特定的年龄前学习第二语言,那么会由于大脑的成熟,发音器官的改变等生理因素,使得第二语言学习变得困难。
论二语习得中的社会因素
![论二语习得中的社会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ab406da49649b6648d7473e.png)
际 等 。 从 对 二 语 习 得 的 影 响 来 说 ,语 言 迁 移 可 分 为 两 大
类 : 迁 移和 负 迁移 。正迁 移 有 助于 二 语 学 习 , 迁移 则 正 负 阻 碍二 语 学 习 。 此 , 学 习 中 , 们 应 尽量 避 免负 迁 移 , 因 在 我 利 用正 迁 移 。 语 言 不 仅 是 一 种 自然 现 象 或 生 理 现 象 。 而 且 是 一 种 受到 社会 环境 和各 种 因素影 响 的社会 现象 。 言迁移 的产 语 生 与 社 会 因 素 之 间存 在 着 巨 大 的 互 动 性 作 用 。 文 对 二 语 本 习 得 中 的社 会 因 素 进 行 了 一 些 探 讨 , 据 此 提 出在 英 语 教 并 学 中促进 正迁 移 , 少 负迁 移 的几点 具体 教学 策略 。 减
■匿
论 二
塑
语 习 得 中 的 社 会 因 素
谢 芳
( 峡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北 宜 昌 三 湖 430 ) 4 0 2
摘
要 : 二 语 习得 中 。 响 语 言 迁 移 的 社 会 因 素 在 影
1思 维 模 式 因 素 的 影 响 .
很 多 , 中 最 主 要 的 因素 有 学 习 者 的 思 维 模 式 、 化 传 统 其 文
[ ] 清 ] 珞 等. 7[ 永 四库 全 书 总 目. 京 : 华 书 局 , 9 56 北 中 1 6 .:
征 之 一 。各 个 民 族 都 有 自 己 的 语 言 。据 德 国 出 版 的 《 言 语 在 外 语 学 习 过 程 中 ,语 言 迁 移 是 指 作 为 来 源 语 的 母 学 及 语言 交 际工 具 问题 手 册 》说 ,现在 世 界 上查 明的有
关于二语习得中的社会文化理据
![关于二语习得中的社会文化理据](https://img.taocdn.com/s3/m/3a8eb82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66.png)
关于二语习得中的社会文化理据社会文化理论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影响二语习得的关键因素。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对于二语习得过程中听、说、读、写的不同影响,对于教育者和学生来说,掌握社会文化理论对于促进二语习得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语习得中的社会文化理论指出,二语习得的过程不仅受到语言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换句话说,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传统的语言学习只关注单词、语音、语法等方面,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学习者需要了解和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地掌握目标语言。
在二语习得的进程中,文化和社会环境会对于听、说、读、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语音方面,文化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会导致学生学习语音时发音不准确,使学生产生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问题。
又如,在语法方面,句子结构、动词时态等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差别。
此外,在词汇选择和语用方面,学生的语言使用也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在语言运用中的文化素养。
了解当地文化,了解文化背景和传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目标语言,从而更容易学会和掌握它。
当学生面临一个全新的语言和文化时,先了解目标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对学习该语言具有明显的优势。
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了解和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沟通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语言学习任务。
此外,社会文化环境也对于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产生影响。
比如,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这种教育体系与中国的功利性学习习惯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应该采用各种手段调整对中国学生乃至所有国家的二语习得的影响。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学习目标语言必须了解其所处的文化环境。
教师应采取多角度、多方式、多手段的方法引导学生跨越文化差距,将文化因素融入语言学习中,并注重适应当地文化环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二语习得的任务。
试论二语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社会因素
![试论二语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社会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36ebd08cc1755270722089b.png)
