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段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有效探索小学数学教学获奖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究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的存在1. 教材内容不够贴近实际生活:过去的教材注重抽象概念和计算方法,与实际生活脱节。
学生难以理解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2. 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只依赖于讲解和习题训练,缺乏启发式方法和探究学习。
3. 学生参与度低: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4. 考试导向突出:教育制度中对考试成绩的关注过度,学生的学习目标多数限于应试,缺乏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对策的提出1. 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教材:教材应该融入实际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使数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灵活运用启发式方法、探究式学习、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3. 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4.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5. 评价方式的改变: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如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和小组讨论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面临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教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改变评价方式等,可以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掌握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对有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画图的形式,就可以得到答案;有些数学问题则需要列表,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数学问题要通过猜想和对比,然后进一步的操作尝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还有一部分数学问题,从特例开始一步一步地去探究,然后找到问题的一般规律。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就能全面提高数学综合知识储备,提高自身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有多种多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选择一种最恰当的方法策略,就能很轻松地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理解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还不够成熟,一些抽象的数学运算或者是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能把复杂的关系以最直接最简洁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思路更清晰,然后列出正确的算式求出答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画图的策略小学数学里的图形,是按照点、线、面、体,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的。
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具体的图形是什么样,必须画图才能看明白,才能想清楚四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了解图形的含义。
利用画图这种最简单的教学方法,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画图并准确地理解题意,学生能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求出答案。
通过画图,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更清晰明了,能更好地从中总结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对越直观的数学问题,他们越容易理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经常采取画图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找到数学问题之间的规律,从而轻松地解决问题得到答案。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摘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
我们在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中,依据新课标、新理念,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载体,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主体合作探究式解决问题;同时,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为支点,通过实践应用、归纳总结,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我们重点研究了“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扎实、高效,使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问题解决;新课程;发展;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
我们在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中,依据新课标、新理念,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载体,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主体合作探究式解决问题;同时,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为支点,通过实践应用、归纳总结,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我们重点研究了“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扎实、高效,使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们不断反思总结,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摸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运用”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即“创设情境,发现问题—依托情镜,提出问题—借助情境,分析问题—运用情境,解决问题—拓展情境,应用问题—回归情境,发展问题”六个环节。
具体描述如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两能”的基础上增加提出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这两种能力,变成了“四能”。
发现问题,它是指学生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当中,去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且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
问题解决视角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问题解决视角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知识和技术快速更迭。
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方法和策略解决各种复杂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有效体现,同时也是提高他们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仍然存在方法单一、思维狭隘等现象。
基于此,笔者根据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问题,试着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推动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数学教育的一个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文化修养。
这里所说的数学文化修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指数学核心素养。
这种素养有非常强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会伴随学生的一生。
此外,数学核心素养也具有内隐性等多重特性。
