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实用).ppt

合集下载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复习PPT课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复习PPT课件

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朝代
西汉 北宋 元朝
帝王
汉武帝 宋太祖
措施
推恩令
1、军事 2、行政 3、财政
影响
行省制度
西汉前期,丞相位尊权重,礼遇殊隆。丞相 进见,皇帝要起座;丞相生病,皇帝要亲临问候。 皇帝的诏命,丞相认为不妥的,可以据理力争, 也可以拒绝执行。吕后曾想封吕氏兄弟为王,丞 相王陵就当面抵制,力言“不可”。汉景帝欲封 皇后之兄王信为侯,丞相周亚夫坚决反对,说: “高皇帝曰:非刘姓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 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 非约也。”汉景帝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课堂练习
• 9、元朝设(),替代前代的三省,是最高 行政机关。该省长官行使()职权。 • 中书省;宰相
• 10、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制。()成为 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 察举;孝廉
• 【学思之窗】 • 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 些什么问题? • 解题关键:要从相权与皇权关系的角度 去说明问题。 • 思路引领:先要解读历史材料,获取材 料中的有效信息;再针对所问作答。

从秦汉到明清朝代更替演 示 魏 蜀 吴

五代 十国
西北朝 南朝 明 清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宋 南宋 辽 西夏 金
重要概念理解: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1、“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
北宋初分割相权 中书门下: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皇 帝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PPT课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PPT课件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 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 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 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
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
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
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
“ 安 史 之 乱” 平 定 后, 星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三省各承担何职能?这一制度起
了什么作用?
皇帝
( 中 草 拟 书 颁 发 省 诏 令 )
门 ( 审 下 核 政 省 令 ) 礼 兵
军 政
尚 书 省
( 执 行 政 令 )

官吏的 任免和 考核

户籍、 土地、 赋税

刑 狱

国家的 工程建 设
主管礼 仪科举 等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 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 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 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 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举后来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 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 如鸡”的民谣。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专题1 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专题1 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作用: ①三省六部的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三省相互牵 制和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而严密的体系, 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4.宋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原因: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
(2)措施:
①形成“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 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②分割相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 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 体制逐步形成。
3.隋唐时期三省制走向成熟:
(1)内容: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 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 令;尚书省下设吏、户(民)、礼、兵、刑、工六部, 负责执行政令。
(2)运作程式: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 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4.元朝的行省制度: (1)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省的最高长官 为平章政事,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掌管地方大权。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 宣慰司进行管理。
(2)影响: ①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 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③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便 于民族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两汉:
(1)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
①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②影响:后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构成威胁, 出现了“王国问题”。
③解决:景帝“削藩”,武帝颁布“推恩令”,解 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2)刺史制度: ①实行:汉武帝时,将全国分为13州,州作为监察 区,置刺史一名。 ②职权: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 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共28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 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共28张PPT)

(2)影响
利: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 了中央集权。 弊:造成“冗官” “冗兵” “冗费”的局面,埋 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合作探究一:
1、图片反映了唐朝、北 宋的什么现象? 答:图一反映了唐朝地方 节度使拥兵自重,耀武扬 威;图二反映了北宋时期 文官受重视。
2、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怎样的历史变化? 答:北宋改变唐朝地方藩镇 割据状况,重用文臣,加强 中央集权。
加强
三省各掌什么权?分析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唐朝中
尚书省 门下省 (执行) (审核)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特点: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
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 本沿袭这种制度。
3.宋——二府三司制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加强
(1)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 (2)措施: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代:
察举制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1.汉朝——内外朝制度
加强
(1)原因:汉初丞相集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人(侍从、秘书)参与
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皇 帝
(决策权) 内朝 尚书令 侍中
外 朝
三公 九卿
(执行权)
(3)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隋唐——三省制的完善
央机构的哪些特点,有什么影响? 皇帝 中书省 (决策) 吏 部 户 部
图二:北宋时代文官出行图
图一: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4.元朝行省制度
河北、 中书 山东、 省直 山西 辖地 宣政院辖地
(1)措施:地方设行中书省,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一轮复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实用)ppt.ppt

