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咏雪说课稿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咏雪》(教学设计+说课稿)
《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方法1.诵读法。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看看文中的两位才子如何赞美雪的呢?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板书文题)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1,听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点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第8课《世说新语-咏雪》教案
1. 阅读理解:《世说新语》中《咏雪》一文,理解文章大意,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
2. 文学鉴赏:分析《咏雪》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等,感受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3. 朗读与表达: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 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提高文学创作兴趣。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在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符合新教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咏雪》文本内容:文章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结构层次等,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第8课《世说新语-咏雪》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分析和鉴赏《咏雪》,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作文。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解读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提升审美鉴赏水平。
3.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难点
- 文本深层次理解: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通过咏雪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种表达背后的文化内涵。
-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并恰当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讲解。
- 文化背景的把握:学生对《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时代特点可能不太了解,影响对文本的理解。
在实践活动方面,写作练习的效果还算不错,学生们通过仿写,对修辞手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可能是因为课堂上的讲解和练习还不够充分。针对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大课堂练习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世说新语咏雪初中教案
教案设计:《世说新语·咏雪》教学目标:1. 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 背诵《咏雪》这篇课文。
3.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 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
5. 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1. 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1. 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文中比喻句的分析和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二、教学新课1. 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 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1)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个比喻句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洒的样子,如同盐粒在空中飞舞。
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可以感受到雪花的轻盈和纯洁。
(2)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句将雪花比作被风吹起的柳絮,更加形象地表现了雪花的轻盈和飘逸。
同时,这个比喻也表达了作者对雪花纯洁、无拘无束的喜爱。
3.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谢太傅:宽容、幽默、欣赏子弟才华。
兄子胡儿:聪明、机智、善于比喻。
兄女:聪明、机智、善于比喻,文采飞扬。
三、巩固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谢太傅在什么日子与儿女讲论文义?(2)文中两个比喻句分别是谁说的?(3)为什么谢太傅大笑乐?2. 发挥想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下雪后的景色。
四、总结拓展1. 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说课稿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说教材1.教材的意义《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
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本文的内容、文体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3.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呵护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主题,针对这些,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学生与作者共鸣的最佳途径,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
2.讨论法小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信息呈立体交叉式传递,也更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问答式教学法一位教育家说,教育即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可以从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讨论的话题。
学法: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我采用播放视频来导入新课,以学生日常生活的视角来介绍《世说新语》,既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氛围中,并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世说新语》,由此引出《咏雪》。
《咏雪》讲课稿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 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 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 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 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 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 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 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 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 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 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拓 你能否再举几例 展 古人吟咏白雪时用 延 的比喻的诗句? 伸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1)钱强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与同学打架,钱强的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刘丰在体育课上扭伤了脚,林健送刘丰去医务
(3)郑伟有道题不会做,想拿马捷的作业本抄袭。 ——李白《北风行》 马捷不同意,而是给他讲解做题的方法,要他自己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去做。
读课文,理解加横线的词语:
家庭聚会 子侄辈 指年轻一代 高兴的样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
不久 一会儿 差不多 相比
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比不上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 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二、知识加油站 (一)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 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 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 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咏雪》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 二则之一。本课通过讲述晋朝谢氏家族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出众 才华和聪明机智,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 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流露羁縻出一种家庭生活 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展现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乐 趣的生活情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点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智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 时,重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 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 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 圣洁,从而到达教学目的。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 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是他们 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弱,具化形象思维占主导。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 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想象力丰富,但阅读时间缺乏,生活经 历较少,很难进入诗歌的阅读感受层面,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较差 。
《咏雪》说课稿带教案 (2)
《咏雪》说课稿教材分析:《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
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学生分析: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3、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过程与方法:1、检测掌握的作家作品情况,并补充相关内容;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情境再现,讲论文义。
教学方法: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与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对照课件进行讲解】一、布置预习:1、熟读《咏雪》,了解大意,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二、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世说新语二则PPT优秀课件说课
自主学习反馈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自主学习反馈
读出下列句子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 盐 空 中差 可 拟 未 若 柳 絮因 风 起
不久,一会儿。
急。
• 俄(é)而/雪骤(z
多而杂乱。 像什么。
高兴的样子。
译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
的大雪像什么呢?”
