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人教版秋季班(教师版)第11讲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基础班

初一数学人教版秋季班(教师版)第11讲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基础班
初一数学人教版秋季班(教师版)第11讲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基础班

第11讲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

几何体的展开图展开与折叠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相对的面

知识点1:几何体的展开图

常见的几何体的展开图有圆柱、圆锥、棱柱、正方体、棱锥。特殊:球没有展开图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作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作侧面)。

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圆(作底面)和一个扇形(作侧面)

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边形(作底面)和几个长方形(作侧面)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一共有11种可能。

【典例】

1.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是( )

A. B. C. D.

【解析】解:根据带有各种符号的面的特点及位置,可得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是

故选A

【方法总结】

1.判断特定正方体的展开图首先判断是否是正确的展开图模型,其次通过相邻面的位置、方向来确定正确的展开图.

2.解决几何体的展开图的相关问题只需要记清楚不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模型。

【随堂练习】

1.(2019?深圳)下列哪个图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A.B.

C.D.

【解答】解: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选项A、C、D不是正方体展开图;选项B是正方体展开图..

故选:B.

2.(2019?福州三模)某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的四个图形中是其展开图的是()

A.B.

C.D.

【解答】解:A、能组成三棱锥,故选项正确;

B、组成的是三棱柱,故选项错误;

C、组成的是三棱柱,故选项错误;

D、组成的是四棱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2019?连云港)一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底面是()

A.B.C.D.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为四棱锥,所以它的底面是四边形.

故选:B.

4.(2019?房山区二模)右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

A.圆锥B.圆柱C.三棱柱D.四棱锥【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几何体是四棱锥.

故选:D.

5.(2019?朝阳区二模)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

A.圆锥B.圆柱C.三棱柱D.四棱柱【解答】解:由图可知,这个几何体是四棱柱.

故选:D.

6.(2019?顺德区三模)展开图可能是如图的几何体是()

A.三棱柱B.圆柱C.四棱柱D.圆锥

【解答】解:三个长方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折叠后,能围成的几何体是三棱柱.

故选:A.

7.(2019?平谷区二模)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是()

A.三棱锥B.四棱锥C.三棱柱D.圆锥

【解答】解:三个长方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折叠后,能围成的几何体是三棱柱.

故选:C.

知识点2 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

【典例】

1.将下面的纸片沿虚线折叠,不能折成长方体盒子的是()

A. B. C. D.

【解析】解:选项A,B,C都能折叠成长方体盒子,选项D上面部分重叠无法折叠成长方体盒子.

【方法总结】

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是将几何体展开的对应的操作,解决这类型题首先能够找到正确的几何体展开图,其次找出相邻、相对的面。

【随堂练习】

1.(2019春?东明县期末)下列图形中能折叠成棱柱的是()

A.B.

C.D.

【解答】解:A、不能折叠成棱柱,缺少一个侧面,故A不符合题意;

B、能折叠成四棱柱,故B符合题意;

C、不能折叠成四棱柱,有两个面重叠,故C不符合题意;

D、不能折叠成六棱柱,底面缺少一条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19?嘉兴一模)下列各图中,不能折叠成一个立方体的是() A.B.

C.D.

【解答】解:A、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

B、有两个面重合,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符合题意;

C、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

D、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19?余杭区二模)下列各图中,经过折叠不能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A.B.

C.D.

【解答】解:A、C、D可以围成四棱柱,B选项不能围成一个棱柱.

故选:B.

4.(2019?遵义一模)下面每一个图形都是由6个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形成的,其中能折叠成正方体的是()

A.B.

C.D.

【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能折叠成正方体的是.

故选:C.

5.(2019?紫金县一模)如图,下图经过折叠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是() A.B.

C.D.

【解答】解:选项A、C、B经过折叠均能围成正方体,BD折叠后上面的一行两个面无法折起来,而且下边没有面,不能折成正方体.

故选:D.