一轮复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实用)ppt.ppt

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 三司使、枢密使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大权
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相权反弹)
元朝
【核心突破 质疑交流】 材料 为了加深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理解,某同学尝试列出了下面的公式:决策的出台=三 省会商+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皇帝批示这个公式表明三省六部制下的决 策是由多个部门和皇帝共同参与的。运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决策的出台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 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 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史实准确。)
铁路是
交通运输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至胥各庄铁 开平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2)成果:1909年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修筑权 。
东北: 辽 阳 特征:A、行省属于中央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并且 由蒙古贵族担任)。 行 B、地方权力较大但受到中央的节制。 C、行省区域的划分打破山川河流界限,犬牙交错,防止分裂割据,便于朝廷 省 的控制。
历史作用: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具有重大意义。 ②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
消极:①考试内容单一、脱离实际,忽视实践性知识的考查,束缚创新意识; ②形式逐渐僵化为“பைடு நூலகம்股取士”,成为统治者进行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的工具。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承秦制
(1)刘邦大封同姓王
刘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 “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 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 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 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 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汉高祖刘邦
(2)西汉政府解决王国问题
①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大力削藩。
(2)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决策中心转变)
(3)东汉扩大尚书台权力, 皇帝总揽大权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中朝:皇帝侍从、秘书 任尚书令、侍中,参与 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 权力日显。
外朝;以丞相为首 三公九卿组成。且 布衣为相。
2、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
元朝行省图
(1)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
①晋、冀、鲁由中央(中书省) 直接管理。
②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 人担任)形成省、路、府、州、县级 制。
③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2)实行行省制度的意义
元朝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 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各民族友好相 处与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多民 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结构示意图:
秦 (三公九卿)
汉 (中、外朝制)
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北宋 (“二府三司”)
元 (一省二院)
皇帝削相权与将权, 强化君权
1、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两汉时期在沿袭秦制的基础上,实行中 外朝制度。 (中、外朝制结构图)
(1)沿袭皇帝制度及三公
军政: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 略低于宰相

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 高三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 高三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五代建立者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xù ,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北宋地方分权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 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 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 • 辨忠奸、选官、地反叛乱
学习目标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 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中的重要矛盾之一, 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这些做法又能够说明 中央对地方管理呈现什么趋势?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①对当时: A.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B.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C.标志着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②对后世: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宋:二府三司
皇帝
三司使
(财政 机构)
演变特点
地方权力 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 不断加强
从低级到 高级不断 发展和补 充完善。
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
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 力于一身(决策权、兵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共31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共31张PPT)
A.实行察举制度 难点突破 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及选官制度的变化
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B.独尊儒家学说 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群臣奏章。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人仕
C.实行郡国并行制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
③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D.全面推行郡县制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美]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 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统合的功能。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的主流 地位;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史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
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
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

内外朝制度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中书省 :决策
唐 三 省 六 部 门下省 :审议

尚书省:执行。下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
宋 中 书 门 下 增设参知政事:行政权 (东府) 枢密院(西府):枢密使、军权 三司:三司使、财权 二府三司
元 中书省
中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
行使宰相之权。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3、(2018年,江苏卷)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皇帝直接发出诏令是违制的。
2、(2017年,江苏卷)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从地方收归中央 选官权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选择方式
四、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与相权: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与地方: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选官制度:
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官 吏的控制,逐渐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随堂练习
1.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 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 官吏权力,防止割据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 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 朝丞相相近的是 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 3.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的职能在汉武帝 时演变成为 A.决策机构 B.监察机构 C.执行机构 D.军事机构
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 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 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 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时空观念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 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目标:
1、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4、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6. 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 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 的是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 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 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23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23张PPT)

