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这为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和自然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基础。
中国的人文地理包括历史名城、文化景观以及人文遗产等,而自然地理则包括山脉、河流、湖泊、草原和珊瑚礁等。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并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中国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一、人文地理1. 历史名城中国拥有众多历史名城,如北京、上海、南京等。
这些城市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名城以其古老的建筑、传统艺术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2. 文化景观中国的文化景观包括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这些景点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这些景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自豪感的体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3. 人文遗产中国的人文遗产丰富多样,包括丝绸之路、孔庙、峨眉山等。
这些遗产记录了中国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展示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人文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然地理1. 山脉中国拥有众多壮丽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华山等。
这些山脉为中国赋予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和自然探险者。
山脉也为中国的水资源提供了重要支持,是蓄水和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域。
2. 河流与湖泊中国的大江大河众多,如长江、黄河、松花江等。
这些河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并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
同时,中国的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不仅提供了水源,还是众多珍稀生物的栖息地。
3. 草原与珊瑚礁中国的草原分布广泛,如内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草原等。
这些草原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国南海的珊瑚礁也是世界知名的自然景观,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了众多潜水爱好者。
三、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相互关系及对中国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中国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环境特点。
中国地理常见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总结
中国地理常见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总结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地理和悠久人文地理的国家。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互交织,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本文将对中国的常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进行总结和概述,以展示中国独特的地理魅力。
一、自然地理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几乎涵盖了各种自然地理类型。
以下是中国常见的自然地理特征。
1. 高山中国地处亚洲大陆板块的交汇处,拥有众多的高山地区。
西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其中包括珠穆朗玛峰,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高山,如神农架、昆仑山和秦岭等。
2. 平原河流是中国平原形成的重要原因。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平原,如华北平原、松辽平原和四川盆地等。
这些平原以广阔的土地、肥沃的农田和丰富的资源而闻名,也是中国人口集中的地区。
3. 河流中国拥有众多重要的河流,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江和黄河。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对中国的经济和交通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4. 湖泊中国有众多著名的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等。
其中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它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
湖泊在环境与旅游资源方面对中国具有重要的贡献。
二、人文地理中国的人文地理是丰富多样的,几千年的历史和多民族的聚居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以下是中国常见的人文地理特征。
1. 古城镇中国有许多古城镇,这些古老的城镇保存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例如,丽江古城是中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保留了纳西族的传统建筑和文化风情。
其他像乌镇、平遥和古城西安等地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名胜古迹中国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一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例如,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故宫是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宫,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其他著名的名胜古迹还包括兵马俑、颐和园和西湖等。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主要是指涉及到中国人类活动和文化活动对对地理空间
及其环境造成的定量或定性影响,其内容有以下几点:
1、中国人文地理的历史发展。
从汉唐以来,中国的地域边界及其人文景观、社会结构、历史文化均有重大变化;它以不同方式推动了社会发展,影响
着中国地理空间的结构形态。
2、中国人文地理的板块组成。
由山川、平原、盆地、海岸、热带、寒带、草原、湖泊、岛屿等多种地质构成,呈锯齿状,极大地扩展了中国人类活动和
文化传播的空间跨度。
3、中国人文地理的环境背景。
中国曾经是一个特殊的“箱子”,它被孤
岛化,被蕴藏在更宏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通过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吸引众多人类文明的活动。
4、中国人文地理的分区格局。
中国的分区格局由行政区划、城乡关系、
气候区域、水文区域、植被区域、人口分布、地质地区等多种要素组成,其丰
富的格局使中国发育成一个复杂多变、思想文化多元一体的社会体系。
5、中国人文地理的经济空间。
中国自古以来,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
瞩目,人们不仅在自然地理空间扩展,更在经济空间开拓,形成以城市、劳动
力网、产业区和物流网络为主的配套设施,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中国的人文地理知识参差复杂,涉及到诸多学科,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地理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中国地理学系统,理解中国现代地理
发展,让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
地理知识 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地理知识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国家。
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和水系等自然要素,而人文地理则包括人口分布、文化传统和历史遗迹等人文要素。
以下将分别对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进行介绍。
一、中国的自然地理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广泛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和河谷等。
从东部的中国东海沿岸到西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地形层次分明。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和最长的河流,如珠穆朗玛峰和长江。
2. 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众多,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南方地区湿润多雨,呈现绿色和湿润的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呈现干燥和草原气候特征。
3. 水系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江、黄河和西湖。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黄河则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西湖则是浙江省最美丽的湖泊之一。
二、中国的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
这种人口分布差异主要由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所致。
2. 文化传统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包括汉字、传统节日、传统艺术和饮食文化等。
汉字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字,流传至今;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传统艺术如京剧和中国画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是世界闻名的,如四川川菜和广东粤菜。
3. 历史遗迹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包括长城、故宫和兵马俑等。
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之一,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是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则是秦始皇陵的守护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陶俑坑。
