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合集下载

我国三次分配制度

我国三次分配制度

我国的三次分配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自愿原则和公益慈善等方式进行的收入再分配。

这三次分配制度包括:
1. 初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按照各自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收入。

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决定,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

2. 再次分配:再次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税收主要是对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进行征收,而转移支付则包括各种福利、补贴和救助等。

再次分配旨在纠正市场失灵、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3. 三次分配:三次分配是指在自愿原则下,通过公益慈善、民间捐赠和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对前两次分配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

三次分配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总之,我国的三次分配制度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通过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和民间力量的共同作用,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指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社会成员获取收入的一种分配体系。

这一制度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工资、薪金收入的分配。

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技能水平,以及工作单位的性质和规模等因素,确定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同时,通过劳动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等形式,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是经营收入的分配。

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合作社等个人经营者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收入。

我国鼓励和支持个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减税、贷款等政策措施,提高个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同时,加强对个人经营者的监管,防止非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

再次是财产性收入的分配。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护私有财产权益,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合法手段获取财产性收入。

同时,加强对财产的保护和监管,防止财富集中和非法侵占。

此外,我国还推行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保障。

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为了进一步推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国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另一方面,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调控力度,通过税收、财富管理等手段,防止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总之,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完善中,旨在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通过这一制度,我们可以实现收入的公正分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继续加强监管力度,防止收入分配不公和财富集中的现象,使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和健全。

浅析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全文)

浅析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全文)

浅析当前社会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当前社会最敏感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经济快速进展以来,居民收入高速进展,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彻底根除了平均主义,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使少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呈多样化趋势,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中实现了重新分配,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日益扩大。

尤其受地域差异影响,地区收入差距在逐步加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城乡及城乡内部差距十分显著;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严峻。

1.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1.1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是促使收入差别的扩大的主要因素。

体制改革总提上利大于弊,正面,给经济进展注入了活力,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鼓舞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负面,由于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受地域、体制限制,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在客观上推动了收入差别的拉大,随着改革深入,逐步形成高、中、低等三个层次的收入阶层。

另外,从城乡整体进展上看,农村和农业改革的相对滞后,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1.2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是在改革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政策模式,它的存在与应用,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

为了支撑改革进展,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纳人为的方式促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

同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政府不同意农民“进城”,担心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而且,还要增加政府负担,对于经济刚刚快速起步的GJ是不堪重负的。

从现状客观分析这种政策的实施,将城乡区别开来,其结果是大量的劳力滞留在土地上谋生,生产效率低下的农业,不能提高他们的收入,促使贫富差距拉大。

实践告诉我们,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收入差距大的现状永远不会改观。

1.3市场治理机制造成收入差距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机制及治理方面存在缺陷,引起的分配秩序混乱。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

收入分配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和改革,逐渐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调节的模式。

本文将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方向和路径。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现状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时期的“多元主义”转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通过统一管理和分配资源,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则,追求收入的均等和公平。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收入分配过于平均,缺乏激励机制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我国采取了多元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包括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等形式。

并且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社会保障体系等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的差距,节制过度的收入差距,并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虽然我国一直在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但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长更快,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较大。

城市居民的平均工资普遍高于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而且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收入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再次,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有待提高。

一些高薪职位的分配过程不够透明,存在着一些不正当的现象,使得社会上下层次之间的流动性降低。

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方向和路径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首先,加强税收调节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通过适当调高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缩小收入差距,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

其次,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

通过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获得高收入的机会,减少收入差距。

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

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

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分配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

本文将探讨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并对其特点和发展进行分析。

一、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基本特点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辅之以多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是指根据个体的劳动所付出的劳动力数量、质量和时间长度等因素,来确定个体所得到的分配份额。

按劳分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的基本原则,即“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除了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实行了利益共享分配和权益保障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

利益共享分配是指通过股权分红、利润分配等方式,将企业经济利益分享给员工。

权益保障分配是指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二、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

在计划经济时期,按劳分配是主要的分配方式。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引入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发展了利益共享分配和权益保障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

这一变革使得我国的分配制度更加多样化和灵活,更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三、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优点和不足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有其独特的优点。

首先,按劳分配能够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利益共享分配能够实现企业经济利益和员工的共同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权益保障分配能够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社会安全保障。

