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_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管理学_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土地的基本概念(书P3~5,只作了解)
一、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
1、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2、土地资产: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3、两者关系:(1)土地资源是将土地作为自然要素看待的;(2)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利用,
能产生财富;(3)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4、土地二重性: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
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二、土地的基本特征
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绝对位置不变,相对位置改变);
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肥力与承载力可持续)。
第二节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书P10, 论述题)
一、概念
1、人口: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
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2、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社会
发展的持久永续;二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
持久永续。
二、如何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资源不断消耗、环境日益恶化,经济发展受阻,因此要处理好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土地管理视角看,应采取以下对策: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我们首先要树立土地是一种稀缺自然资源的观念,其次树立土地、人口、环境、经济发展
的系统观,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土地论土地、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倾向。
2、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3、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
(1)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
(2)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
(3)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将破坏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4)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
(5)消除贫困;贫困是人类环境系统恶化的重要动力。
第三节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书P13~14,只作了解)
一、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
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二、土地管理内容:
1、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2、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3、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4、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
5、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
6、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第二章土地管理原理
土地管理原理归结为四大类:人本原理、系统原理、动态原理与效益原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但互不包含。
第一节人本管理原理
一、概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预定目标,对土地利用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地的关系施加影响的过
程。整个过程包括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环境三个要素。它是对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参与者的管理。
二、组成部分
(一)行为原理: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来进行的管理。
1、行为:人们思想、感情、动机、思维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需求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目标,
其中世界观是调节人们需求的重要因素。
2、人的行为规律: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1954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二)动力原理:为了达到预定目标,通过动力来推动的管理。动力的分类为:
1、物质动力:即根本的动力,来自于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以及对物质、金钱、财产等占有的欲望。当人们拥有一
定的物质财富后,物质性财富增长引起的激励作用的边际增长率就会呈递减现象。
2、精神动力:即追求精神上、心理上、事业上得到满足的内在动力,表现为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爱、友
谊、社会尊重的渴望,对发挥自己的潜能、自我实现、接受困难挑战、取得高成就的愿望等。
3、竞争动力:产生于竞争各方表现出来的差距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如工作条件、质量、效率、绩效。
期望理论:即激励力 = 预期价值×期望概率,由弗罗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
激励力:是指一个人受到刺激的强度;
预期价值是指这个人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
期望概率是指这个人认为通过特定活动导致预期成果的概率。
第二节系统管理原理
一、概念
系统管理:在现代管理中,管理对象总是处在各个不同层次的系统中,它们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又与其他系统发生联系,同时还处在一个更大系统的范围之内,我们为了实现最佳化管理而进行的系统分析。
它是对土地管理机构和方法的管理。
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分析:如何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化,它的指导思想是系统理论,则系统工程是其应用的科学技术。
系统管理原理要把握三个环节: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
二、组成部分
(一)整分合原理:现代管理要求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整体观念是前提,分工是关键。合理的分工要遵循能级对应的原则,此外还要做到优化组合,它包括目标优化组合、组织优化组合、人才优化组合和环境优化组合等。
(二)相对封闭原理(最重要的原理):是指在任何一个系统内,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一个管理系统可以分解为指挥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书P29图)在我国土地管理系统中,国土资源部是全国土地管理的指挥中心,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业组、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等是监督机构,各省、市、县土地管理机构是执行机构,监测机构、情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