误区:“推恩令”≠废除封 国,“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 只是通过对封国领地的分割来 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 权的措施。
•2.唐朝 •(1)唐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其在政 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发展为割据势力。
•(2)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 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
措施 军事 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 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 2.地方服从于中央,中央服从于皇帝。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体制。 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汉代、唐代、元代中央机构的设置历程,阐述古代选官制度与监察体制的演变历程。
②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 ①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 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 (2)长期的战乱使世家大族受到冲击;
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汉代、唐代、元代中央机构的设置历程,阐述古代选官制度与监察体制的演变历程。 (1)内容: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相互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4.元朝
• (1)措施 • ①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
直接管理。 • ②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 (2)作用 • ①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

历史ⅰ人教新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资料.ppt

历史ⅰ人教新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资料.ppt
• 【答案】 C
• 【点评】 本题对史实和能力的要求都比 较高,同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和比 较的能力。
史趋势有关的,①②③④四种制度产生时,
• 【答案】 D
• 顿有所悟 组合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多 种,就本题来讲,审清题意是关键。审清 题意后,在备选项中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的 答题。
• 3.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弊端。
• (1)特点:①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 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②地方服从中央, 中央服从皇帝。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 多渠道管理。④地方权力分散。⑤中央控 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考核。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
局面,严重削弱了

• 3.北宋
• (1)内容
• ①军事:把兵权收归中央 禁兵军充实中央 。
,抽调各地精
•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通设判
负责监督。
• ③财中政央掌:控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地方为开支

其余全部由
。 藩镇割据
• (2)作用中央:集改权变了唐
•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 (1)内容
• ①地方设 行中书省 ,简称 行省或省 。 行 省
长朝官廷由
任命。
• ②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
宣慰司进行管理。
经济、军事

③行省拥有 时中受央到
大权,但行使权力 的节制。
• (2)影响
•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 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 当时全国除中书省直辖的河北、山东、山 西、河南北部、内蒙古中部东部地区称为 “腹里”,以及宣政院直辖的吐蕃外,共 分置十一个行省,其中在边疆地区还专设 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四个行省。元的疆域 十分辽阔,岭北行省的治所在和林(今蒙古 乌兰巴托西南),管辖范围除了蒙古高原外, 北边一直到北冰洋;东北地区由辽阳行省 管辖,省区范围向东北延伸到库页岛和北 冰洋。江浙行省泉州路在澎湖设巡检司, 管辖澎湖、琉球(即台湾)。西藏虽未设立行 省,但属中央宣政院直接管辖,并在西部 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设三路宣慰司都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50张)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50张)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目标定位
2
主干梳理
3
史论要旨
4
考点探究
5 考向研习
6 真题研析
目标定位
明确考向
课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 程 度演变的史实,说 标 明中国古代政治制 准 度的特点