然而,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按劳分配中存在一些分配差距,导致部分劳动者收入低于其付出的劳动价值。

其次,利益共享分配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不够公平,存在着权力寻租现象。

最后,权益保障分配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低、养老保险待遇不足等问题。

四、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是指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政府的管理、调控和分配,将社会财富合理地分配给各个社会成员的一种制度。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有阳光制度的建立。

阳光制度是指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透明、公开和公正的监督和管理。

我国建立了完善的收入分配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公开社会财富分配的情况,增强了社会各阶层对收入分配制度的信任度,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其次,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有保障制度的建立。

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收入保障,以减轻贫困人口的经济负担。

我国通过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有效地提升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再次,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有调节制度的建立。

调节制度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调节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

我国采取了个税改革、财产税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使得社会财富更加公平地分配。

最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有优化分配结构的建立。

优化分配结构是指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就业制度等措施,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

我国积极推动创业创新、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鼓励人们通过努力工作提升自身收入水平,实
现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

总的来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中,注重公平正义,提高贫困群体收入水平,减少收入差距,努力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信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将会不断完善,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国家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两个层面。

在国家收入分配方面,我国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收入分配,包括财政转移支付、社保基金等。

其中,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将收入从一些相对富裕的地区转移到一些贫困地区的一种手段。

社保基金则是指国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向低收入人群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服务。

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我国目前仍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我国201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506元,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990元,两者相差近两倍。

同时,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之间也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

为了改善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我国政府实行了多项改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个税改革。

从2018年起,我国大力推进个税改革,将原有的五级税率调整为七级税率,同时增加了个税起征点,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税负。

另外,政府还推出退休金养老金并轨改革,将企业职工退休金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整合在一起,旨在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除了这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政府还在加强收入分配制度的公正性方面进行了努力。

例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收入分配制度公正性工作的意见》,政府将通过税收调节、统一调整制度和扶贫帮困等措施减少收入差距。

总体而言,我国仍在不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强调社保、税收、收入政策等方面的协调配合,以实现收入分配制度的更加公正和合理。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指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政府和市场机制的调控,对国民收入进行合理分配的系统性安排。

收入分配制度在保障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特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收入来源既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也包括私营企业、个体户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盈利收入。

2. 两个基本经济制度并存:我国既存在计划经济,也存在市场经济,因此收入分配既受到国家计划的调控,也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3. 分配方式多样: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包括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条件分配等多种形式,既考虑到个体的贡献程度,也考虑到个体的需求和价值。

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尽管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 收入差距较大: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存在着城乡、区域、职业等差距扩大的问题。

2. 分配方式不合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着按权力分配、按关系分配等不合理现象,这种不正当的分配方式不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其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还不够完善,对一些弱势群体的保障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朝着以下方向进行:1. 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等方式,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全民参保制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3. 调整收入分配方式:推动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逐步实现按贡献和按需求相统一,减少不合理的分配方式,提高分配公正性和合理性。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指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各类经济主体和个人的收入进行合理分配的制度安排。

在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以逐步实现公平、合理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当前的思路主要包括推进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和加强收入再分配机制建设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够合理,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这导致一些困难群体难以分享发展的成果。

另一方面,高收入群体与中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也较大,这使得贫富分化加剧,造成不公平现象。

为了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我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着力解决制约居民收入增长的矛盾问题。

其次,我国的收入再分配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力度的调节和补偿机制。

当前,为了推进收入再分配机制建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全民社保水平,保障基本生活。

其次,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的红利。

再次,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扶持,包括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

此外,我国还在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以进一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当前,为了解决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提出了增加税收扣除项目、提高个税起征点、优化税率结构等一系列举措。

这些旨在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增加中高收入群体的纳税意愿,并通过调整税基、提高税率等手段,增加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

通过个人所得税,我国可以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

总的来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括推进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和加强收入再分配机制建设两个方面。

通过,可以进一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实现社会公正与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一贯强调公平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是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1.1、历史发展•20世纪50年代:实行“三减一增”政策,即减租减息减税增加生产,保障广大人民的生活,推行小农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20世纪70年代:实行“工资决定分配”等政策,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框架。

•20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单列市工资体系”,推进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分配体系。

•21世纪初:实行“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政策,强调收入扩大再分配、调节和纠正不合理分配,推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1.2、现行制度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劳动报酬、各种社会保险、补贴和政府分配等。