所以,身为一线教师,应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积极培养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个人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断总结和创新,从而慢慢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与问题解决之间的联系问题解决属于心理学中有关认知方面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它可以看作是思维的一种方式。
在数学教育中,问题解决通常被认为是借助恰当的思维模式去处理数学问题的方式。
一般而言,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方面的内容。
以笔者的理解来看,这本质上是属于解构的思维模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数学教师可以更好地认知构成数学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元素,但无法有效解释这些能力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问题解决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数学教育同行把核心素养界定为“一个人在困难情况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假如把这种界定应用于实际的数学学科,那么就能理解上文中所提到的复杂困难的问题情境,其实质就是复杂的数学问题情境,而复杂数学问题情境的解决过程,就是有效借助解决问题思维来处理问题的过程。
这种说法虽然并不具备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中所突出的“必备品格”,但却有其“关键能力”。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优秀获奖科研论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培育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在该阶段打到良好的学习基础,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师应该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状况,希望对促进小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有所帮助。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一)小学数学教师缺乏课堂创新,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我国素质教育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各级学生还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课堂的时间设置上,采取满堂灌的形式,重视教师的讲授,并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视不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不重视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不重视数学教学设计,大部分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等开展教学内容。
出现考什么教什么的现状。
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教师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情境、教学设计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根本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小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无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三)教师课堂评价缺少表扬、鼓励教师不重视课堂评价,评价过程中缺乏公平性。
鼓励、表扬的基本是优等生和后进生,中等生常遇到的是不认真听课的误解。
当所有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给予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是表扬与肯定,而对中等生的就是平平淡淡,缺少感情的评价。
从中可以观察到,教师对待学生给予的评价是不同的。
优等生和后进生不论回答正确还是错误,都能得到教师的表扬、鼓励或肯定。
而中等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评价是“嗯、可以”等,导致中等生没有回答问题的激情;回答错误时,更多是教师的质疑和误解。
获奖论文-一等奖-“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亭趾实验学校小学部俞水英戴光吕【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改变学习方式为主题的“动手操作”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在学习中,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还存在一定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组成员在集体学习与研讨的基础上,以《搭一搭》一课为载体,进行课例研究。
在课堂实践与课后反思的基础上,我们体会到以“问题”驱动形式将操作与独立思考、观察、语言表达及倾听等有机结合,能真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操作活动有效。
具体阐述如下:⒈“问题”驱动下的独立思考;⒉“问题”驱动下的观察;⒊“问题”驱动下的语言表达;⒋“问题”驱动下的倾听。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以“问题”驱动形式,让教师的教学意图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操作活动有效性,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问题”驱动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一、课题的提出与探索活动的设计(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改变学习方式为主题的“动手操作”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动手操作”的理念也已经越来越被老师们理解和接受。
诚然,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存在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有了动手操作没了数学思考。
有些老师简单地把“动手操作”中的“动”理解为动一动、摆一摆、做一做,只停留在身体动作方面,根本不顾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内在的思维活动。
(二)、研究活动的设计我们认为动手操作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活动形式,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是驾起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桥梁,我们不能走过场,更不能为操作而操作。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问题”驱动下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义务数学教育方面,同样跟随新的历史进程,着眼国际范围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标准00G632 000B 001002-766112-125-01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运用给力的教学方法和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有效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要求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一、与时俱进的数学教学观念不仅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潜意识里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的思想,因为这是“进步”的核心武器。
明确数学老师已经不是过去拿着教鞭教训因为算错一道混合运算题的学生的“教授者”,我们只是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用别样的方式方法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计算中带领出来,继而投入到有趣的数学园地中的策划者。
努力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题地位,使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富有兴趣,更贴近生活,更能为生活现实服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正理念,并实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真谛。
只有真正把学生从灌输的“容器”变为接受的“主体”,把教师从“教授者”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只有把死板的抽象数学公式变为生活式的“理所当然”,数学课堂才有可能变成为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乐园,大家一起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增长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情感满足感,实现素质教育。
