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运行设备缺陷管理规定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模版(2篇)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模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e9794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1.png)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模版全面掌握设备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设备缺陷,认真分析设备缺陷产生的原因,积极摸索设备运行规律,是妥善安排设备检修、校验和测试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设备缺陷是指:设备本体磨损,劣化、自然老化,或由于装置不当,外力影响等使设备运行发生不安全情况。
二、按照缺陷性质可分为以下二类:1、紧急缺陷,性质严重,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处理,否则会发生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及停电事故。
2、一般缺陷,性质一般,情况轻微,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
三、发现缺陷的处理与汇报1、紧急缺陷从发现后____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无法停电处理的应采取紧急措施(转移负荷或限制负荷)并立即通知电气负责人或向上级领导汇报。
四、紧急和重要缺陷未处理好前,应加强监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展成事故。
五、任何缺陷均应记录在缺陷记录簿内,对于在操作、检修、试验等工作中发现的缺陷而未处理的均应登记。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模版(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配电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减少设备缺陷对工作的影响,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的依据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配电室设备运行规程以及本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配电室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第三条基本要求1. 配电室设备应按照规定进行定期巡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对于发现的设备缺陷,应及时进行记录、处理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修复。
3. 配电室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培训。
第二章设备缺陷的分类和报告第四条分类设备缺陷按照其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严重缺陷:对设备运行和人员安全产生直接危害或有可能引发事故的缺陷。
2. 一般缺陷:对设备运行和人员安全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引发事故的缺陷。
3. 次要缺陷:对设备运行和人员安全影响较小,可以延缓修复的缺陷。
第五条报告要求1. 发现任何设备缺陷的人员,应及时填写设备缺陷报告表,详细描述缺陷的性质、位置、状况等,并签字确认。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7f37c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7.png)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配电室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制度适用于所有配电室设备的缺陷管理工作。
二、职责和义务1.电力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配电室操作人员负责及时发现、报告和记录配电室设备的缺陷。
3.电力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配电室设备缺陷的维修和处理。
三、缺陷报告和记录1.配电室操作人员应及时发现配电室设备的缺陷,并立即向电力设备管理部门报告。
2.缺陷报告应包括设备名称、缺陷描述、缺陷影响、发现时间等信息,并尽可能附上照片或视频等相关资料。
3.电力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记录收到的缺陷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缺陷处理和维修1.电力设备管理部门收到缺陷报告后,应及时进行处理和维修。
2.判断缺陷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对于无法立即修复的缺陷,应制定临时措施来保障供电的可靠性。
五、缺陷跟踪和验证1.电力设备管理部门应对处理和维修过的缺陷进行跟踪和验证,确保问题彻底解决。
2.定期对配电室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缺陷。
六、缺陷分析和改进1.电力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缺陷的统计分析,找出常见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2.根据缺陷分析结果,制定相关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3.建立经验库,记录和分享缺陷处理和维修的经验和教训。
七、培训和宣传1.电力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提升配电室操作人员的设备缺陷管理能力。
2.定期发布设备缺陷管理的宣传材料,提高员工对缺陷管理的重视和意识。
以上制度旨在确保配电室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严格遵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
配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
![配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56a3926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6.png)
配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 为了保障配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预防和及时处理配电设备的缺陷问题,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配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3. 配电设备缺陷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维修为辅,规范操作,加强巡查和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二、配电设备缺陷的分类和处理1. 设备缺陷分类:a. 严重缺陷:对电网运行安全存在重大风险的缺陷,应立即停用设备,并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
b. 一般缺陷:对电网运行安全存在一定风险的缺陷,应及时整治,并记录。
c. 轻微缺陷:对电网运行安全影响较小的缺陷,可以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修复。
2. 设备缺陷处理:a. 严重缺陷: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停电、维修和检修,并在修复后经过验收合格后才可投入运行。
b. 一般缺陷: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巡检、维护和维修。
c. 轻微缺陷: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巡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维修。
三、配电设备巡查与维护1. 电网设备巡查:a. 巡查人员应定期巡视配电设备,注意发现设备缺陷并及时上报。
b. 巡查过程中应注意设备运行状态、温度、声音等异常情况,并记录。
2. 电网设备维护:a. 定期对配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洁、紧固、润滑、防腐等。
b. 维护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杜绝违规操作。
四、设备缺陷上报和处理流程1. 巡查、维护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后,应及时填写设备缺陷报告,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
2. 设备管理部门收到设备缺陷报告后,应评估缺陷的严重程度,并按照缺陷分类和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3. 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缺陷处理计划,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和修复工作。
4. 维修和修复工作完成后,设备管理部门应进行验收,并记录维修和修复情况。
五、设备缺陷管理的责任和监督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缺陷的管理工作,并落实相关责任人。
2.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召开设备缺陷管理会议,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3. 公司领导层应加强对设备缺陷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支持,确保制度执行。
输变电设备缺陷分级.
![输变电设备缺陷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64f82418168884868662d647.png)
输变电设备缺陷管理规定1 总则1.1为了加强我省输变电设备的运行、检修管理,规范设备的缺陷定义与分类,及时跟踪并消除设备存在的缺陷,提高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所属发供电企业、县级供电企业的输变电设备(含部分二次设备及辅助设施)缺陷管理, 对配电网络设备和水电厂的发电设备缺陷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1.3各单位应依据本规定修订自己的缺陷管理规度,确保设备缺陷实现闭环管理。
1.4在本规定颁发生效时,原先省公司颁发的有关输变电设备的缺陷管理规定及缺陷分类标准同时作废。
2 缺陷的定义及分类2.1 缺陷缺陷是指电气设备及其相应的辅助设备在运行及备用时,出现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或设备健康水平的一切异常现象。
2.2 设备缺陷的分类设备缺陷按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威胁程度和设备健康状况分为四类, 即:Ⅰ类设备缺陷、Ⅱ类设备缺陷、Ⅲ类设备缺陷、Ⅳ类设备缺陷。