6.(2019?河北一模)在图上剪去一个图形,剩下的图形可以折叠成一个长方体,则剪去的这个图形是()

A.①B.②C.③D.④

【解答】解:拼成长方体的4种情况

1.“一四一”,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两边各1个分别作上下底面,?共有6种.

2.“二三一”(或一三二)型,中间3个作侧面,上(或下)边2?个那行,相连的长方形作底面,不相连的再下折作另一个侧面,共3种.

3.“二二二”型,成阶梯状.

4.“三三”型,两行只能有1个长方形相连.

一因此剪去④,剩下的图形可以折叠成一个长方体.

故选:D.

7.(2019?武功县一模)下列图形中,经过折叠可以得到四棱柱的是() A.B.

C.D.

【解答】解:A、经过折叠,不能围成封闭的长方体;

B、两个正方形围起来构成长方体的上下底面,四个长方形围成长方体的侧面,故可以围成一个四棱柱;

C、经过折叠,不能围成封闭的长方体;

D、经过折叠,不能围成封闭的长方体;

故选:B.

8.(2018秋?东丽区期末)如图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A.B.

C.D.

【解答】解:所有选项中只有B选项出现“凹”字状,所以不能组成正方体,而A,C,D选项中,能围成正方体.

故选:B.

知识点3:正方体的相对两个面

正方体展开图找相对面的方法:

(1)中间隔“一”是对面:中间相隔一个正方形的两个正方形是相对面;

(2)“Z”字两端是对面:呈“Z”字形排列的四个正方形首尾两个正方形是相对面;

(3)间二、拐角邻面知:中间隔两个正方形的两个正方形是相邻面,呈拐角形状的三个小正方形,只有一个相邻正方形的两个正方形是相邻面。

【典例】

1.韩老师特制了4个同样的立方块,并将它们如图a放置,然后又如图b放置,则图b中四个底面正方形中的点数之和为()

【解析】解:根据四个图形的点数,可推断出来,点4对面是点2;点5对面是点1;点6对面是点3.

则图b中四个底面正方形中的点数是1,3,6,6,

1+3+6+6=16,

则图b中四个底面正方形中的点数之和为16.

【方法总结】

通过分析正方体某一个面的4个相邻面,以及4个相邻面又分别是两组相对的面来分析各点数、数字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得出结果。

【随堂练习】

1.(2019?卧龙区二模)把如图折成正方体后,若相对面所对应的值相等,那么3

x y

-的值为()

A.2-B.1

-C.0 D.1

【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

专项训练2 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专项训练2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方法指导: 一个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形状由展开的方式决定,不同的展开方式得到的表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但无论怎样展开,表面展开图都应体现出原立体图形面的个数与形状. 类型一:正方体的展开图 1.有3块积木,每一块的各面都涂上不同的颜色,3块的涂法完全相同.现把它们摆放成不同的位置(如图),请你根据图形判断涂成绿色一面的对面的颜色是() (第1题) A.白B.红C.黄D.黑 2.把如图所示的图形折成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折好后与“中”相对的字是() (第2题) A.祝B.你C.顺D.利 类型二:长方体的展开图 3.小明用若干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准备拼成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拼完后(如图),小明看来看去觉得所拼图形似乎存在问题. (1)请你帮小明分析一下拼图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多余图形,请将多余部分涂黑;若图形不全,则直接在原图中补全; (2)若图中的正方形边长为5 cm,每个长方形的长为8 cm,请计算修正后折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第3题)

类型三:其他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4.如图是一些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请写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 (第4题) 类型四:立体图形展开图的相关计算问题 (第5题) 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后,标注了字母A的面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所标注式子的值相等,则x=________. 6.如图形状的铁皮能围成一个长方体铁箱吗?如果能,它的体积有多大? (第6题)

参考答案 1.C 2.C 3.解:(1)多一个正方形,如图所示: (第3题) (2)表面积为52×2+8×5×4 =50+160 =210(cm2). 4.解:①三棱锥;②四棱锥;③五棱锥;④三棱柱;⑤圆柱;⑥圆锥.5.1解:由题意可知x=3x-2,解得x=1. 6.解:能围成,它的体积为70×65×40=182 000(cm3).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建立长方体或正方体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和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过程,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不断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过程和创造过程带来的乐趣,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判断一个展开图能否折叠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学难点】 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 剪刀,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正方体展开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路架桥 1.出示正方体盒子, 师:正方体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几条棱?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

