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少见疾病

合集下载

肝囊肿与其他肝脏疾病的区别与辨识

肝囊肿与其他肝脏疾病的区别与辨识

肝囊肿与其他肝脏疾病的区别与辨识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它是由于肝脏组织内发生的液体积聚形成的囊肿。

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与其他肝脏疾病相比,肝囊肿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本文将重点讨论肝囊肿与其他肝脏疾病的区别与辨识。

一、肝囊肿的特点肝囊肿通常是良性的,它们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囊肿。

这些囊肿可以在肝脏的任何部位出现,大小也不一。

肝囊肿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当囊肿增大或压迫周围组织时,可能会引起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

此外,肝囊肿还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如黄疸、肝酶升高等。

二、肝囊肿与肝癌的区别肝囊肿与肝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通常由肝细胞内的异常细胞增殖形成。

与肝囊肿不同,肝癌通常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乏力等。

此外,肝癌还可能导致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肝癌通常呈现为不规则的肿块,而肝囊肿则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囊肿。

三、肝囊肿与肝脓肿的区别肝囊肿与肝脓肿是两种不同的肝脏疾病。

肝脓肿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肝组织内的脓液积聚。

与肝囊肿不同,肝脓肿通常会引起高热、寒战、腹痛等明显的症状。

此外,肝脓肿还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肝脓肿通常呈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域,而肝囊肿则呈现为均匀的液体密度。

四、肝囊肿与肝硬化的区别肝囊肿与肝硬化是两种不同的肝脏疾病。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肝脏病变,它通常是由于长期的肝炎、酒精滥用等因素引起的。

与肝囊肿不同,肝硬化通常会引起黄疸、腹水、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此外,肝硬化还可能导致肝脏体积缩小、脾大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肝硬化通常呈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等特征,而肝囊肿则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囊肿。

综上所述,肝囊肿与其他肝脏疾病在症状、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准确辨识肝囊肿与其他肝脏疾病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并进行正确的诊断。

脂肪性肝炎四年会纤维化吗

脂肪性肝炎四年会纤维化吗

脂肪性肝炎四年会纤维化吗脂肪性肝炎是指肝脏组织中脂肪堆积过多引起肝炎的一种疾病,常见于肥胖、高脂血症患者、饮酒过量等。

如果脂肪性肝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逐渐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严重疾病。

下文将围绕脂肪性肝炎四年纤维化如何发生以及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展开。

一、脂肪性肝炎四年会纤维化吗?脂肪性肝炎经过一定的时间和发展过程后,会逐渐形成肝纤维化,不过四年的时间并不一定会发生肝纤维化,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患病程度和治疗措施等因素也会影响是否会发生肝纤维化。

通常情况下,病人的年龄、病程、既往有无慢性肝炎等因素都会影响脂肪性肝炎进展到肝纤维化的时间。

如果患者经过四年的治疗,病情发展得不是很明显,肝功能正常、肝功能指标不增高,肝脏没有出现炎症或结构的改变,那么一般情况下肝纤维化是不会发生的。

二、脂肪性肝炎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脂肪性肝炎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药物治疗针对脂肪性肝炎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Pioglitazone,这是一种口服口服降糖药,可以通过改善身体的代谢状态来控制脂肪性肝炎的发展。

另外一种是Ursodeoxycholic acid(UDCA),这种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肝内炎症反应,减轻肝脂的氧化损伤来缓解肝脏炎症。

2、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调整应该是治疗脂肪性肝炎的首选方法。

包括以下方面:(1)控制体重。

过度肥胖是脂肪性肝炎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病人应该合理控制自己的体重,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通过节食运动等方式消耗掉多余的脂肪,也可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等构成改变饮食结构以达到减脂的目的。

(2)减少或戒酒。

长期饮酒将会加重脂肪性肝炎,建议病人少喝酒或戒酒。

(3)增加身体活动量。

长时间的久坐不动会导致身体代谢变差,肝脏处于不良状态。

建议开展适当的运动、散步等身体活动,增加身体的能量消耗。

三、脂肪性肝炎的注意事项1、遵医嘱服药。

不可自行更改药物剂量和时间,如有疑问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肝脏弥漫性疾病

肝脏弥漫性疾病

01
T2WI 病灶呈高信号 ‘亮灯’征 ‘灯泡’征 纤维瘢痕 病灶内低信号 血栓,囊变 呈高信号
02
5.肝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01
早期边缘片絮状强化,强化信号高
02
延时扫描 逐渐向内充填
MRI 增强扫描
5.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CT、MRI有特征性表现 肝癌 转移瘤 肝囊肿
病理改变 主要为肝细胞变性、小灶性坏死,肝细胞再生,肝组织结构改变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
2
一、肝硬化(cirrhosis)
一、肝硬化(cirrhosis)
临床表现
慢性肝病史
化验检查 转氨酶升高 白蛋白/球蛋白倒置
晚期,肝病面容,黄疸、发烧、腹水。脾大,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厌油腻,乏力,消化不良。
1
2
5.肝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05
04
02
03
01
【影像表现】
CT平扫
ⅰ肝实质内圆形类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30Hu
ⅱ边界清楚,无移行带。
ⅲ条状间壁,钙化。(少见)
5.肝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
1
2
6
5
4
1
ⅲ 相邻肝实质受压便平,肝轮廓凹陷。
3
ⅱ 边缘清楚,光滑锐利
2
病变密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
4
CT平扫
㈣肝脏外伤
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多发者占 10 %左右。
大小各异,小者为数毫米,大者可达10cm以上,超过5cm,称为巨大海面状血管瘤。

