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人力资源考核的方法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的4P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的4P管理模式

方法/步骤
薪酬管理: 4P模式的薪酬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分享成功和战略导向,它将薪酬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
主要思考是企业通过什么样的薪酬策略和薪酬管理系统来支撑企业的竟争战略,来帮助员工获得 喜悦。因而,在理念上要实现把薪酬福利从视为人力成本向视为人力投资的转变。在具体操作上 要实现从交易式的工资分配到共底式的薪酬管理的转变。4P模式的薪酬管理一方面要能满足员工 多层次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能激发有利于企业战略实现的员工态度和行为,从而夯实竞争优势和 核心能力的微观基础。
方法/步骤
绩效管理: 4P模式的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建立由绩效计翅与期望一绩效实施与支持一绩效考核与评估一绩
效反该与发展的管理闭环,将以往偏重考评的单一模式发展为考评、反馈和发展员工工作绩效的 系统模式。它是一种提高组织、员工的绩效和开发团队、个体的潜能的一种具有战略盒义的管理 方法。通过绩效管理,不仅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投人.促进员工潜能的发挥。提高员工个体绩效 和团队绩效以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而且可以通过工作沟通和交流,发展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建设 性的、开放性的互动关系,给员工提供表达工作愿望和期望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员工成就感以 及对企业的归属感和献身精神。
参考资料:HR三支柱型
SSC则是模型的双腿,他们负责日常行政工作的处理,提供稳定的基础支持。
这个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HR的角色从后台的职能部门转变为与前台业务紧密相连的合作伙 伴。HR不再仅仅是解决日常问题的人,而是能够参与到公司战略决策,帮助公司实现长期价值的 关键角色。
在HR三支柱模型的驱动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宽。它使得HR能够更好地响应业 务需求,更有效地支持公司战略。它也鼓励HR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变 革。

哈佛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哈佛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哈佛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哈佛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哈佛模式,也称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HRM)模式,是一种以员工为中心、强调员工管理和员工参与的管理模式。

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被哈佛大学教授Elton Mayo等人提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哈佛模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企业和组织的主流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哈佛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员工视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并将其视为能够创造组织价值的有力决策者。

在哈佛模式的指导下,人力资源管理变成了与员工密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在组织整体成功中获益的过程。

这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还可以提高业绩、创造更高的收益和更加忠实的客户。

哈佛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1.员工管理。

哈佛模式将员工视为组织的核心,通过有效的员工管理来推动组织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增强员工的动力和激励,并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和支持。

2.员工参与。

哈佛模式追求员工参与的目标是将员工视为组织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员工参与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生产力。

这可以通过团队工作、拥有自己的工作目标等方式来实现。

3.系统性的方法。

哈佛模式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它要求看到整体的效益,而不仅仅考虑人力资源活动本身的效益。

这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了解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个方面,以了解其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以及如何利用和抵御它们。

4.后果分析。

哈佛模式将后果分析视为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强调它在所有人力资源决策中的重要性。

这包括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影响、可能的影响和制定有效的管理计划来控制风险和增加成功的机率。

哈佛模式的优势和缺点哈佛模式作为一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具有一些不可忽视的优势。

首先,它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参与度和激励,并加强了员工与组织之间的联系。

它也促进了组织的学习和创新,增加了组织的生产力和效率,提高了组织的竞争力度。

然而,哈佛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

其中一个主要的缺陷是其过度注重对员工情感和参与度的关注,而忽视了员工的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哈佛商学院《完美的绩效》案例分析

哈佛商学院《完美的绩效》案例分析

“完美的绩效”案例分析1.案例内容关键点梳理:●蓝巴雷公司主营生产多种耐用消费品,一年前面临业绩滑坡的局面●海勒姆一年前加盟,为首席财务官(CFO)兼首席行政官(CAO),感到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已经扭转了公司的乾坤,推行新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系列操作之后取得的成绩: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下降、客户服务的改进、销售佣金结构和奖励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巨大成效,各种数据都显示公司的各项业绩已经得到了飞跃。

●CEO:赞扬了海勒姆的工作,认为在成本削减和经营效率有成效。

●人力资源副总裁:专门做了一个员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员工满腹牢骚,研发部门的士气低落,新产品由于海勒姆推出的僵硬的预算程序,没能及时推出市场;许多人对公司裁员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表示不满,因为绩效最高的部门被迫解雇了公司一些最优秀的员工。

销售部门态度消极,存在无人带教和销售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首席法律顾问:公司研发部门正在申请专利的许多产品没有商业可行性。

●客户反映:货物不能按时送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首先,海勒姆的工作确实对公司业绩的提升是卓有成效的,这点毋庸置疑。

其次,推行新的绩效体系存在较多问题,没有考虑到组织中高层、中层、基层的接受程度,疏于与各部门的沟通,甚至缺乏对一线的调研和市场了解,过多的衡量“硬性”的业绩指标,忽略了“软”的因素,如团队文化、无边际协作等等;同时公司分权、授权问题,财务总监和行政总监合并为一人管理,还具体负责销售业绩,在现代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由于案例篇幅的限制和对实际工作经验的反思,我们认为这个案例并不只是改进绩效方案、加强团队协作、制定合理目标、供应商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里忽略了大量的前提和存在诸多“怪象”,因为在不同的企业战略、供需结构、市场竞争等情况的影响下,对于蓝巴雷公司和海勒姆,最后的决策和选择应不尽相同,甚至“背道而驰”。

需要考虑的前提:●蓝巴雷公司所在的是蓝海市场还是红海市场?●蓝巴雷公司的战略到底是什么?预期要达到的市场占有度要做到多少?一年前业绩下滑到什么程度,公司调整绩效体系的核心目标工作是什么?●海勒姆本人的职业生涯如何?在此方面是否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基础?是否真的存在“空降兵”问题?●以往的绩效体系是考核什么的?销售渠道就是以业绩说话,为什么就特然间不适应了?案例存在如下诸多“怪象”:●HR副总通过“问卷”的形式调研出员工普遍不满,一方面问卷在设置和报告上就容易存在“猫腻”,更重要的,一个普遍负面情绪较多、消极情绪充斥的组织,却在短时间使业绩飞跃,在一个以渠道销售为主的行业,恕我们见闻浅薄,是小概率事件。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与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与管理

[模拟]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与管理单项选择题第1题:绩效考核是注重工作的过程还是结果,取决于( )A.公司领导者B.公司的文化C.人力资源总监D.人力资源规划参考答案:B第2题:关注结果的绩效考核注重的是( )A.工作态度B.工作能力C.工作潜力D.最终业绩参考答案:D第3题:伴随着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的转变,绩效管理的重心在于( )A.考核B.比较C.挖潜D.绩效提升参考答案:D第4题:绩效考核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 )A.绩效改进B.培养公司文化C.营造和谐气氛D.改善员工生活参考答案:A第5题:所有的沟通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 )A.一般沟通和特殊沟B.书面沟通和会议沟通C.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D.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参考答案:C第6题:______是传统的考核方式,也是大多数绩效考核的核心所在。