哥哥的儿
子,即侄
子。
大体可以相比。
•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
即谢朗,字长度, 小名胡儿,谢安 次兄谢据的长子。
大体。
相比。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
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宾语前置,即“白雪纷纷所似何”
划分层次
全文可以划分为几层?
感解 ““ 雪雪 ””
情语
你认为谁的回答更妙呢?
曰:“撒盐空中 曰:“未若柳絮因
差可拟。”
风起。”
将飘飞的雪花比作随风飞舞的 柳絮,既写出雪的轻盈、柔美,也 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极具 美感。
赏析“未若柳 絮因风起”这 一比喻句的妙 处。
随堂检测
2.《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参考答案:融洽、欢快、轻松(可任选其一)
拓展阅读
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枝。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举例解释:
-通过对《陈元方候袁公》的阅读,学生应能理解“候”在此处表示等待、迎接的意思,并能在其他语境中正确运用。
-在分析《谢太傅夸赞王导》一文时,学生应能指出“藻荇交横”是对雪景的生动描绘,体会古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表达。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的把握,尤其是对古文中特有的停顿和语气变化的感知。
-对古汉语词汇在现代语境中的转换和应用,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将故事中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哲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举例解释:
-学生在朗读文言文时,常常难以把握正确的节奏和语气,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会在适当的地方停顿,理解不同的语气变化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故事中对雪的描绘,体会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3.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反思现实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提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团队协作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创作出富有诗意的咏雪短文。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仍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修辞手法的训练。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咏雪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让我看到了他们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咏雪》 说课稿
《咏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咏雪》。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
这篇《咏雪》篇幅短小,语言简洁,通过谢家子女咏雪一事,展现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文章在语言表达上,以简洁生动的对话为主,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场景氛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学意义。
二、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初步理解简单的文言文词句。
但是,对于古代文化常识、文言词汇的积累以及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有待提高。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如“内集”“俄而”“差可拟”等,理解文意。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古人在生活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事物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体会家庭文化的内涵。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言字词,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学习文中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精妙。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感悟古代家庭文化的魅力。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讲解法: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疑难句子,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世说新语两则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咏雪》说课稿教材的地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说教材;(一)、《咏雪》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
(二)、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1、知识目标:(1)理解文义,背诵本篇课文(2)熟记作家作品(3)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末若”等的词义(4)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2、能力目标: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这一点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3、情感道德目标:最后是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4、教学重点:(1)理解文义,背诵课文(2)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情况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阅历浅,很难独自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而且互相合作能力较差,主要是以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的。
所以我准备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1、情景导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2、朗读教学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3、现场演示法可以更形象的体会优美的句子4、激励创新讲述,发展思维。
通过这一环节的迁移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
练习的设计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
5、淡化教师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这堂课教师是作为一个协作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大部分时间都能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说学法本人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自问自答、自问他答或老师解答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说课稿第【1】篇〗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咏雪》。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咏雪》一文是人教版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
这个单元的课文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咏雪》全文仅71字,展现出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出古人家庭文化教育的画面,描绘了一个古代典型的书香门第。
二、说学情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底子近乎为零。
这就首先应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能让学生产生对文言文学习畏难和恐惧心理。
这篇课文语言文字比较浅显,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能够自主查阅工具书疏通文字障碍。
但在语句的欣赏和辨析上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要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具体任务,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现阶段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为:1. 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理解文意;背诵课文;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在讨论中明白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书香门第家庭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孩子成才的作用。
四、说教学重点: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我把第一个目标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意;积累文言实词,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说教学难点:根据本课内容、教师用书的教学建议和语文学科特点,我把本课教学难点确定为:欣赏文中人物语言,探究比喻的妙用。
五、说教法学法(一)教法为了实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采用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学习文言文最实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读也是文言文学习不变的主题,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多种形式诵读。
《咏雪》说课稿
《咏雪》说课稿《咏雪》说课稿1教材的地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说教材:(1)、《咏雪》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1、知识目标:(1)理解文义,背诵本篇课文(2)熟记作家作品(3)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末若”等的词义(4)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2、能力目标: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这一点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3、情感道德目标:最后是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4、教学重点:(1)理解文义,背诵课文(2)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情况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阅历浅,很难独自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而且互相合作能力较差,主要是以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的。