写一篇浅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论文,2000字
写一篇浅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论文,2000字本文旨在探讨采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人们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秩序的一种语言,也是学习和探索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基础。
但是,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表现不佳,往往难以正确解决问题。
因此,有必要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首先,可以采用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以增强数学技能以及思维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践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参与,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和把握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同时,实验活动也能够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其次,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数学问题。
这样,学生可以从老师的教学中掌握关键点,然后跟随自己的思路去探索相关问题,从而熟悉数学知识。
老师定期举办答疑时间,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使其能够以实际行动去探索、分析问题。
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图形化的学习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图形化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空间化、实践性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并能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最后,小学数学教学还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使学生了解他们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积极解决数学问题的热情。
另外,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总之,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采取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数学问题,利用图形化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最后,希望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更多地有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获奖科研报告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获奖科研报告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ve countermeasures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标准,即人才培养不能只是注重输送知识,更要注重人才的能力、素质水平的提高。
学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而处于基础阶段的小学教育,更要严格履行新课标理念。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原则首先,将学生作为中心对象。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建立起科学的“生本教育”理念,剔除传统的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滞后观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讲课期间,进行适当的互动,加强师生的交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被理解。
特别是对于数学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的讲解,更应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辅助学生自主探讨,进而在课堂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中心地位。
其次,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建立的课堂是生动有趣、温馨和谐的,将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立体的、易接受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需要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增强其数学学习期间的成就感,构建自主学习数学的目标。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诸如多媒体技术等,将数学魅力展示给学生,并传授学好数学的方式,增强学生专注力。
也可以在教学期间,讲述经典故事或进行比赛、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探究(一)重视激趣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致力于找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例如,采取游戏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学习阶段已经非常普遍,是教师进行寓教于乐活动的重要举措。
教师可科学运用游戏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比赛类的游戏等,指导学生以数学知识分析以及解答问题,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涵的理解,并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对策论文
踩气球亲子游戏的方案(3篇)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互动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
如果亲子游戏进行的得当,则可以增进孩子与家长间的感情,对孩子是一种很好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踩气球亲子游戏的方案11、踩气球游戏目的:利用个人或集体对抗的方式,培养游戏者灵活性。
游戏准备:每个人两个气球以及橡皮筋,并请大家吹好气后绑在小腿踝关节处。
游戏方法:将参赛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散在规定的区域内。
发令后,双方队员在保护好自己的气球不被对方踩破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踩破对方队员的气球。
以一方全部队员的气球被踩破为负,另一方为胜。
游戏规则:①只准踩气球,不得故意踩对方的脚。
②不得故意用手推对方。
③被踩爆气球者立即退出比赛。
④跑出规定区域者视为气球已破,不得再加入比赛。
⑤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气球不小心漏气或是跑掉,一律当作被踩爆。
玩法一:所有过程采取单兵作战,没有队形。
玩法二:同一小队的人两两一组(最好是一男一女一组),以勾肩或一只手绑在一起的方式进行。
玩法三:同一小队排成一列,以搭肩的方式进行。
玩法四:所有的人围成一个圈,每次回合各队派出三个人在场中比赛,有点像是摔角赛的味道。
玩法五:每个人发给四个气球,分别绑在双脚上。
踩气球亲子游戏的方案2利用资源:水池参加对象:10个大班家庭目标:①锻炼幼儿小腿肌肉;②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和合作能力。
准备:气球若干、气筒10只、毛巾若干、塑料筐20只玩法:一、活动身体:重点脚及小腿按摩。
二、吹气球:母(父)子合作吹气球,在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个家庭吹得多。
(让幼儿数数,比较,给最多家庭发一样小奖品)三、水中踩气球:1、把气球仍进水池里:母(父)子比赛,看谁仍得远。
2、踩气球:母(父)子在水中踩气球,数一数,踩破了几只气球?四、放松身体:用毛巾擦小腿,母(父)子互相交流。
建议:为幼儿准备好更换的裤子。
踩气球亲子活动方案2幼儿园中班亲子游戏:踩气球游戏准备:气球若干游戏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老师给每个家庭发一个气球和一根细绳,请家长将气球吹大绑在自己的脚腕,身背幼儿。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摘要:本论文以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为研究主题,通过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探讨,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案例分析,旨在探索有效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首先,论文介绍了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明确了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
