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教案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af7e3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2.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教学对象:高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夜雨寄北》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意象分析。
2. 诗歌的情感解读。
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 诗歌艺术特色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夜雨寄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夜雨”、“孤灯”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4. 情感解读: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孤独、思念等。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隐喻、象征等手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所学的手法和技巧。
4.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与评价作业:1. 背诵《夜雨寄北》。
2. 写一篇关于《夜雨寄北》的鉴赏文章。
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 课堂表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创作等活动来评估其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终结性评价则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如背诵、写鉴赏文章等,来评价学生对诗歌的深入学习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资料。
2. 准备《夜雨寄北》的文本及其注释版本。
3.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指导资料。
4.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和相关图像资料。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755d8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9.png)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诗词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句理解和朗读;2. 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特点;3.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含蓄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课件;2. 相关资料:李商隐的生平介绍、古代诗词鉴赏方法等;3. 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词的学习,分享学习心得;(2)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夜雨寄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针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详细讲解;(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完成练习题;(2)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词,进行拓展学习。
7. 作业布置(1)背诵《夜雨寄北》;(2)写一篇关于李商隐诗词的鉴赏心得。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夜雨寄北》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李商隐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以及对李商隐诗词的拓展学习。
《夜雨寄北》 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807c4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5.png)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诵读并背诵《夜雨寄北》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经典名句的含义和意境。
(2)体会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难点(1)感受诗歌中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以及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和写作手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夜雨的音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雨夜里,你们会想到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夜雨寄北》。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身处异乡、思念亲人的处境,为理解诗歌情感奠定基础。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4、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君问归期未有期”中“期”的含义,“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等。
(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如“巴山夜雨”的凄凉氛围。
5、情感体会(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
(2)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点明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待。
初中夜雨寄北教案
![初中夜雨寄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623a8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7.png)
初中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
(2)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3)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历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3)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2)诗中的情感和意境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夜雨寄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夜雨寄北》,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意象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夜雨”、“孤灯”、“湿竹”等。
(2)通过想象和描绘,让学生感受意象所营造的意境。
4. 情感理解:(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情感,如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诗人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所表达的情感。
5. 拓展与对比:(1)引导学生了解《夜雨寄北》与其他诗歌的异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诗风和特点。
6.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节奏、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2)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对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f38c7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e.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教学对象:高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夜雨寄北》。
2. 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4.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诗中的情感表达。
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运用。
2. 理解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
2. 引导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意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介绍李商隐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商隐诗歌,如《锦瑟》、《无题》等。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朗读《夜雨寄北》。
2. 讲解诗歌背景和诗意。
3.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三、情感理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孤独与思念。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四、诗歌创作实践(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夜雨寄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写作,互相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0分钟)1. 复习《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2.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如何表达情感。
三、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意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 推荐李商隐的其他诗歌,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欣赏。
3.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运用所学意象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夜雨寄北》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创作诗歌的质量和情感表达。
六、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分享感受等。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夜雨寄北》诗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
![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a49d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1.png)
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第一章:简介李商隐与《夜雨寄北》1.1 李商隐简介: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文学地位及其代表作。
1.2 《夜雨寄北》背景:解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等。
1.3 《夜雨寄北》诗文解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字词,阐述诗意、意境等。
第二章: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2.1 诗歌主题:探讨《夜雨寄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友情、思乡、离愁别绪等。
2.2 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作者运用哪些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3.1 韵律与节奏:分析《夜雨寄北》的韵律特点,如平水韵、节奏感等。
3.2 字词选用:探讨作者在诗中运用的一些独特字词,以及这些字词所产生的效果。
3.3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第四章: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与文化意象4.1 自然意象:分析《夜雨寄北》中的自然意象,如夜雨、孤灯等,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意义。
4.2 文化意象:探讨诗中涉及到的文化意象,如秋蝉、寒衣等,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第五章:教学实践与拓展5.1 教学设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5.2 课后拓展:推荐与李商隐相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李商隐的诗歌。
5.3 教学评价: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情感体验等。
第六章:诗歌的结构与布局6.1 诗歌的结构:分析《夜雨寄北》的诗歌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等方面。
6.2 布局特点:探讨诗人如何通过布局来展现诗歌主题,以及这种布局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第七章:诗歌中的意境与氛围7.1 意境创造:分析《夜雨寄北》中的意境特点,如孤寂、凄凉等,以及诗人如何通过意象来营造这种意境。
7.2 氛围表现:探讨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氛围,如夜晚的寂静、雨滴的滴落声等,以及这种氛围与主题的关系。
第八章:诗歌的审美价值与启示8.1 审美价值:分析《夜雨寄北》的审美价值,如词句的优美、意象的丰富等。
《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35c99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2.png)
