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马原简答题及论述题汇总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a)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科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b)意义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指出物质不是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b)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c)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a 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价值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b 这一划分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的表明资本助于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经济形式c)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a)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b)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c)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d)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它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彻底的批判精神、阶段性c)它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d)i. 不带任何偏见的、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的面目来认识世界并揭示其客观规律;e)ii. 它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它研究的领域涉及很多方面且研究深刻;f)iii. 它的科学性还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经受的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g)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7、简述意识的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8、简述极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a)级差地租I形成的原因是: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级差地租II形成的原因是: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b)极差地租I与极差地租II,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形成的.在二者的关系上,极差地租II要以极差地租I为前提和基础9、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a)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b)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c)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10、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1)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2)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3)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1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a)群众观点: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赖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第二次考a)这一划分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及资本家剥削的本质,它指出剩余价值的来源,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b)这一划分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提供的科学依据,正确的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是剩余价值率.1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a)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i.从生产力发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期的发展,劳动力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的发展;ii.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一系列的调整iii.从上层建筑方面来看,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新的扩展,意识形态中的左翼和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iv.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1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a)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政党;b)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c)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政党;d)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e)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16、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反应,是指与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的相一致,相符合b)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i.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事物及其规律本身并不就是真理,真理属于认识范围ii.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17、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a)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b)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i.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ii.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iii.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iv.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v.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作用或称能动性18、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重点考题a)价值规律的内容i.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b)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几方面的作用i.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ii.价值规律自发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iii.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19、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第二次考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如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c)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20、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a)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与社会发展状态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b)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原因之一c)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更具多样性2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a)科学内涵i.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ii.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还包括他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的理论;iii.列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必须要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前仆后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iv.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体内在联系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b)理论品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2、简述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a)本质与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i.本质与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ii.本质与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2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a)真理绝对性的有两方面的含义:1、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人的每一个真理的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在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真理的相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1、从广度上来讲,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它需要进一步扩展;2、从深度上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2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第二次考a)在工作日程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25、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a)形成i.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它的形成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密切的关系ii.货币的所有者总是竭力为手中闲置的货币寻找出路,以使其发挥资本的作用.而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循环过程中,有的资本家确会需要补充的货币资本.这样,他们之间就产生了借贷关系.货币资本为获取利息而贷出去时,就转化为了借贷资本b)本质i.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26、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a)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b)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 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27、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b)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它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c)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外力推动的结果28、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地获得吗a)超额剩余价值指的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来源本质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b)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具有二重来源:一方面来源于本企业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生产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另一方面,也来源于企业外部转移来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主要是个别企业通过活劳动支出的减少和物化劳动的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产生的c)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各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因此,单个企业无法长期稳定地获得超额剩余价值29、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a)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首先,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b)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i.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ii.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调整iii.从上层建筑方面看,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新的扩展,意识形态中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c)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i.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ii.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iii.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3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a)一方面,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社会发展有决定性.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就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经受锻炼,坚定信心,促使社会主义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b)第一,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三,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原理的具体表现,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总之,社会注意的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3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a)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的彻底的评判精神c)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d)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实践性为基础的观点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3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a)真理是个发展的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b)含义:真理的绝对性:就是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从广义上,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c)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连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3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b)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要作用和超前作用c)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34、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a)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在社会各个生产部分之间的分配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c)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3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a)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b)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内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36、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a)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b)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规律是运动着的运动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第二,普遍性.