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魅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的魅力——论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戏剧之悲剧性比较

摘要: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各自代表了中国和西方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虽然他们天各一方,但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他们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有代表性,反映了中西方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审美心理以及戏剧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区别。无论历史剧、生活剧、爱情剧,还是社会问题剧,都有着令人感叹的艺术一致性。然而关汉卿的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性质也有不同,关的悲剧的冲突倾向于节制、折中、调和、大团圆结局──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因此也就没有莎剧对人类心理品质的探讨和表现出的巨大震撼力。本文从二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思想等方面入手,思考并剖析二人在创作悲剧的原因,并结合作品如何体现这种悲剧性质,指出了这种悲剧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关汉卿;莎士比亚;悲剧;魅力

正文: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人物身上美的东西被毁灭,必然引起读者的痛感①。是的,读悲剧就如看着一片美丽的花还逐渐凋谢枯萎;就如看着一座繁华的城堡刹那间被毒藤枯草蔓延开来;就如一座翠绿的青山在你眼前消失,化为沙漠。悲剧令人痛不欲生,却又让人舍不得放下它。

悲剧的魅力也许就在于它让人们感动后,心痛后学会思考,学会细细地品尝生活中的琐碎、冗长、乏味,并带给我们生活的智慧。而莎士比亚与关汉卿的悲剧美丽更是迷人,让人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这也是为什么到今天莎士比亚与关汉卿的悲剧还散发着它们所特有的馨香。

一、交接的时代,坎坷的人生,悲剧的诞生

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他比莎士比亚要早300年,一生写剧67个,比莎士比亚多30个。

关汉卿交游甚广,与书会才人、青楼艺伎均有交往,时相切磋,同时他又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歌善舞,这对他的戏剧创作大有裨益。作为在金元易代之际沦入市井间的落魄文人,不屑于出来做官,关汉卿长期混迹于行院勾栏,这既培植了他倜傥风流、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个性,“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②,又使他充分接触下层社会,对被压迫者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在杂剧创作中寄寓平生,借以抒发自己对于社会的不满与愤郁。他还亲自参与演出,“躬践排场,面敷粉墨”,获得了丰富的舞台体验,也透露出强烈的平民意识,这使他的戏剧创作更具有当行本色。

而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他出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当地文法学校,爱好戏剧、诗歌,后因家道中落而辍学,20岁赴伦敦谋生,在剧院打过杂差、当过马夫。1590年,他成为雇用演员,开始舞台和戏剧创作生涯,后成为剧团股东,巡回演出。③其间结识了一些青年贵族和大学生,深受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当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上升的大转折时期,当时中世

纪以宗教神学为代表的蒙昧主义思想走向没落,资产阶级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世界观日益深入人心,人文主义在社会文化思潮中开始占据统治地位时,莎士比亚则以他的剧作,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的代表人物。在元代众多杰出的杂剧作家中,关汉卿既因为最早出现而走在前列,又因为作品的众多、编剧技巧的高绝、舞台成就的卓越而发挥着特殊的影响力。特别是关汉卿剧作的内容最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点,并且贯注着强烈的时代激情,因而成为元杂剧中具有震撼力的黄钟大吕。

而莎士比亚是倡导人文主义的先锋,他提倡以人为本,人是万物之灵,可以掌控一切,然而他悲剧中的人物却无法逃避现实社会的矛盾,在与丑恶的斗争中死亡。莎士比亚是崇尚人类的,但在他的笔下,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矛盾中却显得如此渺小。似乎无论如何挣扎最终还是会坠落在死亡的黑暗中。当然人物的性格也注定了他们的命运。

二、矛盾的冲突,悲剧的折射,魅力的传世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众多的杂剧作品,着名的有《单刀会》、《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关汉卿的作品是比较激切、直白而少蕴涵的。民族意识的强烈抗争,对低下社会地位的反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于当时政体的“离异意识”,使关汉卿对现实始终保持着一种不合作的乖张态度。翻开关汉卿的剧作,我们发现,讥议社会、抨击时政、“犯上恶言”的篇目比比皆是。

关汉卿的杂剧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对当时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意义的一些问题,反映得尤为深刻、集中。他不以写出当时广大人民所受的苦难为满足;同时还要表现他们身上固有的反抗精神。他笔下的主人翁不只是在苦难中呻吟,而且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并终于取得最后胜利。这种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使他的创作闪烁着理想的光辉。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杂剧的正面人物身上,集中了人民的智慧,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明显地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赵盼儿、谭记儿在制服敌人过程中所表现的机智,是当时人民群众斗争智慧的集中和合理的夸张。《单刀会》中的关羽豪气四溢,也是个被作者理想化了的英雄。特别是《窦娥冤》的第三折,通过浪漫主义的情节,把窦娥的反抗精神写得那么惊天动地,而代表当时皇家执法的监斩官,相形之下是那么渺小。像窦娥这样一个贞孝两全、竭力信仰和维护传统伦理道德的虔诚信徒与忠实良民,本来是应该得到统治者表彰和嘉奖的,然而她却遭到了无情的毁灭。这个社会不仅毁灭它的反叛者,而且还将魔掌伸向了它的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关汉卿惜窦娥这一形象,向元代社会的黑暗发出了控诉。就这样,作者通过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对受迫害的人民寄予热情和希望,对迫害人民的人表现了无比的藐视。④

而莎士比亚的留下作品中最着名的便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在这些剧作中,莎士比亚看到了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抨击资本主义利益原则的邪恶性质,展现出阶级压迫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⑤但他把社会斗争归结于抽象的善恶好坏的道德问题,仅仅看到思想的力量,个人的作用,而忽视了人民大众,因此在冷酷的、充满罪恶的社会面前,单枪匹马的个人主义英雄往往被碰得头破血流,悲观、茫然、幻灭,陷入不可解脱的内心矛盾与悲剧结局。在悲剧终场时,没有一个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