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肺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肺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肺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肺癌至今还未发现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但是一些肿瘤标记物可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手段,在部分病人于治疗后可作为监视肿瘤状况的指标,用于随访以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常用的肿瘤标记物有: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癌胚抗原(CEA)、Ca~50、Ca~125等。

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在近年来发展甚快,包括癌基因、检癌基因等的检测,下表显示NSCLC和SCLC 中分子生物学异常的发生率。

肺癌的分子生物学异常发生率

项目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

微卫星不稳定0%~35% 0%~22%

Ras点突变<1% 15%~20%

myc过度表达15%~30% 5%~10%

p53 畸变0%~90% 0%~50%

Rb失活0%~90% 15%~30%

P16ink4a失活0%~10% 30%~70%

PHIF失活0%~75% 50%~75%

Bcl-2过度表达75%~95% 10%~35%

端粒活性酶提高0%~100% 80%~85%

常见的等位丢失3p,4p,4q,5q,8p,

10q,13q,17p,22q

3p,6q,8p,9p

13p,17p,19q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和命名十分复杂,尚未统一,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分为蛋白质类、糖类、脂类、酶类、激素类、多胺类以及病毒类进行简述。

一、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

蛋白质肿瘤

甲胎蛋白肝细胞性肝癌、胚胎细胞癌

癌胚抗原消化道恶性肿瘤

β2微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系统肿瘤

本周氏蛋白多发性骨髓瘤

铁蛋白白血病、小儿畸胎瘤

胰胚胎抗原胰腺癌

血清蛋白肝癌、多发性骨髓瘤

M 蛋白骨髓瘤、淋巴瘤

细胞角蛋白19片段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肝癌特异性蛋白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CEA)由Gold和Freedman于1965年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是一种分子量约为200 000的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其中45%为蛋白质。胎儿胃肠道及某些组织细胞具有合成CEA的能力,通常在妊娠期的前6个月内CEA含量增高,出生后血清中含量已很低下。健康成人血清中CEA浓度小于2.5 μg/L,但是正常的参考范围为< 15 μg/L。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管腔脏器,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由肿瘤细胞分泌的血清CEA均有增高,但大于60 μg/L仅见于结肠

癌、直肠癌、胃癌和肺癌,最近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CEA的异质体,将原发性结肠癌的生理盐水提取物,经等电聚焦电泳显示8~12个CEA峰,已知其中3个峰为癌特异性峰,称CEA-S,其余可能属于正常的结肠交叉反应抗原簇或致癌过程中的其他过量产物。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细胞角蛋白(Cytokeretin)是一类分子量为40 000 ~ 70 000的细胞结构蛋白,各种上皮细胞内均有分布。根据所带电荷、免疫反应、mRNA杂交及肽链特征可将人类上皮细胞中的角蛋白分为两型,即酸性角蛋白(Ⅰ型)和中性角蛋白(Ⅱ型),Ⅱ型比Ⅰ型的分子量约大8000,表达时往往是Ⅰ型成对存在。

应用双向电泳可将人类上皮细胞角蛋白分离出20条区带,分别命名为CK 1~20,肿瘤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是CK18和CK19。CK19是一种酸性多肽,分子量为40 000,主要分布在单层上皮细胞,如肠上皮、胰管、胆囊、子宫内膜、输卵管及肺泡上皮细胞。在健康人群中的参考范围为<3.6 μg/L。当上述细胞癌变时可释放CK19的片段进入血液循环,过度的表达了这种蛋白,又称CYFRA21-1。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含量在肺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对小细胞肺癌的检出率为21%,而对鳞癌的阳性率可达70%,特异性亦高于CEA和SCC。腺癌阳性率为63%,大细胞肺癌为75%。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其阳性率在Ⅰ期、Ⅱ期为38%左右,Ⅲ期为43%~79%,CYFRA21-1对NSCLC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CYFRA21-1也是膀胱癌标志物,检测尿中CYFRA21-1浓度,可用来筛查膀胱癌。CYFRA21-1可用于鉴别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它还可判断疗效和提示预后。CYFRA21-1对头颈部肿瘤、宫颈癌等的诊断须与糖类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综合判断。

二、糖类肿瘤标志物

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是从肿瘤组织或某些肿瘤细胞株中分离出的含糖复合物,糖类抗原的检测多用单克隆抗体法,有的还同时用两种不同位点的单抗做成双位点固相酶免疫试剂,以提高其特异性。

CA15-3

CA15-3是从乳腺癌患者的组织碎片和胞质中提取的糖类抗原物质,有两种单克隆抗体115D8和DF3,它们于1984年被命名。正常健康者血清中CA15-3含量低于30 ku/L。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含量明显增高。CA15-3是乳腺癌追踪监视的较特异的指标,虽然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意义报道不一,但是对乳腺癌治疗后监视复发是较好的指标。乳腺癌的复发患者中早期阳性检出率可达73%,复发患者CA15-3升高可比出现临床症状早1~13个月。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肺癌和胃肠癌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应予以鉴别,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当乳腺癌有肝及骨转移时CA15-3增高,与CEA同时检测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少数肝硬化患者也有轻度升高。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是由Kato于1977年从子宫颈癌组织中提取的一种组织抗原TA-4。该抗原存在于正常组织,但含量极微,也存在于不同器官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的血清中。正常人血清中SCC含量< 2.5 μg/L,SCC对子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阳性率83%,最高值可超过100 μg/L,其含量高低与肿瘤的侵犯程度及是否转移有关,定期检测SCC有助于监控宫颈癌患者的病情。肺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的血清SCC浓度升高,阳性率随病情发展而上升,有利于病情预测,是肺鳞状上皮细胞癌的首选标志物。SCC对食管鳞癌的检出敏感性达46%,对阴茎鳞癌的敏感性为30%~35%。此外,SCC在喉、咽舌、软腭的被覆上皮癌患者中均可呈中度增高,由于这些部位的肿瘤尚无其他肿瘤标志物可供检测,故检测SCC有一定的意义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