生: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一是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知识上的铺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定是六个面,沿着不同的棱剪开长方体或正方体,得到的平面展开图也不同;二是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作好方法上的铺垫。) 二、语言激趣,导入揭题 师:正方体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特征,它还有许多奇妙之处,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的图形世界《展开与折叠》。 (设计意图:故意用语言来渲染神秘奇妙的图形世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三、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探究并演示如何展开正方体1、强调方法及注意事项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将正方体盒子展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如何把这个立体图形变成平面图形? 生:想一想,说一说(组内讨论)生:可以剪开。师:怎样剪最好?生:沿着棱剪。 师:能不能剪散? 生:不能剪散,剪开后是一个完整的平面图。师:我们需要剪开几条棱? 引导:相邻的2个面至少需要几条棱来连接?(1条)那么4个面、5个面、6个面呢?(5条)那么我们需要剪开(12-5)条,即(7)

《展开与折叠》教案

《展开与折叠》教案 学习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并能根据平面展开图来判断是否能够折叠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2、建立正方体或长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转化、对应思想。 4、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难点:明确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课前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子各一个,格子纸一张,作业纸,学具袋(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包装盒都见过吗?大多是什么形状的呢? 2、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家里的包装盒尽量少占地方吗? 学生想办法,出主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引起学生探究的需要,

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为本节课探索活动的展开做铺垫。) (二)探索解决。(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展开探索,层层设疑,层层深入。) 1、教师出示正方体包装盒,并且沿着正方体一个面上的三条棱剪开,展开一个面。 请大家想象,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完全展开,并且各个面相互连接,是一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 请大家把你们想象的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画到方格纸上。(同桌两人合作,共同商量完成) (设计意图:教师沿棱剪开一个面,是为学生指出前进的方向,也是为学生展开想象,把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积累初步表象。要求学生把想象的正方体展开图画在方格纸上,是教师对学生已有空间观念的了解,也是对学生的思维挑战。) 2、大家刚才画的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你门有什么办法验证呢?(展开或者折叠,进行方法选择讨论) 3、教师请一名同学和自己合作展开教师手中的的正方体。 你画的展开图和老师的展开结果一样吗?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教师把正方体的一个展开图展示给学生,一是让学生感受立体图象转化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难道自己画的展开图和刚才展开的不一样就真的不对吗?激发学生再次验证的欲望。) 4、请同学合作展开自己手中的正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呢?

展开与折叠(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平面图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判断出一个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 教学难点:将一个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并用语言描述其过程.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对于正方体、棱柱及其相关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它们的形成仍然是个未知数,学生也急于知道,每一位学生都带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活动经验基础:初学几何,学生对学习几何的热情高涨,七年级学生保留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好强的特点,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的热情高.作为展开与折叠的第一课时,学生的操作可能不够规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2.能通过空间想象观察出一个平面图形通过折叠是否能成为正方体. 3.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方法 这一部分教材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核心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充分地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发展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 对几何体外表性质的了解,是正确展开与折叠的基础,因此,复习正方体的性质主要目的是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问题1:正方体属于棱柱吗? 问题2: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有几条棱?它的棱和面与一般的棱柱有哪些不同? 教学说明 正方体,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了解,在前面的课程里也有所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不难回答以上问题.第2个问题之所以采用比较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正方体特点的了解,同时认识到它也具备了棱柱的一般特点. 二、讲授新课 1.先操作,再思考

