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重症中暑射病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 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 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 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 。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 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 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 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5)呼吸功能不全。早期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发绀 等,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6)急性胃肠功能损害。腹痛、腹泻、水样便、消化道出 血较常见。
(7)心血管功能不全。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现为低血压, 心动过速(心率大于 130 次 /min)、心律失常等
重症中暑-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劳力型热 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
先兆中暑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 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 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 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进行高强度运动,并出现以下临 床表现者:
①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精神 错乱);
②核心温度高于 40°C; ③皮肤温度升高和(或)持续出汗; ④肝转氨酶明显升高; ⑤血小板明显下降,并很快出现 DIC; ⑥肌无力、肌痛、茶色尿; ⑦CK 大于 5 倍正常值。
血液生化
电解质:高钾、低钠、低氯、低钙、高磷血症。
肾功能:血肌酐(C,)、尿素氮(BUN)、尿酸 (UC )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资料全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资料全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比积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 症,肝功能异常,肌酸激酶增高.
救治原则:①迅速降温;②当血容量严重减少、电 解质紊乱时需静脉输液.如果血压随体位波动,应继 续补充生理盐水直到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余失液量 可在48h内缓慢补充,过快纠正高钠血症可引起脑 水肿,导致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
热射病 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 昏迷.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经系统受损 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神经 系统功能障碍,特征为躁动、谵妄和昏迷.还可出 现其他神经学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角弓反 张、幻觉、去大脑强直、小脑功能障碍等.
<2>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为皮肤淤斑、穿刺 点出血及淤斑、结膜出血、黑便、血便、咯血、 血尿、心肌出血、颅内出血等,合并DIC提示预后 不良.
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高强度体力运动导致机体 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意识障碍、横纹 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肝损害、急性肾 损害等多器官多系统损伤的极其严重的临床综合 征.EHS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发病急, 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 50%以上.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尤其 是在夏季参训的官兵和运动员
4.4 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障碍可在发病第1天出现,但更常见 于第2天和第3天.
实验室检查指标:
①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②纤维蛋白原<Fib><1.5g/L或进行性下降;
③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20mg/L,或3P试验阳性;
④PT延长3s以上,APTT延长10s以上.上述检查有3项异常 者,即可诊断DIC.发病早期应每4~6h复查凝血功能.如有条件 可行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Sonoclot>检查.

热射病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15)(颜汉文)

热射病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15)(颜汉文)

五、热射病(heat stroke,HS)的发病机制
(二)变温动物
所有的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类外,都是变温动物
仁爱 诚信 奉献 和谐 精业 创新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anyang
五、热射病(heat stroke,HS)的发病机制
(三)机体的正常体温调节
体温恒定(37℃) 产热 = 散热
射病(图1)。
仁爱 诚信 奉献 和谐 精业 创新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anyang
三、热射病(heat stroke,HS)的流行病学特点
(二 )热射病(heat stroke,HS)易感因素 1.个体因素:
①发热,感冒,腹泻,呕吐 ②脱水; ③睡眠不足;
2.环境因素:
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的高热 皮肤干燥、无汗 意识丧失或惊厥
中暑的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可高达80%。
仁爱 诚信 奉献 和谐 精业 创新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anyang
一、概述(concept)
(一)中暑(heat stroke)的定义
湿度
温度
仁爱 诚信 奉献 和谐 精业 创新
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为热射病
,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仁爱 诚信 奉献 和谐 精业 创新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anyang
一、概述(concept)
热衰竭
heat exhaustion
【辅检】红细胞比积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肝功能异常,肌酸激酶增高。
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 水者。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要点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要点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要点热射病是一种由于高温环境导致体温调节失常而引起的疾病。

当人体无法有效散热时,体温会升高,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内脏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为了及时诊断和治疗热射病病患,医学界制定了《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Consensus on Heat Stroke Emergenc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该专家共识的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定义和分类:热射病包括经典型和劳动相关性两种类型,前者指在高温环境下引发的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后者则是由于劳动活动引发的热射病。