在正常细胞癌变过程中,与细胞分化或增殖有关的组织特异性酶或同工酶活性降低或消失,并同时出现胚胎型同工酶或异位酶升高。恶性肿瘤患者的酶活力变化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肿瘤组织本身可产生异常含量的酶;②肿瘤存在使机体某些组织诱导并生成大量的酶;③肿瘤细胞通透性增高,导致肿瘤细胞内的酶类进入血流;④肿瘤组织压迫管腔而使某些酶返流入血;⑤因各器官功能不良导致各种酶的灭活和

排泄障碍。

肿瘤组织中同工酶谱的三大主要类型为:①胚胎型同工酶,肿瘤组织中胚胎型同工酶明显增加,使同工酶谱退回到胚胎时未分化组织类型,此变化与恶性肿瘤发展成正比。②胎盘型同工酶,肿瘤组织中也可表达胎盘中的同工酶,目前发现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的胚胎型和胎盘型同工酶达20余种。③异位型同工酶,是指肿瘤组织异常表达了其他成年组织的同工酶类型。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1965年More等在研究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时在神经组织中发现的高酸蛋白,分子量为78 000,当时根据它的层析位置称为14-3-2蛋白,后研究发现14-3-2蛋白具有烯醇化酶性质,且仅存在于神经组织中,故命名为NSE。自然界中存在5种烯醇化酶同工酶(分别为αα、ββ、γγ、αβ、αγ),它们均是胞浆二聚体酶,由α、β、γ三种亚基组成,均需Mg++作为辅助因子,脑组织中存在αα、ββ、γγ三种烯醇化酶同工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为γγ型。正常人血清中含量为<13 μg/L。

小细胞肺癌(SCLC)发病率占原发性肺癌的20%~25%。SCLC的大多数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比其他肺癌和正常对照组高5~20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率可达65%~100%。目前已公认NSE为小细胞肺癌的高特异性、高灵敏性的肿瘤标志物。血清NSE活性水平与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程相平行,与小细胞肺癌转移程度相关,可用于临床监测和疗效评价。神经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NSE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尿中NSE水平也有一定程度升高,治疗后降至正常。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监测疗效和预测复发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更有意义。胰岛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瘤等的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测定NSE活性水平可用于这些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监测。

四、神经节苷脂及其组分的肿瘤标志物

唾液酸

唾液酸(SA)是细胞膜糖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在生物组织中和体液中大量分布的单分子体,由一个丙酮酸分子与一个D-甘露糖胺分子缩合而成的糖甙衍生物。唾液酸位于神经节苷脂的糖链的终末位置上,唾液酸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细胞的识别,粘着和接触抑制,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其存在有三种形式:糖蛋白结合唾液酸、脂蛋白结合唾液酸和游离唾液酸。测定血清中唾液酸浓度,可作为癌肿诊断辅助指标和疗效观察指标。SA的正常参考范围是:<0.55 mmol/L。

急性白血病、食管癌、肝癌、肺癌等患者的血清唾液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以急性白血病血清中唾液酸含量最高。测定SA可作为肿瘤消长、复发及转移的协同指标。由于该项目缺乏特异性,某些炎症的SA水平也可增高,应结合其他肿瘤抗原检测以资鉴别。

五、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激素是一类由特异的内分泌腺体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所以,激素是这类细胞功能的特异标志物,当这类细胞出现异常增生时,激素的分泌量就发生异常。而且,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现原来在正常情况下不分泌激素的非内分泌腺体或非内分泌细胞也分泌了一种分子结构与正常激素相似的激素,只不过是所分泌的部位、细胞不同,通常称之为“异位激素”或“异生性激素”。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可分泌不同种类的异生性激素,而同种肿瘤细胞可分泌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异生性激素。一种异生性激素可由一种或多种肿瘤细胞所分泌,常见的可分泌异生性激素的恶性肿瘤有:肺未分化小细胞癌、神经外胚层肿瘤及类癌等。下表是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激素肿瘤

儿茶酚胺类嗜铬细胞瘤

5-羟色胺原发性类癌

降钙素甲状髓样瘤

催乳素垂体腺瘤、肾、肺癌

胃泌素胃癌、胃泌素瘤

胃泌素前体释放肽肺癌(小细胞)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库欣综合征、肺癌(小细胞)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绒癌、睾丸癌

甲状旁腺素肝、肾、乳腺、肺癌

胃泌素前体释放肽

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是脑肠激素的一种,是小细胞肺癌增殖因子胃泌素释放肽的前体。根据其部分氨基酸的变异可分为三种分子,将这三种ProGRP分子的C端序列中的共同部分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重组,证实了人胚肺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bombesin免疫活性,该细胞被认为是小细胞肺癌的源细胞。对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表明,癌细胞产生bombesin的频率非常高。研究发现,小细胞肺癌分泌的实际上是与bombesin部分氨基酸序列相似但活性不同的GRP,并且明确了小细胞肺癌中产生的17种肽中,GRP出现的频率很高,且浓度也非常高。

72%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血中GRP呈现高值,由于GRP的活性部分在血中会迅速降解,而ProGRP在血中呈稳定状态。正常人血中ProGRP浓度低于46 ng/L,在小细胞肺癌中,ProGRP的阳性率为65%,而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仅为3.7%,因此,ProGRP对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均较高,是理想的标志物。

六、多胺类的肿瘤标志物

多胺类是一类低分子族化合物,分子中有两个碱性氨基,故名多胺。主要由鸟氨酸脱羧生成的腐胺(PUT)及来自甲硫氨酸的精胺(SPM)和精脒(SPD)等一类内源性小分子直链有机碱组成,能对带负电荷的核酸和蛋白质大分子起到螯合作用。多胺类物质普遍分布于生物体细胞内与DNA、RNA及蛋白合成关系密切。20世纪70年代初Russel等报道肿瘤病人尿中多胺浓度明显升高。多胺能抑制机体免疫排斥反应,有利于癌细胞的生长繁殖。正常人体细胞对体液中多胺的刺激,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细胞内多胺合成下降。肿瘤细胞由于细胞膜遭受破坏,负反馈不能进行,故多胺合成升高,促使肿瘤细胞加速生长。

多胺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患恶性肿瘤时尿中三类多胺排出增高,尤以精胺最为明显。乳腺癌、慢性白血病、骨肉瘤、结肠癌、肺癌、霍奇金病血清多胺显著高于正常。对肿瘤放、化疗24 h~48 h 后测定多胺呈急剧升高,表示癌细胞大量死亡破坏释放多胺,提升疗效良好。多胺的正常参考范围是:158.8 mol/L±53.4 mol/L。

