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分析及进度安排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物体研究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的基本特征。

2. 观察天气描述晴天、阴天、雨天等不同天气现象。

3. 熟悉我们的身体了解眼、耳、鼻、口等身体器官的功能。

4. 感知磁铁探索磁铁的特性,如吸引铁、两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基本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3. 使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磁铁的两极、天气现象的形成等概念。

重点: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物体的特征,认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探索磁铁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磁铁,人体器官模型等。

2. 学具:画笔、画纸,观察记录表,磁性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植物,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介绍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天气,描述并记录下来。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界物体特征。

4. 知识巩固(1)进行磁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磁铁的特性。

(2)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身体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2)布置拓展任务,如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其特征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内容:自然界物体:植物、动物、石头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身体器官:眼、耳、鼻、口磁铁特性:吸引铁、两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并画出来。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原因。

(3)列举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2. 答案:(1)示例:玫瑰,红色,有刺,花瓣呈螺旋状排列。

(2)示例:周一晴天,周二阴天,周三雨天,原因:气温变化、湿度增加等。

(3)示例: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嘴巴吃东西。

2024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四个教学班,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6.引导学生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
(一)“周围的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二)“我们自己”单元:引导学生把眼光从外部世界转移到自己的身体上,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知道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具有学习的功能。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发现自己在生长变化。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6.通过比较测量,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身体在生长变化,从而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亲自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引发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在观察、操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帮助。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引领学生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和共同特点,感受植物的生命过程。

“比较与测量”单元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测量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编排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需求。

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等,并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植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比较。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和测量。

3.科学态度目标对植物和周围世界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爱护植物。

意识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征。

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和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理解测量的本质和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五、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文字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大象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计划(新教材)

大象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计划(新教材)

大象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计划一、学情分析我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

由于学生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加上他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学习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教学的课堂常规对于刚入学的他们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才能让他们逐渐步入学习的轨道。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五官”兄弟共三课:1、“五官”兄弟,2、观察水果,3、不一样的立豆子;第二单元认识小动物共3课:1、兔子,2、金鱼,3、蚂蚁;第三单元元我在哪里共3课:l、我的前后左右,2、太阳和东南西北,3、逃离冒险岛;第四单元磁铁“魔法”城堡共3课:I、磁铁小屋,2、磁铁游戏,3、多种多样的磁铁。

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

重点培养学生认知与发现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搛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动力。

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过程与方法: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建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在观察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4秋)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4秋)

一年级科学上册2024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周围的植物”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周围的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我们自己”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内容。

(1)“周围的植物”单元:本单元以观察、记录、交流能力为培养重点, 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与思维发展。

通过各类观察活动,让学生知道描述植物的方法, 认识到植物的需要。

通过对生活中植物的用途的了解, 真切感受到植物, 作为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美的享受。

同时通过单元小结、科学阅读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板块的插图和文字认识更多周围的植物, 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

(2)“我们自己”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了解了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 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

本单元还帮助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变化, 推测未来的身体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生长, 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 了解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 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2.板块分析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

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

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具体说明如下:(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生命世界:认识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章节内容:第13章,动植物的认识、分类及生活习性。

2. 物质世界: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了解其性质和变化。

章节内容:第46章,物质的认识、性质及变化。

3. 地球与宇宙:初步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章节内容:第78章,地球的自转、公转,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探究、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画图工具、观察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身边的动植物,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答案:(1)动植物特点介绍示例:蝴蝶——翅膀有花纹,会飞;蚂蚁——有六条腿,善于搬运食物。

(2)物质性质与变化示例:水——无色无味,能结冰、沸腾;纸——白色,可燃。

(3)地球自转与公转描述示例: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产生四季变化。

苏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科学兴趣,通过简单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

二、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以“走进科学”为主题,分为《科学是什么》《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四个单元。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让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观察事物,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和推理解决问题,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4.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

2. 难点- 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概念和方法。

-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思考和推理。

五、教学措施1. 采用游戏、故事、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语言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

3. 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多参与、多表达。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六、教学进度安排(一)第一单元:科学是什么(第1 - 2 周)1. 第1 周:《小小科学家》- 介绍科学家的工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 让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简单的观察活动。

2. 第2 周:《小小工程师》- 了解工程师的工作,认识一些常见的工具。

- 尝试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操作。

(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第3 - 5 周)1. 第3 周:《感官总动员》- 认识人的五官,了解五官的作用。

- 通过游戏感受五官的协同工作。

2. 第4 周:《用耳朵听》- 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区分声音的强弱、高低。

- 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了新鲜感和兴趣。

然而,他们缺乏系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直观、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进行。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走进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四个单元。

教材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以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为框架,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情感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材注重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材也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认识周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5.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 难点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科学概念。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保持耐心和细心的态度。

五、教学措施1. 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游戏、实验、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分析

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分析

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分析
本文旨在对《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进行分析。

该教材是
一年级学生研究科学知识的重要教材,下面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
法和适用性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评析。

教材内容
《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内容丰富,包括了四个单元:我
爱科学、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和自然界的变化。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
相关的科学知识,并结合了生动的插图和实际例子,使学生能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

教学方法
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观察、实验、讨论和小组活动。

这些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
合作能力。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练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和巩固所学知识。

适用性
《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适合一年级学生研究科学知识。

教材内容简洁明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综上所述,《部编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是一本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和适合学生学习的科学教材。

它将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024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篇

2024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篇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篇〖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第【2】篇〗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16人,他们的科学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一年级科学设置四大单元,分别是“走进科学”“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常见的材料”和“常见的工具”。