第1讲: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及其展开与折叠-学案

知识讲解: 1、常见的几何体及其特点 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且各面都是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棱柱:上下两个面称为棱柱的底面,其它各面称为侧面,长方体是四棱柱。 3、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圆。 4、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顶点,且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5、球:由一个面围成的几何体 2、展开与折叠 (1)棱柱:如图1所示的棱柱,上底面是五边形A'B'C'D'E',下底面是五边形ABCDE,这两个五边形的大小形状都相同,这个棱柱有5个侧面,当它为直棱柱时,5个侧面都是长方 形,当它为斜棱柱时,5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桂的棱,其中相邻的两个侧面的交线都叫做棱柱的侧棱,图1中的棱柱有15条侧棱,其中有 5条侧棱,这5条侧棱的长相等,将这个棱柱展开定一个长方形(图2是图1中棱柱的侧面展 开图)反过来可以将一个长方形折叠成一个棱桂的侧面。

当一个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时,称为三棱柱,当一个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时,称为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当一个棱柱的底面是五边形时,称为五棱柱(图1就是五棱柱)………当一个棱柱的底面是n边形时,称为n棱柱,它有2n个顶点,3n条棱,n十2个面(其中2个底面,n个侧面。)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分别是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就是圆锥的母线(即圆锥的顶点与圆锥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长,而扇形的弧长就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反过来,可以将一个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 考点一:几何体类型的划分 【例题】 1、下面这些基本图形和你很熟悉,试一试在括号里写出它们的名称. ( ) ( ) ( ) ( ) ( ) (2)将这些几何体分类,并写出分类的理由. 2、下列几何体中,属于圆锥的是( ). 3、例题如图所示,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请写出图中含有的立体图形: 【练习】

展开与折叠(一)教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2.展开与折叠(一) 一、学生状况分析 “展开与折叠”是《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研究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同时,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来源:Z|xx|k.]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是从学生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制作棱柱,了解棱柱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同时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旨在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了解一些特殊几何体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动手操作、认识棱柱;第三环节:合作学习,探索什么样的图形能围成棱柱;第四环节:课堂小

七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专题训练

七年级数学 1.2 展开与折叠 专题一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1.以下各图均有彼此连接的六个小正方形纸片组成,其中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A.B. C.D. 2.如图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 正方体“着”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A.冷B.静C.应D.考 3.将图1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的红心“”标志所在的正方形是正方体中的() A.面CDHE B.面BCEF C.面ABFG D.面ADHG 4.如图,有一正方体的房间,在房间内的一角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到房间的另一角B处去吃食物,试问它采取怎样的行走路线是最近的?如果一只蜜蜂,要从A到B 怎样飞是最近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 B A

专题二三棱柱、圆柱与圆锥的展开与折叠 5.左图是一个三棱柱,下列图形中,能通过折叠围成该三棱柱的是() A.B.C.D. 6.如下图所示的平面图形中,不可能围成圆锥的是() A. B.C.D.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掌握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能根据所给平面图形判断是否能折叠成正方体.2.根据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出它的展开图,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温馨提示】 1.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且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长方体是四棱柱,但四棱柱不一定是长方体,四棱柱的两个底面是四边形,不一定是长方形. 2.一个平面展开图,折成立体图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向里折,一种是向外折,一般易忽略其中一种,造成漏解. 3.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多边形和一些长方形连成的,沿棱柱表面不同的棱剪开,可能得到不同组合方式的平面展开图;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的;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的. 【方法技巧】 确定正方体展开图的方法以口诀的方式总结出来:正方体经7刀剪,可得六面十四边;中间并排达四面,两旁各一随便站;三面并排在中间,单面任意双面偏;三层两面两层三,好似阶梯入云天;再问邻面何特点,“间二”“拐角”是关键;“隔1”、“Z端”是对面,识图巧排“七”“凹”“田”.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展开与折叠”这一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一内容是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认识的延伸,同时也是为后继教学表面积知识做好铺垫。教材从正方体的展开引入,为学生创造了想象和操作的空间,同时引起学生思考和质疑:怎样展开?有多少种展开的结果?在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后,教材编写了“做一做”和“练一练”两个内容。这两个内容通过动手操作、想象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体与面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其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着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在解决问题方面热情极高,但是缺少有序思考和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中,应加强策略指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有效的感悟。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因为对于本节课的理解和探索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因此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体与面的联系,将作为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三、学习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并能根据平面展开图来判断是否能够折叠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2、建立正方体或长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

