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自主创新实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利汽车自主创新实例分析

值得尊敬的企业--吉利。奇瑞,无论你自己买的是什么车,如果没有他们,现在中国汽车依然是垄断,你买的夏利可能知道要

10w。 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正当中国汽车工业在合资道路上越来越不能自拔、逐渐丧失自主开发的能力和信心之时,一批新型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相继出世。随着中国在新千年开始之际加快进入WTO的步伐,这批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压制后被允许进入轿车市场--自主开发企业终于在中国汽车工业中起。 这些企业的自主开发道路虽各有千秋,但总体上是一个通过各种不同的路径和方式把中国汽车工业的知识、技能和资源纳入自主开发轨道,并使自主开发能力得到逐步壮大的过程。

吉利造车在目前国内计划部门划定的轿车"3+6"格局中,吉利是惟一的民营企业。这家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8年到2002年,吉利"揭竿而起",成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第二阶段主要是从2002年至今,吉利开始从一个家族式企业向管理型企业转变,同时通过整合中国汽车工业的业内资源,大大加快了自身技术能力的发展。 吉利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李书福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民营企业家。李书福经营企业是从做装潢材料开始,后来进入摩托车工业。在这两个领域中,李书福的企业都走在行业的前列。1994年,当吉利踏板式摩托车还如火如荼之时,李书福就萌生了进入汽车工业的念头。当他向当地计经委领导表达这个念头时,立刻受到警告:这可是国家政策不允许的,而且不是好干的。李书福曾经带人到对汽车项目拥有生杀予夺权力的国家各部门游说,态度坏者,几句话把来访者打发掉;态度好者,则给予谆谆教导:汽车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工业,你们民营企业干不了,还是好好干摩托车吧。但李书福不屈不挠,使用包括高层公关、媒体放炮的各种手段继续游说,最后因为表现太执著而居然得

了个诨名"李疯子"。据说当某国家部门的官员告诉李书福,民营企业干汽车无异于自杀时,李书福"诚恳地"答曰:那就请给我一次跳楼的机会吧!

吉利找到的突破口是在1997年收购了四川德阳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工厂。本来异地生产也是不允许的,但吉利后来还是设法克服了这个限制。这一年,吉利的汽车项目获得批准;1998年,吉利在台州的临海市建成第一个轿车生产基地。 与吉利集团的企业文化一脉相承,吉利汽车在起步阶段雄心很大,最初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的奔驰"。在吉利内部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当初李书福买了两辆奔驰轿车,通过分拆仿制了自己的样车。为了降低成本,吉利造出的第一辆"奔驰"是顶板采用玻璃钢的一辆"汽车"。但这个尝试被泼了一瓢凉水:当这辆样车被送到有关部门展示时,对方告知,这样的汽车是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从天上回到地上,李书福决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先走低档路线,"为中国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吉利第一款投入批量生产并面世的车型是模仿夏利(包括车身和底盘)的"豪情"两厢轿车,采用天津丰田发动机公司为夏利配套的四缸发动机。当吉利今天已成为在市场上拥有好几个不同车型的高速成长企业时,我们很难不去问吉利第一款车的设计师是谁。回答很简单:钣金工!实际上,由于"豪情"样车是手工敲出来的,所以它的图纸是在投入批量生产好几年之后才被后来加入吉利的专业技术人员补齐的。说来也怪,虽然不符合规范的设计程序,生产出来的车毕竟通过了国家强制性安全检查。 实际上,李书福造汽车并非单枪匹马,而是得到一大批当初追随李书福干摩托车的配套民营企业的支持。吉利在进入汽车工业时,为吉利摩托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继续跟进。这些企业不仅投入资本,同时以分工合作、分头攻关的形式为吉利汽车生产主要的零配件,不仅帮助吉利生产出汽车来,同时还成为吉利汽车低成本的重要源泉。在这个过程中,吉利集团逐渐通过与配套商建合资企业的方式来掌握零部件的供应。事实上,台州近几年来已经发展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汽车零部件工业,而台州产的零部件的价格