2.2.1 Ⅰ类设备缺陷:指严重程度已经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随时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必须立即消除或安排检修,以及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的设备缺陷。
2.2.2 Ⅱ类设备缺陷:指缺陷比较严重,在短期内虽不会使设备发生事故或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但需在近期内安排消除或消除前应加强监视、跟踪的设备缺陷。
2.2.3 Ⅲ类设备缺陷:指设备部件伤损或缺少应有的附属装置,近期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影响不大的,需结合计划检修、临时停运或不需停电进行处理的设备缺陷,但该类缺陷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2.4 Ⅳ类设备缺陷:指缺陷比较轻微,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供电能力,且在较长时间(指一个小修周期内)不会有明显加剧或恶化的需安排停电处理的缺陷,该类缺陷经本单位批准可延期结合停电处理,但必须在设备的一个小修周期内完成。
2.3 对施工或设备制造等遗留的不符合国家和上级机关颁布的有关标准,现运行中无法进行更改和处理的,且不影响设备性能的缺陷,在采取了必要的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后,能确保其不影响人身、电网、设备安全的,报经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或总工程师确认签字,可不统计为缺陷。
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
![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4a1da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c.png)
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配电室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电能传输与分配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长期运行以及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配电室设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风险。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下面是一份____字的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以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的管理工作,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的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工作。
第三条变配电室设备缺陷应按照“防范为主、整改为主”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四条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涵盖设备巡视、检修、维护、故障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第五条变配电室设备缺陷的管理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积极配合。
第二章设备巡视和检修第六条变配电室设备的巡视和检修应按照设备的运行情况和使用周期制定计划,并进行记录。
第七条巡视应重点关注设备的外部环境、机械运行状态、温度、声音等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第八条检修工作应在设备停运后进行,确保工作安全。
检修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定期进行培训。
第九条检修内容应包括设备的绝缘、接地、开关动作、连接器等方面的检查和测试,并记录检修情况。
第三章设备维护第十条变配电室设备的维护应采取预防性维护为主的原则,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工作。
第十一条维护工作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要求和操作手册进行,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十二条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紧固、润滑、调整和更换易损件等方面,应由专业维护人员进行。
第十三条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维护的时间、内容和人员,以备需要时查阅。
第四章设备故障分析和处理第十四条变配电室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十五条故障处理应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处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第十六条故障分析应注重对故障原因的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设备缺陷管理规定最后完整版
![设备缺陷管理规定最后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7ba4c402768e9950e7382b.png)
设备缺陷管理规定最后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聚龙电力自备直供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办法1 总则为规范公司设备缺陷管理工作,强化设备缺陷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简化设备缺陷统计、分析,为公司检修技改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办法。
设备缺陷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从调试、运行、设备定期检验或其他检验等多方面总结和发现问题,运行维护人员、各级工程技术人员、检修维护人员都有责任发现、汇报设备缺陷,并提出处理缺陷的办法及措施。
设备缺陷原则上按照《聚龙电力自备直供电网调度管理规程》确定的调度管辖范围分级管理、分类统计。
公司应加强备品备件的管理,确保运行设备备品备件充足,缩短设备缺陷处理时间。
缺陷消除的时限规定危急缺陷:应立即处理,完成处理时间或采取有效措施限制继续发展及降低风险等级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严重缺陷:7天之内完成处理。
一般缺陷:6个月之内完成处理。
一般缺陷纳入生产计划管理,必须停电处理的应在发现缺陷的第一次停电时间消除。
2 范围本规定是聚龙电力自备直供电网对设备缺陷管理的主要原则,体现了设备缺陷从发现、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等全过程管理。
本规定适用聚龙电力自备直供电网所属输入线路、变电运行一次和二次设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
3 规范性引用文件Q/CSG1 0701—2007《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输变电设备缺陷管理标准》《重庆聚龙调度运行值班管理标准》4 术语和定义缺陷:是指运用中的设备、设施发生的异常或存在的隐患。
这些异常或隐患将影响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影响电网和设备的可靠经济运行,影响设备出力或寿命以及电能质量等。
设备缺陷类别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危急缺陷、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
危急缺陷(Ⅰ类):设备或设施发生的缺陷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随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火灾、设备损坏等事故者。
严重缺陷(Ⅱ类):对人身、电网和设备有严重威胁,尚能坚持运行,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造成事故者。
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3d392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a.png)
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缺陷,可以有效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停电事故,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2. 降低运行成本:通过对设备缺陷的定位和处理,可以减少设备维修和更换的频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
3. 保障安全生产:设备缺陷可能会导致设备着火、爆炸等安全事故,为了保障电网运行人员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4. 优化设备维护计划:通过对设备缺陷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为设备的维护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合理安排维护时间和维护内容,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和效果。
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内容1. 设备缺陷的分类与处理流程:根据设备故障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设备缺陷分为临时缺陷、一般故障和重大故障,并明确不同缺陷类型的处理流程和责任人员。
2. 设备缺陷的发现与报告机制:建立设备缺陷的定期检查和巡视制度,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建立缺陷报告流程,保证问题迅速上报和处理。
3. 设备缺陷的诊断与评估标准:明确设备缺陷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对设备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缺陷的紧急程度和处理优先级。
4. 设备缺陷的处理与跟踪:制定设备缺陷处理方案,明确故障处理流程和时间节点,跟踪设备缺陷的处理过程,确保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5. 设备缺陷的统计分析与改进措施:建立设备缺陷的统计分析系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设备故障的规律和瓶颈,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运行可靠性。
三、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方案:明确制度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确定责任人员和管理程序,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2. 培训人员和制定操作规程:对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进行培训,培养人员的意识和技能,编制操作规程,明确各项管理过程和工作要求。