( )A.上级评估B.下级评估C.自我评估D.同事评估参考答案:A第7题:考核绩效中最简单也最常用的工具是( )A.交替排序法B.图表评定法C.配对比较法D.关键事件法参考答案:B第8题:事先确定员工在每一个绩效等级上所占的比例,然后按比率把员工分布到各个等级上去的考核方法是( )A.配对比较法B.强制分布法C.关键事件法D.交替排序法参考答案:B第9题:由美国学者弗拉赖根和伯恩斯共同创立的考核方法是( )A.交替排序法B.配对比较法C.关键事件法D.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参考答案:C第10题:组织行为修正法的假设是( )A.员工的未来行为是由其得到过正面强化的过去行为决定的B.员工的未来行为是由公司的文化决定的C.员工的未来行为是由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决定的D.员工的未来行为是由员工对公司前景的判断结果决定的参考答案:A第11题:美国哈佛商学院卡普兰和诺顿教授提出的一种绩效考核方法是( )A.360度反馈评价B.平衡记分卡C.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D.配对比较法参考答案:B第12题:工作绩效考核标准不明确是造成工作绩效评价工具失效的常见原因,解决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 )A.提高员工素质B.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来对考核标准加以界定C.加强员工的理论教育D.加强组织文化的建设参考答案:B第13题:在绩效考核中,不管员工干得好坏,都被简单的评定为“中”的等级,这是( )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居中趋势D.偏紧倾向参考答案:C第14题:在绩效面谈的主要类型中,最容易的一种是( )A.以制定开发计划为目的的绩效面谈B.以维持现有绩效为目的的绩效面谈C.以绩效改善计划为目的的绩效面谈D.以职业生涯设计为目的的绩效面谈参考答案:A第15题:信度指的是绩效考核系统的( )A.有效性程度B.和谐过程度C.一致性程度D.公平性程度参考答案:C多项选择题第16题:绩效的层次包括( )A.组织绩效B.部门绩效C.个体绩效D.一般绩效E.特殊绩效参考答案:ABC第17题:关注过程的绩效考核注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考核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员工工作过程中的( )A.业绩B.行为C.努力程度D.工作态度E.满意程度参考答案:BCD第18题:科学的绩效考核是工作结果和工作过程的结合,通过对每个员工的______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人力资源部BSC指标及考核

人力资源部BSC指标及考核

人力资源部BSC指标及考核人力资源部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部门之一,其职责是负责招聘、培训、员工福利管理、绩效管理等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

为了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进行量化和衡量,很多企业采用了平衡计分卡(BSC)来确定其关键绩效指标和考核方法。

一、BSC的概念和原理平衡计分卡(BSC)是由卡普兰和诺顿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哈佛大学提出的,用于衡量企业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工具。

平衡计分卡是将企业绩效从财务维度改变成四个维度: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

此外,每个维度都有相应的指标和考核方法。

二、人力资源部BSC指标1.财务维度指标-人力成本控制比率:指员工薪酬和福利成本与企业总成本比例。

-人力资源ROI:指人力资源投资对企业带来的经济回报率。

-员工流失率:指员工离职比例。

2.客户维度指标-员工满意度: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评估员工对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满意程度。

-内外部客户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评估内外部客户对人力资源部门服务的满意度。

3.内部业务流程指标-招聘效率:指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招聘的效率,如招聘周期、招聘成本等。

-培训效果:指培训活动对员工绩效和能力提升的影响。

-绩效管理有效性:通过评估绩效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来衡量。

4.学习与成长指标-培训覆盖率:指人力资源部门开展培训活动的员工比例。

-员工晋升率:指员工在人力资源部门的晋升比例。

-人才储备:指企业内部培养和储备的潜力员工。

三、人力资源部BSC考核方法1.设立目标:根据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部门职责,设立符合实际情况和预期目标的指标。

2.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员工满意度调查、绩效评估、财务报表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3.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问题和改进点。

4.制定行动计划: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

5.实施行动计划:具体执行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确保目标的实现。

6.监控和评估:定期监控和评估指标的达成情况,对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也称哈佛八要素模式,是指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Beer,John Paul Kotter和James Walton在1984年提出的一个综合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它将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管理组织中人的工作、能力、动机和行为的一整套关系的系统” ,并将人力资源管理分解为八个后续领域。

1.情境环境哈佛模式中的第一个要素是情境环境,这意味着管理者必须了解组织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

其中包括了组织的战略目标、文化和价值观、组织的类型、产业和市场环境等。

管理者必须不断关注组织的外部环境和趋势,以及评估如何在这个环境下使组织更加成功。

2.组织结构哈佛模式的第二要素是组织结构,涵盖了组织架构、授权和责任、工作流程、决策层次、工作职责、团队的关系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对组织内部的结构和流程进行优化,促进沟通和决策流程,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最大化。

3.人力资源流程哈佛模式中的第三要素是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即招聘、聘用、培训、评估和激励员工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确保组织的人力资源流程符合组织目标的需求,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4.任务设计哈佛模式的第四要素是任务设计,即组织如何将工作分配给员工。

管理者应该确保工作分配合理,工作内容和员工技能匹配,以最大化工作效益和员工满意度。

5.绩效管理哈佛模式中的第五要素是绩效管理,涵盖了绩效评估、反馈和奖励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建立绩效评估标准和过程,向员工提供精准、有效的反馈,并给予奖励以促进员工的绩效和表现。

6.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哈佛模式的第六要素是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它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自动化和数字化。

管理者应该通过使用适当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人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7.员工参与哈佛模式中的第七要素是员工参与,即组织如何将员工从普通员工转化为能够为组织做出贡献的成员。

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参与组织的发展和决策,以提高工作和组织的價值。

电子书-哈佛管理全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和意义(PDF 249页)(1)

电子书-哈佛管理全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和意义(PDF 249页)(1)