肝疾病

肝疾病

肝静脉系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
Histology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
Histology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
肝脏的血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
肝脏的血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
肝脏的血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
肝脏解剖与意义
肝血液供应丰富,质地 柔软而脆弱 肝呈楔形,右端粗大而 元钝,左端细小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
原发性肝癌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
Etiology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年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 高发于东南亚地区,班图族达55% 高发于东南亚地区,班图族达55% 肝硬变 cirrhosis
50-80%肝癌合并有肝硬变, 5%肝硬化病人有肝癌,常为多中心性 50-80%肝癌合并有肝硬变, 5%肝硬化病人有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s associated with cirrhosis in 50% to 80% of patients; 5% of cirrhotic patients eventually develop hepatocellular cancer, which is often multifocal.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
第一肝门
前后关系
肝管在前 动脉居中 门静脉在后
上下关系
肝管汇合点最高 门静脉分叉点稍低 动脉的分叉点最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
第二肝门
此处有左、中、右 此处有左、 肝静脉汇入下腔静 脉。 左肝静脉略高, 左肝静脉略高,右 肝静脉略低, 肝静脉略低,中肝 静脉居中。 静脉居中。 肝外标志是从镰状 韧带向上后方做一 延长线

疾病介绍——肝脏类疾病

疾病介绍——肝脏类疾病

疾病介绍——肝脏类疾病目录一、自身免疫性肝炎 2(一) 发病原因 2(二) 临床症状 3(三) 辅助检查 3二、肝炎后肝硬化 4(一) 发病原因 4(二) 临床症状 4(三) 辅助检查 5(四) 预防保健 6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7(一) 发病原因 7(二) 临床症状 8(三) 辅助检查 8一、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检查可见高球蛋白血症和肝脏相关自身抗体出现,可以发展为肝硬化。

该病是一类以自身免疫反应为基础,以高丙种球蛋白血症、高血清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肝脏炎症性病变。

汇管区大量浆细胞浸润并向周围肝实质侵入形成界板炎症是其典型病理组织学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最早于1950年提出,由于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存在某些相似的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最初被称为“狼疮样肝炎”。

以后发现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上有明显差别。

最近,国际会议将“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并取消了病程6个月以上的限制,确定本病为非病毒感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临床特征为女性多见,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

检查可见高球蛋白血症和肝脏相关自身抗体出现,病理切片改变则表现为肝细胞呈片状坏死和桥状坏死,多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本病的诊断需排除其他类似表现的肝病,尤应排除病毒感染性肝炎。

(一) 发病原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涉及遗传、病毒感染、药物和毒素、免疫等多种因素。

1.病毒感染所有主要的嗜肝病毒都可能引起AIH,包括麻疹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EB病毒。

2.免疫学机制目前有关机体对自身抗原免疫耐受丧失的机制尚未阐明,相关的假设、理论较多,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机制是分子模拟机制,即病原体感染机体后,由于病原体上的某些抗原表位与人体组织蛋白的抗原表位相同或相似,导致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的激活淋巴细胞或抗体与组织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

肝脏疾病课件

肝脏疾病课件

多发生肿瘤,肿瘤结节少于3个,且局限在肝的一段或一叶内
03
*
姑息性肝切除 多发性肿瘤,局限于相邻肝段或半肝内,无瘤肝代偿性增大,达全肝50%以上;如肿瘤分散,可分别作局限性切除 大肝癌或巨大肝癌,边界较清楚,第一、二肝门未受侵犯,无瘤侧肝代偿性增大,达全肝50%以上
03
因此凡中年以上,特别是有肝病史的病人,出现
原因不明的肝区疼痛
消瘦
进行性肝肿大 应及时作详细检查。
定性血清学诊断
血清酶学及其肿瘤标记物检查 由于缺乏特异性,只作辅助诊断 如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的某些同工异构酶
甲胎蛋白(AFP)测定 血清AFP≥400μg/L,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胎胚源性肿瘤
肝脏CT
*
B超检查:
无创性检查
可重复进行
首选检查方法
能分辨直径2cm的脓肿
并确定部位、大小、距体表深度
阳性诊断率96%
*
根据病史以及查体及辅助检查即可诊断,诊断困难时B超引导下施行穿刺,抽出脓汁即可确诊。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01
鉴别诊断:
1、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肝脓肿的鉴别
阿米巴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
第四节 肝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
肝腺瘤
*
肝血管瘤治疗
小的无症状 观察治疗、定期复查
手术治疗指征: 血管瘤直径>10cm 直径5~10cm,但位于肝边缘,有破裂可能 直径3~5cm,但有症状,或不能排除肝癌
*
转移性
01
02
03
04
原发性
第五节 肝恶性肿瘤
肝癌 上皮组织
肝肉瘤 间叶组织
*
一、原发性肝癌

