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登革热诊疗指引教学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革热
2021/3/1
1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2021/3/1
2
一 概述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 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肌肉 骨关节痛,极度乏力,皮疹,出血倾向 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潜伏期:3-15天,通常5-8天。 分型: WHO: 隐性感染
普通登革热 重症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无休克)
登革休克综合征
2021/3/1
19
五、临床表现
(一)普通登革热 1、 发热:突然起病,迅速高热,24小时内体温可高达 40 ℃,持续5-7天,部分患者发热3-5天后,体温下 降至正常1-3天后再次升高,称双峰热或马鞍热; 2、三红征:颜面潮红、颈红,胸背红,醉酒貌; 3、三痛征和极度乏力:剧烈的头痛,眼球后(眼眶) 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2021/3/1
7
三 流行病学
传染源 ➢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 未发现病毒携带者; ➢ 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
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的伊蚊受染; ➢ 在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
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隐性感染者 多,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
2021/3/1
等多地先后发生登革热疫情。截至10月
21日,全省共报告病例1568例,比去年
同期上升697%,重症病例4例,无死亡病
例。 2021/3/1
4
二 病原学
➢ 病原体:登革披盖病毒,为B组虫媒病 毒,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
➢ 核心为单股RNA分DEN-1, DEN-2 DEN-3 DEN-4四个血清型,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 人;与其他B组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 可交叉免疫反应。
2021/3/1
5
2021/3/1
6
二 病原学
➢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低抗力强,在人血清 贮存于普通冰箱(4℃左右)可保持传染 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
➢ 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 皆能使之灭活;
➢ 不耐酸、不耐醚;PH 7-9时病毒最稳定;
➢ 用紫外线、高锰酸钾、乙醚、0.05%福尔 马林等可以灭活。
2021/3/1
20
41.0
40.0
体温(℃)
39.0
38.0
37.0
36.0
0
1
2
3
4
5
6
7
8
9
35.0
时间(天)
2021/3/1 登革热病例体温曲线
21
wk.baidu.com
2021/3/1
22
五、临床表现
(一)普通登革热
4、皮疹:3-6天出现,持续3-4天,为多样性皮 疹,即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 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以同 时看到不同形态的皮疹,分布于躯干、四肢或头 面部等处,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
三 流行病学
流行学的其他特征
➢ 突然性:不少国家在本病消慝十余年之后突然发生流行, 我国40年代在东南沿海曾有散发流行,至1978年在广东 佛山突然流行。
➢ 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 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197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 石湾镇首先发生登革热,迅速波及几个市、县。1980年 3月海南省开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岛,波及广东内陆几 十个省、市。
8
三 流行病学
传播媒介 ➢ 我国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
埃及伊蚊。 ➢ 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 ➢ 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东南亚多
为埃及伊蚊。
2021/3/1
9
2021/3/1
10
2021/3/1
11
2021/3/1
12
三 流行病学
易感性与免疫力:
➢ 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段均可 感染,以青壮年为主;
➢ 老疫区或地方性流行区:以儿童为多;
➢ 无性别差异及种族差异;
➢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 多年,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 型病毒,则可能因体内免疫反应导致严 重的临床表现;
➢ 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与患者日常
2021接/3/1 触不会被传染。
13
三 流行病学
重症登革热高危人群: ➢ 二次感染患者; ➢ 伴有基础疾病者:慢阻肺、糖尿病、高
➢ 病死率0.016%~0.13%。
➢ 本病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多发生在交 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
2021/3/1
16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带登革病毒伊蚊
↓叮咬
人
↓ (增殖)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淋巴组织
↓(增殖、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登革(dengue):西班牙语,意指装腔 作势。描写本病急性期由于关节疼痛,其 步态好像装腔作势的样子。
2021/3/1
3
一 概述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 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 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2013年7月以来,我省中山、广州、佛山
毛细血管内皮损害
↓
皮疹
2021/3/1
17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Ab+V(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 血管通透性
骨髓 WBC
PLT
出血
Ab可促进病毒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复制。
病理:肝、肾、心、脑退行性,浆膜、胃肠 粘膜、 肌肉、皮肤、 CNS不同程度出血。
2021/3/1
18
五、临床表现
27
2021/3/1
28
五、临床表现
6、浅表淋巴结肿大; 7、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呕吐。
2021/3/1
29
五、临床表现
➢ 从广州市往年已经发生的病例统计。 ➢ 发烧症状:100%; ➢ 皮疹: 85.1%; ➢ 头痛症状:79.3%; ➢ 肌肉疼痛:40.2%; ➢ 骨痛:32.2%。 ➢ 大部分的登革热病情症状类似感冒,是一种不
2021/3/1
23
2021/3/1
24
2021/3/1
25
2021/3/1
26
五、临床表现
(一)普通登革热
5、出血: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 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皮下出血、消化道出 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 出血多发生于病程的5-8天。
2021/3/1
血压等; ➢ 婴幼儿、老人及孕妇; ➢ 严重营养不良者。
2021/3/1
14
三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地理:我国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台湾等。
季节:夏秋雨季,广东省流行季节为5-11月,高 峰期为6-10月