七、病毒类肿瘤标志物

常见肿瘤中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在临床诊断恶性肿瘤的诸多方法中,肿瘤标志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虽然在多数我国常见的肿瘤中,肿瘤标志物仅仅起到了一个辅助诊断的作用,但在少数肿瘤,如原发性肝癌,AFP却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为方便读者在临床工作中查阅,表5总结了在我国常见肿瘤中,常用的肿瘤标志物。表6是鉴别诊断不同的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与良性疾病时可选用的肿瘤标志物。表7是常用肿瘤标志物的正常参考范围。

表5 常见恶性肿瘤的标志物

肺癌:CEA TPA ?2-MG TPM TSA LSA ANP α1-AAT CA153 LDH同工酶SCLC:ProGRP(特异)

NSE Mn-SOD ADH ACTH(非特异)

NSCLC:CYFRA21-1 LTA(特异)

SCC(鳞癌)CA242 (腺癌) LCA CA125(非特异)

乳腺癌:CA153 CA549 CA27.29 MCA CEA CYFRA21-1

胃癌:CEA GST MG-7A GPDA TPA SA AKP胎盘型CA50 CA19-9

CA242 CA724

大肠癌:ODC CEA (监测)

结、直肠癌:CEA CA724 CA242 CA19-9 GST

原发性肝癌:AFP及异质体SHCSP AFU α1-AAT GPDA HBV γ-GT及同工酶

SF GST(肝细胞坏死的早期诊断指标)

胰腺癌:LAP Du-PAN-2 CA19-9 CA724 CA242 LIP Amy HPEⅠγ-GT

鼻咽癌:EB病毒

甲状腺癌:TSH CT

泌尿道肿瘤:尿LDH(过筛)

膀胱癌:尿CYFRA21-1(过筛)

前列腺癌:PSA PAP AKP

卵巢癌:CA125 LDH同工酶AKP胎盘型CA153 CA549 CEA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HCG SF AFP 粘蛋白

淋巴瘤:LDH SF

霍奇金病:?2-MG AKP胎盘型

白血病:?2-MG SF GASA AKP胎盘型LDH 多胺

广谱:TSGF AFP CEA SA CA724 CA50 TPA IAP

表6 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时的肿瘤标志物

原发性肝癌和良性活动性肝病—AFP的LCA亲和型

原发性肝癌和肝炎—AFU同工酶

肝癌和肝硬化—Mn

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CYFRA21-1

胃癌和胃良性疾病—GPDA

胰腺癌和肝胆良性疾病—CA242

胰腺癌和胰腺炎—CA19-9

良、恶性胰腺肿瘤—Du-PAN-2

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f-PSA / PSA(< 0.1)

良、恶性甲状腺肿瘤—TSH

绒癌和妊娠—AFP

良、恶性口腔肿瘤—?2-MG

鼻咽癌和鼻咽部慢性炎症—EA-IgA

表7常用肿瘤标志物的正常参考范围

肿瘤标志物正常参考范围

甲胎蛋白(AFP)< 25 μg/L

癌胚抗原(CEA)< 15 μg/L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3.6 μg/L

β2微球蛋白(β2-MG) 1.0~2.6 mg/L(血清)

铁蛋白(SF)男:20~250 μg/L 女:10~120 μg/L

CA15-3 < 30 u/ml

CA19-9 < 37 u/ml

CA50 < 20 u/ml

CA125 < 35 u/ml

CA724 < 6 u/ml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 2.5 μg/L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0 μg/L(女性测不到PSA)Du-PAN-2 < 100 u/ml

类粘蛋白肿瘤相关抗原(MCA)< 14 u/ml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13 μg/L

岩藻糖苷酶(AFU)< 10 u/L

谷胱甘肽转移酶(GST)9.2 μg/L±3.1 μg/L

人胰弹性蛋白酶Ⅰ(HPEⅠ)207 g/L±154 g/L

鸟氨酸脱羧酶(ODC)< 10 u/L

甘氨酸脯氨酸二肽氨肽酶(GPDA)44~116 u/L

N-乙酸-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28 u/L

碱性磷酸酶(AKP) 45~120 u/L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5~54 u/L

乳酸脱氢酶(LDH)110~250 u/L

神经节苷脂结合唾液酸(GASA)< 1.8 mg/L

3-甲氧基肾上腺素0.3~1.5 μmol/24h尿

高香草酸(HV A)15 ~ 40 μmol/24h尿

香草扁桃酸(VMA) 5 ~ 35 μmol/24h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HCG < 10 μg/Lβ-HCG < 3.1 μg/L

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 46 ng/L

降钙素(CT)< 150 ng/L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2.3~17.9 pmol/L(8. am); 1.7~16.6 pmol/L(4. pm)多胺158.8 mol/L±53.4 mol/L

肺癌诊疗指南

肺癌 【范围】 1.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2.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一)肺癌(lung cancer) 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 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 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2.NSE:(neurone specific enola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3.CYFRA21-1:(cytokeratin fragment)細胞角蛋白片段19。 【规范化诊治流程】

图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 【诊断依据】 (一)高危人群 有吸烟史和/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如石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 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 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 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 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 肿瘤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 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 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 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 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 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吐故纳新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占所有肿瘤死亡事件的 17.6%,成为肿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7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 5 年生存率不到15%。 最近的研究进展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早期诊断: 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Ⅰ 期肺癌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的生存期,但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治愈的晚期,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愈率与预后的关键。 那么如何做到肺癌早期诊断?肺癌早期诊断的手段有哪些?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和影像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技术进展,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 1 .胸片检查发现肺内结节的限度是直径大于 1 厘米,而此时肿瘤可能已经侵犯支气管上皮和血管上皮。 同普通胸片相比,胸部 CT 在发现外周肺病变方面更加有效。 文献报道,低剂量 CT 检出肺内小结节的敏感性是普通胸片的1 0 倍。 1 / 8