自身免疫性肝炎要做肝移植吗

自身免疫性肝炎要做肝移植吗

自身免疫性肝炎要做肝移植吗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简称AIH)是一种以肝脏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免疫性疾病,由于肝细胞或异质性抗原的免疫抗原作用产生免疫反应,引起肝脏结构和功能受损。

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肝移植。

那么,自身免疫性肝炎需要做肝移植吗?肝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效果如何?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信息。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需要做肝移植吗?自身免疫性肝炎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肝移植。

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程度,治疗方案也不同。

对于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的患者,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使疾病得到控制,并能保护肝脏功能。

但是,当患者出现中重度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等并发症时,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可能需要考虑肝移植。

二、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移植治疗的效果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的一年内恢复了正常生活,肝脏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但是手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器官移植体被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这会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三、肝移植手术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严格的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方面的指标,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条件。

同时,需要检查有无感染、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潜在的并发症。

2、手术过程:在手术中,医生需要仔细检查有没有其他并发症,例如肿瘤、感染或其他肝病。

同时,需要遵循防止肝衰竭、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的操作规程。

3、术后护理:手术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肝脏功能,必要时需考虑肝脏支持治疗。

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免疫抑制剂,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药物毒性等相关指标。

四、药物治疗注意事项1、药物治疗常常需要长期持续,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保药物治疗的疗效,培养信任医护人员的良好态度。

2、定期复查肝功能、肝酶等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根据病情进行讲解及提示,保持积极心态。

腹部CT诊断

腹部CT诊断

肝脏疾病CT诊断

转移性肝癌 组织学特征与原发癌相似 可发生坏死、囊性变、瘤内出血 临床兼有原发癌症状及转移癌引起的症状 CEA高值有一定意义。
肝脏疾病CT诊断

转移性肝癌CT表现 平扫:单发或多发圆形或分叶状肿块 大多表现为低密度 多在低密度病变内存在更低密度区 边界多为模糊不清 此外如大肠癌、卵巢癌等的肝转移性瘤 可合并有钙化。
肝脏疾病CT诊断

脂肪肝 应注意重症脂肪肝平扫易掩盖其他低密 度占位病变,需做增强扫描或结合其他检 查确诊。
肝脏疾病CT诊断

脂肪肝
肝脏疾病CT诊断

肝硬化 是以肝内广泛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 慢性肝病,肝实质细胞发生坏死、纤维化、 肝内组织代偿性增生形成再生结节,晚期 肝脏萎缩变小。 主要原因有;肝炎、酒精中毒、慢性胆 道梗阻、心功能不全、药物中毒、寄生虫 等,还有一些原因不明。
肝脏疾病CT诊断
肝血管瘤CT表现 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 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 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后30~ 6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即快速、团注造 影剂,快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 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肝脏疾病CT诊断
肝脏疾病CT诊断

肝脓肿CT表现 增强:其典型三层病理改变增强后CT表现为: 中心坏死区无强化 中间层为介于液化坏死区与正常肝组织之间 的低密度带晕带环 外围层表现为与正常组织分界模糊 慢性期由于脓肿周围形成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 被膜,脓肿壁显著环形强化,其密度高于肝组织。
肝脏疾病CT诊断

肝脓肿CT表现 脓腔内若含局限性少量气体或气液平面 为其特征性表现。

[难以察觉的肝脏“杀手”——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能治愈吗

[难以察觉的肝脏“杀手”——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能治愈吗

[难以察觉的肝脏“杀手”——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能治愈吗生活实例50岁的合资企业李女士是一家公司的财务,平时工作繁忙,但身体一直不错。

前些天,她参加了单位组织工作的体检,被查出肝功能明显异常。

李女士很吃惊,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肝功能却“一塌糊涂”。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李女士去诊所复诊。

然而,一系列检查做下来,除了肝功能异常外,李女士的其他检查主要指标,如肝炎病毒、肝脏超声等,都是正常的。

李女士纳闷,既然不是病毒性糖尿病,那么自己肝功能极之的原因何在?为了搞清病因,李女士去多家医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免疫性结核病。

听到这个“闻所未闻”的病名,李女士彻底没了同方向,不知道这病严不严重,该怎么治疗,是否能治愈?医生的话: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迅速普及,由肝炎病毒(如甲型、乙型、丙型等)所导致的肝功能已异常已为大家知晓,且国家也尽管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乙肝疫苗全民接种、血液制品管理和抗病毒药物选用的使用等。

然而在临床上,许多肝功能反复异常的患者并非肝炎病毒所致。

对于这些患者而言,我们通常会建议其做免疫功能检查,排除一类难以察觉、与自身免疫功能套件异常有关的肝脏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

所谓“免疫”,是指肝脏人体为对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即抗原)入侵而产生的第一种具有“自我保护”作用的免疫蛋白(即抗体)的过程。

不同抗体针对特定的抗原有着特异性辨识作用,当下次再有同类病原微生物(抗原)入侵人体时,抗体就会和它结合,并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使其失去致病性,维护身体健康。

有时候,抗体也会出现“识别障碍”,错将人体自身的某些脏器人体是对当作有害的抗原进行攻击,就像人们常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