哈佛管理全集人力资源管理目录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一个转变中的领域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案例’联合公司中的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历史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直线经理与人事经理从事的人事管理活动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和意义#)*%&&&&&&&&&&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责任及其目标(人际管理技能日益增长的重要性(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各方面的影响(人事部门对盈利做出的非凡贡献(案例追踪第二章公司职员的挑选和培训一"公司人力规划#+,%&&&&&&&&&&&&&&&&公司人力规划的概念(公司人力规划的内容(公司职工的分类(公司职工的需求预测(公司职工的供给预测(公司职工的供求平衡二"公司职工的挑选#$$%&&&&&&&&&&&&&&&公司职工挑选过程的主要阶段(确定公司的用人要求(吸引人们前来应聘(从应招者中挑选职工三"公司职工的培训#-.%&&&&&&&&&&&&&&&职工培训的内容"发展及其原则(培训工作的机构"政策和战略(确定培训项目(总体培训计划(培训方法和培训技术(开展培训的条件第三章考评系统!一"工作绩效评价方法一#公司各类人员评价要素的基本特征!$%"&&&&&&不同工作的特点’不同层次的特点’不同年龄的特点二#公司各类人员的评价标准和标准编制的一般程序!()"&&&&&&&&&&&&&&&&&评价标准的含义’评价标准的分类’几种评价标准的主要特征’标准编制的一般程序和原则三#标准的计量!%*"&&&&&&&&&&&&&&&&&&计分和加权的方法’误差的调整与反馈四#人员评价与能力发掘!%$"&&&&&&&&&&&&&能力#成绩与考核标准的关系’运用标准发掘能力的方法’运用修订标准发掘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四章考评系统!二"人员考评制度一#人员考评的原则!%+"&&&&&&&&&&&&&&&人员考评的作用’人员考评中常见的弊病’人员考评的原则二#人员考评的种类及其内容!,*"&&&&&&&&&&&人员考评的种类与内容’人事档案管理三#主要考评因素及其评价标准!,$"&&&&&&&&&&四#主要考评方法!+*"&&&&&&&&&&&&&&&&面谈考评’人事考评表’工作报告!论文"审查五#成绩评价方法!+("&&&&&&&&&&&&&&&&第五章能力开发系统一#能力开发系统的内容!*-)"&&&&&&&&&&&&二#企业内教育培训!*-."&&&&&&&&&&&&&&&九十年代企业内教育的特点’企业内教育的形式与内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哈佛管理全集容!教育培训的主要方法三"#自我申告$制度%&&’()))))))))))))))四"职务轮换制度%&&*())))))))))))))))五"#小集团活动$和提案制度%&&+())))))))))第六章工作报偿%一(工资与福利一"改变对待报酬和福利的宗旨%&,’()))))))))抑制成本的措施!公司实例-美国标准件公司的紧缩措施!根据公司的实际能力支付报酬!公司实例-美国航空公司的双轨工资结构!刺激和奖励工作绩效优秀者的计划!工作报偿计划与经营计划相结合二"工资结构与工资水平的决策因素%&,+()))))))劳动力市场条件!公司实例-工作&.分钟获得&,小时工资的#跳蚤$!立法!劳资谈判!高层管理班子的态度和组织的支付能力三"为雇员提供的福利和服务待遇%&/*())))))))安全与健康福利!养老金!社会保险!非工作时间报酬!公司实例-施乐公司的有偿社会服务年!为雇员提供的服务!高级经理人员的特别福利四"福利管理%&’+())))))))))))))))))福利与公平就业机会!估算福利成本!灵活的或自助餐式的福利!传递福利信息!案例-报酬是否应由工作绩效来决定第七章工作报偿%二(改善绩效的激励一"促使雇员提高士气和生产效率的多种策略%&0*())案例-&..分俱乐部!可以激发某种行为的奖励!激励理论的统一和实际应用!案例-北美工具与冲模公司二"有的放矢的激励%&12()))))))))))))))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经理人员的奖励!低层雇员的奖励!班组奖励计划!利润分成计划!斯坎伦计划第八章著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精选一"人才选拔案例精选#$%&’((((((((((((((理查德)萨耶*到一般的小商人中寻找人才!王永庆*从内部寻找人才!林绍良*不惜重金聘用人才!范旭东*注重招揽人才!马克)麦科马克*观察人"了解人的七个步骤!士川元夫*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人!绝妙的暗察!冰岛冷冻食品公司*满足特殊人才所需要的条件!素野福次郎*租借人才!以诚求贤!威廉)伍德希德*高价+收买,人才!土光敏夫*最根本的观人之道!韦恩)卡洛韦*优胜劣汰的用人原则!陶子厚*不采用+考试甄选,的办法!王永庆*标榜能力主义!乔治)奥迪约姆*识别人才七法二"领导激励案例精选#$-.’((((((((((((((./公司和+花王,公司*锐意创新0领先他人!12/公司*非同一般的激励!伊安)麦克唐纳*以提出问题激励积极性!三泽千代*引进大电气公司+鲶鱼,!富士全录公司*以+征求新事业企划案,唤醒人才!蔡长汀*激励出企业内部的活力!阿尔米公司*笑脸无处不在!野口音光*让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能力!秋父水泥公司*依靠自己员工的力量挽救自己!沃特森*广开言路0激发热情!库特)瓦赫特法伊特尔*大家的事大家办!柯文昌*握手话别跳槽的员工!日本电机公司*将功抵过0功过抵消!比达)吉威特*巧妙的人事政策!丰田英二*+动脑筋创新,建议制!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开动大家的脑筋!松下电器公司*提案制度!日本富士电机制造公司*鼓励员工多提建议!韩国五大财团*设立+建议箱,!让部下尽心供职34则!酒井正敬*漫谈稳定人才的三大法宝!马狮公司*对人的照顾和关心!藤田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哈佛管理全集田!为员工多花费点钱值得"德尔塔公司!琐碎小事#涓涓细流"沃尔$马特公司!我们关心我们的员工"土光敏夫!热爱自己的员工"玛丽%凯%阿什!公正待人#论功行赏"李忠辉!体贴爱护员工"阿瑟%利维!为人才分忧排难"日本大和精工株式会社!工作乐趣委员会"松下公司!&精神价值观’的魅力"日本电通公司!&电通十则’"日本企业&社训’!重视员工的&精神教育’"非正式讨论会"()*!平等合作的内部环境"大荣公司!造出向高目标挑战的环境"默克公司!创造工作气氛#增强员工的自豪感"无锡电缆厂!运用&四台’形式#激励员工向上"三原修!满足部下的自尊心"美国达纳公司!面对面地交流#不强人所难"松下幸之助!直言不讳#以理服人"玛丽%凯%阿什!先表扬#后批评#再表扬"美国玛丽%凯化妆品公司!人才管理学中的绝招"吉诺%鲍洛奇!以斥责激励员工"美国麦考密克公司!减时提薪"艾柯卡!掌握奖赏的时机"+,*公司!别出心裁的奖励"-.公司和福建日立!赏罚分明#科学奖惩"*/+公司!高薪酬#多奖励"01213456!以军校精神造就人才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一个转变中的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哈佛商学院#$%教程系列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托马斯$彼得斯从强调对物的管理转向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领域中一个划时代的进步"而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刻意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当代先进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领域!一个公司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能不能充分发挥蕴藏在职员当中的极大干劲和能力!产生以一当十%以百当千的乘数效应"完善的秩序还要求位置适合于人!人也适合于他的位置"正如一句英国格言所说&’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案例#联合公司中的人事管理$%&$年’具有拉特洛斯学院心理学学士学位和塞顿!霍尔学院人际关系学硕士学位的查尔斯(比肖夫在社会上四处寻找工作)不久’他找到了一家叫做包兰亭(索恩斯的公司*酿造业+’做起了人事面试工作)后来’又相继到一家糖加工公司和美国美孚有限公司干了一段)最后’于$%,-年才来到联合公司)如今’他已成为这家从事纤维!塑料生产及能源开发的联合公司的人事经理)当有人问起他这些年当人事经理都干了些什么时’他微笑着并带嘲弄的口吻答道#.保证每人在生日得到一张生日卡’在感恩节得到一只火鸡/)他还说’人事部.对那些不能容忍这种工作方式的人说来’简直就是一个堆破烂的地方)/确实’退回去许多年看看’人事工作除了雇用工人就再没有别的内容了*根据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所言+)这大概还是从过去的工头那里传下来的呢)以前的工头总是习惯于走出工厂’从长长的求职队伍中去挑选工人)他们根本就不用什么简历表’而是凭他们的手随便点道’.你’你’还有你/)后来’这些工头也实在腾不出时间来干这类事情了’于是也就有人专门从事起人事工作来)然而不幸的是’这种人往往是别的部门都不要的人)除了干些招收新工人和发薪水之类的工作’人事部经理还负责诸多这样的事情#如教人鞠躬时如何抬臂啦’教人如何打扫公司停车场啦等等)这确实产生了如0&年前著名管理理论家彼得(达克所指的情形’.所有做人事工作的人无不忧虑’何以证明他们也在对企业做出贡献/)不过如今’比肖夫再也不谈什么生日卡’火鸡之类的事了).电话随时都会嘟嘟地响/’比肖夫在办公桌旁挥了一下手说道’.嘿’那准是董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人力资源管理事会主席又叫我去他办公室了!"是的#人事经理一蹶不振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了"那种由人事部门的头目给公司诊所分配西瓜的日子不过是令人一笑的回顾罢了"而事实上#$人事!这一称呼在公司惯用语中也已消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很有影响力的称呼%%$人力资源管理经理!"&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历史基础为了分析今后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必须首先分析它产生的历史原因#考察它目前的作用和影响范围#明确它由哪些部分所组成#并且评价它对生产率’职业生活质量以及利润%%最终经济上的结果所产生的潜在影响"根据费伦奇的说法#现代人力资源的产生可以归结为九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促使与工业革命相适应的劳动专业化水平提高的快速技术更新"(+*对劳资双方都有约束力的自由劳资谈判的出现"(,*科学管理运动"(-*早期工业心理学"(.*自文官委员会建立以来日益增加的政府人事活动"(/*人事专家以及由这些专家组成的人事部门的出现"(0*人际关系运动"(1*行为科学"(2*/3年代和03年代的社会立法及法庭裁决")4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有三大特征5即机械设备的发展6人与机器的联系6需要雇用大量人员的工厂的建立"这场革命导致了劳动专业化的提高和工人生产的产品的巨增"$劳动分工!已成为这次革命的强有力的共同呼声"亚当7斯密在8国富论9一书中对生产大头针的某工厂所进行的劳动分工做如下描述5一个工人抽出铁丝#另一个工人把它弄直#第三人负责截断#第四人只管磨尖#第五人则磨其顶部(以备连接*"然而#针头的加工还需要两三种独特的操作大头针的装配又是另一种特殊工种#此外还要镀锡;;;;;;;;;;;;;;;;;;;;;;;;;;;;;;;;;;;;;;;;;;;;等等!