目前,日本和美国已应用此项技术进行肺癌筛查研究。 研究证明,同以往的应用胸部 X 线加痰细胞学检查相比,低剂量 CT 可以发现更多的肺癌,经 CT 筛查的可切除的早期肺癌更多。 因此有学者建议,大于 60 岁的吸烟者需每年作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 2.经皮细针针吸活检在诊断肺部恶性结节方面极准确,敏感性70%~1 00%,但为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如气胸和咯血等。 3.痰细胞学检查就是利用痰液检查寻找癌细胞,特别是多次痰检,对诊断起源于大气管的中心性肿瘤,如鳞癌和小细胞癌是有帮助的。 起源于小气管的外周性肿瘤,如腺癌,特别是直径 2 厘米者,仅偶尔可被痰检发现,但却有重要意义。 痰检筛查早期肺癌的敏感性是 20%~30%。 痰细胞学检查最大优势在于无创,被检者易于接受,但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其阳性率仍有待提高。 近年来,一种新的液基细胞学技术被应用于痰检,在取材细胞分离涂片、背景以及细胞结构观察上都较传统的方法有很大改进,敏感性和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4.普通纤维支气管镜是获得肺癌组织学证据最常用的诊断工具,然而在诊断早期肺癌方面却有局限性,因为这些病变肉眼难以

肺癌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肺癌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肺癌因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和病程早晚的不同,呈现的病症表现和X线征象也多种多样,极易与其它肺部疾病混淆。因此,肺癌特别是早期病例的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肺癌需与哪些疾病鉴别呢?(一)肺结核病1.肺结核球易与周围型肺癌混淆。肺结核球多见于青年病人。病变常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一般增长不明显,病程较长,在X线片上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到稀疏透光区,常有钙化点,边缘光滑,分界清楚,肺内常另有散在性结核病灶。2.粟粒性肺结核的X线征象与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相似。粟粒性肺结核常见于青年,发热、盗汗等全身毒性症状明显,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病灶逐渐吸收。3.肺门淋巴结结核在X线片上的肺门块影可能误诊为中央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幼年,常有结核感染症状,很少有咯血,结核菌素试验常为阳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好。值得提出的是少数病人肺癌可以与肺结核合并存在,由于临床上无特殊表现,X线征象又易被忽视,临床医师常易满足于肺结核的诊断而忽略同时存在的癌肿病变,以致往往延误肺癌的早期诊断。因此,对于中年以上的肺结核病人,在肺结核病灶部位或其它肺野内呈现块状阴影,经抗结核药物治疗肺部病灶未见好转,块影反而增大或伴有肺段或肺叶不张,一侧肺门阴影增宽等情况时,都应引起结核与肺癌并存的高度怀疑,必须进一步作痰细胞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等。(二)肺部炎症1.支气管肺炎早期肺癌产生的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一般起病较急,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比较明显,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也较快吸收。如炎症吸收缓慢或反复出现,应进一步深入检查。2.肺脓肿肺癌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癌性空洞时,X线征象易与肺脓肿混淆。肺脓肿病例常有吸入性肺炎病史。急性期有明显的感染症状,痰量多,呈脓性,有臭味。X线片上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有液平面,脓肿周围的肺组织或胸膜常有炎性病变。支气管造影时造影剂多可进入空洞,并常伴有支气管扩张。(三)其他胸部肿瘤1.肺部良性肿瘤肺部良性肿瘤有时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部良性肿瘤一般不呈现临床症状,生长缓慢,病程长。在X线片上显示接近圆形的块影,可有钙化点,轮廓整齐,边界清楚,多无分叶状。2.肺部孤立性转移性癌肺部孤立性转移癌很难与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相区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病史和原发癌肿的症状和体征。肺转移性癌一般较少呈现呼吸道症状和痰血,痰细胞学检查不易找到癌细胞。3.纵隔肿瘤中央型肺癌有时可能与纵隔肿瘤混淆。诊断性人工气胸有助于明确肿瘤所在的部位。纵隔肿瘤较少出现咯血,痰细胞学检查未

肺癌诊断和治疗原则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中日友好医院崔慧娟 一、概述 (一)定义及流行病学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当今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双第一的恶性肿瘤。2012 年全球最常见癌症依次为肺癌 (180 万, 13%) 、乳腺癌( 170 万, 11.9% )和结肠直肠癌( 140 万, 9.7% )。 最主要致死癌症为肺癌( 160 万, 19.4% )、肝癌( 80 万, 9.1% )和胃癌( 70 万, 8.8%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012 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 2009 年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 1 位。 (二)病因 1 、吸烟 2 、空气污染 3 、职业因素:吸入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煤气、沥青、含有放射性的金属矿、微波辐射 4 、放射治疗 5 、其他:免疫功能低下 (三)病理 肺癌的大体分型: 1 、肿瘤发生部位 ( 1 )中央型:肿瘤发生在段以上支气管,亦即发生在支气管及段支气管。 ( 2 )周围型:肿瘤发生在段以下的支气管。 ( 3 )弥漫型:肿瘤发生在细支气管或肺泡,弥漫分布于两肺。 ( PPT4 ) 如图所示,从左往右,依次是三种类型肺癌的 CT 影像图。 2 、以肿瘤的肉眼形态分型 ( 1 )管内型:肿瘤限于较大的支气管腔内,呈息肉状或菜花状,向管腔内突起,也可沿管壁蔓延,呈管套状,多数无管壁外浸润。 ( 2 )管壁浸润:肿瘤侵犯较大的支气管管壁,管壁粘膜皱襞消失,表面呈颗粒状或肉芽样,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向管壁外组织浸润,肿块的切面仍可见支气管,管壁结构仍存在。