总结一下,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十分丰富多样。
自然地理包括多样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水系,而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分布、文化传统和历史遗迹。
这些丰富多样的地理特征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国家。
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人文地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人文地理的国家。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相辅相成,相互交织,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人文地理景观。
本文将从九个方面介绍中国的人文地理。
一、历史名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遍布着众多历史名城。
例如,首都北京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世界遗产景区故宫、天坛等。
西安则以兵马俑和古城墙而闻名,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
二、名山大川中国地理大势纵横纵横,山川众多。
华山、黄山、峨眉山等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而吸引着众多游客。
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串联起中国各个地方,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三、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如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
这些遗产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成为了世界的瞩目之处。
四、民俗风情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族群体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
例如,西南地区的藏族和彝族保留着传统的服饰、音乐和舞蹈,东北地区的满族保留着传统的葬礼仪式等。
五、古镇水乡江南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古镇水乡区域,如苏州、杭州的西湖、乌镇等。
这些古镇水乡以其精美的园林、古老的街巷、独特的水乡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
六、民间艺术中国民间艺术丰富多样,如京剧、评剧、昆曲等,舞蹈、音乐、书法等。
这些民间艺术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七、宗教文化中国有多个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许多寺庙和佛塔成为文化名片。
同时,中国的道教文化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八、民间传说中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如《白蛇传》、《西游记》等,这些故事不仅传承了中国民族的智慧,也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民族节日中国的民族节日多种多样,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遗产,人们通过庆祝这些节日,表达他们的喜悦和祝福。
中国的人文地理
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人文历史的国家,其人文地理特征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的人口分布、历史遗迹、传统习俗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人文地理。
一、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着庞大的人口规模。
人口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地理格局和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陆地面积有限,人口较为集中,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
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较为恶劣,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二、历史遗迹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因此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
这些历史遗迹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例如,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建筑物之一,它不仅有防御功能,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抵御外敌侵略的象征。
另外,故宫、天坛、兵马俑等历史遗迹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三、传统习俗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俗和传统。
例如,中国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人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中国人民传统的重要节日。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活动,如祭祖、包粽子、赏月等,这些习俗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文化景观中国的人文地理还表现在其独特的文化景观上。
中国有着美丽的山川河流和宏伟的自然风光,如黄山、桂林、西湖等自然景观;同时也有许多古镇、园林、庙宇等人文景观。
这些文化景观既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总结:中国的人文地理不仅反映了国家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还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人口分布影响着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历史遗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传统习俗是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景观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和旅游的场所。
中国的人文地理既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
中国人文地理
一、何谓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就是把人文现象放到空间的坐标上,以人文现象(人文事象、文化景观)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明什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指的是某一块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一方人”,则是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
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世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1、南北差异:南繁北齐: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南细北爽:南方人比较婉转,北方人比较直率南老北孔:南方是老庄学说发源地,北方是孔孟学说发源地南骚北风:南方文学以浪漫色彩的离骚为首篇, 北方文学以现实主义的诗经为首篇南柔北刚:南方杏花春雨江南,南曲如抽丝; 北方古道西风冀北,北曲如抡枪南拳北腿:南北武术差异南骗北抢:南方多“智能型”经济案件, 北方多“暴力型”抢劫案件南米北面:南方人爱米食, 北方人爱面食南甜北咸:南方人口味偏甜, 北方人口味偏咸南敞北封: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 北方多封闭严实南经北政:南方经济文化发达, 北方政治军事活跃南下北上:南方意识形态多次挺进中原, 北方政治军事八次统一大陆南船北马: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 北方以马为主。
南涝北旱:南方多洪涝灾害,北方多旱灾三、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崇拜自然(农业文明)2、改造自然: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2、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3、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及人类生存.4、走向人类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的条件社会持续发展——发展的目的5、人口地理人口分布、人口迁移6、文化地理文化在地理范围的分布:关东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7、经济地理工业经济地理、农业经济地理8、聚落地理乡村——城镇——城市9、旅游地理各大旅游区代表性旅游资源:1、京华旅游区2、中原旅游区3、东北旅游区4、蒙宁旅游区5、西北旅游区6、青藏旅游区7、华东旅游区8、华中旅游区9、川渝旅游区10、西南旅游区11、华南旅游区12、港澳台旅游区10、政治地理行政区划、战略决策、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趋势等11、宗教地理我国的宗教、宗教分布、宗教政策等12、军事地理地理环境对军事行动与国防建设的影响以及军事上运用地理条件的规律四、中国人口地理1、如何看待“人口”与“人手”?1)人口越多,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就越多;2、人口越多,需求也就越大,会促进经济的发展;3、人口+教育=丰富的资源;4、人多力量大,干什么事情都容易1)人口越多,消耗的社会财富也就越多;2、人口越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就越大;3、人口-教育=沉重的包袱;4、人口越多,人均占有的数量就越少。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人文地理资源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使得中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历史人文、文化特色等方面,介绍中国独特的人文地理知识。
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亚洲的中心,也是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枢纽,连接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带。
2. 自然地理特点中国地域广阔,自然地理特点多样。
中国以高山、平原、丘陵、河流等为主要地貌类型,地势起伏,气候多样。