根据病情轻重和表现特点,热射病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

二、诊断标准:热射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体温升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多脏器损伤等症状。

具体的诊断标准包括:核心体温超过40℃,或者肛温达到40.5℃以上;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嗜睡或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肝肾功能受损等多脏器损伤。

三、急诊处理与救治原则: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患者体温。

如全身浸泡在冷水中、使用冰袋等,以避免继续升高的体温对脏器造成进一步损伤。

在救治过程中,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进行保护和纠正。

四、其他辅助处理:除了急诊处理外,还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补液、改善心肌功能和降低体温等药物的应用。

其他辅助处理包括离开高温环境、提供适宜的体位和休息等,以促进病情的改善。

五、预防与宣教:预防热射病的最佳措施是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提供足够的水和盐分,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并加强对热射病的宣教,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以上就是《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要点。

这份专家共识的制定为热射病的急诊处理和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提高热射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热射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根据该共识进行急诊处理,同时加强对公众的预防和宣教工作,以减少热射病的发生。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现在是24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三
实验室检查
5.动脉血气: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高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
6.尿常规及尿生化:尿色为茶色或酱油色,镜检
可见大量颗粒管型和红细胞。Mb增高。
7.粪便常规:大便潜血可阳性。 8.心电图:多表现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一般为窦性
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有时也可表现为心动过缓,可伴有
救治原则: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补充盐
水或饮用电解质溶液可迅速缓解热痉挛症状。轻症者可 口服补液盐,脱水者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9%NaCl溶
液),并做好积极转运准备。
现在是12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三
重症中暑-分类
❖ 热衰竭: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 临床综合征。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 失过多,水电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 损害表现。 临床表现: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 、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 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体温升高,无明显神 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 发展为热射病。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③降温毯; ④持续监测体温冰块置于散热
较快的区域 (双侧颈部、腹股沟和腋下) ; ⑤用4℃生理盐水200~500ml进行胃灌洗
尿、无尿,尿色深,为浓茶色或酱油色尿。25%~ 30%的劳力型热射病患者和5%的经典型热射病患者出
现急性少尿型肾衰竭。
现在是17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三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
❖ (5)呼吸功能不全:重度肝损害是劳力型热射病的一个固 有特征。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 、乳酸脱氢酶(LDH)在发病后迅速升高,第3~4天达
现在是16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三

【权威发布】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一)

【权威发布】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一)

【权威发布】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一)前言热射病(heat stroke,HS)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热射病的发病率和危害性可能远超预期。

调查资料显示,在高强度运动中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热射病而非心血管意外[1-2];而由热射病导致的死亡可能超过所有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总和[3-4]。

2015年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国内首部热射病专家共识—《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5],并于2016年成立了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

随着对热射病认识的深入,再结合我国救治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2015版共识已不能满足热射病防治实践的需求,有必要进行更新,以纳入最新研究证据,形成覆盖更广、更实用、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共识。

为此,2018年9月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与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成立了热射病新共识工作小组和编委会;2018年10月20日开会确定了新共识的思路、框架及主要更新内容;2018年12月15-20日汇总各专家意见,形成新共识初稿;2018年12月25-29日在三亚召开由全国重症医学专家与编委会成员共同参与的研讨会,对共识初稿进行详细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

此后分别经过两次电话会议讨论,于2019年3月12日形成最终意见。

本共识适用人群: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神经病学、血液病学及其他内科临床医师,部队基层卫生人员,医学应急救援人员,训练或竞赛现场医疗保障人员。