一
个男生一个女生 , 他们对汉语的掌握程度都差不
说, 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 的智力发育 以及学业的学
多。但是, 女生经常使用标准语言或者正式的语言 , 而男生在生活中经 常使用非标准 的语 言。同样的, 女生在学习新语言 的时候 , 很容易将新语言 的形式 纳入到 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去, 对学习新 的语 言很敏 感。而作为男生来讲 , 他们对 第二语 言的学 习就不 敏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班级里面 , 女生 的英语成 绩要 比男生的英语成绩普遍好很多 ; 为什么在我 国
四、 民族 和文 化 因素 对语 言迁移 的 影响
我 们 都知道 , 不 同的地 区 、 不 同的 民族 都会 有 自 己的语 言 和文化 。那 么 , 这 些 民族 的 、 特有 的语 言 和
相似或者完全符合 的时候 , 往往就会 出现正面的影
响, 会促进新 的语 言 的学 习, 这 种情况称之 为正迁
断增大 , 母语 的语 言越来越成熟 , 掌握得越来越 熟
练, 所以说 , 在进行第二种语言的学习的时候会对新 语言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干扰和影响。由此可以看得 出来 , 儿童对于母语语言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和掌握 ,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 , 很可能学习和掌握地地道
习惯 , 很容易就听出不是地道的美国口音 , 而孩子肯
定就能说出一 口地地道道的美国英语。 认 识 到 这种 迁 移 的影 响 之 后 , 就 要 相应 地对 儿
童的教育进行改革 。像英语或 者是第二语言 的学 习, 应该在幼儿 园的阶段就让孩子 慢慢接触 、 慢慢
2 0 1 3 年第 1 期 第2 9卷 ( 总3 1 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0 ^ L OF EDUCATI ONAL I NS TI TUTE OF J H, I N PROVI NCE
浅谈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瓶颈效应
![浅谈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瓶颈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bcc1f8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4.png)
浅谈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瓶颈效应1. 引言1.1 二语习得的重要性二语习得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学习第二语言已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
二语习得不仅可以增加个人的就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拓展个人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第二语言,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二语习得还可以带来认知能力的提升,开拓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二语习得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多语言能力的需求,更可以推动个人的自我提升和全面发展。
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我们应该重视二语习得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字数:200】1.2 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了个体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输入量和输出机会、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个体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对二语习得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对于语言的学习和习得会有不同的表现。
有些人可能更擅长于记忆单词,有些人则更擅长于语法规则的应用。
学习策略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之一,具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使语言学习更加有效和高效。
除个体因素外,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也对二语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
情感上的因素包括学习者对学习语言的兴趣、动机和自信心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学习者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效果。
社会因素则包括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输入量和输出机会、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
输入量和输出机会越多,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越丰富,说话和写作的机会也会增加,从而促进语言的习得。