所以我准备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1、情景导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2、朗读教学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3、现场演示法可以更形象的体会优美的句子4、激励创新讲述,发展思维。
通过这一环节的迁移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
练习的设计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
5、淡化教师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这堂课教师是作为一个协作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大部分时间都能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说学法本人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自问自答、自问他答或老师解答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咏雪》《世说新语》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举例:介绍《世说新语》成书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文人墨客的风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4)诗词意境的把握:对于《咏雪》中的意境,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文言文的断句、词义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咏雪》《世说新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托物言志描绘生活中的事物。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尝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创作小诗。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托物言志和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咏雪》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这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而《世说新语》则是魏晋时期文言文的代表作,它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当时的人物风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咏雪》和《世说新语》中的具体案例。通过分析诗中的描绘和文言文中的对话,了解这些作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生活和思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咏雪》说课稿范文
《咏雪》说课稿范文第1篇:《咏雪》说课稿范文教材的地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说教材;(一)、《咏雪》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
(二)、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1、知识目标:(1)理解文义,背诵本篇课文(2)熟记作家作品(3)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末若”等的词义(4)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2、能力目标: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这一点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3、情感道德目标:最后是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4、教学重点:(1)理解文义,背诵课文(2)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思维。
学生情况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阅历浅,很难独自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而且互相合作能力较差,主要是以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的。
所以我准备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1、情景导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
2、朗读教学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咏雪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咏雪》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
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精心构建单元整体,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
《咏雪》是一篇文言文,但语言文字理解起来并不难,还带有一定的故事*,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对文中语言的辨析和欣赏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味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这一点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说课稿(通用3篇)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说课稿(通用3篇)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篇1教材分析:《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几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之才”等典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组织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教学方法: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讨论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1、熟读《咏雪》,掌握作家作品;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学习。
【新课探究】1、出示教学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
(2)疏通文意。
(3)背诵课文2、指导学生自学:(1)检查预习(2)朗读课文:①学生听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③学生齐读④分组读⑤指名读(3)研读课文: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并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强调的问题:积累重点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因”等。
【跟踪练习】1、《咏雪》这篇文章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得出来?2、用“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一个更好?3、文章末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4、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在理解难点内容时仍有一定困难。比如,对典故中人物品质的深入理解和词语的准确运用。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实例分析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世说新语》这部著作的了解程度有限。因此,我适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加强了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典故。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两个典故,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人物品质的特点,这种方法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活动让学生们热情高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小诗。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创作还不够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词语积累:学习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谢安、孙康、咏雪、映雪等。
5.朗读与感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6.思想教育:通过两则故事,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培养良好的品质。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咏雪典故在现代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咏雪说课稿世说新语咏雪说课稿1教材分析:《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__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__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__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
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学生分析: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个性解读。
教学方法:朗读法。
反复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法之一,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以读促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故事导入激发兴趣由王戎识李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置此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童心未泯,对故事仍有极大的兴趣,以此导入更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本环节是要求学生通过多形式的读,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有助于很好的理解文意。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难点质疑本环节要求学生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能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