纲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把握主线 本讲主要讲述了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历程。演变趋 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 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具体表 现为:从汉至元中央行政体 制日渐成熟,选官用人制度
• 3.隋唐:实行科举制
隋炀帝
• (1)过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__________时,开始设 立进士科;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
• 文(2化)素作质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 官员____________;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 体现公平公正;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后世沿用, 影响深远。
• 史料 隋唐以前的各朝,宰相的权力是佐天子,总百官, 治万事。但隋唐以后的历代,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走向成 熟,相权开始逐步削弱,皇权逐渐强化。
• 内朝是侍从皇帝的宫廷机构组织。……这些接近君主的近 侍、仆从一旦受到皇帝的信任,就有机会参与政务、掌管 机要,形成新的辅政集团。
• 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这又形成了宰相 官员的分权。……为了弥补分权的弊端,实行事权相对集 中的首长负责制势在必行。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统治集 团
诸侯拥有封地和相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的地位 应的爵位
虽在一定时期内产 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不仅在当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12 人教课标版课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12 人教课标版课件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过程: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 选拔官员
隋炀帝:政府开设进士科,科举制 形成
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 评价科举制:
积极: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 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 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 、天资只是给儿童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和本人的艰苦努力,任何天才都是不能成功的。 7 、面对人生的磨难,请用你的毅力创造生命的奇迹吧! 3 、思想是人的翅膀,带着人飞向想去的地方。 17 、人生需要时时提醒,责任需要时时敲打。 8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13 、年轻人看到人生路上满是灿烂的鲜花,老年人看到人生途中的是凄美的斜阳。 7 、顶天立地的铮铮男儿,有着坚韧不拔的气质,忠诚和保卫国家,忠于和保护人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条件的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跟着党走,一心一意 ;始终保持自信的战斗力,坚决果断,有第一就争,有红旗就要抗在自己的肩上;无怨无悔,自强不息,为国分忧,为民尽力,“一日为兵,终日为兵”。 14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3 、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提出了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11 、面对人生的烦恼与挫折,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一切。再苦再累,也要保持微笑。笑一笑,你的人生会更美好! 2 、天空,经常刮风经常下雨经常没太阳;季节,天渐转凉秋意渐浓记得加衣裳!生活,吃得要香睡得要甜身体要健康,祝福工作顺心,事业有成! 8 、我们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不安全感。 5 、乐观,是达到成功之路的信心;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12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 7 、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 9 、善于把握事物的规律,掌握事物的正确动向,你就会事半功倍,而后取得最后的成功。 6 、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复习课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复习课件: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二、君主专制的强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4.元朝:一省两院制,相权反弹
(1)内容: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相 权扩大。同时,设立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宣政院 (民族宗教和西藏地区的事务),形成一省两院制。
(2)发展:元朝后期,宰相权力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 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异同。
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权力 来源
世袭
皇帝任免
皇帝任免
拥有 权力
拥有封地和统治权
只有俸禄,无封地, 只有俸禄,无封地,
无统治权
无统治权
与中 央关 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 地方独立性
中央垂直管理,地 方绝对服从中央
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受中央节制,绝对服 从中央
作用 和影 响
(2)内容: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别负 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相互牵制;尚书之下分设吏、户、 礼、兵、刑、工六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3)演变:唐开元时期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体制),实 现决策权与执行权一体化。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示意图
皇帝
中书省 (决策、草拟政令)
尚书省 (执行命令)
3.宋朝:收财、政、军三权
(3)特点:
①分化事权,相互制约; ②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③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4)影响: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 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 也造成“冗兵、冗官、冗费”、 积贫积弱的局面,引发严重的 社会危机。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唐朝
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 相权,加强皇权。
宋朝
设立参知政事、枢密院 、三司使等官职,进一
步削弱相权。
元朝
设立中书省,废除三省 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地方制度的演变
01
02
03
04
汉朝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
唐朝
实行道州县制,加强对地方的 管理。
宋朝
实行路州县制,加强中央对地 方的财政控制。
总结词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 权力的垄断。
详细描述
科举制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通过考试者可以获得 官职。科举制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上升通道,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和活力。
均田制
总结词
均田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旨在平均分配土地,保 障农民的土地权利。
详细描述
均田制规定男子18岁可获得土地90亩,女子减半。这些土地 为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均田制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03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特点
君主专制的强化
汉朝
汉武帝实行内外朝制度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推恩令的实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察举制
察举制是汉朝选拔官员的重要 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 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 中央。
察举制注重德才兼备,选拔标 准包括品德、才能、功绩等多 个方面。
察举制的实施拓宽了官员选拔 的渠道,提高了官员队伍的整 体素质。
02
隋唐的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制度
【知识框架】
汉 至 元 政 治 制 度 的 演 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过程)
(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演变过程)
(中央制度的变化) ——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主要制度)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四、监察制度的变化(主要制度)
——解决行政监督问题
蒙古:岭北行省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代的行省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
阶段 调整、演变情况 演变特点 (趋势) 反映了皇权与相 权的矛盾。二者 此消彼长,但总 体呈相权不断削 弱、皇权不断加 强的趋势。
两汉 魏晋 隋唐 北宋 元朝
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 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
三省体制形成
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 三司使、枢密使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大权