其中,中国著名的山脉有长江、黄河、珠江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中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3. 历史人文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
中国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
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朝代,如夏商周、秦汉、唐宋等,都对中国人文地理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历史遗址和文物众多,如故宫、长城、陵墓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 文化特色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多样化的文化特色。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地理内涵。
此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体现在语言、文学、戏曲、美术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5. 人文景观中国还拥有许多壮丽的人文景观,这些景观以其独特的风貌吸引着游客。
如西安的兵马俑、丽江的古城、敦煌的莫高窟等,都是中国闻名于世的景点。
这些人文景观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中国人文地理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中国人文地理知识丰富多样,既有自然地理的特点,也有历史人文的积淀和文化特色。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世界上独具魅力。
通过了解中国的人文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的风土人情,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人文地理特征的国家,其地理环境与人文背景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相互关联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与其广阔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多种地貌特征。
因此,不同地区和地域拥有各自独特的人文地理特征。
1. 北方平原:中国北方平原地广人稠,土地肥沃。
这里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农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北方平原是中国大部分粮食的主要生产地,农业在社会经济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此外,北方平原还孕育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例如中原文化。
2.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地势平缓,气候湿润,这里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密集和经济繁荣。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同时也拥有许多大城市,如上海和重庆。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吸引了大量人口和投资。
3.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植被繁茂。
这里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生态保护。
西南地区是中国多民族的聚居区,各个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和传统文化。
此外,西南还拥有许多珍贵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需要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二、区域差异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导致了不同地区和地域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差异。
这些差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1.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这里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早期的改革开放政策。
而中国的西部和中部地区相对欠发达,这里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相对贫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
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需要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来缩小。
2. 城乡差距:中国城乡差距较大,这里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农村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和农业劳动力的过剩。
城乡差距在农村地区导致了社会问题,如农民工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特点解析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特点解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人文地理特点的国家。
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同时人文地理特点也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国情和文化。
本文将对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特点展开解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非常广泛多样,包括了高山、平原、水域、草原、沙漠等多种地貌类型。
首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喜马拉雅山脉,其中包括了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
这些巍峨的高山不仅影响着中国的气候和降雨分布,还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珍贵的矿产资源。
其次,中国的平原地区广袤辽阔,适宜农业生产,是中国人口聚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最著名的平原是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域方面,中国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扮演着重要的交通和灌溉作用。
此外,中国还有广袤的草原地区,如内蒙古草原,是重要的畜牧业和旅游资源。
沙漠方面,中国有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呼伦贝尔沙漠,这些沙漠对中国的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
二、人文地理特点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也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人口分布、城市发展、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等方面。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密集区,而西部和北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
这种人口分布格局对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成为了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同时,中国也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城,如西安、成都等,这些城市不仅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方面,中国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丰富多样。
例如,汉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和碰撞也形成了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景观。
综上所述,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国土面貌和民族性格。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作文中描述旳降水,按成因划分属
雨,这种类型旳降水
在图示区域旳时间分布规律
是
。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旳主要外力
是
;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屡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
测该地可能出现旳地理事物有
。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
因旳不同及其治理措施旳差别。
省 (区)
占总 人口 比重
耕地面 积
(万公顷)
水资源总 量
(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 量
(亿立方米)
(%)
①
34.3
532.5
1865.8
② 53.5 1 539.1 727.9
15.8 15.0
(1)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旳简称依次是( )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
第二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一、广阔旳疆域
1.位置优越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中纬度地域 , 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域位于 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 太平洋 ,背靠 亚欧大陆 ,
海陆兼备
2.国土广阔:陆地领土面积约 960万平方千米 ,管辖旳海 域面积约 300万平方千米 。
3.陆上疆域
(1)我国领土旳四至点 最北端:图中旳①为黑龙江省漠河以北旳 黑龙江主航道旳中心线上。 最东端:图中旳②为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旳相交处 。 最南端:图中旳③为南海旳南沙群岛中旳 曾母暗沙 。 最西端:图中旳④为 新疆旳帕米尔高原上 。
我国东部地域发展工业旳条件主要涉及:①地理位置 优越;②资源配置良好;③交通运送以便;④劳动力、技 术、历史条件好;⑤农业基础稳固等。
中国人文地理介绍
中国人文地理介绍中国位于东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特征。
中国的人文地理是指中国国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从中国的人口分布、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城市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拥有近14亿人口。