然后,论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方法与策略,包括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究式学习的实施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接着,论文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分析了应用问题、图形问题和逻辑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论文总结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效果,并对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对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案例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课标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案例的分析,以及教学实践的观察,探索有效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
2.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2.1 新课标的理念和特点新课标倡导学生主体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新课标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3.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1 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有效教学的探索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有效教学的探索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建构的学习;倡导培养学生具有过硬未来社会变化的能力.课程改革在我县实施六年了,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只注重课堂气氛而不注意课堂效率;只重活动表象而不重活动本质;有活动而无体验;有合作形式而无合作的实质,效率低下.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尤为迫切.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学习的良好气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不同的数学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同一个数学内容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不论创设怎样的教学都要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服务.首先,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数学课堂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持,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其次,情境创设要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关.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情境的创设并不一定要在课的开始,也可以是在课的中间和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只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情境创设在时间上是可以灵活安排的.例如,在“求平均数”这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上这节课之前,老师准备了一些奖品,给每一个小组的同学.老师准备给第一小组表现好的同学奖励5支铅笔,给第二小组表现好的同学奖励6支铅笔,给第三小组表现好的同学奖励7支铅笔.教师还没说完,就有学生说:“老师好不公平!”老师:“为什么不公平?那怎么才公平呢?”从而引出“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而,再进一步引出课题.这个情境的创设,突出了用“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为后续的学习作了一定的铺垫,即当学生进一步遇到有关求平均数的问题,发现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用“移多补少”去求解的,进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二、挖掘有效教学内容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要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就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师要在如今的教材编写意图和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能反映学生的不同需求,而不是教材的机载重复.要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奥秘的工具,就要活用教材为学生的创新服务.同时,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内容,在认识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三、指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生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与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也应尊重这些差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教学中具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使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帮助,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逐步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索,只有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才会有效地学习.四、帮助学生有效自我反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拓宽思路、优化解法、完善思维过程、增强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创造反思条件,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思想,确定解题关键,培养学生自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每一次解题以后,我要求学生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反思,学生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解题质量和效率快速提高,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课程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教法,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教学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有效的发展.。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下,教师和学生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文将从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新课标下数学问题解决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问题解决能力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水平。
2.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解决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从而更加愿意去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
1.教师引导和角色扮演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角色扮演者。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2.注重问题的情境化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问题的情境化,即将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相关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兴趣和积极性。