3. 推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逐步推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监督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规定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b6bad2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5.png)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规定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规定为了加强设备缺陷管理,保持设备健康水平,应制定规范的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规定11.总则设备缺陷是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及时准确地发现、消除缺陷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为使设备缺陷从发现到消除的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而制订本制度。
2.设备缺陷定义: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称有缺陷设备。
2.1设备零部件损坏、老化、缺少,技术性能不良,以致不能在额定参数下运行或安全构成威胁者;2.2由于外界原因,形成威胁设备安全运行的现象;2.3按设备定级不能评为一类设备者。
3.设备缺陷的分类:3.1紧急缺陷(I类缺陷):己导致设备退出运行或随时可能导致事故需立即处理者;3.2重要缺陷(II类缺陷):缺陷比较严重,但在运行人员、试验人员的监视下,在短期内尚不致造成事故者;3.3一般缺陷(III类缺陷):对安全威胁不大,允许在下一个月度季度检修计划中予以消除者。
4.职责和分工:4.1变电所运行人员:4.1.1对当班发现的缺陷、其它专业人员发现并记录在各专业记录簿中的缺陷,都应录入生产MIS网缺陷记录。
4.1.2对缺陷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定出缺陷的性质、类别。
4.1.3对紧急缺陷、严重缺陷,应同时汇报变电工区和区调值班员。
220kV设备缺陷,如危及系统安全,需立即改变省调管辖设备的运行方式等紧急情况,变电值班员可先直接回报省调。
4.1.4对危及安全需做紧急处理的缺陷,按有关规程要求,进行紧急处理,以防发展为事故。
4.1.5 缺陷消除前,负责运行监视,做好事故予想。
4.1.6当检修人员消缺完毕,应对消缺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工作负责人、值班负责人分别在缺陷记录上签名,作为该项缺陷己消除的依据。
4.1.7 每月末,将变电所未消缺的紧急缺陷、严重缺陷,汇总报变电工区。
4.2值班调度员:4.2.1对紧急缺陷、重大缺陷,应立即回报生产安全部及公司领导。
电力缺陷管理制度
![电力缺陷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3a9d9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1.png)
电力缺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做好电力缺陷管理工作,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确保供电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电力系统设备的缺陷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输配电设备、变压器、开关设备、继电保护设备等。
三、缺陷管理责任1. 电力公司负责建立完善的缺陷管理制度,明确缺陷管理的责任分工和工作程序。
2. 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缺陷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加强监督,确保缺陷及时发现并消除。
3. 所有员工应严格遵守公司的缺陷管理制度,发现缺陷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协助处理。
四、缺陷管理流程1. 缺陷发现(1)定期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2)故障报告:员工发现设备故障,应立即上报相应部门,详细描述故障情况。
2. 缺陷确认(1)部门接收:相关部门接收故障报告后,进行初步确认。
(2)现场检查:派遣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故障情况。
3. 缺陷分析(1)原因分析:对故障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故障原因。
(2)评估影响:评估故障对供电系统的影响,确定紧急性和重要性。
4. 缺陷处理(1)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解决方案,确定处理措施。
(2)实施维修:按照制定方案进行维修,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5. 缺陷监督(1)跟踪检查:维修完成后,对设备进行跟踪检查,确认故障已经修复。
(2)记录管理:对处理过程及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五、缺陷管理要求1. 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
2. 做好事故隐患排查和隐患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对设备故障的识别和解决能力。
4.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重大故障,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5. 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故障的规律和趋势。
六、缺陷管理评估1. 定期对缺陷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 加强缺陷管理经验交流,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
电力公司设备缺陷管理规定
![电力公司设备缺陷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a22bd5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67.png)
×××电力公司设备缺陷管理办法1 总则为了加强设备缺陷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证发、供、变、送、配电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根据州电力总公司关于检修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缺陷管理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2 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线路设备缺陷管理的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等;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发、变、送、配电设备、设施及其附属设备的缺陷管理;3 缺陷分类电网中使用的电力设备简称设备和建构筑物简称设施发生了异常,虽能继续使用但影响安全运行者称为有缺陷设备;缺陷分为紧急危急缺陷、重大缺陷、一般缺陷;紧急缺陷:指严重威胁主设备安全运行及人身安全,或已造成出力降低和影响对外输送电力的重大缺陷;重大缺陷:指暂不影响设备继续运行,但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或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威胁,继续发展亦将导致停止运行或损坏设备,需停运或降低出力才能消除的重要缺陷;一般缺陷:指不需要停用主设备或降低出力就可以消除的设备缺陷及不影响主设备正常运行的一般缺陷;4 缺陷管理设备缺陷台帐的建立4.1.1 在变电站运行班、发电厂水机班、锅炉班、汽机班、电气班、电力试验所、调度所通信、自动化、继电保护专业,试验所一、二次专业、线路工区线路维护班、供电所线路维护班、营业管理班建立设备缺陷登记簿;4.1.2 在变电站、线路工区、发电厂、调度所、供电所建立所辖设备的设备台帐;4.1.3 在变电站运行班、发电厂水机班、锅炉班、汽机班、电气班、电力试验所、调度所通信、自动化、继电保护专业,试验所一、二次专业、线路工区线路维护班、供电所线路维护班、营业管理班分别建立设备缺陷统计台帐; 4.1.4 设备缺陷登记簿应按顺序正常填写,必须将上月记录保留至本月底,以便查阅,新月份另起一页填写4.1.5 设备缺陷登记簿的“缺陷内容栏”须写明设备缺陷部位及异常现象;4.1.6 设备缺陷登记簿的“接通知人栏”由运行当班人员或设备管理专责人填写,接到消缺通知的检修人员的姓名和时间必须填写清楚;4.1.7 设备缺陷登记簿的“缺陷处理方式栏”须写明该缺陷的简要处理情况;设备缺陷的发现和登记5.2.1 值班人员、设备管理专责应按照运行维护值班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对所管辖设备、设施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经当班班、值长、正值班调度、试验所一、二次专业负责人、线路营销班班长确认后,填入设备缺陷登记簿;5.2.2 检修维护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后,应立即通知运行值班人员或管理专责,经当班班、值长、正值班调度、线路营销班班长确认后,由值班人员或专责填入设备缺陷登记簿,但是,缺陷发现人一栏应如实填写发现人的姓名及时间;5.2.3 职能部门领导及专责工程师在现场巡视检查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应告知当班班、值长,经确认后,由值班人员填入设备缺陷登记薄;设备缺陷的报告5.3.1当发现三类设备缺陷时,应立即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通知检修、维护人员及时处理;5.3.2 当发现二类设备缺陷时,除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主要负责人外,还应告知当班调度人员、生产技术部专责、安全法律事务部;5.3.3 当发现一类设备缺陷时,除告知上述部门及人员外,还必须报告生产技术部正、副主任,总工程师;6 缺陷的消除缺陷消除的时间规定6.1.2 检修维护人员在接到消缺通知后,若在上班时间内,必须30分钟内到达现场;若在下班时间,由当值值班长、正值调度员、试验所一、二次专责、线路维护营业管理班班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立即进行处理,但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周末发现的三类缺陷,下周一必须进行处理;6.1.3 具备条件可以消除的缺陷,应马上办理工作票,提出安全措施,待安全措施执行完毕,进入现场作业;工作结束后,将消缺结果作应有交代,办理工作结束手续,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6.1.4 对不具备消缺条件的,消缺负责人应在缺陷登记薄的备注栏内注明核实后的待消原因,并随时熟知未消缺陷的发展动态,与此同时,有责任对未消缺陷作出消缺计划,主动寻找机会,尽量在不影响发、供电的情况下安排消缺;发电厂、变电工区、线路工区、试验所、调度所、供电所要对这类缺陷进行清理和归纳,根据设备运行方式,在不影响发供电的情况下,作出适当安排,创造消缺条件及时通知消缺负责人进行消缺;6.1.5 