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特征

合集下载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胰源性 门脉高压 是唯一 能通 过手 术
1 周宁新. 性胰腺 炎与胰 源性 区域性 门脉 慢 高压症. 国实用外 科杂 志,9 7 1 ( ) 中 19 ,7 4 :
2 7. 0
治愈的门脉高压类 型。治疗主要包括 : ① 非出血期主要是 针对胰腺 基础疾 病 的治
疗, 可用抗 凝 药物 防 止脾 静 脉血 栓 的 形 成, 预防性使用抑酸剂保护 胃黏膜。伴 有 上消化 道出血患者可立 即给予药物止血 、
治疗 : 包括选 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或经皮脾 动脉栓塞等 , 但是均不能根本解决如脾脓 肿、 脾梗死等并发症 。 目前临床上较少 应 用, 主要 用于不能 耐受手术 、 发疾病 不 原 能祛除而不 宜手术 者及重度 胃底静 脉曲
关 键 词 区域 性 门脉 高压 症

腺疾病的表现 ; ②脾肿 大 ; 胃底 或兼 有 ③ 食管下端静脉曲张 , 伴或不伴 上消化道 出 血史 ; ④肝功 能正常 , 因本病 无引 起肝 内 型 门脉高压症 的原 因, 故肝 功能正 常 , 只 有 同时合并有肝 脏疾患 或有其他 原 因所 致者 ( 肝继 发性 胰腺 恶性 肿 瘤或 伴 发 如
联机检索证实 。
MO E与 MO F F比较 , 除有 某 些相 似
1 中国社 区医师 ・ 0 医学专业 2 1 0 0年2 月上期 ( 2 第1 卷总 第2 0 2 期
1. % )肺 部感染却居首位 ( 5 4 , 14 , 约7 . %)
多器官衰竭 ( 简称 MO ) F 的名称及 概 念是 B U A E氏于 17 95年 首先 提 出的 , 被 称 为7 年 代 综 合 征 。 器 官 功 能 衰 竭 0 多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的CT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门静脉增粗:通过强扫描门脉,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增粗的门静脉主干,其内径大于厘米。

2. 奇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增粗:奇静脉内径大于厘米,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大于厘米。

3. 侧枝循环静脉曲张:肠系膜下静脉以及侧枝循环静脉的曲张,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冠状静脉曲张、奇静脉开放、腹壁静脉曲张等。

4. 肝脏形态变化:早期表现有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肝脏增大等。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后期可能会出现肝脏萎缩、轮廓不完整、肝实质密度不均匀、肝脏再生结节等现象。

如果诊断为门脉高压,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建议与专业医生进行讨论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门静脉 高压诊断标准

门静脉 高压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测量。

当肝静脉压力梯度大于10mmHg时,被认为是诊断临床显著性门脉高压的金标准。

此外,当肝静脉压力梯度大于12mmHg时,也提示门静脉压力升高,出血风险增加;而当肝静脉压力梯度大于15mmHg时,则提示已经出血,风险很高。

请注意,由于肝压力梯度的测量是一项有创操作,对操作者水平和医疗检测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临床常根据导致门静脉高压的疾病病史,结合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腹水等临床表现,以及门静脉血管B超检查发现门静脉内径主干>13mm,脾静脉内径>8mm,脾静脉血流显著增加来进行诊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断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医院而有所差异。

如需准确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的医学资料。

门静脉高压症诊断方法及诊断要点详解

门静脉高压症诊断方法及诊断要点详解

门静脉高压症诊断方法及诊断要点详解一、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的病生理变化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常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始动因素。

按阻力增加的部位,可将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前、肝内和肝后三型。

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可以发生下列病理变化。

1、脾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流受阻后,首先出现充血性脾大,然后出现脾功能亢进的表现。

2、交通支扩张由于正常的肝内门静脉通路受阻,门静脉又无静脉瓣,四个交通支大量开放,并扩张、扭曲形成静脉曲张。

在扩张的交通支中最有临床意义的是在食管下段、胃底形成的曲张静脉。

3、腹水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同时肝硬化引起的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及淋巴液生成增加,促使液体从肝表面、肠浆膜面漏入腹腔而形成腹水。

门静脉高压症时虽然静脉内血流量增加,但中心血流量却是降低的,继发刺激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钠、水潴留而加剧腹水形成。