字词积累字词积累永远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关键字词进行归纳整理,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讲故事谈认识以讲故事的方式再现文意,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又能检测学生对文意的认识水平。
更符合认知规律。
自主探究个性解读1、文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预设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文本进一步理解文意,做到个性解读。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本环节最能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学生的个性解读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3、你能写出一个关于雪的比喻句吗?生生交流拓展延伸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相互交流并积累。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它小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2.小练笔,冬天到了,请你也写写雪景。
反思:我以为,一堂课就像一篇__,有铺垫,有悬念,有伏笔,有照应,有过渡,有升华,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行文严密、首尾呼应、过渡自然。
而课堂的主体就是学生,所以整堂我都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展示自我展示才华。
在设计中,我也力求一种诗意的表达,力求以一个主持人的姿态让学生感到书中那些人的生活情景是活着的,让学生感到文化延续不断的脉络。
世说新语咏雪说课稿2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说教材:(1)、《咏雪》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1、知识目标:(1)理解文义,背诵本篇课文(2)熟记作家作品(3)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末若”等的词义(4)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2、能力目标: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这一点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3、情感道德目标:最后是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4、教学重点:(1)理解文义,背诵课文(2)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情况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阅历浅,很难独自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而且互相合作能力较差,主要是以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的。
所以我准备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1、情景导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2、朗读教学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3、现场演示法可以更形象的体会优美的句子4、激励创新讲述,发展思维。
通过这一环节的迁移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
练习的设计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
5、淡化教师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这堂课教师是作为一个协作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大部分时间都能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说学法本人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自问自答、自问他答或老师解答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一、在导入时应用猜谜语的方法,使学生调整气氛,产生兴趣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
二、在作者介绍中请学生借助资料加以评说,再有老师确认。
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觉查资料的习惯。
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二点。
三、在介绍作品时让学生借助资料简单介绍这部书的特点,及反映的社会思想,鲁迅对它的评价,之后有老师确认。
这样作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点。
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二点。
四、范读正音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
朗读有利于记诵,有利于理解,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以及文中的断句。
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可以提出把握不准的字音,字义,词义及句义,然后让其他学生解答。
之后老师在作确定。
最终达到正音,疏通文意,理解文意的目的。
这样做是为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课文中的内容培养其自学能力。
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三点,突破教学难点。
五、赏析部分一是对句子的赏析尽可能的再现当时的情景。
如在赏析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和兄女曰:“末若柳絮因风起”这两句话时可以现场在空中撒一把盐和用白纸剪的雪花。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更生动形象的的赏析句子。
来达到赏析的目的。
二是对课文内容的赏析,来把握课文的故事性和文中体现的家庭亲情。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话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内容和所体现的亲情,来达到赏析的目的。
这样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交代清楚了,把这堂课上成家庭中的讨论和现场表演。
来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一点和第四点以及道德情感目标。
突破教学重点。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通过举古人咏雪时所用的比喻句。
来增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古人是怎样通过想象来写诗句。
为下面的想象练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总结概括运用比喻,想象来进行句子的仿写。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清楚比喻句不仅仅是形似还要神似。
然后让学生将英文中的26字母通过想象,运用比喻加以表达,如:A是一座金字塔,代表进取。
C是未满的月牙,代表缺憾等。
这样可以突出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思维差异和个性特点。
实现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七、随堂练习经过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记忆。
八、作业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营造一个和谐,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九、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
作为青年教师尽管我很尽心的准备了这节课,但是我知道肯定还有很多不足。
所以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机会。
世说新语咏雪说课稿3教材分析:《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疏》,__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__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几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之才”等典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复习巩固作者及《世说新语》;2、掌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组织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教学方法: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注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讨论解疑答难,掌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1、熟读《咏雪》,掌握作家作品;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学习。
【新课探究】1、出示教学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
(2)疏通文意。
(3)背诵课文2、指导学生自学:(1)检查预习(2)朗读课文:①学生听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③学生齐读④分组读⑤指名读(3)研读课文: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并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强调的问题:积累重点词语:“内集”“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因”等。
【跟踪练习】1、《咏雪》这篇__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得出来?2、用“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一个更好?3、__末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4、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课堂小结】1、作家作品2、比喻修辞的运用【当堂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笺疏()(2)太傅()(3)俄而()(4)雪骤()(5)差可拟()(6)无奕()(7)柳絮()(8)谢道韫()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2)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3)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5)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3、写两句与雪有关的诗句【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配套练习相关习题课后反思本节公开课,有诸多不足之处: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不明确,致使学生预习不扎实,影响课堂进度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