目录概述··············································(一)流行病学········································(一)热射病表现·····································(一)热射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二)现场急救········································(三)转运后送········································ (三)院内救治········································(四)热设病的预防··································(五)一、概述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统称为热致疾病。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具体救治措施为“九早一禁”,即早降温、早扩容、早血 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早抗 感染、早肠内营养、早免疫调理,在凝血功能紊乱期禁止手 术
6.1 降温 快速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病死率与体温过高 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如果降温延迟,死亡率明显增加。当 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后立即开始降温,并持续监测体温。降温 目标:使核心体温在10~40min内迅速降至39℃以下,2h降 至38.5℃以下。
劳力型热射病在热射病基础上伴有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故急性肾
衰竭、急性肝损害、 DIC 出现早,在发病后十几小时甚至几小时 即可出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特 征为躁动、谵妄和昏迷。还可出现其他神经学异常表现,包括行 为怪异、角弓反张、幻觉、去大脑强直、小脑功能障碍等。 (2)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为皮肤淤斑、穿刺点出血及淤斑、结
4.4 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障碍可在发病第 1天出现,但更常 见于第2天和第3天。 实验室检查指标: ①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②纤维蛋白原(Fib)<1.5g/L或进行性下降; ③ D- 二聚体升高或阳性,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 > 20mg/L,或3P试验阳性; ④PT延长3s以上,APTT延长10s以上。上述检查有 3项 异常者,即可诊断DIC。发病早期应每4~6h复查凝血功能。 如有条件可行血栓弹力图 (TEG) 、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Sonoclot)检查。
热适应(heat adaptation)
是指长期在热环境中生活人群的热耐受能力比短期进 入热环境人员明显增强的生物学现象,是经过若干代 的适应作用,对热气候建立起来的稳定的协调关系。 热适应不仅限于生理功能方面,在机体外形、器官结 构方面也有相应的变化,具有稳固的基因基础,具备 可遗传的特点,因此又称生物性热适应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要点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要点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要点热射病(heat stroke,HS)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热射病的发病率和危害性可能远超预期。

调查资料显示,在高强度运动中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热射病而非心血管意外;而由热射病导致的死亡可能超过所有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总和。

2015年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国内首部热射病专家共识—《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并于2016年成立了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

随着对热射病认识的深入,再结合我国救治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2015版共识已不能满足热射病防治实践的需求,有必要进行更新,以纳入最新研究证据,形成覆盖更广、更实用、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共识。

1 概述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统称为热致疾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热致疾病类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HS)。

CHS主要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CHS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

EHS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EHS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尽管EHS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更容易发生,但环境条件并非必需。

2 流行病学目前,我国仍然缺乏大规模热射病流行病学资料。

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3 热射病的表现3.1 不同类型热射病的表现3.1.1 CHS 致热源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如热浪),见于年老、年幼、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起病。

最新: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热环境下体育竞技和军事训练中常见的疾病,具很高的病死率。

在热射病的实际防治过程中经常存在误诊漏诊、对其严重程度估计不足、治疗方案实施不正确等情况,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急诊是热射病救治的重要关口,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热射病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急诊医护人员对热射病及其救治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热射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存质量。

2018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急诊医护人员对热射病核心知识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其中,诊断要点和救治要点的掌握比率最低,仅为30.9% 和13.3% [1]。

因此提高急诊一线救治人员的认知水平,加强培训和宣教,是早期识别和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鉴于临床实践需求,依据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中国国情,在《2019年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国成人急诊临床实践特点的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十分必要,对于提高我国急诊热射病诊治水平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成立共识筹划工作组后,检索文献并筛选,提出推荐意见,最终确定共识。

一、制定过程与推荐依据本共识是由来自全国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所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制定,2021年8月各方达成了共识,完成第4轮讨论,10月份定稿。

专家成员对推荐意见逐一进行了表决,在最终轮投票进行表决时达成一致。

二、热射病病理生理热射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庞大而复杂,近年来,“双通道机制”被多数学者逐渐认同。

第一通道即热暴露使核心温度升高造成的直接对各器官系统的损害;第二通道则是热暴露引起的热应激、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免疫功能紊乱,这种病理过程被定义为热射病“类脓毒症反应”,造成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可高达60%以上。