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人口密集地带,其中包括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
西北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而西南地区则有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这种人口分布的差异主要受到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二、语言文化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汉语是中国的主要语言,分为普通话和方言。
普通话是官方语言,被广泛使用。
除了汉语外,中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如藏语、维吾尔语和壮语等。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文字和文化表达方式。
中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和传统医药等。
中国的书法、绘画、剪纸和戏曲等艺术形式独具特色,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三、宗教信仰中国是一个多神教和多元宗教信仰的国家。
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拥有广泛的信徒群体。
佛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和武当山等。
道教强调个体修身养性,注重自然和谐,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与汉族文化融合形成多元的风貌。
四、城市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成为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代表了中国现代化的成就和变革。
这些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先进的交通系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
同时,中国也在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以缓解大城市的压力和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这些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致力于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总结中国的人文地理是一个兼容并蓄的系统,包含了复杂的人口分布、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化、多元的宗教信仰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独具魅力。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域多样性、人口分布、历史遗迹、传统艺术和中华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章中国的地域多样性中国地域广阔,拥有多种地理特点。
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北部,地势平坦,农业相对发达。
西南地区则是山区密集,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如云南的石林和四川的九寨沟。
东部沿海地区则是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拥有广阔的港口和现代化的城市。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不均衡。
华北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而西部地区人口较为稀疏,有着辽阔的草原和沙漠。
由于中国广大而复杂的地理条件,各地的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第三章中国的历史遗迹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遗迹之一,它起于东部的辽宁,绵延至西部的甘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边防防线。
另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是故宫,位于北京,是中国皇室的宫殿和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第四章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中国的京剧是世界闻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学元素,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中国的国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和表现手法。
传统书法也是中国的重要艺术形式,它强调用笔墨线条来表现文字的美感和意境。
第五章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拥有悠久的中华文化,包括孔子的儒家思想、道家和佛家的哲学、中医药和中国茶文化等。
中国的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欢乐和团结。
中国菜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调味品和烹饪技巧而闻名。
结语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丰富多样,与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密切相关。
从地域多样性、人口分布、历史遗迹、传统艺术和中华文化等方面来看,中国的独特之处使其成为一个令人着迷且不可忽视的国家。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多民族国家,其人文地理概况丰富多样。
本文将以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中国人文地理的方方面面。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地势东高西低,形成明显的地形梯度:东部为平原和丘陵,中部为山地和高原,西部为高山和盆地。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河流、湖泊和丰富的地质资源。
二、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历史遗迹众多,如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这些遗迹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辉煌和繁荣。
三、民族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目前承认的民族有56个。
汉族人口最多,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中国不同地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和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多元文化的基础。
四、宗教与哲学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是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
这些信仰和哲学体系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五、语言文字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拥有广泛的使用人群。
此外,中国还有各种少数民族的语言。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文字之一。
六、文学艺术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巨匠和经典作品。
古代的“诗经”和“红楼梦”,现代的鲁迅、鲁迅、莫言等作家的作品都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每种艺术形式都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七、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中国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充满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活动。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各种不同的菜系和烹调方法,代表了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和热爱。
八、中医与武术中医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传承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传承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人文地理与文化传承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与价值。
本文将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中国地大物博,拥有广泛多样的人文地理特征,每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地理环境。
以下将介绍中国几个典型的人文地理特征。
1. 大陆人文地理特征中国大陆地域辽阔,东西长约5000多千米,南北宽约5500多千米,适宜居住与发展。
这种广袤的土地舒展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例如,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因气候干旱,形成了勤劳朴实的陕北民风,同时也孕育了众多的农耕文明。
而南方的江南水乡,则因其温和湿润的气候,培育了优美的水乡人文景观和良好的农耕生态系统。
2. 沿海人文地理特征中国东部沿海是一个著名的人文地理带,这里汇聚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中国现代工业与商业的重要中心,同时也孕育了包括上海、苏州等城市在内的众多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
3. 高原人文地理特征中国西部高原地区有着独特的人文地理特征。
西藏高原是中国的雪域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这里保存着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和独特的藏族文化。
而青海高原,则是中国的环境保护区,这里的多样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
二、人文地理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中国的人文地理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对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1. 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中国的地理环境极大地塑造了当地的文化氛围。
例如,沿海地区因地理位置的开放和便利,吸引了大量外来文化的输入,孕育了独特的海洋文化和对外交流的倾向。