《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光,奋发向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掌握,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意象分析,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
(2)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寓情于景、对仗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文内容,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分享自己的亲情体验。
(2)讨论如何关爱亲友,珍惜相处的时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夜雨寄北》。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亲情的小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交流分享等。
4. 学生对亲情观念的认同和珍惜时光的态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夜雨景象,让学生置身于诗人的创作情境中,增强代入感。
2. 对比分析:与其他诗人同类题材的诗作进行对比,分析《夜雨寄北》的独特之处。
《夜雨寄北》教案设计优秀5篇
![《夜雨寄北》教案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cb99c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e.png)
《夜雨寄北》教案设计优秀5篇《夜雨寄北》教案设计篇一课题:《夜雨寄北》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
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理解诗文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
我想这其中大家较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
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整体感知1、释题。
“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
“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人、妻子,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
文题蕴涵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
2、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一叁—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
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3、写作背景。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较有特色。
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4、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
三、感受品味1、“君问归期未有期”——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品评: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夜雨寄北教案范文
![夜雨寄北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58cd5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3.png)
夜雨寄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风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善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体会;3. 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领悟;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3. 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教材、参考书及相关资料;2. 学生课本、练习册;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良好氛围;(2)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字词意义;(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3)学生结合注释,领会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意境和情感;(2)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象美;(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3)教师点评并总结,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对亲情的认识;(3)教师点评并总结,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1)背诵《夜雨寄北》;(2)深入了解李商隐的其他作品,分析其风格特点;(3)写一篇关于《夜雨寄北》的感悟文章。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cfbb4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d.png)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夜雨寄北》优秀教案(精选10篇)《夜雨寄北》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
4、用复述、改写、表演等方式把对诗意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过程一、引入学习《夜雨寄北》二、初读理解诗歌的意思。
1、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讨论讨论,看能解决吗?不能解决的留下来。
3、全班交流。
交流后学生说说诗的意思。
三、品读诗歌。
1、谁愿意读读?读后评议,你觉得怎么样?你也读读。
2、小组品读。
在小组中互读,边读边品议。
3、比读。
愿意读的同学,我们来比一比。
四、深读感悟。
轻轻的读这首诗,在心中体会一下诗人当时在想什么?诗中的哪些词使你有了这种感觉?五、小结学法,布置学生按照学法自学《枫桥夜泊》。
六、分组汇报自学情况。
七、对比体会两首诗的情感。
八、课外延展。
选一首诗,自己赏析,把赏析的情况在班内展示。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 2教学目标:1、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
2、扣词想像,深入感悟诗人当时的离愁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读成诵。
4、联系比较,领悟写法。
教学重点:通过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雨夜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写夜雨及欢聚的情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对比写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时间:一、引入1、指名背《忆山东兄弟》,说说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写思念家乡亲人的唐诗,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二、读题(课前板书全诗)1、诗题怎样理解?看注释,思考,讲通题意。
(点击注释)2、补充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一个雨夜写给他妻子的一封信。
当时李商隐在巴蜀的一个州府(今四川三台县)做幕僚,妻子却在北方的长安居住,两地分居,长期不能相聚。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80cb4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f.png)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
(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李商隐的生平等。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情感体验。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2)对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夜雨寄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夜雨寄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
(2)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对《夜雨寄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夜雨寄北》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的背景图片、作者图片等相关资源。
3. 参考资料:关于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的其他资料。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 通过情景创设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夜雨寄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c6d2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0.png)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夜雨寄北》。
学生能够分析李商隐的写作风格和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解释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学会如何查找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含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古典诗歌的美。
学生通过学习李商隐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写作风格和他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对诗歌含义的影响。
掌握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用语。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生僻词汇的解释、古代文化背景的介绍等。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需要时提供给学生。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夜雨寄北》的兴趣。
5.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夜雨寄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5.3 诗歌解析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5.4 生僻词汇讲解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用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5.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分享各自的见解。
5.6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描述诗歌中的景象和情感。
5.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李商隐的写作风格和他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5.8 作业布置学生背诵《夜雨寄北》。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商隐的其他作品,以便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
6.2 学生写作: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关注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运用。
6.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背诵作业和对李商隐其他作品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将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关于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
![关于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cc2b2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关于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夜雨寄北》这首诗。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3. 学生能够了解李商隐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4. 学生能够通过这首诗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关怀。
教学重点:1. 《夜雨寄北》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 李商隐诗歌风格的分析。
3. 李商隐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了解。
二、教学准备教材或教辅:《夜雨寄北》全文及注释参考资料:关于李商隐的生平介绍、唐代文学史相关内容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李商隐的诗歌朗诵,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2. 诗歌学习(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夜雨寄北》,并讲解诗歌的字词、注释,使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作者介绍(10分钟)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来源,并简单介绍李商隐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4. 情感体会(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夜雨寄北》中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关怀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义和价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夜雨寄北》。