目前认为热射病就是源于热暴露导致的直接细胞损害和全身炎症反应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脏器损害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过程。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肾内科】 ppt课件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肾内科】  ppt课件
④碱化尿液:补充碳酸氢钠使尿PH>6.5
PPT课件
21
3.血液净化 具有以下一条可考虑行CRRT,如有以下两条或两条以上者应立即行
CRRT。 ①一般物理降温方法无效且体温持续高于40℃大于2h ②血钾>6.5mmol/L ③CK>5000U/L,或上升速度超过1倍/12h ④少尿、无尿,或难以控制的容量超负荷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救治原则:①降温;②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电解质直到血流动力 学稳定。其余失液量可在48h内缓慢补充,过快纠正高钠血症可引起脑 水肿,导致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
PPT课件
10
3.热射病 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根据发病原因不同, 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PPT课件
11
①劳力型热射病 见于健康年轻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
量为1.5-30mg/kg。 停药时间:治疗疗程一直持续到PLT维持在理想水平,D-二聚体等
凝血指标全部正常且持续一周以上方可停药,停药后继续监测凝血功 能2-3周,对D-二聚体再升高者,需要重新抗凝。
PPT课件
25
7.抗感染 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8.肠内营养 如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且消化道出血和麻痹性肠 梗阻,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输注应遵守由少到多、由慢 到快、由稀到浓循序渐进的原则,温度保持在37-40℃。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医生或药师。
康复训练与指导
评估身体状况
在康复期间,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身体 状况,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 。
合理饮食
提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食物,以满足患者康复期间 的营养需求。
逐步恢复运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运动康复计划,逐步恢复体力活动。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和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05
专家共识的总结与展望
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热射病的定义与分类
规范化诊断流程
热射病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由 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 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 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 现的急性疾病。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 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经典型热 射病(又称非劳力型热射病)和劳力 型热射病。
其他治疗
01
02
03
血液透析
对于严重热射病患者,如 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征(MODS)等,可考虑 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高压氧治疗
通过高压氧舱给予患者高 浓度氧气吸入,可改善机 体缺氧状态,促进病情恢 复。
心理治疗
热射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 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04
热射病的预防与康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专家共识提出了热射病的规范化诊断 流程,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 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 验室检查结果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准 确诊断热射病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治疗原则与措施
专家共识强调了早期、快速、有效降 温是治疗热射病的首要措施。同时, 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 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对于重症患者,应给予积极 的器官支持和抗感染治疗。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平躺,头部稍微放低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补充水分
给予患者含电解质的饮料,避 免脱水。
紧急呼叫医疗救助
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持续进 行降温处理。
转运与住院治疗
迅速转运
尽快将患者送往附近医院,途中保持降温措 施。
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
住院治疗
到达医院后,由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 治疗。
社会支持与教育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
政府和社会应建立热射病防治支持体系,提供必要的 医疗资源和救助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热射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 热射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开展科学研究
加强热射病防治的科学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预防和治 疗方法。
06
结论与展望
当前成果与不足 成果 01
热射病治疗方法逐渐完善,成功救治率有 所提高。
中度热射病
核心体温≥42°C(108°F),出现 昏迷、抽搐、行为异常等中枢神 经系统异常表现,部分患者可能 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重度热射病
核心体温≥42°C(108°F),出现 深度昏迷、呼吸急促或停止、血 压下降等症状,常导致死亡或永 久性脑损伤。
04
热射病治疗
现场急救
快速降温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用 冷水擦拭皮肤,加速散热。
发病时间
多在夏季高温时段,如午后至傍晚。
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01
由于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高
热、意识障碍等症状。
内环境失衡
02
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散热,大量出汗导致水和电解质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专家共识(草案)
ppt课件
1
1 概述