对于疑难缺陷和综合缺陷,由于缺陷的特殊性,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各单位、各专业联合的分散式或垂直式作业方式,以攻关小组的形式消除这类缺陷,旨在缩短消缺时间,控制缺陷的重复发生;针对这类缺陷的消除,要求设备管理单位措施完善,作业范围准确、明显;要求相关检修维护单位指定有专业带头人或总负责人现场把关;6.1.6 对于消缺所需备品备件的准备,采取整体控制、分散办理的方法;所谓整体控制:各单位将消缺所需的而又没有现货的备品备件汇集到生产技术部审核,交物质供应中心采购,使其得到较快处理;分散办理:即检修单位直接把所缺的备品备件落实到消缺责任人头上,谁负责的缺陷原则上由谁直接把备品备件审批、采购手续跟踪到底,直至缺陷合格消除;6.1.7 要特别重视一类设备缺陷的消除;当发现一类缺陷时,必须及时报告公司总工程师,通知检修维护人员尽快到现场,得到生技部门及总工程师的确认后及时消除;经确认后,若不能及时消除但不严重危及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单位应立即根据总工程师的意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作出防止故障扩大的措施或停用相关设备,并作出设备缺陷的转类;检修部应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缺陷会诊,按缺陷情况作出缺陷消除计划,报生产技术部审核,总工程师批准,届时实施;7 缺陷转类缺陷转类是指把长期不具备消缺条件的缺陷,转出常规缺陷统计范畴须等待备品备件才能消除的缺陷不在此列中;这类缺陷必须具备如下条件:7.1.1 长期不具备消缺条件,但又不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和设备出力,如须全停水、全停电等条件才能消除的缺陷;7.1.2 在近期1—2个月内,就要整体更新换代的设备,其缺陷性质无碍安全生产;7.1.3 二、三类设备缺陷必须经生产技术部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一类设备缺陷必须经总工程师签字确认;以上条件中,7.1.3是必备条件;7.1.4 转类缺陷的认定,采取月度认定与分散认定相结合的原则;月度认定:即按月提交拟转类缺陷,然后由总工程师或其指定的负责人,组成专家组,进行集中认定并形成书面材料;分散认定:即安监、生技部门专责工程师在现场巡回中,根据缺陷的本质情况和影响安全生产的程度,所作出的综合认定并签字;7.1.5 转类缺陷的登记;仍然按常规缺陷登记,经项中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后,标注“转类”字样;转类缺陷的统计,采取按月统计的原则;7.1.6 转类缺陷的防范;生技部门主管工程师应编制或组织编制应急预案,检查督促预案的执行情况,领导相关专业人员监控这类缺陷的发展变化情况,作出相应决策;7.1.7 转类缺陷的消除;7.1.7.1 根据生产情况的轻重缓急和生产计划的具体情况,生产技术部门应作出消缺计划,安排大修、中修、小修及调整运行方式和发供电计划,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制定处理方案,督促检修、供应部门制订备品备件采购计划并及时购置到位;7.1.7.2 这类缺陷消除,通常采取任务书或月度检修计划的形式发出;7.1.7.3 检修、维护单位在接到任务书或月度检修计划后,必须尽快落实运行方式、安全措施、技术措施等,组织人力、物力,在规定时间内消除缺陷,并办理相关缺陷注销手续;8 职责生产技术部职责8.1.1 主任、副主任、专责工程师必须每天了解、掌握所有运行设备运行状况和存在的缺陷情况,督促相关单位及时联系检修消缺,按照规定填写设备缺陷登记薄,并负责追踪消缺情况以及对消缺质量验收负责;8.1.2 生产技术部正、副主任必须了解、掌握公司一、二类设备缺陷情况,督促检修部门及维护单位及时消除;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考核相关单位缺陷管理及处理情况;8.1.3 生产技术部负责对不能及时处理的一、二类缺陷以及需要停机、停电才能处理的缺陷,进行确认并签字;在48小时内,进行协调安排、制定处理方案;对不能按时安排和难以制定处理方案的设备缺陷,报总工程师签字确认;8.1.4 生产技术部按月统计公司设备缺陷消缺率及渗漏点消除率,向总工程师提交设备缺陷消缺率及渗漏点消除率月报表;8.1.5 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生产设备设施及相关附属设备管辖范围的划分和工作安排,以及在出现管辖权有争议时的仲裁;生产技术部专责工程师职责8.2.1 生产技术部专责工程师必须掌握所辖专业设备缺陷状况,督促、协调厂、站、所、工区及时消缺;对未及时处理的一类缺陷,向主任报告,并统计上报总工程师审查,同时负责追踪一类缺陷的监视和处理情况;8.2.2 专责工程师必须对消缺工作中的技术措施进行督查;对于技术难度较大的一类设备缺陷,必须组织处理方案的编制,审查方案的完整合理性并参加消缺质量的验收;8.2.3 专责工程师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管辖设备及生产现场进行巡视、检查,掌握设备运行状况,不定期检查班组消缺台帐;8.2.4 生产技术部专责工程师负责主持召开设备缺陷分析会,并实事求是、科学的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8.2.5 按本制度规定,对在设备缺陷管理工作中的功过人员提出奖惩意见;8.2.6 定期向公司通报设备缺陷处理以及奖励、处罚情况;设备运行管理单位职责8.3.1设备运行管理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每天应掌握所辖设备运行状况,了解存在的一、二类缺陷以及缺陷处理情况,督促相关班组人员及时消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班组消缺台帐;8.3.2 设备运行管理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应定期组织技术会诊,提高设备消缺率,确保设备健康水平;对重大缺陷的处理,应亲自负责安全、质量、进度等事项;8.3.3 次月五日前,向生产技术部提交上月设备缺陷消缺率月报及设备渗漏点消除率月报检修、维护人员8.4.1 检修人员在接到缺陷处理通知后,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核实、处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或不接进行推诿;8.4.2 对于不需停机、停电处理的缺陷以及已具备处理条件的缺陷,应及时处理,准备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8.4.3 检修人员在消缺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应规程和工艺标准,保证消缺质量,避免缺陷重复发生;8.4.4 检修维护专业班组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消缺台帐,每周五必须向本单位主管生产失望提交缺陷处理情况报告及本周消缺情况报告;运行值班人员和设备管理专责8.5.1 值班人员在收到消缺工作票后,不得以交接班时间为由,推迟到下个值班办理工作许可手续,应立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行方式,主动创造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应及时通知检修人员展开消缺作业;同时,值班人员应积极主动配合检修人员进行消缺工作;8.5.2 值班人员和管理专责发现缺陷后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危及设备安全运行,避免范围扩大;8.5.3 值班人员和管理专责应按照运行维护值班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对所有管辖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定期工作,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缺陷,经值、班长确认后,填入设备缺陷登记簿;同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及时通知检修值班负责人或相关班组进行处理;8.5.4 值班人员和管理专责应准确掌握设备缺陷的分类,正确填写设备缺陷登记簿,并负责设备缺陷记录簿的管理;8.5.5 设备缺陷消除后,值班人员和管理专责负责进行消缺质量的验收,负责审查作业交待应符合要求并签字;8.5.6 运行班组或设备管理专责每周必须对所辖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其次数至少不得少于一次,且必须保证巡回检查质量,及时、准确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发现存在的缺陷,检查消缺后的质量;8.5.7 每周星期五,向运行管理和设备管理单位提交本周缺陷情况报告;8.5.8按标准填写设备缺陷记录薄和检修作业交待并签字;如有设备系统变更,应填写设备变更记录簿;缺陷核实人8.6.1 缺陷核实人经核实后,在需停机、停电才能消缺时,核实人应立即向当值提交消缺申请,届时由运行部门安排消缺时间,如不能进行工作,核实人应作好交代并在两小时内向本部门专职工程师作出书面报告,并报生产技术部专责工程师确认;8.6.2 缺陷处理需要备品时,缺陷核实人要作为该备品准备的第一负责人,同时,缺陷核实人及所在班组必须在4小时内完成备品所需的技术要求型号、参数、数量、用途等,并及时按照物资采购程序,提交材料申请单;备品、备件的采购要报本部门主管生产的领导备案,主管生产的领导要负责追踪备品的准备情况,备品一旦到位,要及时安排处理缺陷;安全监察部职责8.7.1 安全监察部主任、专责工程师应了解公司一、二类设备缺陷情况,检查各单位设备缺陷管理情况,督促检修部门及时消缺和指导落实全公司人身设备事故的防范措施;8.7.2 对不能及时处理的一、二类缺陷以及需要停机、停电才能处理的缺陷,应汇同生产技术部进行确认,负责审查安全措施的正确、完整性;8.7.3 对消缺工作中的安全措施进行督查,对于处理难度较大的一类设备缺陷,应参与处理方案的编制,审查方案安全措施的完整性、合理性;8.7.4 定期或不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巡视、督察,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制止在设备缺陷处理过程中的违章作业,确保人身及设备的安全;8.7.5 参加生产技术部主持召开的设备缺陷分析会,共同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物资部职责8.8.1 按照公司备品、备件管理制度,负责备品、备件的采购、保管工作;8.8.2 提供国家质量认证的、性能好的、质量可靠的合格备品和备件;确保常用备品、备件的储备,满足现场需要;8.8.3 在收到消缺材料审批单后,应及时组织采购,并严格按照审定的型号、数量、产地采供,确保消缺的及时性;8.8.4 对于不能及时提供消缺所需的备品、备件时,应及时报告生产技术部,经认可后,共同商定供货时间,并按照商定时间确保备品、备件到现场;财务审计部职责8.9.1 对工程款和采供备品备件需付预付款的应按审批手续及时支付,不得因未支付预付款影响供货时间;车辆管理部门职责8.10.1 接到用车申请后,30分钟内必须将工作人员送到生产现场;9 奖励与处罚奖励与处罚,必须事实求是,公开、公正;严禁弄虚作假,不透明操作;作出奖励与处罚决定的方式,采取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即考核部门以处罚通知单、奖励通知单的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并送达到相关单位;口头形式:即以口头宣布决定,事后送达处罚通知单、奖励通知单;下列人员有权作出奖励与处罚决定以及作出决定的方式:9.3.1 生产技术部专责工程师书面提议,主任核定;9.3.2 生产技术部正、副主任,书面或口头单独作出;9.3.3 经理、副经理及总工程师书面或口头作出,事后告知具体考核部门;处罚通知单、奖励通知单由生产技术部发出,加盖公章有效;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每次罚款50元;9.5.1 运行人员发现缺陷不及时或不在设备缺陷登记薄上登记;9.5.2 检修人员发现缺陷时,不及时申报填写;9.5.3 在巡回中本该发现的缺陷而未发现;9.5.4 运行人员不及时联系并督促消缺,推诿扯皮,延误消缺;9.5.5 检修人员接到消缺通知后,不核实不安排;9. 