3.注重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在新课标下,需要注重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分析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游戏化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定稿]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定稿]第一篇:小学数学论文: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定稿]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摘要:新课改,我们遇到很多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将采取那些相应的教学策略呢?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策略一、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新课改已经融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1.教师难予适应新课改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出来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纯粹是为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时机。
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对于此话理解有误差,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却无法考证,这种探究,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数学游戏而已,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2.学生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啪,啪,啪,表扬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扬声。
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
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随着《新课标》的推出,小学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新课标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记忆知识点和公式。
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方法。
本文将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进行探讨。
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点和技能,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基础。
研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一方面,很多老师对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术界对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也还相对较少。
有必要着重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和方法。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在教学中,要不断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工具。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新课标下,要求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数学问题解决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归纳总结、推理论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
3.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新课标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问题解决过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调研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多样化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
多样化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本文对小学数学多样化解决问题与思维发展的策略展开研究,分析了小学数学多样化解决问题教学的价值与现状,从考虑学生实际学情、精心展开教学设计、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设置综合性的数学题目与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五个方面,列举强化小学数学多样化解决问题教学,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
数学问题相比其他科目的问题,对知识点的考查更加灵活,在解题方式上多种多样,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
教师应当重视从多个角度入手,强化多样化解决问题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在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更巧妙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多种思维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发展与提升。
一、小学数学多样化解决问题教学的价值(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其数学意识首先,教会学生以多样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就是让学生学会以数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以多元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其次,多样化解决问题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一道数学习题的多样化思考、多样化解决,需要学生重新组合过往学会的数学概念、规律、方法与技能,将知识应用到切实的问题情境中去,进而体会到数学学科具有的突出的抽象性与应用价值,得到对数学本质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多样化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一系列的动脑思考、实践操作、小组探究环节,将自己在思考中得到的好方法、好技巧,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进而得到更多的学习经验,得到情感态度与合作能力的良好发展。
此外,在多样化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分析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反思,产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意识,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具有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高段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有效探索温岭市城北小学王云辉【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对化归特殊、改变角度等小学高段常用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进行了有效探索,提出了相应的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策略形成的教学对策。
以期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新课程改革以来,理论研究不断趋向成熟,实践研究在名师的指引下也逐步走向深入。
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学生学习呈现的现象是:对教材类习题训练有素,仿例题的练习得心应手,而一些发展性的,特别是加工不深的生活实践性问题,却不知所措。
这说明学生学习数学,还处在记忆性、强化训练的初级层面,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而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可见学生的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显得比较贫乏。
基于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高段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几个常见策略进行了有效探索,使学生学会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些基本策略,进而能创造性地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
1、化归特殊策略当我们遇到一些带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有时可以采取特殊化策略,常常需要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有知识经验,在简单易懂的形式下教给学生一种策略,一种思想。
特殊化解题策略的解题一般思路是:小学数学解题中运用特殊化策略常见的有:从简单情形入手;着眼极端情形。