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37、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内容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b)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38、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典型特征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具体表现为商品滞销,物价下跌,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等39、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再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a)在所有制关系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趋势,建立和发展了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b)在劳资关系上,通过劳资共决制度,允许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善了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c)在分配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对分配政策进行了调整,通过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4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a)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b)共产主义社会不会自行到来,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大力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出一系列主管和客观条件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a)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b)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42、简述生产方式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含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作用i.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ii.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iii.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iv.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43、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a)二者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b)二者的数量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所生产出来的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45、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a)人类从自然界的怒一下解放出来.摆脱了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称为:A. 马克思主义B. 列宁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生产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的平等关系D. 资本家与工人的合作关系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人的理性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社会制度的变革6.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混合所有制D. 无政府状态7.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阶级消亡B. 社会不平等C. 贫富差距扩大D. 个人主义盛行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A.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建立封建专制D. 建立民主共和国9.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演变C. 经济改革D. 文化革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
3. 马克思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马原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A6. A7. A8. B9. A10. A二、简答题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2023年马原简答题和论述题
2023年马原简答题和论述题摘要:一、引言1.简要介绍2023年马原考试的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总体情况2.强调本题的实用性和可读性二、2023年马原简答题分析1.简答题题目及答案解析a.题目1:XXX概念的含义及其应用i.解析:解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ii.应用:举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b.题目2:XXX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策i.解析:分析现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ii.对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方法c.题目3:XXX观点的评述i.解析:阐述观点的核心内容和理论依据ii.评述:对比其他相关观点,评价观点的优缺点三、2023年马原论述题分析1.论述题题目及答案解析a.题目1:XXX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i.解析:介绍理论的来源、核心观点和意义ii.实践:分析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iii.结合:探讨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工作效果b.题目2:XXX现象与XXX观点的关系分析i.解析:阐述现象的定义和特征ii.观点:介绍观点的内涵和理论依据iii.关系:分析现象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四、总结1.概括全文内容,强调马原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重要性2.建议考生加强对马原理论的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正文:2023年马原考试的简答题和论述题考查了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此类题目,本文对2023年马原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了详细解析,以提高考生的答题水平。
首先,我们来分析2023年马原简答题。
在本部分,我们选取了三道典型题目进行解析。
1.题目1:XXX概念的含义及其应用解析:XXX概念是指……(此处解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运用这一概念:(举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2.题目2:XXX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策解析:XXX现象是由于……(分析现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方法)3.题目3:XXX观点的评述解析:XXX观点认为……(阐述观点的核心内容和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含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1、谈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实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
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④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论述题汇集●(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马原期末试卷
马原期末试卷一、简答题1.描述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原理。
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原理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矛盾、斗争和变革的规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辩证思维:即对矛盾的全面、统一的认识。
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和对立因素存在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中,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需要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中,但每个事物和现象的矛盾特点各不相同。
社会发展中,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各有特点。
•矛盾运动: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的过程是由于各种矛盾的斗争和冲突而推动的,矛盾的存在和解决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2.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初级阶段。
它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力的相对不发达,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但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包括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者所有制等。
在这个阶段,国家保障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认识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
人们通过实践与客观世界相联系,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实践活动,人们才能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地检验和纠正我们的认识,实现认识的迭代和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实际效果,才能确定认识的正确性。
•实践是社会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来解决人们生活和社会问题,才能检验真理的实用性和社会效果。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哲学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矛盾斗争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历史。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完全发展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劳动创造和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主张人类应当通过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体人的自由和平等。
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历史的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趋势。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论述题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
主题: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强调了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认识到历史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未来。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形态的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改变和发展生产力,人类可以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即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以及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科学性指它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并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及它的深刻性,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实践性即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
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2、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答: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大胆地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意义:(1)发展要靠内因,要靠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把中国事情办好。
因此,处理国际国内事情,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按照自己的情况制定政策。
(2)当今世界是普遍交往的世界,我们对外开放中,在开放中扩大市场,在开放中吸收外国的资金、经验和科技。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辩证的统一。
对外开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以对外开放为条件。
把两者割裂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实践证明,我国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把握它们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
①共性是对同类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和特点的概括,都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个性是指矛盾的性子、地位、办理方式的不同。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
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阶级斗争论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科学技术D. 文化教育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
A. 共产主义B. 社会主义C. 资本主义D. 封建主义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
A. 社会进步的标志B. 社会进步的前提C. 社会进步的结果D. 社会进步的障碍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A. 反映B. 决定C. 创造D. 改变7.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D. 资本积累与消费不足的矛盾8.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社会主义D. 消灭私有制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 公有制经济B. 计划经济C. 无阶级社会D.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B.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C. 各取所需,按需分配D. 各取所需,按劳分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阶级斗争论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