( 3 )结节型: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小于 5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时,肿块边缘常呈小分叶状。 ( 4 )块状型:肿块形状不规则,直径大于 5 ㎝,边缘呈大分叶状,与周围肺组织分界不清。 ( 5 )弥漫浸润型:肿瘤不形成局限的肿块,而呈弥漫浸润,累及肺叶或肺段的大部分,与大叶性肺炎相似。 (四)组织发生 1 、支气管表面上皮的基底细胞可发生鳞状细胞癌(鳞癌)、腺癌或腺鳞癌。 2 、支气管表面上皮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发生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肺癌。 3 、肺泡 II 型上皮及细支气管 Clara 细胞可发生细支气管肺泡癌。 而 Yesner 等强调不论肺癌的组织类型有多少,都起源于上皮基底层小细胞,癌变后向不同方向分化的结果。并用以解释不同类型肺癌组织来源的同一性和细胞表型的多样性,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治疗的影响而出现癌细胞类型转变的原因。 二、肺癌的分类 (一)肺癌的组织学类型 2004 年 WHO 肺癌组织学类型如下: 1 、鳞状细胞癌 ( 1 )鳞状细胞癌,乳头状亚型 ( 2 )鳞状细胞癌,透明细胞亚型 ( 3 )鳞状细胞癌,小细胞亚型 ( 4 )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亚型 2 、小细胞癌 ( 1 )复合性小细胞癌 3 、腺癌 ( 1 )腺癌,混合型 ( 2 )腺泡状腺癌 ( 3 )乳头状腺癌 ( 4 )细支气管肺泡癌 ( 5 )细支气管肺泡癌,非黏液性 ( 6 )细支气管肺泡癌,黏液性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李时悦)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近况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发病率连续上升,特别在大城市情况更为明显,其病死率在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中居首位。但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很多问题,十多年前的资料显示,明确肺癌的患者70%~80%为晚期,早期肺癌的诊断率为10%;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10%~13%,但T1N0期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80%。近年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不少进展。在美国,据最新的资料显示,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出现下降的趋势。(一)诊断方面 (1)痰 常规涂片、染色找癌细胞阳性率很低。近年来,为提高其敏感性,对痰细胞学检查引入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并使人们重新认识痰细胞学检查在早期诊断的重要作用。 A.痰标本的免疫染色: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痰标本,可使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但特异性为70%~88%左右。 B.痰标本中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应用PCR的方法对痰中脱落细胞进行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可检测出P53突变、K-ras突变 等。从而提供了一种从痰发现肿瘤细胞的方法。 (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有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正常或异常的上皮细胞。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BALF中基因的改变,从而更早的发现肺癌。 (3)外周血 外周血中存在多种可溶性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传统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是用单克隆抗体去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特异性抗原,特异性较低。目前已经能够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检测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异常DNA,或直接检测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 A. 癌标志物:迄今尚无任何一种可靠的血清癌标志物用于诊断或普查 肺癌。目前已用于临床测定的如组织多肽抗原(TPA)、癌胚抗原(CEA)、鳞癌抗原(Scc-Ag)、CYFRA21—1等对NSCLC的诊断有一定意义。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蛙皮素(bombesin)、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BB(CPK—BB)、胃

肺癌早期诊断进展与思考

肺癌早期诊断进展 关键字:现状、预防、进展 一、肺癌发生的现状及可控预防 肺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肺癌是第一大癌症,超过癌症死因的20%,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迅速。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O期肺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I a期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60%,而Ⅱ-Ⅳ期病人总的5年生存率则从40%下降到50%以下。因此,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有症状就诊病人在发现肺癌时多属晚期,因此,对无症状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选检查,是发现早期肺癌的有效方法。 国内外日趋公认肺癌的“两个第一”,即“发病率第一”(first in incidence),“死亡率第一”(first in mortality)。中国的肺癌发病率及患病绝对人数均占全世界的第一位。因此,倍加关注我国肺癌的发病、早期诊断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无疑十分之重要。 二、肺癌早期诊断的现状近展与思考 国内外资料表明,肺癌患者一经病理确诊80%左右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临床通常意义上的早期肺癌指的是:根据1997年UICC公布最新修订后的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早期肺癌包括所列Ⅰ期和部分Ⅱ期肺癌(即Ⅰ期中的IA:T1N0M0;IB:T2N0M0和Ⅱ期中的ⅡA:T1N1M0;ⅡB:T2N1M0)。原ⅢA期的T3N1M0新划归为ⅡB期患者不包括在早期肺癌的范畴内。病理学诊断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也是根据循证医学要求来选定个体化科学合理的肺癌治疗方案的最重要的依据。但现实是临床上影像学已经发现的肺小病灶(≤3cm),大部分医院大部分患者都无法得到病理定性诊断,因为目前医生手头还没有简便实用、行之有效的能为肺癌患者快速作出病理学诊断的手段。于是往往就盲目地进行手术或者放疗、化疗,抑或按肺炎、肺结核试治,一等到病理确诊时又多已是晚期。肺癌早期诊断之难,究其原因:①肺癌早期常无特殊症状几乎不被医生和患者警觉,公民个人医疗保险意识不强和知识不够,缺乏自我保健警觉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②目前常用诊断性手段(包括CT、MRI、PET等)难以做到肺癌早期病理定性诊断;③人体唯有肺脏必须随呼吸上下不停移动,特别是肺小病灶准确定位穿刺诊断更难;④国内外肺癌研究的课题往往以病因学及中晚期肺癌的综合治疗(放疗、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研究为多,而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课题太少,研究报告也不多。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吐故纳新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占所有肿瘤死亡事件的17.6%,成为肿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70% 以上的肺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5 年生存率不到15%。 最近的研究进展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早期诊断: 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Ⅰ 期肺癌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的生存期,但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治愈的晚期,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愈率与预后的关键。 那么如何做到肺癌早期诊断?肺癌早期诊断的手段有哪些?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和影像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技术进展,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 1 . 胸片检查发现肺内结节的限度是直径大于1 厘米,而此时 肿瘤可能已经侵犯支气管上皮和血管上皮。 同普通胸片相比,胸部CT 在发现外周肺病变方面更加有效。 文献报道,低剂量CT 检出肺内小结节的敏感性是普通胸片的 目前,日本和美国已应用此项技术进行肺癌筛查研究。 1 / 8