5.6消缺后,运行值班人员未严格把好消缺质量验收关,投运后,未到周期又出现重复性缺陷;9.5.7 生产技术部专责工程师和安全监察部接到报告不作为者;9.5.8 未按时提交设备缺陷消除情况报告周报、月报;9.5.9 运行部门不作出消缺安排,致使错过消缺机会;物资部提供备品备件延误时间;财务部支付货款延误时间;车辆管理部门延误出车时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加重处罚;9.6.1 处理二类以上缺陷时,拖拉、无紧迫感,造成发、供电量损失或延误工期,处罚主要责任者800元,处罚主要责任单位2000元;9.6.2 对缺陷视而不见,有关部门及人员多次催促,仍不作安排、不作备件跟踪、也不作处理,致使隐患扩大,缺陷类别上升,处罚主要责任者300元,处罚主要责任单位800元;9.6.3 不负责任、野蛮作业,出现检修质量问题,导致严重隐患、非计划检修、强迫停运等严重后果,处罚主要责任者1000元,处罚责任单位5000元,并责令其主要责任者待岗学习三个月,按公司待岗处理办法执行;9.6.4 严禁购置和使用低劣的备品材料;若使用了劣质备品材料,导致设备缺陷严重扩大、非计划检修、强迫停运等严重后果,处罚购置和使用双方责任人各1000元,处罚双方单位各3000元;若因备品材料供应不及时,拖延缺陷处理,导致设备缺陷严重扩大、非计划检修、强迫停运等严重后果,无论原因如何,处罚备件组织责任单位主要责任者1000元,单位罚款3000元;9.6.5 车辆管理部门未按要求及时提供交通服务,延误设备缺陷处理,导致隐患扩大,每出现一次,责任人罚款300元,单位罚款2000元;9.6.6 一类设备缺陷消缺率必须达到100%,二类设备缺陷消缺率必须达到95%以上,三类设备缺陷消缺率必须达到85%以上;消缺率均按月度分别计算;未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处罚,罚金的计算公式为:罚金=A100+B60+C40式中:A:一类设备缺陷消缺率下降百分点:二类设备缺陷消缺率下降百分点C:三类设备缺陷消缺率下降百分点罚金的分摊比例按简化原则处理:取整数;运行方30%,维护方70%;9.6.7 按照缺陷处理程序,任何一个环节未能及时履行责任,除按照上述有关规定处罚外;同时,对影响机组发电或造成人身、设备损坏事故者,按照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有关规定追加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奖励:9.8.1 能及时发现不易发现的缺陷主要从责任心方面考察、正常发现不在此列,避免缺陷进一步恶化而导致事故发生;每发现一次奖励主要当事者500元;9.7.2 处理缺陷及时并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和重要设备的损坏,奖励主要当事者10 00元;9.7.3 在处理重大缺陷中认真负责,抓进度、重质量并根除重大隐患、提高了设备健康水平,除给予主要项目负责人或带头人单独奖励500元外,再给予当时主要团队2000元奖励;9 资金管理罚没资金由生产技术部指定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只能用于设备缺陷管理工作中的奖励;无论单位或个人在接到处罚通知单后,必须在五日内将罚款交到生产技术部;收支情况必须有专门台帐;收支时必须出具内部收据;10 附则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若在执行本办法时,发生争议,仲裁决定由总工作出;本办法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6592e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7.png)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配电室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设备缺陷引发事故,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配电室设备的缺陷管理工作。
三、管理原则1. 安全为先:安全是首要原则,任何时候安全都不能被忽视。
2. 预防为主:做好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和维护工作,防患于未然。
3. 故障及时处置:对于设备缺陷,要及时发现、及时报修、及时处理。
4. 过程控制:设备缺陷的处理过程需要有规范的控制和记录,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四、管理流程1. 设备巡查(1)定期巡检:配电室设备要进行定期巡检,发现设备缺陷及时报修。
(2)日常巡查:配电室设备的日常巡查要求细致,要特别注意设备的外观、设备温度、设备声音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3)巡查记录:每次巡查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检查的时间、巡查人员、巡查设备等,以备后续查询和管理。
2. 设备报修(1)发现缺陷: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设备缺陷,立即向上级报修。
(2)报修流程:报修要按照公司的相关流程进行,包括报修单填写、报修单上级审批、维修人员派遣等。
(3)报修记录:每次报修都需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报修的时间、报修人员、报修设备等,以备后续查询和管理。
3. 设备维修(1)维修人员派遣:设备报修后,需要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处理,确保维修质量。
(2)设备停电:对于需要维修的设备,必要时需要进行停电操作,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
(3)维修记录:每次维修都需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维修的时间、维修人员、维修设备等,以备后续查询和管理。
4. 设备检验(1)维修完成后,对设备进行检验,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检验记录:每次检验都需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检验的时间、检验人员、检验设备等,以备后续查询和管理。
5. 设备跟踪(1)对于重要设备的缺陷处理,需要进行跟踪和监控,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2)跟踪记录:每次跟踪都需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跟踪的时间、跟踪人员、跟踪设备等,以备后续查询和管理。
设备缺陷管理实施细则(参考Word)
![设备缺陷管理实施细则(参考Word)](https://img.taocdn.com/s3/m/1481b28210661ed9ac51f361.png)
Q/HCG 河池网区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制度设备缺陷管理实施细则前言为加强和规范设备缺陷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的设备缺陷管理水平,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制定本细则。
组织部门:生产技术部起草单位:河池网区县级供电公司起草人:杨洲、莫国拔、覃运鹏、莫宇琳、莫文贤、徐建、韦忠汉审核人:张近胜、周宇、覃达钦、覃拓批准人:黄坚勇本实施细则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设备缺陷管理实施细则1 总则1.1 对设备缺陷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统计分析,为设备选型、反事故措施与技改修理计划的制订和提高设备缺陷处理水平提供依据,控制设备风险,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1.2 本细则规定了设备缺陷报告与定性、处理、验收、统计分析与回顾的管理要求,适用于河池网区县级供电企业生产设备、设施缺陷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十九条《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第4.8、4.11条《输变电设备缺陷定级标准》广西电网公司 Q/GXD 123.01—2005 全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编著第6.6.4条《广西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技术参数规范》、《广西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缺陷知识体系》桂电生〔2010〕112号全文《供电企业设备缺陷管理标准》广西电网公司 Q/GXD 205.23-2009全文3 术语与定义3.1 设备缺陷:是指使用中的设备、设施发生的异常或存在的隐患。
这些异常或隐患将影响人身、设备和电网安全,影响电网和设备的可靠经济运行、设备出力或寿命以及电能质量等。
3.2 设备缺陷分类: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类,设备缺陷范围及分类标准按广西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缺陷定级标准》、《广西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缺陷知识体系》桂电生〔2010〕112号。
3.2.1紧急缺陷:对人身、系统或设备有严重威胁,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障碍或事故的设备缺陷。
XX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家族性缺陷界定及管理规定
![XX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家族性缺陷界定及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c3e0d7e77232f60ddcca182.png)
附件7:江西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家族性缺陷界定及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输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做好电网设备的家族性缺陷分析界定工作,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结合江西省电力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电压等级为110~500kV 的交流输变电设备,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设备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输变电设备家族性缺陷是指经确认由设计、和/或材质、和/或工艺共性因素导致的设备缺陷称为家族性缺陷。
如出现这类缺陷,具有同一设计、和/或材质、和/或工艺的其它设备,不论其当前是否可检出同类缺陷,在这种缺陷隐患被消除之前,都称为有家族性缺陷设备。
第四条家族性缺陷来源(一)上级下达的有关设备的家族事故通报;(二)上级下达的有关设备反措;(三)上级下达的设备家族性缺陷;(四)制造厂通报的设备家族性缺陷;(五)兄弟单位提供的设备家族性缺陷;(六)省公司通报的家族性缺陷。
第五条设备家族缺陷按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威胁程度和设备健康状况可分为五个级别:I级、II级、III级、IV级、V级(详见附表1),其严重程度依次增强。
其中V级属于危急家族性缺陷;IV级属于严重家族性缺陷;III级属于较严重家族性缺陷;II级属于一般家族性缺陷,I级属于轻微家族性缺陷。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六条江西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全省输变电设备家族性缺陷界定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当怀疑缺陷为家族性缺陷时,负责组织进行界定,审批并下达反事故技术措施。