(1)从简单情形入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09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生日?时间问题,由于存在时刻与时间的区别,两个年份相减后要不要加1或减1、或不加也不减呢?大都同学会再加1,他们认为1949年减了要加回来,这时,教师如果一味的说教,算周年只要年份相减就可以了,不必相加也不相减,学生是不会记住的,解这种题的好方法,就是截取其中的一两年来研究,如1949年10月1日――1950年10月1日是周年,这会儿学生明白,只有一周年嘛,从此学生就能自行体会到,求周年只需2009-1949=60(周年)即可。
再如计算66…6×66…7=?时,可能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我们便可以让学生从6×7算起,6×7=42,66×67=4422,666×667=444222,算到这里,学生自然会欣喜地说出66…6×66…7=44…422…2了!这种将复杂问题进行简单化,先尝试解决较简单的同类问题,再将简单问题的解题方法类推到复杂问题上去的策略是经常用到的。
(2)着眼于极端情形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通过挖掘所研究的对象中那些处于极端地位的某种特殊情况,例如最大数与最小数,最长边与最小边等,因为所涉及的问题的结论,往往就隐含在极端情况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就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着眼于极端情况就可以把复杂的问题放到一个简单的背景下去思考,并且使思路来得自然。
问题:平行四边形ABCD 面积是40平方厘米,E 点是AB 边上的任意一点,连接EC 与ED ,问△ECD 的面积是多少?小学生如果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
唯一明确的信息是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E 点是任意一点,特别是这“任意一点”,学生摸不着头脑,在学生看来,EDC 的面积也许会变化。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想,既然E 是任意一点,所以它可以在AB 上随意游动,甚至可游动到A 或B 点,如下图如果如上图,将E 点极端移动到A 或B 点,问题就一目了然了,△ECD 的面积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也明白了△ECD 的面积是不会随E 点的移动而变化的。
以上就是运用了极端的思维策略来帮助解决问题,降低了思维的难度,使问题顺利得解。
2、逆映射策略逆映射策略是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一种普遍方法。
当解决问题甲有困难时,可以借助适当的映射,将问题甲及其关系结构,转换成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乙及其关系结构,从中解出问题乙,然后把所得结果,通过逆映射反演到问题甲及其关系结构,从而求得问题甲的解。
用逆映射策略解题的主要思路如下:小学数学解题中运用逆映射策略常见的有:等量变换、数量转换、数形结合等。
(1)等量变换策略——从图形集到图形集的映射AB D CE B D C AE D CA D CEB在研究几何图形时,常常把某一图形看作为一已知的熟悉的图形,通过一定的几何变换(如对称、平移、旋转、伸缩等)而得到的,几何变换就是一种图形集到图形集的映射。
问题:一个纯净水桶的下面部分是圆柱形,水桶的容积是20升。
正放时,纯净水高度正好是圆柱部分的高,是38厘米;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度为2厘米(如图)。
桶内现有纯净水多少升?这只瓶的上部是不规则体,所以用常规思路无法解决,只能另辟奚径。
根据题意,水桶的体积和水桶内的饮纯净水是不变的,所以,正放和倒放时,上部留出的空间是相等的,由此可知,这只水桶的容积相当于一只高(38+2=40厘米)规则圆柱体的容积,水的量占水桶容积的4038。
解法为20×23838 =19(升)。
以上思维过程,是一个等积变形的解题策略,这一过程,通过倒置水桶,将不规则的空余体积转换成了等体积的空余体积,然后设法求出规则的空余体积,映射到原不规则的空余体积,使问题迂回得解。
(2)数量转换策略——从实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在解应用题时,数量之间常通过转化代换的方法去解,也可理解为从实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
问题:原来五年级的女生占全年级人数的158。
新学期女生增加6人,女生占全年级人数的95,五年级原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将题中的条件改为用比来表述:原来五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比是7∶8,新学期女生增加6人,男女生人数的比变为4∶5。
这里男生人数为不变量,因此考虑这两个比的前项。
由于[7,4]=28,可以将这两个比化成前项均为28的比,即7∶8=28∶32,4∶5=28∶35。
男生人数在变化出的两个比中对应的都是28份,女生人数由32份增加到35份,增加的3份对应的就是新增的那6人,所以每份对应2人。
于是,可以求得五年级原有男生为:2×28=56(人);女生为:2×32=64(人)。
(3)数形结合策略——从实数集到图形集的映射数和形反映了事物的两个方面,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常要把同一数学对象进行代数释意与几何释意,实现“数”与“形”的语义转化。
借助于正实数与几何图形(一般有矩形图、圆形图、韦恩图等)之间的映射,把代数(算术)问题变换为几何问题,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完成对原问题的解答。
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
问题: 水果店昨天购进苹果和梨共2000千克。
今天苹果已卖出53,梨已卖出87,还有580画出矩形图 :水果店昨天购进苹果和梨共2000千克,已卖出53,还剩多少千克?可列式为:2000×(1-53),进而可求出这批水果中梨的千克数为:〔2000×(1-53)-580〕÷(87-53)=(800-580) ÷4011=800(千克)苹果为:2000-800=1200(千克)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目的也是转移要解决问题的正面难度,使问题解决的思维转嫁到形象的数模形体上,借助形体的直观,凸显问题的本质联系,通过对形体问题的解决方法,映射到原问题的解决。
3、改变角度策略“如果你运用发现问题时的同样思路,那么你就不可能解决问题。
”这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就这样简短的一句话,却是那样富有哲理,我们在学习中常有这样的解题经历,当感觉自己的思维进入一种思维的迷局时,就得主动地放弃原有思维,跳出迷局,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用改变角度考虑问题的策略解题的主要思路如下:问题1:如右图,一块长方形草地,长20米,宽16中间有两条交叉的宽都是2米的道路,求草地(阴影部分)的面积。
拿到这个问题,学生往往不会考虑到中间交叉部分面积的存在,常会这样列式:20×16-(2×20+2×16);正确的方法应该为:20×16-(2×20+2×16-2×2)=252(平方米)。
这一思维过程,一般思维能力的学生是有困难的,如果我们换一个思维的角度,把草地上下、左右进行平移,使中间的两条道路消失,而只留下长(20-2)米,宽(16-2)米的草地长方形,问题解决就相当简单了,解题方法为:(20-2)×(16-2)=252(平方米)。
这样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有效地避开了复杂的思维和繁琐的计算,并对以后同类问题的解决建立了一种新的思维策略。
如以下这个问题,如果不运用此策略,还真无法解决。
问题2:如下图,一块长方形草地,长20米,宽16米,中间有一条宽2米的道路,求草地(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将道路进行一定的分割,如下图2所示,而后将1、3、5推到长方形左端,2、4、6推倒长方形上端,那么可得下图3,阴影部分面积也是(20-2)×(16-2)=252(平方米),这就是策略的魅力吧!4、构建数学模型策略《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是的,我们日常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而内部基本关系紧密相连的的数学问题,当我们将这些问题归结为某类数学模型后,解题的思维就变得非常明白。
①小珍上街买水果,她所带的钱单买桃子可以买15千克,单买苹果可以买10千克.如果买同样多的桃子和苹果,能各买多少千克?1÷(151+101)=6(千克) ②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每小时行25千米,从乙地回甲地,逆水每小时行15千米,来回一次,共行4小时。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251+151)=37.5(千米) ③师傅和徒弟加工同样多的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3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20个,师傅比徒弟早3小时完成任务,他们各加工多少个零件?3÷(201-301)=3×60=180(个) 以上三个数学问题从表面信息看,根本看不出它们是属于同一类问题,可其实它们的内部关系是相同的,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数学模型――工程问题,所以,均可运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题。
模型化的解题策略可以成批地来解决问题,思维简捷方法简单。
活用“数学模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知识,顺利构建数学体系,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数学素质得以长足的提升。
5、画图观察策略画图观察的数学解题策略,是指遇到问题信息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些混沌模糊时,引发思维混乱,无法进展。
这时,我们可以运用画图,来阐明题意,借助图意理清题意,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激发解决问题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