甚至可以说"将针头和针连接起来本身就要算一种手艺!用这种方法制造一根大头针"大约有#$个步骤!在一些工厂%这些步骤是由不同的人分别完成的&"当然在另一些工厂也有由同一个人承担二三个步骤操作的!查尔士’巴比特%()*+,-./*00*1-&在他的2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3一书中指出了这种劳动分工的主要优点"即4%#&新工人接受培训的时间大为减少"因为只需学一种技术!%5&减少了原材料的耗费%6&通过合理地安排工人的工作节约了开支"也因此而产生了以技能为基础来划分的工资等级!%7&由于不必要求工人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从而节约了时间"也使工人对特殊的工具更加熟悉!而这种熟悉又反过来激发了工人在使用工具中的创造性!尽管如此"亚当’斯密%89*:;:<=)&却也注意到了劳动分工的不少弊端!他写道">一个一生都花费在几种简单操作上的人??会变得再愚昧无知不过了@!这也正如卡尔’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和劳动分工所带来的心理后果是4他们%指资本家&把一个人肢解成各种碎片"使其降格为机器的附属物"工人在工作中的活力完全消失了"而工作则变成了令人嫌恶的苦差事!资本家使人与劳动中的智慧完全分离开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以上这些问题至今仍旧存在!最早试图解决由劳动分工产生的问题的改革家名叫罗伯特’欧文%A B 0-+=C D -E &FF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和经理!大约在#G H H年"他在苏格兰的新拉纳克以合伙形式创建了一家棉纺厂!这位当时的合伙者笃信"人是自然的造物"而人们的行为则是所受待遇的反应!他还坚信"雇主与团体理应为发掘人们的天资而更加努力工作"理应取消那些有碍于天资充分发挥的作法!随着对人的管理的日益改善"欧文先生还创建了可以说是最早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他这样做"在当时是为了检查>坏表现@!欧文使用了一块四边分别涂成白I 黄I 蓝I 黑四种颜色的木块"并把它安装在机器上!每天将对应于工作表现的颜色转向通道"以此反映工人前一天的生产!这四种颜色中黑色表示差"蓝色意味着一般%平均&"黄色表示良好"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而白色则代表优秀!这种作法看来非常成功!不过"并非事事如此"欧文先生在其他方面的努力却收效甚微!例如"以给予雇员夏季特别假期为诱因来吸引所有雇员在新年那天回来工作并放弃那天的祭酒"这一尝试并未收到什么效果!无论如何"欧文在新拉纳克所实施的这些改革"的确对他的工厂盈利贡献不小"他本人也因此而名利双收!在#$#%年&告制造主管人员’一文中他叙述道(甚至这种改革还在刚刚开始进行时"就已经获得了一半的效益!而花在这些改革上的时间和金钱"现在正产生着还要大得多的收益))!确实"由于欧文先生在改善对工作中的人进行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得他已经被认为是*人事管理之先驱+了!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工业革命大大加速了企业及商业的发展!为此"业主和企业家都不免要沾沾自喜"但如果就购买力和工作条件而论"与当今的工人相比"那时的公民恐怕只能算贫民罢了!在那个时候"劳动者被当作商品"而且由于流行放任主义哲学的缘故"政府也没有采取什么保护工人的行动!,-科学管理运动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科学管理运动也导致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0123214564789:;<=>9:1?就是科学管理之父"而跑表便是他的*圣经+!#@@A年"泰勒首先在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和贝瑟恩钢铁公司进行试验!其中最著名的是对一个名叫施米特的铲装工人进行的试验!泰勒使用一只跑表对施米特的劳动进行了细致B 准确地研究"通过对其工作的无效部分的去除和对技术的改进"使其劳动生产率由每天#,长吨/#长吨C,,D E 吨?增至D F -A长吨!泰勒对施米特的每一个工作细节都作了具体规定"如铲的大小B 铲斗重量B 堆码B 铲装重量B 走动距离B 手臂摆弧及其他工作内容!这就是科学管理的实质内容所在(它是将工作分为最基本的机械元素并进行分析"尔后再将它们最有效地加以组合!除了科学地研究工作本身/时间GG 动作研究?"泰勒还认为"所选的工人在体力和脑力上应与其工作要求尽可能地匹配"而对于那些高于*合格水平+的人则应拒绝接纳!雇员应该由主管人员/主管人员的工作也是按专业详细分工的?进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行很好的训练!以保证其操作动作恰如科学分析所规定的那样精确"然而必须注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要求雇员在有损于他们健康的节奏下工作"为了鼓励雇员遵循规定的工作程序#这种规定是在车间主管人员严密监督下进行的$!泰勒认为只要工人正确地按规定时间完成了工作!就应增发相当于工资的%&’(&&)的奖金这便是最初的劳动计件奖励制度"虽然!泰勒对于工作群体中人的互相作用尚未观察出什么苗头来!但他仍然对工作的社会方面感兴趣"他认为!工作群众滋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个人效率降低为群众中水平最低的工人的效率"换句话说!也就是!工作群众的效率一点也不会比其中生产力最低的成员效率高"总的来讲!通过运用科学管理原则!在提高生产率方面的效果比用别的可能的方法要好"大家对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在另一方面!泰勒的办法又受到组织起来的工人的反对!这也正是存在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早期工业心理学(+(%年!雨果,芒斯特伯格#-./01.2/3456457$在他的8心理学与工作效率9一书中描述了录用汽车司机:舰艇人员和电话接线生的经历"芒斯特伯格对人事管理作出的值得重视的贡献就在于他注重;<用工人的智力及情感要求来分析工作=>用研制的实验装置来分析工作"以电话行业为例!很多接线生都产生了对疲劳和精神崩溃的敏感性"他通过各种测试#如空间感!智商以及身体敏捷性等测试$发现!测试结果好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也被公司认为是好工人"所以!实践证明这些测试对接线生的录用工作是一种有价值的辅助手段"芒斯特伯格在(+(?年所著的8经营心理学9一书中!著有用选择性问答的方式作调查的内容"这种调查是通过向很多工人发放问题调查表!并要求不署名地回答诸如对工作的态度!参加劳工运动的态度和业余活动的兴趣等问题来进行的"这种调查得到了第一任美国劳工联合会主席塞谬尔,冈珀斯和基他劳工领袖的支持"当然!无论是泰勒还是芒斯特伯格都很关注如何选择工人以适应工作需要的问题!也很关注工人的个人情感和志向"虽然在很多问题上两人也存在不同的见解!主要的分歧是围绕社会结构如何影响生产率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这一问题!但芒斯特伯格的著作清楚地表明了!人事挑选和社会心理学这两个领域是互为补充的"#$人际关系运动%&’(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进行的霍桑)*+,-.+/012试验提供了有史以来最著名的行为研究成果之一"该试验的一个目的就是研究照明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在一次试验中发现生产率随照明增加而提高"而另一次试验却表明生产率随照明增加而降低"这些结果反反复复地持续了三年!研究人员终于从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在人们参与的工作中随着某一种条件)如照明2的改变!不可能不给其他变量带来影响3但对雇员的激励和群体意识看来才是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后来!哈佛商学院的埃尔顿4梅奥)56-+0789+2:弗里茨4罗特利斯伯格);/<-=>+1-.6<?@1/A 1/2与诺思4怀德黑格)B 4C +/-.D.<-12等几位教授一起又继续研究霍桑试验!一直到(E年代初"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率直接与集体合作及协调程度有关!而集体合作与协调程度看来又与主管人员及研究人员对工作群体的重视程度有关!与缺乏带有强制性的提高生产率的办法相联系!还与为变化过程中的工人提供参与制相联系"这些关系如图%$%所示"概括起来讲!研究者已开始将工人构成的组织视为一个社会系统!而不是相反!即按泰勒的观点视为一个技术经济系统"工人参与改革非强制性地改善生产率主管对工作群众的重视劳动生产率集体工作和协作的程度图F $F 霍桑试验有关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论在霍桑试验中广泛采用的自由交谈方法!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最实用的技术方法之一!确实"对交谈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的交谈能更有效地听取了!通过交谈者对被交谈者所表现的感情做出的反应"通过避免争吵"不袒护"不带任何评价的交谈"来达到有效地听取这一目的!从自由的交谈中"研究者总结出两种教训#$%&由于交谈给了雇员一个’出气筒(的机会"表面上看起来提高了士气"其实不然)$*&表面的牢骚+抱怨很少能表明真正的问题所在!当然研究者也都相信"群体行为和工人情感与士气和生产率是有联系的!这一论点也正是以后*,年来大部分人际关系研究和理论的特点!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新概念曾广泛地被误解和错用过!曾经流行的所谓’爱畜理论(就是一例!在爱畜牛奶公司的广告中"大肆宣扬什么爱畜牛奶来自愉快的母牛"因而奶质优良!同样"若把这种观点借用一下"就成了愉快的工人就是生产力高的工人了!这样一来"用公司搞郊游+设地位标志"办雇员咖啡厅及其他改善工人所处社会环境的行为"就都有了理论根据!在-,年代后期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怀疑"并且%.-/年的经济大萧条又导致了对人际关系培训计划的大削减!因为当时找不到证据来表明这些计划对工人的满意程度有什么影响"或者说不能证明愉快的工人就是生产率高的工人这一假说"所以就助长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扼杀!如果说很多经理还在应用人际关系理论的话"那也不过是着限于短期目标"考虑的是如何使操作工人增加生产而已"而不是出于既满足组织需要也满足工人的需要这一长远目标的考虑!直到%.01年’愉快的工人(这一时尚的假说才宣告结束!-2行为科学探讨人的管理的行为科学是人际关系研究的成果之一"不过行为科学却以更广泛的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为基础"并涉及到更多的问题!行为科学即研究与人们的行为有关的社会学和生理学"如图%2*所示!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很多知识和应用都来自以下行为科学的分支#$%&工业或组织心理学#研究人在工作中的行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相互影响和被影响!$3&组织理论#有关组织为什么存在"职能是什么"如何设计"以及怎样更有效的理论!$1&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人及群体行为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这一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一种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由哈佛商学院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