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于语言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会影响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习者需要在各个方面都进行综合考虑,才能更好地进行二语习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敢论. 景 = 乏 响二 语 习得 的 社会 因 素
卢 秀丽
( 运 城 师 范 高 等 专科 学校 , 山西 运 城 0 4 4 0 0 0 )
[ 摘
要 】 在 二 语 或 外 语 的 学 习过 程 中 , 文化 的 冲 突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 文 章从 政 治 、 经 济 因 素 对 学 习者
种 方 式 习得 语 言— —通 过可 理解性 信 息或通 过接 受
可理 解性输 入 。或者说 ,通 过经 常接触 目标 语 的输
国文化 的机 会 , 使得 中国文化 的声 音一 直处在 暗 处 ; 另 一层含 义是 用英语 表 达 中国文化 能力 的缺 失 。最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一 l 2 — 2 7
作 者简 介 : 卢秀丽( 1 9 7 6 一 ) , 女, 山 西运 城 人 , 运 城 师 范 高 等 专科 学校 讲 师 。
一
7 5—
2 0 1 5年
卢 秀丽 :试 论 影响二 语 习得 的社会 因素
第 1期
直 接 的体 现是 笔者 在教学 中发 现相 当一部 分学 习英
化 对语 言 的影 响 是 内化 的 、不可或 缺 的。文化 同时 也 是语 言 的组 成部 分 。同时 ,人 的思想 和意识 形态
( 中 图分 类 号 ]H 3 1 9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章编号)1 6 7 3 — 7 0 1 6 ( 2 0 1 5 ) 0 1 - 0 0 7 5 — 0 3
C D oI ]1 0 . 1 4 1 5 2  ̄. e n k i . 1 6 7 3 - 7 0 1 6 . 2 0 1 5 . O 1 . 0 2 3
态度 和动 机 的 影 响 ,文化 因素 对 二语 习得 所 带来 的 正 迁 移及 负 迁移 ,信 息 交 流技 术给 二 语 学 习者 带 来 的 益 处 及 便 利 几 个 角 度探 索社 会 因素 与 二语 习得 的 关 系 。希 望 对 外语 学 习者 有 所 启 示 。
( 关键词]社会 文化 ;二语 习得 ;态度 ;动机
中国经 济开 始雄起 。人 们 的注 意力也 突然转 向国 际
通 用语 言— — 英语 。同时也 展开 了全 国范 围 的学 校
语言 习得是 一个 社会化 的过 程 。社 会 环境就 是 个 大 背景 ,在 这个大 背景下 ,学 习者选 择 和制定 外
课 程改革 创 新 ,尤 其是 对外英 语教 学 。英语 热无 疑 刺 激 了民办 教育机 构 的 出现 和发 展 。最为典 型 的就 是新 东方 英语 教育 集 团和疯 狂英语 教育 集 团 。他 们
极 大地 推动 了英语 学 习 。但 是 ,中国这 种英 语热 式
语学 习或第 二语 言学 习计划 。具 体来 说 ,社 会 因素
由政 治 因 素 ( 包括政 治局势和政策 ) 、 经 济 因 素 ( 包 括 经 济实 力 ) 、文 化 因 素 ( 包 括 文 化 冲 突 与 熟 悉) 、信息 因素 ( 网络 与科 技 的产物 )等构 成 。
第3 3卷 第 1 期 2 0 1 5年 3月
太 原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R NAL OF E DU CA TI ON I NS T I TU T E OF TA I YU AN UN I VE RS nY
Vo 1 . 3 3 No . 1 Ma r . 2 0 1 5
二 、理论 基础
的教育却 给 中 国学 生带 来 了很 大 的负 面影 响 ,导 致
了 “ 中 国文 化 失 语 症 ” 。 “ 失 语 症 ”有 两 层 含 义 。
一
克拉 申 的语 言输入 理论 指 出 , “ 人 们仅 通过 一
层 含义 是 中 国学 生在 英语 学 习中没有 足够 展示 中
语 专业 的 同学 竟然不 能用 合乎汉 语 的表达 习惯 很好
中 .通过 学 习者进行 第二语 言规 则相 关知识 的展 示 以及 以第二 语 言知识 的潜 在能力 为 中心 ,对 第二 语 言 和外语 学 习的研究 。二 语 习得 的主要任 务是用 二 语 习得学 习者 的语言来 描 述和解 释第 二语 言能力 。
2 . 社会 因素 的分类
自1 9 7 8年 中 国政 府 实 施 改 革 开 放 政 策 以来 ,
中 ,学 习者 通过 与他人 对话 交 流习得 语言 。心 理学 家 斯温 提 出的语 言输 出理论 认为 。语 言理解 和 语 言 产 出是 截然 不 同的两 种语 言技 巧 。语 言产 出能 力 只
门外语 。
一
、
二 语 习得 与社 会 因素探 究
1 . 二 语 习得 的 定 义
二语 习得 可 以被 定义 为人们 在课 堂 内外学 习除
一
门外语 的 习得不仅 要掌 握其语 音 、词 汇 、结
入 ,学习者 可 以获得 目标语 的知识 。这种 输入 包 括 事 先调 整 的语言输 入 和互 动式调 整式 语 言输入 。前
构规 则 等语言 知识 。还要 掌握 目标语 言 中 已经社 会
制度 化 的标准 。本 文将探 索社会 因素 与二语 习得 的
关 系 ,希 望这 些探 究 成果 对 外语 学 习 者有 所 启示 ,
者是调 整好 的高 于学 习者 现有 水平 的语 言材料 ,后
者 是 学 习者 与学 习者 之 间互 动 时调 整 的语言 材 料 。
充分 意识 到这 些潜移 默化 的影 响 ,以便成 功地 掌握
一
迈 克 尔 的互 动 假 说 认 为 语 言 习 得 发 生 在 互 动 过 程
母语 外 的语 言 学 习。二语 习得是 在 自然真 实 的环 境
能 通过 促使 语言 学习 者产 出语 言的活 动—— 语 言输
出 .即通过 用所学 语言 口头 或书 面表 达 的实际 活 动 才 能有效 习得 。 三、社 会 因素 对 二语 习得 的影响
1 . 政 治 因素 对二语 习得 的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