二、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方法1、肝组织学活检此法一直被认为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对于鉴别门静脉高压的病因至关重要,临床实践中常有两种途径,即经皮或经皮经颈静脉途径。

两种不同途径肝组织学活检适用于不同的情况(表1)。

表1两种不同途径肝组织学活检的主要适应证根据不同病因发展的纤维化分为4种主要纤维化模式:①门静脉-中央静脉型纤维化(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②门静脉-门静脉型纤维化(胆道疾病);③窦周和细胞周围型纤维化(代谢性疾病、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脏疾病);④中央-中央型纤维化(布-加综合征等静脉流出阻塞)。

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布-加综合征等疾病门静脉高压常在病程的早期就发生,而代谢性疾病门静脉高压常在疾病的后期才形成。

2、肝静脉压力梯度(H V PG)H V P G是检测P H T变化的“金标准”,是通过颈内静脉、股静脉或肘静脉插管检测肝静脉楔压与肝静脉自由压之差,从而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正常人门静脉压力<5 m m H g。

H VP G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方法,对判断临床终点事件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表2)。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肝 胆 外科 杂 志 2 0 1 3年 8月 第 2 1卷 第 4期
J o u r n a l o fH e p a t o b i l i a r y S u r g e r y , V o l , 2 1 , N o . 4, A u g . 2 0 1 3
3 1 5
b i n o i d a n d a p e l i n s y  ̄e ms .J P h a r ma c o l Ex p T he r .2 0 1 2;3 4 0:6 2 9
( 5 ) 有 门脉高压 的临床征象 ( 主要是 出血 ) , 而肝功 能检查却 正常 , 因本病无 引起肝 内型 门脉高压 症的原 因 , 故肝功 能正 常 。黄志强 曾将 胃脾 区的区域性 门脉高压 症归纳 为 4个
区域性 门静脉高压症 ( r e g i o n a l p o r t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 R P H) 又称左侧肝外型 门静 脉高压 、 局 限性 门静 脉高 压症 等 , 是 肝
胰腺病变 ( 炎症 、 肿瘤 、 外伤 、 囊肿 等) , 腹 膜后肿瘤 ( 炎症 、 肿 瘤、 特发 性纤 维化 ) , 脾 脏病 变 ( 脾静 脉海 绵样 变 、 脾动 静脉 瘘、 脾静 脉纤 维化 、 先天 性脾 静脉 异常等 ) ; ( 3 ) 伴 或不 伴有
消化道 出血 的胃底食 管下段静 脉 曲张 ; ( 4 ) 明显 的脾 功能亢 进; ( 5 ) 有 门脉高压的 临床征 象 ( 主要是 出血 ) , 而肝功 能检

s p l a n c h ni c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a n d p o r t o s y s t e mi c c o l l a t e r a l v e s s e l f o r ma t i o n

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外科

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外科

门静脉高压名词解释1. 门静脉高压的定义门静脉高压是指门脉系统内的压力增高,导致门静脉及其分支内压力升高的病理状态。

它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如肝硬化、门脉血栓形成、肝静脉阻塞等。

2. 门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机制门静脉高压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肝脏血流受阻:门静脉高压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硬化,肝脏组织被纤维组织所代替,导致肝内血流阻力增加,血液难以顺畅经过肝脏,从而使门脉血压升高。

•门静脉内腔扩张:门静脉高压时,由于血液回流受阻,门脉系统内血液逆流,从而导致门静脉及其分支扩张。

门静脉高压还会引起肝内动脉扩张和侧支循环的形成。

•门静脉高压的后果:门静脉高压会导致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性腹水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门静脉高压还可能引起食管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等问题。

3. 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病因和病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腹水:门静脉高压导致肝功能减退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使体液滞留于腹腔内,形成腹水。

•食管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时,由于门静脉血液逆流,食管静脉受到长期高压刺激,形成曲张,容易破裂出血。

•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使得血液难以通过肝脏过滤,大量血液通过脾脏,导致脾功能亢进和贫血。

•其他症状:门静脉高压还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性脑病等症状。

4. 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评估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表现: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的可能,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和黄疸等。

•实验室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可以评估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门静脉和肝脏的形态、大小和血流情况,评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和病因。