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转化、对应思想。 4、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难点:明确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五、课前学具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子各一个,格子纸一张,作业纸,学具袋(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包装盒都见过吗?大多是什么形状的呢? 2、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家里的包装盒尽量少占地方吗? 学生想办法,出主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引起学生探究的需要,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为本节课探索活动的展开做铺垫。) (二)探索解决。(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展开探索,层层设疑,层层深入。) 1、教师出示正方体包装盒,并且沿着正方体一个面上的三条棱剪开,展开一个面。

小学五年级数学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 执教:郭利锋(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大良实验小学) 指导:蒋向阳(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大良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6-17页“展开与折叠”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安排在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之后、又在“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知识的链条结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不断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认识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从而加深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作好铺垫。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特别强调动手操作和展开想象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盒子剪开得到展开图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由于学生沿着不同的棱来剪,因此得到的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不同,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的展开图,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然后,教材安排了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长方体”的活动,这个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者应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折叠的过程和折叠后的图形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通过动手“折一折”活动来验证

猜想,让学生在反复的展开和折叠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过程,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或正方体中的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并且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喜悦。 教材的意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操作和想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对应关系。

七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例题讲解与变式

七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例题讲解与变式知识点1: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例1 在图中,各图形都是由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接而成,它们是否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为什么? 解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随机地把六个小正方形编上数码. (1)正方形2、3、4、6可折成一个无底的正方体,但正方形1、5重合,不能折成完整的正方体; (2)正方形1、5正好可折成正方体的两底,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 (3)正方形1、3可以折成正方体的两底,所以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 (4)正方形2、3在折的过程中重合,所以不能折成正方体; (5)正方形2、3或4、5在折的过程中重合,故不能折成正方体 说明由一个正方体拆分成或展开成一个展开图时,因展开的方式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展开图.这时由展开图还原为正方体时,就要考虑是否成立,此时,成立的条件是六个小正方形在折的过程中不能有重合部分即可. 变式练习1 如图为正方体的一种平面展开图,各面都标有数字,则数字为-4的面与其对面上的数字之积是_____________. A.4 B.12 C.-4 D.0 变式练习2 如图(a),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根据图中该正方体的三种状态所显示的数字,可推出“?”处的数字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处的数字是6. 知识点2:一般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 例2 请你把几何体和它的平面展开图用线连起来. 分析此题实质就是在让我们分别找出长方体、圆锥体、圆柱体、六棱柱体的表面的平面展开图. 解

变式练习1 观察下图,请指出哪个图是长方体表面的平面展开图. 变式练习2 哪种几何体的表面能展成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 参考答案 1、(1)和(4)可以围成长方体. 2、(1)为五棱柱;(2)为圆柱;(3)为圆锥. 归纳:(1)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扇形;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3)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 (4)棱柱有两个相同的多边形的底面,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1.2.1展开与折叠教案

2017-2018学年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教案 课题 1.2.1展开与折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尝 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反思,获得经验. 2、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 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了解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3、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 验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能准确识别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确定相对面展开的位置.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图形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2、点、线、面相互之间的关系? 3、面与面相交得到____,线与线相交得到____ 。 4、如图所示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可以得到的几何体是() 二、导入 教师拿出一个制作漂亮的正方体纸盒展示给学生看,又拿出另外一个 同样制作的正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给学生看并用手慢慢地折叠成正方 体纸盒。 三、预习检查 1.将一个正方体展开,你能得到下面的图形吗? 2、下图中的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正方体? 教师提示学生 回答 演示 教师提问,学 生回答 回顾旧知识 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自测 预习结果