自身哮喘免疫性肝病患者就是因为免疫系统发生了紊乱,错误地攻击了自身的肝细胞,从而造成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升高,肝功能受损。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特征:差劲发于中青年女性,易变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主要发生于中青年女性,常导致严重的肝炎,并可急速进展至肝硬化。

肝脏疾病课件

肝脏疾病课件

• B---10018579
七、肝硬化
•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慢性进行性疾病,是 肝脏受多种因素引起弥漫性损害,使肝 细胞变性、坏死、随后出现肝细胞结节 状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正常 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破坏和重建, 形成肝硬化。
超声特点
• 肝脏失去正常形态,早期正常或增大,晚期缩 小。 • 肝表面(包膜 )早期改变不大,中晚期表面呈 波纹状或锯齿状。坏死性及大结节肝硬化可引 起肝表面显著凹凸不平。 • 内部回声弥漫性增强、增粗分布不均,重者呈 网格样改变。 • 肝静脉分布失常,内径变细或粗细不均,走向 僵直,门静脉主干扩张>=1.3cm。 • 脾脏肿大。 • 胆囊壁呈双边征(低蛋白致胆囊壁水肿)。 • 腹水。
肝硬化后肝包膜增厚性改变
• B---100018587
肝硬化
肝硬化合并胆囊壁改变
肝硬化合并脾大、腹水
九、脂肪肝
• 肝脏普遍增大,包膜光滑。 • 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肝深部组织回 声衰减。 • 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 非均质性脂肪肝呈节段分布。
¬ ¾ Ö ·¸ Î £ º Ç á ¡ ¢ Ö Ð ¡ ¢ Ö Ø ¶ È
• 肝海绵状血管瘤 • 肝毛细血管瘤
(二)肝毛细血管瘤
• 肝脏形态正常,病变区见一圆形、椭圆 形或不规则的强回声团块,与肝组织界 线清。
ª ¹ Ñ Ü Á ö
32
18
Î Ñ ¸ ª Ü ¹ Á ö £ º ¸ ß » Ø É ù ± ß ½ ç £ ¬ Ö Ð Ñ ë Ó Ð · Ö ¸ ô
33
Î Á ¸ ö Ñ ù ½ á ½ Ú
36
B--1006115 ¶¶¶ ¶ 72 ê ¶
¶¶¶¶¶¶¶¶¶° ¶
Î Ï ¸ ¸ ° û ¸ Î ° ©

肝脏疾病的名词解释

肝脏疾病的名词解释

肝脏疾病的名词解释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之一,承担着众多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改变,肝脏疾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肝脏疾病的性质和治疗方法,从而保护肝脏健康。

1. 脂肪肝(Fatty Liver)脂肪肝是指肝脏组织中脂肪的积聚,其主要原因是细胞内脂肪代谢的紊乱。

常见的脂肪肝原因包括长期饮酒、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

脂肪肝分为两种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常见于肥胖人群及代谢综合征患者,而酒精性脂肪肝则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引发。

脂肪肝无明显症状,通常通过肝功能检查和超声等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方面,改变饮食结构、控制体重、戒酒等是有效的方法。

2. 肝炎(Hepatitis)肝炎是肝脏组织发生炎症的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药物、毒物、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

根据病毒的不同,肝炎分为A、B、C、D、E五种类型。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最常见的两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

肝炎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乏力、黄疸等。

对于病毒性肝炎,目前已有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可供预防和治疗。

3. 肝硬化(Cirrhosis)肝硬化是指肝脏慢性损伤后,正常肝细胞逐渐被纤维组织所代替,导致肝功能丧失的一种疾病。

最常见的肝硬化原因是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和脂肪肝等。

症状包括肝区疼痛、黄疸、腹水、肠胃道出血等,严重时还可出现肝性脑病。

肝硬化目前无法治愈,但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4. 肝癌(Liver Cancer)肝癌是肝脏组织恶性肿瘤的一种,常见的类型有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主要起源于肝细胞,转移性肝癌则是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

肝癌的原因包括肝炎、肝硬化、酒精中毒以及长期食用亚硝胺含量高的食物等。

早期肝癌常无明显症状,晚期则可出现肝区疼痛、消瘦、黄疸等。

肝脏病理学的主要疾病及其病理特征

肝脏病理学的主要疾病及其病理特征

肝脏病理学的主要疾病及其病理特征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起着过滤血液、合成和储存重要物质、解毒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肝脏可能会遭受不同疾病的侵袭,导致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

肝脏病理学研究的是肝脏各种疾病的发展机制和病理特征。

本文将对肝脏病理学的主要疾病及其病理特征进行探讨。

一、脂肪肝病理特征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所导致的一种肝脏疾病。

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滴聚集。

在镜下观察中,可以看到肝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小脂滴,使得肝细胞扩大,核移位。

同时,细胞核周围也可见到明显的胞浆空虚区,这是由于脂滴聚集所致。

此外,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肝细胞坏死、纤维化等病理改变。

二、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病理特征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肝脏病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疾病进展阶段。

肝纤维化是由于肝脏受到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胶原纤维在肝脏间质大量沉积所引起的一种病理改变。