5. 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抗生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的应用,用于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控制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门静脉高压是指门脉系统内的压力持续升高,导致门静脉及其分支的扩张、静脉曲张和出血等并发症。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和其他肝脏疾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门静脉高压的诊断非常重要,可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诊断:
1. 门脉血流速度:门脉血流速度的增加是门静脉高压的早期表
现之一。

门静脉血流速度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来测量。

2. 脾脏大小: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淤血和肿大。

脾脏大小的增
加可以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测量。

3. 胃肠道黏膜改变: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和水肿,
从而影响其形态和功能。

这些改变可以通过内窥镜检查来观察和诊断。

4. 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压力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主要指标之一。

正常门静脉压力应在5-10 mmHg之间。

门静脉压力可以通过导管插入门脉或肝静脉来测量。

综上所述,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包括门脉血流速度、脾脏大小、胃肠道黏膜改变和门静脉压力等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准确诊断门静脉高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1 -。

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门静脉高压症多见于中年男子,病情发展缓慢。

症状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主要是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呕血或黑便、腹水或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如疲乏、嗜睡、厌食等。

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正常情况下脾是摸不到的。

脾肿大后,可在左肋缘下摸到,程度不一,大者可达脐下。

巨型脾肿大在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中尤为多见。

早期,肿大的脾脏质软、活动;晚期,由于脾内纤维组织增生而变硬,脾周围粘连而活动度减少。

脾肿大均伴发程度不同的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计数降至3×109/L以下,血小板计数减少至(70~80)X 109/L以下,并逐渐出现贫血。

2.呕血、黑便由于食管下段和胃底黏膜下曲张的静脉破裂,可引起急性、难以自止的上消化道大出血。

可呈喷射状呕出鲜红色血液。

出血经胃酸及其他消化液的作用后,随粪便排出为柏油样的黑便。

出血难以自止的主要原因为:①肝功能不佳,凝血功能差;②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使凝血功能发生障碍;③门静脉压力高,使血管不能自行收缩止血。

大出血可引起肝组织严重缺氧,容易导致肝昏迷,这是门静脉高压症最凶险的并发症。

3.腹水腹水是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大出血后,往往因缺氧而加重肝组织损害,常引起或加剧腹水的形成。

有些“顽固性腹水”甚难消退。

腹水患者常伴有腹胀、食欲减退。

此外,还有肝肿大、部分患者还有黄疸、前腹壁静脉曲张等体征。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01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过程、临床
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
02 03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易消化食物为 主,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同时,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必要的 营养支持。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教育患者如何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心理支持措施
建立信任关系
心理疏导与干预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患 者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惑, 给予关心和支持。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他们调整 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
这些疾病可导致肝内血管结构紊乱,增加门静脉阻力,从而 引发RPH。
胰腺疾病
胰腺炎、胰腺肿瘤等胰腺疾病可压迫或浸润门静脉或脾静脉 ,导致局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引发RPH。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腹部手术或创伤
腹部手术或创伤可能损伤门静脉或其分支,导致局部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 RPH。
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
MRI检查
可显示门静脉增宽、侧支循环形成等 影像学特征,是诊断区域性门静脉高 压的首选方法。
可提供更为详细的门静脉系统成像, 对于诊断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具有较高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检查
可清晰显示肝脏、脾脏的形态和大小, 以及门静脉和侧支循环的情况,有助于 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

p r lhpr ni (P ) Meh d Ciia d t o 33 csswt P o a ye es n R H . to s l cl a f 2 ae i R H,ic d g7 cssi o rhsi l t t o n a h n l i ae n u opt un a
张谊 , 张启瑜 , 毅 廖
( 温州 医学 院第 一 附 属 医 院 肝 胆 外科 , 江 温 州 3 5 0 ) 浙 20 0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区域性 门静 脉 高压
( g nlp r lhp r ni , P ) 病 因 、 r i a ot y e e s n R H @ eo a t o 临床 特 点 和 诊 治 方 法 。方
32 00 5 0
E亟圈
O j t e oep r t tly l i lca c rts i ns n r teto r i a b cv T xle h eo g,cn a hr t sc,d gosad ta n f e o l ei o e io ic a e i i a i em gn
第 2 卷 第 1期 1 20 0 9年 1 月