其他:多首发于市镇,后向农村蔓延。地方性流 行区有隔年发病率升高的趋势。
2021/3/1
15
2021/3/1
1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2021/3/1
2
一 概述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 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肌肉 骨关节痛,极度乏力,皮疹,出血倾向 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潜伏期:3-15天,通常5-8天。 分型: WHO: 隐性感染
普通登革热 重症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无休克)
登革休克综合征
2021/3/1
19
五、临床表现
(一)普通登革热 1、 发热:突然起病,迅速高热,24小时内体温可高达 40 ℃,持续5-7天,部分患者发热3-5天后,体温下 降至正常1-3天后再次升高,称双峰热或马鞍热; 2、三红征:颜面潮红、颈红,胸背红,醉酒貌; 3、三痛征和极度乏力:剧烈的头痛,眼球后(眼眶) 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2021/3/1
7
三 流行病学
传染源 ➢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 未发现病毒携带者; ➢ 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
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的伊蚊受染; ➢ 在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
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隐性感染者 多,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
2021/3/1
等多地先后发生登革热疫情。截至10月
21日,全省共报告病例1568例,比去年
同期上升697%,重症病例4例,无死亡病
例。 2021/3/1
4
二 病原学
➢ 病原体:登革披盖病毒,为B组虫媒病 毒,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
➢ 核心为单股RNA分DEN-1, DEN-2 DEN-3 DEN-4四个血清型,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 人;与其他B组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 可交叉免疫反应。
2021/3/1
5
2021/3/1
6
二 病原学
➢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低抗力强,在人血清 贮存于普通冰箱(4℃左右)可保持传染 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
➢ 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 皆能使之灭活;
➢ 不耐酸、不耐醚;PH 7-9时病毒最稳定;
➢ 用紫外线、高锰酸钾、乙醚、0.05%福尔 马林等可以灭活。
2021/3/1
20
41.0
40.0
体温(℃)
39.0
38.0
37.0
36.0
0
1
2
3
4
5
6
7
8
9
35.0
时间(天)
2021/3/1 登革热病例体温曲线
21
wk.baidu.com
2021/3/1
22
五、临床表现
(一)普通登革热
4、皮疹:3-6天出现,持续3-4天,为多样性皮 疹,即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 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以同 时看到不同形态的皮疹,分布于躯干、四肢或头 面部等处,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
三 流行病学
流行学的其他特征
➢ 突然性:不少国家在本病消慝十余年之后突然发生流行, 我国40年代在东南沿海曾有散发流行,至1978年在广东 佛山突然流行。
➢ 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 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197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 石湾镇首先发生登革热,迅速波及几个市、县。1980年 3月海南省开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岛,波及广东内陆几 十个省、市。
8
三 流行病学
传播媒介 ➢ 我国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
埃及伊蚊。 ➢ 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 ➢ 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东南亚多
为埃及伊蚊。
2021/3/1
9
2021/3/1
10
2021/3/1
11
2021/3/1
12
三 流行病学
易感性与免疫力:
➢ 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段均可 感染,以青壮年为主;
➢ 老疫区或地方性流行区:以儿童为多;
➢ 无性别差异及种族差异;
➢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 多年,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 型病毒,则可能因体内免疫反应导致严 重的临床表现;
➢ 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与患者日常
2021接/3/1 触不会被传染。
13
三 流行病学
重症登革热高危人群: ➢ 二次感染患者; ➢ 伴有基础疾病者:慢阻肺、糖尿病、高
➢ 病死率0.016%~0.13%。
➢ 本病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多发生在交 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
2021/3/1
16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带登革病毒伊蚊
↓叮咬
人
↓ (增殖)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淋巴组织
↓(增殖、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登革(dengue):西班牙语,意指装腔 作势。描写本病急性期由于关节疼痛,其 步态好像装腔作势的样子。
2021/3/1
3
一 概述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 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 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2013年7月以来,我省中山、广州、佛山
毛细血管内皮损害
↓
皮疹
2021/3/1
17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Ab+V(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 血管通透性
骨髓 WBC
PLT
出血
Ab可促进病毒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复制。
病理:肝、肾、心、脑退行性,浆膜、胃肠 粘膜、 肌肉、皮肤、 CNS不同程度出血。
2021/3/1
18
五、临床表现
27
2021/3/1
28
五、临床表现
6、浅表淋巴结肿大; 7、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呕吐。
2021/3/1
29
五、临床表现
➢ 从广州市往年已经发生的病例统计。 ➢ 发烧症状:100%; ➢ 皮疹: 85.1%; ➢ 头痛症状:79.3%; ➢ 肌肉疼痛:40.2%; ➢ 骨痛:32.2%。 ➢ 大部分的登革热病情症状类似感冒,是一种不
2021/3/1
23
2021/3/1
24
2021/3/1
25
2021/3/1
26
五、临床表现
(一)普通登革热
5、出血: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 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皮下出血、消化道出 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 出血多发生于病程的5-8天。
2021/3/1
血压等; ➢ 婴幼儿、老人及孕妇; ➢ 严重营养不良者。
2021/3/1
14
三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地理:我国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台湾等。
季节:夏秋雨季,广东省流行季节为5-11月,高 峰期为6-10月
其他:多首发于市镇,后向农村蔓延。地方性流 行区有隔年发病率升高的趋势。
2021/3/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