该模式所指的管理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控制模式”来说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和配合,注重员工的个性和需求,致力于创建一个和谐、公正、互相信任的工作环境,旨在为组织的成功和员工的个人发展寻求最佳平衡点。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意在通过积极管理和发展员工来实现企业的长期成功。

它包括几个核心标准:1)关注员工对组织的贡献,通过激励、培训和奖励员工的表现来增强员工的动力。

2)培养员工的个性和特长,探索为员工创造满足感的职业生涯路径,使员工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3)通过公正的绩效评估、薪资体系等手段来促进员工的提高和成长。

4)注重建立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双向沟通,倾听员工的声音,共同探讨和解决企业和员工面临的问题。

5)以团队为基本单位,强调协作和沟通,鼓励员工一起成长。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所倡导的理念获得了众多企业的认可和应用,特别是在高科技、创意、知识型产业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认为是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这些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征就是员工具有高超的技能和创意,并且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和归属感。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的动力和积极性;2)注重连结员工的需求和组织的业务,探索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3)加强组织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及时调整组织的方向和策略;4)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引导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使组织和员工之间形成深度的共鸣和协作。

在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中,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广泛,但是对于一些其他类型的企业如生产性企业,由于其业务的性质等原因可能难以直接运用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类型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总体来说,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和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效益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Harvard Mode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是指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该理论主要关注企业或组织内部人才的管理,其核心理念是将员工视为企业的最重要资源,并授权员工参与决策。

哈佛模式的背景哈佛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哈佛大学管理学院提出的,旨在研究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实践。

它不仅关注了企业资源的发掘和开发,还注意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哈佛模式的核心理念哈佛模式强调将员工视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将员工视为“活跃的公司资产”而非被动的劳动力。

这个理念引导企业采用关心员工的政策,以便员工更好地与企业一起共同发展。

同时,它把员工看做是参与决策的一部分,将员工合理地融入企业文化中。

哈佛模式的管理原则1.员工参与哈佛模式认为员工和管理人员都应该参与决策,这将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

2.员工发展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和机会,以便员工能够发挥其潜能。

在员工参与的过程中,员工不仅会增长知识和技能,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组织的运作方式。

3.管理积极参与哈佛模式认为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员工的工作,了解员工的工作需求,以便在员工遇到问题时,管理人员能够向员工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这有助于优化生产和工作流程,提升企业的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4.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哈佛模式认为组织应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组织必须考虑到员工的潜力与需求,为员工创造一个有益和积极的环境,鼓励员工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哈佛模式的实际应用哈佛模式的实际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利用,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哈佛模式还可以用来培养优秀的管理人员,帮助他们了解员工的需求,发现业务的短板以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哈佛模式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和管理方式,它主张人性化管理,充分发扬员工的潜力以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哈佛商业评论》重要管理思想”之解读

“《哈佛商业评论》重要管理思想”之解读

“《哈佛商业评论》重要管理思想”之解读最近读了《哈佛商业评论》重要管理思想,从中学到了很多思想和理念,文章全面、生动而且条理清楚,让人印象深刻。

该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战略篇”、“领导力篇”、“营销篇”、“人力资源篇”及“创新篇”。

涵盖了管理的各个领域,包含了目前最新的管理思想及各种经典管理理论。

以下将我个人读后的一些理解与体会简要总结如下,由于还处于学习阶段,想法可能不够全面且还存在一些问题,只代表个人目前的观点,我也会继续不断学习以能够取得更深入的理解。