Vo . N . 1 21 o 1
Ju n l fHe ao a ce tbl r ug r o ra p tp n rao iayS rey o i
Jn 20 a. 09
区域性 门静脉高压症 的诊 断与治疗
a d a e e ot d i i e e l e au e r m a u r 0 0 t r h 2 0 r n l z d r to p c iey n 3 c s s r p re n Chn s i r t r s fo J n a y 2 0 o Mac 0 8 we e a ay e e rs e t l. 1 6 t v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临床表现
01
02
03
症状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症状 主要包括腹痛、腹胀、恶 心、呕吐、食欲不振、体 重下降等。
体征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体征 主要包括腹水、脾大、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并发症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并发 症主要包括上消化道出血、 腹膜炎、肝功能衰竭等。
02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
诊断标准
肝功能异常
其他治疗方式
内镜治疗
通过内镜对食管胃底静脉 曲张进行硬化剂注射或套 扎,预防出血。
TIPS手术
通过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 间建立通道,降低门脉压 力,缓解症状。
放射介入治疗
通过放射介入的方式,对 肝内血管进行栓塞或扩张, 改变血流方向,降低门脉 压力。
04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肝功能检查 可能出现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 素升高等。
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可观察到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门 静脉系统扩张、侧支循环形成等特征 性表现。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门脉血流动 力学检查可见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 血流速度减慢。
分类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可分为肝内型 和肝外型,其中肝内型又可分为 窦前阻塞和窦后阻塞。
发病机制
肝内型
肝内型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肝炎、肝硬化、肝脏肿瘤等疾病有 关,这些疾病导致肝窦前或窦后阻塞,引起门脉血流受阻。
肝外型
肝外型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压、胰 腺炎等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导致门静脉系统受阻,引起门脉压力增高。
护理学研究进展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治分析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治分析

当冠状 静脉引流到脾静脉时 , 旦脾静脉发 生堵塞 , 一 可同时 出 现食 管和 胃底静脉曲张 。由此可见 胃底 静脉 曲张 明显多于食 管 静曲张[ ] 。本研究 1 5例行 电子 胃镜检 查 ,1例有 胃底静 1 脉 曲张 , 3例合并食管静脉 曲张 。
由于脾 胃引流 区域 侧支循 环 丰富 , 只有 当侧 支循环 的压 力 达到一定程度时 , 才会发生 上消化道 出血 。本研究 2 例患 1
者中有 1 例 (7 1 出现黑便 , 2 5 . %) 伴或不 伴呕血 。国内外 的研 究 胰源性门脉高压 上消化 道 出血 的 比例不 等 , 虑 主要 与 随 考
注: 胰腺 炎组 与胰 腺癌 相 比, 差异 有统 计 学 意义 ( P<
访 时间的长短 、 病例数 、 检查手段等 因素 的不 同有关 。
2 结 果
域性 门静脉高压患者 , 分析探讨 其 主要病 因 、 临床特点和治 疗
措施 。 1 临 床 资 料
1 例行电子 胃镜检查 , l (3 3 ) 胃底静脉 曲张 , 5 1 例 7. 有 3 例合并食管下段静脉 曲张 。1 7例行上腹部平扫+增强 C 显 T, 示脾 门、 胃底静 脉丛 明显 扩张 和迂 曲 , 血流丰富 , 3例脾静脉 中
这种病理生理 改变命 名为“ 左侧肝外 门静脉 高压症 ”1。随后 _ ]
大, 上腹痛等 。临床上诊 断胰源性 门静脉 高压 的检查 方法有 :
①影像学检查 : 色超 声提 示脾脏 肿大 , 彩 脾静 脉增 宽 , 门静 脉
又 曾被命名为 “ 源 性 门静 脉 高压 症 ” “ 胰 、 胃脾 区 门静 脉 高 压
3 3 治疗 . 胰源性 门静 脉高压症 是唯一能通过手术治 愈的一种 门静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 胃左静脉尚有一逆行分支分布在胃底部。 故脾静脉回流受阻就可累及脾胃区,致 局限性高压状态
• 胰尾位于第12胸椎水平,相对活动,末 端达脾门并与脾动脉或脾静脉起始部一 起由两层脾肾韧带包绕。因此,胰腺、 尤其是胰尾部发生病变很容易涉及脾静 脉,严重时可引起RPH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二 病因学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 底或兼有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引起, 常常比较严重。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并 有贫血。④肝功能正常。因本病无引起 肝内型门脉高压症的原因。故肝功能正 常。只有同时合并有肝脏疾患或有其它 原因所致者(例如肝继发性胰腺恶性肿瘤 或伴发酒精性肝病者),肝功能才会出现 异常。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 内镜下可见的扭曲、蛇形、花环样如粗 乱的皱襞样改变,色泽正常、接近正常 或淡黄色,易与肿胀皱襞混淆或误诊为 良性肿瘤,因此在内镜下判别不清时切 忌盲目活检。超声胃镜的引入则可能解 决问题,有报告诊断准确性可过91%。 若能在内镜下正确判别静脉曲张,则有 利于鉴别诊断。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 ③胃网膜左静脉亦可经大网膜静脉、再经肠系 膜下静脉致结肠静脉曲张,甚至出血,致结肠 静脉曲张的另一来源是肠系膜上静脉。④经膈 血管到肋间血管再到上腔静脉。⑤慢性胰腺炎 导致的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门静脉汇合处 狭窄,则可引起十二指肠异位静脉曲张甚至出 血,但此时要注意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相鉴别。 从上述也就可理解胃底静脉曲张的形成原因及 其明显于食管静脉曲张的原因。
• 肝性静脉曲张以食管区为重,RPH以胃底静脉 曲张明显。(3)超声和CT 辅助检查应首选彩色 超声,既能发现原病,又能进行血流检查。国 内提出了超声学特征,二维B超:①肝脏大小 形态、内部回声正常。②脾门及脾周围胰脾区 可见迂曲成团的静脉,呈蜂窝状结构。③出现 脾功能亢进时的脾体积增大,厚度>4cm,长径 <1lcm 。④明显者可见到曲张的胃底或胃左静 脉团。⑤有原发病的超声特征。