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肝脏间质增生,纤维组织增多,甚至形成不同程度的纤维索。

肝硬化是在肝纤维化基础上,肝细胞逐渐丧失,被纤维组织所代替的一种病理状态。

肝硬化的显著特点是肝脏结构紊乱,形成众多纤维结节,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再生结节和小动脉形成。

三、肝癌的病理特征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与其他组织类型的癌症有所不同。

肝癌主要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类型。

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细胞,而转移性肝癌是由于其他部位的癌细胞向肝脏侵袭转移所致。

在肝癌的镜下观察中,可以看到肿瘤细胞分化不完全,异型性明显,细胞核增大、致密染色,细胞排列紊乱等特点。

此外,肝癌还可以形成不同大小的瘤结节,并伴有明显的浸润性生长。

四、肝炎病理特征肝炎是指肝脏受到病毒、细菌、药物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其病理特征主要包括肝细胞的坏死、细胞浸润、病理复活性等。

在镜下观察中,可以看到肝细胞的核受损,核碎裂、溶解,细胞浆水肿等。

同时,肝内还可见到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肝脏少见病变和征象

肝脏少见病变和征象

CT平扫示不均匀含脂肪病变 病理诊断为肾上腺寄居肿瘤(HART肾上
腺皮质细胞异位集聚).镜下观察含脂 肪及富血管 CT可见脂肪是其特征 无论影像和组织分析,HART与血管平滑 肌脂肪瘤及含脂HCC很难鉴别
含脂肝肿瘤包括一组具有特征性组织和 影像改变的多种病变 在肝脏病变内发现脂肪对鉴别很重要, 将病变脂肪沉积特点
腺瘤又名肝细胞腺瘤,常为单个,圆球形,与
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主要发生在生育期妇女, 与长期口服避孕药关系密切。偶见于男性,也 与服用合成激素有关。平扫密度与正常肝实质 接近或略低,边缘清晰,呈球形(偶见脂肪和 出血) ;增强扫描显示富血管肿瘤的特点,动 态扫描早期病灶密度均匀增强(不均匀强化需 穿刺及追随),和正常组织对比十分清楚,随后 病灶密度下降,与正常组织成等密度,延迟扫 描变成低密度。如病灶中心有出血,表现为更 低密度并不强化
肝脏胰源性假囊肿
急性胰腺炎后三周
肝左叶5CM囊性病变,密度均匀, 边界清,可见包膜
主要见于肝左叶(液体由小网膜囊延伸至肝胃韧带窝),正确 诊断需结合临床及其他胰腺炎影像特征。有时急早期时因出血 和坏死碎屑存在,液体密度稍高,边缘不甚清晰
胆道错构瘤 病理:起源胚胎胆管,散在分布于肝实
质,与胆道无沟通 CT平扫;全肝分布多发囊性低密度结节. 小于1.5CM,与多发单纯囊肿相比外形 不规则,多数不增强
放射性肝损害
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
T2加权像示肝肿大伴门脉周围水肿

血管内皮细胞瘤:又称血管肉瘤或恶性血管内 皮瘤,是1 种肝血窦壁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 发性恶性肿瘤,它虽然是血管源性恶性肿瘤最常 见的1 种,但仍是肝脏罕见肿瘤。本病多见于儿 童或老年人,一般认为与肝硬化,尤其是粗结节 型,特别是血色病性肝硬化及某些致癌物如氟化 乙烯、二氧化钍等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为不明 原因的肝肿大或肝内肿块,伴有一些消化道症状。 本病恶性度高,多在1 年内死亡

起病隐匿、易漏诊,“自免肝”是什么病?

起病隐匿、易漏诊,“自免肝”是什么病?

起病隐匿、易漏诊,“自免肝”是什么病?肝脏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脏器之一,很多人都会在定期体检的过程当中进行肝功能的检查。

但有一种名叫“自免肝”的特殊肝病不仅症状不明显,而且会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发生反复的异常,同时对肝脏造成严重的破坏。

那么,什么是自免肝?我们要怎样才能远离自免肝呢?什么是自免肝?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人体内肝脏本身的免疫耐受减低,不能识别自身肝脏组织成分而产生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引起不能自然痊愈的肝脏炎症,因为是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故而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免肝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简称,与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并称为“三大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确的肝脏慢性炎症。

作为一种主要发生在中青年女性群体身上的肝脏疾病,自免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往往只会表现出嗜睡、乏力、疲倦以及恶心、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还有一部分患者甚至根本就不会有症状表现,只有在体检的时候才会发现反复的肝功能异常,而这导致了自免肝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高的误诊与漏诊概率;另外,大约有40%左右的自免肝患者同时还患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只有加强对自免肝健康知识的认识,并且在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发现和治疗,才能更好的帮助人们远离自免肝的影响。

确认自免肝要做哪些方面检查?由于自免肝症状隐匿,初期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而且自免症状和诊断复杂易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肝等肝病混淆,从而导致漏诊、误诊,进而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

所以,除了日常关注自我身体状况外,如发现肝功能检查反复异常,转氨酶反复升高或轻度升高时,应进行病毒型肝炎指标方面的检测,如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其他病毒性肝炎抗体,以排除常见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等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还需要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或γ-球蛋白),自免肝时此项目结果一般显著升高。

此外,也可以同时进行其自身免疫抗体项目检查,比如抗核抗体组套等,部分自免肝会合并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发生。