•劳动报酬:以工资和福利津贴形式给予劳动者的收入,这是收入分配的主渠道之一。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补贴和政府分配:为了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政府采取各种社会救济、生活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二、收入差距的改革和发展尽管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明显,这给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1、历史发展•1980年代:政府开始逐步放松对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的限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促进了城乡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加剧。

•1990年代: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推出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改革浅析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改革浅析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改革浅析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改革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首先对我国收入分配变化规律与现状进行总结,指出从整体、地区、阶层和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改革思路、相关制度完善和其他建议三个方面,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的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标签: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政策;改革一、前言收入的公平分配无论是对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与稳定,其重大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保障收入的公平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需要有作为长效机制的收入分配制度和作为制度抓手的收入分配政策。

其中,收入分配制度是国家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作为国家层面的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机制,收入分配制度直接决定了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具体手段——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的设计要植根于对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深刻认识中。

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为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概况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本文从收入分配总体概况、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阶层间收入分配差距和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共四个方面,来描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过程,以及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1.我国收入分配总体概况我国收入分配总体差距可以通过基尼系数来衡量。

基尼系数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他根据劳伦茨曲线,定义出了一个判断国民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基尼系数的范围在0和1之间,越接近0表示收入差距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而越接近1表示收入差距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国际一般标准认为当基尼系数达到0.4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而当基尼系数超过0.6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有引发社会动荡的危险。

据可靠资料,我国的基尼系数在80年代中期超过了0.3,在1993年之后就已经超过了标志着收入差距较大的0.4。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一引言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应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是继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之后,首次以党的报告形式正式确认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为解决困扰人们已久的“剥削”悖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事实上,做出允许“按要素分配”的重大改革决策,不仅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且还要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所以,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按要素分配”,将极大地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拥有者的积极性,促进分配改革的深化、分配机制的简化和分配格局的优化,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其影响将极为深远。

二对现阶段我国两种收入分配原则基本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既有相互一致、相互补充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

只有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者的劳动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劳动者取得的产品量绝不以必要产品为限度,并且有权取得剩余产品的一部分。

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实际上把劳动者置于只能取得劳动力价值的劳动力所有者的地位,否定了其在公有制条件下具有的公有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和获取剩余产品的权利。

这样,按生产要素分配往往导致比按劳分配更大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对于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收入分配中也存在这两种不同的平等原则,即按劳分配下的劳动平等、报酬平等同按要素分配下的按要素所有权取得相应收入的平等。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在分配制度上的反映。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

谈谈你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看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城乡之间、东西之间、行业之间、人群之间,收入差距的实例,出现在统计数据里,呈现在日常生活中。

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此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所谓按劳分配,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借要素所有权,按照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参与收入分配制度。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中基本的收入分配制度。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

二、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一)差距拉大,贫富分化。

我国的收入差距呈现出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城乡之间、东西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差距在不断地拉大。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9,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

(二)财产集中度越来越强,居民家庭财产差别越来越大。

在中国的行业之中,房地产、矿产、证券行业成为暴力行业,财产越来越集中到了少数富人的手中。

(三)收入结构不合理。

虽然,社会财富集中到了房地产、矿产、证券这种暴利行业之中,但是我国的收入结构却呈现出了一种“倒丁字型”——高收入到中等收入阶层的分布形成一条竖线,而低收入阶层下面是一条长横线。

(四)收入分配不规范。

1.工资支付不规范,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职工工资现象。

2.工资提取不规范,实行工效挂钩企业的计划外,基数外提取工资的现象较普遍。

3.部分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超过工资总额4%的标准进入,变相提高收入。

4.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务消费”随意性太强,缺乏合理有度的约束。

5.整体收入结构仍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①工资收入结构不合理,制度内工资低,制度外劳动报酬高,项目繁多,未纳入工资内。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浅析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浅析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浅析引言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牵涉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浅析,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根本目标,而收入分配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合理的收入分配既能推动经济发展,又能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然而,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比较严重,高收入者占据了大部分资源,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1. 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传统产业占据了大部分资源和收入,而新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这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一些地区和行业的收入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和行业。

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性。

2. 教育和技能水平的差异教育和技能的水平对个人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这些地区的人民难以获得高收入的工作机会。