只是进口产品价格的1/3至1/2。

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豪情"在浙江省临海市下线,当年吉利生产汽车100多辆,几乎都没卖出去。1999年,吉利生产汽车1600多辆,几乎都卖出去了。2000年,吉利的汽车销售量一跃升至10008辆。2001年,吉利再接再厉,卖了2.4万辆汽车。 李书福的企业本是家族企业,兄弟俩打天下。1999年,宁波开发区的一个日资企业破产,腾出300亩地。时任宁波市委书记是从台州调去的,便邀请李氏兄弟到宁波搞汽车。1999年8月,宁波美日公司在北仑港畔打下了第一根桩,到2000年5月17日第一辆美日汽车驶下生产线,历时才9个月。后来兄弟分家:弟弟带走现金,又到上海浦东再建了一个汽车生产基地(原名上海杰士达公司,现改为上海华普),但因为上不了目录而不能卖车,最后又卖给了哥哥。 至此,吉利控制了临海、宁波和上海浦东3个汽车生产基地,完成了吉利进入汽车工业的基本战略架构。3个基地各有各的车型(豪情、美日和华普),档次依次提高,但它们之间具有一个共同点:原型车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靠钣金工敲出来的,图纸不全,更没有数模。虽然如此,但豪情不减。例如宁波基地生产的一个车型叫"优利欧",据说此名为李书福本人所取,其意为"优于夏利与赛欧"。于是,吉利初步形成一个不同车型档次的生产布局。 2001年11月9日和12月26日,吉利豪情和美日系列的4款车登上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使吉利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2002年,吉利开始了高速扩张,全年销售汽车4.78万辆。2002年年初,吉利汽车已经开始产生盈利。2003年,吉利又投资49.1亿元在台州路桥区建成一个新的汽车生产基地。更重要的是,吉利从这个关头开始了从家族企业向管理型企业转变的趋势。

向管理型企业转变的标志是职业管理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始逐步替代原有人员而进入公司的主要管理岗位。这种转变可以从吉利集团决策层的人员构成看出:除李书福任董事长外,吉利集团最高管理

层的其他4人都是从2002年以来加盟吉利的职业经理:徐刚,吉利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博士,曾任台州市黄岩区财税局局长、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和地方税务局总会计师,2002年5月加入吉利;南阳,吉利集团公司董事、副总裁(负责规划、制造、合作),曾任上海纳铁福转动轴公司总经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2003年2月加入吉利;张,吉利集团董事、副总裁(负责财务、投资、内控),曾任万家乐集团董事、总会计师和新资源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合伙人;展万金,吉利集团副总裁(负责品牌形象、市场营销),曾任一汽大众公司商务总经理、一汽金杯集团董事兼总经理、中国华晨汽车副董事长。吸收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动力来自竞争压力。

实际上,当吉利在临海基地造车的初期,就开始吸收汽车工业的专业人才。首先加入吉利的一位重要的原"汽车人"是原天津汽车集团技术部的副部长,在1999年加盟后任吉利的技术副总。同期加盟的还有一批原天津汽车集团的技术工人,成为吉利的第一支汽车"世家"力量。从2002年开始,这样的专才在数量上和"来头"上大量攀升。例如吉利目前的路桥生产基地总经理余卫原是天津华利公司的总经理。2000年加盟吉利的乐易汉是原武汉工业大学的副教授,负责造型和零部件,他为吉利设计了刚刚上市的"美人豹"跑车,现在还担任跑车公司的副总经理。此外,吉利宁波基地还有一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来天津汽车集团齿轮厂的许工程师,负责变速箱的产品开发与生产。这些汽车工业专业人才加入吉利的主要动机来自要造"自己的车"的愿望,甚至来自一种"要打破中国汽车工业原来格局"的义愤,而经济收入的动机并不是那么重要。吉利赋予了这些专业管理者以很大的信任,例如在吉利目前的产品决策委员会中,只有李书福本人属于原来意义上的"李家军",而另外3人徐刚、南阳、潘燕龙则均属于新加盟的专业人士。而供应商决策委员会则是李书福、徐刚、南阳以及一位采购部部长来共同担任。此外,这些新进人员也在吉利的经营决策委员会中被委以重任。

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进入正在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