而靠近河流的地区,则因为水资源的丰富,培养了优秀的农耕文化和工艺制作技术。
2. 人文地理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推动作用中国的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的沉淀,成为中国多元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的人文地理
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特征。
从北方的草原、沙漠到南方的水乡、山峦,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不同地域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的人文地理。
一、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广袤的平原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上。
首先,北方的平原地带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孕育了众多古代文化的发源地。
比如,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长城的延伸地、战国时期的首都中山等,都展示了北方地区的重要历史地位。
其次,北方地区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的故宫和天安门等。
这些遗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并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北方地区还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为特色,如黑龙江的大米种植、内蒙古的草原文化等。
二、东方地区东方地区包括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带,其人文地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发达的经济和多元化的文化。
首先,东方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的代表。
上海、广东等地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吸引着全国甚至全球的人才和资本。
这些地方的繁荣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其次,东方地区文化多元,多个不同民族和外来文化的交汇融合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
比如,上海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深圳的文化氛围受到不同国家的影响。
这些文化元素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文化景观。
三、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包括江浙沪一带和广东地区,其人文地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其水乡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首先,南方地区的河流、湖泊和运河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貌。
比如,苏州的古运河、杭州的西湖等成为了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其次,南方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比如,江苏的园林文化、福建的土楼文化、广东的岭南文化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反映了地方特色,也逐渐形成了南方地区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四、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其人文地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壮丽的山川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
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人文地理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地理资源的国家。
中国人文地理的独特性体现在其多样的文化、宗教、语言和风俗习惯上。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人民的身份认同和生活方式。
二、历史演变中国的人文地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耕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人文地理。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因气候条件适宜而广泛种植稻米,而北方地区则主要种植小麦等作物。
这种南北分工和区域差异直接影响了中国的饮食习惯和风俗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文地理逐渐发展和演变。
在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先后位于中原地区、陕北地区、江南地区等等,每次中心的变迁都带来了不同地区人文地理的差异。
三、文化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中国人文地理的一部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和传统,这种文化多样性丰富了中国的人文地理。
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址和文化景观,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四、区域差异中国地域广大,东西横跨五个时区,南北纵贯31个纬度。
这造成了中国各个地区之间的巨大气候、地形和生态差异。
中国东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西部地区则多为高原和山脉,气候和地形变化较为剧烈。
这种区域差异直接影响了中国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发展、居住方式和经济结构。
五、现代变化和挑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人文地理也在发生着变化。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农村社会正在逐渐消失。
同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各地的文化景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然而,中国人文地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全球化使得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逐渐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压力。
同时,城市化也导致了资源和环境的不平衡,社会问题的增加。
六、结论中国人文地理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其独特性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宗教、语言和风俗习惯上。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地理特征的国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人口分布、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一、地形地貌中国地理特征的第一要素是其广袤的地理面积和多样的地形地貌。
中国地理上几乎包含了各种地形类型,从西部的高山峻岭到东部的平原丘陵,从南部的丛林湿地到北部的草原沙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这些地形特征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宜人的风景,也对农业、资源分布和人口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气候条件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还与其丰富多样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部,属于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过渡区域,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南方气候温暖湿润。
这种多样化的气候使得中国农作物和植被种类丰富多样,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三、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广泛而不均衡。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一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聚集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
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地理条件相对困难,这直接影响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也是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四、文化传统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也是中国独特的人文地理特征之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
从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到如今的传统艺术、建筑风格,中国的文化传统植根于其特殊的地理背景和历史传承。
五、经济发展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也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各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特色。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为主导,在国内外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引擎作用;中西部地区以农业、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发展潜力巨大;西部地区则主要以资源开发和旅游业为支撑,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十分丰富多样,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人口分布、文化传统到经济发展,每个方面都塑造着中国独特的风景和特色。
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人文地理是指中国境内的人文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现象。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且地域广阔,其人文地理特点多种多样。
首先,中国人文地理的特点之一是文化多样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饮食、服饰、建筑等文化特点。