第七条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提供技术支持,承担设备解体分析、诊断试验的技术指导以及全省家族性缺陷设备的统计分析和提出缺陷处理意见等工作。
第八条各供电公司、超高压分公司根据设备分级管理规定,负责相关设备的家族性缺陷的初步统计、分析、上报,待状态检修专家组界定后,根据省公司下达的反措落实缺陷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上报省公司生产技术部及省电科院备案。
第三章程序和要求第九条家族性缺陷处理必须实行闭环管理,其管理程序包括:各供电公司、超高压分公司上报疑似家族性缺陷—电科院调查统计分析—省公司组织界定并提出处理意见—省公司发布家族性缺陷信息及反措要求—各供电公司、超高压分公司进行家族性缺陷设备汇总及相关家族性缺陷处理—各供电公司、超高压分公司上报处理结果。
缺陷分类分级管理
![缺陷分类分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cd99ecd941ea76e58fa0450.png)
附录E:缺陷分类分级管理根据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中设备缺陷的分类原则,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
1.一般缺陷:是指对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检修计划或日常维护工作中去消除2.重大缺陷:是指缺陷比较严重,但设备仍可短期继续安全运行,该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应加强监视3.紧急缺陷; 是指严重程度以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的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根据供电系统常用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中的缺陷进行整理,对缺陷现状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并制定缺陷处理计划及措施,跟踪缺陷处理进度、完成情况,对已处理缺陷及时进行关闭,规范化管理设备缺陷,参照设备缺陷分类分级实施细则。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51.2 断路器71.3 隔离开关81.4 母线101.5 防雷设备101.6 电力电缆111.7 控制电缆121.8 继电器131.9 表计141.10 电力电容器151.11 电压、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161.12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71.13 直流设备201.14 土建部分211.15 变电其它设备222 通讯、计算机、远动、消防系统分类标准232.1 通讯232.2 计算机系统252.3 远动部分262.4 消防系统273 电力线路设备缺陷分类标准283.1 导线及架空地线283.2 绝缘子及金具293.3 杆塔313.4 横担323.5 拉线333.6 柱上开关333.7 配电变压器及令克343.8 避雷器35 3.9 接地装置35 3.10 线路电力电缆36附件1:设备缺陷记录25 附件2:线路缺陷记录26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分级标准1.1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1.1.1紧急缺陷1.1.1.1绝缘油不合格或呈酸性、水份严重超标、气相色谱分析重要指标超标或有明显隐患,油中烃类、氢气产气速率超过10%/月或0.25ml/h(开放式)和0.5ml/h(密封式);1.1.1.2内部有异常响声,套管严重破损、裂纹、有严重放电声,套管漏油,油位超过下限,密封失效,套管tanδ明显增长且超标,电容量与出厂值差别超出±5%;1.1.1.3引线或桩头过热发红(超过95℃);1.1.1.4电气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不合格;1.1.1.5测温装置全部损坏或失灵(220千伏及以上的油温温度计);1.1.1.6压力释放阀误动;1.1.1.7主变压器强油循环冷却器全停或失灵一半以上,影响出力或威胁安全运行;1.1.1.8潜油泵及油流继电器失灵;1.1.1.9本体漏油严重或大量喷油,油面低到—30℃油面线以下、油枕看不见油位;1.1.1.10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动作异常,极限位置不能闭锁,操作卡阻或跳档,滑档、指示动作不可靠,接触电阻不符合要求;1.1.1.11气体继电器内有气、漏油;1.1.1.12安全口隔膜或玻璃破碎1.1.1.13铁芯或外壳接地不良,接地电流不合格,串接电阻后仍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并有发展的趋势;1.1.1.14电抗器混凝土支柱有裂纹、支持瓷瓶有损伤;1.1.1.15电抗器线圈表面有树枝状放电现象。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规定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499233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7.png)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规定为了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设备管理的质量与效果,建立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是指根据电力设备的特点和管理需要,制定系统地管理和处理电力设备缺陷的规定和程序。
本文将从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组织架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规定。
一、制度的目的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工作,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设备等。
三、组织架构四、主要内容1.缺陷发现与报告2.缺陷分类与登记根据缺陷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缺陷进行分类,并将其登记在设备缺陷管理系统中。
对于严重和重要缺陷,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缺陷处理与维修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要求明确缺陷的处理程序和责任。
对于一般性的缺陷,可以由设备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和维修;对于重大和紧急缺陷,要及时调动维修人员和相关资源进行处理,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4.缺陷分析与防范制度要求对缺陷进行分析,找出缺陷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缺陷的发生和影响。
5.缺陷管理与追溯制度规定了设备缺陷管理的整个过程,包括缺陷的发现、报告、处理、维修和分析,要求建立健全的缺陷管理和追溯制度,确保每一步骤的操作和记录真实可靠。
以上为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制度的规定和实施,可以提高电力设备的管理水平,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较广,几乎涵盖了所有与电力设备相关的工作和设备。
制度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组织架构来负责管理和领导,委员会的成员要具备相关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最后,制度要求对设备缺陷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追溯,以确保缺陷的有效处理和分析。
设备缺陷管理规定
![设备缺陷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bdf5bbfc77da26925c5b01d.png)
为全面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缺陷,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尽快消除设备隐患,掌握设备的运行规律,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指导思想1、指导思想:增强设备缺陷管理意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健康运行。
2、目的:具体落实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缺陷管理必须形成“闭环”,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可操作性。
3、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10kV及以上输变电设备。
二、缺陷的性质及消除期限1、紧急缺陷:指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连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此类缺陷必须尽快消除(24小时内安排临时或事故检修)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
2、重大缺陷:指缺陷比较重大,但设备仍可维持短期运行。
此类缺陷应在短期(一周)内消除,消除前应对该设备进行严密监视。
3、一般缺陷:指缺陷范围较小,对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设备缺陷,列入月度检修计划进行处理。
三、缺陷管理流程1、生产部为设备缺陷管理的主管单位,服务公司生产部为设备缺陷管理的协管单位。
2、公司生产部和服务公司生产部各设一名专责,具体负责设备缺陷的日常管理工作。
3、调度所、信息管理中心、计量所、送电公司、变电公司为设备消缺的具体实施单位。
4、设备缺陷管理(1)设备缺陷管理实行微机(生产MIS)管理,设备的所有缺陷管理流程都应在生产MIS上进行,特殊情况用消缺通知单来实现闭环管理。
(2)运行人员发现紧急缺陷时,在按照现场运行规程进行必要的应急措施后,应首先汇报调度,交当值调度值班员处理,需要立即消缺的,当值调度值班员应直接通知检修维护单位负责人组织消缺,同时上报生产部缺陷管理专责,事后生产部应给检修维护单位补发消缺单。
(3)运行人员发现其它缺陷后应对设备缺陷作出正确判断,由所属各班班长审核后录入生产MIS系统,同时报生产部缺陷管理专责。
(4)对特别重大和紧急缺陷,设备检修维护单位负责人在接到设备缺陷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消缺。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备缺陷管理规定国网(运检3)297-2014(文号国家电网企管〔2014〕752号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备缺陷管理规定国网(运检3)297-2014(文号国家电网企管〔2014〕752号](https://img.taocdn.com/s3/m/f56a9bfb79563c1ec4da71c7.png)