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相权反弹)
【核心突破 质疑交流】 材料 为了加深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理解,某同学尝试列出了下面 的公式:决策的出台=三省会商+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批+尚书省 执行+皇帝批示这个公式表明三省六部制下的决策是由多个部门和 皇帝共同参与的。运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 讨。(说明:可以就决策的出台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 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 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修改、补充、否定或者提出新 的公式,但关键是要用史实论证说明。 示例: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 诏令,审核通过,交由尚书省执行诏令,如若门下省审核不过,就需要 交回中书省重拟诏令,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有权发布和 修改诏令,但三省将原来一人独大的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助于削弱 相权,加强皇权,也有助于群策群力,提高决策的正确性,该公式有一 定的合理性。 也可做部分修改,如去掉三省会商;将皇帝批示臵于尚书省执行之 前等,关键在于用史实说明其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选官 制度 监察 制度
夏商周:世官制(世卿世禄);战国至秦:军功爵制 汉朝: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至清:科举制。 秦:御史大夫 隋唐:门下省 汉朝:御史大夫;刺史 宋:通判,监察知州;谏院
君主 专制
汉:中外朝制 唐:措施:三省六部制 职能:中书掌决策;门下掌审议;尚书负责执行,下辖六部 评价:①三省相互牵制和配合,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②减 少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造,历朝 基本沿用。 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元:中书省、宣政院、枢密院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太宗 宋太祖 元世祖 汉武帝 高考考什么?(高考试题 备考学什么? 考点分析) (1)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史实 (1)汉朝中央集权加强
(2)三省六部制 (3)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 (4)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5)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6)汉代政治制度 (7)中央集权制度相关内容
【本课小结】
从 汉 至 元 政 治 制 度 的 演 变
中 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权
汉:汉初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武帝“推恩令” 唐:节度使(藩镇割据) 宋:派文官、设通判、收兵权、控财权 评价: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导 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行政效率低下。③形成冗官冗兵冗 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元:行省制、宣慰司 特点:①行省属于中央的派出机构②地方权力较大但受到中央节制③ 行省区域的划分犬牙交错 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②对于巩固多民 族国家的统一有极大意义 ③是我国省制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材料三: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毂(牢宠、圈套)中矣。” 宋太祖——“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试,尽 革其弊矣”
材料四: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 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日知录集释》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
积极:①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 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 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消极:①考试内容单一、脱离实际,忽视实践性知识的考查, 束缚创新意识; ②形式逐渐僵化为“八股取士”,成为统治者进行思想控制和 文化专制的工具。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 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发生“七国之乱”;在汉景帝平 材料一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改其 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结果王国越 枝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错。 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面临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派文官、设通判,收兵权、 材料二 (宋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 … 控财权 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 影响: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 ②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行政效率低下。③形成冗 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 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3.行省制、宣慰司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续资治通鉴》 ②对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极大意义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制度 标准 方式 举荐 察举制 品行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 评定授官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考试 发展规律 ①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 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②选官权: 从地方收归中央 ③选择方式: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 趋向严密、科学 朝代 汉朝
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 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 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邓禹一家,凡公者 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 1)容易任人唯亲 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 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 将怯如鸡。 (1)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 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 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 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 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 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 败坏社会风气。 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2)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 制的弊端。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 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司马迁《史记》
东北: 辽 阳 特征:A、行省属于中央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并且 由蒙古贵族担任)。 行 B、地方权力较大但受到中央的节制。 省
C、行省区域的划分打破山川河流界限,犬牙交错,防止 分裂割据,便于朝廷的控制。 历史作用: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 大改革。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 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②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
(2)行省制的特点、评价 (3)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史实 (4)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评价 (5)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变化及趋 势
选官制度
皇帝的烦恼
中央制度
监察制度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忠 奸 难 辨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贪 腐 难 治 官 吏 难 选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地 方 难 管
1、汉初实行怎样的地方政治制度?不久就出现了什么问题?据材料一从汉景 帝到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4.趋势: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从材料二看,北宋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北宋采取了 怎样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元实行怎样的地方政治制度?其设置有何历史作用? 4、归纳汉至元中央对地方管辖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