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

简介
临床表现




脾脏肿大,是首先出现的病理改变。门静 脉高压时使脾脏的静脉回流受阻、脾脏瘀 血而肿大。伴脾功能亢进时,可使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②腹水。门静脉高压是腹水形成的重 要因素之一。可使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并 与低蛋白血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 钠水潴留诸因素综合作用,促进腹水的形 成。 ③呕血和便血。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壁静脉曲张,前者可 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呕血和便血, 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④其他。可伴有黄疸、蜘蛛痣、腹壁 静脉曲张等。 X射线和内窥镜检查能发现食管和胃 底静脉曲张 ,超声检查显示脾脏肿大、腹 水以及扩张的门静脉和脾静脉。 可针对发生门静脉高压的不同原因进 行相应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者应积极止 血和输血;大量腹水时可限制钠盐摄入, 利尿;脾功能亢进者若条件适宜可手术切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

,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 在临床上也应考虑一些少见或罕见的病因,以免造成漏诊与误诊。 上 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可归纳列述如下: 1.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 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 食管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非甾体消炎 药如乙酰水杨酸、保泰松、吲哚美辛等或嗜酒引起的急性胃粘膜损害), 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 (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胆汁反流性吻合口炎与残胃 炎、缝线引起吻合口与残胃粘膜糜烂、残胃癌)。 (3)空肠疾病空肠 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2.门静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引起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结节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胆汁性肝硬化等。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 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 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 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 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 管。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5例诊治报告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5例诊治报告