热射病(heat stroke,HS) 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 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 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 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ppt课件
2
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
ppt课件
9
3 临床表现
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 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 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 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 于数小时内恢复
ppt课件
10
Hale Waihona Puke 重症中暑热痉挛 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与钠 盐丢失相关。热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 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
ppt课件
12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比积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 质血症,肝功能异常,肌酸激酶增高。
救治原则:①迅速降温;②当血容量严重减少、电 解质紊乱时需静脉输液。如果血压随体位波动, 应继续补充生理盐水直到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余 失液量可在48h内缓慢补充,过快纠正高钠血症可 引起脑水肿,导致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
ppt课件
13
热射病 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
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1.劳力型热射病 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参加训练的官兵),在高
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忽感 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忽然晕倒、神志不 清,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 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皮肤干热,面色潮红或苍白,开始大汗、
临床表现 于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 肌肉抽动。热痉挛有时易与热衰竭时过度通气致手足 抽搐相混淆,后者常出现手足痉挛和四肢末端及口周 麻木
救治原则 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补充盐水或饮
用电解质溶液可迅速缓解热痉挛症状。轻症者可口服
补液盐,脱水者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9%NaCl溶
液),并做好积极转运准备
脱习服(deacclimatization)
是指一旦热刺激作用停止,热耐受能力会逐渐减弱,恢复到习服 前水平
ppt课件
5
2 热射病流行病学特点
2.1 热射病发病特点 热射病发病与3个环境 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无风环境。
中暑的气象阈值:
日平均气温>30℃或相对湿度>73%。当气温和湿度 条件同时存在时,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 ≥37℃时中暑人数急剧增加
ppt课件
11
3 临床表现
热衰竭 指热应激后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 合征。严重热应激情况下,体液、体钠丢失过多,水电 解质紊乱,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临床表现: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 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 和晕厥。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 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故应立即送往医 院救治。
热指数:是应用温度和湿度运算得出的数值,和热射
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性。当热指数>41,热射病发病率 增高;当热指数>54,极易发生热射病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2.2 易感因素
个体因素:①发热,感冒,胃肠炎,腹泻,呕吐;②脱水;
③睡眠不足;④缺乏热习服训练;⑤肥胖;⑥低血钾
环境因素:训练场地热负荷过重,强烈的太阳直射
冷汗,继而无汗,心动过速、休克等。
劳力型热射病在热射病基础上伴有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故急性肾
衰竭、急性肝损害、DIC出现早,在发病后十几小时甚至几小时
即可出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ppt课件
14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特 征为躁动、谵妄和昏迷。还可出现其他神经学异常表现,包括行 为怪异、角弓反张、幻觉、去大脑强直、小脑功能障碍等。
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高强度体力运动导致机体核心温 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意识障碍、横纹肌溶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多器官多 系统损伤的极其严重的临床综合征。EHS是中暑最严重的 一种类型,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 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常见于夏季剧烈运 动的健康青年人,尤其是在夏季参训的官兵和运动员
ppt课件
3
热适应(heat adaptation)
是指长期在热环境中生活人群的热耐受能力比短期进 入热环境人员明显增强的生物学现象,是经过若干代 的适应作用,对热气候建立起来的稳定的协调关系。 热适应不仅限于生理功能方面,在机体外形、器官结 构方面也有相应的变化,具有稳固的基因基础,具备 可遗传的特点,因此又称生物性热适应
组织因素:与体能不相适应的训练计划,不适当的
训练和休息周期,补水不足
易感因素的叠加,增加了热射病的严重程度,并与 预后相关
ppt课件
8
3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 重 症 中 暑 ,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 和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和经典型热射病)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 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 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 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为皮肤淤斑、穿刺点出血及淤斑、结 膜出血、黑便、血便、咯血、血尿、心肌出血、颅内出血等,合 并DIC提示预后不良。
(3)肝功能损害 重度肝损害是劳力型热射病的一个固有特征。 AST、ALT、LDH在发病后迅速升高,第3~4天达峰值,之后逐 渐下降,而胆红素的升高相对滞后,通常在热射病发病后24~ 72h开始升高
ppt课件
4
习服(acclimatization)
是训练与运动生理学范畴的重要概念,指人员适应某种特定环境 的状态
热习服(heat acclimatization)
是后天获得的、机体对热环境刺激的保护性生理反应,又称获得 性热适应或生理性热适应。热习服具有可产生、可加强、可脱失 的特点。热习服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医学监测下,使有关人员 对热环境达到更为适应状态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