此外,技能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

3. 政策和制度不完善当前我国的一些政策和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有效地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性。

一些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的高层人员获得了过高的收入,而普通劳动者的收入相对较低。

此外,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也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

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合理性,我国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同时,也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革力度,提高其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收入分配更加均衡。

2. 加大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教育和技能的水平对个人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我国需要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

我国三次分配制度

我国三次分配制度

我国三次分配制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的三次分配制度是指国家对全国居民的收入进行分配的三个环节:市场分配、政府再分配和个人再分配。

这一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提高公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分配环节,居民通过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以劳动力和资本为基础,通过劳动、投资等方式获取收入。

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市场主体根据自身的劳动生产力和资源配置情况,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

市场分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完善的产业链条。

在市场分配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均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实行了政府再分配制度。

政府再分配是指国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社会收入进行再分配,以达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目的。

政府再分配通过税收调节个人和企业的收入,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通过福利政策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政府再分配不仅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还有利于增加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稳定。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各种扶贫政策,积极推动收入再分配,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除了政府再分配,个人再分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人再分配是指家庭和个人在拿到收入之后,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对收入进行再分配。

比如个人之间的亲朋好友间的互助、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支援等。

通过个人再分配,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人和家庭的生活需求,增加了社会的凝聚力。

我国的三次分配制度是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

市场分配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政府再分配是调节分配不公平的手段,个人再分配是人际关系的延伸。

这三个环节共同构成了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框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第二篇示例:我国的三次分配制度是指国家对社会总收入进行分配的过程中,将社会总收入分为工资收入、利润收入和财产收入三个部分进行分配的制度。

论析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论析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论析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前言收入分配制度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的重要问题,收入分配制度不公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民生问题的加剧,因此,要比较深入地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案,以使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合理、公平、可持续。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特点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含工资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三个方面。

在工资收入方面,国家一直在加强工资收入调整,保证工人、职员等工资水平不断提升;在财产性收入方面,个人通过投资房产、基金等获得收益;在转移性收入方面,包括农村转移、失业保险、社保等,国家也在逐步完善。

总体来看,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政策导向性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着政策导向性强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国家在制定有关收入分配制度的法规、政策时,往往考虑到了宏观调控等因素,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推出了一些单边抑制高收入群体的政策。

2. 分配差距较大尽管总体上来说,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不断完善并优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目前中国城乡差距及地区差距较为明显,尤其是最低收入群体依然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3. 收入分配不够公平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虽然在逐渐趋向公平,但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公平性。

比如,在一些企业中,由于高管或知名雇员的过高收入,导致其余员工收入难以得到提高。

解决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对策要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缩小教育、医疗等领域造成的差距,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保障。

2. 公平纳税制度的建立需要建立更加公平的税制度,逐步取消或缩小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优惠,从而实行薪金扣税和资本收益税收同等原则。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金制度等方面的支持,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保障。

浅析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浅析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浅析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指对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收益分配和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改革。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不合理和不公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从工资收入入手。

过去,事业单位工资收入较为固定,不够灵活,无法根据绩效和工作贡献进行调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入差异化工资制度,根据个人绩效和工作贡献进行差异化支付,激励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需要关注收益分配问题。

事业单位在服务社会的也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

过去,事业单位收益基本由单位自主使用,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容易出现腐败和浪费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事业单位收益上缴和使用监督机制,确保收益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增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感。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需要改善福利待遇。

过去,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相对较好,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福利待遇分配不公平、制度不透明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公平公正的福利待遇制度,满足事业单位员工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保证分配公平和制度透明,提高福利待遇的公共参与度。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需要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

通过加强监管,可以避免出现腐败和浪费问题,确保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和效率。

通过评估机制,可以及时了解改革成效,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确保改革的可持续性和可行性。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利益,确保改革的公平、合理和可行。

也需要注重改革的深化和细化,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和不公平的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收入分配制度分析

收入分配制度分析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是一项利益分配与再分配的制度,涉及社会中的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制度缺陷(一)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公平的缺陷长期以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我国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失衡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为3.31:1;初步测算,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3.66:1。

如果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因素考虑在内,城乡实际收入比更高。

社会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向城市、工业和城市居民倾斜,国家长期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体制,工农产品不能实现等价交换,造成了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这样,客观上减少了农民可支配收入,造成农村长期贫穷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率低下,发展后劲不足。