区, 提示符合病 理改 变 。结果 显示 , 联 合使用 C T和脑 电图检查 , 比单 独应 用更
有助于诊断 , 但需 要有病毒及血清学检查 结果证实 。
改善 临床 症 状 , I I 但  ̄ G用 于 抗 H  ̄治 S 疗 , 已进入 细胞 内的 HS 对 V复 制毫 无抑
制作用 , 其效果有待研究 。关键是早诊 断 治疗 , 对患儿应长期随访和各系统检查 并 评估 , 及时重复治疗和对可能 出现后遗症 进行矫治 , 减少伤残儿 的发生及减轻伤残 程度 。预 防婴 幼儿 H V感 染 , 其 是新 S 尤
2 徐培锡 , 承桂 , 礼壁 , 单纯 疱疹脑炎 花 张 等.
的 临 床 研究 及 与 非 HS E的 散 发性 脑 炎 的 比
较.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90,2:2 19 3 7 .
3 杜平, 朱关 福 , 刘湘 云 , 现代 临床 病毒 等.
学. 北京 : 人民军医出版社 ,9 15 8 19 :1.
措施 , 由于脾 脏 与周 围有 较 多侧 支 , 但 应
彻底止血 , 胃底静 脉 曲张 明显 , 若 可给予 结扎 , 对原发病灶 的治疗应视具体情况而
炎, 其次是 胰 腺 体尾 癌 , 真假 性 囊 肿 等。 本组 的结果 与此相 同, 因病例 太少 , 但 临 床意义不大 。而 S t n等报道 5 ut o 4例腺静
di 1. 9 9 j i n 0 7 —64 . 00 o:0 36 /. s .10 s 1x 2 1
0 .3 6 17
胰腺囊肿 , 例为胰腺癌 , 1 5例均 为瘀 血性 脾肿大 , 术后 出血停 止 , 随访 15~5年 , .
静脉 闭塞 , 门静脉 正 常; 而 ⑦静 脉造 影示 脾静 脉闭塞 , 门静脉 通畅 。Slm等认 而 a a 为, 在术 中发 现扩 张的 胃网膜 静脉 、 大 肿

门静脉高压超声标准

门静脉高压超声标准

门静脉高压超声标准
门静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内的压力升高,通常是由于肝脏疾病引起的。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门静脉高压的情况。

在进行门静脉高压超声检查时,医生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1. 门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的增加可能是门静脉高压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门静脉的直径在超声检查中通常为多少,而在门静脉高压的情况下,门静脉直径可能会扩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2. 脾脏大小,门静脉高压可能会导致脾脏肿大,因此超声检查中医生会测量脾脏的大小,并观察其形态和回声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的情况。

3. 血流速度,超声检查可以用来测量门静脉内的血流速度,包括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肝门静脉血流速度,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

4. 肝脏情况,超声检查还可以用来评估肝脏的形态、大小和回
声情况,这些信息对于判断肝脏疾病是否导致门静脉高压具有重要
意义。

总之,门静脉高压超声检查的标准包括门静脉直径、脾脏大小、血流速度和肝脏情况等多个方面,医生会综合这些指标来评估患者
的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您。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治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治
血 的 胃底 食 管 下 段 静 脉 曲 张 ; 显 的 脾 功 能亢 进 ; 门 静 脉 高 明 有
压 症 的临 床 征 象 ( 要 是 出血 ) 肝 功 能 正 常 。 主 ;
区 域 性 门静 脉 高 压 症 ( P 临 床 较 少 见 , 属 于 肝 外 型 R H) 其 门静脉高压症 的特殊类 型 , 以往 称 左 侧 肝 外 型 门 静 脉 高 压 症 、 胰 源 性 门静 脉 高 压 症 、 胃脾 区 门静 脉 高 压 症 、 段 性 门静 脉 高 节
1 命 名 及 发 病 情 况
大 多 数 肝 外 型 门静 脉 高 压 症 采 用 内镜 注 射 硬 化 剂 、 流 断 术 或 脾 肾远 端 分 流 术 都 不 能 根 治 出 血 , 有 单 纯 脾 静 脉 阻 塞 只 可 通 过 脾 切 除 根 治 。 根 据 R H 原 发 病 的 不 同 , 科 手 术 分 为 P 外
脉 曲 张 伴 出血 史 者 , 行 完 整 的断 流 术 , 宜 即脾 切 除 加 胃底 贲 门
周 围 血 管 离 断 术 。 类 患 者 曲 张静 脉 已 破 裂 , 理 状 态 已 经 形 该 病
环 , 能显示胰 腺 、 膜后和脾血管 的原发病变 。 亦 腹
4 治 疗 原 则
国 内外公 开 医学 杂 志 1 8 ̄ 19 年 共 报 道 7 90 99 5例病 因 明确 的 R H ,9 5 19 P 19  ̄ 99年 笔 者 收治 R H 患 者 1 例 。 6 患 者 中 P 1 8例 胰源性 6 例 ( 5 以慢 性 胰 腺 炎 、 腺 癌 及 胰 腺 囊 肿 引起 者 居 多 ) 胰 , 脾 源 性 1 例 ( 动 静 脉 瘘 引 起 者 6例 ) 其 它 9 , 为 术 中 和 2 脾 , 例 多 术 后 诊 断 , 分 通 过 经 脾 间 接 门静 脉 造 影 、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等 部 彩 方 法 术 前诊 断 。 6 中有 手 术 记 录 者 6 例 , 中单 纯 脾 切 除术 8例 6 其 3 例 , 切 除 加贲 门周 围 血管 离 断 术 1 例 , 切 除加 相 应原 发 5 脾 6 脾 病 手 术 1 例 。现 对 RP 的临 床 特 征 及诊 治 进 行 讨 论 。 5 H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发现了与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发病相关的关键基因和分子,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
临床研究进展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技术
发展了更准确、无创的诊断方法,提高了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早期检出率。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治疗策略
探索了新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提高了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 和生活质量。
鉴别诊断
需与门脉性肝硬化、布加综合征等鉴别。门脉性肝硬化患者多有长期饮酒史或肝炎病史, 肝脏形态可正常或缩小;布加综合征则多见于中青年男性,CT检查可见下腔静脉阻塞、 扩张等征象。
治疗建议
根据患者病情,建议采用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可选用 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如β受体拮抗剂等;内镜治疗可选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等;手术 治疗则可选用分流术或断流术等。
疗。
注意饮食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摄 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减少肝脏 负担。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控制可能导致区域性门脉高压 症的基础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05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最新研 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了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症状
腹痛
食欲不振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症 状,通常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 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由于门脉高压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和吸收 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 良等症状。
体重下降
疲劳乏力
由于消化吸收不良和食欲不振,区域性门 脉高压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症状 。
门脉高压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影响能量代 谢,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