规章制度编号:国网(运检/3)297-2014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备缺陷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电网设备管理,提高缺陷闭环管理水平,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电网设备缺陷管理主要包括缺陷的发现、建档、上报、处理、验收等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和检查考核等工作。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总(分)部、各单位及所属各级单位(含全资、控股、代管单位)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工作实行归口管理。
国网运检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运检部、省检修(分)公司运检部、地市(区、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地(市)公司")运检部、县(市、区)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县公司")运检部(以下简称“各级运检部门”)为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国网设备状态评价中心、省设备状态评价中心(以下简称“各级评价中心”)负责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省检修公司中心(分部)、地(市)公司检修分公司、县检修(建设)工区(以下简称“运检单位”)为电网设备缺陷管理的具体实施单位。
第五条国网运检部职责:(一)负责制订公司电网设备缺陷管理的制度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二)指导设备缺陷管理工作,完善公司标准缺陷库,组织研究解决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工作中的管理问题和重大技术问题;(三)负责组织编制公司输变配电设备缺陷统计分析报告,组织开展设备运行评价工作,指导反事故措施、大修技改计划的制订和设备选型;(四)完善技术支持手段和装备配置,组织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带电检测和状态监测技术;(五)负责公司系统具有代表性的电网设备家族缺陷发布,组织协调公司系统家族缺陷的排查治理工作;(六)负责公司输变配电设备缺陷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七)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各省公司技术人员缺陷诊断分析和处理技能水平。
电气设备缺陷管理制度(3篇)
![电气设备缺陷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a760d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a.png)
电气设备缺陷管理制度1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实现安全经济供电,必须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2所有设备必须按照铭牌或制造厂家的规定参数运行,并严格执行有关的运行、检修规程。
3对所有的电气设备,一律实行车间主任领导下的“三种人”管理责任制。
4设备缺陷的分类Ⅰ类缺陷:设备出现绝缘、强度、温升等各方面超过运行参数极限值,严重危及安全运行,如不立即处理有造成断线、停电和设备损坏的可能,以及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和稳定运行的缺陷。
Ⅱ类缺陷:虽未超过允许极限,但异常变化较大,在短期内发展将对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构成威协的缺陷。
Ⅲ类缺陷:一般性缺陷,对设备的安全及经济运行无明显障碍,缺陷在短期内也无继续恶化的可能。
5设备缺陷的汇报、处理与注销5.1Ⅰ类设备缺陷随发现立即汇报。
Ⅱ、Ⅲ类缺陷按月集中汇报,汇报时间为每月____日。
5.2运行设备发生缺陷,运行班长应直接向值长及车间值班领导汇报。
5.3消缺责任单位应根据消缺通知的要求及时组织消缺。
Ⅰ类缺陷从提报到注销不得超过____小时。
对于Ⅱ、Ⅲ类缺陷的处理,消缺单位必须提报生产计划和停电申请。
Ⅱ、Ⅲ类缺陷的最长处理周期分别为____月和1季度。
5.4缺陷处理结束后,应履行验收制度,不经验收,严禁恢复送电。
5.5消缺及运行单位应严格执行缺陷注销制度。
缺陷处理后,应以工作票形式向值长汇报消缺情况,无此汇报,将以未完成生产任务考核。
6各班组应按规程要求通过巡检、检修、试验、分析等各种手段及时发现缺陷,按消缺传递程序汇报,并积极设法消缺。
在缺陷未消除前,运行人员应按缺陷性质采取监督措施,保证缺陷不再继续发展。
7凡属人为因素延误消缺致使缺陷扩大或造成事故,将以渎职行为按厂有关规定自上到下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
人为因素主要发生在缺陷提报环节、缺陷传递环节、缺陷处理环节。
8设备缺陷处理必须严格办理工作票,并按要求履行工作许可手续。
电气车间____年____月____日电气设备缺陷管理制度(2)是一种用于管理和处理电气设备缺陷的制度。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f4055cd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3.png)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本一、管理目的配电室设备是企业安全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制定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设备缺陷的发现、报告、处理和记录,实现设备缺陷的及时修复和管理。
二、管理责任1. 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责任由设备管理员负责,具体分工如下:a. 设备管理员负责定期巡检设备,发现设备缺陷及时进行处理;b. 负责设备缺陷的登记和记录,确保缺陷的修复情况得到有效记录;c. 协助相关部门制定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d. 提供设备缺陷修复的必要支持和配合。
2. 相关部门的责任:a. 设备维修部门负责设备缺陷的及时维修和处理;b.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缺陷进行监督和检查;c. 部门领导负责制定配电室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三、设备缺陷的发现和报告1. 设备管理员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发现设备缺陷时,应立即进行记录,并及时向设备维修部门进行报告。
2. 员工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发现设备缺陷,应立即向设备管理员或设备维修部门进行报告。
3. 设备维修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调查核实缺陷情况,并制定修复计划。
四、设备缺陷的处理和修复1. 设备维修部门应根据设备缺陷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按照维修计划进行修复。
2. 设备缺陷修复时,应确保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要求进行操作,避免造成二次事故。
3. 设备缺陷修复完成后,设备维修部门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设备管理员进行验收,并记录缺陷的修复情况。
五、设备缺陷的记录和归档1. 设备管理员应将设备缺陷的报告、处理和修复情况进行记录,并按照规定的归档要求进行归档。
2. 设备缺陷的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a. 设备缺陷的具体描述和发现时间;b. 设备缺陷的处理和修复情况;c. 设备缺陷的验收结果。
六、设备缺陷的统计和分析1. 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对设备缺陷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缺陷的数量、类型和修复情况等。
2. 设备缺陷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应上报相关部门,供其参考改进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备缺陷管理规定国网 运检 文 国家电网企管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备缺陷管理规定国网 运检 文 国家电网企管](https://img.taocdn.com/s3/m/eb7dbeabdd36a32d72758149.png)
规章制度编号:国网(运检/3)297-2014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备缺陷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电网设备管理,提高缺陷闭环管理水平,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电网设备缺陷管理主要包括缺陷的发现、建档、上报、处理、验收等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和检查考核等工作。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总(分)部、各单位及所属各级单位(含全资、控股、代管单位)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工作实行归口管理。
国网运检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运检部、省检修(分)公司运检部、地市(区、州)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地(市)公司”)运检部、县(市、区)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县公司”)运检部(以下简称“各级运检部门”)为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国网设备状态评价中心、省设备状态评价中心(以下简称“各级评价中心”)负责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省检修公司中心(分部)、地(市)公司检修分公司、县检修(建设)工区(以下简称“运检单位”)为电网设备缺陷管理的具体实施单位。
第五条国网运检部职责:(一)负责制订公司电网设备缺陷管理的制度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二)指导设备缺陷管理工作,完善公司标准缺陷库,组织研究解决电网设备缺陷管理工作中的管理问题和重大技术问题;(三)负责组织编制公司输变配电设备缺陷统计分析报告,组织开展设备运行评价工作,指导反事故措施、大修技改计划的制订和设备选型;(四)完善技术支持手段和装备配置,组织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带电检测和状态监测技术;(五)负责公司系统具有代表性的电网设备家族缺陷发布,组织协调公司系统家族缺陷的排查治理工作;(六)负责公司输变配电设备缺陷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七)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各省公司技术人员缺陷诊断分析和处理技能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变电运行设备缺陷管理规定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输变电运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1、总则为加强设备的缺陷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经济、优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设备缺陷管理的目的,●及时的和有计划的处理设备存在的缺陷;●通过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从设备运行的角度引导基建、改造的设备选型;●为制定通用的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大修改造计划,提高处理设备缺陷的水平作好有关技术准备;●强调设备分级管理,各级都应做好相应的缺陷管理工作。