研究证明,同以往的应用胸部X 线加痰细胞学检查相比,低 剂量CT 可以发现更多的肺癌,经CT 筛查的可切除的早期肺癌更多。 因此有学者建议,大于60 岁的吸烟者需每年作低剂量螺旋CT 筛查。 2.经皮细针针吸活检在诊断肺部恶性结节方面极准确,敏感性70%~1 00%,但为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如气胸和咯 血等。 3.痰细胞学检查就是利用痰液检查寻找癌细胞,特别是多次痰检,对诊断起源于大气管的中心性肿瘤,如鳞癌和小细胞癌是有帮助的。 起源于小气管的外周性肿瘤,如腺癌,特别是直径2 厘米者,仅偶尔可被痰检发现,但却有重要意义。 痰检筛查早期肺癌的敏感性是20 %~30%。痰细胞学检查最大优势在于无创,被检者易于接受,但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其阳性率仍有待提高。 近年来,一种新的液基细胞学技术被应用于痰检,在取材细胞分离涂片、背景以及细胞结构观察上都较传统的方法有很大改进,敏感性和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4.普通纤维支气管镜是获得肺癌组织学证据最常用的诊断工具, 然而在诊断早期肺癌方面却有局限性,因为这些病变肉眼难以 最新资料推荐

(完整版)肺癌的诊断

肺癌综合诊疗 肺癌的诊断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科张新 除传统的痰脱落细胞学和支气管镜等病理检查外,胸腔镜和纵隔镜等也已经在肺癌的临床检验中得到应用。 下面对于肺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诊断肺癌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肺功能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B 周围型肺癌早期可以无异常X线征象 C 核磁共振对于肺实质病灶显示效果不如CT 肺癌大多数发生于各级支气管黏膜及其腺体的上皮细胞,亦称支气管肺癌。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上升,西方工业发达的英、美、法、荷兰、瑞典、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肺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肺癌死亡占恶性肿瘤首位的有上海、北京、沈阳、广州等城市。 肺癌一般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者包括肺鳞状上皮细胞癌(肺鳞状细胞癌肉眼观)、腺癌(肺鳞状细胞癌(高倍镜))、大细胞癌等。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是肺腺癌的一种亚型。 1肺癌的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侵及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密切关系。这些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类:1.1 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

咳嗽、咯血、喘鸣、气急、体重下降、发热等。 1.2 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 (1)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 (2)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 (3)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水肿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4)侵犯胸膜,可以引起胸腔积液; (5)癌肿侵入纵隔,累及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6)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ast肿瘤或肺上沟瘤,可以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产生胸痛、颈静脉或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Horner 综合征)。 1.3 由癌肿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1)转移至脑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 (2)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椎骨、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3)转移至肝时,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和腹水等; (4)锁骨上淋巴结常是肺癌转移的部位; (5)皮下转移时可触及皮下结节。 1.4 癌肿引起的肺外表现:少数肺癌,由于肿瘤产生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综合征、库欣综合征(Cushing)、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肺外症状。 2肺癌的诊断

肺癌的分类分型及治疗

肺癌的诊断及多学科治疗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不断上升。肺癌在城市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女性的16%,均居首位。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可归纳为原发肿块、胸内蔓延、远处播散及肺癌的肺外表现等症状。 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的首发症状和X线征可不同,其诊断应主要争取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这涉及到最有效治疗的选择。从治疗角度出发,目前世界上均倾向于将两类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但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亦十分重要。 肺癌的治疗效果多年来一直没有显着提高,总的治愈率仅为10%左右,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且多药耐药。另一方面关键还在80%以上的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而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多学科治疗及预后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下面就将最近的部分成果汇报如下: 肺癌的早期诊断: 定期查体:胸透、胸片仍是目前肺癌早期诊断的最有效的方法。现在尚无准确、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让肿瘤的早期诊断出现了新的转机,利用检测外周血及痰中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改变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早期诊断。ras基因家族、erb-B族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第3、6、9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英国的Ahrendt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p53基因以及15个敏感的微卫星位点,结果明显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美国的Sozzi等则报道了血浆中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43%的临床Ⅰ期及45%的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cm的患者血浆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NSCLC早期诊断的检出率。总之,目前的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技术含量高、费用昂贵,难以普及。 肺癌的多学科治疗原则: 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定义是: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理)和发展趋向,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肺癌的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已为学术界公认。 (一).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 化疗和放疗目前仍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最主要方法,放化疗近期疗效都较好,有效率在80%以上。60%左右治疗后可达完全缓解,但远期结果较差,Seifter和Ihde 分析了过去二十年文献报告中5年生存率,局限期为7%(58/862),广泛期为1%(14/1144)。最近的几组报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差异很大。近年来一个重大的发展是加入外科治疗。

ACCP《肺癌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解读

ACCP《肺癌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解读2007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更新了《肺癌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新版指南发表在2007年9月Chest杂志的增刊上,在原指南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章节,如“肺癌的外科病理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肺癌的辅助治疗和个体化肿瘤学”等,同时对许多章节进行了广泛修订,以涵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指南》的所有章节均参考自2002年以来出版的相关文献资料,推荐的建议均标注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全文详见Chest [2007,132(3):1S-422S]。 >>>肺癌诊断筛查目前尚无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任何一种筛查方法可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及降低其死亡率。需要设计更完善的临床试验及等待更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早期诊断是改善肺癌预后至关重要的措施,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尚无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任何一种筛查方法可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因此,《指南》建议: 1. 不推荐低剂量螺旋CT(LDCT)用于肺癌的早期筛查,除非得到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的证实(证据级别:2C); LDCT是目前被认为最有效的肺癌筛查技术,但没有充分证据认为LDCT可降低肺癌的死亡率。考虑到性价比,LDCT筛查可能仅对一些“高危”人群有价值。目前至少有2项随机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研究结果会更新我们现有的知识,并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来指导临床实践。 2. 不推荐连续性胸片检查用于肺癌的早期筛查(证据级别:1A); 由于普通胸片检查在分辨率和确定病变部位