区域性门脉高压

区域性门脉高压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常简称为RPH,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单纯性脾静脉梗阻,进而引发门静脉脾胃区压力异常增高的疾病。它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主要病因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脾静脉是血液回流的主要通道。当脾静脉回流受阻时,就会累及脾胃区,形成局限性高压状态。在发病机制上,RPH的根本原因是脾静脉阻塞,这可以由胰腺的急慢性炎症、肿瘤等疾病通过外压或内膜损伤等方式引发。阻塞后,脾静脉流出道不畅,导致脾大,并促使侧支循环的形成,包括经胃短静脉、胃网膜左静脉等流向其他静脉网络。临床表现上,RPH患者常有慢性上腹痛、脾肿大、胃底或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等症状,而肝功能则通常保持正常。诊断时,应考虑到区域性门脉高压的可能性,并通过钡餐检查、内镜检查等辅助手段进行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特征
目的分析区域性门静脉高压(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认识。

方法回顾分析13例证实为RPH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复习。

结果13例RPH中,误诊为肝硬化型门脉高压的6例。

结论RPH与肝硬化型门脉高压鉴别有一定难度,需与胃镜检查及临床表现综合考虑可以诊断。

标签:门脉高压;区域性;胰源性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PH)又称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原因,本病因脾静脉回流受阻而出现脾脏肿大、脾亢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候群。

引起脾静脉受阻的常见因素是胰腺疾病,包括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脓肿、胰腺肿瘤等,故临床上又称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PSPH)。

本文旨在为医生提供相关依据供诊疗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经手术、病理或临床、实验室检查或典型影像学表现确诊为RPH的病例共13例。

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31~75岁。

1.2方法采用德国SOMATOM Definition AS 128排螺旋CT扫描仪。

常规仰卧位,采集层厚0.5mm,螺距1,扫描范围自膈顶至髂嵴平面。

增强扫描以3mL/s 流率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100mL,对比剂注射完后立即以相同速率注射生理盐水20mL,开始注射对比剂后分别延时至20s、60s、3min 行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扫描完成后将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

在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数据采用层厚3mm、层间距3mm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

所得图像直接传送到图像储存与传输系统(PACS),由两位副主任影像诊断医师采用盲法阅片进行诊断。

2 结果
确诊为RPH的13例中,初诊胰源性6例,初诊肝源性6例。

影像学上,显示脾脏增大13例;7例显示脾静脉狭窄闭塞;显示胃网膜静脉曲张13例,胃短静脉曲张8例,胃左静脉曲张7例,6例胃底静脉曲张;发现胰腺炎3例,胰腺结石2例,胰腺肿瘤1例。

3 讨论
RPH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1],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2-3]。