肝脏的生理功能与疾病

肝脏的生理功能与疾病

肝脏的生理功能与疾病人们常说“肝脏是身体的化学工厂”,这句话表达了肝脏在身体中的重要性。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重量约为1.5kg,位于腹腔右上部,在人体内发挥着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介绍肝脏的生理功能和一些常见的肝脏疾病。

一、肝脏的生理功能1.代谢功能肝脏是人体内的代谢中心,它可以代谢多种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

肝脏能够将人体内摄入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和转化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三酯等物质,并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2.解毒功能肝脏在身体内承担着重要的解毒功能。

人体内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酒精、化学物质、药物等都会在肝脏内被代谢和清除。

肝脏的解毒功能可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成较为无害的物质,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3.储藏功能肝脏还能够储存多种物质,如糖原、脂肪、维生素等。

当身体在需要这些物质时,肝脏就会释放出来。

此外,肝脏还能够储存血液,并在需要时快速释放出来,以维持人体内每一部分的功能。

4.合成功能肝脏具有合成功能,能够合成人体内多种物质,如胆汁、凝血因子、蛋白质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的运转和生命安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肝脏疾病肝脏疾病是指任何影响肝脏结构和功能的疾病。

肝脏疾病比较常见,常见的肝脏疾病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1.肝炎肝炎是指肝脏发炎的疾病,常见的肝炎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两种肝炎。

肝炎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不振、腹痛、恶心等,严重时还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2.肝硬化当肝脏长期受到炎症或损伤的影响时,会形成纤维组织,进而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会导致肝功能减退,同时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腹胀、腹泻、水肿等。

肝硬化是肝癌的前期病变之一,需要及时治疗。

3.肝癌肝癌是指肝细胞恶性肿瘤,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肝脏恶性疾病。

通常情况下,只有当肝癌达到一定阶段时,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上腹部肿块、黄疸、乏力等。

肝脏Castleman病一例

肝脏Castleman病一例

·9(下转第19页)【第一作者】刘文村,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诊断。

E-mail:****************【通讯作者】覃帮能,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腹部影像诊断。

E-mail:*****************·短篇报道·肝脏Castleman病一例刘文村 覃帮能*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重庆 九龙坡 400050)【摘要】患者女,45岁,因右上腹疼痛加重两月入院。

影像诊断:考虑高分化肝癌。

术后病理诊断:肝脏Castleman病【关键词】肝脏;Castleman病;MRI;CT; 腹部诊断【中图分类号】R333.4; R572【文献标识码】D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3.06.005One Case : Castleman’s Disease in LiverLiu Wen-cun, Qin Bang-ne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400050, Chinaabstract: a 45-year-old femal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because of worsening pain in the right upper quadrant of the abdomen for two months.imaging diagnosis: Consider well-differentiated liver cancer .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hepatic Castleman disease.Keywords: Liver; Castleman’s Diseas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T; Abdominal Diagnosis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5岁,因右上腹疼痛加重两月入院,CT、MRI(图1~图5)示:肝S8段包膜下类圆形稍低密度肿块,其内散在斑片钙化灶,病灶边界清, 大小约3.8cm×4.2cm,平扫CT值约34HU,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CT 值分别约68HU、95HU,、78HU,病灶下缘迂曲血管影;呈长T 1WI长T 2WI信号,ADC图未见明显扩散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考虑高分化肝CA。

肝脏的功能与常见疾病

肝脏的功能与常见疾病

肝脏的功能与常见疾病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右上方。

它承担着多项重要功能,包括代谢、排泄、储存和产生物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脏的功能以及常见的肝脏疾病。

一、肝脏的功能1. 代谢功能:肝脏参与体内一系列代谢过程。

它可以代谢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将它们转化为能量或储存起来。

肝脏还能合成和分解胆固醇、合成血浆蛋白等。

2. 解毒功能:肝脏能够分解有毒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毒或易于排泄的形式。

它通过化学反应将毒素转变成无害的物质,然后经过胆汁排出体外。

3. 脂肪代谢:肝脏参与脂肪的合成、分解和摄取。

它分解脂肪以提供能量,并合成胆固醇和脂蛋白。

4. 脂溶性维生素储存:肝脏储存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 和K。

这些维生素在需要时被释放到血液中,供给身体需要。

5. 血液净化:肝脏通过从血液中滤除废物和有害物质,起到净化血液的作用。

它还产生胆红素并排泄到胆汁中,起到排毒的重要作用。

二、肝脏的常见疾病1.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肝脏组织中脂肪的积累过多。

常见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健康、肥胖、酗酒等。

早期脂肪肝通常无症状,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疾病。

2. 肝炎:肝炎是指肝脏组织的炎症。

最常见的肝炎类型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炎的症状包括恶心、乏力、黄疸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肝炎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3.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组织逐渐变硬和变形的一种疾病。

多数情况下,肝硬化是由长期肝炎或酗酒引起的。

肝硬化可能导致肝功能丧失,影响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运作。

4. 肝癌:肝癌是指肝细胞恶性肿瘤。

肝癌的主要原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等。

早期肝癌常无症状,但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出现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5. 肝衰竭: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正常运作的状态被称为肝衰竭。