四、新课讲授 1、把学生分组,让每组完成一个平面图形的粘帖,教师观察,并收集各小组的平面展开图,老师演示完成六个到七个的平面展开图的围成立方体 的过程。 让学生完成余下围成过程。在演示过程中既要演示可围成的亦要演示不可围成的平面展开图。 可围成的平面展开图有以下11种。 一类:1、4、1型 二类:2、3、1型 三类:2、2、2型四类:3、3型 不可围成的图形有:(出现“田”,“凹”形) 此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有六个小正方形构成的平面展开图都可以围成立方体。 当堂练习:1、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下面的些平面图形吗? 2、下面哪一个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得到正方体?让学生自己动 手拼出这些平 面图, 学生快速回答 使学生在动手 操作的基础 上,动脑思考, 仔细观察这十 一种展开图的 特点,能够快 记忆正方体的 展开图。 在学生掌 握正方体十一 中展开图的基 础上,应用正 方体展开图特 点,能够快速

鲁教版-数学-初一上-《展开与折叠》例题讲解与变式

展开与折叠 知识点1: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例1 在图中,各图形都是由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接而成,它们是否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为什么? 解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随机地把六个小正方形编上数码. (1)正方形2、3、4、6可折成一个无底的正方体,但正方形1、5重合,不能折成完整的正方体; (2)正方形1、5正好可折成正方体的两底,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 (3)正方形1、3可以折成正方体的两底,所以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 (4)正方形2、3在折的过程中重合,所以不能折成正方体; (5)正方形2、3或4、5在折的过程中重合,故不能折成正方体 说明由一个正方体拆分成或展开成一个展开图时,因展开的方式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展开图.这时由展开图还原为正方体时,就要考虑是否成立,此时,成立的条件是六个小正方形在折的过程中不能有重合部分即可. 变式练习1 如图为正方体的一种平面展开图,各面都标有数字,则数字为-4的面与其对面上的数字之积是_____________. A.4 B.12 C.-4 D.0 变式练习2 如图(a),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根据图中该正方体的三种状态所显示的数字,可推出“?”处的数字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处的数字是6. 知识点2:一般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 例2 请你把几何体和它的平面展开图用线连起来. 分析此题实质就是在让我们分别找出长方体、圆锥体、圆柱体、六棱柱体的表面的平面展开图. 解

说明半圆也是扇形的一种,所以有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就是半圆.变式练习1 观察下图,请指出哪个图是长方体表面的平面展开图. 变式练习2 哪种几何体的表面能展成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 参考答案 1、(1)和(4)可以围成长方体. 2、(1)为五棱柱;(2)为圆柱;(3)为圆锥. 归纳:(1)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扇形;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3)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 (4)棱柱有两个相同的多边形的底面,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立体图形的折叠与展开

立体图形的折叠与展开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下列展开图中,不能围成一个封闭的几何体的是() A.B. C.D. 2.如图所示的图形,是下面哪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A.B.C.D. 3.将如图所示的正方体展开,可能正确的是() A.B.C.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4.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粉笔盒展开如图所示,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字之和等于6,则a+b+c=.

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原正方体中有“新”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6.小石准备制作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他先用5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硬纸制作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实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请你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上一个正方形,使得新拼接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够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只需添加一个符合要求的正方形,并将添加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 三.解答题(共3小题) 7.(1)请写出对应几何体的名称:①;②;③. (2)图③中,侧面展开图的宽(较短边)为8cm,圆的半径为2cm,求图③所对应几何体的表面积.(结果保留π) 8.图①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点、2点、3点、4点、5点、6点,将点数朝外折叠成一枚正方体骰子,并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②所示. (1)在图②所示的正方体骰子中,1点对面是点;2点的对面是点(直接填空); (2)若骰子初始位置为图②所示的状态,将骰子向右翻滚90°,则完成1次翻转,此时骰子朝下一面的点数是2,那么按上述规则连线完成2次翻转后,骰子朝下一面的点数是点;连续完成2016次翻转后,骰子朝下一面的点数是点(直接填空).

9.我们知道,将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可以展成一个平面图形.(1)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2)如图所示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4、3、6,若将它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则下列图形中,可能是该长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有(填序号) (3)下列A、B分别是题(2)中长方体的一种表面展开图,已知求得图A的外围周长为52,请你帮助求出图B的外围周长; (4)第(2)题中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有不少,聪明的你能画出一个使外围周长最大的表面展开图吗?请画出这个表面展开图,并求出它的外围周长.