据病因RPH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三类,以PSPH最常见。

RPH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在临床表现上有相似性,但治疗方法却差异很大;近年随着影像
学科的发展,MSCT、CTA的广泛应用,使腹部血管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能通过无创方法清楚显示,RPH的诊断进入全新局面,加深对PSPH的了解,提高诊断正确率对降低门脉高压症及胰腺疾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PSPH的根本原因是脾静脉的狭窄或阻塞。

脾静脉紧贴胰腺背面走形,由脾门处几条属支汇集而成,并收集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胰腺的小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

多种胰腺疾病易累及脾静脉并引起脾静脉狭窄或阻塞,而门静脉主干和肝内压力正常,造成胰源性门脉高压;当脾静脉梗阻后,表现为脾脏淤血肿大、脾功能亢进。

当胰腺炎症、胰腺假性囊肿、脓肿、肿瘤等疾病时,既可因为继发水肿、细胞浸润、胰腺纤维化及胰腺肿大等外压脾静脉,又可直接造成脾静脉内膜受损而致脾静脉管壁增粗、管腔变窄等引起脾静脉流出道不畅,一方面致脾脏肿大,另一方面又造成侧枝循环形成[4]。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之比约为2:1,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占45%~72%[5]。

因主要表现为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和脾大,故容易想到肝硬化门脉高压。

但与肝硬化所致门脉不同,RPH不仅有脾脏增大,脾功能亢进,胃底静脉曲张的表现,而且有肝脏体积减小,肝裂增宽,肝脏边缘不光滑,以及食管下端静脉曲张、附脐静脉开放等表现。

当临床上胃镜发现无肝病史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时,提示医生应考虑到RPH;再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增强CT检查可进一步提供诊断依据,有条件者甚至可选择超声内镜或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6]。

其临床诊断常有如下特点:①对没有肝病背景,肝功能检查正常或基本正常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者,应疑及RPH。

若同時有明确的原发性胰腺疾病更应考虑胰源性RPH,此时患者可有相关症状如慢性上腹痛及腰背痛病史;②伴或不伴有消化道出血的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③有明显的脾功能亢进。

主要影像诊断特点:彩超或CT检查可发现:①原发胰腺病变;②脾静脉的狭窄或阻塞,胃左静脉、胃网膜静脉及胃短静脉的增粗、迁曲[7];③门静脉走行正常。

实验室检查:一般无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伴有的白蛋白减低,甚至白球比例倒置等改变。

治疗方式:RPH是胰腺原发疾病的少见继发损害或表现。

胰腺的良恶性疾患均可致静脉狭窄或栓塞而引发此症,故在治疗方式选择上有一定复杂性,应充分考虑到原发疾病的性质、转归及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可能性[8]。

其治疗包括两部分,原发病的治疗及RPH的治疗。

对于胰腺体尾的良恶性肿瘤以及急慢性胰腺炎而引起的胰管梗阻,必须及时予以解除,否则易引起PSPH[9]。

综上所述,RPH的诊断多是在消化道出血后、发现胰腺肿瘤或囊肿、或是在手术中作出的诊断。

单纯临床表现不足以诊断,应选择辅助检查进行确诊[10]。

我们在工作中将RPH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正确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多层螺旋CT 有助于了解病因以及侧枝循环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Bachellier P,Rosso E,Fuchshuber P,Addeo P,Dacid P,Oussoultzoglou E,Lucescu e of a temporary intraoperative mesentericoportal shunt for pancreatic resect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with portal vein occlusion and portal hypertension[J].Surgery,2014,155:449-456.
[2]严志汉,周祥萍,宋彬,等.胰源性门静脉系节段性阻塞的螺旋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7):427-429.
[3]刘全达,周宁新,张文智,等.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J].中华消化杂志,2002,25(3):131-133.
[4]张东海.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1,10(1):22-24.
[5]李庆芝.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治和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4):2636-2637.
[6]丁海坤.区域性门脉高压症7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6).
[7]匡楚龙,潘华山,熊勇,等.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多层螺旋诊断[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S):103-104.
[8]张太平,展翰翔,赵玉沛.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5):392-395.
[9]Tzeng YD,Liu SI,Tsai CC.An unusual cause of haematemesis:left-sided portal hypertension due to a large pancreatic tumour[J].Dig Liver Dis,2012,44:e12
[10]石瑞春,杨志伟,杨理华.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诊治及疗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6):4003-4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