肝衰竭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

症状包括黄疸、腹痛、肝掌等。

三、结语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赵守松“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个并非少见的肝脏疾病

赵守松“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个并非少见的肝脏疾病

专家访谈kZHUAN』A FANG TAN赵守松:“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个并非少见的肝脏疾病本刊记者:陈词赵守松:主任医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蚌医一附院感染病科学术主任,安徽省“江淮名医”。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全国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肝炎学组委员,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委员,自身免疫性肝病协作组委员,肝病相关感染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委员。

开展国家卫计委课题一项,安徽省卫生厅课题3项。

合作开展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一项,与上海瑞金医院合作开展“一项旨在调查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1型感染中国患者中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合并用药分布及二者之间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合作开展教育厅及卫生厅重点课题各一项,合作开展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一项。

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项。

记者:赵教授,您好!慢性肝病的病因有很多种,在我们国家主要是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病最多,今天您能否就非病毒因素所引起的慢性肝病给我们做一介绍。

赵守松教授:非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病也有很多种,女口:酒精性、代谢相关的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病、血管性还有与遗传代谢有关的肝病等。

这里我将重点给大家介绍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记者:听说“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最初的名称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您能介绍一下它名称的由来吗?赵守松教授:其实,“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最初的名称也不是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这个病最早是在4851年由欧洲人报11ZHUAN』A FANG TAN»专家访谈道,此病主要发生50岁左右的白人女性,现在大家已经知道,此病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及不同的人种之间都有发病。

由于部分患者眼周有胆固醇脂形成的堇色瘤,所以最初的名称是“堇瘤性胆汁性肝硬化”。

记者:为什么又称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呢?赵守松教授:由于只有少部分患者眼周出现堇色瘤,所以大家更普遍接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一名称,直到2015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分泌癌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神经内分泌癌也称为类癌。肝脏是神经内分泌癌最常 转移的部位,原发于肝脏者非常少见,故诊断时应首 先排除转移性肿瘤。 一般认为起源于肝内毛细胆管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Kulchitsky细胞),或起源于肝内异位的胰腺或肾上腺 组织。 原发肝脏神经内分泌癌多见于成人,预后较肝细胞肝 癌好。 肿瘤一般为无功能性,类癌综合征等肿瘤分泌症状主 要见于转移性病变。
孤立性坏死结节 (solitary necrotic nodules)


坏死结节可为类圆形、哑铃形及不规则形等。病变边 缘较清楚,位于肝被膜下时,可略突出肝脏轮廓。 平扫呈低密度,在大于2 cm的病灶中,病灶内可见更 低密度的点状或小片状液化坏死。 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于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无强化,部 分病例于延迟扫描显示边缘部有轻度强化,呈细环状。 CT表现可不典型,有时需与转移瘤相鉴别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




非真性肿瘤。约86%~95%的肿瘤见于30~40岁的妇女,约20 %为多发。口服避孕药可促进FNH的生长但并非其发生的真正原 因。 FNH不会恶变,可不行手术治疗。约1/2的病灶在随访中可见肿 瘤缩小,个别可以完全消失。 目前认为,FNH是肝细胞对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的一种增生性反 应,是正常肝细胞异常排列形成。内可有小胆管,但不与大胆管 相通。有Kupffer细胞,但常没有功能。 与肝腺瘤相比,其病灶通常较小,约84%直径<5 cm,并较少出 现坏死、出血。 病变中央的”星形”瘢痕并非真性瘢痕,而是血管与胆管的聚积。 有30%的FNH不出现中心瘢痕。
肝细胞腺瘤 (hepatic adenoma)

肝腺瘤常发生于没有肝硬化背景的正常肝,肿瘤边缘 清楚,无分叶,30%有包膜。 平扫肿瘤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可见出血和脂肪。 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可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静脉期 和延迟期主要表现为等密度。 肿瘤脂肪变明显时,在CT扫描各期均表现为低密度。 部分病变静脉期表现为相对低密度,容易误诊为肝癌, 但患者没有肝硬化背景,甲胎蛋白不增高,可帮助鉴 别。



关于肉瘤样肝细胞癌影像表现的描述非常少。 一般认为肿瘤低血供,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 与转移瘤不易鉴别。 肿瘤CT呈囊性低密度,中心可见不规则分隔, 边缘部可见乳头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 动脉期及静脉期均为相对低密度,边缘不清, 可累及肝被膜及周围组织,肿瘤内可见大片低 密度坏死区。
未分化肉瘤 (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胆管囊腺癌 (biIiary cystadenocarcinoma)

胆管来源囊性恶性肿瘤。 胆管囊腺瘤为其良性病变,有恶变倾向,临床 也需手术切除。 胆管囊腺类肿瘤85%发生于肝内,约占全部胆 管来源肝内囊性肿瘤的5%。 好发于中年女性,平均发病年龄38岁。 特征明显,影像表现典型者术前可做出正确诊 断。
肝脏少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 CT诊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放射科 刘丹

多种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可发生于肝脏。 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胆 管细胞癌及各种继发性肝转移瘤。 常见的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包括囊肿、血管 瘤、肝脓肿及肝硬化结节等。
恶性肿瘤

