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

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目前,我们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中就存在着低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我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反思,总结出以下制约有效教学顺利开展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突出问题

问题之一:学习内驱力严重匮乏

2010年11月,我们数学组对我校七年级的150名学生进行了“新课堂与初中数学发展的差异”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仅有62.32%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这其中只有14.34%的人认为学数学是“从数学中获益”,而不是升学需要。新课程标准倡导“操作、探索、交流”,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思维水平的提升、用数学意识的增强,而这些恰恰需要启动学习内部动机,正好击中了学生的“软肋”!

问题之二:合作学习形式化带来的低效率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代表了学习方式的更新,但并非每节课、每个环节所必须的,“合作次数”的多寡更不是检验一节课优质、高效的唯一标准。合作代表了优势之间的互补,取长补短预示了共同提高,这与“不同的学生实现不同的发展”

如出一辙。合作代表了教育理念的转变与更新,“交流、合作”的人才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迫切需要的。

问题之三:现代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滥用

现代教学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活力。数学的抽象性对13、14岁的学生来说意味着枯燥。信息技术的尝试运用,相对于黑板粉笔略显新鲜,一些难于用传统手段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数学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多媒体技术也是如此,用的不妥,只会冲淡数学应有的味道。纵观数学课堂,似乎大有“多媒体非用不可”,教师是“多媒体的驾驭者”的味道,原有的新鲜感渐渐淡去,不少学生因多媒体带来的视觉、听觉冲击,不仅未能大幅提高,反而使其受挫。

二、应对策略

(一针对问题一,我们提出以下策略

1、目标引领,明确学习方向

布鲁姆说,教学内容固然重要,但在教学中期待学生发生行为变化比教学内容更重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有计划地培养人,学生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教学内容虽然是教育改革的载体和基础,但它必须转化为清晰、具体、可测的目标,我们才能够开展有效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行为理应从内容中心走向目标中心。

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利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交流合作等系列手段,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探索、验证,达到思维水平的提升。期间,目标既是起点,又是归宿。学生有着展露身手、渴求成功的强烈愿望,而学习行为的方向性、效率性

在愿望的实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作时机的把握、学习行为的调控、学习效果的检测,都可以用学习目标来衡量。

学习行为的盲目是发展的首要障碍。目标的引领,努力的方向清晰自然——遭遇困难,从目标中寻找根源,有的放矢地采取补救措施;偶遇成功,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回顾、总结、升华和拓广,进而迎接新的挑战。这样不断产生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就会转化成学习的内动力,充分的发展就是点滴努力汇集的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学习激情宛如一座火药库。那么,学习目标就是点燃火药库的导火索。令不同层次学生焕发出学习热情,在各自的基础上实现不同的发展,目标激活内驱是第一位。

2、问题导航,提升思维水平

“知识是数学的躯干,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主旋律,让不同的思维方式碰撞、交融,而不是在单纯的、浅显的层次原地踏步,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初衷。

国外不少专家在听完我们的课后感慨,学生让老师教的竟然没问题了。不否认,新课改打造了一大批活力四射、优质高效的课堂,但这绝不等同于学生不再有问题了,问题是运动变化的,问题是多角度、多层次的。通过学习,学生会不断解决所遇到的亟待解决或新情境下的困惑,但伴随阶段成功,原有问题的拓展、崭新层面的疑惑又会成为学生的挑战,进而,再分析,再解决,如此反反复复,学生的各种能力就得到培养和提高。

“问题串”是北师版教材的特色。课堂上,教师善于为学生设置一些由浅入深、多角度、多侧面、灵活善变的问题。一方面,为学生创设发展的平台,化解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不断增强,达到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破解问题的目的。

“为什么”、“怎么样”、“如何解决”、“能否拓展”是问题化的标志,其实,学习目

标同样可以用问题的形式设置。提出问题,就是激发学生探索欲;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用性;深化问题,迎接新的挑战。学习内驱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这是为学生实现主动发展架设金桥。

3、评价保障,感受成功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便于改进教和学。评价提倡发展性,即以检测为手段,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亮点,继而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矫正前行或保持优势、继往开来。学习是需要持久的激情和动力,评价成为了产生学习内驱力的催化剂。

评价是多元化的,每个人既是评价的主体,又作为评价个体。发现他人的优势,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出他人的不足,为自我进步积累经验。评价又是全方位的,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渗透其中的过程和情感的评价。发现积极的情感,大嘉褒奖,树立学习的典型;发现巧妙的方法,创设施展的舞台,培养拔尖人才;发现落伍者,不断鞭策,耐心指导,精于引领,促使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评价又是客观的,绝不“一批到底”,不搞表扬泛滥,打造适宜学生发展的良好“评价环境”。

作为成长中的人,迫切期盼成功的背后是脆弱的情感。教师是教学的管理者、引导着,既要善于捕捉不同层次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又要能够敏锐发现他们的失误并巧妙地指出令其改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我们的评价心领神会,满怀感激投入新的学习中去。能否产生积极的情感是评价适度、适时、有效的标尺,学习内驱力其实是积极的评价的副产品。

(二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二,我们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规划先行,避免合作的盲目

人所共知,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合作的随机和盲目使课堂教学效果锐减。

因此,授课之前,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细化合作的时机、频数、内容的具体势在必行。

2、独立思考为主,合作交流为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布愿望明显高于倾听。别人的思考途径、解决方法再好,只能当作参考、借鉴,自身的方法再有缺陷,仍然想方设法加以完善、提高。

课堂教学中,新问题出现了,不妨留给学生一些自行解决的时间和空间。单独解决越有困难,合作的愿望愈强烈。达到这样得火候,合作的效率就不用学校和教师费心了。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扬长避短”,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三

传统手段不是一无是处,现代手段也不是万能的金钥匙。同样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善用之,如虎添翼;不善用之,削足试履”。将各种手段有机整合使用,而非作秀单纯寻求新鲜和刺激,力、热、声、光、电的效果固然不错,但如果因厚此而薄彼,甚至还不如传统教学,我们能否领略一下教学手段的简约美?

总之,有效教学和其他教学改革一样,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我们从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获得具体的发展和进步的立场思考问题,就一定会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把有效教学推向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