(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目前,农民只是拥有所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或经营权,不拥有转让、抵押、入股等处置权以及相应的收益权。

这种土地产权制度,一是造成了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短期化,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产权制度不明晰,降低了农户经营者对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的长期关切度和对土地维护投入的责任心,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二是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助长了政府批地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使广大农民不能完全享受到土地资产权利。

三是现行土地产权制度使土地经营规模过于狭小和分散,不利于区域种植、机械化耕作和集约化经营,降低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经济效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四是土地转化为非农用地的过程,不是一个平等协商的产权交易过程,征地补偿办法不合理,征地范围过宽,征地程序忽视农民意愿,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缺乏保障,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三)税收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不健全,对高收入群体缺乏必要的限制调节,并且已有的税收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其结果造成了我国税收的严重流失。

一方面,个税起征点偏低,使多数人税负过重;另一方面,高收入群体税负过轻加之逃税、避税,进一步扩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浅析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浅析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浅析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持续改革。

其中,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是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展开浅析。

一、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1. 高低收入差距大事业单位内部高低职务之间的差距较大,导致高级职务相对于基层工作岗位的收入更高,高收入职工多,低收入职工少,从而导致了收入差距超过了合理范围。

在优秀人才面前,这会对招募和留住优秀人才带来阻碍。

2. 收入增长速度慢事业单位内部的工资体系和晋升机制相对较为宽松,不论从事工作的实际能力或表现来看,收入增加的速度都比较慢。

薪酬不与业绩直接挂钩,不符合当今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

3. 收入分配过于保守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过于保守,与市场化的逐利功能完全不符。

这样一来,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动力就减弱,而且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没有积极性。

1.加强考核机制,激励创新考核机制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应该更加完善,向效能和效率导向转变。

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设定相应的业绩考核指标和相应的奖励机制,更好地激励优秀员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

2.完善薪酬体系,提高收入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岗位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建立基于绩效的薪酬体系。

通过多样化的薪酬方式,针对性地调整薪酬,让员工的辛劳与回报保持平衡,充实他们的工作动力和自我价值感。

因此,在薪酬体系方面的改革应该探索平衡激励和公平的自我需求。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1. 维护公平正义改革改变了原有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现状,让事业单位内部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更加平衡,并建立了公正的分配机制。

这样,事业单位的职工收入分配将变得更加公开透明,提高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职工的工作业绩和工资的关系紧密相连,让职工能够感受到自身努力和付出的价值。

这样,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引言自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以来,社会公平的问题也被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么多年以来,社会公平问题一直是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是中国能够继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而提到社会公平问题,首先应该提到的就是收入分配制度。

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存在,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

可以说,解决好了收入分配的问题也就很大程度上的缓解了社会不公平的现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另一方面来讲,在这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外来的各种政治经济压力也随之而来,要迎接外来的挑战,首先就要保证国内的稳定,所以实现社会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也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而本文就收入分配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收入分配制度的概念,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形成原因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史1、改革开放前的历史2、改革开放后至今的改革过程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从农村方面来谈2、从城市方面来谈3、从事业单位来谈四、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贫富差距过大2、收入分配不公平3、收入分配格局失调五、对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现状提出的解决方法正文: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

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而按需分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好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种特殊的分配制度又是由以下几点决定的: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结构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收入分配制度与方式是市场经济政策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迈进,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收入分配制度不仅仅是在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在生产与消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分配关系是否合理、分配制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和健康稳定地发展,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停进步,同时也伴随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在中央提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却处处有着不公平的现象,社会公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造成社会不公平的最大原因就是收入分配制度的弊端。

因此,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那么要做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首先我们要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史。

改革开放前的收入分配制度1949年新中国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和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基础上,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低工资、多就业”和“劳动致富”的收入分配政策。

又因为建立起了以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包含少量个体经济的经济结构,使得城市居民可以从国家手中领工资以及一些隐性的福利。

而在农村,从家庭经营到集体经营,而后又有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更荒唐的是提前的“按需分配”和“共产风”再到“政社合一”、集体生产经营、按劳分配的人民公社体制,这种体制与户籍制度、国家对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和政策相配合,就使得农民基本上被束缚于农业和集体生产中,不仅其分配制度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而且通过掌握工农业产品价格和购销,控制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加速,市场机制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计划分配方式,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在1978年至1987年期间,按劳分配原则得以重新确立。