一、战略篇战略主线按照波特的“定位、取舍、配称”展开。

恰在最近读过波特的《什么是战略》。

波特的战略理论主要包括:定位-战略就是创造一种独特的定位,涉及各种不同的运营活动。

其实质是存在于运营活动中─选择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运营活动,或者不同于竞争对手的活动实施方式;取舍-战略就是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其实质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

没有取舍就没有选择的必要,没有选择就没有制定战略的必要;配称-战略就是在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建立一种配称。

对于定位,其他战略理论也有类似的说法,都是讲企业努力让自己成为有特点的公司,让企业脱颖而出。

让企业更出众的方式主要有:总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亲近客户、产品领先、卓越运营及打造核心能力。

总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来源于波特的《什么是战略》,认为降低成本及让顾客感到自己的产品比竞争对手更有价值是非常关键时的。

亲近客户、产品领先、卓越运营来源于特里西和维尔斯马的《亲近客户及其他价值原则》。

卓越运营指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最简便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这与波特的总成本领先是相似的;亲近客户指的是确保每位客户都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产品领先指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这与波特的产品差异化是相似的。

打造核心能力来源于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指组织中积累下来的学识,以及核心能力与时俱进的动态能力。

对于取舍,波特在《什么是战略》中阐明了取舍的重要性,而金灿和莫博涅在《价值创新:高增长的战略逻辑》中对如何取舍:确定哪些该淘汰,哪些该降低,哪些该提高,哪些该创造。

哈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哈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哈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哈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行为科学的管理模式,主要强调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沟通和参与,从而实现组织的最佳表现。

该管理模式始于哈佛商学院,并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哈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在建立“强大的组织文化”的同时,还应该重视经理人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和沟通。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重视员工激励在哈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员工是组织的重要资源。

管理者需要通过激励手段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工作质量和效率。

适当的激励可以包括提供奖励、晋升机会、员工培训等等,从而调动员工的热情和潜力。

2.强调参与管理和沟通在哈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经理人应该与员工开展开放和透明的沟通。

经理人需要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决策并在工作过程中提出改进建议。

这样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公司的战略和目标,并使员工意识到自己在公司全局中所起的作用。

3.关注员工发展在哈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成长。

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才能,并通过这些发展机会激励员工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4.塑造强大的组织文化在哈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强调建立“强大的组织文化”。

一个强大的组织文化可以使员工更好地适应公司的价值观和信仰,并保持忠诚和投入。

管理者需要通过清晰的目标、价值观念、管理方式等等,为组织创造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环境。

总之,哈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倡通过激励、参与管理、对员工发展、以及建立强大的组织文化等多方面的方法来实现组织的高效运作。

同时,它强调建立良好的管理和员工关系,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工作质量和绩效等。

这种管理模式已成为现代企业的经典管理思想之一。

哈佛管理制度pdf

哈佛管理制度pdf

哈佛管理制度pdf一、概述哈佛管理制度是哈佛大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以其独特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框架在国际上备受瞩目。

哈佛管理制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不断推动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一管理制度下,哈佛大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管理理念1. 以人为本哈佛管理制度最重要的理念是以人为本。

在哈佛大学管理制度中,员工被视为组织的核心资产,其发展和成长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

哈佛大学注重员工的个性和价值观,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个人价值和组织目标的统一。

2. 弹性管理另一个重要的管理理念是弹性管理。

哈佛大学建立了一套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发挥创造力,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和方法。

哈佛大学注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倡导团队合作和共享,实现组织的全面发展。

3. 激励机制哈佛管理制度还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哈佛大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激励体系,通过薪酬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等多种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双赢。

三、管理体系1. 组织结构哈佛大学的组织结构呈现出扁平化和灵活性。

在哈佛管理制度下,学校设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层级和部门,实行分权管理和责权一致原则,促进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整合。

哈佛大学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议制度和决策机制,贯彻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确保组织的高效运转和持续发展。

2. 人力资源管理哈佛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其管理制度的核心。

在哈佛管理制度下,学校建立了一套规范的招聘、培训、激励、评估和退出机制,为员工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哈佛大学注重员工的能力建设和潜力开发,培训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价值创造能力,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成长。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测评000001)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测评000001)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测评第三章绩效考核与测评体系一、有效测评方式——考核(一)基本观点1.考核所谓考核,是指在一般时间内对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作出的判断。

现代劳动人事管理要求运用正式的评价系统,准确、公正、积极地对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成绩作出考核和评定。

劳动人事心理学的一项任务,就是设计和研制这种考核与评定系统。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上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包括直属上级对员工工作的观察和评价。

考核的目的并不仅是为了奖惩,员工的调任、升迁、加薪等重大决定都必须依据精确的考核结果。

因此,如何在员工日常表现中制定一些明确的绩效标准以期奖惩分明,同时据此施行适当的在职训练,有系统地持续绩效考核工作,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事考评是员工在全部职业生涯中接触到的问题。

员工在企业工作中,希望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企业的承认,得到应有的待遇,希望通过个人努力取得事业的进步,同时也希望得到上级对自己的指点。

总之,员工从本质上说,是寄希望于人事考评工作的。

考核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

第一步,确定考核基础。

应清楚地说明对下属的要求是什么,这可以从找出工作要项(即构成工作的多项活动)制订绩效考核的标准入手。

第二步,考核绩效实施,并与下属在考核时面谈,一起讨论。

第三步,拟定绩效考核改进计划,这是考核工作最终的落脚点。

第四步,在职辅导,以辅助员工提高绩效。

绩效考核也称考绩,就是检查和评定员工对职务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评定其工作成绩。

考绩的意义不仅是一个企业对其员工工作绩效情况的评估,同样也是员工心理上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成就感需要的满足、员工需要感到自己完成了某些工作,要求得到认可;通过目标考核,员工需要感到有为实现公司目标出力的参与感;通过对员工本人发展意识的了解,使员工感到有培养提高和升迁发展的机会,有一种需要目标导向和参与的组织归属感。

所以,考绩不仅在分配和人力选拔上有指导意义,而且有更广泛的激励作用。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的KSF、KCI、CPI的含义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的KSF、KCI、CPI的含义

一、KSFksf(Key Successful Factors [K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关键成功因素法(key success factors, KSF)是信息系统开发规划方法之一,由1970年由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 Zani提出。

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 KSF),关键成功因素是在探讨产业特性与企业战略之间关系时,常使用的观念,是在结合本身的特殊能力,对应环境中重要的要求条件,以获得良好的绩效。

关键成功因素法是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MIS总体规划的方法。

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成功变量)。

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

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关键成功因素的4个主要来源关键成功因素的重要性置于企业其它所有目标、策略和目的之上,寻求管理决策阶层所需的信息层级,并指出管理者应特别注意的范围。

若能掌握少数几项重要因素(一般关键成功因素有5~9 个),便能确保相当的竞争力,它是一组能力的组合。

如果企业想要持续成长,就必须对这些少数的关键领域加以管理,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即使同一个产业中的个别企业会存在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有4个主要的来源:个别产业的结构:不同产业因产业本身特质及结构不同,而有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此因素是决定于产业本身的经营特性,该产业内的每一公司都必须注意这些因素。

竞争策略、产业中的地位及地理位置:企业的产业地位是由过去的历史与现在的竞争策略所决定,在产业中每一公司因其竞争地位的不同,而关键成功因素也会有所不同,对于由一或二家大公司主导的产业而言,领导厂商的行动常为产业内小公司带来重大的问题,所以对小公司而言,大公司竞争者的策略,可能就是其生存的竞争的关键成功因素。

