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的形成、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三部分内容。

1.水土流失的形成。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形象描述,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每年失去大量的肥沃土壤。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入人类社会以后,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教材从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的破坏。

2.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在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就要设法去治理流失,进行水土保持。这部分教材按一般规律分析了黄土高原进行水土保持应采取的措施。

3.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不仅要关注其普遍性,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此,这部分教材又介绍了黄土高原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课文首先通过图6.5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措施,接着通过实例印证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三项措施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们在开发利用黄土高原的过程中,若注意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必将得到改观,农、林、牧业将不断发展。

教学思路设计

以布鲁纳、林格伦、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彻底改变“先生讲、学生听”的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多发表意见,共同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同时也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学习,尝到丰收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特别是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的破坏,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2.理解水土保持工作势在必行及相应的措施。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方法——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成效。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土地的情感。

教学重点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治理,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

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是人为因素。

教学方法

1.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共同研究为主,精心设计导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过渡,使学生“跳一跳,摸得着”。

2.精心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证明,学习者通过听觉可以获取信息的40%左右,通过视觉可以获得信息的75%左右,而视听结合可以获取信息的90%以上。本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本节教学和实际联系紧密,由于我们有的学生就生活在黄土高原上,从对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和水土流失的实际观察中,获取知识,同时联系已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理解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并积极探索解决办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与计算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的同学在平时和节假日一定到黄河边散过步吧?看着滔滔的黄河水携带着大量泥沙,滚滚东去,你有何感想?可曾想到过河水中大量的泥沙从何而来?如何治理?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大家一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板书]6.2 水土流失的治理

【讲授新课】

[设疑导学]请同学们观看黄土高原和黄河的相关录像片,阅读对应课文,回答问题:(播放课件)

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有多大?每年流失土壤多少吨?

[学生回答问题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主要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

[教师补充说明]课文中是通过沟谷密度来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的,那么什么是沟谷密度?

[学生思考,教师继续说明]沟谷密度就是每平方千米的面积上所有沟谷的总长度。地面比较平坦开阔的黄土塬面,沟谷密度小于3千米;广大的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达4~8千米,黄土高原有的地区被沟谷吞食的面积已经达到黄土覆盖面积的1/2。

[学生回答问题2]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平均每年流失土壤16亿吨。

[教师补充说明]黄河的泥沙90%来源于中游的黄土高原,据河南省陕县水文站多年的观测资料,平均每立方米的河水含沙量达37千克,暴雨时最多超过600千克。过去流传的“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黄河含沙量之大。黄河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约占全国外流河总输沙量的60%,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运送这些泥沙,每天装载110万车次,也要一年才能运完。这些土壤的流失,相当于每年损失氮、磷、钾肥3000多万吨,使黄土高原的土地生产力急剧下降。难怪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通过这些数字的说明,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震憾,增强他们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的迫切性)[设疑导学]了解了水土流失的大概状况,那么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呢?(播放课件)

[板书]一、水土流失的形成

学生思考后回答。

[板书]1.自然因素: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2.人为因素[小结过渡]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人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的几个方面。

[板书]植被的破坏

[自学和讲解]学生阅读课文61页第5自然段,并联系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说明历史上人类对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教师可作简短提示。(比如: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易——战国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出兵南下,占据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秦统一后,派大将军蒙恬率军夺回河套地区,建城设县,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发展农业生产,加强边防;此外,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还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厮杀的战场——秦与匈奴、两汉与匈奴、五代十国与契丹等;再加上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使森林和草原逐渐消失,在降水、风等的影响下,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学生看表6.1]通过表中的数字说明,植被覆盖率越高,径流减少率越大,径流量越小,从而使侵蚀减少率增大,水土流失量减小。因此,植被破坏加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板书]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