“走进科学”单元下设:1.让我们从观察开始2.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3.给物体分类4.让我们发现更多“探访大自然”单元下设:1.初识大自然2.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3.大自然中的发现“认识天气”单元下设:1.多样的天气2.天气的影响“常见的材料”单元下设:1.生活中的材料2.纸3.塑料“常见的工具”单元下设:1.剪子和刀具2.其他常见工具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四、教学措施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的有序性,及时记录的习惯,尊重事实和证据的意识,科学方法的渗透等。

教师不要在科学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多做文章。

2.教学方法上按照衔接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方式,适当利用一些游戏,增加趣味性,注重实践性,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和直接感受。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生活经验较少,需要通过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习。

二、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和内容。

教材注重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包括“植物”“比较与测量”等单元。

“植物”单元让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比较与测量”单元则引导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等,并初步掌握测量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心,愿意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植物的生长、物体的特征等。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2)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

(3)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

2、难点(1)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在实验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接感知科学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探究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教学措施1、精心准备教学材料,包括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探究。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整合教学资源。

5、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简单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拓展学习空间。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植物第 1 课:我们知道的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说出植物的名称和特点。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安

本文档旨在提供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物体与材料
- 第一课:认识物体
- 第二课:认识材料
- 第三课:让物体改变形状
- 第四课:材料的性质
- 第五课:综合训练
第二单元:天空中的飞行器
- 第一课:认识飞行器
- 第二课:认识热气球
- 第三课:认识飞机- 第四课:认识火箭- 第五课:综合训练
第三单元:声音和光
- 第一课:认识声音- 第二课:认识噪音- 第三课:声音的传播- 第四课:认识光
- 第五课:综合训练
第四单元:水的特性
- 第一课:水是什么- 第二课:水的颜色- 第三课:水的形态- 第四课:水的用途- 第五课:综合训练
进度安排
按照每周五节科学课的安排,以下为大致的进度安排:
- 第一单元:物体与材料(第一周)
- 第二单元:天空中的飞行器(第二周)
- 第三单元:声音和光(第三周)
- 第四单元:水的特性(第四周)
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大约为45分钟,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进度。

以上为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灵活安排,以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出版物为准。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6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

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较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作者分享了6篇较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湖北教育出版社篇一一、班级概况分析:本班学生76人。

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

年纪小,自律性差。

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

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

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

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等等。

总之,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已经写满文章的纸。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较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材分析、教学进度表

苏教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材分析、教学进度表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班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要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喜欢问这、问那,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始。

孩子们的头脑里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他们遇到问题要问个究竟,遇到问题愿意去探索,更乐于动手做做,而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实际就是在学科学、做科学。

因此,科学对他们来说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同时这些都为学习科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

其中,第1单元“走进科学”重点关注科学本体,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和第3单元“用大脑思考”重点关注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方法,第4单元“用双手创造”重点关注科技与生活。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3课时,专项学习建议2课时。

教材关注的两个重点: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

在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解决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到好奇的小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观察伴随着今后科学探究历程的每一步,逐渐习得观察的各种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品质。

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动脑习惯的培养。

难点:促进学生在事物的外部表象与内部特征间建立联系,综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技能。

三、教学目标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动或是制作产品。

2.知道观察就是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得事物的信息。

3.通过观察,描述物体颜色、形态、大小、轻重、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

4.知道猜测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

5.能够针对一些简单问题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

6.观察和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外部特征和产生过程,利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学会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7.认识到小学生也能像工程师那样做改进小车的工作。

8.能够提出问题,完成气球小车的设计以及制作并进行展示性交流。

9.能如实讲述观察结果,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 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但是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和尝试。

在这个阶段,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至关重要。

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现象,但他们的认知还比较浅显和零散。

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学前教育程度不同,他们在科学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共分为“植物”“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

“植物”单元引领学生走进校园、社区、公园等,观察各种植物,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共同特点,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描述的能力。

“比较与测量”单元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长短、高矮、宽窄等,并掌握简单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测量能力,以及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了解比较和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对物体的长度、高矮等进行比较和测量。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用比较和测量的方法解决问题。

3、科学态度目标对植物和周围世界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爱护植物。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显著特征。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和测量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用科学的语言准确描述植物的特征。

如何培养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五、教学措施1、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植物的图片、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植物的形态和生长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教学目标根据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我们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共分为四个单元,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 认识常见的物体,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2. 了解物体的性质,如形状、颜色、硬度等。

第二单元:我们来探索1. 学习简单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第三单元:我们来制造1. 学习简单的制造方法,如剪、切、粘等。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单元:我们来种植1. 学习简单的植物知识,如种子、叶子、花朵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态保护意识。

三、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第1-2周:学习物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第二单元:我们来探索- 第3-4周:学习观察和实验方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第三单元:我们来制造- 第5-6周:学习简单的制造方法,进行动手实践活动。

第四单元:我们来种植- 第7-8周:学习植物的基本知识,进行植物种植活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 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2024年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

2024年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第【1】篇〗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

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教学重点: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4、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5、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小学一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基础分析一年级新生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

为了上好科学课,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且采用直观形象性教学。

一年级科学是一门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了解、研究和研究科学知识的课程。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共有13个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

春天的百花盛开和秋天的丰收盛景都是学生熟悉的景象,从这些内容入手,学生更易研究。

比较和测量要求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学生在生活中需要了解的常识。

三、全学期需要达到的目标1.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构成。

2.能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规律。

3.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

4.会用测量工具进行长度、体重等简单测量。

5.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知识的良好兴趣。

6.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全学期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植物,认识常用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规律,会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五、教学方法与措施1.认真备课上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2.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研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从实验中总结方法和知识。

4.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探究的方法。

5.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灵活使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创造性使用教材。

六、教学进度安排周次。

教学内容1.开学教育、安全教育2.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3.我们知道的植物4.观察一棵植物6.观察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分析及进度安排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
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教学进度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