2. 写一篇关于《夜雨寄北》的感受或者对李商隐诗歌风格的分析文章。
3. 推荐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其诗歌特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夜雨寄北》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对李商隐诗歌风格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李商隐生平背景的了解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以《夜雨寄北》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2. 邀请家长或者专业人士进行诗歌朗诵表演,让学生欣赏并学习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3. 开展关于李商隐诗歌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李商隐诗歌,并交流其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
《夜雨寄北》教案(精选5篇)
![《夜雨寄北》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00915a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b.png)
《夜雨寄北》教案(精选5篇)夜雨寄北教案篇一一。
“窗”见证勤学苦读宋真宗赵恒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在古代,多少读书人的悲欢就在窗内窗外上演。
“十年寒窗无人问”写出了多少读书人的酸甜苦辣,“两耳不闻窗外事”道出了多少读书人的专注,那“萤窗雪案”的典故更诉尽了穷书生的辛酸。
有人“一举成名天下知”了,走上了飞黄腾达的仕途。
但也有很多“苦心人”失望了,像蒲松龄、张继,好在他们用另一种方式证明了自己。
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不朽的失眠》中所说:“1200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的那张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
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二。
“窗”体现丰富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思念、牵挂、孤独,在一扇扇“窗”前展现地淋漓尽致。
王维的“窗”道出了不尽的思乡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其二》)一个人对故乡的思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接在一起。
窗外寒梅、窗内人,这窗前的那株寒梅可能就蕴含着当年作者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则把相思的愁苦与甜蜜展现出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西窗剪烛”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何等的温馨!何等的甜蜜!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则道出了无尽的凄苦。
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的她此时,窗内,零丁一人;窗外,看到的是“旧时相识”的雁、“憔悴损”的“黄花”,听到雨打梧桐的残声。
其处境是何等的凄凉!其心境是何等的凄苦!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江城子》)和贺铸的“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鹧鸪天・半死桐》)则让人感到两位诗人对亡妻无尽的思念。
《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ebeaa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7.png)
《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的意境。
(3)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审美情趣,培养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 相关背景资料的图片或文字。
3. 参考译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激发学生对诗内容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
(3)学生齐读,体会诗的节奏感。
3. 理解内容(1)教师简要介绍诗的背景。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诗的大意。
(3)教师重点讲解生僻字词和典故。
4. 分析诗的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诗的结构,了解诗的组成部分。
(2)分析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5. 情感体会(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中的意境。
(2)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6. 应用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句,进行交流展示。
7. 小结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背诵诗篇,完成练习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夜雨寄北》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文情感的共鸣。
七、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66a98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a.png)
《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作者、背景等方面来理解诗歌。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3)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分析和情感体验。
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抒情手法的理解。
2. 诗歌背景与诗人情感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歌全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3. 朗读音频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朗读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夜雨寄北》,提问:“夜雨”和“寄北”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让学生结合诗歌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全班交流:诗人的情感是如何通过意象表达的?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如“巴山夜雨”、“涨秋池”等。
(2)分析诗人的抒情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雨声,想象诗歌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与诗人情感的共鸣之处。
6. 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全班一起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
7. 课堂小结(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总结诗人的情感。
(2)强调诗歌的字词理解、意境分析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夜雨寄北》。
(2)写一篇关于《夜雨寄北》的读后感。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462f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4.png)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离愁别绪。
(2)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夜雨寄北》原文、注释、译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
3. 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一幅夜雨图,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复习旧知:回顾李商隐的其他诗作,引导学生了解其诗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夜雨寄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注释,理解诗歌内容,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中的典故和意象。
(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2)分享感悟: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6. 应用拓展(1)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夜雨”为主题的诗歌。
(2)推荐阅读其他李商隐的诗作,拓展知识面。
7. 总结与反馈(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其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团队合作能力等。
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289ee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3.png)
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d956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1.png)
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诗人李商隐和他的代表作品《夜雨寄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讲解PPT;•学生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热身教师可以以问答的形式开启课堂,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有没有听说过李商隐?”引导学生回答,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导入课文教师给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文,并带领学生一起读诵。
然后给学生翻译,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3. 分析诗歌结构教师给出诗歌的结构图,解析诗歌的押韵和节奏感。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特点,培养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4. 阅读理解教师将诗歌分段给学生朗读,然后对诗句进行理解和解释。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 创作练习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主题,让他们尝试自己写一首类似的诗歌。
鼓励学生借用李商隐的表达方式,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6. 总结和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同时,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诗歌。
四、教学评价•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包括对诗歌意境和寓意的理解;•考察学生的创作能力,是否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延伸•继续学习其他李商隐的诗歌作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学习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拓宽诗歌鉴赏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给予更多创作题材和形式的指导。
以上就是《夜雨寄北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并欣赏《夜雨寄北》这首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并有机会尝试自己创作诗歌。
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为什么要剪“西窗烛”。
2.能力目标:背诵全文,并扩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培养欣赏诗歌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设身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设想:黑板,教科书,多媒体教室
板书设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欣赏一段背景音乐《相思》引入情境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诗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有《李义山诗集》。
三.朗读
结合注释,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老师范读一遍,找朗诵水平高的学生范读一遍,然后集体朗诵一遍。
四.重点串讲,深入情境,领会作者的境地。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北。
②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③却话:重头谈起。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对话体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五.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并背诵这首诗。
七.布置作业:
将本诗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字数不限,没背会的同学下来将诗背熟!下节课交作业。
八.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