胆管囊腺癌 神经内分泌癌 肉瘤样肝细胞癌 未分化肉瘤
肝脏少见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肝细胞腺瘤 局灶性结节增生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孤立性坏死结节
肝细胞腺瘤 (hepatic adenoma)

肝细胞起源的良性肿瘤。 多见于育龄的妇女,与口服避孕药有一定关系,在停 药后肿瘤可缩小或消失。 肝腺瘤有出现急症及恶变的可能,治疗上一般主张手 术切除。 70%~80%为单发,67%位于肝右叶,约2/3的病例 肿瘤直径大于5cm。 多发者常见于糖原贮积症或肝腺瘤病患者,可同时发 生10余个肿瘤,但大小常小于单发病变。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ngiomyolipoma,AML)



为间叶来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肾脏,与结节 性硬化有一定关系。 发生于肝脏者仅占5%~10%,以单发常见, 与结节性硬化的关系不及肾脏AML明显。 肝脏AML常见于中青年女性,肿瘤直径0.3~ 36.0 cm,肿瘤较大时容易出血。 AML为成熟脂肪组织.平滑肌细胞和纡曲厚壁 血管3种成分按不同比例混杂


肿瘤的大部分或全部被肉瘤样梭形细胞替代, 肿瘤好发于50~6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约5: 1)。 46%可见AFP升高.但多数不超过400 μg / ml。 病变生长快,恶性度高,边缘不规则,无明确 的包膜,易侵犯周围组织、发生肝内播散、肝 外转移和腹膜种植等。
肉瘤样肝细胞癌 (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胆管囊腺癌


影像学表现与卵巢和胰腺的囊腺类肿瘤相似。 肿瘤常境界清楚,有包膜,瘤周可见胆管扩张。 多房性,囊腔内有浓稀不等的浆液或黏液,可发生囊 内出血。囊壁表面光滑,伴有乳头及壁结节 囊腺瘤表现为多房性囊性病变,囊壁及囊内分隔薄厚 均匀、光整,可有钙化,各房腔之间的CT值可因囊液 成分有较大差异。 囊腺癌病变一般较大,可为单房,囊壁及分隔厚薄不 均,常可见瘤结节,增强扫描囊壁、间隔及瘤结节可 见明显强化,钙化粗大、不规则。


未分化肉瘤也称恶性间叶细胞瘤、胚胎性肉瘤等。 好发年龄3~37岁,在小儿肝脏肿瘤中居第3位。肿瘤 体积较大,直径10~25 cm, 多单发,分界清,部分可见假包膜形成。 病变大体虽多为实性肿物,由于肿瘤内含大量粘液基 质成分,而在CT上主要呈囊性表现,多数有出血、坏 死,少数可有钙化。 病情进展快,转移发生早,多数死于肝功能衰竭。
神经内分泌癌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多为单发,右叶多见。 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 呈高密度。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多呈略高或等密 度。 肿瘤内常可见多发小囊状无强化区,病理提示 为含陈旧血液成分的血管腔。
肉瘤样肝细胞癌 (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小结
肝脏少见病变虽然诊断困难。但部分病变仍具 有特异性相对较高的影像表现特点,熟悉这些 病变的典型表现有利于早期获得正确诊断,辅 助制定治疗计划。对于表现典型的病例应明确 诊断,而对于表现不典型者应结合临床、发病 率及多种影像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合理 的鉴别诊断及定性评价。
谢谢大家
未分化肉瘤 (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多表现为肝内巨大单发、边界清楚的病灶, 以囊性为主,较为多见,可单房或多房,内含 乳头状或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可合并出血,钙 化较为少见,多表现为病灶边缘针尖样钙化。 以实性为主,病灶内可见若干小囊,较为少见, 可能为病变的早期表现。 囊性病变需与肝包虫鉴别。后者多见于流行区。 囊内囊及囊壁环形或弧形钙化是其特征表现。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ngiomyolipoma,AML)

肿物无包膜.一般边缘较清楚。 CT表现取决于病灶内各种组织成分的比例, 诊断主要依靠脂肪的检出,如于脂肪成分中见到血管 影更具诊断意义 增强扫描肿瘤于动脉期、门静脉期明显强化,脂肪含 量少时,可能被周围强化掩盖, 部分AMI内可出现假性动脉瘤,CT表现瘤内“团块” 样强化。 与肾脏AMI不同,50%的肝脏AMI不能检出脂肪成分, 且部分病例在增强扫描也表现为“快进快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


典型表现可见分叶,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 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瘢痕 呈相对低密度,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多数病灶 的实质部分呈略高或低密度,中心瘢痕可呈相 对强化。 FNH在延迟期的表现有时不典型,且常常无明 显的中央瘢痕,甚至呈相对低密度,很难与小 血管瘤或肝癌相鉴别。
孤立性坏死结节 (solitary necrotic nodules)



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发病年龄在50~ 70岁,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一般无症状。病灶多位于肝右叶表面,可 单发或多发,直径一般小于3 cm。病理特点 为纤维层包裹的结节状凝固坏死灶,较大病灶 内可含有小片液化坏死裂隙。 病因不清,可能为血管病变、感染或免疫反应 等原因造成肝组织凝固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 包裹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