人力资源从业者都应该知道的5个人力资源模型

人力资源从业者都应该知道的5个人力资源模型

人力资源从业者都应该知道的5个人力资源模型人力资源模型有助于解释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作用。

这里我们将介绍5种最实用的HR模型。

这些模型使我们能够解释人力资源的作用,人力资源如何为企业增加价值以及业务如何影响人力资源。

01 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因果模型最著名的HR模型是HRM的标准因果模型。

因果模型源自2000年代早期发布的许多类似模型。

该模型显示了一个因果链,该因果链从业务战略开始,一直到人力资源流程结束,并具有(改善的)财务绩效。

该模型显示了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的人力资源活动如何导致业务绩效。

根据此模型,人力资源只有在其战略与业务战略保持一致(符合最佳拟合理论)时才会有效。

因此,人力资源战略源自整体战略。

人力资源实践遵循人力资源战略。

例如招聘,培训,评估和薪酬。

这些人力资源实践会带来某些结果,比如包括承诺,质量输出和参与。

这些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果反过来导致内部绩效的提高。

比如包括生产力,创新和质量。

这些成果可带来财务绩效(例如利润,财务周转率,更高的利润率和ROI)。

两个有趣的关系是无中介的HRM效果,这表明某些人力资源实践可以直接导致内部绩效的提高。

例如良好的培训可以直接导致更好的表现,而不必影响HR的结果。

模型中因果关系的倒转表明,有时财务业绩提高会导致对人力资源实践的更多投资和更好的人力资源成果。

当业绩表现出色时,员工通常会更加投入(HR结果)。

这表明模型中的关系并不总是单向的。

但是总的来说,此人力资源模型显示了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方式以及人力资源对企业内部流程和财务成果的影响。

02 Paul Boselie的8盒模型保罗·博塞利(Paul Boselie)的8盒模型是一种通常用于建模我们在HR中所做工作的模型。

8盒模型显示了影响我们在HR中所做工作的有效性的不同外部和内部因素。

首先,您将看到外部一般市场环境,外部人口市场环境,外部一般制度环境和外部人口制度环境。

这些是影响我们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力。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哈佛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非常流行的理论模式之一。

它始于哈佛商学院,并从19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

哈佛模式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了一系列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哈佛模式,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企业中。

一、哈佛模式的基础哈佛模式的基础在于将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它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

因此,企业需要从战略角度考虑人力资源和组织文化。

哈佛模式还着重强调,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根据企业的独特情况进行定制化。

二、哈佛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哈佛模式包含了四个基本要素:人力资源流程、人力资源实践、人力资源政策和愿景价值观。

1. 人力资源流程:哈佛模式着重强调人力资源的流程和企业的组织结构。

通过流程和结构的优化,企业可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了解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当的人力资源策略和实践。

2. 人力资源实践:哈佛模式认为,人力资源实践是决定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覆盖了员工招聘和选择、员工培训、绩效管理和员工福利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在哈佛模式中,这些实践需要根据企业的独特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3. 人力资源政策:哈佛模式中的人力资源政策包括员工薪酬、福利和绩效评估等。

它认为,这些政策需要根据企业的愿景和目标进行设定,以确保企业的长期利益与员工的利益可以平衡。

4. 愿景价值观:哈佛模式认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愿景和价值观。

这些愿景和价值观应该反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并通过这种方式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

哈佛模式认为,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可以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参与度,从而实现企业的成功。

三、如何应用哈佛模式将哈佛模式应用于企业中,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制定适当的人力资源策略:企业需要了解自己的独特情况和流程,并根据这些情况确定适当的人力资源策略。

这些策略应该与企业的愿景和目标相一致,可以确保企业长期的成功。

平衡计分卡与人力资源结合建构企业之人力资源计分卡课件 (一)

平衡计分卡与人力资源结合建构企业之人力资源计分卡课件 (一)

平衡计分卡与人力资源结合建构企业之人力资源计分卡课件 (一)企业的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创新,精简制造,控制成本以提高利润。

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制定多项绩效指标,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定和实施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平衡计分卡和人力资源结合建构企业之人力资源计分卡,是管理者们在管理上的应对之策,本文将着重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平衡计分卡概述平衡计分卡是由哈佛学者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在1992年设计开发的。

它是一种经营管理工具,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综合检验企业绩效,包括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而得名。

平衡计分卡丰富了以财务报表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平衡计分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平衡计分卡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员工招聘、培训、福利、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因此,平衡计分卡可以提供一个规范的绩效评估体系。

以员工绩效考核为例,首先需要根据业务需要确定绩效目标,继而量化绩效指标,并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

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水平直接挂钩,从而全面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计分卡具有将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优点。

企业要制定长期和短期战略计划,这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企业的战略方向去制定员工的培训、晋升、招聘等制度。

人力资源计分卡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制定适合的管理方案,从而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四、总结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企业在不同方面建立评估标准,较好地解决了单纯以财务目标作为考核方式所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

人力资源计分卡则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全面、规范、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

在企业战略规划中,平衡计分卡和人力资源计分卡相互作用,可以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模式人力资源治理绩效测评第一章考核测评概论人力资源考核是人力资源治理的重要方法。

把握人力资源考核的原则、方法和程序,了解考核标准与发掘能力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增强考核的效度和信度,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个人的综合素养。

一、人力资源考核的概念、原则和作用(一)差不多概念人力资源考核是指对职员现任职务状况的工作业绩,以及担任更高一级职务的潜力,进行有组织的、定期的同时是尽可能客观的评价。

日本松田宪二认为,“人力资源考核是人事治理系统的组成部分,由考核者(上司)对被考核者(部下)的日常职务行为进行观看、记录,并在事实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评价,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组织成员能力的目的。

”人力资源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考核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随经营治理需要而变。

从内涵上讲,确实是对人与事的评价,两层含义,一是对人及其工作状况进行评价;二是对人的工作结果,即人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进行评价。

从外延上讲,确实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日常工作中的人进行观看、记录、分析和评价。

它有三层含义,一是从企业经营目标动身进行评价,并使评价以及评价之后的人事待遇治理有助于企业经营的目标的实现;二是作为人事治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运用一套系统一贯的制度性规范、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价;三是对组织日常工作中所显示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

(二)差不多原则在建立考核制度及实施人力资源考核时,必须遵循一些差不多原则,这些原则既是人力资源考核制度建立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又是良好的、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考核体系应满足的差不多条件。

1.公开与开放建立公开性要求下的开放式人力资源考核制度。

开放式的人事考核制度首先是公开性和绝对性,借此而取得上下认同,推行考核。

其次是考核标准必须是十分正确的,上下级之间可通过直接对话,面对面沟通进行考核工作。

在贯彻开放性原则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通过工作分析(或职务分析)确定组织对其成员的期望和要求,制订出客观的人事考核标准,通过制订职能资格标准及考核标准,将组织对其成员的期望和要求,公开地表示和规定下来,如此,人事考核具有总体性、全局性的特点,成为人事治理的组成部分;(2)将人事考核活动公开化,破除奇妙观念,进行上下级间的直接对话,并把现代人事考核的本来目的,即能力开发与进展的要求和内容引入人事考核体系之中;(3)引入自我评价及自我申报机制,对公开的考核作出补充。