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积极建立设备缺陷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设备缺陷的处理效率、监督考核和统计分析功能。
集团公司所属各技术机构、各供电分公司的运行、检修、生产技术管理等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均应熟悉本制度,并严格执行。
2、设备缺陷管理的范围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防止电气误操作闭锁装置变电设备构架、基础、电缆沟道通讯、远动、计量系统及其辅助设备生产房屋建筑、照明、给排水和通风设备、消防设施、防盗设施、遥视系统和防小动物措施电力电缆及附件架空线路导地线、绝缘子、金具、杆塔、拉线及基础线路防护及交叉跨越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可能危及输变电设备的周围环境3、设备缺陷的定义和分类设备缺陷的定义设备缺陷是指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异常,这些异常将影响电网和设备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
设备缺陷的分类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类。
3.2.1 紧急缺陷对人身、系统或设备有严重威胁,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障碍或事故的设备缺陷。
3.2.2 重大缺陷对安全、经济、优质运行影响较大,但能短期坚持安全运行,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成为紧急缺陷者。
3.2.3 一般缺陷对设备正常运行虽有影响,但尚能坚持安全运行的设备缺陷。
4、设备缺陷处理的时限紧急缺陷的消除时间或立即采取限制其继续发展的临时措施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重大缺陷的消除时间不超过半个月 (经研究和审批后,可进入定期监视状态) ;一般缺陷的消除时间不超过半年;5、设备缺陷管理的职责分工设备缺陷管理实行集团公司、供电分公司、设备运行维护部门、班组(站)四级管理。
集团公司设备缺陷管理由生产副总经理、分管生产副总工程师、集团公司生技部、试研所及调度中心分级负责5.1.1 集团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和分管生产副总工程师的职责5.1.1.1 在接到需要集团公司做出决策处理的紧急重大缺陷汇报后,及时作出决策指令;5.1.1.2 对重大设备问题处理进行最终裁决。
5.1.2 集团公司生技部的职责5.1.2.1 负责设备缺陷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监督下级责任部门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掌握紧急缺陷和重大缺陷的处理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5.1.2.2 协调和监督下级部门设备缺陷信息的分析、分类、汇总、统计、评价和考核工作;5.1.2.3 负责集团公司设备缺陷信息的分析和评价工作;5.1.2.4 每月定时发布缺陷管理统计和考核结果;5.1.2.5 对分公司上报的220kV及以上部分重大和紧急缺陷提出处理意见。
5.1.3 研试所、调度中心的职责5.1.3.1 负责收集、统计、分析供电分公司上报的缺陷材料,提出考核意见和运行管理建议上报集团公司生技部。
供电分公司设备缺陷管理由生产副总经理领导,生技部是设备缺陷的归口管理部门,设专职或兼职专工负责管理。
5.2.1 供电分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职责5.2.1.1 在接到紧急缺陷汇报后,及时作出决策指令;5.2.1.2 负责对缺陷的定性或处理方案进行最终裁决。
5.2.2 供电分公司生技部职责5.2.2.1 负责设备缺陷全过程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责任部门及时消除设备缺陷;5.2.2.2 负责分析运行、检修等责任部门提出的设备缺陷类别的确定、设备缺陷的原因分析和消缺工作中的有关技术方案,提出处理意见;5.2.2.3 负责审核责任部门上报的消缺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措施建议;5.2.2.4 负责组织重要设备消缺工作的验收;5.2.2.5 负责分公司所辖设备缺陷信息的分析、分类、汇总、统计、评价和考核工作;5.2.2.6 负责上报分公司所辖设备缺陷的汇总、统计结果,反事故措施意见和需要集团公司协助处理的220kV及以上部分重大和紧急缺陷。
供电分公司运行、检修部门的职责5.3.1详细记录设备缺陷内容,对设备缺陷及时进行分析,确定缺陷产生的原因,并制定消缺方案和计划;5.3.2根据设备缺陷提出消缺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措施意见(建议),并组织班组对尚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进行有效的监督;5.3.3负责对管辖范围内设备的缺陷进行整理、分析、分类、汇总、统计,并及时上报至分公司生技部;5.3.4运行部门应及时将缺陷定性,提出处理意见并将信息报送到有关部门,督促检修部门及时消除缺陷,组织并参与设备缺陷的消除验收工作;5.3.5检修部门应及时组织消缺,对重大、一般缺陷应提出消缺计划及临修计划,征得运行部门同意,组织班组实施,按期完成,并保证质量,参加设备消缺的验收工作;5.3.6应由分公司以外单位处理的设备缺陷,其在缺陷处理流程中的工作,由检修部门负责办理;5.3.7调度值班人员应根据运行部门意见结合缺陷紧急程度安排好运行方式,为处理缺陷提供必要的条件,根据缺陷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缺陷对系统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运行、修试班组的职责5.4.1 运行班组(站)及运行人员的职责5.4.1.1 负责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缺陷,作好记录;5.4.1.2 发现缺陷后,应及时报告运行部门和调度值班员, 对有紧急缺陷的设备能否继续运行做出初步判断并提出具体建议;5.4.1.3 对不能及时消除的缺陷在运行中加强监控;5.4.1.4 消缺验收合格后,在缺陷记录上注销并签名。
5.4.2 修试班组及修试人员的职责5.4.2.1 负责提高检修质量,保证检修后的设备无遗漏缺陷;5.4.2.2 对暂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采取补救措施并通知运行部门在运行中加强跟踪监控,防止缺陷发展扩大;5.4.2.3 将在检修、试验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及缺陷消除情况报告运行部门和本专业主管,并记入设备档案。
6、设备缺陷的统计、上报、汇总和考核对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设备,供电分公司在发现紧急缺陷时,应由分公司生技部尽快电话报告集团公司生技部,随后书面详细报告集团公司生技部和试研所高压室(一次设备)或调度中心继保部(保护设备)(具体参考《重要生产信息汇报制度》和广电运部[2003]109号)。
各供电分公司应每月对缺陷的发现和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6.2.1各修试、运行班组每月底汇总设备缺陷记录,统计当月的紧急、重大、一般缺陷的发现日期及缺陷内容,统计紧急、重大、一般缺陷消缺率,上报各自上级部门。
6.2.2检修、运行部门每月3日前统计上月的紧急、重大、一般缺陷的发现日期及缺陷内容,统计紧急、重大、一般缺陷消缺率、消缺及时率,上报分公司生技部。
消缺率的计算消缺率=缺陷总条数统计期间存在、发现的消除缺陷总条数×100% 消缺及时率 =应消缺总项数按时完成消缺项数×100%6.2.3 缺陷管理的考核和评价设备缺陷管理的考核按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由供电分公司生技部负责缺陷管理的考核和评价,内容包括:● 消缺率紧急缺陷消缺率:100%重大缺陷消缺率: 80%一般缺陷消缺率: 70%● 消缺及时率紧急缺陷消缺及时率:100%重大缺陷消缺及时率: 80%一般缺陷消缺及时率: 70%● 重复消缺● 缺陷发现、汇报或汇总不按要求上报或上报不及时注:对因设备不能停电等原因不能消除的缺陷,检修部门应书面报告,经分公司生技部认可后,可不考核。
各供电分公司应在每月的5日前汇总上月的缺陷报表(只含紧急和重大缺陷)和相应制定的反事故措施,报表分为一次和二次设备两个部分,用电子表格形式发送集团公司生技部和分送省试研所高压室、调度中心继保部。
(具体表格见附件二和三)对重复性缺陷和多发性一般缺陷,各分公司应按设备类别、规格型号对缺陷的技术原因进行分析、统计和说明,并按条的规定一并上报。
(具体填写表格见附件二和三)省试研所高压室、调度中心继保部应根据基层上报材料进行汇总分析,提出考核意见和运行管理建议,于每月10日前报集团公司生技部。
由集团公司生技部编制生产技术月报予以公布。
具体考核方法另行制定。
7、附则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本制度由集团公司生技部负责解释。
本制度有关部门名称定义如下:运行部门:各分公司负责设备运行管理的生产部门。
如变电部(工区)、输电部(工区)、调度中心。
检修部门:各分公司负责设备检修、试验的生产部门,如检修部(分场)。
如果在机构设置中,运行、检修职能放在同一生产部门,则缺陷处理流程中有关运行部门、检修部门的职责均由该部门承担。
附件一:设备缺陷的分类标准1、紧急缺陷变电部分a.设备接头发热烧红、变色。
b.设备瓷件有明显裂缝。
c.设备内部有明显的放电声或异音。
d.设备的绝缘、温升等技术参数超过极限值。
e.主设备与地网没有可靠连接。
f.外绝缘有严重放电现象。
g.高、低压室、开关柜防小动物措施失效。
1.1.1变压器a.冷却装置故障严重,影响出力或威胁安全运行。
b.分接开关操作卡阻或跳档。
c.铁芯接地电流不合格,串接电阻后仍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并有发展的趋势。
d.本体漏油严重或大量喷油。
e.套管漏油,套管油位超过下限,密封失效。
f.主变油箱进水。
g.潜油泵损坏,金属物可能进入油箱。
h.电气及油试验结果严重超标。
1.1.2高压断路器a.操动机构有卡涩,运行中有拒合、拒分或误合、误分的现象,储能元件损坏,液(气)压机构的压力超出闭锁限额,油开关严重漏油或大量喷油,不能保证安全运行者;b.开关短路开断电流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又无保证安全运行的措施,额定电流小于负荷电流者。
c.SF6开关设备的SF6气体质量不合格,或有严重漏气,其压力低于制造厂规定的下限。
d.真空开关的真空泡有裂纹或严重漏气者。
e.真空开关的真空泡失去光泽、发红。
f.液(气)压机构油(气)泵频繁启动,打压间隔时间小于10分钟,连续5次及以上者。
g.断路器辅助接点、液(气)压闭锁接点失灵。
h.断路器绝缘拉杆脱落。
1.1.3刀闸、母线a.瓷件有破裂,刀闸触头铸铝件部分有裂纹。
b.刀闸严重锈蚀,以致操作卡阻,不能正常停送电。
c.母线一串绝缘子串上零值或破损瓷瓶片数110kV 3片、220kV 4片、500kV 4片及以上者。
1.1.4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a.漏(气)油严重或大量喷油。
b.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失压、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
c.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本体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