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2.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
象叫做性状分离。
3.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
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
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测交是让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 ,数量比例是: 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
性状表现有 4 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2.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有 4 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比例是1:1:1:1。
3.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2.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1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11.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1.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其中 3 对是常染色体, 1 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
型的,用 XY 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 XX 表示。
2.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现了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
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儿子和丈夫一定患病。
3.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女儿和母亲一定患病。
4.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在大小和携带的基因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Y 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 DNA 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体现者。在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
2. 格里菲斯:提出“转化因子”的存在。
3.艾弗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 DNA 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5.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6.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 DNA 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
不是 DNA ,而是 RNA 。
第三章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
1.DN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 4 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2.结构特点: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式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一定要和 T 配对(氢键有 2 个),G一定和 C 配对(氢键有 3 个)。
3.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
第三章第三节 DNA的复制
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的过程。
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来完
成的。
3.场所:细胞核。
4.过程:
(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 2 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