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优化研究【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优化研究

在30年代经济大萧条及后来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影响下,二次大战后国际储备缓解一国外部经济脆弱性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战后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一国出口变动性作为计算各国份额的五个因素之一,这是国际组织将一国对外贸易与国际储备联系起来的最早的实践。之后,不少学者对外汇储备规模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

1外汇储备规模的国外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R.Triffin)教授1947年最一早提出并在他1960年出版的《黄金和美元危机》一书中首次采用储备/进口比例法测算适度储备规模。他在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排除一些短期或随机因素的影响后,一国的外汇储备与它的贸易进口额之比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以40%为标准,低于30%时需要白去调节措施,以20%为最低限。但进入60、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考虑某个单一经济变量形成的外汇储备需求的特里芬理论在当前已失去其理论意义与实用性。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经济学学家开始将成本收益分析运用到储备需求适度性问题中来。海勒(Heller Robert,1966)根据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获得最优储备水平这一思路提出了储备需求模型。阿格沃尔(Agaraual J.P.,1971)对海勒的模型作了修正和扩展,从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结合点来衡量储备的适度性,具体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和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但它没有考虑外汇储备可用于对外贸易支付和偿还外债的职能,并且充足的储备可以扩大货币当局选择不同经济政策的空间。

20世纪70年代中期,卡包尔(Carbaugh,1988)等经济学家提出了定性分析法,他认为影响一国外汇储备需求量的因素主要可归纳为6个方面:一国储备资产质量;各国经济政策的合作态度;一国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效力;一国政府采取调节措施的谨慎态度;一国所依赖的国际清偿力的来源及稳定程度;一国国际收支的动向以及一国经济状况。1984年经济学家Sebastian Edwards采用定性分析法对国际储备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分析,数据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在外汇储备研究上,充分考虑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的不同,将决定性因素加诸模型之中,使得借用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分析时更加科学合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激发了对国际储备规模性研究的又一次高潮。巴西尔(Bussiere)和穆尔德(Mulder,1999)通过对IMF早期预警系统(EWS)的分析得出保持高的流动性将降低当国内经

济出现危机时抵御外部袭击的脆弱性,主张储备数至少得保证能偿还短期外债。费尔史坦(Feldstein,1999)认为以进口来衡量储备规模的传统观点忽略了货币危机是由资本流动引起而不是贸易融资引起的事实,认为大量的外汇储备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并提高公众对货币的信心,随后发生的许多货币危机证明了持有大量储备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抗冲击的能力较强。高斯林和派仁特通过对8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发现,继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影响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增长的一大因素是预防资本外逃。这说明外汇储备在预防动机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

2 外汇储备规模的国内研究

我国的外汇储备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一直持续、快速增加,加大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学者逐步增加。我国学者对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的代表性研究有:武剑运用比例分析法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做了纵向和横向分析,根据国际收支各项指标变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量化模型,筛选出如下4个变量作为模型的构成要素:维持正常进口的用汇需求;偿还外债本息的用汇需求;外国直接投资企业汇出利润的用汇需求;国家平抑外汇市场剧烈波动稳定汇率的用汇需求。

游碧蓉,周丽萍应用改进后的阿格沃尔模型对我国1996-2005年的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对超额的外汇储备进行持有成本分析,最后从减少外汇储备存量和降低增量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吴丽华以贸易缺口、偿债基金和外汇平准基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为依据,采用国际经验数据和国内学者的观点,将三种外汇储备需求量汇总计算出我国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区间。

李岸潮对阿格沃尔模型进行修正,在原来模型所确定的外汇储备水平上,再加上偿债性外汇储备和预防性的外汇储备。偿债性外汇储备采用外债余额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利润汇回表示,预防性外汇储备主要用于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和满足设立发展基金的储备需求。定性分析之后,得出我国持有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过快,不能与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相协调的结论。

日本、新加坡在外汇储备规模管理上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任康钰、孔立平都认为应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比中国与日本、新加坡外汇储备运作上的异同。巴曙松,刘先丰提出将部分储备变为战略储备、战略决策和决策执行适当分离,形成有财政决策的,央行执行的双层次储备管理体系。余芊澳认为收益与风险并存,新加坡在外汇储备规模管理方面有一套规范、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在外汇储备规模超出适度规模时就采取相关措施来避免规模过大或过小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我国应尽快落实并促进针对外汇储备规模管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国情,孙曦宇提出从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运用相关政策调整的角度来提出调节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措施,加快建立灵活有效的外汇管理制度。彭泉建议“藏汇于民”,还有其他学者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加强区域货币合作等优化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管

理的建议。

3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简单地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和评价,然后再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在综合了西方有关外汇储备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特点,得到我国外汇储备超出适度规模的结论。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罗伯特•特里芬: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6-46.

[2]John Nugée.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Management. Handbooks in Central Ban king, 2005:7-11.

[3]Sebastian Edwards. 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nd Monetary E Equilibrium: Some 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R]. NBER Working

Paper1307, 1984:1-5.

[4]游碧蓉,周丽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分析[J].亚太经济,2007(5):48~51.

[5]陈霏.关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与结构的探讨[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26~28.

[6]钟名刚.基于供给角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16, 19~20.

[7]由安然.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D].山东:山东大学,2008:25~28.

[8]余芊澳.我国外汇储备量化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6.

[9]李岸潮.基于阿格沃尔模型及协整方法的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研究[D].长沙:湖南大

学,2008:22~27.

[10]王丽华,贾永肖.日本外汇储备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0(1):183.

[11]任康钰.关于中国和日本外汇储备的比较研究[J].武汉金融,2010(6):26~27.

[12]喻海燕.中国外汇储备有效管理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113~115.

[13]孔立平.外汇储备管理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J].新金融,2006(9):30~32.

[14]吴丽华.我国适度外汇储备量的模型与外汇储备管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97,122(4):78~83.

[15]任康钰.关于中国和日本外汇储备的比较研究[J].武汉金融,2010(6):24~25.

[16]巴曙松,刘先丰.外汇储备管理多层次需求分析框架——挪威、新加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西南金融,2007(1):5~6.

[17]孙曦宇.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与管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56~57.

[18]彭泉.“藏汇于民”:化解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负效应的理性选择[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5(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