等方面明显不如LDCT,之前的几项研究明确提示,普通胸片不能作为肺癌的常规筛查方法。 3. 不推荐单独或连续的痰细胞学检查用于肺癌的早期筛查(证据级别:1A)。初始诊断除常规方法如痰细胞学检查、肺穿刺及支气管镜检查外,《指南》还推荐EBUS-NA、EUS-NA及胸腔镜等新技术用于诊断。《指南》对几种常用的诊断方法进行循证评价,并提出以下建议: 1. 对影像学和临床证据怀疑患小细胞肺癌(SCLC)者,推荐通过最早期方法证实诊断,主要包括痰细胞学检查、胸腔穿刺、细针抽吸、支气管镜检查[包括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经支气管超声针吸活检(EBUS-NA)及经食管超声针吸活检(EUS-NA)(证据级别:1C); 2. 对有胸腔积液的可疑肺癌患者,推荐胸腔穿刺术以明确积液原因(证据级别:1C); 3. 对有胸腔积液的可疑肺癌患者,如果胸腔积液细胞学为阴性(至少两次胸腔穿刺术后),临床上明确胸腔积液的原因至关重要,推荐胸腔镜检查作为下一步措施(证据级别:1C); 4. 对怀疑为肺癌并伴胸腔外孤立可疑转移灶患者,若细针抽吸或活检可行,推荐其用以明确转移灶的组织学性质(证据级别:1C); 5. 对怀疑为肺癌并伴远处多发的可疑转移灶,却无法对转移灶行活检者,推荐通过最早期的方法[痰细胞学及支气管镜检查(如TBNA)、EBUS-NA、EUS-NA或细针穿刺活检(TTNA)]对肺部原发灶作出诊断(证据级别:1C); 6. 对怀疑为肺癌,影像学显示伴纵隔内广泛渗出的患者,推荐通过最早期、最安全的方法(支气管镜检查(如TBNA)、EBUS-NA、EUS-NA、TTNA或纵隔镜检查)对肺癌作出诊断(证据级别:1C); 7. 不管有无转

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第十届世界肺癌大会述评?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车国卫 周清华 【中图分类号】 R734.2 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和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简便易行、经济适用和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是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低剂量螺旋CT和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2003年8月10~1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十届世界肺癌大会上,有60余篇论文涉及到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分别从胸部X线片、CT、痰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和肺癌的分子标记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尤其是前几年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的结果已开始有报道。现就本次大会及最近有关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研究加以评述,以期有所借鉴。 1 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2002年美国新增肺癌病例172000人,当年因肺癌而致死的人数为157000人,死亡率为90%[1]。在我国2000年男性肺癌死亡率为40.1/10万,女性为17.2/10万[2]。近30年来,尽管肺癌外科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肺癌的长期生存率仍然只有10%~15%。其主要原因是80%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治疗效果差。而Ⅰ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80%以上。可见,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必要手段。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肺癌从细胞的恶性转化、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或转移到死亡的自然病程为20~30年,比如吸烟所致的肺癌,从癌细胞生长到直径1cm需8~10年,直径1cm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经任何治疗,多在2~3年内死亡。癌的渐变过程,使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成为可能,而近年来影像学和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更使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肺癌分子重点实验室、胸心外科(通讯作者:车国卫)2 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2.1 胸部标准X线照相(CXR) 开展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大多数源于设计优良、实施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随机研究,其中以美国NCI发起的四个RCT研究最有说服力,其中的三项是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参与的RCT研究,另一个是在前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的。4个RCT研究中共有38000人参加,其中“Mayo Lung Cancer Pro2 ject”项目从10933个45岁以上吸烟男性中以CXR 和痰细胞学检查筛选出9211人进行随机分组:普查组有4618人,对照组有4593人;普查组每4个月接受一次CXR加或不加痰细胞学检查,而对照组每年接受一次相同的CXR检查。而在前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的试验与此类似,普查组每6个月接受一次CXR和痰细胞检查,对照组仅在第3年接受类似检查,在第4、5、6年末分别对所有人进行CXR检查[1,3]。基于以上两个研究,目前达成的共识是:第一,肺癌的筛查可以检出更多的早期肺癌,并且这些肺癌患者都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提高了肺癌的治愈率;第二,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第三,不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基于“死亡率”作为判定肺癌筛查的金标准,胸部X线片只能用于对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而不能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但对于以上4个研究否定肺癌筛查降低死亡率这一结果的有效性,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美国Mayo癌症研究中心的James 和杜克大学医学研究中心Edward教授总结了造成死亡率没有下降的原因:一是胸部X线照相患者的污染,即50%的对照组患者亦接受了X线检查;二是入选NCI研究的标准并不需要严重的吸烟史,其所需吸烟强度标准为入选前当年吸烟20支,其平均吸烟量仅为20包/年;三是过度诊断;四是部分肺癌的侵袭力强,在早期诊断时已有远处转移,早期诊断并不能影响肺癌的进展;五是许多断定没有癌症的患者,实际上其痰标本中已显示有癌细胞存在的证据;六是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过程有不恰当的地方。尽管上述研究没能

最新版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非小细胞和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治疗最新指南 肺癌相关的死亡已经超过了后续四种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总和。多年来,对于肺癌的治疗人们多持悲观态度,但越来越多的进展与发现已经将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治疗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CHEST杂志发表了第三版基于循证医学的ACCP 指南——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在这里我们将肺癌的治疗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 I期及II期NSCLC的治疗 对于I期及II期NSCLC的治疗,手术切除仍为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但对于该部分患者的处理模式正经历着非常多的变化。由于CT扫描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更早分期的肺癌甚至于很小的磨玻璃结节得以被发现,肺段切除技术及立体定向放射技术逐步被应用到了早期肺癌的治疗当中。 对于临床诊断I期及II期的NSCLC患者,无手术禁忌征的,首先推荐行手术治疗(证据级别:1B);经由胸外科肿瘤医师或多学科综合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后,可考虑使用非手术治疗(如射频消融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证据级别:2C)。 临床诊断I期的NSCLC的患者,胸腔镜下微创切除可能优于开胸肺切除术(证据级别:2C)。无论是I期还是II期的NSCLC患者,手术过程中系统的纵膈淋巴结的取样及剥离优于淋巴结选择性取样或不取样(证据级别:1B)。I期NSCLC患者,若术中对于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进行取样检测均未提示转移,那么进一步的纵膈淋巴结清扫并不能改善患者生存(证据级别:2A)。但对于II期NSCLC患者进行开胸手术过程中,应选择系统的淋巴结清扫,而非单纯的淋巴结取样检测(证据级别:2B)。肿瘤病变位于肺门处,若可能实现完全切除,则可选择袖状切除,并非必须进行全肺切除(证据级别:2C)。 临床诊断I期或II期NSCLC,进行手术切除时,推荐行肺叶切除术,而非肺段切除(证据级别:1B)。I期NSCLC患者,因肺功能较差或合并其他疾病,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术的情况下,性肺段切除术优于非手术治疗(证据级别:1B)。而在肺段切除过程中,对于<2cm的肿块,切缘距离肿瘤灶应超过肿瘤最大径;而对于>2cm的肿块,则切缘应距离肿瘤灶至少2cm,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切缘阳性及局部复发的可能性(证据级别:1C)。在患者围手术期死亡风险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应行肺段切除而非肺叶切除术(证据级别:2C)。对于临床诊断I期,病变≤2cm 的磨玻璃结节影,亦可考虑行肺段切除术(证据级别:2C)。 临床诊断I期的但不能耐受手术的NSCLC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者楔形切除术均优于不手术者(证据级别:2C)。 术后分期为IA或IB的NSCLC患者,可不进行术后辅助化疗(证据级别:1B)。术后分期为IIA或IIB(N1)的NSCLC患者,PS评分良好的,术后需进行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证据级别:1A)。