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科学技术D. 文化教育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第一部分: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辩证法D. 实证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 A. 人类解放 B. 社会主义建设 C. 阶级斗争 D. 发展生产力3.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是() A. 首要地位 B. 次要地位 C. 平等地位 D. 无关紧要4.“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属于() A. 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实证主义观点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运动 B.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 C. 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D. 宏观经济调控的方法6.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强调()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真理只能通过理性思考获得 C. 实践和理论是相互独立的 D. 理论可以脱离实践而存在7.中国共产党的党的最高理论和指导方针是() A. 马克思列宁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对象是()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实证主义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社会科学观点9.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 A. 统一的整体 B. 左右矛盾的 C. 超越现实的 D. 可量化的10.“自由的完全实现是唯一能够使每个人自由”的观点属于() A. 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实证主义观点第二部分:简答题1.请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解释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4.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实践的作用是什么?5.请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党的最高理论和指导方针。
第三部分:论述题1.阐述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对象和批判的方法。
2.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社会意识的关系?3.“自由的完全实现是唯一能够使每个人自由”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以上为2023年马原期末考试题库的一部分。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C.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D.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答案:B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A. 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B. 工人的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C. 工人的劳动时间等于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D. 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答案:A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力的过剩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C. 消费能力的不足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答案:B4.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障碍D. 社会发展的次要因素答案:A5.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结构D. 社会关系答案: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2. 解释什么是“异化”以及马克思如何理解异化。
答案:异化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劳动变成了一种商品,工人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控制,从而失去了自我。
马克思认为异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表现在物质生产领域,也表现在人的精神和社会关系上。
3.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志向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宝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志向。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主要内容答: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其次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其次方面,是思维能否相识或正确相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标准。
3、怎样理解社会物质性答:社会的物质性性表现在:①人类社会依靠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②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旧是以物质力气改造物质力气的活动,仍旧是物质性的活动。
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得物质生活资料。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气,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行能离开自然。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4、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中:“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历史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的体现。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答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出了他们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即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3. 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都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主要的阶级斗争形式,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阶级社会。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重性理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意义。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交换中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二重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价值的形成和转移过程。
这一理论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积累和剥削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此外,资本主义经济的无计划性、竞争和资本积累也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案例:某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次经济危机,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激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以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些原理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社会形态之间会发生革命性的转变等。
2.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本原理之一。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基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生产力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等;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社会生产和分配时建立的相互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发展的不断进步和演变,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3.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三个基本规律: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矛盾普遍存在并且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事物的矛盾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提供了科学基础。
4.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历史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社会形态之间的演变是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形态的崩溃和新社会形态的产生都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规律和推动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这些基本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本质特征,对于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世纪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 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 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 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理念B. 物质C. 精神D. 意识答案:B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价值规律C. 劳动价值论D. 资本积累理论答案:A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 利润最大化B. 价值规律C. 剩余价值规律D. 资本积累规律答案:C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历史观B. 唯心主义历史观C. 机械唯物主义历史观D.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答案:A6.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分为:A.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C.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 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答案:A7.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障碍D. 社会发展的次要因素答案:A8.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源泉是:A. 工人的剩余劳动B. 资本的自我增殖C. 资本的积累D. 资本的流通答案:A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经济B. 计划经济C. 市场经济D. 混合经济答案:A10.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完全消亡C. 人的全面发展D. 所有制形式的统一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办法——矛盾分析法。
5、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新的结构和功能,他适应了已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他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6、事物发展是怎样的过程?答: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7、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答:辩证否定关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8、事物辩证发展的内容及其意义?答:内容: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0、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答:区别: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联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第二章1、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答: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规则: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3、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两者有何联系?答: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食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4、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
答:客观性表现在: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答: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一步进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对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其次,真理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6、真理的检验标准。
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第三章1、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生活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条件的主观反映。
2、为什么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或为什么说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答: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改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1、什么是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答: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即商品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其同一性表现在:作为一个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价值量的决定?答:一、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三、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3、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4、为什么说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答:一、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二、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劳动力价值和使用价值答: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
它包括三个方面:(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