通过自我评价,可增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讲,假如这种相对考核,能侧重于能力考核,并在职能资格等级制度的范围内进行的话,至少能发觉职员自身差距,弥补自身的不足;(4)依照企业不同,分时期引入人事考核标准、规则,使其职员有一个逐步认识、理解的过程。

2.反馈与修改即把考核后的结果,及时反馈,好的东西坚持下来,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加以纠正和弥补。

在现代人力资源治理系统中,缺少反馈的人事考核没有多少意义,既不能发挥能力开发的功能,也没有必要作为人事治理系统的一部分独立出来。

顺应人事治理系统变革的需要,必须构筑起反馈系统。

3.定期化与制度化人力资源考核是一种连续性的治理过程,因而必须定期化、制度化。

人事考核既是对职员能力、工作绩效、工作态度的评价,也是对他们以后行为表现一种预测,因此只有程度化、制度化地进行人事考核,才能真正了解职员的潜能,才能发觉组织中的问题,从而有利于组织的有效治理。

4.可靠性与正确性可靠性又称信度,是指某项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人事考核的信度是指人事考核方法保证收集到的人员能力、工作绩效、工作态度等信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它强调不同评价者之间对同一个人或一组人评价的一致性。

假如考核因素和考核尺度是明确的,那么,测评者在同样的基础上评价职员,从而有助于改善信度。

效度是指某测量有效地反映其所测量内容的程度。

人事考核的效度是指人事考核方法测量人的能力与绩效内容的准确性程度,它强调的是内容效度,即测评反映特定工作的内容(行为、结果和责任)的程度。

可靠性与正确性是保证人事考核有效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一种人力资源考核体系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5.可行性与有用性所谓可行性是指任何一次考核方案所需时刻、物力、财力要为使用者的客观环境条件所同意。

因此,它要求制定考核方案时,应依照考核目标,合理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

在考核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限制因素分析。

任何一项考核活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必须研究该考核方案所拥有的资源、技术以及其他条件,分析考核方案适用对象如何,适用范围如何。

(2)目标、效益分析。

全面分析和确定考核所要实现的目标,全面评价考核方案对人力资源所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潜在的问题分析。

预测每一考核方案可能发生的问题、困难、障碍,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和后果如何,找出缘故,预备应变措施。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实施考核活动前,对各种考核工具进行预试,通过预试发觉问题,减少考核误差。

所谓有用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考核工具和方法应适合不同测评目的的要求,要依照考核目的来设计考核工具。

二是指所设计的考核方案应适应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素养的特点和要求。

(三)考核的作用按照一种标准,对职员的工作或者对工作中的职员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用于工资、奖金、晋升、调动(轮换)、教育培训工作,这是对人力资源考核的作用最一般的描述。

然而,由于人力资源考核的制度化、系统化,尤其是人力资源考核注重并强调对职员的日常工作的考核,使考核的标准有了特定的内涵,即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或职务职能标准;也使考核之后的各种人力资源治理的工作,有了新的规定性,如使工资的发放成为“提薪”;使“提薪”部分地分担过去“奖金”的功能;使“晋升”“调动”与日常工作挂钩,成为普遍且经常性的制度;使“教育培训"成为组织的责任和职员的权利等等。

职务职能标准的确立,以及人力资源治理工作内涵的变化,反过来促进了组织人力资源考核作用的进一步明确。

人力资源考核不仅仅是依照考核标准对职员日常工作能力、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引导、培训和监督等等,使每一个职员为做好工作而努力,在致力于做好天长日久工作的努力之中,为自己奖金、提薪、晋升、以及与此有关的培训教育、调动(工作轮换)制造客观的条件和提供现实依据。

从而,使考核过程成为治理者与治理者、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上司与部下之间共同参与的过程。

不仅能够在专门大程度上消除以往由领导单方面决定工资、奖金、晋升、培训和调动所带来的弊端,弥补单纯按“标准”进行考核所固有的缺陷,使考核工作自始至终按照“做好工作”、“更好地做好工作”展开;而且,使考核方式、方法得以扩展,即在上下级之间进行“协商”、“沟通”、“面谈”、“反馈”基础上,建立“自我申报”机制和“适应性评价”机制,建立相应的、记载上下级之间沟通过程的“能力开发卡"与“适应性卡”。

使人力资源考核形成独立的、有专门功能的系统。

而这一考核系统,又交错于人力资源治理各项工作。

二、考核要素的差不多特征(一)不同工作的特点不同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各类人力资源考核要素的特征。

1.生产劳动者考核要素特征生产劳动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各行各业的熟练工人。

生产劳动制造物质产品的社会使用价值为目标,通常具有结构性、重复性和熟练性强的特点。

生产劳动的结构,在机械化程度低下时以体力为主,脑力为辅;在中等机械化程度时体力略高于脑力;在全部自动化条件下,以脑力为主,体力为辅,特不是在电子计算机信息化治理条件下,则需要生产劳动者进行高级的脑力劳动。

因此,以上各类的劳动条件决定了不同的考核要素特征。

(1)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生产劳动者,要求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强壮的体魄,与体力劳动相应的文化程度,适应各类劳动特点的能力倾向,熟练的生产技能和适当的生产效率。

(2)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生产劳动者,需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健康的体质,一定的文化程度,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反应灵敏,思维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制造性,中意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3)脑体劳动者相当多的生产劳动者,兼有上述两者的特点。

2.科技劳动者考核要素特征科技劳动者包括科研部门、教育部门、开始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

科技劳动者知识产品、新型产品的智力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为目标,通常具有连续性和制造性强的特点。

(1)科研人员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为达到目的而努力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量,较强的协同合作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独创能力,对现有知识的渴求和不满足;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知识等。

(2)工程技术人员可分三种类型:研究开发型、革新发明型和现场服务型。

研究开发型是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华。

他们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能敏捷地发觉工程系统和装备能力中的缺陷,并不断提出新的思想和观念,为制造新产品、新技术制造条件。

革新发明型是指开发研究室、工程设计部门和制造部门工作的、力求运用现代科技知识使工程系统有所发明、有所制造的工程师。

他们对新知、新事物有专门高的敏感性、头脑灵活、思想新颖、具较高智力和制造性。

他们劳动的要紧任务是发明、设计具有新颖性、有用性、先进性、经济性的各类产品。

现场服务型是指那些长期在现场从事建筑、安装、操作、维修工程系统的工程师。

目前这类人员在工程技术人员中为数最多。

他们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现代科学、工程学知识,他们观看事物细致,动手能力强。

3.治理劳动者考核要素特征治理劳动者包括各行各业的从事领导和治理工作的人员。

治理劳动以实现组织目标为目的,通常具有弹性大、不确定和复杂性强的特点。

关于从事有经营的治理人员,他们的特点是: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联系群众的民主作风,具有改革创新的胆识、预测决策能力,知人善任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专博结合的知识结构,即不但需要生产技术和经营治理的专门知识,还应明白得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和法律等有关知识。

关于技术治理工作者,是指活动以技术背景为主,但已担任科技部门的领导工作的人员。

他们的特点是:知识面较宽,对其所主管的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和深入的了解,最要紧的是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人才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识不力,并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不同岗位层次的特点各种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层次,各层次岗位具有不同的职能特点,因而不同层次的人员也有不同的考核要素。

1.高层次人员考核要素的特征治理者的功能归根到底确实是决策和用人,从而及时有效地实现目标。

因此,高层次治理人员的能力考核应注重决策能力、授权能力、人事治理能力等要素,相应的素养考核应注意高度的事业心、献身精神、战略目光、创新和冒险胆魄、民主意识和自我约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