展开与折叠教案

展开与折叠 萧县赵庄镇路王庄小学:王昌彬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4、15页。 二、教材分析: “展开与折叠”这一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一内容是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认识的延伸,同时也是为后继教学表面积知识做好铺垫。教材从正方体的展开引入,为学生创造了想象和操作的空间,同时引起学生思考和质疑:怎样展开?有多少种展开的结果?在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后,教材编写了“练一练”。这一个内容通过动手操作、想象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体与面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其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着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在解决问题方面热情极高,但是缺少有序思考和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中,应加强策略指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有效的感悟。在知识的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因为对于本节课的理解和探索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因此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体与面的联系,将作为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四、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并能根据平面展开图来 判断是否能够折叠成正方体。 2、建立正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 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转化、对应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前学具准备: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形格子纸一张,作业纸。 六、教学过程: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三篇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三篇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继长方体的认识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包括做一做、练一练两个栏目.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3.前置性作业 (1) 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2)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4. 做一做 (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 (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长方体?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内容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设板书计: 展开与折叠 小学五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案范文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继长方体的认识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包括做一做、练一练两个栏目. 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练一练的目的是通过想象、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强化长方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相互转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对应的数学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

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

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知识要点】 1.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 几种特殊几何体的展开图 棱柱:两个全等多边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 棱锥:一个多边形与几个边边相连的三角形 圆柱:两个圆和一个矩形 圆锥:一个圆和一个扇形 注意:不是所有的曲面都可以展开为平面.如球. 3.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总结: ①中间四个面上、下各一面 ②中间三个面一、二隔河见 ③中间两个面楼梯天天见 ④中间没有面,三、三连一线 【经典例题】 例1.一个n棱柱,共有个顶点,条棱,条侧棱,个侧面,且棱长相等,侧面都是形,面形状大小一定相同.

例2.如图,左边的图展开经过折叠能成为右边的棱柱吗? (1)这个棱柱的上、下底面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 (2)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是什么图形? (3)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4)这个棱柱有几条侧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3.哪种几何体的表面展开为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 例4.一只小蚂蚁想从小立方体的顶点A 处爬到顶点B 处,你能帮它找到最短的路线吗?请画图说明. 例5.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 例6.观察图中平面展开图的折叠过程,并回答1号面、2号面、3号面的对面分别是几号面。 ( ) ) ( ) ( ) ( ) ( ) B A A B C