这种文化多样性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国家。
其次,中国人文地理的特点还包括历史遗址和文化名城的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址和文化名城。
例如,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都是中国独有的人文地理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此外,中国人文地理的特点还包括传统习俗和节日的丰富多样。
中国人有着悠久的传统习俗和丰富的节日文化,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中国人文地理的特点还包括城乡差异和人口分布的
不均衡。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不断扩大,同时也
出现了城市化问题,如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
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地区也存在着发展落后、资源匮乏等问题。
人口
的分布也不均衡,一些大城市人口密集,而一些偏远地区
人口稀少。
综上所述,中国人文地理的特点包括文化多样性、历史遗
址和文化名城的分布、传统习俗和节日的丰富多样、城乡
差异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等。
这些特点使中国成为一个既
复杂又多彩的国家。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自然环境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自然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其人文地理与自然环境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社会和自然景观。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高山峻岭与河流流域中国境内山脉众多,两大主要山脉为喜马拉雅山脉和长江流域山脉。
这些山脉形成了中国的人文地理格局,对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山峻岭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水源和矿产,对于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山脉和河流流域为中国的农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助推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2. 封闭的地形与文化多样性中国的地形封闭,造就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山脉和河流的分隔导致了中国不同区域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的形成。
例如,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与东北平原地区的汉族文化有明显区别。
这种地形封闭性也造就了中国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方言语言。
3. 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
例如,能源资源在中国的经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煤炭产业在中国是重要的能源产业,为国家的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支持。
4. 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挑战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经常受到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这些自然灾害对中国的人口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中国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包括减少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等,以应对自然灾害和保护自然环境。
5. 城市化与生态平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
城市的建设和工业化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压力,如空气和水污染、生态破坏等。
为了实现生态平衡,中国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文地理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共同塑造了中国的社会和自然面貌。
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文地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国土构成。
行政区划。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旅游资源。
〖中国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N 53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N 4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E 135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E 73附近)南北跨纬度近N 50,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 60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注意]我国已于2004年3月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⑵ 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 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半岛: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90%的岛屿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注意]关注“海岛争端”在东海、黄海地区,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国的钓鱼岛则仍被日本占据着。
南海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
目前,在南海地区,各国的专属经济区相互重叠交叉,我国的海洋权益受损最严重。
目前,日本不但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态度蛮横,而且其海上自卫队走出国门,南下与东盟国家在马六甲海峡开展联合巡逻和联合军演,插手南海地区事务。
近年来,印度的军事战略有所调整,以“控制印度洋”为中心,同时开始执行“向东看”政策。
印度加紧建设远洋海军,并已经“东进”南海海域,与越南等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颇令周边感到不安。
4、我国的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注意]这是我们学习的难点,建议同学们通过经常看电视(天气预报)、报刊、多看地图、多做填图练习和拼图游戏等方式,熟练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大小、轮廓特征等以及他们的简称、省会所在地城市等。
第二节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中国的人口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2000年)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在135人/平方千米以上,人口密度远大于俄、加、美、巴等国家。
[注意]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我国人口(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的内容。
⑴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
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⑵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⑶人口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
每年国家所产生的新增财富很大一部分为新增人口所抵消。
国家、社会、家庭面临沉重的负担,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约占1/3,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但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还将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又要防止城市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城市问题。
所以,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
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③人口迁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
民工流动一方面使城乡差别缩小,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同时也使农村过剩劳动力部分得到就业。
增加了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就业、交通、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带来很大压力。
④人口老化。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加的趋势发展很快。
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补充]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有六个方面的特点:①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
②城市化发展较快。
③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④老龄化进程加快。
⑤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
⑥家庭户规模继续减小。
2、中国的民族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
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
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
农、牧业生产特点。
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
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揽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
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南方地区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