党和政府发现了中国的国情不适合马克思所提出的按劳分配设想,因此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引入和体现利益机制,否定了在分配体制上的高度集中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并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概念。

并且在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前,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为辅成为了主要特点。

;收入分配方面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其中包括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1992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前,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成为了主流。

1992年也可以算是中国经济巨大转变的一年,十四大上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之前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理论,这从无论是理论还是政策都要求分配方式的变革。

十五大中又提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也是对分配制度具体化的表现。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分配理论上主要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明确界定以及指出了如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两个注重”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这句话也就决定了那时的分配主流。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这次会议上对分配制度改革比十六大上进行了深化,提出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对建立“橄榄型”社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的不停进步,分配制度的改革几乎伴随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每一个阶段,为什么收入分配制度显得如此重要呢?从理论上讲就是生产方式始终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了,国民收入变多了,自然就应该平衡分配制度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发展带来的利益。

而从现实中来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也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我们从农村来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是从农村开始的。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可以说是农村开始发展的冲锋号,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1978年到1984年,农民人均全年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55元,年均增长率为14.9%。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农民外出务工成为增收的重要途径。

同时,近年来公共财政加大了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在2006年也取消了农业税的征收,再加上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合作社会保险等一系列社会福利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都使得农民分配方式更加多样,收入来源进一步多元化。

我们再将目光转向城市。

城镇的分配制度改革也在不断继续深化。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多种工资收入形成机制。

在工资分配调控方面,国家调控手段不断增加,初步建立了以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为核心的工资管理与调控体系。

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起来,承认了各种非按劳分配的合法性,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

2000年,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绝对数)为6280元,而2008年达到了15780.8元,增幅达到了151.28%。

于此同时恩格尔系数从39.4%下降到了37.9%。

2009年1月1日开始,从教育机构开始实行绩效工资制度,这又拉开了工资改革的大幕。

2009年10月1日在医疗结构开始绩效工资的实施,2010年1月1日,其他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也建立绩效工资制度。

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为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力度,事业单位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度,采取一次性重奖以及协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逐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机制。

在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创新改革中,全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在快速增长,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改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得初次分配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经济效率。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现实意义的重大使得它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各个阶段。

虽然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改革,居民收入也在快速增长,但是依然掩饰不了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中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国民收入快速增加的同时,却面临着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的尴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正是我国在提倡公平正义的背景下的硬伤。

在国际惯例中,基尼指数低于0.3属于收入较为平均,如果大于0.5就属于贫富差距较大。

在我国,1995年到2005年,基尼指数从0.35上升到了0.45,到了2008年上升到了0.48,而到了2010年有专家预计内地基尼指数可能已经高达0.6.从这看来我国基尼指数的增长无论是增速还是增幅都已经超过了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这对于旨在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中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噩耗。

收入差距过大也体现在了方方面面。

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以2008年统计公报为例,城乡之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3.3;城镇居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

从2000年的5.02%增加到2008年的8.87%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还是以2008年为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西部的贵州与东部的浙江之比为1:3.3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最高的金融业收入水平达40312元,是全国平均工资的2倍,其29.6%的增速也居各行业之首,比全国平均增幅高11.3个百分点。

全国机关的年人均工资为1.6万元;事业单位为1.5万元;企业约为1.4万元至1.5万元;而大行业则超过6万元,即后者工资是前三者的4倍多。

分配不公平也是现在收入分配制度中的一大硬伤。

处于垄断性领域的企业中,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造成企业内部的分配不公。

我国的保险、电力、电讯、交通业等行业的职工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平高出30%,他们是把垄断利润转化为其收入分配,这就加大了其成本的支出,从而使普通行业处于劣势。

而普通岗位的工资收入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比其他行业同工种职工的收入高出很多,因而在全社会范围内造成分配不公。

此外,分配不公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很严重,表现为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再者就是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合理。

我们从公共服务的支出来看这一点。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一国发展水平的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特别是人均GDP在3000美元至10000美元阶段,随着居民消费逐步由耐用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公共服务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将显著提升。

但是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支出,但是总体依然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