肺癌诊断治疗指南

肺癌诊断治疗指南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1位。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并且吸烟指数大于400支/年、高危职业接触史(如接触石棉)以及肺癌家族史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 (1)刺激性干咳。 (2)痰中带血或血痰。 (3)胸痛。 (4)发热。 (5)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两周,经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癌肿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癌肿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当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当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三)体格检查。 1.多数肺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完整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一、概述 (一)前言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2014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 60.59 万(男性 41.63 万,女性 18.96 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 2 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 19.59%(男性 23. 03%,女性 14. 75%)。 肺癌发病率为 35. 23/10 万(男性 49.27/10 万,女性 21.66/10 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 48.66 万(男性 33.68 万,女性 16.62 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 24.87%(男性 26. 85%,女性 21. 32%)。肺癌死亡率为 27. 93/10 万(男性 39. 79/10 万,女性16.62/10 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 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 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 4-10 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 年度筛查能发现 85% 的 I 期周围型肺癌,术后 10 年预期生存率达 9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 20% 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 LDCT 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 3 组:(1)高危组:年龄 55~ 74 岁,吸烟史≥30 包年,戒烟史 <15 年(1 类);或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 类)。(2) 中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 包年,无其他危险因素。(3)低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NCCN 指南建议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低危组和中危组进行筛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在原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0 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制订了本规范。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 2 周,经对症

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及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密切关系。癌肿在较大的支气管内生长,常出现刺激性咳嗽。癌肿增大影响支气管引流,继发肺部感染时可以有脓痰。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血痰,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间断少量咯血;有些病人即使出现一两次血痰对诊断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的病人由于肿瘤造成较大支气管阻塞,可以出现胸闷、气短、发热和胸痛等症状。晚期肺癌压迫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可以产生:①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②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③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④侵犯胸膜,可以引起胸腔积液,多为血性。 ⑤癌肿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⑥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ast肿瘤或肺上沟瘤,可以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上动脉和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胸痛、颈静脉或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少数肺癌,由于癌肿产生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综合征(杵状指、关节痛、骨膜增生等)、Cushing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肺外症状。这些症状在切除肺癌后可能消失。诊断: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40岁以上人员定期进行胸部X线普查;对中年人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或X线检查发现肺部块影者,应考虑肺癌的可能,进一步作周密检查。诊断肺癌的主要方法 1.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主要手段。中心型肺癌的X线表现,在早期可以无异常征象。当癌肿阻塞支气管,远端肺组织发生感染,受累的肺段或肺叶出现肺炎征象。支气管管腔被癌肿完全阻塞后,可以产生相应的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在断层X线片上可显示突入支气管腔内的肿块阴影、管壁不规则、增厚或管腔狭窄、阻塞。肿瘤侵犯邻近肺组织和转移到肺门纵隔淋巴结时,可见肺门区肿块,或纵隔阴影增宽,轮廓呈波浪形,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整齐,有时呈分叶状。纵隔淋巴结压迫膈神经时,可见膈肌抬高,透视可见膈肌矛盾运动。气管隆凸下肿大的转移淋巴结,可使气管分叉角增大,相邻的食管前壁也可受压。晚期病例还可看到胸膜积液或肋骨破坏。周围型肺癌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肺野周围孤立性园形或椭园形块影,直径从1~2cm到5~6cm或更大。块影轮廓不规则,常呈现小的分叶或切迹,边缘模糊毛糙,常发出细短的毛刺。少数病例在块影内偶见钙化点。周围肺癌长大阻塞支气管管腔,可出现节段性肺炎或肺不张。癌肿中心部分坏死液化,可见厚壁偏心性空洞,内壁凹凸不平,很少有明显的液平面。结节型细支气管肺癌的X线表现,为轮廓清楚的孤立球形阴影;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表现为浸润性病变,轮廓模糊,从小片到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类似肺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可显示薄层断面图象避免病变与正常肺组织重迭,密度分辨率高,可发现一般X线检查隐藏区(如肺尖、膈上、脊柱旁、心后、纵隔等处)的早期肺癌,对明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很有价值,并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磁共振(MRI):又称核磁共振,其优点是容易区别纵隔,肺门血管与肿块及淋巴结,且多面成象,能更好确定肿瘤范围及血管受累情况,对比分辨率好。但对于肺部由于含气高,效果不如CT,且价格昂贵,应用还不广泛。 2.痰细胞学检查:肺癌表面脱落的癌细胞可随痰咯出,痰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可明确诊断,准确率可达80%以上。特别是伴有血痰的病例,痰中找到癌细胞的机会更多,应连续数口重复送痰检查。 3.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心型肺癌可在支气管腔内直接看到肿瘤,并可采取小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亦可经支气管刷取肿瘤表面组织或吸取支气管内分泌物进行细胞学检查。 4.经胸壁穿刺活组织检查:对于周围型肺癌获取组织学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方法简单。但极少数可能产生气胸,胸膜腔感染或出血、癌细胞沿针道播散等并发症。 5.胸水检查:抽取胸水离心处理后,取其沉淀作涂片检查找癌细胞。 6.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气管前隆凸下及两侧支气管区淋巴结情况,并可采取活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肺癌是否已转移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阳性者,说明病变范围广,不宜手术治疗,中心型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