例7如图1-2,可以沿线折叠成一个带数字的立方体,每三个带数字的面交于立方体的一个顶点,则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字之和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 例8.将一个长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至多可以剪________条棱 【课堂练习】 1.一只小蚂蚁想从长方体的顶点A 处爬到顶点B 处,能帮它找到最短路线么?请说明理由。 2.把图中的硬纸片沿虚线折起来,便成为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2号平面的对面是( )。 A .3号面 B .4号面 C .5号面 D .6号面 3.下列3 4.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请根据图上尺寸计算它的体积。 5.下面五个图形中,哪一个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7 B 图1 ( ) ( ) ( ) (3) (4) (5)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解题思路与点评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解题思路与点评 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对空间图形有较准确的认识和感受,具体地说,包含三个方面:(1)能用平面展开图描述出该立体图形;(2)能由立体图形画出至少一种其平面展开图,设计较简单实物的平面图纸;(3)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能围成一个立体图形。因此,切实掌握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势在必行,现解读如下:例1.如图1,一个多面体的展开图中,每个面内的大写字母表示该面,被剪开的棱边所注的小写字母可表示该棱。 (1)说出这个多面体的名称; (2)写出所有相对的面; (3)若把这个展开图折叠起来成立体时,哪些被剪开的棱将会重合? (图1) 思路:选取面X相对固定,将面R,面Y想像折起,再遮挡面Q,Z,P即成。 解答:(1)这个多面体是正方体。 (2)相对的面有三对:P与X,Q与Y,R与Z. (3)将会重合的棱有:a与h,b与i,c与n,d与e,f与g,j与k,m与l. 点评:这个问题的解决,无疑对同学们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例2.如图2是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都标注了字母,请回答:如果F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那么哪一面会在上面? (图2) 思路:这里有两种折法:一种向里折,一种向外折。 解答:E或C会在上面。 点评:一个平面展开图,折成立方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向里折,一种向外折。此题往往易忽略其中一种,造成漏解。这不但培养了同学们的空间观念,而且告诫同学们思考问题要全面。 例3.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 你能设法得到图3中的平面图形吗? (图3) (2) 你还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3) 图4中的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 (图4) 思路:由于一个正方体有12条棱、6个面,将其表面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其面与面之间相连的棱(即未剪开的棱)有5条,因此需要剪开7条棱。(1)中的两个平面图形都可由一个正方体沿着某些棱剪开展成,可在原正方体上标出上、下底面,根据需要剪开7条棱即可; (2)将一个正方体沿着某些棱剪开后,可得到很多平面图形,所以答案很多;(3)有两种途径:一是动手操作,仔细观察;二是先假定出上、下底,通过想象亲自折一折,看能否折成正方体。 解答:(1)能,其中在原正方体上标出上、下底面如图5所示。 (图5) (2)图略,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看谁得到的多,准。 (3)第一副图不能,第二副图能。其中第二副图先假定出上、下底面如图6所示。 (图6) 点评:此题命题意图有二: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2.考查将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的能力。 小时牛刀 1、有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这六个数,根据图1中A 、B 、C 三个图中所写数字想一想“?”处的数字是什么? 2、如图2,右边四个图形折叠后,能得到左边正方体的是( ) 3、如图3所示,是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每个面上都标有相应的字母. (1)如果A 面在几何体的底部,上面的是哪一面? (2)若F 面在前面,从左看是B 面,上面是哪一面? (3)右看是C 面,D 面在后面,上面是哪一面? 4 1 5 A 2 3 1 B 4 5 ? C 图1 A. B. C. D. 图2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A B C D E F 图3

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展开与折叠》精品教案

《展开与折叠》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继“长方体的认识”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包括“做一做”、“练一练”两个栏目。“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练一练”的目的是通过想象、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强化长方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相互转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对应和分类的数学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让我们刮目相看了,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挑战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这使得我们在学习内容的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处之外,也应当设法为学生提供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思考。此外,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对实践及探究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领悟展开图上的面与正方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及有序思考进行分类的优势。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的探索活动,了解“什么是展开,什么是折叠”,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2、通过探索活动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建立长方体或正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并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类、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发现事物间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初中七年级数学《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展开与折叠(初中数学七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安排在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之后、又在“长方体的表面积”之 前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知识的链条 结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不断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认识了长方体与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从而加深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作好铺垫。教材考虑到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基础,特别强调动手操作和展开想象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盒子剪开得到展开图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 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由于学生沿着不同的棱来剪,因此得到的展开图的形状可能 也不同,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的展开图,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 考、探究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然后,教材安排了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 能围成正方体、长方体”的活动,这个内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些学 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者应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折叠的过程和折叠后的图形来 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通过动手“折一折”活动来验证猜想,让学生在反复的展开 和折叠中,经历和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过程,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 图形的关系,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或正方体中的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和 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并且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喜悦。b5E2RGbCAP

教材的意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 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 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 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p1EanqFDPw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 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认识了长 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操作和想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对应关系。
DXDiTa9E3d
2、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肯定存在差异,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 也不同,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允许学生的个性化发 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及时加以方法的指导,能够在想象的基础上通过操作 验证掌握新知,对于思维水平较高、空间观念较强的学生,如果在没有操作的基础 上,只通过想象直接判断,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先想后剪”这个环节,目的 在于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而不要求学生一定达到剪出来的展开 图和想象中的一样;又如“根据平面图形判断能否围成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和“找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的对应面”的练习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 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接受水平可能会出现不同层次,有些学生是在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